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基础—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图文

• 推拿诊断概述 • 触诊 • 望诊 • 问诊 • 按诊 • 其他诊断方法
01
推拿诊断概述
推拿诊断的定义
01
推拿诊断是指通过观察、触摸、 听诊等手段,结合患者的症状、 体征和病史,对疾病进行诊断的 过程。
02
推拿诊断是推拿治疗的基础,只 有准确地诊断疾病,才能制定出 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望排出物
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如痰、涕 、尿、粪等)的颜色、气味、 量等变化,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和性质。
望诊在推拿诊断中的应用
判断病情的部位和性质
指导预防保健
通过望诊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部位和 性质,为推拿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望诊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指导患者进行预防保健。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望诊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病情 好转,面色、舌苔等会发生变化。
技巧
问诊时医生应耐心倾听、细心询问,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 语言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问诊在推拿诊断中的应用
确定病因
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 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 的病因,为后续的推拿治疗提供
依据。
评估病情
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病程长短等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参考。
辩证施治
推拿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做到辩证施治、 因人制宜。
实践经验
推拿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 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 地实践和学习,提高自己 的诊断水平。
02
触诊
触诊的定义与目的
触诊定义
通过医生的手指触摸,对患者的皮肤 、皮下组织、肌肉、韧带、关节、滑 囊、脉搏等部位进行检查,以了解患 者身体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2007-12-06 10:40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一、颈部1、颈椎间接叩击试验(叩顶试验)临床意义:(1)颈椎骨病变(2)颈椎间盘、后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坐位,医生左手垫在病人头顶上,用右手叩击,若颈部有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状—>(+)注意事项:1)病人颈椎、胸椎、腰椎挺直2)病人要咬住牙齿,同时检查时不要与病人讲话3)对病人有疑有颈椎结核,应慎用,以免引起病性骨折或脱位2、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临床意义:(1)颈椎病(N根型)(2)颈椎间盘突出症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头稍上仰并偏向患侧,医生用手在其头顶上向下按压,若颈病疼痛剧烈或向同侧上肢部发射痛—>(+)(手指交叉,站于病人后侧,手放于头顶,向下缓压,持续一段时间再放手)3、深呼吸试验(Adsom氏试验)临床意义:前斜角肌综合症检查方法:病人坐位,两手放于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医生下压患侧肩部,若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4、挺胸试验临床意义:肋锁综合症检查方法:病人立定挺胸,两臂后伸,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及手部有麻木感或疼痛感—>(+)5、超外展综合症临床意义:超外展综合症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同时上肢从侧方被动个展,高举过肩及头,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6、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临床意义:臂丛N受压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颈部前屈,头向健侧侧弯,医生一手抵住病人患侧的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颈部及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二、腰臀部1、直腿抬高试验临床意义:坐骨N根受压(根性坐骨N痛)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患肢伸直高举,若患难与共肢抬高达不到正常高度,并有腰痛和股后的放射痛—>(+)注意事项:1)臀部必须贴住床面,必要时,医生按住患难与共者髂嵴处,以固定骨盆;2)下肢必须伸直,不能屈膝,尤其是高举的下肢更要注意;3)应与健侧对比;4)记录方法:直腿抬高试验——左:90度、右:30度 5)识别假阳性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临床意义:进一步证明是坐骨N 根受压检查方法:直腿抬高—>也现腰腿痛时—>放低5度~10度后—>腰腿痛消失—>背伸踝关节—>又出现腰腿痛注意事项:1)放低5度~10度时,要无症状2)背伸踝关节时,膝关节伸直 3)记录方法:加强试验阳性/阴性3、拇趾背伸试验(4、5椎间N根受压)临床意义:4、5椎间N 根受压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拇趾用力背伸,医生用两手指下压两拇趾甲,两者对抗用力,测试肌力大小并两侧对比,若患侧拇趾背伸力下降—>(+)注意事项:下压患者拇趾的力量要相等4、拇趾踱屈试验临床意义:5S1椎间N 根受压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拇趾用力踱屈,医生用两手指在拇趾掌侧,两者对抗用力测试肌力大小并两侧对比,若患侧拇趾踱屈力下降—>(+)注意事项:上顶患者两拇趾的力量要相等5、屈颈试验临床意义:(1)腰N根受压检查方法:1)仰卧位屈颈试验医生一手托起病人的头部,另一手压住病人的胸部,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注意事项:a.