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质量控制等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1、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诊断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标准,帮助超声科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工作。
2、设备质量控制2.1 设备校准2.1.1 定期校准超声设备,保证超声信号的准确传输。
2.1.2 校准超声设备的各项参数,如超声功率、灵敏度等。
2.1.3 记录超声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2 设备维护2.2.1 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2.2.2 检查并清洁超声设备的探头,避免影响图像质量。
2.2.3 保持超声设备的工作环境整洁,避免灰尘和杂物的干扰。
3、检查质量控制3.1 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3.1.1 制定检查SOP,明确超声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3.1.2 培训超声科医务人员使用SOP进行工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2 图像质量评估3.2.1 定期评估超声图像的质量,包括分辨率、对比度等。
3.2.2 使用同类设备进行图像质量的对比评估,确保图像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3 结果记录和报告3.3.1 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图像、测量数据等。
3.3.2 编写准确、规范的检查报告,包括所见、诊断意见等。
3.3.3 定期审核检查结果和报告,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4、超声科医务人员培训4.1 提供基础医学和超声学知识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4.2 提供超声设备的操作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4.3 不断更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保持与最新技术的接轨。
5、文档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5.1 超声设备校准记录表5.2 超声设备维护记录表5.3 检查SOP5.4 图像质量评估表5.5 结果记录和报告范本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疗器械检验法:指定了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检验的规范和要求。
6.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超声科室工作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通过对超声影像质量、仪器设备性能、医师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 超声影像质量指标:- 分辨率:评估超声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程度,要求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
- 噪声水平:评估超声图象中的噪声干扰程度,要求噪声水平尽可能低,以提高图象质量。
- 均匀性:评估图象亮度的均匀性,要求图象亮度均匀,不浮现明暗不一致的情况。
2. 仪器设备性能指标:- 分辨率:评估超声设备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显示更多的细节。
- 灵敏度:评估超声设备对低徊波信号的接收能力,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提高信号的捕获率。
- 噪声水平:评估超声设备的噪声水平,要求噪声尽可能低,以减少图象干扰。
3. 医师技术水平指标:- 解剖结构识别准确性:评估医师对超声图象中解剖结构的识别准确性,要求医师能够准确地识别各个解剖结构。
- 病变诊断准确性:评估医师对超声图象中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要求医师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
- 技术操作规范性:评估医师在超声检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规范性,要求医师能够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技巧。
4. 工作流程指标:- 检查时间:评估超声科室的检查时间,要求检查时间合理,不影响患者的就诊体验。
- 报告编写准确性:评估医师对超声检查结果的报告编写准确性,要求报告内容准确、完整。
- 诊断报告时间:评估医师编写诊断报告的时间,要求及时完成报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定期抽查超声影像质量,对影像质量不合格的进行反馈和整改。
- 对超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 对医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 规范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优化报告编写和发布流程。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超声科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影像检查技术,对于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质量控制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指标,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设备校准:超声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确保输出的声波频率和幅度符合标准要求。
1.2 设备清洁:定期清洁超声探头和设备表面,避免污垢影响图像质量。
1.3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超声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二、操作质量控制2.1 操作规范: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诊。
2.2 患者准备:在进行超声检查前,需要确保患者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如忌食、忌酒等。
2.3 检查流程: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的检查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规范要求。
三、图像质量控制3.1 分辨率:超声图像的分辨率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需要保证图像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3.2 噪声控制:避免因外部干扰或设备问题导致图像出现噪声,影响诊断结果。
3.3 色彩标定:对于彩色超声图像,需要准确标定颜色对应的组织结构,避免误判。
四、报告质量控制4.1 完整性:超声检查报告需要包含患者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完整内容。
4.2 专业性:报告需要使用专业术语描述检查结果,避免造成歧义或误解。
4.3 可追溯性:超声检查报告需要具有可追溯性,方便医疗人员查阅和对照历史记录。
五、质量评估与改进5.1 定期评估: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超声科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水平。
5.3 培训与培养: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结论超声科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图像和报告方面的质量控制指标,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超声科作为医疗影像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其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
在医疗实践中,超声科常见的质量控制问题与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质量控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控制、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数据存储与管理质量控制。
一、设备质量控制设备质量控制是超声科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常见的设备质量控制问题包括设备故障率高、维护不及时、性能不稳定等。
为了保证超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定期包机维修保养:超声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包机维修保养,及时更换磨损零部件,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使用超声设备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
3.质量监控索引的设定:可以制定设备使用的质量监控索引,包括设备维护、故障率、性能稳定性等指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质量问题。
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控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超声检查的质量。
