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体外反搏对慢性心力衰竭PCI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体外反搏对慢性心力衰竭PCI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姜少燕;刘旭;曹广智【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1(009)007【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ECP)对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3例CHF 行PCI术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药物治疗组.EECP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做EECP 8周,药物治疗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6 min步行距离及Tei指数.结果两组6 min步行距离(m)(589.00±47.17、556.00±48.17)及Tei指数(0.38±0.11、0.45±0.12)与治疗前(465.50±41.80、467.75±40.76,0.57±0.12、0.56±0.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可提高女性CHF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缺氧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499-501)【作者】姜少燕;刘旭;曹广智【作者单位】266011,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266011,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的疗效及对血清SOD、MDA的影响 [J], 刘洪; 宫丽鸿2.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并体外反搏对PCI术后心绞痛效果 [J], 李海沛; 辛兆阳; 褚现明; 李天东3.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血清VCAM-1和MCP-1的影响 [J], 赵殿臣;宫丽鸿4.体外反搏治疗老年肌少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申文宇;冯文化;王海洋;刘琳;李慧;张菲斐5.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J], 肖小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体外反搏系统的临床应用
由5.88±3.50降至5.21±3.22(p<0.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0.1)。
RECC研究
-----研究随访----
治疗1年后随访:
disease,RECC),此为我国第一项有关体外反搏的多中心随机对
照研究。
RECC研究
-----研究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同期对照方法;用统一的反搏 装置(EECP-MC2),统一的治疗方案(1h/d,共36小时)、统
一观察记录表格及评价标准;入选标准:①稳定型心绞痛,造
影证实冠状动脉(冠脉)狭窄≧70%;②心肌梗死后3个月仍有
④冠脉造影:共有21例行冠脉造影复查,反搏组10例中有5例显 示侧支循环形成,对照组11例中1例可见侧支循环形成;
⑤反搏组病例反搏前1个月内接受PCI者92例,反搏后1年内因心
绞痛频发需作冠脉造影者为0,对照组治疗前一个月内接受 PTCA者70例,因心绞痛频发需冠脉造影者8例,其中证实为
原部位再狭窄者6例。
病人年龄35~81岁,其中70%以上曾接受过PCI/CABG,51%曾
患MI,70%心绞痛在Ⅱ或Ⅲ级(CCSC),65%为多支病变。
随机分为真或假反搏组,均行35小时反搏治疗,按盲法分析心
绞痛发作日记及运动试验资料。
结果:反搏后真反搏组运动耐量显著增加(p<0.1),ST下移1mm 所需的时间延长(p<0.001),胸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
中国多中心研究:
RECC研究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Research on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CC)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002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II a)[3]。
心血管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的工作原理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EECP可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而IABP的作用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
EECP可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其提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157%不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作者:闫志平朱秋玲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第19期【摘要】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两组患者追踪观察3年。
观察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左室收缩功能(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因心脏事件再住院次数,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Besides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ECP,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The 6 min walking test,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LVEF),N 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NT-proBNP), rat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6 min walking experiment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linical researchFirst-auth or’s address:Pingy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ingyi 2733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36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心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体外反搏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体外反搏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刘凡【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87-589)【作者】刘凡【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14.16120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Soroff教授等设计了旨在增加心脏舒张期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的体外反搏技术。
该技术后由郑振声教授改良为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
EECP治疗通过心电门控技术使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从远到近挤压肢体使含氧血流向心脏,导致主动脉舒张压升高,随之增加冠脉血流,而气囊在心脏收缩之初快速松弛,减少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心脏后负荷,进一步提高心输出量[1]。
EECP技术发展的早期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循环辅助治疗。
在EECP逐渐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研究发现EECP对心衰患者的治疗也能获益。
因此,美国FDA于2002年正式批准EECP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现就EECP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ECCP治疗心绞痛主要机制为可以改善心脏舒张期的充盈,减少左室舒张末压,提高左室舒张期充盈峰率、舒张末容积[2],作用类似于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源性休克[3]。
1999年Arora[4]的研究提示EECP对于有心绞痛且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是有益的治疗方法,与接受假体外反搏的对照组相比,EECP组能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延长无缺血症状的运动时间。
治疗12个月后,EECP组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此外Braith[6]还观察到EECP和对照组相比还能增加14%的最大氧耗量,能延长59%的运动时间。
