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对于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监控量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进行规范和规程的制定,旨在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二、监控量测技术的重要性1. 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通过监控量测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结构、地基变形、隧道开挖等方面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保障工程质量:监控量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工程建筑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3. 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监控量测技术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指导工程施工和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性。

三、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制定1.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制定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规程的合法合规。

2. 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制定经验,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规程。

3. 充分论证和研究:规程的制定需充分论证和研究相关技术和标准,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多方参与和意见征询:规程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方的合作和共识,确保规程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内容1. 规范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对象:明确规定监控量测技术适用的工程建设范围和对象,如桥梁、隧道、车站等。

2. 规定监控量测技术的监测指标和标准:明确规定监控量测技术所要监测的指标和标准,如工程结构变形、地基沉降、地表位移等。

3. 确定监控量测技术的监测方法和装置:规定监控量测技术的具体监测方法和装置,如倾斜仪、位移传感器、测量仪器等。

首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出台

首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出台

]j



1j


Ma n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L i J i n g t a n
( T a i y u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2 , C h i n a )
a n d de s c r i b e s t h e r e l a t i v e d e s i g n a n d a p p l i: o b j e c t 一 0 r i e n t e d ; f u n d a m e n t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d a t a b a s e ; D L G; G I S d a t a
b a s e d DLG c a n’ t s a t i s f y t h e n e e d o f DLG a n d GI S d a t a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d a t a ma n a g e me n t me t h o d d i —
Abs t r a c t: Be c a us e o f t h e d i f f e r e nc e b e t we e n DL G a n d GI S d a t a, t he f un d a me n t a l g e o g r a p h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da t a ba s e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杭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一座发展中大城市,城市轨道交
通的建设重要地推动了杭州的发展。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加强
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应运而生,规定轨道交通在履行职责时应遵守的原则和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是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规
及其他一般规范后期交通安全监测要求、技术指标、管理及验收标准。

规范包括对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的监测要求与措施、设施、设备、车辆
及安全防护的监测要求与措施,以及各种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操作
程序。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在轨道交通设施工
程完工和竣工验收之前,应进行有关设施及设备功能试验及质量安全
验收,确保设施及设备按规定的技术标准拼装安装。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还规定,应防止地下轨道
交通管道隧道施工及使用中发生的地质灾害等隐患,采取有效的防护
措施和监测措施,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能,确保人员和车
辆安全通行。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还规定,为了确保安全运行,应定期对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环境污染及灾害等因素进行监测,
确保设施及设备状态和质量良好。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出台对杭州的轨道交通
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要求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取决于各方的严格把关,并要求参与此类项目的技术人员熟悉相关的规定,以便确保在设计、
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要求的满足。

只有立足于安全,确保设施及设备质量,才能最终实现杭州轨道交通建设的理想。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

ICS93.100P65备案号:36087-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915—2012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versed by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2012-12-12发布2013-07-01实施目次前言 (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符号 (1)3.1 术语 (1)3.2 符号 (2)4 基本规定 (3)5 工前检测评价 (5)5.1 一般规定 (5)5.2 检测评价程序 (5)5.3 资料调查 (6)5.4 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6)5.5 评价等级确定 (6)5.6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7)5.7 仪器设备 (7)5.8 工前现场检测 (7)5.9 检测结果分析 (7)5.10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7)6 安全评估 (8)6.1 一般规定 (8)6.2 评估程序 (8)6.3 基础资料 (9)6.4 评估范围及对象 (9)6.5 评估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10)6.6 评估计算与分析 (10)6.7 监测对象及控制值 (10)6.8 评估报告 (10)7 专项设计技术要求 (11)7.1 初步专项设计 (11)7.2 施工图专项设计 (11)8 施工技术要求 (12)9 监测技术要求 (13)9.1 一般规定 (13)9.2 监测项目 (13)9.3 测点布置 (14)9.4 监测方法、频率和时间 (14)9.5 监测数据管理 (14)9.6 监测报告编制 (15)10 后评估 (16)10.1 一般规定 (16)10.2 评估程序 (16)10.3资料调查 (17)10.4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17)10.5 评估等级 (17)10.6 评估范围及对象 (18)10.7 工后检测方案编制 (18)10.8 仪器设备 (19)10.9 工后现场检测 (19)10.10 检测结果分析 (19)10.1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19)10.12 评估计算分析 (19)10.13 评估报告 (19)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前检测评价检测项目表 (21)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安全评估内容表 (22)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评估报告格式 (23)附录D(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变形监测日报表 (24)附录E(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应变监测日报表 (25)附录F(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裂缝监测日报表 (26)附录G(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轨道高低监测日报表 (27)附录H(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轨道水平监测日报表 (28)附录I(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轨距监测日报表 (29)附录J(规范性附录)偏离系数δ等级划分 (30)附录K(规范性附录)后评估各评估等级评估项目表 (31)附录L(资料性附录)后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后评估内容表 (32)附录M(资料性附录)后评估安全性检算方法 (33)附录N(资料性附录)后评估报告格式 (34)参考文献 (3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地铁测量主要工作1 总则1.0.1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要求,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和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和旧线改造及运营期间的工程测量。