常见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控制问题包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培训不足、操作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超声技术培训,包括新技术、新应用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培训,提高操作规范化水平。
3.质量控制人员的评价:建立操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并对低水平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
三、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是超声科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
常见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问题包括检查报告不规范、仪器校准不准确、影像质量差等。
为了提高临床应用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标准化报告格式:制定规范的检查报告格式和内容,对检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完善的影像质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影像质控系统,包括影像采集质量的监控、设备校准的监控等,保证影像的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背景超声科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是超声科医疗机构用来确保超声设备和操作符合规范和标准的一种管理手段。
超声设备质量控制超声设备质量控制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
硬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校准与验证超声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性能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
校准应包括以下方面:扫描深度、图像分辨率、灵敏度、测量准确度等。
验证应包括以下方面:图像质量、颜色显示、伪影产生情况等。
超声科医学影像技术不断更新,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因此设备的校准和验证需要定期进行,以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故障排除和维护超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如图像模糊、伪影、画面跳动等。
超声科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案和维护计划,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设备标志和标签超声设备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标志和标签的管理。
标志和标签应清晰可见,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超声设备的标志和标签不仅有利于管理,也方便设备的追踪和溯源。
软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软件版本管理超声设备的软件版本经过多次更新和升级,每个版本都可能对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有所改善。
超声科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软件版本管理方案,记录每个设备使用的软件版本以及更新情况。
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超声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对于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
超声科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要求,并记录相关信息。
操作者质量控制超声科质量控制不仅包括设备的质量控制,还包括操作者的质量控制。
操作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操作者培训和考核超声科医疗机构应制定操作者培训和考核的计划和方案。
操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范文精简版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1. 背景介绍2.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设备质量控制超声设备是超声科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设备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校准、设备性能评估等。
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基础。
2.2 操作质量控制超声操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需要进行操作质量控制。
包括操作规范、技术培训和考核,以及操作过程的追踪和评估。
2.3 影像质量控制超声图像质量对于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影像质量控制。
包括对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等进行评估和控制,以保证图像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2.4 影像诊断质量控制超声图像的诊断准确性是超声科的核心指标,需要进行影像诊断质量控制。
这包括对超声图像的解读准确性进行评估和控制,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超声科质量控制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质量控制标准设备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标准、定期检测校准的标准以及设备性能评估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参考超声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
3.2 操作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操作规范、技术培训和考核的标准,以及操作过程的追踪和评估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3.3 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影像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对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等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参考超声图像质量评估的方法和相关的标准。
3.4 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标准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对超声图像解读准确性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参考超声图像诊断的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
4. 结论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设备质量控制、操作质量控制、影像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控制。
超声科质量控制的标准可以参考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超声科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标准来评估和监控超声科医疗服务的质量。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超声科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超声科质量控制的一些常见指标和标准:1. 超声设备质量控制指标:- 分辨率:评估超声设备的图象分辨能力,通常使用线对线分辨率来衡量。
- 噪声:评估超声设备的图象噪声水平,通常使用灰度标准差来衡量。
- 灵敏度:评估超声设备的信号接收能力,通常使用背散射信号强度来衡量。
2. 超声检查质量控制指标:- 图象质量:评估超声图象的清晰度、对照度和几何形状,以确保图象质量达到临床要求。
- 病灶检出率:评估超声检查对病灶的检出能力,以确保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结果。
- 测量准确性:评估超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使用测量误差来衡量。
3. 超声医生质量控制指标:- 诊断准确性:评估超声医生的诊断准确性,通常使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来衡量。
- 报告准确性:评估超声医生的报告准确性,确保报告中包含必要的信息和正确的诊断结论。
- 指导准确性:评估超声医生的指导准确性,确保超声引导下的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超声科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设备维护: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定期的校准、清洁和维修。
