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从群体决策到社会运动,从商业合作到政治协商,无一不涉及集体行动的逻辑。
然而,这种行动逻辑往往伴随着种种困境。
本文将探讨集体行动的内在逻辑,并深入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以期为理解集体行动提供新的视角。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共同目标导向:集体行动的首要前提是拥有共同的目标或愿景。
这一目标通常反映了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期望,是集体行动的驱动力。
2. 协作与沟通: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协作与沟通至关重要。
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促进协作,提高行动的效率。
3. 规则与决策:集体行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行动的秩序和公正。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以达成最优决策。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尽管集体行动在许多情况下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但also面临诸多困境:1. 利益冲突:在集体行动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难以避免。
不同成员可能对目标的定义和实现方式持有不同的看法,这可能导致行动的分裂或无效。
2. 沟通障碍:有效的沟通是集体行动的关键。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沟通障碍在所难免。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失误、误解或信任破裂。
3. 领导问题:领导在集体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选择合适的领导者并非易事。
领导者的能力、价值观和决策方式可能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效果。
4. 外部因素干扰:集体行动还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变化、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行动的延误、失败甚至完全无效。
四、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策略为了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以下策略可供参考:1. 建立共同愿景:通过明确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大家朝着同一方向努力。
2. 加强沟通与信任: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和解决冲突机制,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集体行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还是社会运动中的集体行动,都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巨大力量。
然而,集体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逻辑和难以避免的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集体行动提供参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驱动:集体行动的首要前提是成员间共享的目标和愿景。
这一共同目标将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合理分工:在集体行动中,合理的分工是提高效率、保证任务完成的关键。
通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使整个行动有序进行。
3. 沟通与协作:沟通与协作是集体行动的核心。
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决策效率;而良好的协作则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4. 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成员的积极性,集体行动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表彰等方式,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集体行动的持续发展。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1. 利益冲突:在集体行动中,成员间的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不同的成员可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这可能导致行动方向的不一致,甚至引发内部矛盾。
2. 沟通障碍:由于成员间的背景、经验、价值观等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这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 领导力挑战:集体行动中的领导力是确保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者,以及如何处理领导与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集体行动面临的挑战。
4. 外部压力:集体行动往往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如政策限制、资源短缺等。
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影响集体行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行动的失败。
四、应对困境的策略1. 建立信任:通过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的影响。
2. 明确目标与责任:在集体行动中,明确共同目标和各成员的责任,确保行动的有序进行。
集体行动的逻辑
创作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研 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扣住了“经济人”这个基本 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 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 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曼瑟尔・奥尔森在自己于哈佛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 改编著而成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集体行动的逻辑》。
谢谢观看
集体行动的逻辑
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经济学著作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思想 05 出版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影响 06 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965年首次出版。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参与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部门活动的人均希望自 己行为最大化,不存在无行为主体的公共利益。该书共有6个章节,讨论了集团和组织理论、国家和阶级理论、压 力集团理论、副产品和特产利益理论等。
作品影响
《集体行动的逻辑》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 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把《集体行动的逻辑》、《同意的计算》(布坎南与塔洛克合著)和《民主的 经济理论》(安东尼·唐斯著)三部作品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
出版信息
