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建筑在香港的城市风景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香港的两座国际金融中心,即IFC(国际金融中心)和ICC(国际商业中心),探讨它们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对香港的影响。

IFC位于香港岛中环地区,与维多利亚港隔水相望,是香港最知名的地标之一。

该建筑群由两座摩天大楼组成,分别为IFC一期和IFC二期。

IFC一期于2003年完工,IFC二期则于2011年竣工,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务综合体。

IFC一期高415米,拥有88层,是亚洲最高的写字楼之一;IFC二期则高412米,拥有88层,同样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IFC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IFC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IFC不仅为香港的金融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还拥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购物中心。

在IFC一期的商场内,各类国际品牌云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IFC也成为了香港高端生活的象征,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的零售品牌和高级餐厅入驻。

与IFC遥相呼应的是位于九龙的ICC,也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ICC是一座集办公楼、酒店和观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该建筑由两座塔楼组成,分别是高494米的ICC一期和高490米的ICC二期,是香港乃至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ICC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大道至简,展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带有玻璃贴片的两根竖直线条,象征着中国书法的毛笔细节。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使ICC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外观,ICC还拥有多个观景平台,提供了壮丽的香港全景。

香港市区重建历程_机制及其启示_陈敦鹏

香港市区重建历程_机制及其启示_陈敦鹏

香港市区重建历程、机制及其启示陈敦鹏摘要:作为亚洲地区市区重建和城市更新的先行者,香港市区重建历经自发改造、半市场化改造到法定机构主导等多个发展阶段,至今市区重建的运作机制逐步成熟、工作框架逐步稳定,其间诸多经验、教训如重建策略、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保障以及拆迁安置标准等可为内地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市区重建;城市更新;历程;机制随着城市功能与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欧美国家城市往往发展百年以上才会出现重建和更新等问题,在亚洲众多新兴发展城市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同样问题,但是城市更新的特征与问题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具体城市旧区重建与城市更新可以从哪里需求参考和借鉴,以及借鉴什么、如何借鉴等问题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亚洲城市发展领头羊的香港,其市区重建在不同发展阶段尝试了多种不同模式,为国内城市更新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比较与分析脚本。

在城市更新公共政策的庞大体系如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计划体系和规划体系等众多因素当中,笔者认为香港市区重建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机制,对于从旧城改造向城市更新逐步转变的国内城市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1、香港市区重建历程1.1自发改造阶段早在1884-1905年间针对旧区和旧建筑破旧问题,香港政府就在太平山摩罗下届和九如坊等地区进行“平民区清拆计划”,但真正较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则始于1970年代,为配合香港的住房政策调整和旧城改造的需要,香港政府允许民间组织——房屋协会进行旧城改造,该协会可先通过磋商的方式收购物业,若不能成功,则由政府代为收购,由该协会进行重建,并对受计划影响的人士按折扣价出售改造完成的物业,剩余部分仍然按照市场价格销售。

由于缺乏政府各方支持,房屋协会推进的进展较为缓慢。

1970年代后期,香港政府考虑让私人业主直接参与旧城改造,为此划定了多个综合重建区,邀请各业权人参与发展,但因实施费用大、利益分歧难以统一等原因,推进工作十分困难。

香港房屋政策简介

香港房屋政策简介

房屋房屋政策:香港的房屋政策現時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負責制定、統籌和監察。

房屋署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以及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

政府的房屋政策是建基於下列三大原則。

首先,政府的資助房屋政策,應以幫助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為重點。

其次,政府應盡量減少干預私人物業市場。

最後,政府應確保土地供應充足,並提供配套優良的基礎設施,從而保持一個公平穩定的經營環境,讓私人物業市場發展。

私營房屋及消費者保障:在滿足市民的住屋需求方面,私營機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截至2006年12月底,本港有大約137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不包括村屋)。

政府的政策是盡量減少干預私人物業市場,以及維持一個公平和穩定的環境,促進私人物業市場健康發展。

政府亦定期公布私營房屋一手市場的房屋供應統計數字,以增加市場的透明度。

為使私人住宅租務市場恢復自由運作,政府已刪除了不合時宜的住宅租住權管制條文。

為進一步保障置業人士的利益,政府在1997年5月《地產代理條例》獲通過後,成立地產代理監管局,負責推行地產代理發牌制度、規管地產代理,以及提升地產代理行業的專業水平。

為確保有意購買未建成一手住宅物業的準買家可以獲得準確的資料,地政總署的預售樓花同意方案規定發展商須在售樓書提供指定的物業資料,以及規管預售樓花的售樓安排。

此外,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地產商會)建立了一套自我監管機制,要求其會員必須依照地產商會的指引,在售樓說明文件內提供充足及準確的資料。