- 质量评估:定期进行超声科的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 培训和教育:提供超声医生和技术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具备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选择和购买、流程规范和标准、质量监控和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并持续改进和优化质量控制措施。
总之,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设备质量控制、检查质量控制、医生质量控制和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指标和标准,可以确保超声科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超声科室工作质量的一组标准。
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指标,可以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的详细内容。
1. 超声设备质量控制指标:- 设备校准: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超声图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图象质量:评估超声图象的清晰度、对照度和分辨率,确保图象质量达到临床要求。
-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2. 检查质量控制指标:- 检查准确性:评估超声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确保诊断准确性。
- 检查时间:记录超声检查的时间,评估检查时间与临床需要的合理性。
- 检查报告:编写准确、完整、清晰的检查报告,包括检查所见、结论和建议。
3. 医师质量控制指标:- 医师资质:确保超声科医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 医师培训:定期进行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 医师质量评估:定期评估医师的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4. 超声科室管理指标:- 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和维护记录,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 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确保超声科室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
-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持续提高工作质量。
5. 患者满意度指标:- 服务态度:评估超声科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 环境舒适度:评估超声科室的环境舒适度,包括设备设施、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等。
- 技术解释:评估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的解释和指导,确保患者对检查结果的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涵盖了超声设备质量、检查质量、医师质量、科室管理和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指标,超声科室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超声检查服务,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简洁范本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是确保超声医学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二、质量控制内容1. 仪器校准超声仪器校准是保证超声成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校准超声探头的频率和灵敏度;校准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校准超声仪器的时间、位置和尺度的准确性。
2. 影像质量评估对超声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包括以下指标:分辨率:评估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呈现情况;噪声:评估图像中的噪声水平;饱和度:评估图像中亮区和暗区的饱和度情况;均匀性:评估图像中各个区域的均匀性。
3. 曝光参数控制超声图像的曝光参数对图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以下参数:增益:调节图像的亮度;压缩:调节图像的灰阶范围;普适参数:根据具体检查部位和目的,调节图像的频率、脉冲宽度等参数。
4. 图像存储与传输超声图像的存储和传输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图像记录:确保超声图像的准确记录和存档;图像传输:通过合适的传输方式,确保超声图像的及时传输。
5. 设备维护和保养超声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性能稳定的前提,包括以下方面:定期维护:对超声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检查质控功能:定期检查质控功能是否正常。
三、质量控制标准1. 国家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以下要求:超声仪器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和注册;超声影像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行业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还应符合行业相关标准,包括以下要求:超声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或职称;超声设备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审核。
3. 科室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还可以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包括以下要求:制定科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评估和培训。
四、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对于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简洁范本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超声科技术在诊断和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内容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质量控制超声仪器的质量对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超声科应对超声仪器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校准的内容包括超声能量输出、系统分辨率、灵敏度、探头频率等方面的检验,以及超声仪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2. 检查操作质量控制超声科技术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超声检查。
操作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仪器的准备等。
探头放置:正确放置超声探头,以获得准确的图像。
扫描技术:采用正确的扫描技术,包括扫描速度、扫描深度、扫描角度等的控制。
图像质量评估:对得到的超声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达到标准要求。
3. 质量控制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像质量标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辨析度等指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例如,图像清晰度要求探测的细小结构清晰可见,对比度要求有足够的对比度以区分不同组织结构。
操作规范标准:超声检查人员需要按照规范进行超声检查,包括操作步骤、扫描技术、仪器设置等方面的规定。
结果解读标准:对超声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例如对于肿瘤结节的判定标准、流体积聚的判定标准等。
超声科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病患的利益,并提高超声科技术的水平和应用效果。
超声科技术应严格遵守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本月修正2023简版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引言超声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超声科的正常运作和影像质量的准确性,质量控制成为超声科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超声科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在超声科中,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超声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作和性能稳定。
2. 保证超声图像的准确性和质量,以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
3.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内容和标准超声设备和仪器质量控制超声设备和仪器是超声科工作的基础,其正常运作和性能稳定对于获得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至关重要。