《集体行动的逻辑》首版英文版于196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71年发行第二版。中译本于1995年 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阅读时间:2014年5月3日至2014年5月10日阅读人:阅读书目: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集体行动的逻辑》是马里兰大学的曼瑟尔奥尔森教授所撰写关于人的集体行为理论的经典著作,它吸收了经济学理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并结合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分析,探索了集体行动的内在逻辑。
通过研读,我们逐步的理清奥尔森所提出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其阐述的集体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当中诸多关于集体行动困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奥尔森开篇就把矛头指向了传统集团利益观。
传统的集团利益观认为,由于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
奥尔森在书中明确批判了这种论断,这种看似合理的观点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相反,最后还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由于在一个集团范围内,集团的收益是公共性的,即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共同且均等地分享它,而不管他是否为之付出了成本。
如某种商品的关税提高,生产此种商品所有生产商都将获益;只要最低工资法案通过并实施了,所有的产业工人都将获益。
集团收益的这种性质促使集团的每个成员想“搭便车”而坐享其成,其结果最终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
随后,奥尔森重点论述了集团规模和集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自发的,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体的行动取决于规模的大小,奥尔森在书中清楚的提出:“比起大集团,小集团能更好的增进其共同利益”,之所以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加有效率的采取行动,是因为:首先,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使得个人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不成比例。
换句话说,个人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抵消他们的行动成本。
除非集团足够小的时候,小到即使集团成员单方面所获得集团收益的超过它付出的成本,集体行动才会顺利进行。
其次,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所要跨越的障碍也就越大。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在社会科学领域,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它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在实践中,集体行动常常面临各种困境。
本文将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基于个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性。
当个体认识到通过集体行动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时,他们便会倾向于参与其中。
这种逻辑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1. 共同目标:集体行动的参与者共享一个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利益。
2. 相互依赖性:个体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一方的行动会影响到其他成员的利益。
3. 合作与协调: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个体需要相互合作、协调行动。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尽管集体行动的逻辑看似合理,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面临各种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搭便车问题:在集体行动中,个体可能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即期望他人为集体行动付出努力,自己则坐享其成。
这导致集体行动难以持续进行。
2. 信息沟通难题: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需要充分沟通、交流信息。
然而,由于信息传递的复杂性、不完整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信息沟通往往存在困难。
3. 领导力问题:集体行动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来引导、协调行动。
然而,领导力的缺乏或不足可能导致行动效率低下、目标偏离等问题。
4. 利益冲突: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行动受阻、目标难以实现。
四、原因分析造成集体行动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环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导致个体缺乏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
2. 文化观念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文化观念差异可能导致对集体行动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不同。
3. 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性和不准确性可能导致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知偏差。
4. 权力结构不均衡:权力结构的不均衡可能导致某些个体或群体在集体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概念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困境时,通过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行动通常发生在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目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达成共同目标。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个体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并且分析了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1 公共品和集体行动公共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收取费用,因为无法排除那些不付费的人员。
而奥尔森认为,个体在面对公共品时往往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因为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这就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不足,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
2.2 个体利益和集体行动奥尔森认为,个体在考虑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时,会权衡个人成本和个人利益。
如果个人成本相对较低,个人利益相对较高,那么个体更有动力参与集体行动。
但是,如果个人成本过高,个人利益相对较低,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2.3 集体行动的协调问题奥尔森指出,集体行动需要协调个体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调的问题在于,个体往往会面临“囚徒困境”,即个体面临的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如果个体选择合作,那么集体行动可以成功实现;但如果个体选择背叛,那么集体行动可能会失败。
因此,协调个体行为是集体行动的重要问题。
