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017-2020年)
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

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2016-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6年5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一)生猪等畜禽屠宰企业综合情况报表(畜禽屠表1)(二)生猪等畜禽屠宰企业屠宰情况报表(畜禽屠表2)(三)生猪等畜禽屠宰企业销售情况报表(畜禽屠表3)(四)生猪等畜禽屠宰样本企业屠宰销售情况报表(畜禽屠表4)四、主要指标解释一、总说明(一)目的和意义生猪等畜禽产品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消费品,生猪等畜禽市场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准确了解生猪等畜禽屠宰环节和肉品流通环节的相关信息,对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流通、稳定市场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要求,制定《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2016–2017年)》。
(二)统计对象及范围本制度数据来源为生猪等畜禽屠宰企业,样本企业由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
样本企业涉及畜禽屠宰行业,并在所有制、地域、规模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三)主要统计内容屠宰企业工商注册信息、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年度财务数据、活畜或活禽的收购价格、白条肉(禽)销售价格以及屠宰量、无害化处理量和库存量等屠宰相关指标。
(四)报送时间生猪等畜禽屠宰企业综合情况年(半年)报表(畜禽屠表1)要求报送企业初步数据,所有畜禽屠宰企业每年2月10日前填报上一年全年数据,规模以上畜禽屠宰企业于每年7月20日前填报当年上半年数据。
生猪屠宰行业全景图

猪价涨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历史上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受价 格影响的生猪产能波动有所减弱,猪周期出现延长趋势。屠宰价差与猪周期有紧密关联,屠宰企业盈利能力基本与猪周期反 向波动。
历史上3-4年为一个猪周期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8
1.5 产品结构:冷鲜肉正逐步替代热鲜肉
中国生猪价远高于美国
猪肉进口量占需求比重极低。虽国内猪价远高于国际猪价,但中国猪肉进口量相 对仍然有限,16年中国猪价高点也仅进口162万吨猪肉,仅占当年国内总需求的 2.9%。走私的数量难以统计,但预计占比仍然不高。猪肉进口量难以提升的原因 或在于:1)中国禁止进口含瘦肉精的肉类,而部分猪肉生产国允许使用瘦肉精, 可供进口的总量相对有限;2)进口肉需冷冻运输,冷链运费贵,且冷冻肉价格较 鲜肉有明显折价,叠加关税影响,导致进口利润空间相对有限。
生猪屠宰行业总览 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行业竞争要素分析 猪瘟对行业的影响
4
1.1 行业现状: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需求量已趋于饱和
行业体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消费量、产量分别占全球49.3%、44.7%。统计 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高达5,404万吨,生猪年屠宰量高达6.9亿头。数据权威性略有争议,有保守观点认为中国 猪肉产量在4,000万吨,年屠宰量5亿头。
双汇发展分析报告上篇

目录一: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二:双汇发展市场潜力分析①:屠宰的市场潜力;②:肉制品的市场潜力;三:双汇发展市场竞争分析①:屠宰的市场竞争;②:肉制品的市场竞争;四:双汇发展海外同行比较;五:第一问,投资环节消耗的现金流是多少①:小熊基本值;②:小熊增长值;六:第二问,在生产运营环节能否免费占用现金七:第三问,在销售环节产生的现金流有多少下页还有内容正文:一: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小结: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屠宰和肉类加工二:双汇发展市场潜力分析①:屠宰的市场潜力;小结: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计屠宰生猪2.09亿。
但就美国而言,我国龙头企业市占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图19可以看出,冷鲜猪肉占的比例最小,冷冻猪肉其次,热鲜猪肉最大。
由此可见,热鲜猪肉是将来的趋势。
②:肉制品的市场潜力;在非洲猪瘟疫情下,预计未来猪肉整体消费量有所减少,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会不断加强,愿意为“更贵、更好”支付溢价,农贸市场猪肉消费占比逐步下降,商超等现代零售渠道占比逐步提升,代表未来猪肉消费的趋势。
小结:2018年我国肉制品的市场潜力为5573万吨,人均消费量为39.9公斤。
其中低温肉制品规模是高温肉制品的一半,高温肉制品的特点为保质期长,营养和口感较差。
低温肉制品的特点为保质期短,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营养和风味。
国人更倾向于低温肉制品。
在非洲猪瘟疫情下,预计未来猪肉整体消费量有所减少,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会不断加强。
三:双汇发展市场竞争分析:屠宰的市场竞争;小结:2017年我国屠宰行业CR3不足4%,2018年我国屠宰行业CR3仅为4.5%。
:肉制品的市场竞争;小结:从2013年数据来看,我国肉制品CR3为25%,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低温肉制品份额较小,但增长较高温肉制品快。
四:双汇发展海外同行比较;肉制品的市场潜力海外对比我国肉制品消费结构中,低温肉制品仅占三成,与欧美日本等差距较大。
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不同,以及火腿肠等中式肉制品的流行,目前我国肉制品消费结构中仍以中高温肉制品为主,低温肉制品仅占三成。
2017畜牧业养殖用地政策最新标准