病人胸腰椎不能前屈b.病人头部托起要惭,头前屈,使下颏部抵于胸部 c.病人两下肢伸直(2)站立位屈颈试验检查方法:病人站立,下肢伸直,医生将其头被动前屈,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3)坐位屈颈试验检查方法:病人坐位,下肢伸直,被动或自动屈颈,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6、颈V压迫试验临床意义:腰N根受压检查方法:病人平卧,用血压计包缠颈部—>加压到40mmHg持续60s,若患侧腰腿痛—>(+)注意事项:1)对颅内压较高者或高血压,特别慎用,防止脑血管意外(中风)呼吸、心跳骤停2)该试验不常用,因检查繁锁且不安全7、“4”字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外旋,将其外踝置于伸直的膝关节上,医生一手压住对侧髂前上棘另一手在患侧膝部向下压,若骶髂关节疼痛注意事项:1)疼痛在骶髂关节者为阳性,若在股内收肌处无意义 2)若“4”字试验不能完成,为髋关节病变8、骨盆挤压或分离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用两手分别压在两侧髂骨翼上,并用力向内挤压或外按(分离),若有疼痛—>(+)9、掌根试验临床意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检查方法:病从仰卧,下肢伸直,足跟放在医生手掌,若患者足向外是外旋位—>(+)10、足跟叩击试验临床意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将患肢抬起约30度,另一手拳击其足跟,若髋部疼痛—>(+)11、双髋双膝屈曲试验临床意义:腰骶关节或椎间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将双髋双膝尽量屈曲,使其贴近腹部,若腰部疼痛—>(+)12、床边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于床边,患侧下肢悬垂于床边,使之后伸,另一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并用双手抱住膝关节,医生一手按住屈曲膝部,另一手按压悬于床边的膝部,两手相对用力,若骶髂部疼痛—>(+)注意事项:1)医生紧贴病人站立,以防病人掉下床2)病人健侧髋、膝要尽量屈曲,以固定脊柱3)疼痛发生于骶髂部—阳,在其它(大腿前侧)无意义13、斜板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稳定其上身,另一手卧住患腿,使之屈膝屈髋,然后强使患侧髋关节屈曲内收,若骶髋部疼痛—>(+)14、仰卧挺腹试验临床意义:腰N根受压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双脚根用力,使腹部挺起,腰部离开床面,同时用力咳嗽,若引起腰腿痛—>(+)15、抬腿腰痛试验临床意义:腰骶关节病、骶髂关节病变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放在病人下腰脊柱作触诊,另一手作直腿抬高,若腰腿痛—>(+)腰骶关节病变与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1)两侧对比,骶髂关节病变,健侧可抬高;腰骶关节病变,两下肢直腿抬高,同等高度。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3)活动
颈椎活动度
前屈:35度
后伸:35度
旋转:60-80度 侧屈:45度
前屈:90度 侧屈:20度
腰椎活动度
后伸:30度
旋转:30度
(4)特殊检查
压顶、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颈 或腰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屈颈试验—腰神经根受压(仰卧位) 挺腹试验—腰部及骨盆离床、咳嗽 双膝双宽屈曲试验—腰骶或髋关节病变
四、上肢部(肩、肘、腕)
四、上肢部(肩、肘、腕)
搭肩试验 肩关节外展试验 ① 功能丧失伴有剧痛--脱位或骨折 ② 从外展到上举皆有疼痛--肩关节炎 ③ 外展开始时不痛,近水平位越痛--
粘连 ④ 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
-三角肌下滑囊炎 ⑤ 外展至上举60~120°内有疼痛,超
(双侧同压)、骶髂韧带损伤(单侧对压) 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骶髂关节病变或骨
盆折
“4”字试验—阳性者,如无髋关节病 变即为骶髂关节有病变
直腿抬高及足背屈试验 床边试验 跟臀试验
直腿抬高及足背屈试验
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在保持膝关节伸直 的情况下,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如有神经 根受压时,可出现直腿抬高明显受眼,一般 多在60°以下,即出现受压神经根分布区 的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然后将下肢 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突然将足背屈, 坐骨神经痛再度出现为阳性。后者较前者对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的诊断更有临床价值。 因为髂胫束及过腘绳肌紧张时直腿抬高试验 亦可出现阳性。而足背屈试验阳性是单纯坐 骨神经受牵拉紧张的表现。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涉及伤、外、内、 妇、儿各科疾病,临床上在检查和治疗过程 中强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 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四诊及必要的物理检查, 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 况和局部症状,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 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并结合解剖、 组胚、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知识,对疾病进 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 以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 选择相应的治疗部位和手法进行治疗。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四诊检查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四诊检查推拿疗法在临床检查中既强调中医基础理论,又注重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技术;既要四诊八纲、辨病辨证,更要结合解剖、生理、病理和理化检查。
