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_大众传播的永恒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报/2017年/11月/13日/第003版

文艺评论

精益求精:大众传播的永恒追求

——从电影电视读音错误、错别字扎堆说开去

于海阔

前段时间电视和网络上热播的当代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广泛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然而,剧中存在的读音错误却成为该剧的美中不足。“结束”的“束”字被错读成了sù,而标准音应为shù;“适可”错读成shíkè,而标准音应为shìkě,等等。在影视作品中,除非塑造角色确有必要,即编导人员特意安排使用经特殊处理的读音的情况,一般显然应使用标准语音。笔者发现,读音问题、字幕错误问题在担负大众传播重任的媒介——电影、电视中,频繁出现,而且总是成为网友的笑柄。

以读音为例,电视剧《李卫当官》中,“谥号”(shìhào)读成yìhào;电视剧《大明宫词》中,“逡巡”(qūn xún)误读成suōxún。影视作品中的读音错误,有些是由于演员语言知识欠缺造成的(如平翘舌音掌握不准),还有些则属于其个人的不良语言习惯。当然,也有些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异读字所导致。

以字幕为例,电视剧《欢乐颂2》中,“权当散心”中的“权”写成了“全”,“旅行胜地”写成了“旅行圣地”;电影《一声叹息》中将“蜡烛”写成“腊烛”。电视剧《楚乔传》因字幕出现大量错别字,引起舆论哗然。例如:“不慎”写成“不甚”;“床笫(zǐ)”写成“床第(dì)”;“殃及池鱼”写成“殃及鱼池”;“以正国法”写成“以证国法”。网上甚至以诙谐的方式评出“X 大错别字电影”“X大错别字电视剧”等等。有些作品中,字幕和读音错误多到几乎都可以列一张“常见错别字”表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级电视台节目(特别是新闻、访谈节目)的字幕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有时,一档时间并不长的电视节目字幕中竟会出现三四个错别字。这类错误大致分两种:一是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造成,如将“情节”写成“情结”,“搏击”写成“博击”,“跳大神”写成“跳大绳”,“检察机关”写成“检查机关”,“卖布歌”写成“迈步歌”,“洒热血”的“洒”写成“撒”,“激流勇退”写成“激流永退”。二是由于工作马虎造成,如将“特约”写成“特与”,“严阵以待”写成“严正以待”,“发言人”写成“发炎人”,“四川省”写成“四州省”,“亟待改革”写成“函待改革”等。

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的通知》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尚未达到令观众满意的状态。“错字扎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从业者心态浮躁,缺乏责任心,对艺术、对观众均缺乏敬畏之心。有的影视公司为了赚钱快,一部作品从筹备到播出、上映,时间被一再压缩。重“量”不重“质”,专业精神的缺乏导致问题频出。一方面,有些制作方为降低成本,聘用了文化功底较低的人员担任字幕工作,并要求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期的校对工作往往又得不到重视。有时候,字幕出现错别字、演员读错字甚至被认为是旁枝末节,导致最终的艺术成品质量严重下降。有些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其他方面做得很精细,却因为错别字问题而栽了跟头,使整个艺术品的质量大打折扣。然而,制作方通常解释的制作周期紧、演员档期排不开、行业竞争激烈等,这些本不应构成降低作品质量的理由。影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巨大,从业人员需要“精益求精”的品格和严肃认真的专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认真”二字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大众传播是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其信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有文化属性。大众传播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即拉斯维尔所说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也被称为教育功能。大众传播大量汇集、交流和扩散着文化,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时间久、影响力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由于影视等大众传媒影响甚广,一些字的错误读音和写法被以讹传讹,容易给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以误导。

文学艺术作品当中,“于细微处见精神”,读音和用字准确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制作团队要有集体意识和责任观念,潜意识中万不可有“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大众传媒(如书籍、报刊)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应的问题,特别是儿童文艺作品中的错别字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对几乎没有辨识力的低幼儿童来说,各种儿童绘本、有声读物、动画片中出现错别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其损害是难以弥补的。

一言以蔽之,精益求精应当成为大众传播的永恒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