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合集下载

2014黑龙江美术馆大事记

2014黑龙江美术馆大事记

2014黑龙江省美术馆大事记一月9日“龙江美术讲堂:留住城市历史记忆——与市民共话过往的哈尔滨”在我馆举办,黑龙江日报记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曾一智主讲。

11日“龙江美术讲堂:美丽童心——美术馆快乐之旅”在我馆举办,启美少儿画室负责人宏宇主讲。

12日典藏部主任赵敦军、副主任王钊赴京参加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试点工作会议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启动仪式。

13日——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试点培训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行,张洪驯副馆长赴京参加了培训。

1月26日——2月23日由河南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主办的“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五十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全国巡回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展出,张玉杰馆长赴郑州参加了相关活动。

二月2月18日——3月5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中共牡丹江市委宣传部、牡丹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牡丹江市冰雪画晋省展”在我馆展出。

22日——3月30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常熟美术馆、郑州美术馆、乌鲁木齐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山美术馆主办的“瞬间影像•玖仁组合摄影艺术展——巡展第四站(黑龙江站)”在我馆展出。

2月26日“龙江美术讲堂:玖久归艺——馆长带你畅游艺术殿堂”在我馆举办,张玉杰馆长主讲。

本月,理论研究部启动颜仲艺术文献展的前期筹备和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月1日“龙江美术讲堂:玖久归艺——馆长带你畅游艺术殿堂”第二场在我馆举办,张玉杰馆长主讲。

3日——25日由山东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主办的“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五十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全国巡回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张玉杰馆长赴济南参加相关活动。

7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版画院承办的黑龙江版画创作优秀成果表彰暨2014黑龙江省版画工作会议在我馆举行,会议由张玉杰馆长主持。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徳信、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傅道彬、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吴团良、黑龙江省版画院名誉院长郝伯义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为获奖组织单位、优秀群体、优秀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1946 —2011文章选自广东美术馆官网/1946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自1945年11月开始由延安挺进东北,另有部分师生随《东北画报》社(原《冀热辽画报》,社址由蓟县先后迁至沈阳、本溪、通化、佳木斯、哈尔滨等地)进军东北。

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包括华君武、张望、古元、夏风、王大化、沃渣、刘迅、黄山定、王曼硕、朱丹、张仃、施展、安林、苏晖、赵域、洪藏、丁达明、黄铸夫等。

随着鲁艺和东北画报社这些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版画工作者的北上,东北解放区包括黑龙江地域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活跃地区。

5月,迁到齐齐哈尔的“鲁艺”(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在齐市举办了“陕甘宁解放区美展”,共展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包括木刻、年画和剪纸。

5月,《东北画报》社由吉林通化迁至黑龙江佳木斯市郊。

5月29日,《东北画报》社在佳木斯举办“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展出了老解放区木刻家江丰、古元、彦涵、沃渣、胡一川、力群等人的黑白木刻和部分摄影作品。

5月30日,“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在哈尔滨原日本三井洋行旧址展出。

1946年—1947年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于1931年在我国首次展出木刻作品的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和活动骨干之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陈铁耕(陈耀唐)及版画家刘岘(时为油画教师)执教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

该系前后招收了两期学生,共40余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黑龙江省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

1947年4月,《东北画报》社社部和编辑部迁至哈尔滨(留印刷厂在佳木斯)。

初在道里经纬街13号,1948年7月迁至道里尚志大街174号北京饭店。

5月,鲁艺美术系创作组长、版画家古元从华北解放区转赴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松江文工团工作,7月到五常县周家岗村参加土改,1948年4月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其间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区崭新面貌的木刻作品。

黑龙江版画博物馆观后感

黑龙江版画博物馆观后感

黑龙江版画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黑龙江版画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啊!刚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艺术魔法的世界。

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版画,就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小精灵,每一幅都在向我讲述着黑龙江的故事呢。

我看到有些版画刻画的是黑龙江的冰雪风光。

那冰雕玉琢的世界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凛冽的寒风和冰雪的清凉。

那厚厚的积雪,像是松软的棉花糖,而那些挺拔的树木,就像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卫士,在版画里都被表现得特别生动。

感觉画家们就像是大自然的摄影师,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相机,而是刻刀和油墨,把黑龙江冬季的美景定格得这么有韵味。

还有些版画描绘的是黑龙江人民的生活场景。

有人们在热热闹闹地赶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质朴的笑容,那画面里的集市充满了烟火气。

从那些人物的表情、动作到街边小摊上的各种小物件,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我就站在那幅画前看了好久,就好像我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热闹的集市中,能听到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闻到那些小吃散发出来的诱人香气。

