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脓毒症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脓毒症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脓毒症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辨治建议。
本指南所建议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在应用本指南时需要另外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
本指南的适用对象为中医药医疗机构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也可作为西医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7][8]。
脓毒症(sepsis):指明确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严重感染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参照2012版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9]及2015年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7](说明:截至本指南校稿、定稿、专家论证时,第4版拯救脓毒症国际指南尚未出版,相关内容可参考《Intensive Care Med》文献[10])3.1.1脓毒症:存在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并具备下述某些临床特点:3.1.1.1一般指标:1)发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36℃)2)心率>90次/分或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上3)呼吸急促4)意识改变5)严重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h内>20ml/kg)6)高血糖(血糖>7.7mmol/L(140mg/dl),无糖尿病病史)3.1.1.2炎症指标:1)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WBC)>12×109/L)或白细胞减少(WBC<4×109/L)或白细胞正常但未成熟细胞>10%2)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两个标准差以上3)血浆降钙素原超过正常值两个标准差以上3.1.1.3血流动力学指标:低血压(收缩压(SBP)<90mmHg,平均动脉压(MAP)<70mmHg,或成人SBP下降>40mmHg,或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上)3.1.1.4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动脉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2)急性少尿(尽管足量液体复苏,尿量<0.5ml/kg/h超过2h)3)肌酐增加>44.2μmol/L(0.5mg/dl)4)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0s)5)肠梗阻(肠鸣音消失)6)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7)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总胆红素>70μmol/L(4mg/dl))3.1.1.5组织灌注指标:1)高乳酸血症(血乳酸>1mmol/L)2)毛细血管充盈受损(再灌注能力降低)或皮肤花斑3.1.2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由感染引起的下列任一情况:1)脓毒症导致的低血压2)乳酸超过实验室正常值上限3)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前提下,尿量<0.5ml/kg/h超过2h4)急性肺损伤①肺炎不是感染源:氧合指数(PaO2/FiO2)<250mmHg②肺炎是感染源:PaO2/FiO2<200mmHg5)肌酐>176.8μmol/L(2mg/dl)6)总胆红素>34.2μmol/L(2mg/dl)7)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8)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3.1.3脓毒性休克:指在充分液体复苏情况下仍持续存在组织低灌注(由感染导致的低血压、乳酸增高或少尿)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脓毒症是西医病名,可归于中医学“外感高热”、“神昏”、“脏衰”等范畴。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知识知多少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知识知多少脓毒症是因为身体发生感染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
出现脓毒症时,会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还会加重脓毒症病情,二者间是相互的。
脓毒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且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西医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主要是液体复苏、免疫调节、营养支持以及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方法比较局限,而且效果不佳。
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包含中医药内治法与针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
一、中药内治法1、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的使用临床多选择大黄,大黄性味苦寒,归于大肠经、胃经与心包经,主要功效可清热、泻下通便,还可凉血、活血。
大黄中包含大黄粉、大黄素、番泻苷以及大黄多糖等。
有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的功效,保护胃肠道黏膜健康,还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大黄取材较容易,价格更经济。
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重症脓毒症患者在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前使用大黄,可有效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缩短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时间,降低病死率。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使用大黄治疗,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恢复,缓解腹胀等不适症状。
2、泻下通腑法。
方剂代表为大承气汤,药方组成主要有枳实、大黄、厚朴与芒硝。
其中枳实的作用是消积导致,缓解腹部胀满气滞之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大承气汤治疗的患者,排气得到明显改善,排便更加顺畅,腹胀、腹痛以及肠鸣音症状都得到有效缓解,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降低MODS患者血清炎症水平,降低病死率。
中药灌肠,最早出现在《伤寒论》中,该方法容易操作,吸收效果更好,而且作用效果更直接,特别适用于禁食患者或者不能口服用药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中医视角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理及治疗方法
中医视角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理及治疗方法摘要:脓毒症近年来发病趋势呈上升状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心肌是其发病首发靶器官,因此临床上常并发的心肌损障碟SIMD),临床医学认为与to11样受体、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等有关。
中医学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SIMD的产生与热毒、瘀血、痰浊、正虚等因素有关。
因此,主张采取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扶正固脱的治疗原则,且临床上往往收到一定成效,副作用小。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中医辨证论治;脓毒症属于临床医学病症范畴,以感染为致病因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真菌、细菌、寄生虫及病毒等是主要感染病原微生物。
近年发布的脓毒症3.0版本中最新诊断标准指出,脓毒症主要由于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且器官功能障碍以SOFA分数≥2分为诊断依据⑴。
脓毒症的患病率为288/10万人/年,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530万例患者死于脓毒症或重度脓毒症[2]。
近年来,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器官支持技术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高达20%~80%[3].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器官功能损伤[4],其中心肌损伤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此类患者临床称之为脓毒症合并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myocardia1dysfunction,SIMD)o脓毒症能够引起明显的心肌损伤,目前尚未完全清晰了解其致病机制,但主要与分子、代谢、遗传和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关系密切。