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的临床诊断。
四诊(视、触、叩、听)是检体诊断的基础。
在推拿临床中,视诊时主要观察脊柱、四肢关节的形态及活动度;触诊时必须结合解剖部位和特点,才有助于诊断;叩诊时以拳轻轻叩击脊柱和四肢为主(四肢为纵轴叩击);听诊时必须结合触诊及关节活动,才能辨别出异常声音而有助于诊断。
1.头面部(1)主要是注意观察头颅、面部肌肉、额部皱纹、鼻唇沟、伸舌等形态改变。
(2)主要是触压头颅额面颞颌下颌等处有无疼痛(压痛点)。
2.颈项部(1)注意观察颈项部形态、生理弧度等改变。
(2)颈项部触诊应注意有无压痛点、伴放散痛、肌痉挛及挛缩,棘突偏歪等。
(3)棘突偏歪且是否伴有压痛和叩击痛。
3.胸腹部(1)应注意观察胸腹壁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包块和胸廓的形态。
(2)胸部触诊应注意前胸壁(肋骨与肋软骨)、胸胁(腋下)在双手挤压时有无压痛,腹部触诊应注意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膜刺激征)。
4.腰背部(1)主要观察胸腰椎形态和步态;有无脊柱侧凸,有无腰背僵直、倾斜站行、直腰行走等强迫体位,有无跛行(间歇性跛行)。
(2)腰背部触、叩诊应注意有无压痛点、伴放散痛、肌痉挛、棘突偏歪等。
5.上肢部(1)应注意肩关节的形态:有无“方肩”、“耸肩”、“扛肩”、“翼状肩胛”征象。
(2)应注意肩胛带肌肉有无肿胀、萎缩。
(3)应注意肩部凹陷、压痛点及异常活动,结合解剖部位,有助于判断。
(4)在病变的情况下,肩部活动可出现响声,必须用手触摸,才能正确判断。
应注意弹响肩和弹响肩胛。
(5)上臂轴性叩击痛:病人肘关节屈曲90°,检查者在尺骨鹰嘴下反向上叩击,由肘下沿肱骨纵轴向上至肩峰传导,如某处有病变时,病变部位可出现疼痛。
(6)应注意肘关节肿胀、凹陷、畸形。
(7)应注意肘部病变时不同部位均有相应的压痛点,(8)应注意腕、掌、指肿胀、畸形。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法

• (三)触诊 三 触诊 • 1.骨性标志:肩部触诊要重点触摸其骨性标志,肩峰、大结节、喙突三 点组成三角形,称肩三角。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 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外、中 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 2.压痛点:上述骨性标志往往是临床疾病的常见压痛点。如肩关节周围 炎,其压痛点多在肱骨大、小结节问沟,喙突和冈上窝部,后期形成 广泛性粘连而功能发生障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限于结 节间沟,且可触及增粗的长头腱;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 限于喙突;三角肌下滑囊炎,则压痛广泛,但主要位于三角肌区;冈 上肌腱炎或冈上肌腱断裂,压痛位于股骨大结节尖顶部。肩背部肌膜 炎,可在背部肩胛骨周围,触及多个压痛点和结节。 • 3.外伤患者检查:触诊尚可用于骨折或脱位的诊断,如锁骨位于皮下, 骨折后容易触知,骨折有移位时尚能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肩关节 脱位时,肩三角关系改变,并可在肩峰下方触到明显凹陷和空虚感, 在腋窝部或肩前方能触到肱骨头。肩锁关节脱位时,在锁骨外端触到 突起的骨端,向下按压时,有琴键样弹跳感,并有明显压痛。
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 一、肩部检查
• 由于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上某些内脏疾病表现为体表某些区域的疼痛,因此遇到肩 部疼痛的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疼痛。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 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另外有些肩痛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之为"颈肩综合征"。 所以对肩部疼痛进行整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一)望诊 一 望诊 肩部望诊时,双肩必须同时裸露,以便对比检查。 1.肿胀:观察肩部肿胀时,要注意其皮肤颜色情况,肩部有无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 对比两侧三角肌的形态,判断有无萎缩。任何一种较严重的肩部外伤,均可能引起不 同程度的肩部肿胀,如挫伤、牵拉伤,腱袖破裂等筋腱损伤;肩部骨折脱位时,肿胀 更为严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大结节骨折等。急性化脓性肩关节炎,肩部肿胀而且 局部灼热,触痛敏感。肩锁关节脱位,肿胀在肩上部。锁骨骨折肿胀在肩前部,锁骨 上窝饱满。 2.畸形:要观察双肩部是否对称、是否在同一水平,两侧肩胛骨内缘与中线的距离是否 相等。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损伤时,患者为缓解肌肉牵拉性疼痛,肩部往往向患 侧倾斜。此外,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造成的肩部肌肉麻痹,也会出现垂肩畸形。肩关 节脱位时,肩峰异常突出而出现"方肩"畸形。肩部肌肉萎缩和腋神经麻痹,可致肩关节 发生半脱位,而出现"方肩"畸形。"先天性高位肩胛症"出现肩脚高耸,如为双侧则出现 颈部短缩畸形。前锯肌麻痹致肩胛胸壁关节松动,肩胛骨向后凸起,如累及双侧则称 为"翼状肩脾气但要注意与脊柱侧弯而引起的肩胛骨后凸畸形相鉴别。 3.肩部肌肉萎缩:多出现在疾病的晚期,肩部骨折长期固定,肌肉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如有神经损伤而肌肉麻痹,失去运动功能,则出现神经性肌萎缩。肩关节化脓性炎症、 结核、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肿瘤等疾病,肩关节运动受限,也往往出现肌肉萎缩,检 查时要认真进行两侧对比。
推拿学基础—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
63
望诊
1、站立姿势 正常站立姿势是 两足向前或呈 “八”字形,步 行角度不超过15°
内、外“八”字 脚
.