我一边走一边看,越看越佩服这些版画家。

他们可真有耐心啊,要先在木板上精心雕刻,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而且这可不像画画,画错了还能改,这一刀下去可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我想他们在雕刻的时候,心里肯定是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这里人们的热爱,才能创作出这么棒的作品。

博物馆里的布置也很贴心。

灯光打在版画上,把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得清清楚楚,又不会太刺眼。

周围的环境很安静,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欣赏这些艺术珍品。

而且在一些版画旁边还有简单的介绍,让像我这样不太懂版画的人也能明白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还在回味那些精彩的版画。

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宝藏盒子,把黑龙江的美、黑龙江的文化和黑龙江人民的生活都锁在里面,等待着每一个游客去打开,去发现。

我想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因为这里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不断地去探索黑龙江版画更多的奥秘呢!。

黑龙江版画的三种图式

黑龙江版画的三种图式

2018·04黑龙江版画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继承了北大荒版画的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开展了当代的审美体系,通过版画作家的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多元风格并存的局面。

黑龙江版画始于延安时期,将北大荒版画创作精神与当地本土文化进行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至此黑龙江版画也成为了当地艺术发展的标志。

黑龙江版画地域性非常明显,不同的版中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当地鲜明的烙印,例如阿城版画、大兴安岭版画、大庆版画等。

黑龙江版画之所以能够一直发展至今就是由于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以及创新的发展理念,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地方性的特点正在慢慢淡去,甚至从现代黑龙江版画作品当中很难看出北大荒版画的特点,下面是对黑龙江版画三个发展时期特点的分析。

一、黑龙江版画三个发展时期的特点(一)黑龙江版画发展初期黑龙江版画发展初期是以第一代北大荒版画为代表,由于当时黑龙江省正处于农业发展阶段,当时国家领导通过会议决定对北大荒进行开垦,参与开垦的人不畏险阻,激流勇进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人,所以当时的作家主要描写北大荒的开垦内容以及人们坚毅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以版画的表现内容主要为荒地建设以及自然景观。

观赏黑龙江版画初期作品就可以发现,大部分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劳作和自然景色,例如版画作家郝伯义的作品《惊扰》就是在表现两只小鹿由于受到了惊扰,在农田里慌乱逃窜的景色,从中可以感受到黑龙江当地的自然风光之美。

还有版画作家晁楣作品《北方九月》是在表现劳动人民在农田里收割已经成熟的农作物,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汗水以及欣喜。

综合这两个黑龙江版画初期作品来看,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加丰富,开创了版画群体创作的先例。

(二)黑龙江版画发展中期黑龙江版画发展中期是以第二代北大荒版画作为代表,黑龙江版画发展中期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期,所以当时的青年版画作家充满了对新时期的向往。

为了彰显独特的个性在黑龙江版画风格中加入了时代特点,甚至是一些青年作家浮夸的想法,同时,一些创作作品也显示出当时青年作家想要更换自由的思想观念却又遮遮掩掩的青春懵懂之情,其作品仍然继承了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和风格,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区别,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加强了对色彩对比的应用,改变了一些布局格式。

黑龙江省博物馆首创的龙江木版年画

黑龙江省博物馆首创的龙江木版年画

黑龙江省博物馆首创的龙江木版年画作者:张立玫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21期摘要:近些年,木版年画已处于濒危局面,为了挽救传统艺术,黑龙江省博物馆决定开创龙江木版年画,成立龙江人的木版年画研究基地。

首创了三套龙江木版年画,分别为《大姑娘叨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体现了黑龙江省特有的民风民俗。

关键词: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东北;三大怪木版年画是一种历史悠久、有着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是一种用木版刻制印刷成画的民俗形式。

先用木版雕刻所要印刷的画的轮廓,一种颜色刻一张木版,几种颜色就用几块木版刻制,然后人工上色成画。

画的内容大多为福寿吉祥、民风民俗、门神、灶王等,过年时将这种画黏贴在房屋、门窗之上,增添喜庆的氛围或驱鬼辟邪。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把房屋、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然后在庭院门上、卧室、窗户上以及灶前、神龛上,黏贴上一张新的年画,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以迎接新的一年,寓意吉祥幸福,消除灾祸与鬼怪。

年画中要数门神的历史最为久远,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武将作守门神的形象。

民间除夕之时家家贴年画,户户画门神,就连京城的宫殿门上也画武士之像装饰。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雕版印刷的出现,印刷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集市上。

各寺庙的门上也无处不贴画,门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宋代文化的进步,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北宋时期便有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俗称“画纸儿”。