超声设备和仪器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和标准:1. 日常设备检查:对超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包括设备开机自检、探头检查和设置参数的正确性等。
2. 定期校准:定期进行超声设备的校准工作,包括校准探头的频率和传输深度等参数。
3.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和更换附件等。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超声图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超声图像的质量控制是超声科重要的一部分。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和标准:1. 图像清晰度:超声图像应具有清晰度高、边界清晰、噪声少等特点,以便医生准确分辨和判断病变。
2. 图像分辨率:超声图像应具有高分辨率,以显示细小的结构和病变。
3. 图像均匀性:超声图像应具有均匀的亮度分布,避免亮暗不均和伪影等问题。
4. 色彩显示:超声图像的颜色显示应准确可靠,以帮助医生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
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超声科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操作者培训:操作者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技能和超声学知识。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一)2024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一)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标准角度出发,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这些大点包括设备校验、医务人员培训、检查流程管理、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减少误诊率,提升医疗水平。
1. 设备校验1.1 定期校验超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分辨力、灵敏度等。
1.2 确保设备合格并符合超声诊断要求,包括探头的加载、电源线的连接等。
1.3 校验超声图像的质量,包括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标准化超声图像采集等。
2. 医务人员培训2.1 对超声科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基础培训,包括超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学习。
2.2 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熟练度,包括超声图像采集和诊断的能力。
2.3 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3. 检查流程管理3.1 规范超声检查的操作流程,包括病人接待、准备、检查、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
3.2 建立超声检查登记和跟踪系统,保证每位患者的检查信息完整和准确。
3.3 统一超声诊断报告的格式和标准,提高报告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4. 质量评估4.1 建立超声科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超声图像质量、报告准确性等综合指标。
4.2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通过审核、评分等形式对超声检查质量进行监控。
4.3 配置质量评估工具,如质控手册、随机抽查等,对超声科的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
5. 质量改进5.1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修正不足之处,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水平。
5.2 建立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开展质量改进会议,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和跟踪改进效果。
5.3 培养质量改进的意识和文化,形成学习型的超声科团队,不断提升整体质量。
总结: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关键要素。
通过设备校验、医务人员培训、检查流程管理、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五个大点的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超声科的质量水平,提升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超声科质量控制方案
超声科质量控制方案1. 引言超声科作为现代医疗诊断领域的重要一环,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影像质量和临床可靠性的关键。
超声科质量控制方案旨在规范超声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确保超声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超声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超声科质量控制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并重点关注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超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内容。
2. 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措施:•定期清洁设备外观和探头表面,确保无灰尘和污垢的积累。
•定期校准设备,包括探头的焦点、探头的灵敏度等参数。
•检查设备连接线和接口的稳定性,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定期更新设备软件,以获得最新的功能和性能提升。
3. 超声操作人员的培训超声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保障超声诊断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超声操作人员的培训要点:•新进超声操作人员须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
•定期组织针对超声操作人员的培训课程,包括超声解剖学知识、超声图像解读技巧和超声设备操作技能等。
•培训过程中,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训练和观摩,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误诊率。
4. 超声质量监控超声质量监控是对超声影像质量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超声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对超声影像进行定量评估,包括分辨力、饱和度、噪音等指标的测量。
•对超声影像进行定性评估,包括结构清晰度、病变识别度等指标的评价。
•定期进行多种病例对比和专题讨论,评估超声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超声质量监控数据库,记录超声影像和诊断结果,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5. 超声诊断流程的规范化超声诊断流程的规范化是保证超声诊断质量的基础。
以下是超声诊断流程的规范化要求:•严格按照超声检查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包括患者准备、设备设置和图像采集等环节。
•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和准确的记录,包括所采集图像、观察所见和诊断结论等内容。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任务1.完善超声科的组织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2.制定超声科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3.制定质量控制的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5.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推动超声科的质量提升。
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1.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质控网格的选择和优化、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等。
同时,还要注意术语和术语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设备质量控制超声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重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质量是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图像分辨率、信噪比、色彩还原度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质量控制的评估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评估机制,定期对超声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内容包括超声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
