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8年,2006年获广西优质专业,2014年与广西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机电教育技术本科专业,2015年获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017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专业立足柳州工业,服务汽车及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柳工集团、东风柳汽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为主线,实施“工学双线共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先进装备的运行、维护、技改、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柳州产业升级。
经多年建设,专业贴合柳州及广西经济发展需要,毕业生获单位好评,是上汽通用五菱首选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自2007年以来,专业创新实践了“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把典型工作案例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项目,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同时,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承担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并通过两阶段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实现工作中学习。
把教学实训、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以来,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组建了“双元制”试点班,按照从“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了“双元”课程体系,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并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中期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可取得AHK机电一体化工证。
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师傅)团队,参与5批次以上的国内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示意图
当前机电工程学院双元制的改革路线已经越发清楚明晰,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做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总体可以用“四化”来描述:考评国际化、课程集成化、学习成果化、改革本土化。
一、考评国际化
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引入德国工商大会(AHK)技能认证标准,把国际先进标准的理念与柳州、学校本土实际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结合,把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创新性地融入人才培养各要素和全过程,健全了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AHK考证主要体现以“完整行动模式”为教学主旨,与我国职业教育考试相比,考试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严肃对待,严密组织;二是统一标准,考教分离;三是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四是实际操作考试注重完整的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考核学生独立完成整体工作任务。
整个毕业考试分为两部分:毕业考试第一部分,即中期考,权重为40%;毕业考试第二部分权重为60%。
两者均包含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
AHK考试与普通等级考试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场两三小时的理论考试,也不是一天半天的实训操作,而是为期5周完成一个具有确定功能的完整机电一体化系统组建。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要组队分析任务、研究项目图纸、制定工作方案,进行人员分工及进度安排,完成标准件、工具、材
料的准备,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装配,电气部分设计、、整机装配与调试等一系列工作。
考试过程中还设置有理论考试、情景对话及现场规范操作考核等。
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是懂得相关操作技能,而是考验学生独立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课程集成化
自2015年,机电工程学院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来,为建立并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期间派出大量老师到德国、太仓、上海等地学习双元制的精髓,结合本院自身情况进行双元制本土化的各项改革,其中考评制度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德国双元制考试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机电学院对职业能力等级的定义,课程的改革也因此做了大幅度的整改,总体来说就是从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课程的集成化改革。
这种改革不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的推翻,也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而是运用“学一课,成一事”的职教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按照标准转化成可应用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院近年来已经开发完毕并投入实施的《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为例,该课程综合课程整合了《机械制图与测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AUTOCAD》等四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利用任务驱动及成果导向让学生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工作任务为主线,按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完整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任务的设置上更是注重任务的真实有效性和完整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特点本土化的集成了本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内容一致,加入了统一的考试标准(职业能力测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结一课成一事。
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知识),再马上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相应模块课程的培训(实践),最后到企业完成相应的生产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通过企业调研、工作任务
分析会确定专业行动领域,明确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新手、熟手、能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序化课程,并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校企双方共同参等课程的开发。
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完整的工作要素(工具、方法、劳动组织方式等),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学习结束获得可见的成果。
并开发了与课程配套的教材。
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据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有十三个学习领域如下表所示。
机电一体化专业十三个学习领域表
三、学习成果化
职业能力是人们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它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学习的对象是工作,面对全面的工作要素(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控制、评估)。
虽
然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面也针对上述三种能力进行了描述,但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对课程目标的定位也会有所不同。
以往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而现在正在一步步转变为培养独立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1。
人的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必须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几个发展阶段。
因此,机电工程学院近年来在课程改革方面一直依据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设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采用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根据领域需求建设专业教师和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控制评价体系,秉着“学一课,成一事”的职教理念,按照教会学生学会做事的理念,让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按照标准转化成可应用的成果2。
还以“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课程为例,该课程目前共开发了39个工作任务,改变以往在课堂上只做单项训练的方式,设置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每一次课都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工作,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得到一个可评测的工作成果。
在工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该课程全部项目学习完成后,该课程会进行一个完整任务的检测,每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给定实物(例如齿轮泵等)的测绘、CAD出图工作。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分析任务、制定计划、查询信息,实施方案,交付客户等工作。
四、改革本土化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两国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做法,应结合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以实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磕碜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磕碜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用、实效、知行合一为原则,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化双元制。
1.师资培养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部分专业老师没有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教师自身就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对综合课程体系难以适应,使课程改革举步艰难,行动导向教学开展缓慢。
要培养造就一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对现有师资进行实践培训。
采用同一课程,两位老师授课,也是一种培养双元制老师的模式。
两位老师组成授课小组,既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保证授课质量,又能相互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待到新学年,两位老师,将与其他老师,组成新的授课小组,老带新,对其他老师进行培训,使其他老师能更快的适应双元制教学的需要;
安排老师到双元制合作企业挂职培训,参与企业与学校的对接,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校内开展内培,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或企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快速提高专业教师能力。
增加教师到国内外先进院校及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交流结束后回到本校与同事们交流分享,增加教师学习的广度和力度。
2.基地建设
紧跟产业升级和企业前沿技术发展需要,根据领域需求建设专业教师和工学结合的多层次机电设备群实训基地如图,将企业技术、生产、质量及管理标准融入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紧密结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还围绕最新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装备的系统集成技术,以建设工业机器人自动焊接教学工厂为中心,同时建设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应用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实训室、光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实训室、现代自动
化装备技术中心、运动控制原理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检测与转换实训室、机器人组装和调试实训室等。
3.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制度化
完善学徒培养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制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管理办法,制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学徒制学徒遴选标准及流程》,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与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制定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遴选标准、考核标准等管理制度,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重构校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分阶段完成“1+1+1”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教室、跨企业培训中心(包括AHK考试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并做好实训项目课程开发,为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