2017畜牧业养殖用地政策最新标准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已日渐突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畜牧业养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畜牧业养殖用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畜牧业养殖用地政策于落实畜牧业用地政策的提案【1】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门路。
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农业发展情况的标志。
国外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每日平均摄入的动物食品,还不能满足营养需求。
畜牧业是为人们提供动物食品的基础产业。
一、温州市畜牧业生产现状。
2007年末本市存栏牛4.4万头、猪69.8万头、家禽1213万羽、羊14.94万头、兔118万头,全年实现畜产值23亿元。
当前,国内及我市的生猪市场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温州市区屠宰场生猪屠宰量1400--1500头/天,猪肉批发价格为21.40-22.00元/公斤。
据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全市从外省调入生猪近220万头,生猪自给率约33%。
随之而来的是我市动物疫情的复杂化,各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和疾病综合症逐渐增多,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食品卫生安全角度考虑,动物防疫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
因此提高生猪自给率非常必要,而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畜牧业用地问题。
受到去年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影响。
一些规模场纷纷想要扩大生产规模,一批工商界人士看好畜牧业规模经营的前景,有意投资畜牧业。
但是,由于我市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建设用地非常紧张,原来各级政府编制的土地规划中,没有把养殖用地纳入其中,个别县(市、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认为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难以把握,管理难以到位,相关部门的规定对规模化养殖用地的取得有一定制约,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使得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的进程中,用地问题更为突出:绝大部分畜牧场受用地问题的制约无法扩大生产,希望从事畜牧业规模经营的农民和工商界人士因土地问题被迫放弃。
生猪期货市场分析,看猪价后市走势

2021年(第42卷)第8期下半月析分H AN G QI N G F E N XI 河南康瑞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企业定制、源头直供准规范,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生猪期货应当优化会员结构,鼓励实业关注参与,必要时可以设置生猪期货运行实业观察员。
二是推出有广泛公信力的生猪价格指数。
结合国家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汇总分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企业生猪贸易和屠宰量变化情况,发布生猪贸易及屠宰日报告。
在此基础上,产生具有广泛公信力的生猪现货价格指数,加快价格发现功能进程。
三是结合生猪产业链实际特点,出台有效的金融政策。
通过金融杠杆,推动现货市场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规范生猪交易,缩短生猪供应中间环节链。
同时根据现货市场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生猪期货现状。
现货、期货市场同步发力,共同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生猪期货市场分析,看猪价后市走势疫病抬头给复产进度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根据政府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15个月环比增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161万头,较2019年年末增加35%,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存栏水平的九成以上,这反映了高养殖利润下市场引导和高猪价下政策鼓励复产的综合成果。
但自2020年12月以来,部分地区非瘟疫情开始有所抬头,到2021年1月开始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业内各机构的样本统计及草根调研均反映出国内生猪产能恢复短期受到阻碍,使得1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较12月出现了环比下降。
根据某统计机构对近1000家养殖企业的样本进行的统计,截至1月母猪存栏量在455.60万头,较12月环比下降1.26%。
从母猪存栏结构来看,二元母猪占比57.15%,三元母猪占比42.85%。
2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仍有发生,野毒和变异株并存,北方的疫苗毒株占比不低。
对于较远期的未来而言,由于高猪价及高利润的刺激,业内有资金实力及生物安全防控做得好的企业仍在扩大规模,大方向上产能恢复的趋势难以短期逆转。
我国屠宰肉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1年)