5.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训的内容包括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图像质量控制等。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医疗机构应组建由超声科相关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
2.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小组应结合实际,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知和遵守这些规程。
3.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医疗机构应确保超声设备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4.定期对超声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采用质控网格和常规检查方法评估图像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超声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效果,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标准:
1. 硬件设备质量控制
超声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性能参数、安全标志和质量认证等。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修,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定期检测和标定探头的频率、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参数。
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控制面板、操作系统和影像存储系统等。
2. 检查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理解超声影像的解剖学结构和病理学特征。
严格按照超声检查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患者准备、探头选择、扫查范围和方式等。
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声参数的设定,如增益、深度和频率等,确保影像质量的一致性。
对异常影像进行分析和解释,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结果。
3. 影像质量评估
对超声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清晰度、均匀性、对比度和噪
声等。
评估超声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影像与病理实况相符。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的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4. 质量纪录和报告
对超声科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设备维护记录、故障处理记录和质量统计分析等。
定期组织质量控制例会,经验和教训,改进质量控制工作。
以上是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标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
关规定,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超声科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为了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质量、操作标准、报告准确性和持续教育。
正文内容:1. 设备校准1.1 确保超声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定期的设备校准。
1.2 校准包括超声探头的频率、灵敏度、深度和分辨率等参数的检查和调整。
1.3 定期校准可以保证超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2. 图像质量2.1 图像质量是超声检查的关键指标之一,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
2.2 保证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分辨率,以便医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图像。
2.3 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如增益、深度和频率等,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3. 操作标准3.1 医生和技师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遵循统一的操作标准。
3.2 操作标准包括超声设备的正确使用、探头的正确放置、扫描技术的正确应用等。
3.3 遵循操作标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报告准确性4.1 超声检查报告应准确、详细地描述检查所见和结论。
4.2 医生应根据超声图像和临床病史,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4.3 报告准确性是超声检查结果的重要保证,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 持续教育5.1 医生和技师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5.2 持续教育可以使医生和技师了解最新的超声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指南。
5.3 通过持续教育,医生和技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超声检查服务。
总结:超声科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质量、操作标准、报告准确性和持续教育。
通过定期校准设备、确保图像质量、遵循操作标准、准确撰写报告和参加持续教育,可以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重视超声科质量控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超声科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科室,其质量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提高超声科的工作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诊疗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以期为相关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设备管理设备配置:确保科室配备的超声设备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涵盖各种型号和探头。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减少故障率。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设备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等情况。
设备质控:定期进行设备质量检测,确保设备性能达标。
三、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过程规范、有序。
操作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操作记录:建立操作记录本,记录操作过程、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定期考核: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操作规范执行。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诊断准确度诊断标准: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规范诊断流程。
诊断报告:提高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诊断质量评估:定期进行诊断质量评估,分析诊断准确率。
病例讨论: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高诊断水平。
随访评估:对已确诊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验证诊断准确度。
五、患者满意度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服务态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态度。
沟通技巧: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增强患者信任感。
患者反馈: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及时采集患者意见。
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六、培训与发展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职教育: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教育,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
一、引言
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保证超声诊断技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规范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标准,包括设备质量控制、操作人员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二、设备质量控制