2.4 集体行动的组织问题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和管理。
这个组织可以是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的网络。
无论是哪种形式,组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调动和激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
三、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件和限制:3.1 利益相关性个体需要感受到自身与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性。
如果个体无法从集体行动中获得明显的利益,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自20 世纪下半叶,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决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美国社会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以传统经济学理论并不关心的集体行动问题(或者说是非市场决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肯尼斯J.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经济学》、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
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奥尔森的以全新的视角完整地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打开了通向正式研究集体行动之门。
1 集体行动的失败:个人理性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传统的集体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第一定律指出: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他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因而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会自发增进那些共同利益,集团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它们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
与此截然相反,奥尔森的集团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认为除非用强制或者其他特殊手段,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主动自发地采取行动以实现集团利益。
理性是人类具有以推理行为实现有目的的结果的能力理性的行为是理性地适应于追求行为者的某个目的的行为。
理性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总会倾向于使用有效方法获得最大的效率,即在一定产出下投入最小或在一定投入下产出最多。
基于这种个人理性的逻辑起点,集团成员不会志愿地为增值集体利益努力。
奥尔森首先将集团概念的内涵界定为享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团体,认为拥有共同利益的集团成员会自愿地增进集团利益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通过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阅读,在对其书主要内容的深入理解情况下,分析本书的闪光点并得出本书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奥尔森;集体行动;书评尽管在奥尔森之前有许多学者对集体行动逻辑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更具有价值,他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为正式研究集体行动提供了基础。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奥尔森认为实现了集团的共同利益就等于为集团所有成员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成员都不能被排除在对集体利益的收益之外,由于理性的集团成员将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而试图分享由他人提供的集体收益,在每个集团成员都想成为搭便车者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就会出现。
(一)集体行动逻辑的出发点: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将“理性”定义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的行动就是理性的”。
假设“个人理性”意味着“行为者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那么“集体理性”则可以引伸为“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
集体行动逻辑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为集团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由此可见,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二)集体行动逻辑的主要内容。
奥尔森认为,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两点,才导致了集体行动的困境。
具体来讲,在集团中,个人对整个集团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同时,即使他们不承担成本,他们也能够获得公共物品,所以,搭便车往往是每个理性人的选择。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自发的产生集体行动,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它某些特殊手段。
(三)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判断。
首先,集体行动的逻辑关注的首要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成功地采取集体行动,而是“集体行动失败”,或者说“集体行动的困境”。
认为集体行动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境下,“集体不行动”才是自然的结果。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集体行动是一个复杂的社现象,涉及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协调。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从企业的合作经营到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再到国际社会的政策合作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基于共享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
当个体认识到通过集体行动可以达成个人无法单独实现的目标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时,他们便会倾向于参与集体行动。
这种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共享目标:集体行动的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超出了个体能力的范围,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实现。
2. 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的参与者相信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3. 协调与沟通: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尽管集体行动的逻辑看似简单明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搭便车问题:在集体行动中,部分成员可能会选择不付出或少付出努力,却期望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种搭便车现象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动力不足。