辽金时期,木版年画更加精美绝伦了,出现了“四美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版画。

明清时期,木版年画达到鼎盛。

道光年间,则出现了“年画”一词,随即便流传至今。

木板年画即是指用木版彩色套印的年画,每年一换新,后来成为喜迎春节的一种民俗。

这一时期由于年画的广泛普及,出现了大批的专业作坊,主要有河南的朱仙镇、河北的武强、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天津的杨柳青、广东的佛山等作坊。

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
作者:
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20年第01期
版画是以“版”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板、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称为版画。

北大荒版画起源于八五三农场。

1958年,以晁楣为代表的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在黑龙江省雁窝岛以独特的体裁、独特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北大荒版画学派。

北大荒版画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的艺术技法,开创了我国版画现代创作流派的新格局。

第一代版画创作者写实北大荒开发的艰辛和荒原的壮美,第二代版画创作者描绘火热的青春激情、歌唱如诗的岁月,第三代创作者用刻刀,画出美好的生活、秀丽的山川。

经过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执着追求和勤奋创作,雁窝岛版画享誉国内外,在美术界多次获得重要奖项,数百幅雁窝岛版画作品和几十位版画艺术家使北大荒版画从北大荒雁窝岛走向全國和世界。

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等

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等

144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6月1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版画院主办的“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开幕。

展出的100件作品皆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其中有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的经典之作,有知青版画家的时代印痕,还有垦区、大庆、鸡西、阿城、大兴安岭等版画创作群体的代表作品。

周韶华捐赠作品展6月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周韶华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展出周韶华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163件作品,为绘画作品、诗稿书法、采风手记、创作素材、手稿5部分,代表了周韶华各个时期的创作成果。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6月8日,“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意象生成、传统再造、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和历史回望八个板块,展出四川美术学院最有代表性的老一辈教育家和新生代艺术家200余人近300件作品。

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开馆6月12日,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开馆暨纪念陈文增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在曲阳举行。

此次活动除陈文增陶瓷、书法、诗词作品展外,还包括全国陶瓷名家名作邀请展、陈文增诗抄书法作品邀请展、陈文增师生作品展和《陈文增丛稿》等文献作品集首发暨陈文增大师周年祭追思会。

陈文增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6月13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担任艺术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国家画院、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展出罗江、杨卫民、寇元勋、李平、杨正国、肖凡、满江红、赵芳、杨鹏9位云南籍艺术家的56幅国画作品。

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上海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精品文档】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及发展历史-word范文模板 (3页)

【精品文档】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及发展历史-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及发展历史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

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

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

北大荒版画各个时期的特点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作品特点大致可从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1958年至1968年为第一时期,1968年至1978年为第二时期,1978年至1998年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1958年,以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为背景而产生了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

张作良,晁楣,张祯麒,杜鸿年,张路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者,北大荒版画就从他们手里诞生,他们这一时期的作品就是原汁原味的北大荒版画,这些版画的特点就是北大荒版画的特点,这些版画的风格就是北大荒版画的风格,这些作品是北大荒版画的标准作品。

第二时期1968年成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以百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的广阔天地为背景而产生了第二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

此时的北大荒原貌还存在,百万知识青年和十万转业官兵虽然不同,但群体上和生活上又很相似,其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中又没离开北大荒的第一代作者如郝伯义,李亿平,杨凯生等,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失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和风格,只是画面尺寸更大,场面更大,色彩更丰富,色版造型更大胆,因其造型力求精确,多少失去了粗犷拙雅的效果,因此有时被称为新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张路在上海做过中学教员和小报编辑,发表过连环画和剪纸等作品。

1950年调入北京,1951年,参与《连环画报》的创刊和编辑工作,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编辑,创作了大量连环画作品,同时开始从事木刻。

1956年黑白木刻《青蛙绅士》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下放到黑龙江垦区,又从农场抽调到牡丹江农垦局北大荒画报社参加美术创作活动,成为“北大荒版画”的主要成员之一。

1962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创作员。

仅1973年至1977年,创作了大约一百多幅黑白木刻和近五十幅中国画作品。

作品部分收入《张路木刻集》《张路的黑白世界》。

一张路,原名张学廉,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市一个富裕家庭。

父亲办私塾,任校长,张学廉就在父亲的学校里读书。

他不喜欢算数,喜欢音乐和绘画。

1937年,他在浙江省上虞市中山小学任教,教音乐。

1943年10月,张学廉考入杭州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学习,跟随潘天寿、倪贻德、谢海燕等先生学习美术。

国立英士大学原为浙江战时大学,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陈英士,改称浙江1/ 13省立英士大学,1943年改称为国立英士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英士大学部分科系并入复旦大学,其余师生部分转入浙江大学。

1945年,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举办成绩画展,西画部分主要有张学廉、陈沙兵、张怀江三人的作品。

