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
2023中医外科学学习【医学课件】•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外科疾病分类与诊断目录•中医外科治疗原则与方法•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中医外科案例分析01中医外科学概述定义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功能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
特点中医外科学具有整体观念强、辩证论治、以形养形、以皮治皮等特点,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外科疾病的记载。
起源发展现代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医外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中医外科学也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
03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0201目前,中医外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疮疡、瘿瘤、骨关节疾病等多个领域,为临床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外科学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外科学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前景中医外科学的现状与前景02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独特组成部分,它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经络联系各个部分,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脏腑理论脏腑理论是中医外科学的基础,它阐述了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病因病机理论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外科学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它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望、闻、问、切是中医外科学的传统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声音、气味等方面,结合询问病史,切脉等手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四诊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外科学的八纲辨证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八纲辨证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课件
展望中医外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扩展等。
3
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探讨建设中医外科学学科对传统医学发 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中医外科学相关专业书 籍
推荐几本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专业书籍,供进一步学习 和深入了解之用。
中医外科学相关期刊论 文
介绍一些与中医外科学相关 的期刊论文,并指导学生进 行学术论文阅读和写作。
中医外科病证及其诊治
病证分类
探讨中医外科疾病的分类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病情判断和诊断。
诊断和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手术操作技术。
手术和操作技术
深入了解中医外科手术和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中医外科学研究热点
中医外科与现代医学的交 叉研究
探索中医外科学与现代医学的 结合,研究二者之间的互补性 和发展方向。
中医外科学相关学术会 议论文
提供一些中医外科学领域的 学术会议论文,鼓励学生参 与学术交流和研究。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外科学》课程的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中国传统医学中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学习之旅!
中医外科学概述
1 定义和历史渊源
探索中医外科学的定义、起源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
2 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详细介绍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
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
介绍基于证候分类的中医外科 治疗研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药物疗效评价研 究
研究中医外科药物的疗效评价, 推动传统药物在外科学中的应 用。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初步形成
汉代至唐代的中医外科学发展 ,主要涉及疮疡、金创、烧烫
伤等病证的治疗。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逐 渐成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
表性的外科学著作。
现代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医外科学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 代医学成果,取得显著进步。
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贡献
01
02
03
理论贡献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丰富了 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 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基础。
瘤、岩类疾病
总结词
瘤、岩类疾病是中医外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包括各种肿瘤和癌。
详细描述
瘤、岩类疾病通常由气血瘀滞、痰浊凝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瘤、岩类疾病的方法包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乳房疾病
总结词
乳房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外科疾病,包 括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详细描述
病例三:皮肤癌的中医治疗
皮肤癌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的恶性肿瘤, 有多种类型,如鳞状细胞癌、基
底细胞癌等。
皮肤癌症状
局部皮肤溃疡、疼痛、出血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皮肤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花 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等。同时 可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总结词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是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湿疹、尖锐湿疣等。
详细描述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通常由湿邪、热邪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中医治疗皮肤及性 传播疾病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等。
04
中医外科常用疗法
内治法
要点一
药物内治法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现代中医外科学在传统理论的基 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
创新和发展。
中医外科学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 用,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
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医外科学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 重要进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皮肤、肌肉、骨骼等人体外部 器官的疾病。
清淡易消化
药膳食疗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药膳食疗, 调理身体状况。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
05
中医外科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痤疮的中医治疗
总结词