2. 信息沟通障碍: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信息沟通障碍,导致决策失误或行动不协调。
3. 利益冲突:不同个体在集体行动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这需要参与者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达成共识。
4. 领导力问题:集体行动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来引导和协调,如果领导者缺乏足够的权威或能力,可能会导致行动失败。
四、解决困境的策略为了克服集体行动中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参与者为集体行动付出努力。
2.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确保个体之间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和协调行动。
3. 强化信任与合作:通过建立信任和合作的文化,增强参与者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减少搭便车现象。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集体行动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企业团队的协作,还是社会运动的开展,甚至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都离不开集体行动的逻辑。
然而,集体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和难以避免的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集体行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导向:集体行动的首要前提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任务。
这一目标将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2. 分工与协作:在集体行动中,分工与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而协作则将个体力量整合为集体力量,实现1+1>2的效果。
3. 信息交流与反馈: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是保证集体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通过信息交流,成员之间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进展和需求,从而调整行动策略;而反馈则可以帮助成员发现并纠正行动中的错误,确保行动的准确性。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1. 利益冲突:在集体行动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需求和期望不同,难免会在行动中产生分歧和矛盾。
2. 沟通障碍:沟通障碍也是集体行动中常见的困境。
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
3. 领导力问题:领导力是集体行动中的关键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引导团队,使团队成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然而,领导力不足或领导方式不当可能导致团队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团队分裂。
四、应对集体行动困境的策略1. 建立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和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减少利益冲突和分歧。
2. 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模式,促进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团队效率和执行力。
3. 强化领导力培训:通过培训和选拔优秀的领导者,提高团队的领导力水平,使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
读《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心得引言在此,我更愿意把“集体行动的逻辑”说成是“集体行动的困境”,虽然事实上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我总觉得“集体行动的困境”比“集体行动的逻辑”更能表达出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复杂性与它的实质。
“集体行动”一词虽然简单,但是把其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研究,其深度与复杂性可见其中,真正再深究时,就真的觉得自己的思维也陷入了困境,好像一直在几个问题上循环,好在有前人的研究与指导,让我可以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对“集体行动”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一、集体行动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集体行动的逻辑或曰集体行动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象现,是行动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结果。
首先,集体行动是相当于个体行动而言的,对于集体行动的论断也是由对个体行动的假设而得出的。
这个假设就是“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
这只是一个理想模型,奥尔森教授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这一论断根本是错误的。
个人自私的行为并不一定能够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显然不能够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产生最佳的社会共同结果,个人理性并不能保证集体理性。
认为集团会采取行动维护其利益,这是建立在集团中的个人行动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这一假设上的。
因此,在严格坚持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假设条件下,经济人或理性人都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
于是,集体行动会由于种种原因的阻碍,不能像预期中的那样出现扩大集体利益的倾向。
二、集体行动的困境的由来奥尔森教授对集体利益作了区分,一种是相容性的利益,另一种是排他性的利益。
我们可以把相容性利益与排他性利益分别比作“做蛋糕”与“分蛋糕”的问题,前者在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做蛋糕的人越多越好,集团规模越大越好,故这类集团总是欢迎具有共同利益追求的行为主体加入其中,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后者则希望分利者越少越好,分利集团越少越好,故这类集团总是排斥他人进入。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一、引言集体行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形式。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大量的集体行动的案例。
集体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独特的逻辑和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以期加深对集体行动的理解,并对如何有效组织和参与集体行动提供一定的思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的逻辑首先体现在它的核心要素——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上。
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会追求一种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上的,但都会有一定的共同性。
同时,集体行动也会带来一种共同的利益,即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共同目标所带来的好处。