地產商會與政府、消費者委員會及地產代理監管局一直緊密聯繫,以確保自我監管機制運作順暢,並在有需要時作出改善。

推行公營房屋計劃的機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1973年成立,是負責推行本港大部分公營房屋計劃的法定機構。

至於香港房屋協會(房屋協會)則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組織,於1948年成立,負責提供某些特定類別的公營房屋,協助滿足市民的住屋需要。

租住公屋:為真正有住屋需要的人士提供協助,仍然是政府房屋政策的重心。

香港公屋及内地保障房情况简介

香港公屋及内地保障房情况简介

租住公屋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
家庭人口 1人 2人 3人 4人 5人 6人 7人 8人 9人 10人及以上
每月最高入息限額 7,440元 (7,832元)
11,660元 (12,274元) 13,130元 (13,821元) 16,070元 (16,916元) 18,700元 (19,684元) 21,910元 (23,063元) 23,680元 (24,926元) 25,090元 (26,411元) 27,900元 (29,368元) 29,080元 (30,611元)
➢ 出租公屋是為真正有住屋需要,但又無法負擔其他類別居 所的家庭而設,也是協助他們邁向自置居所的第一步。
➢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擁有約65萬個出租公屋單位。本港人口 中,約有200萬人居住在公屋單位,佔人口的三成左右。
➢ 現時,公屋輪候冊登記的家庭仍然有九萬多個。房屋署目 標把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少於三年。
3
4
3/4人單位 實用面積 31m2
5/6人單位 實用面積 40m2
中建香港承接房屋署 工程簡介
中 海 建 築
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是香港房屋委員會NW2 承建商之一
房屋公司自1982至今,承接房屋署新建築上蓋工程: ➢ 已完成合約60份, ➢ 已完成的總合約金額逾268億港元 ➢ 合共提供102,083個住宅單位。
香港公屋發展歷史簡介
• 1976年:居者有其屋計劃
• 1987年:長遠房屋策略
• 1995年:夾心階層住屋計劃
• 1997年:八萬五建屋計劃
• 1998年:租者置其屋計劃
• 1998年: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 皮書
• 2002年:公營房屋架構檢討及 有關房屋政策的聲明
1976年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為 一些沒能力購買私人樓宇的低收入 市民資助購買公營房屋,提供出租 公共房屋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公屋发展历程

公屋发展历程

公屋发展历程1954年,政府在石硖尾兴建首个徙置屋邨以安置大火灾民。

且让我们追溯由当年至今天,香港公共房屋发展的历史。

50年代初内地政局变动,很多人涌入香港,导致寮屋数量激增。

这些挤迫又简陋的居所,环境恶劣,火警频生。

1953石硖尾寮屋区在圣诞夜发生大火,超过五万名居民一夜间失去家园。

1954政府立即在原址兴建多幢两层高的平房,临时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

政府斥资兴建多层徙置大厦,并设立徙置事务专员一职,以统筹其事。

成立半独立的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廉租屋,提供设备齐全的居所予中下收入家庭。

八幢六层高的「第一型」徙置大厦在石硖尾落成,安置火灾灾民。

政府决定展开一个有系统的徙置计划。

1957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首个廉租屋邨— 北角邨落成。

1961政府正式推出「廉租屋计划」,提供较徙置屋邨质量为佳的租住房屋。

1964政府发表名为《管制权宜住所居民、徙置及政府廉租屋宇政策之检讨》白皮书。

政府推出「临时房屋计划」,为暂时未合资格入住永久公共房屋人士提供居所。

1965徙置大厦向高空发展,设施逐步改善;由「第四型」徙置大厦开始,单位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和露台。

公共屋邨住户人口达一百万。

1971华富邨落成,是首个规划成自足社区的公共屋邨,设有商场、学校、巴士总站,以及其他社区配套设施。

1972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计划」,在1973至1982年间,为180万人提供有独立设施的居所。

1973重组原来负责公共房屋的多个机构,成立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

政府又将徙置事务处和市政事务署辖下的屋宇建设处合并成为房屋署,作为房委会的执行机关。

「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厦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硖尾邨展开。

1976政府决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计划),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户成为业主。

1978第一期居屋计划的六个屋苑推出发售。

为加快居屋计划的进度,政府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兴建居屋单位,是为「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私人参建计划)。