脓毒症是临床医学疾病概念,中医学与之相对应的属〃温病〃〃瘟疫〃〃热毒〃范畴。
脓毒症常见有多器官损伤,中医学在此认识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促进调节机阴阳平衡,个体化治疗与当代临床医学结合。
笔者通过从总结S1MD临床医学认识出发,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对其病因病机进行阐发,希冀为今后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抛砖引玉。
1■西医对S1MD的认识现代研究发现,脓毒症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受损,可能与心肌线粒体有关。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脓毒症(sepsis),即脓毒血症。
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严重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一、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感染指标:确诊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具备下列临床特征:①发热(深部体温>38.3℃)或低体温(深部体温<36.0℃)②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二个标准差③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2、炎症反应的生化学指标: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109/L)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或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不成熟白细胞>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② 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③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④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⑤血糖>7.7mmol/L或110mg/dl(无糖尿病史)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成人收缩压下降值>40mmHg)②心排指数<3.5L/min/m2(儿童心排指数正常值高于成人,为3.5-5.5 L/min/m2)或皮肤出现花斑③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或血清乳酸值>3mmol/L④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个小时以上)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⑤血肌酐增加≥0.5mg/dl⑥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⑦血小板减少(<100×109/L) 或凝血异常(APTT>60s或INR>1.5)⑧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24小时⑨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14分符合1中的两项以上和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 3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即可诊断为严重脓毒症;出现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 抗感染菌培养及药敏之前,依据医院药敏试验敏感性经验与医生的临床经验降阶梯选择一到两种抗生素2.拮抗内毒素、炎性介质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ml液体静脉滴注,2~3次/日。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体温在 39℃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2)伴有面赤,心烦口渴;或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或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或小便黄赤、频急涩痛;或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腹胀满,腹痛拒按,烦躁谵语;或斑疹隐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及《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 年)。
(1)脓毒症诊断标准:原发感染灶的症状和体征; SIRS 的表现;脓毒症进展后出现的休克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
(2)SIRS 的表现,指具有 2 项或 2 项以上的下述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 次/分;呼吸频率>20 次/分或 PaCO2<32mmHg;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 或<4×109/L 或未成熟细胞>10%。
(二)证候诊断1.卫气同病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
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
2.气分实热证:高热不恶寒,口渴,汗出,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
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
3.气分湿热证:身热不扬,身重胸闷,腹部胀痛,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不爽,或伴腹泻。
舌苔黄白而厚腻,脉濡缓。
4.气营两燔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
舌绛苔黄燥等,脉数。
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
5.气虚发热证:发热日久,面色淡白或萎黄,乏力气促,腹胀泄泻,下肢浮肿。
舌淡苔白,脉大无力。
二、治疗方法— 32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1.卫气同病证治法:清气透表。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中医诊治脓毒症课件
脓毒症的治疗主 4
要包括抗生素治 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源自主要表现为发热、 寒战、呼吸急促、
2 心率加快、血压
下降等
3 脓毒症可导致多
器官功能障碍, 如肺、肾、肝、 心脏等
脓毒症分类
细菌性脓毒症:由细 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病毒性脓毒症:由病 毒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流感、肝炎等
真菌性脓毒症:由真 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念珠菌病、曲霉病
等
寄生虫性脓毒症:由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脓 毒症,如疟疾、血吸
虫病等
混合性脓毒症:由多 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 起的脓毒症,如艾滋
病、结核病等
脓毒症病因
感染:细菌、 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感染
01
免疫功能低下: 如糖尿病、艾滋 病等疾病导致免 疫功能低下
04
切诊:通过 脉诊、腹诊 等,判断病 情
05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苔、 脉象等,进行 综合分析,确 定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使 用清热解毒的 中药,如金银 花、连翘等
扶正祛邪:使 针灸治疗:
用扶正祛邪的 使用针灸疗
中药,如人参、法,如针刺、
黄芪等
艾灸等
01
03
05
02
04
3 论认为疾病是由多 种因素引起的,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中医理
4 论认为人体是一个 整体,各个脏腑、 经络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中医诊断方法
01
望诊:观察 患者的面色、 舌苔、脉象 等,判断病 情
02
闻诊:听患 者的声音、 呼吸、咳嗽 等,判断病 情
03
问诊:询问 患者的症状、 病史、生活 习惯等,判 断病情
中医治疗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中的运用-PPT文档
大黄牡丹汤组方能提高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水平,降低氧化物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共价 键结合性损伤,降低机体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有清 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有治疗作 用。 大黄牡丹汤可使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中成药有热毒清、热毒平、安宫牛 黄丸等,中药针剂有清开灵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等
热毒清、热毒平、清瘟败毒饮、黄连解 毒汤等清热解毒的方药均具有拮抗内毒 素的作用。
张艺平,韩鹏 . 中药抗内毒素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 救杂志, 2001,8(2):122-124. 戴锡珍,高淑娟 .“ 黄连解毒汤”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 6(5):31-32.