2. 动员与团结集体行动往往需要一个动员和团结的过程。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发动、动员和团结参与者。
这就需要一些组织形式、领导者以及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推动集体行动的进行,比如通过宣传、组织会议、制定行动计划等方式来增强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3. 分工与合作集体行动需要根据各参与者的能力和特长来进行合理的分工。
不同的人才和资源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需要相互协作和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分工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风险和避免重复劳动,实现集体行动的最大化。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虽然集体行动具有一定的逻辑,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往往会限制集体行动的效果和持续性。
1. 自私与自利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都有一定的自私心理,他们会在行动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可能导致行动的偏离,出现个体的私利与整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集体行动中协调各方利益,使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与合作问题在集体行动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不同参与者对于整个行动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
这就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行动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产生合作问题,比如缺乏必要的沟通、合作意识和信任,甚至出现信息的扭曲和误导,从而影响整个行动的效果。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公共 选 择 些 共 同 利 益 . “ 集 团 会 在 必 要 时 采 取 行 动 以增 进 它 们
理论 . 它 以 传 统 经 济 学 理 论 并 不 关 心 的 集 体 行 动 问 题 ( 或 者说 是非 市 场决 策 问题 )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肯 尼 斯 . J . 阿 罗 的 《 社 会 选 择 与 个 人 价 值 》、 康 芒 斯 的《 集
与 塔 洛 克 的 《I N意 的 计 算 》 等 著 作 都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探 讨 了 这 一 问 题 并 提 出 相 关 理 论 在 上 述 研 究 的 基
“ 理 性 是 人 类 具 有 以 推 理 行 为 实 现 有 目的 的 结 果 的
能 力 … … 理 性 的 行 为 是 理 性 地 适 应 于 追 求 行 为 者
d 0i : 1 0. 3 96 9 / j . i S S R. 1 003 —01 66. 201 7. 0 3. 02 0
自2 0世 纪 下 半 叶 . 由 于 凯 恩 斯 主 义 经 济 学 无 法 解 决 巨 额 财 政 赤 - 7 -和 通 货 膨 胀 问 题 . 美 国 社 会 兴 盛 、 发 展 起 来 了 一 门 新 的 经 济 学 分 支 — 正 出 于 本 意 的 情 况 下 更 有 效 地 促 进 社 会 的 利 益 ” 因 而 有 共 同 利 益 的 个 人 组 成 的 集 团 会 自发 增 进 那 共 同 目标 或 集 团 目 标 ” t 3 1 。 与 此 截 然 相 反 . 奥 尔 森 的
础 上 . 经 济 学 家 奥 尔 森 的 以 全 新 的 视 角 完 整 地 提 出
动 之 r 1” [ ”
了集 体 行 动 的逻 辑 . “ 打 开 了通 向正 式 研 究 集 体 行 程 中 总 会 倾 向 于 使 用 有 效 方 法 获 得 最 大 的 效 率 . 即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参与集体行动,以及集体行动中的合作与协调如何形成。
本文将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探讨集体行动理论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出路。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了“自利囚徒困境”理论。
他指出,在任何一个集体行动中,个体都有倾向于享受集体行动的好处,但却没有主动承担付出的动机。
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都会选择“自利”的行为,而导致整个集体行动的失败。
奥尔森认为,解决这个困境的关键在于强调“选择性激励”。
然而,尽管奥尔森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自利囚徒困境”的途径,但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理论的困境。
首先,奥尔森过于强调了个体的自利性,忽略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合作与互助。
例如,人们在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
其次,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很难确定谁应该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激励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
然而,即使面临这些困境,集体行动理论仍有其出路。
首先,我们需要扩大对集体行动中合作与互助的研究。
虽然自利囚徒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集体行动都会落入这一困境。
研究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的合作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集体行动中的动机和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综合多种激励机制来解决集体行动中的自利囚徒困境。
除了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激励机制,如公共激励和道德激励。
公共激励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机制来鼓励个体承担集体行动的责任。
道德激励则通过引发个体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来促使他们参与集体行动。
最后,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更灵活、智能的激励机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来实现更精确的激励定向。
例如,通过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偏好,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方案,以提高集体行动的效果。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孔明学院李加顺亚里士多德有言: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被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行动的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为除非一个集团的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
”①“公共地悲剧”是各文献中谈得比较多的例子,也是很能说明集体行动困境的一个例子。
“每个牧民都想最大化放牧,而不愿对草场的维护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想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整洁的环境,却又急功近利地置环境破坏于不顾,每个人都希望国家提供更多的福利,而自己却尽可能逃税。
”②传统理论认为,集团会增进其利益,这种将集团看成会像个人一样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
不过在小集团中,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目的,更容易采取自愿的行动,但是在小集团分担实现共同利益的成本时,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