内外兼治,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痤疮注重内外兼治,综合调理。内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旨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 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熏洗、涂擦等,以消炎、杀菌、止痒、收敛为原则。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情志调 护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全面改善痤疮症状。
03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通过煎煮或中成药的 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内服主要针对全身症状进行调理,改善 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局部治 疗的效果。中药外敷常用于疮疡、跌打损伤等外科疾病,具 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以达 到治疗目的。针刺疗法对于各种痛证 、痹证等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 上施灸,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 灸疗法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及 寒证。
中医外科学-课件
•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与治疗原则 •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与技术 •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
0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 时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基于针灸和简单的外科手术。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外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许 多著名的外科医家涌现,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非药物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非药物治疗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手段,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 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推拿治疗通过手法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拔罐治疗通过负压吸引 ,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起到舒经活络、祛湿排毒的作 用。刮痧治疗通过刮拭皮肤,使皮下出血、淤血,起到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整体观念
中医外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 在治疗外科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针对病变部位 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
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不同的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特色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等药物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不 易复发等优点。
最新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8
27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课件内容更新不足
随着中医外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课件内容需要 及时更新和完善,以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互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现有课件大多以单向传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 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诊断。
2024/1/28
银屑病的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分 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物、口服药物或光疗等
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 如白斑、白发等,结合 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
诊断。
13
白癜风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期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物、口服药物或光疗等
治疗方法。
痤疮、酒糟鼻等损容性皮肤疾病诊断与治疗
包扎
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保护创面并减少污 染。
2024/1/28
缝合
对于较大的伤口或皮肤缺损,可进行缝合 以促进愈合。
18
05
肿瘤相关知识及中医特色治疗
Chapter
2024/1/28
19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鉴别要点
01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
02
形态与边界
良性肿瘤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恶性肿瘤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 糊。
络辨证选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脏腑经络调理在外科康复中作用
03
强调脏腑经络调理在外科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如通过中
药、食疗等方法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8
气血津液理论在中医外科学中意义
2024/1/28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幻灯课件
2024/2/6
消散药 提脓祛腐药 腐蚀药与平胬药 生肌收口药 止血药 清热收涩药 酊剂 洗剂
52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膏药 油膏 箍围药 掺药 草药
2024/2/6
53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切开法 烙法〔火针烙法、烙铁烙法〕 砭镰法 挂线法 结扎法
2024/2/6
54
切开法
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血、 脏腑、经络的关系极其密切。
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 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
2024/2/6
43
治法
内治法
消法 托法 补法
2024/2/6
外治法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其他疗法
44
内治法
消法
消法 定义——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托法 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 补法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那么。
疡科 — 外科
疡医 — 外科医生
疮疡 — 广义是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2024/2/6
7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辨阴证阳证 辨肿痛痒脓麻木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辨经络部位 辨善恶顺逆
略腥而稠—顺证 腥秽恶臭—逆证
25
辨脓的注意点
辨真假 结合发病日期来辨 抗生素治疗者,化脓时间可延迟 肌肉深处的脓疡,应仔细辨别 根据波动冲击感来判断预后
2024/2/6
26
辨麻木
疔疮、有头疽坚肿色褐,麻木不知痛痒 —毒邪炽盛—走黄、内陷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2023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医外科典型病例分析
01
中医外科学概述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专注于研究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包括体表和体内的外科疾病。
定义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康复和保健。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50岁,因左上肢肿胀和疼痛就诊,经检查发现左上肢有一较大血管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在制定治疗方案时
瘤类疾病病例分析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1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
2
3
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最初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外科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推广,中医外科学也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化