我国屠宰肉制品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1、屠宰行业: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向深加工转型盈利能力持续提高1.1屠宰行业集中度处于长期提升趋势,“非洲猪瘟”助推提升进度我国屠宰行业高度分散,龙头双汇发展2019年屠宰生猪1320万头,占2019年全国生猪屠宰量54419万头的2.42%,雨润食品2019年生猪屠宰量624万头,行业占比仅为1.14%。
龙大肉食2019年生猪屠宰量501.28万头,行业占比1%不到。
整体看,双汇、雨润、金锣、众品(2020年已申请破产)、龙大、新希望这六家龙头屠宰量,CR6<8%,而美国屠宰行业CR3>60%。
图41:我国屠宰行业集中度情况图42:美国屠宰行业集中度情况从我国生猪屠宰规模化程度来看,虽然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占全国生猪总屠宰量比重逐年提高,但到2019年,仍然只有33%的水平,仍然处于规模化程度较低的水平。
图43: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占全国生猪总屠宰量比重高度分散的行业,也蕴藏着龙头企业具备潜在的整合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趋势来看,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尤其是非洲猪瘟的影响,等多项因素助推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环保和社保政策趋严,部分小企业失去成本优势而陆续退出。
随着政府加强监管,国内政策对生猪产业链的环保要求趋严,农业部加快畜禽屠宰法治化建设,重点加强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资格清理,大量无法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小屠宰场关停并转。
而在过去,由于环保管理不严格,很多屠宰场存在环保治理疏漏和员工社保不交,成本反而低于大型屠宰场。
随着环保和社保等国家政策趋严,部分小型屠宰企业昔日不规范下的成本优势渐失,公司竞争力也逐渐失去而陆续退出。
图44: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推动我国屠宰行业集中度提高“非洲猪瘟”影响下,政府定人定点严格监管,高监管成本更需要大屠宰企业来整合规范。
“非洲猪瘟”后,存在小的屠宰场私下宰杀病猪而造成病猪肉市场流通的隐患和病猪排污周边辐射扩散的隐患。
中国生猪行业瘟疫数量、存栏情况及进口量分析

中国生猪行业瘟疫数量、存栏情况及进口量分析非洲猪瘟的爆发严重程度与当地的养殖密度有关,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活猪调运。
2018年至今,非洲猪瘟已经在我国由北向南发生过一轮大面积的感染,全国大部分地区主动或被动地降低了存栏量,养殖密度较疫情之前有了大幅下降,大面积地面状疫情爆发在未来将比较少见,局部地、点状地或者小范围区域内发生是疫情存在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9年10月16日,全国共报告发生157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生猪119.2万头,截至11月19日,已有28个省份的疫区解除封锁,尚有云南和甘肃未解除封锁。
2018年3-4季度全国疫情爆发频率最高,2019年3季度之后疫情通报数量维持较低水平,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下降以及防控能力差的养殖户退出,预计2020年疫情发生数量仍将维持低水平。
2019年9月份以来出栏体重迅速攀升,反映出全国非洲猪瘟疫情较稳定,养殖户敢于压栏,养大猪策略从侧面印证了全国整体非洲猪瘟疫情处于较为稳定的低水平。
进入2019年以来,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向全国迅速蔓延,养殖户主动或被动地抛售生猪、淘汰母猪,在2019年初恐慌情绪最严重地时期,部分地区甚至淘汰了大量带仔母猪,肥猪价格和淘汰母猪价格均大幅下跌至近几年的低位,随后疫情逐渐在南方严重起来,部分省份存栏降幅达到60%-80%,行业去产能贯穿2019年前三个季度。
2019年1季度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数据双双开始加速下滑,直到9月份环比降幅才收窄,进入三季度以来,较为稳定的疫情环境和高猪价明显提升了补栏积极性,10月份生猪存栏环比降0.6%,能繁母猪存栏2019年首次由负转正,环比微增0.6%。
9月份后备母猪销量环比增长70.7%,9月份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10%,其中仔猪料、母猪料、育肥猪料产量环比增长分别是12.7%、8.7%和9.1%。
由于北方去年最早经受疫情侵扰,存栏和产能也相应更早地企稳,产能回升主要发生在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辽宁、山东、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吉林等7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幅超过3%,甘肃、宁夏、黑龙江、山东、天津、上海、北京、辽宁等8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超过3%。
2023年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近日,农业部在全国畜禽屠宰监管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强调:强化畜禽屠宰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平安”。
据了解,生猪屠宰程序繁琐,以往较传统的人工屠宰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
现如今,随着屠宰设备机械化的进展加快,生猪屠宰也进入自动化生产行列。
我国生猪屠宰管理进展1998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规范生猪屠宰行为,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吃肉平安,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2年国务院打算将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到农业部。
从今,生猪屠宰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肉类工业的基础是从上世纪50年月开头建立的。
至今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多头管理时期(1950年—1954年),屠宰方式主要是手工操作,一把刀、一口锅;肉品检验只检胴体、不检内脏和头蹄;检验项目项目不全,漏检严峻。
(2)统一管理时期(1955年—1985年),商业部统一领导屠宰厂及场内卫生工作,将分散在农业、卫生、供销、外贸等部门的屠宰场统一划归商业部所属的食品公司及分支机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卫生部门对屠宰场的建筑、设备、环境卫生、肉品加工、储运和销售方面的卫生进行监督和指导;畜牧兽医部门对屠宰场的兽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3)放开经营时期(1986年—1997年),生猪屠宰从国营食品公司独家经营变成多种经济主体多渠道经营。
由于缺乏法制化的规范管理,消失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主要是:个体屠商泛滥、流通秩序混乱;病害肉大量上市,危害消费者健康;机械化屠宰设施大量闲置,资源铺张严峻;环境污染严峻;税收大量流失。
(4)依法规范时期(1998年—2022年)1998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规范生猪屠宰行为,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吃肉平安,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2年国务院打算将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到农业部。
从今,生猪屠宰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22年1月,商务部依据《食品平安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方法》的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公布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进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
生猪期货将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新的转变