这和博弈论中所阐述的“智猪”的例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部分集体中的个人放弃为集体利益的行为而加入“搭便车”的行列,另一部分为集体利益行动的个人因为“成本—收益”的不均衡而放弃为集体谋利益,最终的结果是集体无行动。
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集体行动中,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
这种情况下,即使集团能够获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在数量上也是远远低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
其次,由于集团越大,集团中任一个体能获得的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体物品所获取的收益就越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的哪怕是数量很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再次,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多,组织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是指人们在面对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时,如何协调行动以实现最佳结果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Mancur Olson于1965年提出,主要探讨了个人为什么会参与集体行动,以及集体行动的效果和限制。
奥尔森认为,人们在面对共同利益或问题时,通常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这是因为个人参与集体行动需要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成本,而收益往往是不确定的。
此外,即使集体行动成功了,也不能保证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因此,在没有强制力量的情况下,个人更倾向于采取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
这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情况是当个人面临着强制性组织或政策时。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政府规定每个公民必须缴纳所得税。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个人不想参与集体行动也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
第二种情况是当个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参与集体行动获得更多的利益。
例如,当一个工会组织发起罢工时,工人可能会选择参与罢工,因为他们相信通过罢工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在奥尔森看来,集体行动的效果和限制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集体行动的规模和成本分配方式。
具体来说,当集体行动规模较小时,每个参与者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因此更容易协调行动并实现共同目标。
但是随着集体行动规模的扩大,每个参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协调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在大规模集体行动中,存在“乘坐者”问题:即有些人可能会享受到集体行动带来的好处,却不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成本。
针对上述限制,在奥尔森看来,解决办法是通过建立强制性组织或政策来促进集体行动。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政府设立了环保税等措施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
此外,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减少成本等方式,也可以促进集体行动的实现。
总之,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共同利益或问题时,会选择是否参与集体行动。
而集体行动的效果和限制取决于集体行动规模和成本分配方式。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
姓名:高安超专业:中外政治制度学号:201520020123论利益与成本之间的博弈——读《集体行动的逻辑》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把经济学的方法引入到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在分析集团的非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选择理论”。
作者通过对集体行动的传统研究的分析、分类,为论证小集团和大集团之间的质与量的区别做铺垫;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的集团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具有效率和生命力;通过阐述大多数政治家的集团理论逻辑矛盾错误,同时解释压力集团理论的会员制度与力量是活动的副产品,总得来说作思路围绕各个社会团体与集体中个人的利益与成本进行分析。
一、大小集团的实质差异作者首先提出不同于传统集团的理论观点,小集团与大集团不仅存在这量的不同,还有着质的不同,而且不能用小集团存在的理由来解释大集团的存在,研究的重点在于各类组织被期待会增进他们成员的利益。
在这里作者的前提是批判了传统集体的观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并由此给出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
奥尔森的经济人假说:一是人是自利性因素诱导的个体,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竞争的幸存者都好象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而那些不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已经消亡;二是个人的理性选择导致对幸福最大化的追求,个体的理性选择是导致自己会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的前提;三是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
另一个假设是集体目标的公共性假设,即认为人们形成集体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或是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
作者认为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以小集团和大集团的贡献与成员的利益需求为论证点,小集团的成员从集团的获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自身提供给集团的物品所带来得利益要大,成员对于集体物品的兴趣和贡献越大,他所获得的集体物品带来得收益份额也就越大,而由于大集团的成员规模庞大,成员对于大集体的贡献不一定能够带来和他贡献份额一样大的收益份额,大集团达到最优水平就是数量庞大的成员的小额个人贡献,当成员带来一定集体物品时,另外的成员从这里集体物品收益获得利益则会减少其对自己付出成本给集体带来更多利益的动力。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体行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普遍存在,但直到二十世纪学者才开始系统地研究集体行动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
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经济学》、鲍莫尔的《福利经济学与国家理论》、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集体行动问题。
其中,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尤其值得关注,他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打开了通向正式研究集体行动之门”。