现状
目前,中医外科学在临床治疗、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
未来,中医外科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中西医结合、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中医外科学的现状与未来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03
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外科学从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对疾病进行阐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痔疮
肛裂多因大便干燥或外伤所致,治疗时应以润肠通便、缓解疼痛为主。中药润肠通便如增液承气汤加减或外用生肌散可促进肛裂愈合。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 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注重内外兼治和预防保健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中医外科学对于一些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 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
其他外科疾病
总结词
其他外科疾病包括烧伤、冻伤、疮疡等,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中医外科的参与。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对于烧伤、冻伤、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外敷、拔罐等,能够有效地缓 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CHAPTER
04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 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和外部形态是相互关联的,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外部 形态和表现来推断。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和表现,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症 状,以及通过切脉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同时,中医外科学也采用针灸、推拿、 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的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跨学科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需要与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进行合作 ,如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最佳 治疗效果。
中医外科学总论教学课件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七 痰饮瘀血
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在外科多与肿块性疾病、赘生性疾病、恶性肿瘤 等疾病相关。
第31页,共116页。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与气 血、脏腑、经络、正气的关系极为密切,各 种病邪作用于机体,引起邪正斗争,破坏了 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 塞,气血凝滞,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 而发生外科疾病,这些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四个方面。
热胜肉腐,肉腐成脓所致。肝主气,主疏泄, 对人体的气机调畅起着重要作用,肝气不疏, 则易引起气滞血淤,产生或加重外科疾病。 3、情志失调所致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肝经 部位。
第28页,共116页。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五、饮食不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说明了恣食膏粱厚味或辛辣醇酒之品,可使 脾胃机能失调,则湿热火毒内生,产生痈、 疖等疾病。 饮食不节可以产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患 者更需要节制饮食,否则将会加重病情。
上部:风温、风热,
中部:气郁、火郁,
下部:湿热、寒湿。 5、六淫邪毒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混合致病。
6、六淫邪毒可以挟脏腑蕴毒致病。
第24页,共116页。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特殊邪毒
含义:在外科疾病中,一些不能用六淫致病特点来解 释的,发病症状、特点较特殊的,称为特殊邪毒。
特点:1、发病急骤。 2、发展迅速。 3、有的具有传染性。 4、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
第26页,共116页。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四、情志内伤
1、情志与赘生性外科疾病的关系。
精神刺激因素
郁怒
忧思
最新中医外科学
第三章 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第一节 病因
一、一、外感六淫 二、感受特殊之毒 (一)种类:虫毒、蛇毒、狂犬毒、药毒、 化学毒、食物毒、疫毒等。 (二)特点:发病迅速;具有较大的危险 性;有的具有传染性。 三、外来伤害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一)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 性、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二)特点: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 病位较深,多在肝肾、筋骨关节;多为 阴证。
(二)特点: 1、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冻伤等。 2、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染; 3、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四、情志内伤: (一)机理: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二)特点:是乳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的常见病因病机;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 基础;常发
生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是导致血淤、痰 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应指:指在手法辨脓时,如肿疡中有脓时, 检查者的手指就可获得液体冲击感,中 医把它叫做应指,西医叫做波动感。其 说明脓肿成熟。
痈:有内痈、外痈之分, 疽:有头疽、无头疽之分,
中医外科学课件.ppt
癣:中医之癣是指凡皮肤增厚拌有鳞屑或 渗液的皮肤病;西医之癣是指浅部真菌 感染性皮肤病。
疥:含义有二,一指疥疮,指由疥虫引起 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一指全身性剧烈 瘙痒性皮肤病。
痰:外科痰的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或病 机,如痰浊、寒痰;二是指体征,凡发 于皮里膜外、筋骨关节,软如棉馒,硬 如结核,按之有囊性感者;三是指病证, 主要包括疮痨性中疾医外科病学课、件.p囊pt 肿性疾病。
毒:在外科毒的含义较为复杂,其有四。 一是指病因,如火毒热毒,特殊之毒等; 二是指发病迅速,火热之象明显的疾病, 如丹毒等;三是指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如时毒等;四是指外科疾病中无确切病 名者,如无名肿毒、胎毒、痧毒等。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名医经验
徐宜厚经验
徐宜厚老中医认为,预防皮肤疾病应该从增强免疫力入手, 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朱仁康经验
朱仁康老中医认为,调护皮肤疾病应该从饮食、生活规律和 情志调节等方面入手,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THANKS
感谢观看
病机
疾病发生后,其变化和传变规律可概括为正邪相争、阴阳失 调、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
辨证施治
辨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信息,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病因 、病机及病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施治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同时,还需注意调理患者的饮食起居,强调 预防和调护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学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外科学概述 •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 中医外科学常见病症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 • 中医外科学预防与调护