1.0.3在同一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所在城市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2工程建设前应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不大于50mm和20mm;3 施工前应对已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

1.0.4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除应满足本规范1.0.3条中的2、3款外,还应采用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当城市间坐标、高程系统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换算。

1.0.5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合高程路线的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必须制定检核措施。

1.0.6 在隧道贯通前,联系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随工程进度应至少独立进行三次,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

1.0.7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25mm。

1.0.8施工期间内和运营期一定时间内,应对线路结构和临近主要建筑、管线等进行变形监测,并应制定应急变形监测方案。

1.0.9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测量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相关要求。

1.0.10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定期对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

作业时应避免作业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1.0.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1.1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网中各条线路建设的先后次序,沿线路独立布设。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总结课件 (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总结课件 (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总结课件(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监测技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而在实际应用中,与轨道交通运营有关的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评估和维护均需要依照规范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总结课件。

一、监测技术规范概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对象:轨道交通安全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的重点,因此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对象是重点关注的区域,包括轨道、车辆、供电系统、通信信号设备等。

2.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分为现场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两个方面。

现场监测是指对监测对象进行实时观测、测量和测试,以获取所需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振动、位移等。

数据收集分析主要是针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维护等工作。

3. 总体监管:在实际监测应用中,需要对监测备件、仪器设备、监测人员以及监察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体监管,以确保监测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

二、监测技术规范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监测技术规范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预警: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可以尽早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研究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2. 维护计划: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轨道、车辆、供电设备等方面的损伤、故障等情况,据此进行相关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制定,以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全面、及时、高效的维修保护工作。

3. 运营优化:监测技术规范可以从源头上检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更加有据准确的技术支持,实现更好的运营效率。

三、总结与展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已经成为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必备技术。

除了解决当前的监测问题之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提高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水平,结合新兴监测技术,实现ICT技术的应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需求,打造优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并为可持续城市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监测仪器及建议监测频率表
备注: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监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进行适当调整。

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应加密直至跟踪监测。

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施工进度不
断推进。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
4L或n
监测点沉降技术指标及精度要求表
基坑工程影响分区表
注:1 H—基坑设计深度(m),φ—岩土体内摩擦角(°);
2 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基岩时,H可为覆盖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之和;
3 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取表中或H·tan(45°-φ/2)的较大值。

(2)工程监测等级和范围确定:考虑本项目基坑施工特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第条规定,工程监测等级划分标准,结合本项目基坑设计深度、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本工程自身风险等级为一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为二级。

综合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本项目工程监测等级定为一级。

监测范围为基坑周边2H(坑深H=范围内,即坑外。

(图纸设计值与建议值)对比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一级监测控制值: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一级监测报警值:。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篇一: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第一章定义、术语1.1 定义1.1 监控量测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

1.2 施工监控量测土建承包商按施工合同有关要求在满足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下,自行组织对地铁工程实施的监控量测工作。

1.3 第三方监控量测由业主通过招标或委托形式引入的有关资质的单位对其签订的承包合同范围实施的监控量测工作。

1.2 术语2.1 地铁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并位于隧道内或地铁转到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

2.2 应测项目保证地铁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应进行的日常监测项目。

2.3 选测项目相对于应测项目而言,为了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由设计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行的检测项目。

2.4 浅埋暗挖法在浅埋软质地层的隧道中,基于喷锚技术而发展的一种矿山工法。

2.5 盾构法使用盾构机械进行开挖并采用管片作为衬砌而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2.6 明挖法由地面开挖的基坑中修筑地铁构筑物的方法。

2.7 隧道周边收敛位移隧道周边任意两点间距离的变化。

2.8 水平位移监测测定变形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9 垂直位移监测测试那个变形体沿垂直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10 拱顶沉降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沉降(量)。

2.11 地表沉降地铁工程施工中地层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沉降。

2.12 隧道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2.13 围岩压力开挖隧道时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而作用而支护、衬砌上的压力。

2.14 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即行施作的支护结构。

2.15 二次衬砌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的衬砌。

2.16 衬砌沿着隧道洞身周边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2.17 管片是一种在工厂制作的圆弧形板肋状并由钢筋混凝土、钢、铸铁或其它材料制作的预制构件。