[1](P3)集体行动的逻辑: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奥尔森之前的学者对集体行动逻辑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经济学家唐斯虽然没有使用集体行动逻辑这样的概念,但他指出了集体行动逻辑的内容实质——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性之间的冲突。
[2](P225)有学者甚至认为,唐斯在对选举的研究中已经完整地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
[3](P21-22)此外,政治学家罗斯曼曾经使用“集团行动的逻辑”(the logic of group action)概括利益集团行为的规律性。
[4](P30)“集团行动的逻辑”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表述十分接近,指称的意思也具有共通性。
但一般研究者认为,是奥尔森正式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系统地论述了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含义是指: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5](P2)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6](P3)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社会科学关注的中心问题。
亚当·斯密对此曾经提出精彩的见解,他认为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但“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非他所愿的公共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体行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普遍存在,但直到二十世纪学者才开始系统地研究集体行动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
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经济学》、鲍莫尔的《福利经济学与国家理论》、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集体行动问题。
其中,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尤其值得关注,他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打开了通向正式研究集体行动之门”。
[1](P3)集体行动的逻辑: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奥尔森之前的学者对集体行动逻辑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经济学家唐斯虽然没有使用集体行动逻辑这样的概念,但他指出了集体行动逻辑的内容实质——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性之间的冲突。
[2](P225)有学者甚至认为,唐斯在对选举的研究中已经完整地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
[3](P21-22)此外,政治学家罗斯曼曾经使用“集团行动的逻辑”(the logic of group action)概括利益集团行为的规律性。
[4](P30)“集团行动的逻辑”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表述十分接近,指称的意思也具有共通性。
但一般研究者认为,是奥尔森正式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系统地论述了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含义是指: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5](P2)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6](P3)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社会科学关注的中心问题。
亚当•斯密对此曾经提出精彩的见解,他认为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但“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非他所愿的公共目的。
[7](P27)个人的主观自利行为在客观后果上有助于实现社会利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保持和谐。
事实上,人们不仅受惠于善意的“看不见的手”的垂青,还被这只手的恶意手背所伤害。
[3](P6)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和谐的利益关系,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冲突,它表现为集体行动的困境。
奥尔森将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称为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第一定律”,它的基本含义是,当个体只谋求自身利益时,理性的社会结果会自动出现。
和第一定律相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还存在“第二定律”:在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理性的社会结果并不会自动出现。
“第二定律”即是奥尔森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理性的个人行为一般不会导致理性的集体结果。
[8](P873)市场长期被认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力量,亚当•斯密等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
他们认为人们的经济需求通过私人企业可以得到满足,政府干预是一种例外。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对“看不见的手”的批判性反思,它指出市场失灵的普遍性,个人的自利行为并不能促进集体利益的自动实现。
集体行动理论的中心议题就是“看不见的手”的失败问题。
[9](P443)但奥尔森和亚当•斯密之间的理论分歧不应该人为地放大,奥尔森虽然指出个人理性可能成为集体理性的阻碍,但他和亚当•斯密都认为,人们都是在自利的动机下采取行动,共同利益并非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集体行动逻辑的提出,冲击了西方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
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副标题——“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可以看出,奥尔森试图通过引入公共物品的概念,达到批判集团理论的目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明确地攻击了历史上集团理论的乐观论点,即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将会自动或自愿地采取行动促进这些利益。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政治学家一直认为社会成员为了共同利益能够采取自愿合作。
公民能够相互联合实现自治,这被认为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亚里士多德笔下的雅典公民能够为城邦的利益参与政治活动;霍布斯笔下的自然人能够为创建政治秩序签订契约;托克维尔笔下的美国人能够为共同利益自愿结社。
近现代的多元主义集团理论家(诸如本特利和杜鲁门)认为,当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遭受其他利益集团的侵犯时,他们能够自愿地创建组织维护共同利益。
奥尔森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实现共同利益就等于为集团所有成员提供了集体物品,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对集体利益的分享之外,理性的集团成员将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而试图分享由他人提供的集体收益。
由于每个集团成员都想成为搭便车者,集体行动的困境就会出现。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集体行动的逻辑关注的首要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成功地采取集体行动,而是“集体行动失败”(collective action failure),或者说“集体行动的困境”(collective action paradox)。