64
2、负重点 足跟 第一跖骨头 第五跖骨头
.
65
足 弓
.
66
3、步态 4、检查足弓、足
长与足宽
平足、高弓足
.
67
5、畸形 内翻足 外翻足 马蹄足 仰趾足 高弓足 扁平足
病人仰卧,检查者 先从其髂前上棘向 下作一垂直线,再 将其髂前上棘和大 转子顶点连成一直 线,最后从大转子 顶点画一水平线垂 直于第一条线,即 构成一三角形,为 布瑞安(Bryant)三 角。
38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 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 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 锐角为髋臼角。 正常度 数为20 ~25°。半脱位时 常大到25 ~30°,全脱位 在30°以上。
.
21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部
.
22
髋关节
望诊 触诊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
23
.
24
望诊
臀横纹对称检查:
腹股沟对称检查:
先天性髋 关节脱位
一侧饱满肿胀,多提示髋关节肿胀。 一侧出现凹陷空虚,多提示股骨头脱位 或有严重的破坏
.
25
触诊
仰卧位: 髂前上棘
髂嵴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
4
肘三 角检
查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
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 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 即失去正常关系。
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 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 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 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5、颈椎的活动度
6、腰椎的活动度
第三节 特殊检查
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实验)
屈颈试验
臂丛牵拉试验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
“4”字试验
挺腹试验
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床边试验 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 跟臀试验 Mill氏试验
屈腕试验
大小、边缘、位置以及病变的密度和周 围器官的改变等。
2.再综合临床分析后做出结论。
应当指出,在推拿学上影像诊断是很 有价值的,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一些疾病 的早期或病变很小,则可以没有影像学上
异常的表现,以致不能作出诊断。
影像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三种情况:
①肯定性诊断:即经过检查,可以确诊。
②否定性诊断:即经过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应
注意它有一定局限性,因病变从发生到出现影像学表现需 单一定时间,在该时间内影像检查可以呈阴性也会影响征象的显示。
因此,要正确评价否定性诊断的意义。
③可能性诊断:即经过检查,发现了某些征象,但不
能确定病变性质,因而列出几个可能性诊断。
第六节 MR检查
临床推拿医生读片注意事项
正确影像诊断的重点:
密切结合临床。如只依靠影像片
上所呈现的黑白阴影,常可导致诊断上 的错误。
阅片须时了解的情况:
①病者的确实年龄、性别、职业史以及个人
嗜好。
②现病史、过去病史及居住地区。 ③体格检查所见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 ④病情发展情况及病者曾接受过何种治疗疗 效果如何等。
握拳试验
杜加氏试验
肩关节内旋试验
肩抗阻力试验 前臂抗阻力试验(伸肌紧张试验)
肩三角检查
肘三角检查
推拿常用检查法

推拿常用检查法骨与关节检查是诊断骨伤科疾患的最基本手段,以此发现临床体征,并通过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
骨关节检查应在了解病史及完成全身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检查部位要暴露充分,检查时患侧可与健侧进行对比。
检查应注意避免加重患者痛苦或带来新的损伤。
测量检查(一)角度测量1.常见的记录方法(1)中立位0°法:先确定每一个关节的中立位为0°。
例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0°,完全屈曲时为140°。
(2)邻肢夹角法:以两个相邻肢段所构成的夹角计算。
例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180°,屈曲时为40°,则关节活动范围为180°~40°=140°。
2.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见各部具体检查。
(二)长度测量测量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
测量时先定出测量标志。
四肢长度测量方法如下: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1)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2)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2.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
(1)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2)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小头顶点至外踝下缘。
(三)周径测量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
大腿周径测量通常取髌上10~15c m处;测量小腿周径取小腿最粗处。
运动检查(一)步态1.正常步态两足行走时,第一阶段从足跟接触地面开始到坶趾离开地面,这段时间称为“触地相”,第二阶段从坶趾离开地面到足跟再接触地面,这段时间称为“跨步相”。
两相交替并非一个结束后另一个才开始,在一定时间内,双足同时处于触地相,称为“双足触地相”。
步子加快,双足触地相变短;当奔跑时,双足触地相可消失。
正常的跨步距离基本相等。
在跨步中骨盆两侧保持相平。
2.非正常步态(1)抗痛性步态:患足刚落地,即迅速转为健足起步,以减少患肢承重,减轻疼痛。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正常字体放大字体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最多应用的还是颈、肩、腰腿疼痛和四肢骨关节、肌肉、神经等病变,为了杜绝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并融为一体的。
通过此方法可以排除炎症、肿瘤等各种非推拿治疗适应证的疾病。
而且还能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甚多,医学科学又是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重点介绍四肢骨关节和脊柱最基本而又是最实用的物理诊断方法。
