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目录一、概述 (2)1.1 项目背景介绍 (2)1.2 项目目标和意义 (3)二、技术措施方案 (4)2.1 污染源控制 (5)2.2 室内环境改善与通风设计 (6)2.3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设 (7)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法规遵循 (8)3.1 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9)3.2 相关法规与政策要求 (10)四、技术措施实施细节 (11)4.1 污染源控制策略实施步骤 (12)4.2 室内环境改善与通风设计实施流程 (14)4.3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搭建过程 (15)五、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 (16)5.1 技术支持团队建设与培训 (18)5.2 设备采购与维护管理规范 (19)5.3 技术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20)六、项目效益分析 (21)6.1 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22)6.2 项目实施后的效益预测 (23)6.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24)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6)7.1 项目启动阶段时间表 (26)7.2 技术措施实施阶段进度计划 (27)7.3 项目验收与评估时间安排 (28)八、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9)8.1 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 (30)8.2 风险评估结果及应对措施制定 (31)8.3 风险监控与定期汇报机制建立 (31)九、总结与展望 (33)一、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技术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优良。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进行控制,包括污染源的识别、污染物处理和预防措施。

我们将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从而确定关键的控制对象。

我们将研究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如吸附、过滤、催化等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我们将提出一套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维护和管理方案,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04—????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征求意见稿)前言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9%(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4、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18204.2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关于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文章

关于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文章

关于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文章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和限值。

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套全球通用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旨在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关注的是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颗粒物、二氧化碳、甲醛等。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清洁剂、烟草烟雾等,长期暴露于这些污染物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各种污染物的限值。

例如,对于颗粒物,WHO建议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10微克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和25微克的PM10(直径小于10微米)。

对于二氧化碳,WHO建议不超过1000ppm (百万分之一)。

这些限值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旨在保护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

此外,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提供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建议。

例如,保持良好的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将室内污染物排出,增加新鲜空气的流动。

此外,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较低的建筑材料和家具也是重要的改善措施。

最后,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强调了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的重要性。

人们应该了解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政府、学校、企业等也应该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宣传和执行,确保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总之,WHO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全球通用的评估和监测室内环境污染物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标准。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和保护室内环境。

两种室内空气检测标准主要区别GB50325GBT18883

两种室内空气检测标准主要区别GB50325GBT18883

一、两个标准的介绍:两种室内空气检测标准(GB50325、GBT18883)目前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两个: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一、两个标准的数据18883的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①新风量要求≥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标准值;②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50325的标准:表6.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I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候车室、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二、两个标准的区别:深度分析关于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环境污染物质检测的18883标准和50325标准的区别——颁布机构不同,目标不同、检测条件不同、动机不同。

老百姓怎么办?主要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推荐性标准,是自愿实施的。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是强制性标准.(2)适用范围不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内部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和装修)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该标准中涉及的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3)规定指标不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参数指标共19项,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规定的参数指标共5项。

(4)封闭时间不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要求检测之前封闭12小时。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要求: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GBT1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GBT1883-2002
10
1h均值
8
二氧化碳CO2

0.10
日平均值
9
氨NH3
mg/m
0.20
1h均值
10
臭氧O3
mg/m
0.16
1h均值
11
甲醛HCHO
mg/
0.10
1h均值
12
苯C6H6
mg/m
0.11
1h均值
13
甲苯
mg/m
0.20
1h均值
14
二甲苯
mg/m
0.20
1h均值
15
苯并〔α〕芘B(α)P
mg/m
1.0
1.如果客户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时,可以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2002选择性地检测某些参数。
国标GB/T18883-2002规定检测对象要在取样前封闭 12 小时。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按房间面积设置。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GB/T18883-2002
日平均值
16
可吸入颗粒PM10
mg/m
0.15
日平均值
17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mg/m
0.60
8h均值
18
生物性
菌落总数
cfu/m
2500
依据仪器定
19
放射性
氡RN
Bq/m
400
年平均值
序号
参数类别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1
物理性
温度
。C
22-28
夏季空调
16-24
冬季采暖
2
相对湿度

40--80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通用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通用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