⒈设备验收
⑴设备采购前的技术评估
⑵设备验收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⑶设备验收目标和标准
⒉设备日常质量控制
⑴设备的日常启动与闭环
⑵设备的定期检测与校准
⑶设备报废与更换标准
三、操作人员质量控制
⒈操作人员资质要求及考核
⑴资格认证与培训要求
⑵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持续职业发展
⑶操作人员的质量评估与考核标准
⒉操作人员日常操作质量控制
⑴操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⑵操作人员的质量记录与考核
四、质量管理体系
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⑴体系目标和原则
⑵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更新
⒉质量管理体系的操作
⑴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⑵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
⑶风险管理与改进措施
附件:
附件1:设备验收记录表
附件2:操作人员资质认证申请表
附件3:质量评估与考核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质量管理体系:指企业为了达到顾客满意、实现持续改进和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体系。
⒉设备验收:对购买的超声设备进行技术评估和实地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和要求。
⒊操作规范:对超声科操作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说明,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⒋资格认证:对超声科操作人员进行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认定。
⒌风险管理:对超声科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保证患者安全和诊断准确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二)2024
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与标准(二)引言概述:超声科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是确保超声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标准,包括设备维护与校准、操作规范、影像质量评估、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
通过健全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正文内容:一、设备维护与校准1. 定期设备维护:包括清洁、消毒等基本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校准仪器:定期进行设备的定标和校准工作,以确保超声成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质控测试:进行各项质控测试,如灵敏度测试、分辨率测试等,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设备更新与升级:及时跟踪超声设备的最新技术和更新版本,为保持设备的先进性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升级。
二、操作规范1. 操作培训:对超声科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影像解释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培训。
2. 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超声诊断操作。
3. 操作记录:对每次超声检查进行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检查结果等,以便后续审查和诊断参考。
三、影像质量评估1. 标准化扫描方案:制定一套标准化扫描方案,明确各种检查部位的扫描方法和参数设置,以提高影像质量。
2. 影像评估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的影像评估指标体系,如分辨率、信号噪声比等,对影像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3. 影像质量监控:定期对超声图像进行质量监控,如图像均匀性、边缘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像质量问题。
四、数据管理1. 数据保存和备份:建立健全的数据保存和备份机制,确保超声图像和相关数据的安全保存和随时访问。
2. 数据分析和利用:对超声科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利用,以评估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并为科研和科室管理提供支撑。
五、安全保障1. 安全培训:对超声科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对超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安全的意识。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一)2024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概述:超声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为了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指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指标。
正文:一、设备维护和校准1. 定期维护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2. 校准超声设备的各项参数,包括灵敏度、分辨率等。
3. 检查并修复可能存在的设备故障,以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4. 清洁超声探头,在每次使用前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二、图像质量评估1. 评估图像分辨率,检查是否能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
2. 评估图像的灰阶动态范围,确保能够准确显示不同组织的灰度变化。
3. 检查图像的深度和纵横比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检查图像的几何失真,确保图像中的结构形状与实际一致。
5. 检查图像的伪影情况,如亮线、黑洞等,以及消除伪影的方法。
三、操作人员培训和技术评估1. 提供专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掌握超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技术评估,以确保其技术水平和操作准确性。
3. 对新技术和新操作方法进行培训,保持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
四、质量评估指标的建立和应用1. 建立超声科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图像质量、操作准确性、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
2. 应用质量评估指标对超声科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评估。
3. 分析质量评估指标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1. 建立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性能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预防超声诊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伤害患者、传播感染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结: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确保超声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备维护和校准、图像质量评估、操作人员培训和技术评估、质量评估指标的建立和应用,以及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超声科的质量水平,提供准确有效的临床诊断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质量控制规范及考评标准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要求超声检查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临床上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
一、一般项目。
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二、超声声像描述,包括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
三、诊断意见,1、有无病变以及病变部位或性质。
2、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3、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4、必要的建议如:随访和建议其他检查。
5、签名与日期。
四、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字迹工整、不应潦草、涂改,避免错别字。
条件允许者,最好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
超声科工作流程要求1、每日交接班。
认真交接所有仪器及配套设备。
2、开机前先启动稳压器电源,电压稳定后再开机,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