◆ 上肢部的物理诊断法【肩关节】1.望诊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丰富,所以望诊时必须两侧对比检查。
检查时两肩一定要裸出,对比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有无肌肉萎缩等情况。
正常肩关节外形为浑圆形,若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状,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
若肩肿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肿骨高耸症。
除静观外,还要视其动态情况,嘱患者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观察有无活动障碍及其异常活动,如前锯肌瘫痪向前平举上肢,可出现“翼状肩胛”。
2.触诊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几个骨性标志。
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是肢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为喙突。
还要检查局部皮肤温度,有无肿胀,如系肿物,要检查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何。
要仔细地寻找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常见的压痛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冈上肌腱损伤,压痛点局限于大结节的尖顶部;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局限在肩峰部。
除压痛外应检查肩关节有无异常活动,如肩锁关节脱位时,当按压锁骨外端,可有弹性活动。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可在结节间沟触及肌腱的弹跳。
3.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注意其运动方式,幅度,有无疼痛、受限,尤其注意其肩肿骨的动态;避免肩胛骨一起参与活动而造成的假象活动度。
肩关节的中立位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关节活动度(图18)如下:前屈:70°~90°后伸:40°外展:80°~90°内收:20°~40°内旋:70°~90°外旋:40°~50°上举: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肿骨旋转的复合动作)4. 特殊检查(1)搭肩试验: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时,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粘连。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症状性腰痛:如子宫后倾,肾下垂,神经 衰弱等。压痛不明显,或无压痛,叩击腰 部反觉舒适。 内脏疾病在腰背的反射性疼痛: 心脏疾患:右侧心俞处压痛。 肝胆疾患:右侧肝胆俞处压痛。
(三)活动检查 1 颈椎:屈伸:35~45° 旋转:30° 侧屈:45° 2 腰椎:前屈:90° 后伸:30° 侧屈:20~30° 旋转:30°
(四)特殊检查 1 压顶、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阳性反应:压顶引起项痛和放射痛,说 明颈神经根受压;叩顶引起颈痛上肢串痛, 麻木;或引起患侧腰腿痛,提示颈或腰神 经根受压。
2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方法:坐位,头微屈,检查者一手置患 侧头部,一手握患腕反向牵引。 阳性:患肢出现窜痛麻木。 临床意义: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6 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方法:仰卧,将患者屈曲的两下肢同时 压向腹部;或将一侧压向对侧腹部。 阳性:活动受限,疼痛,提示腰骶,或 髋关节病变;如一侧压向对侧腹部引起骶 髂关节疼痛,说明骶髂韧带损伤或关节病 变。
上肢部检查
肩部 (一)望诊 1 肿胀: 肩部肿胀:如挫伤,牵拉伤,腱袖破裂。 肩部骨折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大结 节骨折。
冈上肌肌腱炎:外展至上举60~120° 范围有痛,超此范围反不痛。 肘部 (一)望诊 1 肘部肿胀 肱骨内上髁骨折:肘内侧肿胀为主。 肱骨外上髁骨折:肘外侧肿胀为主。 桡骨小头骨折:肘外侧肿胀为主。 尺骨鹰嘴骨折:肘后方肿胀。
2 肘部畸形 (1)肘外翻:携带角>15 ° (正常:5~ 15°;男5~10°;女10~15 °。) (2)肘内翻:携带角<5° (3)肘反张:肘关节过伸>10° (4)靴形肘:见于肘关节脱位,伸直型肱 骨髁上骨折。 (5)矿工肘:尺骨鹰嘴突滑囊炎患者多见, 形成乒乓球样的囊性肿物。
推拿常用诊断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腹壁反射消失提示相应的周围神经和脊髓损害。
3、脊 柱 部望诊
▪ 注意脊柱的生理曲线是否改变,脊柱有无畸形。 正常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 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
位。
触诊
▪ 肩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活动幅度及其骨性 标志。
▪ 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 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
▪ 肩峰前方为锁骨外端锁骨外、中l/3交界的 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触诊
▪ 肩峰前下方压痛,肱骨小结节附近的病变; ▪ 肩峰外侧压痛,肱骨大结节附近的病变。 ▪ 肱骨结节间沟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 三角肌纤维退变:三角肌的前后缘压痛; ▪ 冈上肌肌腱损伤:该肌附着的肱骨大结节处压痛; ▪ 三角肌下滑囊炎:三角肌区广泛压痛。 ▪ 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处压痛及隆起、肩峰下
腕掌指部望诊
▪ 尺神经损伤后,拇指不能内收,其余四指不能作 内收和外展运动,第四、五手指指掌关节不能屈 曲,远端指间关节不能伸直,骨间肌、小鱼际肌 萎缩,呈爪形手。
▪ 鼻咽窝处饱满多为舟状骨骨折。 ▪ 两侧近端指间关节呈对称性梭形肿胀,多为类风
湿性关节炎,早期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呈梭形肿 胀,晚期呈典型的尺偏屈曲畸形。 ▪ 缺血性肌挛缩的典型畸形是掌指关节过伸,而指 间关节屈曲,极度屈腕时手指可以伸直些,伸腕 时则手指又屈曲。
▪ 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 关。
▪ 正常指纹,色呈浅红,隐现于风关之内。如纹色 鲜红为感受外邪,色紫为热感,色青为惊风,色 淡多属虚寒症。纹色见于风关为病轻,至气关为 病重,透过命关则病笃。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ppt课件

椎病 • 口角歪斜——面瘫 • 头不自主震颤——震颤麻痹
(2)、头面部触诊(注意手法)
• 囟门——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迟闭,见于佝偻病。 • 囟门隆起——高热、颅内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增高。 • 囟门凹陷——吐泻后大伤津液 • 落枕、颈椎病患者,常可在颈项部触摸到肌肉强硬