张延英,舒畅,蔡兴,吴建军,张艳霞,王茸,李存祥,康万荣,王荣. 大黄牡丹汤组方对急性胰腺 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 实验动物科学,2014,(5). 丁拥军,韦继政,许得泽,焦英杰,伍方红,刘羽雄. 大黄牡丹汤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 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0).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症状:见高热,或神昏,或肢体某部 位剧烈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 不移,常于夜间加重,肿块,出血 (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或 黑便、尿血、紫斑、崩漏等各部位出 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迟或 沉弦等。(临床多为脓毒症出现凝血 功能障碍)
正衰邪盛
常用方药:脓毒症中的血瘀证主要有 两种情况,一为热毒炽盛,煎灼血液, 形成瘀血;一为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治疗均宜凉血散血。代表方为血府逐 瘀汤及犀角地黄汤等,常用药为红花、 赤芍、川芎、水牛角、丹皮、生地、 桃仁、当归、丹参、枳壳等;吐衄血 加白芨粉、侧柏叶、茜草;尿血加白 茅根、小蓟。
中医医案——脓毒血症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解毒凉血法为主治愈疮毒内陷病案:吴某,男,1岁。
初诊:1975年7月26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10余天前头及额部发疖肿,近4天来发热咳嗽、疲乏纳减、腹部胀气、大小便少、烦躁哭闹不安。
西医诊断为肺炎,给予青链霉素、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治疗两天,发热依然不退,头部疖肿更甚。
前额疖肿约2cm×2cm,触之有波动感。
考虑为脓毒血症,转外科切开排脓引流,并用庆大霉素、氢化可的松、红霉素治疗,发热仍然不退,乃于1975年7月26日请蔡老会诊。
诊查:患儿高热(体温39.8℃),神志虽清而烦躁不安,口唇焦黄,口渴不欲饮,四肢较冷,纳减,腹部胀满。
舌尖红,苔黄,指纹呈紫红色直透气关。
辨证:此系邪入营血,热毒炽盛、营阴受伤,神明受扰之象。
治法:急拟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法,用犀角地黄汤合四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野菊花6g 川黄连1.5g- 1 -败酱草6g 镑犀角3g 粉丹皮3g 小生地3g 京赤芍3g二诊:7月30日。
服药2剂后,翌日发热即退,烦躁亦定。
但由于中途停服中药,7月29日发热复起(38.9℃),患儿又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唇红干。
舌尖仍红,指纹紫红仍透气关。
乃邪热入营、神明受扰之象。
再拟清营凉血,清热解毒之法。
上方加紫花地丁6g、减菊花。
服2剂。
三诊:8月2日。
发热已退(36.8℃),烦躁亦定,唇红已减,头部疖肿亦平,食欲转增,指纹已缩入风关、色鲜红。
邪热有外达之象,再拟原法加减。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紫地丁6g 败酱草6g 川黄连1.5g 粉丹皮6g 生地黄4.5g 京赤芍3g四诊:8月5日。
药进3剂,发热未再复起,疖肿已平,口干唇红亦瘥。
唯有咳嗽痰多,苔黄,指纹较红。
此乃邪毒外泄,肺气不宣。
再拟清解气分,宣肺达邪。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地丁草10g 北杏仁6g 浙贝母4.5g 嫩前胡6g 苦桔梗4.5g 生甘草1.5g上方药连服5剂,诸症悉平,痊愈出院。
中医药干预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干预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由全身性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传统的西医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中医药认为,脓毒性休克的发生与人体内气血运行异常、脾胃功能失调以及免疫力下
降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的干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等来
治疗脓毒性休克。
1. 中药复方的应用: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在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发挥重要
作用。
黄芪、当归、白芷等中药都具有抗炎、抗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患者
的病情。
2. 中医药针灸的应用:针灸是中医药干预脓毒性休克的一种常见方法。
研究发现,
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病情。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
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
3. 中医药养生方法的应用:中医药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气功练习等。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饮食调理,患者的体质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运动
锻炼和气功练习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4.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可以在
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机体的
抵抗力,从而增强西医药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
薄弱,需要更多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来验证中医药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疗效。
名医名方张云鹏脓毒血症
名医名方张云鹏脓毒血症名医名方张云鹏经典医案脓毒血症张云鹏(1931.10~),男,江苏人。
主任医师(1986),首届“上海市名中医”(1995)。
