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一、磷素的作用和效应1.1 磷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磷素是构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磷脂的重要原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磷素可以促进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磷素还对植物的抗逆性和生理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磷素在土壤中的作用磷素除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外,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磷素还可以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和固定,减少它们对植物的毒害。
1.3 磷素对环境的影响磷素过量施用会引起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磷素的流失还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磷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所以要合理施用磷肥,减少磷素的流失,保护环境。
二、磷素吸收和利用2.1 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磷和有机磷,随后将其转运到植物体内各部位。
磷素的吸收和转运过程涉及到多个途径和调控机制,包括了根系对磷素的吸附和解吸,磷素的内部转运和积累等。
2.2 植物对磷素的利用与管理植物对磷素的利用效率较低,只有30%~50%的磷素能被植物有效利用,其余的则存在于土壤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减少磷素的浪费,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磷素的调控3.1 磷素吸收和代谢的调控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代谢需要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包括土壤磷素状况、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植物根系的生长状态、土壤温度和湿度等等。
这些因素通过调节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质、改变植物的根系结构以及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来影响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3.2 磷素供应方式的调控不同的磷素施肥方式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磷素的吸收利用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也会对磷素供应方式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磷肥施用方式,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土壤磷素流失的途径、环境影响及对策
土壤磷素流失的途径、环境影响及对策
土壤磷素流失的途径、环境影响及对策
土壤磷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的生长密
切相关。
然而,由于土壤磷的活动性和流动性,它容易从土壤中流失,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土壤磷素的主要流失途径有两个:一是磷的物理性流失,即土壤中的
磷物质被洪水冲走,或被风吹走;二是磷的生物性流失,即磷被植物
吸收,随着植物的收获而离开土壤。
土壤磷素的流失会给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磷的流失会导致土
壤肥力的下降,使植物生长受阻;其次,土壤磷素的过量排放会导致
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磷沉积物的积累,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最后,土壤磷素的流失也会增加大气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土壤磷素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
强土壤肥力的管理,增加磷的营养供给;其次,要加强对土壤磷素的
监测,及时发现磷的流失情况;最后,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
土壤磷素的流失,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土壤磷素的流失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应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壤肥力的管理,减少土壤磷素的流失,保护
环境,确保人们的健康。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磷素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磷肥施用引发农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长期磷肥施用引发农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长期磷肥施用引发农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引言:磷肥是农田中重要的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大规模化的推进,过量的磷肥施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这种过度施用的磷肥已经给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以及地下水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长期磷肥施用引发农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田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变化:1. 有机物分解减少:过量的磷肥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起到了分解有机物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施用过多的磷肥,微生物活性下降,进而导致有机物分解速度减慢。
长期以来,这种情况会逐渐积累,并导致农田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下降。
2. 土壤质量下降:有机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它不仅含有大量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然而,长期以来,过量的磷肥施用导致土壤中有机物的流失和降解,进而引起土壤质量的下降。
这包括土壤的持水能力降低、排水性变差以及容易发生腐蚀性土壤等。
地下水质量的影响:1. 磷肥渗漏:过量的磷肥施用会造成农田土壤中的磷肥残留。
在降雨过程中,这些残留的磷肥很容易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层。
磷肥中的磷元素在地下水中容易形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从而对地下水质量造成污染。
2. 水质富营养化:长期以来,过量的磷肥施用导致地下水中磷含量的升高,从而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
高含量的磷元素会刺激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生长,形成大量的藻类藻华。
这些藻类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并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对策:1. 合理调整施肥量:农田中磷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作物对磷肥的需求以及土壤的磷素供应能力来确定,避免过量施用磷肥。