十七、研磨提拉试验
患者俯卧,使患膝屈曲90°,检查者一 手按住大腿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肢 踝部提起小腿,使膝离开床面,作 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活动,若 出现膝外或内侧疼痛,则为研磨提 拉试验阳性,说明有内侧或外侧副 韧带损伤。
若检查者双手握足踝部,使膝关节在 不同角度被动研磨加压,同时作外 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活动,如出现膝 关节疼痛和弹响为阳性,说明有内 侧或外侧半月板损伤。由于该试验 有两种临床意义,故研磨和提拉检 查又用于鉴别膝关节半月板和侧副 韧带损伤。
十四、双髋外展试验(蛙式试验)
• 患儿仰卧,将双侧髋膝 关节屈曲90°位,再作 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 蛀式位。若一侧或双侧 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 即为阳性征,表明髋关 节外展受限。用于小儿 先天性髋脱位的检查。
十五、浮髌试验
• 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 检查时患腿伸直,检查者 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 挤压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内。 然后用另一手拇、中指固 定髌骨内外缘,食指按压 髌骨,这时髌骨有漂浮感, 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 称浮髌试验阳性。
十六、麦克马瑞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是临床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常 用的试验方法,检查时患者取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如检查内侧 半月板损伤,检查者一手扶患膝, 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先将膝关节屈 曲到最大限度时,然后使膝外旋、 小腿内收,并逐渐伸直膝关节,这 样使膝关节内侧间隙产生挤压力和 研磨力。如发生弹响和明显疼痛, 即为阳性。如使小腿外展膝内旋, 可以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
推拿学常用检查方法检查

2008.06.17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推拿学常用检查方法脊 柱 部 检 查特殊检查1.叩顶(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正坐位,各向挤压,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的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
隔掌叩击头顶,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或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是为阳性,提示颈或腰神经根受压。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颈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反向牵拉,患肢疼痛或者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被动屈颈1~2分钟。
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4.挺腹试验 仰卧位,患者腹部挺起,腰及骨盆离开床面。
同时咳嗽一声,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神经根受压。
5.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仰卧位,医者将患者屈曲的双下肢同时压向腹部,如活动受限或引起疼痛,提示腰骶或髋关节病变。
如将一侧屈曲的下肢压向对侧腹部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说明骶髂韧带损伤或关节病变6.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 仰卧位,挤压或外按两髂骨翼,有疼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
7.“4”字试验 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曲外旋,足置于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于患侧膝上方,另一手压住健髂前上棘,使患侧骶髂关节扭转,产生疼痛为阳性,如无髋关节病变即为骶髂关节病变。
8.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 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测量抬高时无痛的范围,如60°以下出现受压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即为阳性,然后将下肢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将足背屈,坐骨神经再度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坐骨神经受到牵拉。
前者在髂胫束及蝈绳肌紧张时也会出现阳性。
9.床边试验 仰卧位,患侧臀部靠床边,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固定骨盆。
医者将患肢移至床外并将之尽量后伸,是骶髂关节牵张和移动。
若产生疼痛,提示病变10.跟臀试验 俯窝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卧足部,使足跟触到臀部,如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起,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颈部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颈部1.望诊尽可能采取坐位,解开衣领,在必要时可脱去上衣仔细观察。
颈部有无特殊部位的疤痕。
窦道。
疑有颈椎结核,应检查有无咽后壁脓肿,落枕因痛可出现保持性斜颈姿势。
颈椎骨折脱位,可出现颈部强迫体位。
2.触诊(1)压痛点:若一侧突发性斜方肌痉挛并有明显压痛者,多为落枕。
在颈段棘上韧带压痛伴条束样变或在颈4 ~颈7 棘旁有压痛者,多为颈椎病。
在颈后三角区有压痛者,多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背部软组织劳损者,多有较广泛的压痛点。
(2)肿块:新生儿单侧胸锁乳突的梭形肿块,多为先天性肌性斜肌。
颈部侧方如有肿块,应注意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寒性脓肿、囊状水瘤、腮裂囊肿等疾患的鉴别。