先后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副主任、导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名中医学术之家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高等学校老师高级职称评委员会成员。
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名老中医学科组成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顾问、上海市中医中风医疗协作中心顾问。
中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风湿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名誉董事暨专家委员。
香港中华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
英国世界传统医学会理事。
脓毒血症验案赏析倪姓,男,28岁,住院号:23069入院前一周,右侧臀部有一肿块,疼痛,直径约4厘米,其后逐渐向左侧腰背部蔓延,并在体克出现小脓泡,高热40℃,呼吸急促,口渴恣饮,烦躁不安,咳嗽不畅,大便三日不通,脉弦滑而数,舌质绛,苔干黄。
检查:神情恍惚,咽红,肺部有罗音,肝可触及,有压痛。
白血球30.5×10↑9/L,嗜中性0.85(内有毒性颗粒)。
西医诊断:脓毒血症。
中医辨证:热毒入营,邪势鸱张,内迫神明。
病情危急,中西医共同救治,中药用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法。
处方:广犀角10g 鲜生地30g 赤芍15g 丹皮10g 银花30g 连翘15g 桃仁10g 生米仁30g 生大黄6g 黄芩10g 黄连5g 芦根2支紫雪丹3g吞六神丸20粒(分2次服)复诊:上方加减服二剂后,体温逐渐下降,服药九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后用调理脾胃之剂。
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
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脓毒症是指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
脓毒症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理论、中药治疗、中药复方、中药资源和现代研究等方面,探讨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
一、中医药理论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理论认为脓毒症属于“热毒瘀阻”范畴,体质虚弱的人容易被侵染病菌,并因阴阳失衡产生全身炎症反应、发热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脓毒症时,应该通过中药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体质。
中医认为“阴阳调和,气血和畅,瘀血行通,热毒清除”,便可达到治疗脓毒症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脓毒症1.中药单方治疗中药单方治疗,即用单味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以下中药可用于治疗脓毒症:1.1 苦参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等功效。
临床应用时可以制成煎剂或口服药片,一般建议每日3-6g。
苦参对治疗某些病原体感染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1.2 肉桂肉桂具有温阳散寒、壮阳祛痛等功效。
临床应用时可制成煎剂、滴丸或胶囊等形式,一般建议每日3-9g。
肉桂是中药中常用的补阳祛寒药物,可帮助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症状。
1.3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
临床应用时可制成煎剂、胶囊或口服液等形式,一般建议每日3-9g。
黄连对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具有杀菌消炎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脓毒症症状。
2.中药复方治疗中药复方治疗,即采用多味中药进行配伍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以下中药复方可用于治疗脓毒症:2.1 清胃散清胃散由苦参、黄连、黄芩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退烧等功效。
临床应用时可制成口服药片或煎剂,一般建议每次3-6g,每日3次。
清胃散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脓毒症症状。
2.2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由白芍、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脓毒症高热的住院患者。
一、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热(TCD编码:BNW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脓毒症(ICD-10编码:R50.902-A4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高热(脓毒症高热)协作组制定的“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临床常见证候:卫气同病证气分实热证气分湿热证气营两燔证气虚发热证(三)诊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高热(脓毒症高热)协作组制定的“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高热(脓毒症高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热(脓毒症高热)的患者。
2.体温>39℃。
3.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隐血;(2)CRP、PCT、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分泌物培养、咽拭子培养;(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4)心电图;(5)动脉血气分析;(6)胸部X线片或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D-二聚体、血清病毒抗体、心肌酶谱、传染病相关检查。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早期截断脓毒症向重度脓毒症方向发展 , 减少 MODS 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是降低死 亡率的关键.