2021年(第42卷)第8期下半月析分H AN G Q I N G F E N X I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厚德载物敦行致远生猪期货生猪期货将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新的转变今年1月初,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上市生猪期货,新型的交易方式引起生猪产业链的广泛关注。
生猪期货市场脱胎于现货市场,同时又为传统现货市场发展变革提供新观念,注入新活力。
紧密联系生猪期货和现货市场,提高两个市场关联度,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生猪现货市场面临深刻变革我国生猪现货市场规模世界第一,传统交易方式复杂多样。
市场主体主要有养殖企业、屠宰企业和生猪经纪人等。
生猪产业中各市场主体的变化,势必带动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改变。
一是生猪养殖环节。
生猪养殖是生猪现货市场的最初卖方。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受重创,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给平衡。
由于目前生猪养殖利润较高,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养殖行业原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同时,随着国家对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抗风险能力、环保粪污处理要求不断提高,生猪养殖对整体的资产投入标准也在不断上升,影响着生猪养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布局。
二是生猪屠宰环节。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生猪现货市场的最终买方。
我国对生猪屠宰实行定点管理,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屠宰生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开展屠宰资质清理审核、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生猪屠宰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口肉增加,肉类产品之间比价不合理,小包装分割肉发展放缓,企业产品形态和销售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企业间的竞争将由过去的同质低价竞争变为区位、规模、管理、销售、品牌等多角度全方面的竞争。
三是生猪经纪环节。
在养殖端和屠宰端之间,广泛活跃着一大批生猪经纪人。
现阶段,生猪经纪是保障生猪产业循环必不可少的“毛细血管”,是生猪流通的主力军。
据统计,全国从事生猪贩运的单位和个人超过12万家,他们利用信息、地域价差、运输成本、批零差价,赚取购销利润。
中国屠宰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