3.颈部活动度检查颈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图39)如下: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4.特殊检查(1)屈颈试验(图40):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住患者后脑部并被动前屈头颈,如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且有阻力和疼痛,则提示阳性。
在临床上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特别多见于脑膜炎、脑膜刺激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2)叩顶试验(图41):患者正坐位,颈、胸、腰挺直,下颏内收;医生一手掌紧贴在患者头顶,另一手握空拳轻缓叩击一手手背,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
多提示为颈椎病。
(3)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图42):患者正坐位,头向患侧的侧后方倾斜,医生双手抱住头顶,沿颈部纵轴向下施加压力,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
多提示为颈椎病。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图43):患者端坐,医生用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方牵拉,若引起患肢麻木、疼痛即为阳性。
多提示为颈椎病。
(5)深呼吸试验:患者端坐,头稍向后仰,同时将下颌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医生一手抵住患侧下颌,给以阻力,另一手触摸患侧挠动脉,如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检查
回旋挤压试验(麦氏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弹响 和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麦 克马丽(Mc Murray) 试验, 提示半月板损伤。
研磨提拉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可分两个部分。
1.挤压或研磨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 软骨损伤。
本征主要见于髋关节脱位, 亦可见于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嘱病人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 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臀中肌收缩将对侧骨盆抬起。
不负重一侧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为本试验阳性,常提示臀中肌病变, 亦可见于髋关节脱位、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等。
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 生疼痛。
临床意义:有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 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 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 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 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 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 (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 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部
髋关节
望诊 触诊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望诊
臀横纹对称检查: 腹股沟对称检查:
先天性髋 关节脱位
一侧饱满肿胀,多提示髋关节肿胀。 一侧出现凹陷空虚,多提示股骨头脱位 或有严重的破坏
触诊
仰卧位: 髂前上棘 髂嵴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股三角区有压痛,肿块饱满,多提示为急性化脓
足舟骨结节位于足内缘,如儿童局部有触痛时, 必须注意有无足舟骨的无菌性坏死。足舟骨结节 太突出,与鞋面摩擦可产生触痛。
紧靠足舟骨的近端是距骨头的内侧,扁平足患者 在足内侧距骨头明显突出。
跖趾关节痛风
下胫腓关节在距骨的近端,前下胫腓韧带横过关节,在 关节处可摸到一个轻微的凹陷,构成关节的胫、腓两骨 端,可因踝部外伤而发生分离。注意检查内、外踝的轮 廓及压痛,外伤极易造成外踝骨折。
腕关节
望诊 触诊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望诊
畸形: 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骨
折。
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
爪形手—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 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 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亦可见于伏克 曼氏损伤。
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
触诊
桡骨茎突处压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鞘炎。
鼻烟窝处压痛——腕舟骨的骨折。
月骨脱位——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 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 骨块。
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 下尺桡关节处压痛。
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功能 幅度
伸腕运动 60° 屈腕运动 60° 桡偏运动 30° 尺偏运动 40°
肘三 角检
查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 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 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 即失去正常关系。
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 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 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 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望诊 触诊
运动功能 检查
特殊检查
膝关节
望诊
5°~10°的生理外翻角。 伸直时,可以有0°~
5°的过伸
“K”型腿、“X”型 腿、“O”型腿。
“K”型腿 型腿
“O”型腿 “X”
髌骨脱位
髌上滑囊炎
胫骨结节骨 骺炎
腘窝囊肿
股四头肌的 萎缩。
触诊
