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击乐教学反思
一、三节课的成功之处:
小班打击乐《大猫小猫》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猫,大猫,歌曲中运用大与小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大猫和小猫的不同。让孩子们在学,玩,拍、打的过程中掌握节奏,通过自己动手玩乐器,引导幼儿辨别不同乐器声音的大小,力度的强弱,从而选择合适的乐器为大猫小猫伴奏。过程中始终以欢迎大猫和小猫为背景切入,过程流畅自然。
中班打击乐《煎荷包蛋》,张老师一开始就围绕幼儿喜爱的食物一一荷包蛋”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用了生动有趣的图谱,弓导孩子们做出了看、闻、想吃、哈哈大笑等一系列与乐曲相符的动作。这就为后面的情景打好了基础。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性。孩子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为乐曲设计了许多好看又形象的动作,在反复用肢体表现乐曲的同时,孩子们已经逐渐熟悉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为后面打击乐器做好了铺垫,也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打下了基础。引导孩子们分组轮奏,熟悉自己演奏的节奏,然后看老师的指挥完成轮奏与齐奏。孩子们都掌握地很好,也就达到了这节课
的目标。之后,又让孩子们交换乐器来演奏。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与同伴商量后交换。孩子们既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又能和同伴友好交流达到目的,就这样,孩子们在轻松、快乐、民主的环境下,学到本领。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语也与简单这个情景相关。如:不要太快啊,荷包蛋会碎,要有节奏地翻。
大班打击乐《拔根芦柴花》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幸福拍手歌》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律动,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音乐节奏,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拔根芦柴花》的活动中,通过制作了一张大的图形总谱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幼儿在看图时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
二、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应该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反复地强调大猫和小猫的声音大小不同,可孩子们就是无法自觉” 表现。是不是可以让幼儿在说了大猫声音大小猫声音小时再让幼儿自己学着叫一叫大猫的声音和小猫的声音,由此有一个明显
的对比。
大班《拔根芦柴花》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太强,感觉孩子始终跟着老师走,教师的
语言太多,孩子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节奏打得看不出变化,孩子节奏掌握不好。图谱太密,孩子大气节奏有困难。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活动效果的好坏,关键不是老师如何手把手的教,更多的是老师如何引导与组织。特别是要为孩子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每个幼儿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对幼儿的不同看法不主观否定。同时还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导幼儿,使幼儿在打击乐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乐器演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幼儿对于乐器充满了好奇、兴趣,在打击乐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投入,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很感兴趣、但幼儿的年纪比较小、控制能力差,这给集体打击乐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我们通过图和实物给幼儿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用途和相关的知识,并反复敲打乐器让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响。在介绍的过程中重点示范讲解乐器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每种乐器不同敲打方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一个成功的打击乐活动是需要良好的打击乐常规为基础,而这常规是又需要幼儿共同的配合。一开始,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较好常规习惯,乐器使用不够准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幼儿打击乐常规的培养。如在活动中要求幼儿乐器拿起后或打击乐停下时放于腿上,不发出声响、影响集体。乐曲开始前,拿起乐器指挥信号,指挥和被指挥相互注视的常规,打击乐要整齐的开始、结束。引导幼儿学会轻轻拿放、交换乐器等。在音乐
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逐步增添乐器种类,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打击乐器并学习正确打击方法。
3、打击乐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以及掌握使用各种乐器的技能和学会手眼协调地开展活动。进行打击乐演奏前必须对演奏中的乐曲充分感知,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构成了节奏感,节奏感直接影响着幼儿演奏的协调性,幼儿节奏感不能单单的从符号学习中获取,而是通过幼儿易于理解接受的动作语言来感知。在平时,孩子们很喜欢听着老师铃鼓用手拍出不同的节奏,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节奏小游戏来引导幼儿,如:听音乐、看节奏卡拍手、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会想出很多,如拍腿、跺脚、拍脸、拍肚、……启发幼儿逐个动作做出,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拍,现孩子们能看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我班幼儿在展示的教学
活动《寻找节奏》中,因有以往活动的基础,幼儿用已有创编节奏型的经验,引导幼儿为自己熟悉歌曲的曲谱配上节奏型,使幼儿更加明白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巧妙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动力。给曲谱配节奏型是幼儿一次生动有趣的音乐合作实践,幼儿创作还是不错的,创编的节奏型能符合歌曲的节奏,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使幼儿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的快乐。从幼儿创作活动中看,幼儿合作性较好,引导幼儿进一些声势练习,即用“人体乐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来组合成各种节奏型,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将自己熟悉进行创编节奏,用“人体乐器”来组合音响,培养幼儿对节奏反应的灵敏性和内心节奏的感受,充分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幼儿感受一段音乐节奏时,先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然后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最后选出大家满意的几种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进行节奏模仿,幼儿在议议学学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作用。这些活动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在活动中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把一些乐理知识内化通过打击乐器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4、虽然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节奏有所掌握,但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分还不够,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乐器音色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尝试根据不同音乐及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来设计出配乐方案。如在《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来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的音响。老鼠走的声音:笃笃笃笃……瓶子滚动的声音:咕噜咕噜……瓶子破的声音:啪!让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探索怎么用木鱼和铃鼓表现以下音色:老鼠走,老鼠吃糖,瓶子滚动,瓶子破了,最后师生合作,老师讲故事幼儿敲乐器,表现故事中的主要音色。在《大象和小蚊子》活动中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在使劲跺脚,一下子就讲乐器不同的音色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乐器的音色,使打击乐教学更加深动化、趣味化。我们在活动中用启发引导方式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幼儿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活动相互合作以达到整体音色效果。如我们在节奏乐活动《洗手帕》,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观察真实的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