中国屠宰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一、屠宰行业发展阶段我国屠宰行业相关法规经过多轮演进,头部企业合规经营优势逐步显现。
我国屠宰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头部企业的合规经营优势逐步显现。
(1)传统管理时期(1950~1954年):1950年代处于建国初期,屠宰业相关法律法规较少,屠宰方式延续传统方法,主要是手工操作;肉品检验只检查胴体、不检内脏和头蹄;检验项目严重不全。
(2)计划经济模式管理时期(1955~1985年):该时期屠宰业监管由商业部、农业、卫生、畜牧兽医等部门相互配合。
其中商业部统一领导屠宰场及场内卫生工作,将分散在农业、卫生、供销、外贸等部门的屠宰场划归商业部所属的食品公司及分支机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卫生部门对屠宰场的建筑、设备、环境卫生、肉品加工、储运和销售方面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畜牧兽医部门对屠宰场的兽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3)市场经济初期粗放式管理时期(1986-1997年):该时期生猪屠宰由国营食品公司独家经营转变为多种经济主体、多渠道共同经营。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种问题陆续出现,比如个体屠宰户泛滥,病害肉大量上市、环境污染、机械化程度低等。
(4)依法规范经营时期(1998—至今):1998年国务院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范生猪屠宰行为,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吃肉安全。
2010年商务部制订《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明确要求行业加强规模化、品牌化。
2016年农业部制订《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推进“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减少生猪疫病传播。
2017年环保部发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规范屠宰业污染治理。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的通知》,要求加强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并要求不得批准年屠宰生猪15万头(70头/小时)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
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及白条肉价格基本情况统计_二__

摘编自《中国农业年鉴2018》
价格基本情况统计(二) 白条肉出厂价
18.93 18.85 19.02 19.04 19.03 19.03 19.04 19.23 19.46 19.56 19.71 19.81 19.86 19.87 19.84 19.85 19.81 19.75 19.67 19.64 19.62 19.6 19.62 19.65 19.82 20.15 20.27 20.36 20.33
日 11月20日-11月26 14.98
日
15.01
-0.13 _0.13 0.2
11月27日-12月3日 15.15
0.93
1122月 月41日 1日-1-212月月101日 7 15.42
日 12 15.57
日
15.56
1.78 0.65 0.32 -0.06
-0.33
9月25日-10月1日 15.17
_0.26
10月2日-10月8日 15.16
-0.07
1100月 月91日 6日-1-010月月152日 2 15.11
日 10月23日-10月29 15.07
日
15.03
_0.33 -0.26 -0.27
10月30日-11月5日 15.02
-7
1111月 月61日 3日-1-111月月121日 9 15
环比涨跌(%)
0.75 -0.42 0.9 0.11 _0.05 0 0.05 1.00 1.20 0.51 0.77 0.51 0.25 0.05 -0.15 0.05 -0.2 _0.30 -0.41 -0.15 -0.10 -0.1 0.1 0.15 0.87 1.66 0.6 0.44 -0.15
最新 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进口量及生猪屠宰量分析-精品

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进口量及生猪屠宰量分析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在消费基础庞大、国内价格不具优势的情况下,成本更低、品质较好的国际猪肉生产商自然会瞄准我国猪肉市场。
2016 年以来,我国进口猪肉节节攀升。
海关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达162 万t,进口量同比增长108%,达历史新高。
一般来说,我国年均猪肉消费量在5,000 万t 以上,不管是进口肉还是国储肉,对猪价的中期走势的实质影响相对有限。
但由于进口肉价格优势明显,在市场情绪上会对养殖户造成一定影响,而储备肉的投放较为集中,对生猪市场短期内仍会形成一定的冲击。
2016 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从2014 年的66.4%、2015 年的63.4% 下降至历史最低的62.1%,未来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生猪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来说,肉类消费在天气寒冷的秋冬季相对较多,而在炎热的夏季消费相对疲软;另外,重大节假日对猪肉消费的刺激更为明显,比如中秋、国庆假期,以及春节前后,我国有南方制作腊肉、北方杀年猪的传统,会对猪肉消费形成明显的拉动。
从屠宰量的月份变动可以看出,每年的12 月、1 月的屠宰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春节后则因普遍为需求淡季,屠宰量也相应地下降幅度较大,这是对猪肉消费季节性波动的直接反映。
长期来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日肉类消费的习惯也有变淡的倾向。
屠宰业处于生猪养殖的下游,屠宰企业的采购行为,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生猪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
屠宰企业多以“以需定产”的方式组织生产,各个屠宰场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在猪源缺乏的时候,屠宰企业之间为了能够获得猪源,竞争关系更为明显;一旦猪价较高,消费需求却不旺盛的时候,屠宰企业集体压价的情况则经常发生。
生猪屠宰业务的利润率水平较低,2015 年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4.72%。
对于屠宰企业而言,生猪收购的价格为其生产成本的60%左右,因此控制成本是屠宰企业的首要任务。
2017年生猪市场走势前瞻