脓毒症初期的界定 遵循2001年国际国际脓毒症诊断标准,
感染参数达到两项,炎症反应达到一项即为 脓毒症早期.
三、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2.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热 抗生素只作用于细菌感染,但不能阻断炎症
3.脓毒性休克的 “集束化”治疗
益气活血中药
血必净注射液:
………………50~100ml加入250ml液体静脉滴注,2~3次/日
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
………………..100ml,加250ml液体,静脉滴注
三.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3.脓毒性休克的 “集束化”治疗
碳酸氢钠
伴有 较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如血PH<7.15) 建议:给予5%碳酸氢钠 目标 :血PH纠正至接近7.35左右 注意:杜绝矫枉过正(如血PH>7.45)
内容提纲
一、脓毒症的诊断
二、脓毒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三、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 早期诊断,早期截断疗法(预防MODS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热
• 脓毒性休克的“序贯”与“集束化”治疗 • 严重脓毒症的抗凝治疗 • 严重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治疗 • 严重脓毒症免疫调理
或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 注意:使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应用7~10d
➢活血解毒中成药:
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毫升液体静脉点滴,2~3次/日 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日16ml,加入5%葡萄糖等渗盐水500ml内静滴
脓毒症的诊疗规范 中医
脓毒症的诊疗规范【定义】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各种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
尽管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并没有下降,迄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非心脏病重症监护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
本症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因其以炎症反应、发热为主要特点,大多数学者将其归为“外感热病”或“温热病”范畴,认为脓毒症是温热病邪热炽盛,深入营血,与血互结,迫血妄行;或因外伤、产伤等气血虚损,不能充盈脉道,血行缓慢而夹瘀;无论是瘀热阻络还是血虚夹瘀,均导致气血失调,血流瘀滞,瘀毒互阻脉道,脉络失和。
此毒既有外来者,来自六淫之邪,时疫之气,又有内生者,来自体内水精代谢失常。
【诊断标准】[3]急性病人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在无干预的情况下不能保证稳定。
1.确诊的感染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T >38ºC or <36 ºC2)HR >90 beats/min3)RR>25 breaths/min2.炎症反应的生化学指标WBC>L 或μ12000/ <L , 或不成熟μ4000/ >10%,淋巴计数减少CRP >正常值+2个标准差前降钙素>正常值+2个标准差血清乳酸>3mmol/L血清内毒素>正常值+2个标准差血糖>7.7mmol/L(无糖尿病史)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 30%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低血压状态(SBP<80mmHg,平均动脉压< 70mmHg,成人SBP下降值>40mmHg) 3.低血氧状态(氧合指数Pa02/Fi02 <300)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小时以上),明显水肿或液体下平衡>2 0 ml//kg/超过24h 血肌酐增高(> 0.5mg/dl)高胆红素血症(> 4g/l )血小板减少(< 10*1012/l )凝血异常(APTT > 60S或INR > 1.5)腹胀(肠呜音减少)持续时间减少超过24小时格拉斯评分<14分符合(1)中的>2项或(2)中>1项即可诊断,在此基础上出现(3)中任何1项即可诊断严重脓毒症【辨证分型】[4]本病的形成,多是由于外邪侵袭,或素体亏虚,有服感外邪、严重创伤等,致使热毒炽盛,脏气耗伤,气滞血瘀,痰饮内生,瘀毒互结,腑气不通,阴阳失调,甚至阴阳离决所致。
脓毒症休克中西医详解
脓毒症休克中西医详解脓毒症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中西医学都对脓毒症休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脓毒症休克的中西医学观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对脓毒症休克的认识。
中医认为,脓毒症休克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一种寒邪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受寒、湿气侵袭,导致体内寒湿凝滞,从而影响气血运行。
中医将脓毒症休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晚期。
初期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头疼等;中期症状包括发热不退、体温升高、烦躁不安;晚期则出现心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
中医治疗脓毒症休克主要依靠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以达到疏散外邪,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西医对脓毒症休克的认识。
西医将脓毒症休克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因主要是感染导致细菌内毒素的释放,触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西医将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类,即SIRS标准和脓毒症休克标准。
