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版画大事记

1946 —2011

文章选自广东美术馆官网/

1946年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自1945年11月开始由延安挺进东北,另有部分师生随《东北画报》社(原《冀热辽画报》,社址由蓟县先后迁至沈阳、本溪、通化、佳木斯、哈尔滨等地)进军东北。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包括华君武、张望、古元、夏风、王大化、沃渣、刘迅、黄山定、王曼硕、朱丹、张仃、施展、安林、苏晖、赵域、洪藏、丁达明、黄铸夫等。随着鲁艺和东北画报社这些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版画工作者的北上,东北解放区包括黑龙江地域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活跃地区。

5月,迁到齐齐哈尔的“鲁艺”(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在齐市举办了“陕甘宁解放区美展”,共展出美术作品100余件,其中包括木刻、年画和剪纸。

5月,《东北画报》社由吉林通化迁至黑龙江佳木斯市郊。

5月29日,《东北画报》社在佳木斯举办“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展出了老解放区木刻家江丰、古元、彦涵、沃渣、胡一川、力群等人的黑白木刻和部分摄影作品。

5月30日,“解放区摄影、木刻展览”在哈尔滨原日本三井洋行旧址展出。

1946年—1947年

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于1931年在我国首次展出木刻作品的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和活动骨干之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陈铁耕(陈耀唐)及版画家刘岘(时为油画教师)执教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该系前后招收了两期学生,共40余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黑龙江省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

1947年

4月,《东北画报》社社部和编辑部迁至哈尔滨(留印刷厂在佳木斯)。初在道里经纬街13号,1948年7月迁至道里尚志大街174号北京饭店。

5月,鲁艺美术系创作组长、版画家古元从华北解放区转赴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松江文工团工作,7月到五常县周家岗村参加土改,1948年4月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其间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区崭新面貌的木刻作品。

秋,在中共西满局宣传部部长王兰西主持下,于齐齐哈尔市创办了《西满画报》,版画家回眈成为其主要编辑人员之一。该画报至1949年7月共出刊20

多期,发表了大量反映东北解放战争及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

1948年

4月,东北画报社在哈尔滨连续举办两期美术、摄影训练班,学员100余人。

1949年

自1945年12月《东北画报》在本溪出版特辑创刊号刊发和介绍“延安木刻展览会”的作品(包括江丰的《冰天雪地中奋斗的东北义勇军》、胡一川的《雪地行军》、沃渣的《抗战总动员》、古元的《给炊事员做寿》、力群的《伐木》等13幅),1947年在哈尔滨改版,至1949年3月东北画报社迁回沈阳前,《东

北画报》先后出刊46期,一直坚持在画报上介绍老解放区木刻作品。画报社的美术工作者有沃渣、王曼硕、古元、张仃、安林、施展等,华君武、张望为特邀美术撰稿人。在办刊的同时从事美术创作,并在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多次举办解放区木刻展览,还出版了《古元木刻选集》、《解放区木刻选》、《木刻选集》、《彦涵木刻选集》等多部版画专辑和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黑土地的故事》、《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同时期的《合江日报》、《松江农民报》等报刊也不断发表木刻插图和木刻连环画作品,如古元创作的10幅木刻插图《七斗王把头》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木刻版画与木版年画、木刻连环画等,在黑龙江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艺术样式与文化载体。

1952年

8月,晁楣随解放军第二高等步兵学校整编序列由重庆出发迁往哈尔滨,参加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9月18日抵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宣传部助理员,负责学院美术宣传工作。同时从事业余美术创作并自学套色木刻。

1953年

7月,晁楣完成到黑龙江以后第一件套色木刻作品《守卫在祖国边疆》。

1954年

9月5日,“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办,展出全国18个省市85位作者的196件作品。晁楣套色木刻作品《守卫在祖国边疆》、《森林之夜》参展。

1955年

3月27—5月15日,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举行。展出作品996件,其中版画作品124件。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森林之夜》参展,并发表于全国性报刊。