香港老龄化与长者住屋建设——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三

香港老龄化与长者住屋建设——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三

香港老龄化与长者住屋建设——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之三
张婧;张文华;吴超;赵铮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香港人口持续老化,201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13%,已经远远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另据政府推算,这个数字在2039年将达到28%,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是65岁以上的老人,可见香港人口不断老化已成趋势,老年人的数目将会愈来愈多,人口老化的问题也为社会带来了各方面的挑战,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张婧;张文华;吴超;赵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
【相关文献】
1.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J], 薛磊;靳坤;刘志伟
2.香港可持续性公屋建设与工业化——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J], 于磊;俞羿;王惠
3.香港公屋设计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启示 [J], 代晓利
4.香港公屋设计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启示 [J], 代晓利
5.土地批租制度和公屋政策——香港市政建设的启示之三 [J], 许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香港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香港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我国香港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香港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我国香港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香港装配式建筑发展
经验借鉴与启示
岑岩;邓文敏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主要观点摘要1.在政府投资的公共住房中率先进行装配式建筑实践。

香港在早期公屋建设中采用现场现浇方式,由于材料浪费严重、建筑垃圾多且无法控制质量,迫使香港政府研究开发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在公共房屋(包括公屋和居屋)项目中率先使用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从而形成大量持续的有效需求,逐步培养了预制部品构件产业链,促进预制部品构件开发、生产和供应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符合工业化施工要求的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总页数】7页(P15-21)
【作者】岑岩;邓文敏
【作者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德国装配式建筑经验借鉴与启示 [J], ;
2.我国台湾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台湾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J],
吕胜利;
3.我国香港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J], 岑岩;邓文敏;
4.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概述 [J], 武振;刘洪娥;武洁青;
5.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港的公屋配房手续

全港的公屋配房手续

香港房屋政策: 公屋資源不得濫用,申請人必須申報資產全港的公屋配房手續----申請人的擁有資產,不得超過房委會規定的最高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該類限額會按年修訂。

政府於2002年6月發表《公營房屋架構檢討報告書》,詳細檢討房屋政策及公共房屋的供應與需求。

報告書建議成立一個架構精簡的房屋機構,而房屋事務只應有單一的發言人,並由一個單一組織統領,全權負責。

上述建議,正好配合新推行的主要官員問責制,在該制度下,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成為負責香港整體房屋事務的主要官員。

此外,根據《公營房屋架構檢討報告書》的建議,前房屋局與房屋署已於2002年7月1日合併為新的房屋署。

香港房屋委員會是一個根據房屋條例成立的法定機構。

配合政府整體的房屋政策大綱,其職責是釐定及推行香港的公營房屋計劃。

重組後的房屋署在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的帶領下,協助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及為房委會提供行政方面的支援服務。

房屋署致力打擊濫用公屋資源,在過去一年合共收回接近5 400個公屋單位,其中520個單位是因為長期丟空而被中止租約。

房委會探討改善公屋居民生活空間方案(2005年11月9日星期三)根據現時安排,凡每人居住面積低於5.5平方米的擠迫戶,可以透過「公屋住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改善居住環境。

房屋署自2001年以來,先後推出過10次這種調遷計劃,共有6千多個家庭受惠。

全港公屋租戶的數目,已經由2000年的580 000戶,增加至現時的600 000戶。

租住公屋單位房屋署設有公屋輪候冊,所有合資格的公屋申請都會依登記的先後次序排列在公屋輪候冊內,房屋署將嚴格依照輪候冊上的申請書編號及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依次辦理審查及配房手續。

全港的公屋主要分佈在四個區域內,分別為市區(包括香港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天水圍、大埔、粉嶺、上水、屯門及元朗)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由於市區現時沒有足夠公屋可供編配予所有輪候冊申請人,申請人只可從其餘三個非市區的地區中選擇一區作為將來編配公屋的地區。

关於苏屋邨公营房屋清拆及发展计划建议

关於苏屋邨公营房屋清拆及发展计划建议

深水 區議會文件 31/09關於蘇屋邨公營房屋清拆及發展計劃建議於2008年11月4日深水埗區議會上,香港房屋委員會向區議會咨詢蘇屋邨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蘇屋邨重建是深水埗區重要的舊區重建計劃,意義重大,同時亦影響著整個深水埗區往後的舊區重建工作。

蘇屋邨之重建將對活化整個深水埗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能帶動深水埗區之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亦能改善居民之生活素質。