{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1)任务来源2009年11月20日向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提交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申请;◆2010年3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建标[2010]43号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同意了主编单位的编制计划;纳入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计划,并鉴定了合同 协议。

期限是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2)审查与报批2012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

2012年9月完成报批稿,报批。

本规范为新编制规范,共有11章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监测项目及要求☐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6.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8. 监测频率9. 监测控制值与警情报送☐10. 运营阶段监测☐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及图例☐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附录D 监测日报表☐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1)从内容来看本规范主要特点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程度,将影响范围划分为主要影响分区、次要影响分区和可能影响分区,并根据影响区来确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

2)根据基坑、隧道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工程监测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3)针对明(盖)挖法、盾构法和矿ft法三大工法及周边环境分别确定了监测对象和项目、监测点布设要求以及监测频率,使轨道交通的监测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4)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类型的选择及监测点布设原则是依据监测等级划分的,而周边环境监测项目类型的选择及监测点布设原则是按照影响分区确定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共89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共89页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活动,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监测、运营监测和维修监测。

2. 监测目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工程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地运营。

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线路和车辆的运行状态•效率和质量的保障3. 监测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是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监测活动。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质量监测:包括土壤和地质条件、基础和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监测。

•施工进度监测:包括各个施工阶段的进度监测,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安全监测: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

3.2 运营监测运营监测是在轨道交通工程投入运营后进行的监测活动。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轨道和设备监测:包括轨道和设备的磨损程度、运行状态等。

•车辆运行监测: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稳定性、乘客负荷等方面的监测。

•安全监测:包括运营过程中的事故和风险评估。

3.3 维修监测维修监测是在轨道交通工程运营过程中进行的监测活动。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维修监测:包括设备的损坏情况、维修周期和维修质量。

•工程维护监测:包括工程的维护保养情况和维修人员的操作。

•安全监测:包括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

4. 监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

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传感器监测:使用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如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等。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和结论。

•图像监测:使用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对工程进行实时图像监测。

规程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监测篇

规程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监测篇

规程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监测篇1、接近程度和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附录A)认识:(1)从空间位置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施工工法对项目的接近程度进行了约定,分为四个等级: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从空间位置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施工工法对项目的影响分区进行了约定,分为三个等级:强烈影响区(A)、显著影响区(B)、一般影响区(C)。

南京现状:南京地铁保护条例或约定技术规程仅从平距(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外边线与项目结构外边线的平面距离)划分为控制保护区与特别保护区,未定量明确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工法的接近程度与影响分区。

(2)综合接近程度与影响分区确定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详见P4页表3.2.2。

南京现状:未定量明确周边项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等级。

(3)根据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对监测项目进行了相关约定(应测、宜测、可测,其名词说明详见P20),详见P13页表7.2.1。

南京现状:①未结合周边项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等级选择监测项目,仅结合工法选择监测项目。

②目前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各工法所选择的项目与规范见下表:备注:(1)规范明确了监测项目的选择,但未明确实施的主体;(2)南京对车站及附属结构进行了侧墙垂直度的观测,规范未规定进行观测;(3)南京未自我独立开展内部爆破振动速度、外部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2、安全控制指标值(附录B)南京地铁控制指标值与规范控制指标值对比见表2:指标值的三分之一;(2)规范未明确控制指标值为历史累积量还是单个项目累积量,南京控制值为单个项目累积量;(3)隧道结构外壁附加荷载≤20kpa指的是地表附加荷载,规范指的是外壁附加荷载。

3、规范7.1.1明确了“对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和特殊要求的外部作业,应对受其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安全控制指标值,对外部作业实行过程监控。

”规范:(1)规范明确了监测的对象是受其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2)规范明确了监测与监控两项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
技术规范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监测仪器及建议监测频率表7. 1
2、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进行适当调整。

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应加密直至跟踪监测。

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施工进度不断推进。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6.1
监测点沉降技术指标及精度要求表6.3
基坑工程影响分区表3.1
注:1H—基坑设计深度(m),φ—岩土体内摩擦角(°);
2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基岩时,H可为覆盖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之和;
3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取表中0.7H或H·tan(45°-φ/2)的较大值。

(2)工程监测等级和范围确定:考虑本项目基坑施工特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第3.3
条规定,工程监测等级划分标准,结合本项目基坑设计深度、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本工程自身风险等级为一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为二级。

综合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本项目工程监测等级定为一级。

监测范围为基坑周边2H(坑深H=24.8m)范围内,即坑外49.6m。

(图纸设计值与建议值)对比列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一级监测控制值: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一级监测报警值:。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地面平面控制测量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3.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4.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3.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大于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3.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3.4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超过1.5〃。

3.5光学对中器的视轴与竖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

4.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二、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测站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技术要求三、联系测量1.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地下起始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2.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