1956年

3月1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版画、雕塑展览”在哈尔滨举办,展出作品共100余件。

9月—12月,晁楣参加由总政文化部组织的全军美展作品筹备与创作会议之后赴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警察部队,罗北县境内的北京、天津青年垦荒队和吉林省长白山林区边防部队,体验生活,进行版画创作,历时百余日。

10月,时值鲁迅逝世20周年,“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办,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野营的傍晚》参展。

1957年

8月,“第一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办,晁楣的套色木刻作品《追踪》、《长白山下》参展,并发表在《解放军画报》和其他报刊。

1958年

2月16日—3月9日,“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帅府园中国美协美术展览馆、颐和园、东四文化馆三处举办,共展出全国21个省市206位作者的302件作品。晁楣(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宣传部任职)的套色木刻作品《狩猎》和张祯麒(时在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美术组任职)的木刻作品《船坞一角》参展。该展览在北京闭幕后,又相继到天津、武汉、乌鲁木齐、伊犁、长沙、重庆、西安、上海、昆明、沈阳、福州等地巡回展出。

3月—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响应中央军委号召转业到北大荒屯垦戍边、创建农场。其中一批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在劳动之余拿起画笔、刻刀,创作出首批反映垦荒生活的版画作品,如晁楣于6月间完成的北大荒版画开山之作《荒原春夜》、《平地起家》以及晁楣、张作良合作的《向北大荒进军》等,发表在1958年11月《北大荒文艺》和1959年7月《北大荒画报》创刊号上。

9月,经农垦部同意,铁道兵农垦局决定编辑出版《北大荒文艺》和《北大荒画报》。张作良、晁楣等先后调到编辑部担任美术创作与编辑工作,创作出《麦海》、《春到荒原》、《到北大荒去》等套色木刻作品。

11月,《北大荒文艺》创刊号出版,封面、封二为木刻作品。该刊物其后出版的各期四封多为木刻作品,成为早期北大荒版画的首个发表园地。

1959年

7月,《北大荒画报》创刊号出版。封底、画页刊发北大荒版画作品。

9月,“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举办,展出作品近300件。北大荒垦区版画作品《到北大荒去》(张作良、晁楣),《金色的海洋》、《黑土草原的早晨》、《牧地晨曲》、《出渔》(晁楣),《林海轻骑》(徐楞),《烧荒》(张祯麒)等参展。展出期间三省作者召开了座谈会。

9月,铁道兵农垦局同意筹备举办“垦区美术作品展览”,并决定由北大荒画报社编辑部筹集展出作品。作品筹集组由张作良任组长,晁楣任副组长。先后抽调张祯麒、张路、郝伯义等版画作者参加创作,以后又陆续调入尹瘦石、徐介城、张钦若、孙承武、贺全安、关剑痕等作者。分散在各农场和局直属单位的版画作者杜鸿年、刘洛生、徐楞、李亿平、吴哲辉、方元、葛德夫等均为重要版画创作者。同期,合江农垦局的廖有楷、杨凯生等也都有版画作品面世。

10月15日—11月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中国美协展览馆举办,11月6日起在颐和园展出,其后分为两路赴华北、西北、东北以及西南、中南、华东各大城市巡展。共展出全国24个省市199位作者的291件作品。《平地起家》、《抢播——〈英雄战胜北大荒〉组画之二》(晁楣),《到北大荒去》(张作良、晁楣),《林海轻骑》(徐楞)参展。这是北大荒版画首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

12月,晁楣套色木刻作品《金色的海洋》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年来版画选集》。

1960年

2月23日,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作品展览”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开幕。

2月,“第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办。北大荒垦区版画作品《向北大荒进军》(张作良、晁楣),《金色的海洋》、《完达山的早晨》(晁楣),《猎归》、《烧荒》(张祯麒),《新来的主人》(廖有楷)等参展。

2月,哈尔滨市美协成立由十余人组成的版画学习小组,每周例会研究创作。

4月,“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晁楣、张作良、张祯麒、徐楞等作者的多件版画作品参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