张学廉力求简约的画风受到老师的赞赏。

同年,国民政府调整国立院校,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停办,张学廉只好从学校肄业。

1946年,张学廉在上海以画广告画为生,为继续深造筹集资金。

同年,他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学习。

1947年,因个人原因,肄业。

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还曾在国民政府的警察学校教过音乐,这也是他日后的一个“历史问题”。

1949年,张学廉回到浙江,在绍兴中学教授美术。

二1950年,张学廉到北京,改名张路,在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做设计员,他的领导是后来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的邹雅。

黑土版痕-2016年黑龙江垦区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纪实

黑土版痕-2016年黑龙江垦区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纪实

黑土版痕-2016年黑龙江垦区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纪实
王婷婷
【期刊名称】《农场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2016年1月10日,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教育局、北大荒版画院主办,北大荒文创集团承办的'2016年黑龙江垦区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在省城哈尔滨举办,垦区70名美术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版画艺术的热爱,克服了天寒地冻,路途偏远的困难,从全省的四面八方汇聚哈尔滨参加了此次为期10天的版画培训。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王婷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黑土留痕——北大荒黑白版画新作选登(一) [J], 北大荒版画院
2.黑土地的新奉献:黑龙江垦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纪实 [J], 徐国春;张雅文
3.“绿”海纵情黑土地——黑龙江垦区发展绿色农业纪实 [J], 许开峰
4.刀木情缘黑土地相守留痕版画间\r——郭伟利版画作品赏析 [J], 张泽新;郭卓群
5.黑土留痕——北大荒黑白版画新作选登(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版画遮谈

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版画遮谈

作者: 齐凤阁
作者机构: 深圳大学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118-12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美术馆 黑龙江省 版画 学术研讨会 馆藏 编辑出版 实际意义 纪念活动
摘要:2012年,黑龙江省美术馆迎来50华诞,以总结研究为主旨、以本馆的特色典藏举办的一系列版画展暨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的一部部版画书籍,使纪念活动更具实际意义。

尤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版画展,特设文献展,并邀请理论家出席学术研讨会,对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的北大荒版画进行集中展示、研讨,对其历史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耙梳整理,不仅是对中国当代版画这一流派品牌经验的系统总结、推广,对其承载的黑土文明、龙江精神的弘扬与彰显,而且对增强黑龙江乃至全国版画界的文化自信及区域版画史论建设,都具有积级作用。

悠悠六十载 镌刻大荒情——纪念北大荒版画六十年

悠悠六十载 镌刻大荒情——纪念北大荒版画六十年

悠悠六十载镌刻大荒情——纪念北大荒版画六十年供稿/北大荒版画院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少华宣布巡展开幕为纪念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七十年,由黑龙江省江滨农场主办的“七十年 黑土情”北大荒版画巡展,在北大荒版画院的通力合作下,从2017年7月开始申报,经过初评、复评答辩等程序,最终从全国4480个各类主体申报的695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经过紧张的筹备,从2018年5月起巡展览正式实施,先后在北京、上海、温州、天津、鹤岗、哈尔滨等地展出,受到了各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好评,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次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盛宴,更是对北大荒版画六十年的一次全面检阅。

“七十年 黑土情”北大荒版画巡展,以画说“北大荒故事”为线索,通过三代北大荒版画家的百幅作品展现了北大荒开发建设70年来,在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

巡展已经落下帷幕,但一幅幅承载着垦荒历史的画卷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热情洋溢的展览场面依然浮现在眼前……牧归-张桢麒层林尽染-杨凯生2018年5月23日,北京春光明媚,花团锦簇,广大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华世纪坛艺术宫,北大荒版画艺术家相聚在这艺术殿堂,曾在北大荒下乡的老知青举着旗,谈笑风生,汇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当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宣布,“七十年 黑土情”北大荒版画巡展开幕,拉开了巡展的序幕。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代版画家晁楣先生的作品《第一道脚印》,画面中荒原漫漫,覆盖着皑皑白雪,在天地浑然,横吹着凛冽的寒风中,闯入一队踏荒者艰难跋涉的身影,他们的身后,留下一串步履坚实的足迹,作品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60年前……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响应党中央号召,开进荒凉的北大荒创建农场。

第一代军垦画家们被火热的垦荒生活所感动,于是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和刻刀,赞美壮丽的大自然,讴歌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劳动者,北大荒版画应运而生。

北大荒版画,我心中最美的梦

北大荒版画,我心中最美的梦

732018.9 中国农垦北大荒版画,在版画界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它用独特的语言,表现了北国边陲地域文化特色,记录了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北大荒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彰显几代北大荒人浪漫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它是黑土地的艺术瑰宝,是北大荒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北大荒人,北大荒版画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开启我理想之门的钥匙,是我心中最美的梦。