EECP早期曾作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禁忌症,因既往有研究发现有3%~5%的患者在体外反搏期间发生了心衰加重[7],其原因可能与治疗期间EECP不同的气囊压力有关[8]。
体外反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7-1269-03体外反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高丽华1,马光朋2,费运微2,王智慧2*(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线科;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41) 冠心病(CA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尽管对其已有多种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等,但仍有高达1/3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不适合或不能完全血管化。
体外反搏(EECP)作为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无创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系统有各种有益的作用,如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动脉壁切应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和硝酸脂类药物的使用,增加运动耐受性,提高良好的心理社会效应和生活质量等。
AHA和ESC先后将体外反搏以Ⅱ类级别纳入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指南。
我国体外反搏专家委员会也发布了《中国体外反搏专家共识》[1]。
近几年国内外对体外反搏的相关研究虽越来越多,但仍未有对其完全细致的阐述,现对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相关机制和应用做一综述。
1 体外反搏(EECP)的定义及工作原理体外反搏治疗,是我国医学界自主研发的一种治疗全身缺血性疾病的方法,具有无创伤性、无痛苦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心脏体外反搏治疗的运行部件主要包括包扎于臀部、大腿部和小腿部的三组气囊。
患者平卧在治疗床上,胸部粘贴心电电极,指尖夹有指脉氧,两者与EE-CP仪器的计算机系统相连,计算机屏幕可获得患者的单导联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运行后的反搏波和收缩波波形。
EE-CP工作时,首先通过心电图上的R波后触发工作,在心脏进入舒张期始,三组气囊自下而上以约50ms时差依次进行序贯充气加压,在心脏舒张期末,三副气囊同时放气,完成一次治疗,然后循环进行。
在心脏的舒张期,EECP挤压人体臀部和下肢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挤压动脉系统,将下肢的动脉血驱返至人体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内,提高了主动脉舒张期的压力,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升高,改善了心脏心肌的缺血缺氧情况,同时也增加了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挤压下半身静脉系统,增加了回流至右心的血流,根据Frnk-StarliIlg机制,EECP增加了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
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护理课件
01
共识总结与展望
共识总结
01
共识的形成
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多轮讨论和修订,
最终形成了一套关于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02 03
共识的主要内容
本共识详细介绍了老年人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操作 流程、护理要点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 考。
老年人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除了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外,体外反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多种老年性疾病 的治疗中。例如,它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01
老年人体外反搏护 理要点
体外反搏治疗前的护理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病 史、用药情况等进行全面 评估,确定是否适合接受 体外反搏治疗。
心理护理
向老年人及其家属介绍体 外反搏治疗的目的、方法 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消 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
准备设备
确保体外反搏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检查相关配件是 否齐全、完好。
体外反搏治疗中的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等,确保治疗安全。
调整反搏压力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和 耐受程度,适时调整反搏 压力,确保治疗效果。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体外反搏可以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加氧气供应,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肺 功能。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方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来医院进行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各六十例病患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各方面的情况区别不大;对照组将按照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心脏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手段。
并在干预的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六分钟步行实验分别进行观察与记录。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明显具有改善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脏功能,并且能使病患的运动耐受力得到提升,心血管科应用此类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康复;应用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逐渐得到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日渐富足,在饮食方面则出现不规律的现象,使得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突飞猛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的健康。
以往,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采用的传统治疗方式使得心脏康复的效果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不耐受运动,因此,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相对不明显;近年来,我国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证明,增强型体外反博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血管皮内功能以及切应力等,为心脏康复提供更有利的保障,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心脏康复展开内容,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增强型体外反博干预方式,并对效果与过程进行具体阐述,相关内容详情如下文: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将随机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来医院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74岁是本次研究中年龄最大的对象,最小年龄为45岁;64例男子,56例女子;并随机地把这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男女人数为34、29,平均年龄为58岁。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总结归纳专家共识