集体行动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境下,“集体不行动”(collective inaction)才是自然的结果。
[10](P274)其次,集体行动困境出现的原因是搭便车。
搭便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不参与集体行动,个人不参与集体行动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个人预期其他人供给集体物品,自己采取不合作;另一是,供给某些集体物品需要满足一定规模的资源条件,个人预期自己即使采取合作也不能影响集体物品的最终供给,所以决定不参与集体行动。
只有第一种情形才是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的搭便车。
[11](P117)最后,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对集体行动困境的解释,这主要是针对大集团而言的。
小集团同大集团相比,具有不同的集体行动特性,即使不采用强制手段或实施选择性激励(selective incentive),小集团也能够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
研究者将集体行动的逻辑与集体行动困境对应起来,这和集体行动理论的主旨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主要关注大集团,引入小集团只是为了比较和对照”。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囚徒困境有学者将集体行动的逻辑视为理论模型,将其与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相比较,认为它们都论述了个人理性(利益)与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指出,“这些模式中的每一个,其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
”它们都说明,在自愿供给集体物品的条件下,不合作是自利者的理性选择。
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囚徒困境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囚徒困境模型指出,由两个嫌疑犯组成的小集团一般会选择相互背叛,只有在无限次博弈的条件下才会选择合作。
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囚徒困境都是有关集体选择的模型,它们在结论上都认为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导致集体困境的根本原因。
哈丁甚至认为,“集体行动的问题和囚徒困境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
”[3](P25)桑德勒对此表示反对,他明确地指出集体行动问题并不意味着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中,背叛是占优策略,而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合作可以成为占优策略。
集体行动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囚徒困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分布结构。
人们可以用二人博弈矩阵图说明集体行动并不一定导致囚徒困境。
奥尔森也不赞成用囚徒困境解释集体行动困境,他多次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囚徒困境常常被错误地用来解释集体行动中出现的困局。
囚徒困境是一个只有在非常条件下才会出现的特例,它完全不适用于小集团。
在小集团中,个体成员在集体利益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大,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并达成合作协议,他们具有较强的激励自愿采取集体行动。
“看不见的手”在小集团中可以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囚徒困境可以解释大集团集体行动困境,但它并没有抓住大集团不能自愿采取集体行动的真正原因。
[13](P76)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嫌疑犯处于警察的掌控之中,他们无法有效地沟通、签订可信契约,选择背叛是理性的行为。
而集体行动逻辑模型中的大集团并不存在上述限制,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并不被法律禁止。
阻止大集团采取集体行动的原因是个人在集体利益中的份额十分微小,即使某成员提供了集体物品,他也不能排除其他人分享集体收益,因此个人没有激励参与集体行动。
个人更愿意搭便车而不是贡献集体物品。
对于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逻辑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囚徒困境中的嫌疑犯和集体行动中的成员都试图成为搭便车者,他们在这一点并没有任何区别,都希望在别人选择合作时自己选择不合作,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二者“被搭便车”的成本相去甚远。
在囚徒困境中,局中人之间拥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前者的处境就会迅速恶化。
而在集体行动过程中,集团的子集团(一人或多人)选择合作并提供集体物品时,即使其他人选择不合作,合作者的净收益仍有可能为正,同提供集体物品之前相比他们的处境还是改善了。
集团没有采取集体行动、自愿供给集体物品,这部分是集团成员搭便车导致的结果,但集体行动困境中的搭便车同囚徒困境中的搭便车相比,其内在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
其次,囚徒困境的出现和信息沟通受阻有关,在信息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囚徒困境并不会出现。
而奥尔森在对“科斯定律”的批判中指出,即使信息成本为零,大集团中的搭便车仍旧难以避免。
[13](P84)集团成员是否搭便车,它可能与信息成本无关,而与集体行动提供的集体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相关。
依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团成员具有“强搭便车”(strong free-rider)倾向。
[14](P1338)集体行动逻辑的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解释许多集团困境,但它的解释力同样存在局限。
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一半的美国公民不参与投票,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毕竟还有另一半的美国公民参与投票。
集体行动逻辑的提出与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分不开。
公共物品理论暴露了市场失灵问题,它为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创造了理论条件;而公共选择理论使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问题,它为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创造了方法论条件。
但在奥尔森使用的公共(集体)物品概念和分析方法中,人们可以发现集体行动逻辑自身存在的逻辑漏洞。
现代经济学根据物品的属性将其区分为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和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对消费者而言的,即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对此物品的消费,换言之,增加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对生产者而言的,即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非付费者便不能被排除在对此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往往暗指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这和事实并不相符,“个人、私人集团以及组织也提供…公共物品‟”。
[15](P26)所以,奥尔森在著述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是集体物品(collective g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