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补液、升压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及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支持疗法。
中医和西医对脓毒症休克的认识虽然有所差异,但在治疗上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比如,在对症治疗中,两者都强调了液体复苏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饮食中的适量温热汤羹能够帮助排解寒湿,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西医则推崇积极的补液治疗,以维持循环血量,保持组织器官的灌注。
此外,中西医在预防脓毒症休克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似的观点。
两者都认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寒受湿,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是预防脓毒症休克的基本方法。
此外,中医还强调调理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脓毒症休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在尝试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的观点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
中医脓毒方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初评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中药经典方剂血府逐瘀 汤联合 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方案对
血府逐瘀汤 ,桃仁 1 2 g ,红花 9 g ,当归 9 g ,生地黄 9 g ,川芎 5 g ,赤芍 6 g , 牛膝 9 g , 桔梗 5 g ,柴胡 3 g ,枳壳 6 g ,甘草 3 水煎服 , 每 日1 加麝 香 O . 1 5 g ,老葱 6 g ,生姜 9 g ; 伴有 腹痛 、 腹胀、情绪抑 郁,加 香附 5 g ,延胡索 3 g ,乌药 6 g ;伴有 四肢厥 冷、周身疼痛 ,
家庭 心理 医生
2 0 1 5 年 5月第 5 期
Fa mi I Y. p s y c h oI o gi caI d o c t or
中 医 中药
1 . 2治疗 方法 :两组均 常规给予阿司 匹林、低 分子肝素钙、硝 酸酯类 、 1 3 一 受体阻滞剂、 A C E I 或A R B 、 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的基 础上加用
析[ J ] .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 0 1 0,1 4:7 0 . 7 3 .
[ 4 ] 高冬,吴立娅 ,陈可冀 ,等. 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通路在血府逐瘀汤 影响内皮 祖 细胞功能 中的作用研究 . 中国实验方剂学 杂志,2 0 1 0 ,l l :3 4 — 3 8 .
中医脓 毒方治疗重症脓毒症 的临床效 果初评
加 肉桂 3 g ,千姜 3 g ,羌活 3 g ,地龙 6 g 。 1 . 3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 , 显效 :心绞痛发作减少 8 0 % 以上 , 原来 缺血 的心电图恢复正 常 ;有效 :心绞痛发作 减少 5 0 %~ 8 0 %,原缺血心 电图 段较前恢 复 O . 5 ~ 1 . 0 m Y , T波由倒置转为低平或直立 ; 无效 : 心绞痛发作减少 5 0 % 以下 ,缺血的心电图无变化。 1 . 4 统计学方法 : 运用 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计数 资料以率 表
中医如何诊治脓毒症
解毒法:常用于脓毒症的初期及极期。
常用药物:静脉用药如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 琥宁注射液等。或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要用黄连、黄芩、 栀子、羚羊角、玳瑁、黄芩、升麻、朱砂、冰片、麝香、 牛黄等。临床上我们体会到,解毒要早期及时,当毒伤脏 腑,损及正气,病情渐重,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如果出 现腑实内结,腹胀便秘者,当选用承气类方,要用生大黄、 枳实、厚朴等。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益气养阴法:用于气阴两虚证。 常用药物:静脉用药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根据病情每日用100~200毫升;常用方剂 以生脉散为主,药用红参、麦冬、五味子、山 芋肉、生山药等。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益气温阳法:用于气虚阳伤证。多用于疾病发 展过程中出现了“厥脱”之向,体现在临床上 为四末不温,血压呈进行性下降或脉压差逐步 缩小,小便量逐步减少,气阳不足失于温化而 欲脱。
第九页,共30页。
结果显示单纯实证者占42.6%(26/61),虚实 夹杂者为55.7%(34/61),单纯虚证者占1.6% (1/61)。其中邪实中邪热壅盛为基本表现, 可见夹痰、夹瘀;而正虚方面以阳虚最为常见, 占虚实夹杂组的45.7%(16/35),其次为气虚 组,占虚实夹杂组的37%(13/35),再次为气 阴(血)不足组,占虚实夹杂组的14.3% (5/35)。
常用药物:静脉用药如参附注射液,根据病情 每日用100~200毫升;常用方剂参附汤为主, 要用附子、红人参、肉桂、干姜等。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益气养阴法和益气回阳法贯穿于脓毒症治疗的 整个过程;具有“扶正驱邪”,“先安未受邪 之地”,“治未病的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我 们认为使用要早期、大量,充分显示“重病重 药”的特点,发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脓毒症(sepsis),即脓毒血症。
就是指因感染引起得全身性严重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得外科感染得统称。
一种由感染引起得临床综合征.