我們對於蘇屋之重建,有如下建議︰1.優質地皮應物盡其用,除公營房屋外,會否考慮興建居屋或私人樓宇?2.考慮到區內需要,會否興建一具主題色彩之大型商場以帶動該區經濟?3.會否考慮利用廣利道巴士站,如興建上蓋物業作發展?4.能否藉重建改善蘇屋興明愛醫院之連接?5.蘇屋地勢以斜坡為主,會否興建多部扶手電梯及升降機以方便市民?(附件一) 蘇屋邨重建計劃建議(投影片)(附件二) 蘇屋邨重建發展藍圖、人流顯示圖、停車場位置圖(附件三) 蘇屋邨重建前後比較圖文件提交於2009年3月3日深水埗區議會討論文件提交人﹕ 張永森、沈少雄、陳 東、陳鏡秋、羅錦有、盧永文、郭振華、林家輝、黄鑑權、甄啟榮文件提交日期﹕2009年2月16日(附件二) 蘇屋邨重建發展藍圖(附件二)人流顯示圖(附件二) 停車場位置圖(附件三) 蘇屋邨重建前後比較圖重建後(本建議) 重建後(房委會) 重建前公屋樓宇數目8幢(21至41層高住宅大廈) 13幢(21至41層高住宅大廈)16幢公屋單位數目約3,840 約5,500 約5,300公屋容納人口約11,520人約15,700人約13,400人私人樓宇數目12幢(預計約35層高)0 0私人單位數目1,260 0 0私人樓宇容納人口約3,780人總容納人口約15,300人約15,700人約13,400人商場面積約363,000平方呎(三層)約10,000平方呎不適用地積比率約5倍商場/居住人口比例23.7 0.64 不適用。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随着回归二十四年的时间推移,香港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在这期间,香港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努力,推动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探讨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建设的改变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社区设施的改善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设施经历了显著改善。

政府加大了对社区教育设施、医疗机构、休闲娱乐场所等的投入。

例如,社区内的学校数量增加,学校质量得到提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

医疗设施也得到了提升,社区医院的数量增加,并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此外,政府还增加了公园、体育馆、图书馆等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文化和娱乐选择。

二、社区治理的加强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治理不断加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提高。

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居民自治,设立居民委员会,加强居民的组织和参与能力。

社区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可以就社区内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政府协商解决。

这样的参与机制提高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并促进了社区建设的深入。

三、环境改善与绿化工程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政府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绿化工程,改善了社区的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

香港社区的绿化率不断提高,公园、花园等绿地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此外,政府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管控,减少了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社区活动与文化交流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加。

政府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运动比赛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政府还支持社区内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会多元化和融合。

五、公共交通的改善回归二十四年来,香港社区的公共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改造,提高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效率。

通过增加地铁线路和公交车数量,提高了居民的出行效率。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结构选型分析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结构选型分析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
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桁架结构分析
建筑简介
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由著名建筑师诺曼· 福斯特设计,由构思到落成耗时6 年。 整座建筑物高180 米,共有46 层及4 层地库,使用了30,000 公吨钢及4,500 公吨 铝建成。 设计特色: •内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 •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 •玻璃幕墙的设计,能够善用天然光 •地下大堂门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凉爽,节省不少冷气费 •设计灵活,可按实际需要轻易进行扩建工程而不影响原有楼层 •楼内还有一部文件运输带,可每天自由传送数吨重的文件。

Company Logo
结构体系
传力方式:
各楼楼面将荷载传递给杆1,2,所以受力为均布荷载。 杆1,2可视为简支梁,作用在C点的合力是竖直向下。
结构体系
内部巨型桁架承受力, 终可等效为一个竖向力,一个水平力和力偶。
结构体系
建筑平面为72*55m,高180m,地面以上43层
结构体系
“衣架计划” • 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撑,每 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在五个楼 层支撑悬吊式桁架。
• 桁架所形成的双高度空间,成为每 一群楼层的焦点,同时还包含了流通 和社交的空间。 • 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钢管组合而成,在 每层楼使用矩形托梁相互连接。这种布局使桅杆违到最大承载力,同时把桅 杆的平面面积降到最小。 • 将建筑的钢结构特点裸露在外立面上,使得整个建筑具有现代的以及强有 力的气息,,整个大厦可分为8 个“箱体”,大厦所有部件可进行拆卸和重 组。
www.themegLeabharlann
Company Logo
结构体系
主要承重构件:
•自基础延伸至不同高度处的两列巨型钢立柱(每

香港住房现状调研报告

香港住房现状调研报告

香港住房现状调研报告香港住房现状调研报告香港的住房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香港住房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首先,香港的住房供应紧张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土地有限,香港的住宅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增住宅单元数远远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住房市场供不应求。

其次,高房价也是香港住房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由于供需失衡,房屋供应严重不足,使得房价持续上涨。

据统计,香港的房价已经连续多年居高不下,很多家庭难以负担得起购房负担。

造成香港住房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土地资源是导致香港住房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香港地域狭小,土地供应有限,很难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