3.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

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

4.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差为土8V Lmm o5.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

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步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四、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1.地下施工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宜每50m设置一个。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本规范用于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造、运营阶段的工程监测技术要求,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中的安全性。

一、基本原则(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工程监测体系,依托规范、技术及基本数据经加核、备案、审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并为调整优化整体运营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二)实施多集成的智能化监测,适时安排监测点,搭建实时采集数据的监测网络,及时汇总分析跟踪控制,多指标实时全面、逐层连续评估,确保安全性及质量合格性。

(三)正确处理工程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保存起来,归档备案,以便后期检查查阅。

二、监测范围及要求(一)施工阶段1. 轨道交通路堤排水沟及路堤基础施工前、中、后期的地质导线形状及测量水准变化的监测;2. 地铁路基路堰施工比例及压力位置的监测;3. 天桥、桥梁等结构施工灌次的形变量及施工工艺的分析监测;4. 站厅、洞口及设备室的湿度、温度、振动、杂质浓度及噪声等与安全性相关的指标的监测;(二)运行阶段1. 交通密集区块电磁场辐射监测;2. 山体滑坡和地壳变形及新补植地质类型的监测;4. 电缆气象温度、湿度、绝缘电阻、阻抗噪声及结冰等监测;5. 客车安全监控和视频监控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三、实施细则(一)工程监测技术负责人应按照《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现场监督检验工作规程》,将安全监测数据及时报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部门备案;(二)交通密集区块电磁场辐射监测,应当使用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并经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部门确认合格并备案;(三)接触网施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阻抗噪声及结冰等监测,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实施,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四)对与安全相关的结构地质类型以及运营段路面积水、湿度、温度、杂质浓度和噪声等监测,应统一采用智能系统,实现实时反馈;(五)客车安全监控及视频监控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需安装安全报警仪器,以实现事故实时反馈及自动预警处理;(六)正确存档备案,避免数据丢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
2013年08月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1)任务来源
2009年11月20日向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提交编制《城市轨道 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申请; 2010年3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建标[2010]43号 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环境宜采用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11 监测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发现影响工
程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 3.1.14 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隧道、高架桥 梁和路基结构及重要附属结构等的变形进行监测,为分 析线路结构安全及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制定线路结构维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3)针对明(盖)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三大工法及周边环 境分别确定了监测对象和项目、监测点布设要求以及监测频
率,使轨道交通的监测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4)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类型的选择及监测点布 设原则是依据监测等级划分的,而周边环境监测项目类型的 选择及监测点布设原则是按照影响分区确定的。 5)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层条件按中软~ 软弱和坚硬~中硬土两类土质,分别给出了不同工法施工支 护结构、围岩体及周边环境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原则和参 考值范围。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6 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研究工程
风险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有针对性 地编制。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 3 监测目的和依据; 4 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 5 监测对象及项目;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6)规定了监测预警等级及分级标准的依据和原则,并明确
了须立即报警的几种情况,可有效规范和统一各方安全风险 监测预警及处置管理工作。 7)规范中首次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应开展监测工 作,并明确了监测工作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1)从内容来看
本规范主要特点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程度,将影响范围划分 为主要影响分区、次要影响分区和可能影响分区,并根据影 响区来确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
响区。
2)根据基坑、隧道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 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工程监测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 三级。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1.8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
对象的正常受力和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 ,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1.9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等多 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对穿越既有
轨道交通、重要的建(构)筑物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9. 监测控制值与警情报送 10. 运营阶段监测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及图例 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 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 附录D 监测日报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2012年9月完成报批稿,报批。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本规范为新编制规范,共有11章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规定
4. 监测项目及要求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 6.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8. 监测频率
(2)从规范结构来看 无论明(盖)挖法、矿山法施工,还是盾构法施工,被监
测对象都可归结为三大类,即:支护结构、围岩地质体和周
边环境。 由于围岩地质体与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确定及布点位置选 择密不可分,因此,本规范编写时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地质体 放在一章,周边环境单独成章。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
图; 7 监测方法和精度;
8 监测频率;
9 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 测措施; 10 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 11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 12 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 13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修加固方案及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等提供资料。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3.2.1 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 体扰动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及范围划分,可分为主要、 次要和可能三个工程影响分区。 3.2.2 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2的规定进行划分。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应在施工阶段对支护结构、周 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3.1.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在施工单位监测的同时,建设
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测 单位应根据委托内容及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成果可靠,确保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 运营阶段的监测工作。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 组织和实施监测,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或安全运营 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成果。 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订计划》的通知”,同意了主编单位的编制计划;
纳入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计划,并鉴定了合同 协议。期限是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2)审查与报批

2012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