通过科学监测和调查,掌握土壤的养分含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管理,以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农业污染现状及特点
农业污染现状及特点农业污染通常包括与农业环境有关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食品污染。
根据近年来对农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污染状况,可将农业污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污染;②农用化肥污染;③农药污染;④农畜废弃物污染。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污染类型的现状及特点。
一、乡镇企业污染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现总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
但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基础设施较落后,技术条件较差,资源、能源浪费严重,企业和群众的环境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乡镇企业的发展给农村环境和农村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从1994年“淮河”的发难到1996年“太湖”的令人震惊都是例证。
乡镇企业污染的特点是:1.分布广、数量大、行业复杂乡镇企业中绝大多数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根本不具备治理工业“三废”的条件。
企业以自身经济效益为核心,各自为战,独立发展,往往朝夕难保,因而导致管理困难,也难以对其进行监督。
2.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在当前农村部分群众环境意识还不够强的形势下,要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来治理工业“三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难度都是相当大的;另外乡镇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有的企业在项目建设时上了一些必要的环保设施,并且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
但因为管理不善,操作不按规范或操作失误,许多环保设施的实际处理效果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设施运转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再工作了,“三废”被直接排入农业大环境。
3.污染行业占的比重大污染行业往往在城市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矛盾突出,发展困难,故难以在城市立足。
而在乡镇企业发展浪潮中,却以联营、下放产品、转让设备等方式大量向农村转移。
如电镀、造纸、化工、印染,甚至土焦、土硫磺等重污染企业的建设。
目前对环境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总数的40%,其中重污染企业约占10%。
乡镇企业污染物主要可分为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重金属污染物有Hg、Cd、Cu、Zn、Cr、Pb、Ni、As等,主要来自化工、电镀、印染、冶炼、电子等行业;有机污染物有N、P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合成洗涤剂以及重金属的各种络合物等,主要来自化工、轻纺、造纸、冶炼等工业的废料。
农业磷素流失途径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农业磷素流失途径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王道涵,梁成华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综合评述了农业磷素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控制磷污染源方面要注意磷肥用量和磷肥有效性的提高,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控制磷素流失方面要针对磷素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磷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磷素污染的治理关键是切断磷源和流失途径的联系,根据磷污染源的等级划分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要将磷和氮综合治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BMP管理模式。
关键词:磷素流失;磷素污染;磷污染控制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1X(2002)02-0183-06磷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以来磷素的投入一直被认为是维持动植物产品产量,满足全球食品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磷素的大量应用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是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如果磷素未达到一定含量,仅有氮、碳等元素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1]。
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北美等国家已经把重点转移到控制磷素营养向水体输入的环节,而不是花费大笔的资金用于净水厂的建设[2]特别是针对农业面源磷素污染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1 磷素污染现状农业生产实践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
中科院对我国淡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表明,在已监测的全国131个主要湖泊中有67个是富营养化,其中农业面源氮、磷负荷占的比例较大。
据报道[3],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128个湖泊中69%的水中磷素含量超过0.1 mg/L,1995年美国49个州地表水和地下水非点源污染调查表明,已有27个州的湖泊受到面源污染的严重压力。
在丹麦和北爱尔兰的监测湖泊中发现,减少城市点源的磷素输入只能使湖水中的磷素含量略有降低,这说明农业磷素的输入是水体中磷素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农业磷素的流失与土壤中积累的磷素总量关系密切。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全球范围内磷素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过度施用化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磷素的高效利用和调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国内外对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进行综述,全面分析和总结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磷素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施肥提供参考。
一、磷素的生物学功能及效应磷素是构成生物体DNA、RNA、ATP等重要分子的基本成分,对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在植物中,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剂,对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光合作用、开花结果、抗逆性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磷素的缺乏或过量供应都会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磷素的适量施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至关重要。