其次,政府管控政策的效果不彰。

政府过去的住房政策主要是依靠公屋供应,然而公屋供应不足以满足需求。

此外,土地政策不灵活,很难及时调整土地供应以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土地供应。

政府应该优化土地使用规划,提高土地供应的效率。

此外,有必要调整土地政策,鼓励土地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多渠道供应住房。

不仅要加大公屋建设力度,还应鼓励和支持民间住房建设,通过多渠道供应住房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进外来建设企业,加强住房建设技术和经验的交流。

最后,加强住房管理和监管。

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住房管理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住房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综上所述,香港住房现状调研表明,住房供应紧张和高房价是当前香港住房问题的主要表现。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资源有限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够灵活和有效。

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多渠道供应住房,并加强住房管理和监管。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缓解香港住房问题,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香港扩大住房措施

香港扩大住房措施

香港扩大住房措施引言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人口稠密,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住房紧缺问题,香港政府计划推出一系列扩大住房措施。

本文将介绍这些措施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预期效果。

背景香港的住房问题源于城市的高密度和土地资源紧缺。

长期以来,不少香港市民只能住在狭小、拥挤的公共居住环境中,导致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更多的住房供应,以确保市民能够享有基本的居住权利。

扩大住房措施为了有效应对住房问题,香港政府计划推出以下扩大住房措施:1.增加土地供应:香港政府将会加大土地供应量,通过开发新的土地资源来增加住房供应。

这将包括重新规划现有土地和寻找新的土地开发机会。

2.改善公共居住环境:政府将会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公共居住环境,提高住房的品质和居住条件。

这包括改建老旧的居住楼宇和提供更多的公共住房单位。

3.鼓励私人开发商兴建住房:政府将向私人开发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他们兴建更多的住房项目。

这将帮助增加市场上的住房供应,使得住房价格得到合理的调节。

4.支持青年置业:政府将加大对青年置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更多的首次购房补贴和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来帮助青年人实现购房梦想。

5.完善住房政策:政府将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这将包括加强住房市场监管机制和提高住房供应的透明度。

预期效果香港政府推出这些扩大住房措施以后,预期将带来以下效果:1.增加住房供应: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和鼓励私人开发商兴建住房,预计可以有效增加住房供应,缓解住房紧缺问题。

2.提高住房品质:通过改善公共居住环境,政府将提高住房的品质和居住条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3.降低住房价格:增加市场上的住房供应和优化住房政策,预计将对住房价格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使得住房价格更加合理和稳定。

4.支持青年置业:通过加大对青年置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购房梦想,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参与度。

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特点

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特点

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特点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房屋设计理念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紧凑实用,由于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房屋的设计通常都以紧凑实用为主要特点。

房屋面积较小,但设计师们通常会充分利用空间,采用多功能家具和嵌入式家居设计,使得小空间也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2. 精致简约,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注重精致简约,追求简洁、清爽的风格。

室内装饰通常以简约的线条和色彩为主,注重细节和功能性,营造出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3. 强调自然光线,由于香港的高楼大厦林立,室内采光通常比较有限。

因此,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中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大面积的窗户和采光井,让阳光尽可能地照射到室内,提升居住舒适度。

4. 注重私密性,由于香港的居住密度较高,房屋设计通常会注重私密性。

在设计上会考虑到隔音、隐私等问题,使得居住者能够在繁华的城市中享受到一份安静和私密的生活。

总的来说,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特点体现了对空间的充分利用、精致简约的风格追求、自然光线的重视以及对私密性的注重。

这些特点不仅是对香港地域特点的适应,也体现了香港人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和追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香港人的房子设计理念也会不断地创新和演变,为居住者带来更加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香港公屋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精)

香港公屋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精)

香港公屋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香港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的比较好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需求满足方面。

考察香港公屋制度的发展,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香港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概述(1)香港公营房屋概述香港土地资源稀缺,战后人口不断增长,产生对住房的巨大需求。

香港政府通过建立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成功解决了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家庭经济收入富裕的阶层可以依靠市场购买或租住私人开发的楼宇,家庭经济收入属于中下阶层的市民则依靠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租住或购买政府开发的公屋。

香港的公营房屋(简称公屋)制度是世界公共房屋计划的成功典范。

为满足低收入人群居住需要,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房屋计划。

该计划“采取了私人发展商和政府部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由香港政府宏观控制,发展商自己管理,公屋分为廉租屋(高补贴、低租金)、公共租屋(按工程成本定租金)和居者有其屋(免低价、利息和利润,按成本价出售)。

”居屋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房屋,旨在协助香港居民置业“居者有其屋”居屋单位在建筑完成并初次出售时,由于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故其价值较房地产市场上的私人楼宇单位商品房便宜。