T/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洁净室节能评价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Cleanroom Energy Saving Evaluation(征求意见稿)2020北京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阶段评价和整体评价,能源绩效评价。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华勤洁净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利人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吴江振达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张彦国、崔玉岭、谭松林、赵伟、孟令坤、曹冠朋、张旵东、李先庭、秦学礼、董秀芳、刘燕敏、刘俊杰、李楠、谢慧、马晓钧、李著萱、吴志坚、郜义军、谢彦波、李杨、邓超、王靖凯、谢燕辉、盛伟、宋海龙、冯昕、张铭健、陈紫光主要审查人:1 总则 (3)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7)4 阶段评价和整体评价 (8)5 能源绩效评价 (9)附录A洁净室不同阶段节能评价技术要点和内容 (12)附录B 洁净室能源绩效参数计算及评价范例 (15)附录C不同类型洁净室能源绩效参数参考 (19)本标准用词说明 (21)引用标准名录 (22)附:条文说明 (23)1 General Provisions (3)2 Terms (4)3 Basic Requirements (7)4 Stage evaluation and overall evaluation (8)5 Energ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9)Appendix A Main points and content of energy-saving evalu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lean room (12)Appendix B Example of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lean room energyperformance parameter (15)Appendix C Referenc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lean room energy performanceparameters (1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2)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04—????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征求意见稿)前言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9%(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4、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18204.2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及温湿度的实测与分析

二氧化碳浓度及温湿度的实测与分析

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及温湿度的实测与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虹霞郭全史永征摘要:本文对于某教室采暖期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对所采集样本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影响其空气品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的超标,换气次数的不足以及教室人数的超员,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的重点在于实验和样本分析的过程及方法,用数据说明该如何改善教室的空气品质,并指出改善后达到的较理想状态,从而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室二氧化碳浓度空气品质换气次数满座率1 前言中小学生教室室内空气品质(IAQ)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6-1998),大学生教室室内空气品质同样重要,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很多时间是在教室内度过,但目前尚没有针对大学生教室的卫生标准。

因此,本文以下所做分析均以GB/T 17226-1998及《室内空气品质标准》GB/T 18883-2002为依据。

引起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另一类是空气的温、湿度,换气次数。

为了解大学教室中在上课期间的空气品质,笔者对某大学的教室进行了空气中CO2浓度的实地测试。

被测教室位于某教学楼五层(顶层),此教室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图1教室物理模型另外,该教室附近无明显污染源;近三年之内没有进行过室内装修及桌椅的更换;教室座位数为129座;五扇普通单层玻璃钢窗,对开式,尺寸为234cm×170cm,窗缝总长度64.5m;两个普通木门,对开式,尺寸为238cm×120cm。

2 测试仪器及测试系统研究资料表明室内的污染物有上百种,有的浓度很低,不会影响人类的工作和学习,就此教室而言,主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所用设备为EC9820型二氧化碳在线分析仪,如图2所示。

图2 EC9820型二氧化碳分析仪EC9820型二氧化碳分析仪由微机控制,采用非分散红外相关(GFC)光学测量技术,可精确、稳定地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使CO和H2O的干扰降到最小。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_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_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 T 18883-2002)2002年11月19日批准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醛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T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硫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GB/T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我国二氧化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

我国二氧化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

我国二氧化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3梁宝生,刘建国(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现代人的时间90%左右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氧化碳(CO 2)含量高低是室内空气质量(I AQ )好坏的重要指示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二氧化碳(CO 2)的理化特性、来源、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污染水平,首次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C O 2)室内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建议值。

关键词:CO 2;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X 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12-019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办公和居住场所的装修水准越来越高,新兴建筑材料特别是化学合成建材被广泛使用;高档家具,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家庭和办公室;香料、化妆品、上光剂、空气清新剂、防虫剂、杀虫剂、洗涤剂等也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从种类上或数量上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室内空气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活动是在居室内进行。

据统计,现代人的时间90%左右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当前室内空气质量己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CO 2的理化特性、来源、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污染水平,前次提出了我国CO 2室内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建议值。

收稿日期:2003-03-05作者简介:梁宝生(1968-),男,江西高安市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职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化学及相关领域。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GBT1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GBT1883-2002
1.如果客户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时,可以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2002选择性地检测某些参数。
国标GB/T18883-2002规定检测对象要在取样前封闭 12 小时。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按房间面积设置。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GB/T18883-2002
序号
参数类别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1
物理性
温度
。C
22-28
夏季空调
16-24
冬季采暖
2
相对湿度