精心整理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增强型体外反搏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2002年又南中纳入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的工作原理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EECP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Frank-St 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EECP出量,而IABP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157一,可降低收缩压9~16mmHg(临床疗效EECP病人注册研究(IEPR)结面:(12)定量心肌灌注显5)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6)改善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EECP的临床效应,EECP疗法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研究证明:约75%~80%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EECP治疗改善其心绞痛级别,疗效可维持3~5年[14-15]。
?1.3? EECP的作用机制:EECP治疗除产生前述的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效果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16-28]:(1)血管张力调节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EECP后冠心病患者循环一氧化氮(NO)水平逐渐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逐渐降低;(2)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Casey等[21]证实,35h的EE CP治疗能使循环内的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分别降低了29%和20%,上述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吻合;(3)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其分子机制与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一氧化氮合酶(eNOS)/NO CT GF)基因的表达有关;(4功能(FMD);(62? 患者选择EECPEECP治疗适应证:(1)慢性稳定性/3)心源性休克;(4)充血性应用于充血性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且选择已经处于稳定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以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 86例以临床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实验组采用体外反搏与心脏康复运动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活动平板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的变化。
结果:两组心电图 ST段压低总和较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活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及最大运动耐量较前提高,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两者联合治疗更有利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反搏;稳定型心绞痛;心脏康复运动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其治疗常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且难以达到满意疗效,无创非药物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体外反搏、心脏康复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心脏康复运动及体外反搏治疗为干预方式,用对照试验方法,探讨两者联合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入选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
年龄:50-70岁。
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严重贫血、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预激综合征、肺部疾病和骨骼肌疾病、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其他行心脏康复训练或体外反博有禁忌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43±7.39)岁。
入选病例随机为心脏康复运动组(对照组)及体外反搏与心脏康复运动联合治疗组(实验组)各43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对入选患者先检查静态心电图,做活动平板试验进行运动评估和药物治疗,指导其正确心脏康复运动。
体外反搏治疗慢性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体外反搏治疗慢性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王家平;丁思华;王锡伟【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对老年人慢性心衰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的10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T-proBNP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对照组LVDD差值为(2.93±7.11)mm、LVEF差值为(4.73±4.39)%,治疗组LVDD差值为(6.26±3.23)mm、LVEF差值为(7.18±3.52)%,治疗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NT-proBNP浓度(1674±657)pg/L与治疗组NT-proBNP浓度(1028±400)pg/L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老年性慢性心衰患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体外反搏;心力衰竭;心功能;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作者】王家平;丁思华;王锡伟【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033;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121;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心力衰竭(HF)在老年患者中相当普遍,约6%~10%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HF,而且HF是老年患者住院最常见的原因[1]。
《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
261.《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在心电R波的同步触发下,于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器官缺血。
EECP最初被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地不断深入,EECP在心力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取得疗效。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ECP在糖尿病、眼部缺血性疾病、突发性耳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中同样发挥有益作用。
EECP作为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多系统疾病综合改善的功效受到老年病科医师的关注。
近年来EECP的临床应用也积累了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EECP工作原理和作用机制(一)EECP工作原理EECP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均为心血管辅助循环的重要手段,后者属于有创性,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的循环支持。
两者的基本原理相似,即通过机械辅助的方式,在心电触发下,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增压波,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与IABP不同,EECP在挤压下半身动脉的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使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排出量。
EECP是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