二、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输等过程。
近年来,围绕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了植物对磷素的感知、信号转导、吸收和转运等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为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磷素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磷素的调控机制植物对于磷素供应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涉及到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和分子机制等多个层面。
研究表明,植物通过根系的形态调整和代谢调控来适应不同磷素供应水平,同时针对外源磷素信号进行感知和转导,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些调控机制不仅对于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植物对土壤环境中其他资源的适应提供了启示。
四、磷素的施用与环境效应目前,全球范围内磷素施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然而,大量磷素的施用造成了土壤中磷素的积累和流失,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开展磷素环境效应的研究,探索磷素的替代资源和环保施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磷化工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试论磷化工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磷化工是指以磷矿资源为原材料,经过多个化学反应制成的各类磷化合物,其主要应用于化肥、食品添加剂、工业用途等领域。
然而,磷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与管理不力等因素,也容易引起环境问题。
磷化工污染不仅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造成危害,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加强磷化工污染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1.水质污染磷化工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其中,磷酸盐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2.土壤污染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其中可能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若这些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处置,就会导致土壤污染。
3.空气污染磷化工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硫化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也会对空气环境造成危害。
4.危害人类健康若人类长期暴露于磷化工污染环境中,会导致诸如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磷化工污染对孕妇及婴儿的健康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1.加强现有污染源的监管通过执法检查、日常监管等方式,对磷化工企业的生产、排污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产生超标排放和违规处置固体废弃物等情况。
2.促进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在技术、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推进磷化工产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减少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
3.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对于磷化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采用无害化处置手段,例如焚烧、埋填等方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加强磷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对于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实施排污限额、污染源自动监控等措施,确保污染源不超标排放。
5.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障,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社会组织参与,发挥广大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力量,推动磷化工污染治理的开展。
综上所述,加强磷化工污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设施蔬菜地施用磷肥对土壤及环境中磷素积累的影响研究现状
设施蔬菜地施用磷肥对土壤及环境中磷素积累的影响研究现状韩张雄;董亚妮;王曦婕;李慧慧;雷腾【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年(卷),期】2016(0)10【摘要】土地过量施用磷肥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主要针对当前设施菜园地土壤施用过量磷肥所导致的磷素过量积累现状进行总结,讨论了由于磷素高度富集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出了设施菜地磷肥过量已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这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过量施用磷肥也制约了蔬菜的生产.因此,从减少设施蔬菜地的磷肥施入量进行集约化生产为主展开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设施蔬菜地磷肥的过量使用,提高蔬菜的磷肥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同时可有效改善周围环境的磷素污染.【总页数】3页(P70-72)【作者】韩张雄;董亚妮;王曦婕;李慧慧;雷腾【作者单位】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及春玉米磷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2.不同有效磷植烟土壤施用磷肥对烤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磷肥施用量对稻麦轮作土壤中麦季磷素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4.磷肥施用量对石灰性土壤磷组分和作物磷积累量的影响5.磷肥施用量对石灰性土壤磷组分和作物磷积累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中西部耕地土壤磷素历史演变状况分析
部 山区的土壤磷 素上 升明显 , 高于川 塬地 区 。 I
25.
2 0.
8 0 mg k , 9 6年 为 l . / g 2 0 . / g 19 6 5 mg k , 0 3年 为 2 . / g 0 0年 为 2 . / g 呈 逐 年 上 i 0mg k ,2 1 3 6 mg k ,
5 . / g 有 效 磷 含 量 5 9mg k , 效 钾 含 O 1mg k , . / g 速 量 l 1 7mg k , 壤缺 氮缺磷 的现 象十 分突 出 , 2 . / g 土 全 市有 8 . 6/的 耕 地 缺 磷 , 食 平 均 单 产 只有 5 8 6 9 粮
1 7k / 6 , 9 g 6 7m。 因此 当时提 出了氮磷 配合 的施肥
15 .