40--80
夏季空调
30-60
冬季采暖
3
空气流速
m/s
0.3
夏季空调
0.2
冬季采暖
4
新风量
m/h.人
30
5
化学性
二氧化硫SO2
mg/m
0.50
1h均值
6
二氧化氮NO2
mg/m
0.24
1h均值
7
一氧化碳CO
mg/m
10
1h均值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氧化碳CO2

0.10
日平均值
9
氨NH3
mg/m
0.20
1h均值
10
臭氧O3
mg/m
0.16
1h均值
11
甲醛HCHO
mg/m
0.10
1h均值
12
苯C6H6
mg/m
0.11
1h均值
13
甲苯
mg/m
0.20
1h均值
14
二甲苯
mg/m
0.20

中国室内空气品质:CO2浓度上限标准是否符合人的工作需求

中国室内空气品质:CO2浓度上限标准是否符合人的工作需求

中国室内空气品质:CO2浓度上限标准是否符合人的工作需求班级:建环姓名:***学号:******2011年12月摘要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国家、地区和组织的重视,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标准。

其中以二氧化碳浓度这一项为例: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等地CO2浓度上限为1000ppm,美国的CO2浓度上限为2000ppm,中国的CO2浓度上限为1800ppm。

从上面的数据看来各国在室内空气品质中CO2浓度上限的设置上有些区别。

本实验研究主要是获得在不同CO2浓度下对人体的反应力的影响,借此来评价上述三个标准哪一个更适合。

本实验分别针对人体的逻辑反应力、视觉反应力这两项反应力在不同CO2浓度情况下的变化。

本实验采取的是主观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筛选,并给出了结果之间的对比和结论。

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实验没能覆盖所有年龄层的人,测量获得的数据量也偏少,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与真实情况有偏差,这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CO2浓度人体逻辑反应力视觉反应力主观问卷调查筛选目录第一部分实验设计方案 (4)1.1 实验内容 (4)1.2 主观调查问卷样板 (5)1.3 实验步骤 (7)1.4 数据处理方法与分析 (8)第二部分实验数据整理 (10)2.1 男生、女生反应测试结果 (10)2.2 男生反应与CO2浓度变化关系 (11)2.3 女生反应与CO2浓度变化关系 (13)2.4 男女生反应对比 (15)第三部分实验结论 (16)3.1 主观调查问卷测试结果 (16)3.2 偏差原因 (17)致谢 (18)第一部分实验设计方案这一部分我将介绍本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和内容,第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完全按照这一部分的方案计算获得。

1.1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获得在不同CO2浓度下对人体的逻辑、视觉反应力的影响,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并最终得出我国室内CO2浓度上限指标1800ppm是否合适。

室内环境检测:测定室内空气CO CO2

室内环境检测:测定室内空气CO CO2
当采样体积为5L时,可测体积分数范围为0.001%-0.5%
• 仪器 大气采样器、吸收管、酸式滴定管、碘量瓶 • 试剂 • 实验室用水均为煮沸除去CO2的去离子水。
①稀吸收液:用于空气CO2浓度低于0.15%采样 ②浓吸收液:用于空气CO2浓度在0.15%-0.5%时采样。 • 上 述 两 种吸收液应在采样前两天配制,贮瓶加盖,密封保存,避免接触空气。 采样时吸上清液作为吸收液。 ③草酸标准溶液、 ④酚的浓度。

测定范围:0-125mg/m3,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125mg/m3.
(二)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 试剂和设备 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贮于铝合金瓶中 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 采样 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
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 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输送氧的能力降低,造成缺氧症
二、CO2和CO测定方法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
二氧化碳的测定
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18204.24-2000)
•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 (二)气相色谱法 • (三)容量滴定法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 原理 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
(二)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 分析步骤 • 1仪器的启动和校准
仪器调零、终点校正 • 2样品测定
将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接在仪器的进气口,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 表头指出一氧化碳的浓度。如果仪器带到现场使用,可直接测定现场空气中一氧 化碳的浓度。仪器接上记录仪表,可长期监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空气检测二氧化碳量程范围

空气检测二氧化碳量程范围

空气检测二氧化碳量程范围咱都知道哈,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检测是很重要的事儿呢。

这二氧化碳的量程范围啊,就像是一个框框,告诉我们到底要在多大幅度内去检测它。

一般来说呢,在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正常浓度是比较低的。

它的量程范围可能从几百个ppm(百万分之一)开始。

比如说在一些非常好的通风环境下,可能二氧化碳的浓度在300 - 400ppm左右。

这就像是空气里只有那么一丁点儿二氧化碳,就像你在大森林里呼吸到的那种新鲜空气一样。

但是呢,在一些封闭或者人员密集的空间里,这个数值就会上升啦。

像在学校的教室里,如果人很多,通风又不好,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上升到1000ppm 甚至更高呢。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会觉得有点闷,因为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嘛。