膝关节的压痛点说明如下: 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髌骨下极--髌韧带病 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病变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临床意义:正中神
经由腕管中通过,
屈
在屈腕时,正中神
腕
经受到挤压而出现 麻木、疼痛,本试
试
验阳性多提示有腕
验
管综合征。
阳性体征:腕
关节出现明显
腕
疼痛。
三
临床意义:本
角
试验阳性多提
软
示三角软骨盘
骨
损伤。
挤
压
试
验
叩触诊试验
又称Ti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 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 刺痛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试验阳性。 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运动肌肉 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伸肌 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特殊检查
握
拳
尺
偏 试
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 疼痛。
验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克斯坦
(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
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阳性体征:出现手 指部的麻木,疼痛。
拇外翻和缠足
6、肿胀
踝关节的肿胀,多由踝部的外伤所引起,
肿胀明显,早期以踝部前方为主,进而 发展为全关节的肿胀,多见于内、外踝 骨折或胫骨下端骨折。若肿胀形成缓慢, 多见于踝关节结核或骨性关节炎。
触诊
先在足底前部触摸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跖趾关节, 注意跖骨头周围是否有骨疣。跖趾关节是否肿、 变形、局部发红,有无滑囊增厚,此处为痛风和 滑囊炎好发部位。
➢压痛点在跟骨两侧靠内、外踝的直下方,则可能 是距下关节病变。
跟 骨 骨 刺
跖腱膜与跟痛证
运动功能检查
踝关节检查时以足长轴与小腿 纵轴成90°角为中立位。
功能运动
背伸运动 内翻运动 内翻运动 外翻运动
幅度
30° 45° 30° 30°
运动肌肉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小腿三头肌 胫骨后肌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
股骨大转子,如浅表压痛,并有柔软的波动感, 多提示有大转子滑囊炎,如局部有深压痛,多提 示大转子骨折、结核或肿瘤等。
触摸两侧触摸大转子有增厚感,髋关节 屈伸活动时,大转子处有弹响声,多提 示大转子处髂胫束增厚。
轻叩大转子,髋关节产生疼痛,多见于 股骨颈,股骨头、髋臼骨折。在股骨颈 骨折有移位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的 位置可上移。
2.提拉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表明有内侧或外侧副
韧带损伤。
膝
检查方法
关
节
侧
方
活
动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内、
试
外侧副韧带损伤
验
检查方法
抽
屉
试
验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膝关
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
浮髌试验
阳性体征:可感觉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 松指时浮起。
示有髂胫束挛缩。脊髓灰质炎后遗髂胫束挛缩也可出现 阳性。
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大腿与床面之间形成夹角。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托马(Thormas)试验,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屈
曲挛缩畸形,多由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本 检查亦可使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分别伸直两腿,医者观察腿伸 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腿伸直过程中,腰部 挺起,说明本试验阳性。
运动功能检查
屈曲运动: 正常时膝关节屈曲可达145°。参与运动的肌 肉为腘绳肌。
伸直运动:正常时膝关节的伸直角度为0°,青少年及女 性有5°~10°的过伸。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 为股四头肌。
旋转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在伸直位时无外旋、内旋运动, 但在屈曲90°时,有10°~20°的内、外旋运 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等。
俯卧位:
髂后上棘——骶髂关节的半脱位。
按压臀大肌区,如压痛明显,多见于臀大 肌筋膜炎。
患者取侧卧位,尽量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 触摸到坐骨结节表面,如该处有明显压痛, 则提示有坐骨滑囊炎,如该处触摸到囊性 肿物,多提示有坐骨结节囊肿。
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用力下压,如产
生深压痛或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多见于梨状 肌综合征。
望远镜试验
病人仰卧,髋、膝关节均 屈曲90度。检查者一手固 定患侧骨盆,另一手握住 其膝关节上下推拉股骨头, 反复数次,即可感到股骨 头滑出滑入髋臼时的弹簧 样感觉,亦为阳性。
本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 脱位。
艾利斯试验
令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关 节均屈曲,使足底平置床 面,两足平齐,检查者观 察膝顶部的高度,若患侧 偏低,即为阳性。
转子顶点连成一直 线,最后从大转子 顶点画一水平线垂 直于第一条线,即 构成一三角形,为 布瑞安(Bryant)三 角。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 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 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 锐角为髋臼角。 正常度 数为20 ~25°。半脱位 时常大到25 ~30°,全 脱位在30°以上。
跟骨周围的压痛点的触摸意义
➢压痛位于跟腱上,可能是腱本身或腱膜的病变。
➢在跟腱的止点处,可能是跟腱后滑囊炎。
➢8-12岁的小孩,跟部后下方压痛,可能是跟骨骨 骺炎(塞渥氏病)
➢压痛点在跟骨的跖面正中偏后,可能是跟骨棘或 脂肪垫的病症,靠前部可能是跖腱膜的疼痛。
➢压痛点在跟骨的内外侧,可能是跟骨本身的病 变,如骨折、骨刺等。
运动功能检查
功能运动 前屈运动
幅度 145°
运动肌肉 髂腰肌、股直肌
后伸运动 外展运动
30°~40° 45°
臀大肌、腘绳肌 臀中肌、臀小肌
内收运动
30°
外旋运动
30°
内旋运动
35°
大腿内收肌群 髋部外旋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