然而,亦由于是政府资助房屋的关系,特区政府规定,购买人在向“香港房屋委员会”偿付地价差额(亦即所谓地价)之前,是不可以在公开市场把居屋单位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

历经五十多年,香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不断为居民提供持续有效的公共住房服务。

截至2005年9月底,50%的香港居民居住在香港房屋委员会提供的公屋,租住公屋单位的数目为71.7万个,占全港房屋单位总数29.1%。

香港公共房屋计划的巨大成功,与香港政府的长期积极投入、公屋管理部门高效务实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有效的财政资金安排密不可分,这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内地处于起步阶段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一、公司简介 (1)二、公司发展历程(大事记) (2)1.1979年至1986年為公司發展的第一階段 (2)2.1986年至1993年為公司發展的第二階段 (2)3.從1993年開始為公司高速發展階段 (3)三、业务介绍 (4)1.樓宇建築 (4)2.土木工程 (4)3.其他業務 (5)4.专业资格 (5)四、重点工程 (6)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國際") 於一九七九年開始於香港從事建築業務,為一間採用縱向綜合業務模式的建築企業,主要從事樓宇建築及土木工程,同時包括地基工程、地盤勘察、機電工程、高速公路及橋樑工程、混凝土生產、混凝土預製件和基建投資等周邊業務。

二零零五年七月,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編號:3311)。

中國建築國際是香港大型建築商之一,持有五個由工務局發出的最高等級的C牌建造執照,可競投標額不受限制的公共樓宇建築、海港工程、道路與渠務、地盤開拓及水務工程。

公司亦被納入第二組打樁類別專業承建商名冊,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最大NW2承建商之一。

三十年來,中國建築國際以卓越及優質的管理參與建築行業,一直發揮建造高質素、技術性工程的核心專長。

在香港、中國內地、澳門先後承建了逾780項工程,累積了豐富及多方面的經驗及能力,包括房屋工程如公營房屋、私人住宅樓宇、商業、工業、醫療機構、教育文化設施、酒店、公共建設(包括香港新機場客運大樓);土木工程如土地平整、公路、橋樑、填海、隧道等;以及打樁、機電工程等。

近年來,集團充分發揮香港市場的成熟經驗,成功穩固了澳門市場的佔有率,拓展了中國內地、阿聯酋和印度的業務,傾力打造港澳、內地及海外三大區域平台。

公司致力追求嚴謹的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管理,是香港最早獲得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國際標準認證的承建商之一。

多年來屢獲殊榮,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建造業安全獎勵計劃(公營樓宇地盤)金獎、公德地盤獎、最低意外率承建商、安全管理體系銅獎及香港十大最佳承建商等,並榮獲多項建造經理獎。

五年级专题研习认识香港

五年级专题研习认识香港

8
2021-2-2
x
香港房屋類型及特色
6. 船屋 優點: 能解決陸上住屋擠迫的問題。
缺點:
不能抵擋大雨及強風,
居住環境惡劣。
9
2021-2-2
x
有關香港住屋的問卷調查
對象:學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約120人
1. 現時居住房屋的類型:
60 50 40 30 20 10 0
人數
2021-2-2
公共房屋 居屋 私人屋苑 洋房 其他
3
香港房屋類型及特色
1. 公共房屋
缺點: 沒有百貨店
優點:
很多公共設備,大多可以
自給自足。
4
2021-2-2
x
香港房屋類型及特色
2. 居者有其屋
優點: 交通方便
設備亦算完善
缺點:
價格雖然較私人樓宇便宜, 一般市民仍難負擔。
5
2021-2-2
x
香港房屋類型及特色
3. 私人屋苑
優點: 私人發展商興建和管理的
廢物可以的話都是會進行分類, 然後循環再用或再造的。
2021-2-2
x
16
環保理想居
四季恆温花圃 四季都咁暖,都可以看到四季的花
2021-2-2
x
17
環保理想居
後備電源室
它會儲存大量電力,就算停電後,後 備電源也可供電給用戶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2-2
x
18
環保理想居
超大型clubhouse
Clubhouse內有購物中心、運動會、 各國食肆、遊戲機中心,可算是包 羅萬有。。
x
10
有關香港住屋的問卷調查
2. 對居住現況是否感到滿意:

公屋和居屋的区别

公屋和居屋的区别

公屋和居屋的区别
公屋是中国香港的叫法,类似于中国大陆的廉租房,全称是公共租住房屋,是政府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住宅。

由政府出资兴建和拥有业权,以廉价租金出租予居民。

公屋不能买卖只能租赁,租金相当便宜。

在香港,公屋和居屋有什么区别?
一、房屋不同:
1、公屋:即香港公共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由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