再看一些工业环境或者特殊的场所,二氧化碳的量程范围就更宽啦。

在一些储存二氧化碳的地方,浓度可能非常高,能达到百分之几甚至更高的比例。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二氧化碳的“海洋”里,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啦。

从检测设备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设备能够检测的二氧化碳量程范围也不一样。

有些小型的、适合家用或者普通办公室用的设备,它们的量程可能在0 -2000ppm左右,这个范围就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需求,就像一个小卫士,能告诉你周围的二氧化碳是不是超标了。

而那些大型的、专业用于工业或者科研的设备呢,它们的量程范围可能从很低的浓度一直到很高,比如说0 - 100%,这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而且啊,这个量程范围还跟检测的精度有关系呢。

如果量程范围宽,有时候在低浓度部分的精度可能就没那么高了。

就像你用一个大网去捞鱼,可能小鱼就容易溜走啦。

但是如果量程范围窄,在这个范围内的精度可能就比较高,就像用一个小网去捞鱼,小鱼就比较容易被捞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量程范围。

如果只是想知道家里或者办公室的空气质量,那小量程、高精度的设备就够啦。

但如果是要研究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变化或者在特殊环境下的浓度,那就得选择大量程的设备了。

室内气体标准

室内气体标准

室内气体标准咱都知道啊,室内气体对咱的生活可太重要啦。

你想啊,咱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待着,要是室内气体有问题,那可就麻烦咯。

先说二氧化碳吧,正常情况下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能太高。

要是浓度高了啊,咱就会觉得头晕、犯困啥的。

一般来说,在比较封闭的室内环境里,如果人比较多,二氧化碳产生得就多。

比如说在一个小会议室里,人多又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可能很快就上去了。

理想的浓度应该是在0.03% - 0.04%左右。

然后就是甲醛啦,这可是个大“坏蛋”。

新装修的房子里经常会有甲醛超标的情况。

甲醛主要来自那些装修材料,像板材啊、油漆啥的。

它对人体危害可大了,会刺激咱的眼睛、鼻子,严重的还可能致癌呢。

国家标准里啊,室内甲醛的含量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08毫克。

要是家里刚装修完,一定要多通风,放些绿植啥的来吸收甲醛。

还有苯这种气体,苯也是来自装修材料和家具。

它有股特殊的气味,闻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它会影响咱的造血功能呢。

室内苯的含量每立方米也得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一般是不能超过0.09毫克。

像氨气也得注意呢。

氨气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里用的混凝土添加剂之类的。

要是氨气超标,那屋里就会有股刺鼻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

国家标准里,室内氨气的浓度每立方米应该不超过0.2毫克。

咱平时啊,就得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特别是在刚装修完房子,或者在比较封闭的空间里待久了的时候。

另外,使用空气净化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气体的质量。

还有啊,要是闻到屋里有啥奇怪的味道,可不能不当回事儿。

说不定就是某种气体超标了呢。

咱们得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呀,多了解这些室内气体标准,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健康、更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B T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04—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征求意见稿)前言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4、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

近年来国内的监测资料表明,各类不同房屋的通风条件、单位面积人口差异很大,直接与之相关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因此会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

在通风或排风良好的房屋,无论是住房还是公共场所,其室内空气中CO2浓度都比较容易达到540~1080mg/m3这样的较低水平[1, 2]。

广东、贵州、湖南、浙江、辽宁、宁夏、甘肃等省[3-13]的一些地市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进行了针对居室和宾馆、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已有的资料表明虽然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很大,但基本都在1800mg/m3以下,较高浓度多出现在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本次修订该标准,除了查阅文献资料外,我们选择了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安徽省,进行了集中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

资料收集为2004年至2008年,从统计结果来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共测定794次,均值为%,其中超过《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标准值38份,超标率为%。

2008年进行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别不大,其中办公场所测定270次,均值为%、城市居民居室内测定176次,均值为%,城镇居民居室内测定180次,均值为%,各监测值均未超标。