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的我,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画家。

上学后,我跟随启蒙老师石涛学画。

年轻的石老师对版画创作有很高的造诣。

他瘦高的个子,头发弯弯的自来卷,有个性的络腮胡,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

石老师讲课时,经常不自觉的将手插进牛仔裤兜里,另一只手捋着前额的卷发,潇洒一甩头,那架势特别有艺术家的范儿。

如今,花甲之年的石老师担任七台河市文化馆馆长。

初学绘画的我,最先接触到的是纸版画。

年幼的我觉得那些费大力气剪剪贴贴印出来的色彩单一的黑白画,着实不好看。

那时候的我根本读不懂北大荒版画的精髓,更没有真正见识过北大荒版画的精彩。

70年代初,人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那时候我们学画都是免费的。

做版画需要大量的纸板,没钱买,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仨一帮,俩一伙光顾小卖店,向店主讨要废纸盒。

将收集到的纸盒拆开、伸展后剪去边缘废弃部分,摞成摞压平备用。

做版画第一步是勾草图,第二步就是贴画。

石老师教我们用复写纸将画稿印到纸板背面,再用剪刀沿边缘剪刻下来逐一粘贴到母版上。

剪贴的过程枯燥且乏味,看似简单拼贴起来却是很有讲究,要根据画面需求,北大荒版画,我心中最美的梦文/黄晓丽注意先后叠放顺序,依次进行。

几天下来,我最初学画的新鲜劲儿消失殆尽。

看着画面上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图案,我在心里暗想:“就这一点一点的剪贴,啥时候能完成啊?”于是耍起小聪明,趁着老师不注意,我剪下一大块纸板,像糊膏药一般胡乱贴上敷衍了事。

埋头一个人鼓捣着,准备继续偷奸耍滑,精明的石老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鬼把戏。

黑龙江美术馆2017年大事记

黑龙江美术馆2017年大事记

黑龙江省美术馆2017年大事记一月2016年12月30日—2017年2月15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法国WITHOUTARTGALLERIE画廊、法国MARE&MARTIN艺术书籍出版社主办的“心写东西——柯迺柏艺术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2号展厅展出。

2016年12月30日2017年2月15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WITHOUTARTGALLERIE和哈同基金会主办的“一线相连——汉斯·哈同版画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1号展厅展出。

1月7日“心写东西——柯迺柏艺术作品展”和“一线相连——汉斯·哈同版画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开幕式。

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主持,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致辞,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现场主讲“龙江美术讲堂:当代艺术专题——哈同和柯迺柏”,法国艺术家、汉学家柯迺柏,策展人孙牧之,黑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晓宏,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计世伟,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柳士发,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吴团良,副主席、秘书长李振宇,主席团成员:徐焕昌、田卫平、薛智国、曹香滨、于承佑、张洪驯、侯国良,及我省艺术家及新闻媒体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当天还开展了“龙江美术讲堂:向艺术家致敬”系列公益活动。

(龙江美术讲堂:当代艺术专题——哈同和柯迺柏、龙江美术讲堂:向艺术家致敬——创意衍生品手制书制作系列之一、龙江美术讲堂:向艺术家致敬——创意绘本亲子体验)1月11日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版画院举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者活动走进绥棱。

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带队,副馆长张洪驯、黑龙江省版画院院长于承佑、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薛智国等16位书画家参加了相关活动。

绥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杨春辉、县政府副县长高延军,绥棱县文广新局、县文联、县美术馆及绥棱县书画爱好者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1月14日龙江美术讲堂:向艺术家致敬——创意体验(一)在黑龙江省美术馆2号展厅举办;1月16日龙江美术讲堂:向艺术家致敬——创意体验(二)在黑龙江省美术馆2号展厅举办;1月17日龙江美术讲堂:艺术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一)在省委第一幼儿园举办。

黑龙江省版画博物馆心得

黑龙江省版画博物馆心得

黑龙江省版画博物馆心得第一篇:黑龙江省版画博物馆心得黑龙江省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我们参观了黑龙江省博物馆。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坐落在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50号,为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是保管、研究、展览黑龙江历史、文物、艺术与动植物等的科学中心。

该馆现有藏品约10余万件,自然标本经整理入库的约8000件。

历史文物2700余件,一级文物、标本55件。

历史文物中有宋代《蚕织图》、《九歌图》、清代的《西域舆图卷》以及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民族文物。

自从我来到哈尔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博物馆,因为我一直喜欢博物馆。

说实话,博物馆的新鲜感从我第一次参观博物馆一直延续到现在。

今天黑龙江省博物馆给了我久违的享受。

该博物馆是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最初是俄罗斯人于1904年建造的莫斯科购物中心。

