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ClinElectrocardiol,2007,Aug.16.No.4

应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应的冠脉内介入治疗。

作者简介

钟杭美,主任技师,现任职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现任中国心力衰竭协会、中国心电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3项。参编专著7部。

肥厚型心肌病以左室壁肥

厚为主,偶尔右室也可受累,患

者心电图可伴或不伴有ST段

改变。一般在疾病早期不伴ST

段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

出现继发性ST段改变。因心

肌肥厚部位及程度不同,心电

图ST段改变也不相同。一.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心电学会的建议,应以QRS波起点或QRS波起始部的水平线(一般为PR段)为测量的基线,在QRS波群终末60~80ms后处测量ST段偏移。

1.ST段下移的诊断标准

正常人ST段下移应<0.05mV,但在Ⅲ导联ST段下移可达0.1mV。从QRS波起点或QRS波起始部水平线的下缘到下移的ST段下缘的垂直距离为ST段下移值,该值超过上述正常范围时诊断为异常ST段下移(图1A)。

2.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

正常人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可有轻度抬高,肢体导联允许的ST段抬高范围为0.05mV(T波倒置的导联)至0.10mV(T波直立的导联);胸前导联允许的ST段抬高范围为0.1mV(V4~V6导联)至0.30mV(V1~V3导联)。从QRS波起点或QRS波起始部水平线的上缘到抬高的ST段上缘的垂直距离为ST段抬高值,该值超过正常范围时诊断为异常ST段抬高。

二.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机制及特点

心电图ST-T改变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临床还见于其他多种情况,包括左室肥大、室内传导障碍或心肌缺血所致的原发性改变等。根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HCM可分为静息梗阻性、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三种,但其心电图表现并无显著不同。

1.ST段改变的机制

(1)无ST-T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早期仅有心肌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异常或乳酸代谢异常等,心电图基本正常或仅有T波改变。

(2)继发性ST-T改变:疾病发展到中期,肥厚的心肌纤维异常粗大,排列紊乱。约1/2~2/3室间隔肥厚致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者,同时伴有左室肥大。左室肥大使左室壁除极时间延长,使心内膜至心外膜的除极过程尚未结束时,心内膜已经开始复极(正常时心外膜先开始复极),造成QRS向量与ST-T向量的方向相反,心电图形成倒置的T波。

(3)原发性ST-T改变:疾病晚期,患者出现进行性左室肥大,可因心肌缺血引起原发性ST-T改变,并可加重原来的继发性ST-T改变。左室肥厚时,心肌纤维体积增大,但营养心肌的血管的数目并未相应增多,而是相对减少;肥厚心肌纤维的直径增粗,其与毛细血管间的距离增加,上述原因最终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心电图出现原发性ST-T改变。

(4)Ta波加重ST段下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顺应性降低,将导致左房收缩时的阻力增加,引起左房肥大,若同时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则左房肥大更加重,此时,心房复极的Ta波可能使ST段下移的程度伪似加重。

2.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ST-T改变的特点

(1)室间隔肥厚型: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最明显,一般ST段在V5~V6、aVL或aVF导联下移≥0.05mV,同导联T波可直立、倒置或负正双向。

(2)心尖肥厚型:胸前导联ST段显著下移,在V3~V6导联下移≥0.05mV,T波深倒置(可达1.0mV),在V2~V5导联最明显。

(3)对称性肥厚型:以R波为主的左胸导联ST段显著下移。ST段在V4~V6、Ⅰ、Ⅱ、aVL、aVF导联下

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特征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红宇

248・・

年08月第16卷第4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期

移≥0.05mV,呈凸面向上形,同导联T波倒置(图1B)。

另外,分析ST段抬高时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①对应导联ST段抬高:例如左胸前导联ST段下移时,右胸前导联可出现对应性ST段抬高和T波高耸(图1C);②ST段伪似抬高:如异位房早引起的直立的Ta波可能造成ST段伪似抬高。

三.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上ST-T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除此之外,还有超过66种原因可以引起非缺血性ST-T改变,肥厚型心肌病就是原因之一。

肥厚型心肌病的误诊、漏诊率高达64.9%,尤易被误诊、误治为冠心病(占误诊的70.8%)。心电图有ST段改变的肥厚型心肌病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①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心内膜下心梗;②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下壁、侧壁急性心梗或劳力型心绞痛等。而创伤性休克、动脉导管未闭、预激综合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病等其他疾病易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其他疾病时,HCM容易被漏诊,常见的伴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少见的有预激综合征、左室粘液瘤、糖尿病、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肾栓塞;罕见的有先天性1a型糖基化紊乱等。

1.与前壁或前侧壁无Q波型心肌梗死鉴别

伴ST-T改变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需与无Q波型心肌梗死鉴别:①HCM的ST-T改变可以长时间稳定不变,而心梗的ST-T改变有动态变化;②HCM时,V5、V6导联R波增高;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R波振幅通常减小。

2.与前侧壁Q波型心肌梗死相鉴别

伴ST-T改变的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需与前侧壁心肌梗死鉴别:①HCM的异常Q波常出现在前侧壁导联,异常Q波深度达同导联R波的1/4,时限一般<40ms,前侧壁心肌梗死的Q波的时限一般≥40ms;②HCM出现异常Q波的导联T波常直立,ST段仅轻度偏移,而前侧壁心梗时,出现异常Q波的导联T波通常倒置,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③HCM时,V5、V6导联可出现高R波,而前侧壁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R波振幅常减小。

四.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电图及其它技术的发展,不断有应用运动负荷试验、食道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摄影、信号叠加电位的测定、核素心肌显像、心室造影、冠脉造影等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ST段改变的意义。

1.静态ST段改变预示运动时心内膜下缺血

日本学者Kawasaki和OgataY研究证实:不伴冠脉病变的HCM患者,休息时心电图ST段下移提示运动时心内膜下缺血、心肌灌注不良、乳酸代谢异常,易诱发劳力型心绞痛。其敏感性65%、特异性90%、准确性81%。心脏瞬间扩张异常与休息时ST下移程度显著相关,与休息时ST下移的导联数相关。

2.运动负荷致ST段改变提示冠心病

以色列学者CantorA的研究表明,HCM患者运动负荷时的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伴QRS波时限增宽提示患者合并冠心病。其敏感性分别为82%、28%;特异性为75%、48%。Miyai等研究了运动导致心电图ST段下移≥0.1mV的HCM患者,发现心肌局部灌注不良者占45%,发生心肌瞬间扩张异常者占38%。因而,运动导致的心电图ST段下移与心肌局部肥大灌注不良和心肌瞬间扩张异常有关。

肥厚型心肌病的ST段改变虽然有一些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心电图是否有异常Q波、QRS波群以及T波形态等变化,分析ST段改变的意义,有助于HCM的诊断。另外,尽早行心脏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HCM的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简介

王红宇,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心电学技术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主持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40篇,著书10部

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