01
中医外科学概述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外科学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中医中药方法防治外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的。
分类
瘿病可分为气瘿、肉瘿、石瘿 和筋瘿四类。
临床表现
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颈部肿 胀,伴有胸闷、胁痛、心悸、 烦躁易怒等症状,严重者可出 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瘤病
01
02
03
发病原因
瘤病主要是由于情志抑郁 、饮食不当、外邪入侵等 原因引起的。
分类
瘤病可分为气瘤、肉瘤、 骨瘤和血瘤四类。
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人体上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与风温、风热有关。 2、机理:风性向上。 3、常用治法:疏散风温风热。 (二)人体中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由气郁、火郁引起。 2、机理:气火发于中。 3、常用治法:疏肝清火。 (三)人体下部的外科疾病
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凡人体孔 窍之中有小肉突起者皆可称之为痔;狭 义指齿线上下,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大曲 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也称作为痔。
中医外科学课件
漏:凡溃疡疮口脓液淋漓不断,犹如滴漏 一样称之为漏。西医将其分为窦道、瘘 管。窦道是指体表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 病理性盲管,其只有外口,没有内口。 瘘管是指内脏与内脏相通,或内脏与体 表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其既有外口,又 有内口。
(二)特点: 1、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冻伤等。 2、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染; 3、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四、情志内伤: (一)机理:
中医外科学课件
(二)特点:是乳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的常见病因病机;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 基础;常发
生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是导致血淤、痰 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胬肉:指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 根盘:指肿疡的基底部。 根脚:指小肿疡的基底部(尤指疔疮之脓
头的根部或深浅)。 护场:指正气对局部之肿势的约束或控制
能力。 袋脓:指由于自溃或切口不当,脓液不能
完全排出,潴留于脓肿之中。
中医外科学课件
结核:指生长于皮肉之间的圆形肿块;其 不是病名,指的是体征;现已被肿块或 结块所代替;与西医之结核完全不同。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 命名规律、术语解释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范围 (一)概念: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来研究、探讨人体外 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范围:疮疡、瘿、乳房疾病、岩、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男性 生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疾 病及合并症、瘤等等。 (三)学科范围是在不断分化融合的。 二、外科疾病命名规律
应指:指在手法辨脓时,如肿疡中有脓时, 检查者的手指就可获得液体冲击感,中 医把它叫做应指,西医叫做波动感。其 说明脓肿成熟。
痈:有内痈、外痈之分, 疽:有头疽、无头疽之分,
中医外科学课件
癣:中医之癣是指凡皮肤增厚拌有鳞屑或 渗液的皮肤病;西医之癣是指浅部真菌 感染性皮肤病。
疥:含义有二,一指疥疮,指由疥虫引起 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一指全身性剧烈 瘙痒性皮肤病。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章 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一节 病因
一、一、外感六淫 二、感受特殊之毒 (一)种类:虫毒、蛇毒、狂犬毒、药毒、 化学毒、食物毒、疫毒等。 (二)特点:发病迅速;具有较大的危险 性;有的具有传染性。 三、外来伤害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 性、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痰:外科痰的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或病 机,如痰浊、寒痰;二是指体征,凡发 于皮里膜外、筋骨关节,软如棉馒,硬 如结核,按之有囊性感者;三是指病证, 主要包括疮痨性中疾医外病科学、课件囊肿性疾病。
毒:在外科毒的含义较为复杂,其有四。 一是指病因,如火毒热毒,特殊之毒等; 二是指发病迅速,火热之象明显的疾病, 如丹毒等;三是指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如时毒等;四是指外科疾病中无确切病 名者,如无名肿毒、胎毒、痧毒等。
2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辨 证论治基础。
3 华佗
4 《金创瘛纵方》是我国已经丢失的第一 部中医外科学专著。
(三)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 期。
1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仍保存的第 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
2 《诸病源候论》:肠吻合、血管结扎、
拔牙术;
中医外科学课件
3、《千金方》葱管做导尿管治疗尿潴留; 4、《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
五、饮食不节
(一)范围:营养过剩、饮食中含有有毒 物质、食入不足等。
(二)特点:
1、食用膏粱厚味、辛辣醇酒可损伤脾胃外 发于体表造成疮疡、痔、肛裂、肛痈等
中医外科学课件
病的发生;由饮食因素引起的疮疡较外邪 引起者更为严重。
2、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因或促发因素。 3、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劳伤虚损 (一)范围:劳力、劳神、房室等。
(二)全生派:以清代王维德的《外科全 生集》为代表。其创建了外科阴阳辨证 的方法;创制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 犀黄丸、小金丹、醒消丸等著名方剂; 在治法上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三)心得派:以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 集》为代表。其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 并充分运用了三焦辨证,建立了外科部 位辨证的方法;强调“ 中医外科学课件 外疡实从内出”。
3、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有 关梅毒的专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 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
(五)辉煌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
1、教育: 2、科研:中医研究院; 3、临床: 二、主要学术流派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正宗派:以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 宗》为代表。其特点是内治强调脾胃, 推崇外治法及手术。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病位命名:部位、穴位、脏腑等 (二)病因命名: (三)临床表现命名:形态、颜色、特性、
范围等。 (四)传染性命名: 三、术语解释 疡: 疮疡:广义;狭义。 肿疡:是一切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或
结块。
中医外科学课件
溃疡:是一切外科疾病已经溃破的疮面或 创面。(与西医的溃疡的异同)
《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五善七 恶”。 5、《世医得四)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1、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对后世影响最 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其“列证最 详,论治最精”。
中医外科学课件
2、汪机的《外科理例》将“外科”首次定 名,并创制“玉真散”一方来治疗破伤 风。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一章 中医外科发展简史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一、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 富著作颇多成就卓著
(一)起源阶段:原始社会的生活和生产 活动中。
1、殷墟甲骨文 2、《山海经》 3、《周礼》 (二)形成阶段:春秋战国阶段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
基础。
中医外科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