一、脓毒症得诊断标准
1、感染指标:
确诊或高度疑似得感染,具备下列临床特征:
①发热(深部体温>38、3℃)或低体温(深部体温<36、0℃)
②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得二个标准差
③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
2、炎症反应得生化学指标:
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109/L)
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
或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不成熟白细胞〉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②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
③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
④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
⑤血糖>7、7mmol/L或110mg/dl(无糖尿病史)
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
或成人收缩压下降值〉40mmHg)
②心排指数〈3、5L/min/m2(儿童心排指数正常值高于成人,
为3、5-5、5 L/min/m2)或皮肤出现花斑
③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或血清乳酸值〉3mmo
l/L
④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个小时以上)明显水肿
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
⑤血肌酐增加≥0、5mg/dl
⑥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
⑦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凝血异常(APTT>60s或I
NR>1、5)
⑧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24小时
⑨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14分
符合1中得两项以上与2中得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
脓毒症得基础上出现3中得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即可诊断为严重脓毒症;
出现3中得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脓毒症得中西医结合治疗
1、抗感染
菌培养及药敏之前,依据医院药敏试验敏感性经验与医生得临床经验降阶梯选择一到两种抗生素
2.拮抗内毒素、炎性介质
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ml液体静脉滴注,2~3
次/日.
3.抑制毛细血管微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钠60-100U/kg,皮下注射1次/12h;或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
4.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王今达教授提出得著名得“三证三法”,把脓毒症分为:热证、瘀证、虚证三大证,选择相应方剂治疗。
1、热证:
①邪毒袭肺:发热,恶风,无汗,周身酸楚,气短乏力,喘促,口渴,
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小便黄赤。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通络;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白僵蚕、马勃、牛蒡子、板蓝根、薄荷、升麻、柴胡、连翘、玄参)。
②热毒炽盛:高热,大汗出,大渴饮冷,咽痛,头痛,喘息气粗,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沉数或沉伏。
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凉隔散加减(大黄、芒硝、连翘、山栀、石膏、薄荷、黄芩、桔梗、玄参、生地、丹参、竹叶、甘草)。
③阳明经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④热结肠腑: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腹胀如鼓,按之硬,大便不通,矢气
频转,甚或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治法:通腑泻热,保阴存津;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⑤热入营血:气促喘憋,发绀,发热以夜晚尤甚,喘促烦躁,往往伴
有意识障碍,口干,汗出,气短无力,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薄,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西洋参、天门冬、沙参).
⑥热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垢
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醒神;
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
⑦血热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
舌质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细数.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霜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茯神木、白芍、生甘草、竹茹)。
⑧热盛迫血:昏狂谵语,斑色紫黑,善忘如狂,胸中烦痛,自觉腹满,
吐血、衄血、溲血、大便色黑易解,舌绛起刺;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2、瘀证:
①瘀毒内阻:高热,或神昏,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
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迟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②邪毒内蕴、败血损络:神昏谵语,意识障碍或淡漠;胸闷喘促,
心胸刺痛,咳嗽气逆;腹痛,胁肋胀痛,泄泻或黄疸;小便短赤,涩痛不畅甚或癃闭;皮肤四肢瘀紫、表浅静脉萎陷,发热或有红斑结节;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甚则瘫痪。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阳活络;
方药:黄芪、当归、麦冬、丹参、西洋参、银花、连翘、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
3、虚证:
①气阴耗竭(邪盛亡阴):呼吸浅促,身热骤降,烦躁不宁,颧红,汗
出,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生脉养阴,益气固脱;
方药:生脉散或独参汤(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
②阳气暴脱(邪盛亡阳):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
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参附注射液)。
③脏腑虚衰,阴阳俱虚:脓毒症后期出现动则乏力气短,腰膝酸软,
肢体畏冷,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阴,阴阳双补;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山药、麦冬、茯苓、白术、附子、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