2、居屋:"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简称,居者有其屋计划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营房屋并以廉价售予低收入市民。

二、入住条件不同:
1、公屋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申请;
2、居屋是为了给没有住房的人使用,普遍性更强;
三、租售情况不同:
1、公屋除少数外只租不卖,现时香港一半的居民均居于公屋;
2、居屋可租可卖,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准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Overview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赵进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作者:赵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

zhaojinsh@导言居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建设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福利性实物分房制度的结束,城镇住房供应基本转向了房地产市场,由此,我国城镇进入了住房商品化的时代。

住房商品化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推动了住房市场的扩大,使得城镇房屋总量和人均居住面积不断上升,交易也空前活跃。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价节节攀升。

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导致城市住房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分配不均,社会趋于两极分化,公共干预势在必行。

在中央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镇住房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

但是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涉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整体设计、房屋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区位选择、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建设、准入申请和监管制度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高度自由、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全盘市场化。

为了保证整体经济的效率及改善社会的公平性,香港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与措施来干预住房市场,为全港近一半的居民提供低廉的公营房屋。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香港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的形成和演进,分析其政策实施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讨论其借鉴意义,期望对内地正在探索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有所启示。

1 香港公营房屋政策与实施1.1 概况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1 104 km 2,人口约700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 410人。

香港多山,地势陡峭,可供兴建工商和住宅楼宇的土地只有225km 2,仅占总摘要: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的政策演进、住房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公营房屋政策所涉及的机构及其职责、公营房屋计划及实施状况以及公营房屋住区的规划设计等内容;分析其基本经验,进而讨论对内地城镇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具体运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the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and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s public housing policy. Second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s of Hong Kong ’s practice to the set-up of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关键词:香港;公营房屋;启示和借鉴Keywords: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Enlightenment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50978188用地的20%。

因此,香港的城市发展和土地供应有严格的规划管制。

在余下的土地中,超过400km2已划为“受保护地区”,当中包括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及自然保育地带。

香港公营房屋的政策性资助分为租住公屋、租金津贴、自置居所和置业贷款。

截至2007年,本港共有2 483 700个房屋单元,其中711 300个属租住公屋、397 900个属资助自置居所、1 374 500个属私营房屋。

全港约有30%的人口居于租住公屋,另有18%的人口居于获资助的自置居所。

1.2 公营房屋政策的历史演进(图1)1.2.1 初期探索阶段:1950年初至1960年代二战后初期,大量移民和难民从内地涌入香港,使得香港人口急速增长,导致住房紧张、居住环境质量恶化。

为了应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港英当局不得不推行一系列政策以缓解当时的困境。

1953年,九龙石硖尾寮屋区大火,超过5万居民一夜间失去居所。

1954年,工务局在石硖尾灾场原地兴建两层楼的临时建筑,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

此后政府又斥资兴建多层住宅——“徙置大厦”,8幢6层高的住宅(第一型徙置大厦)在石硖尾落成,首批灾民入住。

为了系统地展开徙置计划,政府成立了半独立的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房委会),负责兴建廉租屋,为中下收入家庭提供设备齐全的居所。

1958年,由香港房委会建设的第一个屋村——北角屯落成。

1961年,政府推出廉租屋计划。

1965年,徙置大厦向高空发展;设计也逐步改善,此后推出第四至第六型大厦,每单元拥有私用骑楼和厕所。

这个期间公共屋村的住户人口达到了100万。

1.2.2 不断推进阶段: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末1971年,首个运用新市镇(New Town)概念设计的公共屋村——华富邨全面落成。

1972年,政府宣布了“十年建屋计划”。

1979年,第一批“私人机构参建计划”的居屋单元推出。

至1981年,房委会辖下公共屋村人口达到200万。

1987年,图1 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的历史演进示意图推出长远房屋策略(1987—2001)。

1992年,首批“和谐式大厦”落成。

1998年,“租者置其屋计划”正式启动。

1.2.3 深化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2001年,“长者租金津贴试验计划”推出,即为符合资格的高龄申请人提供租金津贴,以租住私人楼宇代替公屋编配。

鉴于新的经济社会条件,房委会决定停售“居者有其屋计划”及“私人参建居屋计划”的楼宇10个月,直至2002年6月底。

2002年,房委会通过“房屋政策声明”调整原有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停建及停售“居者有其屋计划”及“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的房屋单元,同时在“租者置其屋计划”第六期推出后,终止透过该计划出售公屋单元。