本次现场监测安徽省内城市居民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980年代调查结果[14],城镇居民居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徐东方等[15]在1990年代对碧溪、三水、七里塘三个试点镇夏季的调查结果,也低于1980年代调查结果[16],表明现代居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能与居室容积增加及燃料结构的改变有关。

对文献资料和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我国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均较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情况逐渐减少。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是1990年代末期制订和实施的,至今已应用10年。

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对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室内空气质量在感官上达到较为舒适的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标准修订的原则与依据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在%时,人体感觉良好;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时,个别敏感者有不舒适感,人们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室内,就会感到难受、精神不振,甚至影响健康,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时不舒适感明显,至%时室内卫生状况明显恶化[17]。

人体对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个体敏感性差异很大,健康人对二氧化碳的敏感范围会比较宽,而哮喘病人和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工作人员(飞行控制人员、核电厂人员等)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高。

如果以一般健康人群为根据,一般理想范围约为900~1800mg/m3(%~%)[18]。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加热、制冷及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EA)等国际权威机构[19-21]推荐二氧化碳浓度1800mg/m3作为室内人体长期接触的理想浓度或可接受浓度,并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纳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本次修订等效采用了这一限值。

4、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较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加热、制冷及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EA)等国际权威机构推荐二氧化碳浓度1800mg/m3作为室内人体长期接触的理想浓度或可接受浓度,并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纳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澳大利亚国际健康建筑有限公司(HBI)认为,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1375mg/m3(%~%),表明空气质量良好;浓度为~m3(%~%)时,表明空气质量为差。

韩国卫生部实施的公共卫生法标准中规定二氧化碳浓度为m3(%/8h)[22]。

WHO、ASHREA等国际权威机构推荐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来修订《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反映了国际上研究的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5、修订的主要内容对原标准中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限值(%)修订为%,即1800mg/m3作为保证长期居住或停留时,人体健康不受危害的室内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值标准。

参考文献[1] 刘建国, 刘洋,室内空气中CO2的评价作用与评价标准. 环境与健康杂志[J], 2005,22(4): 303-305.[2] 梁宝生, 刘建国, 我国二氧化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 重庆环境科学[J],2003, 25(12): 198-200.[3] 鲍士海, 万敬华, 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问题分析,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J], 26(5):1-4.[4] 焦玲芳, 范丽, 荆门市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J], 2007, 18 (6):89-90.[5] 郑玉玲, 梁惠宁等,南宁某会展中心会议厅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医学动物防制[J],21(11): 841-842.[6] 陈律, 易义珍等,中学生宿舍空气中常见污染物的现况调查,实用预防医学[J], 2002, 9(1): 12-13.[7] 江林丽, 冯文如等,某居民楼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卫生学调查. 环境与健康杂志[J], 2001, 18(1):23-24.[8] 王群利, 王水珍等,宁波市新开业宾馆室内空气的卫生学状况,环境与健康杂志[J], 2002, 19(3):244-245.[9] 余江,陈刚等,某开发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研究. 广东药学院学报[J], 2003, 19(3):270-273.[10] 程艳丽, 严敏等,. 中国环境监测[J], 2007, 23(5):55-58.[11] 翟金霞, 张前龙等,某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J], 2004, 39(3):231-232.[12] 周志平, , 建筑科学[J], 2007, 23(12):81-84.[13] 余志琪, 李万伟等,,中国学校卫生[J], 2008, 29(7):668-669.[14] 徐业林, 俞家玲等. 两种燃料燃烧对室内空气污染,环境与健康杂志[J], 1986, 3(5):39-40.[15] 徐东方, 庄爱民,王冠群等. 碧溪、三水、七里塘三个试点镇环境卫生现状和建设规划卫生学评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43-46.[16] 徐业林, 王惠忠等. 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呼吸道疾病影响的调查分析, 安徽预防医学[J],1988, 17(1):23-24.[17] 尹先仁,秦钰慧主编.环境卫生国家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9-11.[18] Jokl MV. Evalu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using the decibel concept based on carbon dioxide and TVOC,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J], 2000, 35:677-697.[19] Ai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Europ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Copenhagen,1987.[20] BSR/ASHREA Standard 62-1989R, 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1989.[21] Levy LS, Regulatory approaches to indoor air quality-an update of the European position. In: Lester JN, Perry R, Reynolds GL, editors. Quality of indoor air environment[M]. London: Selper Ltd, 1992. 23-40.[22] 骆培成, 唐青云等, 红外线CO2分析仪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分析仪器[J], 2004,1: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