1922年,俄国人发起成立了东方省文物研究会,并在那里设立了博物馆。

该博物馆先后由俄罗斯人和日本人管理。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松江省科技馆。

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博物馆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

馆舍面积1.2万平方米,藏品10.7万余件。

其中五常学田村出土的古人类顶骨和左下肢胫骨化石,证明了2万多年前就有古人类在黑龙江地区活动;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城子村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填补了我国金代服饰实物的空白;嘉荫县出土的平头鸭嘴龙化石、富拉尔基出土的披毛犀化石、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其完整程度,都属罕见。

尚有《黑龙江历史文物》、《黑龙江古动物》、《邓散木书刻艺术》等基本陈列。

除了藏品中的一些珍品,黑龙江省博物馆还有历代文物、生物、古生物系列展览,让我大开眼界。

回首当年,站在尼古里斯特·基里克的木台阶上,绿树掩映的莫斯科购物中心宁静而美丽的全景尽收眼底;从商场的平台上看,教堂有多宏伟,有多神圣?如今,教堂已被摧毁,但省博物馆仍屹立不倒,变化很大。

大楼一楼大部分已经恢复到商场原貌。

不同的是,时代变了,店招充满了现代气息。

《20世纪黑龙江版画收藏体系建构研究》

《20世纪黑龙江版画收藏体系建构研究》

《20世纪黑龙江版画收藏体系建构研究》一、引言版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黑龙江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省份,其版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本文旨在研究20世纪黑龙江版画的收藏体系建构,通过对历史背景、收藏现状、收藏体系建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黑龙江版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历史背景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版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受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版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版画作品逐渐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重要收藏品,黑龙江版画也不例外。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版画收藏体系对于保护和传承黑龙江版画具有重要意义。

三、收藏现状目前,黑龙江版画的收藏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

一方面,各级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是版画作品的主要收藏单位,它们收藏了大量的精品版画作品;另一方面,民间收藏也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版画作品被个人或团体所收藏。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收藏标准和鉴定机制,版画作品的真伪、价值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四、收藏体系建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黑龙江版画收藏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收藏标准和鉴定机制,确保版画作品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这需要依靠专业的艺术机构和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评估。

其次,需要加强文化机构的版画收藏工作,通过购买、捐赠等方式收集更多的精品版画作品。

此外,还需要加强版画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版画的认知度和欣赏水平。

最后,需要建立版画作品的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实现版画作品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五、具体措施1. 制定收藏标准和鉴定机制:制定黑龙江版画收藏标准和鉴定机制,建立专家评估团队,对版画作品进行鉴定和评估。

同时,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艺术管理和鉴定技术。

2. 增强文化机构的收藏能力:鼓励各级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加强版画作品的收藏工作,通过购买、捐赠等方式收集更多的精品版画作品。

新时代背景下的黑龙江版画

新时代背景下的黑龙江版画

Woodcut of Heilongjia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作者: 邱一峰[1]
作者机构: [1]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146-14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版画创作;黑龙江省;版画专业;黑龙江;北大荒精神;新时代背景下
摘要: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版画发展快速,散发出勃勃生机.从1958年开始,在黑龙江军事
化垦荒事业背景下,以晁楣、张祯麒、杜鸿年、郝伯义为代表的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北大荒版
画的创作中,在全国版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艺术家多次组织黑龙江省内多地版画创作者集
中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热衷版画的创作者,他们来自工业、林业、矿业和农业
等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但正是因为他们才掀起了黑龙江版画创作的热潮.这批版画家是北大荒精神的首批践行者,也是黑龙江版画创作的传承者,他们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黑土地的眷恋,使得这些创作者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上,洒满了北大荒版画创作的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1946 —2011文章选自广东美术馆官网/1946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自1945年11月开始由延安挺进东北,另有部分师生随《东北画报》社(原《冀热辽画报》,社址由蓟县先后迁至沈阳、本溪、通化、佳木斯、哈尔滨等地)进军东北。

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包括华君武、张望、古元、夏风、王大化、沃渣、刘迅、黄山定、王曼硕、朱丹、张仃、施展、安林、苏晖、赵域、洪藏、丁达明、黄铸夫等。

随着鲁艺和东北画报社这些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版画工作者的北上,东北解放区包括黑龙江地域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活跃地区。

5月,迁到齐齐哈尔的“鲁艺”(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在齐市举办了“陕甘宁解放区美展”,共展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包括木刻、年画和剪纸。