2003年,房委会推出“置业资助贷款计划”,以取代原来由房委会推行的“自置居所贷款计划”及房屋协会推行的“首次置业资助贷款计划”。

2004年,房委会推出“特惠方案”。

2006年,房委会推出“改善居住空间调迁计划”。

2007年,房委会推出2007年第一期“出售剩余居屋计划”。

该年7月1日政府有关机构重组,房屋政策事务由运输及房屋局负责。

1.2.4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香港2030》提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要确保适时提供充足的土地和基建配套供房屋及社区设施的发展。

”拟推行的措施包括以下6点:(1)顺利及有秩序地处理剩余居屋单元;(2)以平均大约3年的轮候时间为目标,继续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公共租住房屋(公屋);(3)为新租金调整机制下进行的第一次公屋租金检讨做好准备;(4)优化公共房屋安排,以鼓励家庭成员互相扶持及关怀长者;(5)协助香港房屋协会推进位于北角丹拿道的一项“长者住屋计划”;(6)采用绿化住区和健康生活的设计方针,确保有效和合理地运用房屋资源,以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公营房屋计划。

1.3 住房政策目标与原则1.3.1 基本目标香港政府声明“确保所有没有能力负担私人楼宇租金的赵进人士,都有机会入住资助租住房屋,而租金则定于可负担的水平”①;“帮助所有家庭入住合适和可以负担的住屋,以及鼓励市民自置居所”②。

1.3.2 基本原则香港房屋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的房屋资助,应着重帮助没有能力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二是政府应尽量减少干预私人物业市场;三是政府应确保土地供应充足和提供配套优良的基建设施,从而维持公平和稳定的环境,让物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其相应的策略要点:一是确保所有家庭都获得合适的居所;二是鼓励并协助市民自置居所;三是确保私人机构的建屋资源得以善用。

1.4 公营房屋政策所涉及的机构及其职责1.4.1 主要制定及推行房屋政策的公营机构香港涉及制定及推行房屋政策的政府及公共性机构主要是房屋局、房屋委员会、房屋署,以及房屋协会。

其中房屋局负责策划、统筹策略性房屋政策的推行,贯彻政府的房屋施政方针;并负责统筹多个政府部门,贯彻政府施政方针。

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是一个财政自主的独立法定组织,是公营房屋的决策机构,也是香港最大的物业发展和管理机构;由其负责推行并经常检讨政府的长远房屋政策,制定和统筹政府大部分的公营房屋计划。

房屋署则是房屋委员会的执行部门。

而房屋协会则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负责推行公营房屋计划和市区改善计划。

1.4.2 参与制定及推行房屋政策的其他机构此外,还有多个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制定和推行房屋政策。

其中,规划地政局关乎用地,确保开发土地的计划及方案都能符合地尽其用的方针;规划署掌握“规划标准与准则”,进行全港区域及地区等层面的规划研究;地政总署处理房屋用地及非房屋用地的出售事宜;市区重建局则负责改善旧市区的整体环境。

其他政府机构还有库务局:与房屋委员会商讨财务安排;公务局、拓展局:提供足够的基建,配合公营房屋发展计划;运输局及运输署:制定和推行政府的运输(及渡轮)服务政策。

私人机构或私人发展商则涉及与政府以合资方式进行大型房屋发展项目;港铁则解决工程衔接的问题,并在适当情况下为铁路计划提供营运资金。

1.5 公营房屋计划多年来,香港政府透过房委会为房屋申请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房屋优惠计划与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有关计划做出调整,以适应不同年代的社会需求。

1.5.1 居者有其屋计划房委会曾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计划)以协助市民购置物业自住。

其出售单元属于受资助的公营房屋,所以对其买卖及按揭均有若干限制。

不过,房委会已经调整了政策,由2003年起无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计划单元。

2006年1月,房委会决定由2007年起分期推出发售未售出及回购的单元(统称剩余居屋单元)③。

1.5.2 租者置其屋计划“租者置其屋计划”(租置计划)以协助市民购置物业自住为目标。

这些出售单元同属受资助的公营房屋,所以对其买卖及按揭也均有若干限制。

1.5.3 置业资助贷款计划“置业资助贷款计划”于2003年1月推出,旨在为合资格人士提供置业资助。

房委会及房屋协会亦可藉由此计划收回租住公屋单元,重新编配予有需要的家庭。

获批出贷款的家庭可选择借取免息贷款53万(分13年摊还),或39万元(分20年摊还),或领取每月按揭还款补助金3 800元(共48期)。

单身人士所获的款额为上述的一半。

1.5.4 长者租金津贴计划“长者租金津贴计划”于2001年8月开始试行,让合资格长者申请人领取现金租金津贴,用以租住私人楼宇而代替公屋编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