3、病人排队预约。
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4、开通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优先。
5、病人检查时,轻拿轻放探头,减少病人痛苦。
检查时仔细,规范化操作,保护病人隐私。
6、每次检查完病人后,应用柔软纸巾擦去探头上的耦合剂,以保持探头的清洁。
易感染部位应用无菌手套包扎探头。
7、结束检查时,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8、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9、每周彻底清洁仪器及除尘网一次,做定期保养并登记。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心脏【检查内容】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心功能:EF、FS、E/A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检查方法】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4、剑下四腔心切面[注意事项]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 右室<35mm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 右室<35mm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16—20mm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内容】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内管系分布、走向;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内有无栓子。
5、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6、肝门部及腹腔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检查方法】1、先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或第4~5肋间开始探测,并确定肝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间逐一向下探测,观察每一肋间切面声像图的改变,注意门静脉、肝静脉、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变化。
2、右肋缘下纵切观察肝在锁骨中线肋缘下的厚度和长度,并沿肋缘下肝下缘处斜切,观察第一、第二肝门及肝静脉的一系列图像,对通过第二肝门显示肝右静脉长轴斜切面图,记录右肝最大斜径。
3、剑突下观察肝左叶各个纵切面的图像,应尽可能显示左叶肝的上缘,并通过深吸气后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腹主动脉矢状面记录左肝长度和厚度,通过下腔静脉矢状面记录尾叶长度。
4、沿剑突下肝下缘做向上后方向的斜切面,观察肝左叶门静脉的结构,并显示门静脉左支切面,记录尾叶的宽度和厚度。
5、当发现肝内病灶时,从纵、横、斜各切面图观察并记录,尤需注意肿块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
6、应同时观察脾脏有无改变并测其厚度及肋缘下长度,必要时测脾长度和脾静脉宽度。
【注意事项】1、探头应于探测区内连续进行观察,不应点状跳跃式探测。
在每一探测切面进行观察时,应将探头进行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可连续广泛地对肝内结构和病灶进行观察。
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应让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观察到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特别是肝上缘近膈区。
深呼气比深吸气观察到的肝范围要广泛,注意勿遗漏近膈肌区的小病灶。
2、探测肝脏时要同时观察脾脏的变化,因为很多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血吸虫肝病等均常有脾大;原发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探测脾脏有助于鉴别诊断。
3、探测肝内占位病变时需记录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对临床估计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4、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时,需记录门静脉各分支及主门静脉大小及其内有无癌栓。
因为肝癌病人常发生门静脉癌栓,而超声显像较CT检查容易发现,这对估计预后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难以做出诊断的弥漫型肝癌,当发现门静脉有癌栓时,有助于诊断。
5、探测肝脏病变时要同时记录有无胸腹腔积液,因为靠膈顶部的肿瘤及肝脓疡容易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积水;肝硬化、肝癌病人常出现腹水;常规探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胆囊与胆道【检查内容】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囊壁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占位性病变。
3、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检查方法】1、病人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胃肠气体干扰多。
(2)右前斜位:患者向左转体450是常用的体位。
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3)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问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断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端病变是十分重要的切面。
【注意事项】1、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
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
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2、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1)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总胆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2)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鉴别诊断。
3、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
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患者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的扩张较明显。
除鉴别肝内外梗阻外尚需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
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
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
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
4、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的方法:(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袢气体强回声的干扰。
(6)可反复改变体位。
胰腺【检查内容】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
2、胰管内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压迫及其转移。
【检查方法】1、平卧位,侧卧位、坐位、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
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的关系。
5、肝外胆道扩张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
6、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检查。
【注意事项】1、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3、胰头部有占位,需观察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
4、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
5、胰腺外伤或炎症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
6、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
脾脏【检查内容】1、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脾静脉及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
【检查方法】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探头位置:左肋间、左肋下。
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
4、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注意事项】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脾实质实性占位良恶性判断应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