5月,《东北画报》社由吉林通化迁至黑龙江佳木斯市郊。

5月29日,《东北画报》社在佳木斯举办“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展出了老解放区木刻家江丰、古元、彦涵、沃渣、胡一川、力群等人的黑白木刻和部分摄影作品。

5月30日,“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在哈尔滨原日本三井洋行旧址展出。

1946年—1947年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于1931年在我国首次展出木刻作品的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和活动骨干之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陈铁耕(陈耀唐)及版画家刘岘(时为油画教师)执教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

该系前后招收了两期学生,共40余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黑龙江省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

1947年4月,《东北画报》社社部和编辑部迁至哈尔滨(留印刷厂在佳木斯)。

初在道里经纬街13号,1948年7月迁至道里尚志大街174号北京饭店。

5月,鲁艺美术系创作组长、版画家古元从华北解放区转赴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松江文工团工作,7月到五常县周家岗村参加土改,1948年4月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其间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区崭新面貌的木刻作品。

秋,在中共西满局宣传部部长王兰西主持下,于齐齐哈尔市创办了《西满画报》,版画家回眈成为其主要编辑人员之一。

该画报至1949年7月共出刊20多期,发表了大量反映东北解放战争及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

1948年4月,东北画报社在哈尔滨连续举办两期美术、摄影训练班,学员100余人。

1949年自1945年12月《东北画报》在本溪出版特辑创刊号刊发和介绍“延安木刻展览会”的作品(包括江丰的《冰天雪地中奋斗的东北义勇军》、胡一川的《雪地行军》、沃渣的《抗战总动员》、古元的《给炊事员做寿》、力群的《伐木》等13幅),1947年在哈尔滨改版,至1949年3月东北画报社迁回沈阳前,《东北画报》先后出刊46期,一直坚持在画报上介绍老解放区木刻作品。

画报社的美术工作者有沃渣、王曼硕、古元、张仃、安林、施展等,华君武、张望为特邀美术撰稿人。

在办刊的同时从事美术创作,并在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多次举办解放区木刻展览,还出版了《古元木刻选集》、《解放区木刻选》、《木刻选集》、《彦涵木刻选集》等多部版画专辑和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黑土地的故事》、《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

同时期的《合江日报》、《松江农民报》等报刊也不断发表木刻插图和木刻连环画作品,如古元创作的10幅木刻插图《七斗王把头》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木刻版画与木版年画、木刻连环画等,在黑龙江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艺术样式与文化载体。

1952年8月,晁楣随解放军第二高等步兵学校整编序列由重庆出发迁往哈尔滨,参加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9月18日抵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宣传部助理员,负责学院美术宣传工作。

同时从事业余美术创作并自学套色木刻。

1953年7月,晁楣完成到黑龙江以后第一件套色木刻作品《守卫在祖国边疆》。

1954年9月5日,“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办,展出全国18个省市85位作者的196件作品。

晁楣套色木刻作品《守卫在祖国边疆》、《森林之夜》参展。

1955年3月27—5月15日,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举行。

展出作品996件,其中版画作品124件。

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森林之夜》参展,并发表于全国性报刊。

1956年3月1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版画、雕塑展览”在哈尔滨举办,展出作品共100余件。

9月—12月,晁楣参加由总政文化部组织的全军美展作品筹备与创作会议之后赴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警察部队,罗北县境内的北京、天津青年垦荒队和吉林省长白山林区边防部队,体验生活,进行版画创作,历时百余日。

10月,时值鲁迅逝世20周年,“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办,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野营的傍晚》参展。

1957年8月,“第一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办,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追踪》、《长白山下》参展,并发表在《解放军画报》和其他报刊。

1958年2月16日—3月9日,“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帅府园中国美协美术展览馆、颐和园、东四文化馆三处举办,共展出全国21个省市206位作者的302件作品。

晁楣(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宣传部任职)的套色木刻作品《狩猎》和张祯麒(时在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美术组任职)的木刻作品《船坞一角》参展。

该展览在北京闭幕后,又相继到天津、武汉、乌鲁木齐、伊犁、长沙、重庆、西安、上海、昆明、沈阳、福州等地巡回展出。

3月—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响应中央军委号召转业到北大荒屯垦戍边、创建农场。

其中一批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在劳动之余拿起画笔、刻刀,创作出首批反映垦荒生活的版画作品,如晁楣于6月间完成的北大荒版画开山之作《荒原春夜》、《平地起家》以及晁楣、张作良合作的《向北大荒进军》等,发表在1958年11月《北大荒文艺》和1959年7月《北大荒画报》创刊号上。