2017年生猪市场走势前瞻作者:虞华来源:《上海企业》 2017年第2期201 6年需求端较往年有一定的下滑,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 6年1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屠宰生猪18599 49万头,同比下降2.57%。
但市场对需求鼎盛期依旧有期盼。
12月和1月历来是年内需求旺季,也是年内屠宰量偏大的时期。
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4000家规模厂屠宰量自2016年9月份开始节节攀升,8月份屠宰量为1660万头,9月份屠宰量为1711万头,10月份屠宰量为1791万头,11月份屠宰量已升至191 3万头。
因需求缓慢回升,而生猪供应量偏低,难以跟上需求,导致猪价企稳回升。
2017年1月1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已达17.95元,比2016年底涨了0 64元,上涨3.7%,比2016年10月底上涨11%。
今年春节前猪价上涨的原因除了供应偏紧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每年入冬到春节前是南方制作香肠、腊肉、火腿的高峰阶段,猪肉需求量大增:二是北方雨雪天气之后再次迎来降温,使得交通运输和市场交易受阻,市场供应难以明显增加,屠宰企业采购难度难以明显缓解:三是春节临近,大型肉制品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备货,积极收购:四是一部分养殖户看着猪价强劲上涨,压栏心理较强.因此卖方市场压栏待售力度增加。
据农业部最新数据《2016年11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报告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能繁母猪存栏为3600多万头,生猪存栏为43000万头左右。
依据这样的存栏形势,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单就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预期2017年生猪存栏的水平,在接下来的近一年的时间内,生猪存栏水平约为4.2-4.6亿头,根据近年来155%的出栏率,2017年最大出栏肥猪量在6.5-7.1亿头,略高于2016年,仍低于2015年的水平。
2015年出栏肥猪量为7 1亿头,2014年出栏肥猪量为7 6亿头,2013年出栏肥猪量为7.2亿头。
2020年中国生猪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1. 从价格来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受饲料成本支撑、猪肉消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跌幅有限,最近两周(2020年11月30日~12月13日),全国生猪、猪肉、仔猪平均价格均呈再次上涨态势,刚刚下跌不久的猪肉价格在很多省域开始拐头上扬。
2020年第50周(即:12月7日—12月13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33.37元/公斤,环比上涨1.7%,较2019年同期下降1.0%。
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42.51元/公斤,环比上涨2.0%,较2019年同期下降1.6%。
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也自2020年9月6日的108.55元/公斤首降以来,连续跌至11月25日的80.64元/公斤后,再次迎来了上涨,12月9日已涨至81.57元/公斤。
2. 从外贸数据来看:2020年3~9月中国猪肉及猪杂碎进口数量、金额较2019年增幅均在60%以上。
目前已累计进口猪肉及猪杂碎432万吨,较2019年高出93.5%;价值7783971万元,较2019年高出165.4%。
其中3~4月受前期疫情影响,进口规模突增;5~7月因为国内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进口规模逐月增加;9月因为国庆、中秋等一系列节假日的刺激,进口规模再次季节性增加。
3. 从产能看: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14个月增长,存栏超过4100万头;生猪存栏已连续10个月增长,存栏超过4亿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2017年底的90%以上。
11月,规模猪场新生仔猪超过3100万头,比年初增长94.1%。
全国规模猪场比年初增加1.6万家,散养户比年初增加228万户。
按照6个月的育肥周期,2021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有可能达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供应将大幅改善。
全国生猪出栏已连续9个月增长,11月环比增长16%、较2019年同期增长66.1%,是2019年四季度生猪产能触底回升以来出栏最多的一个月。
全球31家10万头母猪企业,中国占了10家,其中温氏120万头、正大集团80万头、牧原股份68万头、正邦集团40万头位列前10;13家主要上市猪企2020年11月生猪销量及收入也主要呈增长态势。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一、生猪交易模式的演变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家家户户养猪,在满足自用之余,直接卖给专业的屠宰户,屠宰户宰杀买肉。
这种最初的模式,极为分散,难以监管,食品安全没有保证,目前已基本消失。
1997年,国家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行定点屠宰,全国各地建立定点屠宰厂。
目前,我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约1.5万家,其中年屠宰能力在50万头以上的大型屠宰企业约2000家,占比不到15%,其余中小企业有1万多家。
实行定点屠宰以后,由于管理比过去严格,屠宰厂收猪时检验检疫、定级、结算等程序比较复杂,从而催生了专业收猪人和猪经纪行业。
养猪人、收猪人或猪经纪、屠宰厂以及饲料、兽药经销商等,共同构成生猪产业链,生猪交易市场也日益发展壮大。
生猪交易市场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开展生猪现场交易,交易完毕后再运输到不同地区屠宰场,主要发挥着跨区域的生猪调运功能。
一方面在生猪调出大县集中收购,通过生猪交易市场交易后运输到大城市。
另一方面,职业猪贩从外地贩运来的猪,也在这里集中交易。
生猪交易市场分布在全国各养猪大省,包括东北三省、华北的内蒙、京、津、冀、晋,华中的豫、鄂、湘、皖、赣,华东的苏、浙、沪、鲁、闽,华南的粤、桂、琼,西南的渝、藏、云、贵、川,西北的陕、甘、宁、青、新。
随着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不断的集约化发展,大型屠宰场有机会直接对接规模化养殖场,按约定计划养殖供应,逐渐发展出合同猪模式。
合同猪模式在保证品质、保障供应以及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合同猪模式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合约订单为标的的生猪期货交易。
生猪期货交易最早出现在美国。
196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生猪期货合约,1977年改为瘦肉猪期货,并将交割方式从实物改为现金交割。
1995年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
随后,德国、韩国相继出现生猪期货交易。
在国内,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制订出台了《生猪交割质量标准》和《生猪交割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2022年猪价整体走势:前低后高 均价低于上年——2021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22年形势展望