(二)EECP作用机制1.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1)对动脉血压的影响:(2)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3)对冠状动脉血流的作用:2.血管生物学效应:二、EECP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一)冠心病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EEC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RECC研究结果提示,EECP配合药物治疗能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预后;EECP治疗促进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早期行EECP治疗对再狭窄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EECP通过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综合作用改善心肌灌注,对非阻塞性冠心病发挥明显的治疗效果。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杨海燕,刘爽,卢江曼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石家庄050024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方法 将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治疗,EEC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均治疗12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 收缩压(24 h mSBP)、24 h舒张压(24 h mDBP)]、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动态心率相关指标[日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心率(24 h HR)]、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相邻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率(PNN50)],以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 mSBP、24 h m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cv、24 h DBPcv、dSBPcv、dDBPcv、nSBPcv、dHR、nHR、24 h HR及LVMI、IVST、LVPWT、LVEDd均降低,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升高,且EECP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Chineseexpertsconsensusof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起草专家委员会【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反搏;增强型体外反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Keywords】Coronaryheartdisease;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Intraaorticballoonpump1前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ECP)装置是在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于心室舒张期通过对人体下半身气囊的序贯加压,使舒张期压力升高(又称“augmentation”,即舒张期“增压波”),从而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肌缺血。
我国开展EECP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
近10余年来,美、德、英、日、印度、印尼、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亦相继将EECP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1994年,由中国自主研制的EECP装置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1999年,美国政府医疗保健财政管理局(HCFA)批准EECP的治疗费用可在Medicare(美国居民65岁以上享受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报销。
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正式将该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确立EECP临床应用地位的历史性标志。
体外反搏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
体外反搏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
郑振声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年(卷),期】1992(004)002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郑振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05
【相关文献】
1.创立体外反搏新理念开拓治疗新途径——记中国体外反搏基础理论、仪器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创始人郑振声教授 [J], 郭乐红
2.体外反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 [J], 胡大一;伍贵富;郑振声
3.体外反搏技术值得大力推广——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体外反搏中心主任沈琳 [J], 霍京
4.体外反搏与心血管康复论坛暨第二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J],
5.体外反搏与心血管康复论坛暨第二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 EECP) 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 20世纪 70 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 [1-2] 。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F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2002 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增强型体外反搏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 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 20世纪 70 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 [1-2] 。
19 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2002 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Ila ) [3]。
心血管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 的工作原理EECFP台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 Frank-Starling 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 : EECP乍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 ortic balloon pump , IABP)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 EECP 可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而 IABP的作用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
EECP可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其提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 26%〜157%不等。
EECP对动脉收缩压的影响报道不一,可降低收缩压 9〜16mmH©1mmHg=0.133kP,降幅6.3 %〜11.0 %)。
在左室射血阻力下降的前提下,EECP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5%〜50%(平均 25%)。
1.2 临床疗效[8-13]:根据已经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国际 EECP病人注册研究(IEPR)结果,结合近年来EECP临床应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其临床疗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心功能级别;( 2)定量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缺血灶缩小或消失;( 3)延长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4)延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时间;( 5)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 6)改善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EEC啲临床效应,EECPr法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研究证明:约 7 5%〜80%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 EECP台疗改善其心绞痛级别,疗效可维持3〜5年[14-15]。
