心理学及应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秋学期心理学及应用期末考试论文《艺术的狂想——从心理学看梵高及其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梵高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的因素与悲伤的气息。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出生于荷兰北布拉班特省的格鲁特·宗德尔特,是位牧师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宗教和文化的氛围之中。在那个时代里,梵高的家庭环境较好,父辈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很高,但梵高没有能够按照子承父业的预设路线走下去。他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在经历了总共三次的感情挫折后,加之与家庭长期的不和,他最终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精神上也出现了问题,最终于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艺术生涯,梵高的事迹在心理学领域都很具有典型性,同时也很值得人们研究与探索。
梵高的人格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受到了后天环境极大地影响,即他的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生过巨大的变化,而作为人格结构中最核心、最活跃的成分,个性倾向性巨大的改变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梵高一生中,尤其是最后几年到法国后所做出的许多怪诞的行为。
如果我们将梵高的一生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来看,即从出生到追求厄休拉未果、从之后到离开荷兰之前、前往法国一直到去世,那么不难看出第一阶段中的梵高过的与普通人无异,而他人格特质的巨大改变始于第二阶段,成于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随着初步的追求厄休拉受挫到后来离开荷兰前的接二连三的爱情、亲情的挫折,梵高的性格与心理已经开始初现乖张的端倪。第三阶段,到法国后,随着环境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改变,画风的改变,从遇见挚友高更到吵架闹翻,以及其他许多事情,梵高的心理开始呈现出一种极为不稳定的状态,已然有了一种精神疾病。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看来,梵高后半生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在本我与超我中正确定位自我的状态,最终,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自我防御机制无法调节,梵高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跳过时间维度,再来总结,梵高的人格成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主要为:1.情感变故,情感变故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因素。许多人认为梵高的疯子一般的心理与性格源于对艺术的追求与穷困潦倒的生活,笔者认为这不全对。追问最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梵高,一个原本布道师,艺术品商人,会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并有着对艺术执着的近乎病态的追求的理念?最终还是来自感情接二连三的受挫。生活的穷困潦倒也是夸大了事实,从历
史资料来看,梵高的弟弟在梵高的一生中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经济上的援助,而据说这些资金援助足以帮助梵高生活有所保障。因此梵高不至于生活穷困到对性格、心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情感变故无疑对每个人的打击都是致命的。爱情、亲情,在每一个个体的生活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当梵高屡屡追求心上人不成,又不被家人所理解时,他负气一怒之下去往海牙学画就在所难免了;2.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这一点跟上述的并不矛盾。下文将会分析,梵高是一个追求完美,性格暴躁的人,这些人往往有着难以理解的自尊心。梵高长期在画作不得赏识时,屡屡接受自己的弟弟的救助。这对于一个深受传统荷兰道德观念教育的成年男子来说,羞辱感不言而喻。所以梵高自己的画家事业暂时的不成功,生活的贫困,接受救助之后的自卑感和耻辱感,种种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梵高的心理成长,性格养成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而遗传因素主要决定了梵高的先天性格:1.急于求成的心理倾向,这一点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梵高的画作带有一种很明显的激情,据目击过梵高作画的人都说,梵高画画经常是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修改犹豫。诚然,这跟梵高的个人极高的艺术天赋有关,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点,那就是梵高的急于求成的心理。这心理后来就发展成他暴躁,没有耐心的性格特点。而没有耐心之际,他在社交、感情交往方面就自然而然的遭受了挫折;2.愿望受损后无法承受,这一点是一个综合的讨论。愿望受损可以包含梵高生活的很多方面,感情受挫、经济状况受挫、事业受挫,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在梵高一个人身上不幸一一实现,而这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偿。于是便像在一个酒缸里发酵一样,最终铸就了梵高的异常的心理活动与性格。
可见梵高最终怪诞人格的成因的确与目前心理学界主流观点相符,即同时取决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接下来,再沿着上文的结论,浅析一下梵高怪诞性格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梵高的艺术作品多而深,限于篇幅、主题与笔者的艺术体验,这里仅以其名作《向日葵》为例,分析梵高的人格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众所周知的名画《向日葵》笔风大胆,用色夸张,给人一种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却注定最终成为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从心理学想象过程来看,梵高创作时先运用夸张方式,在很小的花瓶中直接加入十数朵向日葵,之后通过典型化方式,提取向日葵的特点,将整幅画处理为橙、黄暖色调,是的整幅作品表现出一种喷薄欲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结合梵高的生平,不难想到,他是将自己生命中因矛盾与孤独而产生的不得宣泄的激情移置到作品中,这也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梵高曾经说过:“我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
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可见他是在用心灵作画,表达自己内心对光与热的追求,这在梵高的其他作品中亦可看到。
综上所述,梵高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与众不同的人格,亦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但作为一个成就伟大而一生苦难的艺术家,梵高的事迹永远值得后世去铭记与瞻仰。
参考文献:
1.钟建安,2009.探索心里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第四章、第九章
2.梵高简介,/wiki/%E6%A2%B5%E9%AB%98
3.杜文博,2009.现代社会与异常心理研究个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