2022年猪价整体走势:前低后高均价低于上年———2021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22年形势展望徐文军1虞华2[1.盐城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盐城市价格监测中心),江苏盐城224000;2.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224005]摘要:“猪周期”的起起落落,让养殖企业和消费者饱受折磨。
2021年是我国生猪期货上市元年,也是本轮周期的下行年份。
本轮周期,投机式养殖的快进快出和政策驱动的扩张并存,使得价格下行的速度超乎市场的想象。
生猪市场由此告别了由非洲猪瘟导致的超级周期高价,重新回归产业本身应有的利润率水平。
由于当前盈利水平较低,补栏仔猪热情及防疫水平均较低,将导致2022年6月后生猪供应量出现明显下降,年中现货有转好预期。
长期来看,饲料成本高位下,去产能进程将持续,2022年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减少,尤其三四季度在需求强势及供应减少的情况下,现货有较好预期。
从需求端看新冠疫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市场需求,表现为集中性餐饮消费和节假日消费不及预期等,疫情若缓解,需求有进一步回升可能,进而对2022年二季度后行情起到提振作用。
整体来说,2022年生猪供应端将维持收缩的态势,期货将维持近弱远强的格局。
预计2022年猪价前低后高,全年平均猪价低于2021年。
关键词:生猪价格;非洲猪瘟;新冠肺炎;防控;去产能;非洲猪瘟疫苗2021年是我国生猪期货上市元年,也是本轮周期的下行年份。
本轮周期,投机式养殖的快进快出和政策驱动的扩张并存,使得价格下行的速度超乎市场的想象。
生猪市场由此告别了由非洲猪瘟导致的超级周期高价,重新回归产业本身应有的利润率水平。
12021年国内生猪市场情况回顾2021年我国生猪价格变动总体呈“下坡”走势,经历了6个时期。
(1)悬崖式下跌行情期(1月初至6月中旬):猪价从年初的36.39元/kg跌到6月20日的12.58元/kg,下跌幅度达到65%;(2)触底反弹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猪价从6月20日的12.58元/kg回升到7月10日的15.97元/kg;(3)起伏震荡期(7月中旬至7月底):猪价在15.20~15.60元/kg之间起伏震荡;(4)二次探底期(8月初至10月初):猪价从8月初的15.50元/kg 跌到10月5日的10.39元/kg,不少地区进入5元(每500g)区间;(5)行情启动期(10月初至11月下旬):猪价从10月初的10.39元/kg涨到11月25日的18.06元/kg;(6)震荡下行期(11月下旬至12月底):消费趋缓,价格震荡下行(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