1.3 EECP的作用机制:EECP台疗除产生前述的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效果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16-28]:(1)血管张力调节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 EECP 后冠心病患者循环一氧化氮(NQ水平逐渐升高,内皮素-1 (ET-1)水平逐渐降低;(2)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Casey等[21]证实,35h 的EECP治疗能使循环内的TNF-a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水平分别降低了29%和 20%,上述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吻合;( 3)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其分子机制与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 MAP K家族活性水平的异常增高、抑制NF-K B的过度活化、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NO途径、下调内皮细胞整合素B 1及缔结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的表达有关;(4)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5)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 6)减轻外周动脉血管的僵硬度,增加血管的顺应性。
2 患者选择EECFP台疗病人的选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有一定差异。
在美国,EECP大多应用于难治性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而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台疗适应证和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2.1 适应证:经过美国FDA认证批准的EECP台疗适应证:(1)慢性稳定性 / 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 3)心源性休克;(4)充血性心力衰竭。
需要强调的是, E ECP应用于充血性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且选择已经处于稳定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H级或以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 A)在2002年发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中以lib级别推荐E ECP乍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替代治疗,在 2012年发布的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CCF /AHA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指南中,EEC P治疗的推荐级别仍为lib级(该指南引用的文献只限于 2008年之前的研究)。
美国FDA尚未批准EECF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但卒中却是中国EECF应用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近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
2013美国AHA美国卒中协会(ASA以lib级别推荐将EECP乍为增加脑血流灌注的治疗手段。
2.2 禁忌证:伴有可能干扰EEC股备心电门控功能的心律失常,以及( 1 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 2 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3)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 CVP>12mmH洽并肺水肿;( 4 严重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 >50mmHg;( 5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瘤;( 8)孕妇。
2.3 需要慎用EEC啲情况:(1)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2)血压高于180/110mmHg的患者,在EECP台疗之前,应将血压控制至140/90mmH或以下;(3)心动过速的患者,应在 EECP台疗之前将心率控制到100次/min以下;(4)应当慎重选择因静脉回流增加可能引发并发症的患者,在 EECP台疗期间随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肺部啰音和呼吸频率等。
通过优化反搏参数调整舒张期增压波,有助于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由于静脉回流所导致的心室充盈压力增加;(5)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EECP台疗,如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导致病人静脉回流增加,从而无法从舒张期增压和降低心脏后负荷中获益。
2.4 体外反搏应用的其它注意事项 [29] :(1)年龄问题: EE CP治疗没有年龄限制;(2)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台疗,并能取得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同样的台疗效果;( 3)EECP台疗对不同程度的肥胖患者(BMI>30kg/m2和病态肥胖有同样安全有效的疗效;(4)有破裂风险的腹主动脉瘤(AAA不能进行EEC P治疗,直径超过4.0cm的腹主动脉瘤应在血管外科评估后再行决定是否EECP台疗;(5)心室率控制于50〜100次/min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进行EECP 台疗;(6)有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在适当的心电监护操作下也可以获益于 EECP该类患者在EECP治疗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气囊充气 /排气过程中产生的躯体运动,可能导致频率应答起搏器在EECP台疗过程中触发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
这种情况应关闭频率应答功能。
(7)治疗方案:至少 75%的患者证实在 35 次(每次1h) EECP治疗后,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提高运动耐量,继续延长治疗10〜12h可进一步获益;EECP治疗方案应纳入心脏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台疗效果(见下文的台疗方案);(8)重复台疗:初始EECP台疗后2年以内,18%的患者会因心绞痛复发需再次接受一个疗程的EECP台疗,并取得和第一疗程同等的疗效;(9)心房颤动患者,不论节律为何,心室率应控制在 50〜100次/min ;由于 EECP台疗由心电门控触发,心房颤动患者充排气过程的不规律对部分患者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其临床疗效不受影响。
3 EECP治疗的推荐方案根据EECP台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建议将EECBr法纳入心脏康复的整体方案。
3.1 第一阶段(即住院期康复或I期康复):住院期康复时间较短,为3〜7d。
在出院前和转诊后,需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以下健康教育:( 1)戒烟及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2)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EECPr法及运动锻炼的基本原理;(3)心血管疾病危险症状的识别和急救方法。
出院前或出院早期(1〜2 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脏康复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危险性分层。
心力衰竭患者则可做运动心肺功能检测(CPET或6 min步行实验来替代常规的运动平板试验,以此进行危险分层。
情况允许时,对心力衰竭患者可尝试在密切监护下给予30min到1h的EECP台疗,如果能够耐受,可次日继续治疗1h,如果仍然能够耐受,则可给予标准 EECBr程,但仍然需密切监护患者的心功能。
高危患者,或虽属于中危但其运动耐量低下,运动不适症状明显,或暂时对运动有顾虑的患者,可先进行 E ECP台疗,待危险等级下降或运动耐量增加时,再进行运动训练。
对某些存在运动禁忌的情况,如不稳定性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静息心电图显示严重心肌缺血改变,合并肢体活动障碍如偏瘫,严重的骨关节疾病等情况,可先予以 EECP台疗,待情况好转无运动禁忌时再开始运动训练。
对合并运动障碍和严重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可以 EECP乍为运动训练的替代方式。
3.2 第二阶段:本阶段应包括:继续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调整和维持,监督下的个体化运动训练及 EECP台疗,营养和饮食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和药物调整。
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 EECP台疗和运动训练。
个人训练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