9月,经农垦部同意,铁道兵农垦局决定编辑出版《北大荒文艺》和《北大荒画报》。

张作良、晁楣等先后调到编辑部担任美术创作与编辑工作,创作出《麦海》、《春到荒原》、《到北大荒去》等套色木刻作品。

11月,《北大荒文艺》创刊号出版,封面、封二为木刻作品。

该刊物其后出版的各期四封多为木刻作品,成为早期北大荒版画的首个发表园地。

1959年7月,《北大荒画报》创刊号出版。

封底、画页刊发北大荒版画作品。

9月,“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举办,展出作品近300件。

北大荒垦区版画作品《到北大荒去》(张作良、晁楣),《金色的海洋》、《黑土草原的早晨》、《牧地晨曲》、《出渔》(晁楣),《林海轻骑》(徐楞),《烧荒》(张祯麒)等参展。

展出期间三省作者召开了座谈会。

9月,铁道兵农垦局同意筹备举办“垦区美术作品展览”,并决定由北大荒画报社编辑部筹集展出作品。

作品筹集组由张作良任组长,晁楣任副组长。

先后抽调张祯麒、张路、郝伯义等版画作者参加创作,以后又陆续调入尹瘦石、徐介城、张钦若、孙承武、贺全安、关剑痕等作者。

分散在各农场和局直属单位的版画作者杜鸿年、刘洛生、徐楞、李亿平、吴哲辉、方元、葛德夫等均为重要版画创作者。

同期,合江农垦局的廖有楷、杨凯生等也都有版画作品面世。

10月15日—11月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中国美协展览馆举办,11月6日起在颐和园展出,其后分为两路赴华北、西北、东北以及西南、中南、华东各大城市巡展。

共展出全国24个省市199位作者的291件作品。

《平地起家》、《抢播——〈英雄战胜北大荒〉组画之二》(晁楣),《到北大荒去》(张作良、晁楣),《林海轻骑》(徐楞)参展。

这是北大荒版画首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

12月,晁楣套色木刻作品《金色的海洋》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年来版画选集》。

1960年2月23日,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作品展览”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开幕。

2月,“第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办。

北大荒垦区版画作品《向北大荒进军》(张作良、晁楣),《金色的海洋》、《完达山的早晨》(晁楣),《猎归》、《烧荒》(张祯麒),《新来的主人》(廖有楷)等参展。

2月,哈尔滨市美协成立由十余人组成的版画学习小组,每周例会研究创作。

4月,“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晁楣、张作良、张祯麒、徐楞等作者的多件版画作品参展。

5月11日—14日,“垦区美术作品展览”在虎林县牡丹江农垦局会议室举行预展,展出40余位作者的280余件作品。

程甲锐撰文《到生活中去》,发表于《美术》杂志同年第5期。

6月11日,“牡丹江垦区美术作品展览”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举行。

展出作品200余件,其中版画作品100余件。

6月17日—7月1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故宫、北海、美协展览馆同时展出。

北大荒垦区版画作品《黑土草原》、《捕鱼去》、《完达山的早晨》(晁楣),《乌苏里江畔》(张祯麒),《完达山的冬天》(刘洛生),《满仓金》(徐楞)参展。

7月22日,张作良、晁楣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被接纳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8月25日,农垦总局宣传部副部长郑亢行召集张作良和晁楣开会,通知总局党委决定停办《北大荒画报》,所属人员组建北大荒文化服务社,社址在虎林县文化馆,由张作良任经理,晁楣任副经理。

要求9月1日开业。

9月28日,由晁楣带队,率垦区美术工作者张祯麒、张路、张钦若、徐介城、孙承武等赴哈尔滨,进驻北方大厦进行装璜设计和美术创作。

1961年初又补充调入尹瘦石、杜鸿年等作者。

至1961年9月结束,历时一年。

其间创作版画作品近100件。

与此同时,张作良兼顾垦区创作和筹备将在北京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并在虎林组织创作班,创作出一批版画作品。

10月,“东北三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晁楣等人合作的《雁窝岛》组画等42件版画作品参展。

11月12日—12月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局政治部主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美协展览馆举办,12月9日到清华大学展出,参展作品202件,其中有30位作者的版画作品132件(139幅)。

11月14日,《人民日报》以第八版整版篇幅介绍“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情况,刊发《麦海》、《牧地晨曲》、《第一道脚印》(晁楣)等6幅北大荒版画作品,并发表牡丹江农垦局党委书记丁立准的文章《光辉的艺术道路》。

12月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研究所、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杂志联合召开北大荒美术座谈会,由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主持,吴作人、刘开渠、艾中信、王朝闻、李桦、力群、古元、郁风、伍必端、方成等专家及垦区宣传部干部夏威一,作者张作良、晁楣、杜鸿年、刘洛生等参加。

晁楣以《英雄业绩的感召》为题发言并发表于《美术》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