升 态势 ;0 0年 比 18 21 9 4年上升 了 1 . / g 5 6mg k 。 12 3 南 部 山 区 土 壤 磷 素 18 .. 9 4年 为 7 2 . mg k ,9 6年 为 1 . / g 2 0 / g 19 6 4 mg k , 0 3年 为 2 . 22
2l() O 1 6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8 7・
关 中西 部 耕 地 土 壤 磷 素 历史 演 变状 况 分 析
强 红 妮
( 宝鸡 市农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 中心 , 陕西 宝鸡 7 1 0 ) 2 0 1
摘 要 : 西 关 中西 部 1 8 — 2 1 陕 94 0 0年 3 9 8 19个 土壤 样 品 化验 资料 的统 计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6a间 , 市 耕 地 土 2 全
l
较
分 以无效态 储存 起 来 , 成 土 壤磷 素不 断 地 在 土 造
从涪陵区土壤磷素的分布状况浅谈磷肥的合理配置与施用
含 量大于 3 0 的耕地在涪 陵区又多 为有 障碍 因素 的潜 育型 .% 水稻 土 ,主要 分布在海拨 5 0 0 m以上坪 上 区域 。而涪 陵 区耕
地 土壤有 机质含量低 的原 因, 除了因土壤 中本 身有 机质含量 较 少 以外 , 重要 的还在 于近几年来对 有机肥的少施 。甚至 更 不施 所至 。 调查统计 , 据 涪陵 区有机 肥在 总施 肥量 中所 占的 比重 急剧 下降 , 9 3 有机 肥 占1 0 , 9 5 15 年 0 % 1 8 年有机 肥 占3 % 1, 而 20 0 4年则下 降到 8 %。这种 现状 ,一方 面是 由于化肥 用量 的相对增加 ,更重要是 有机肥施用量 的绝对减少 ,特别是近 几年来绿肥种植 、 秸杆还 田面积 的锐 减和 农家肥的大量散失 所致 。 以 , 地土壤有机质含 量少是导致涪 陵区耕地 土壤 所 耕
的合 理 配 置与 施 用提 出 了建 设 性 意 见 。
关键词 : 土壤磷素 分布 磷肥配置 施 用 涪 陵 区位于 重庆 市 中部 及 三峡 库 区腹地 , 内地形 复 境 杂 ,地 貌 类型 以低 山丘陵 为 主 。土壤地 力监测 资料 表 明 , 涪 陵 区土壤 养分 总 的状 况是 中氮 低磷 钾 偏 上 ” 。磷 素 己 成 为提 高涪 陵 区粮 经作 物 产 量 和改 善 品质 的 限制 性 因素 ( 或最 小养分 ) 科 学地施 用 磷肥 就非 常 紧迫 和必 要 。 , 现就 涪 陵 区 土壤 的磷 素 状 况 ,对 磷 肥 的合 理 配 置 和施 用 作 一
中磷 素含 量低 的原 因之二 。
2 3 土 壤酸 碱 度
1 2 磷肥 的施用现状 .
2 0 年涪陵区肥料结构 中,氮 ( ) 磷 ( 一 、 ( ) 04 N、 P0) 钾 Ko 的施用比例是 l: .4: .2: 0 2 0 2 有机肥与化肥施 用比例为 1 : 1 。2 0 年全区共施用化肥 2 8 7 04 ,2× 1j ,氮 、磷肥 ( 0t 纯量 ) 比为 1 0 1 。平均施磷仅 17 5 g h ( Po 约 2 k ) : .8 8 .k / m 折 = 5 5 g , 并且 8% 9 为本区生产的过磷酸钙 , 只有极少量 ( 不到 s )的钙 % 镁磷肥 、 磷矿粉和磷胺 ( 6 ) 在 生产上施用磷肥有较好的 约 %。 增产效果,根据涪陵区多年来 的化肥试验 资料表 明,l g 素 k磷 (2一 P0 )可增产稻谷 9 2 g、玉米 1 ~1k 小麦 7 O g、 ~1 k 0 5 g、  ̄lk
土壤磷素形态研究现状评述
Ke r S i p n p o y wo ds ol h h  ̄ s f r ;R s a c d a c om ee rha v n e
( de tvl i r n )指能 溶于 1 o LH S 4 Mo r e bl o ai P : al a e g c l 2O 而易 矿化 m/ 又较 易为植物吸收 的组 分 ; 中稳 性有 机磷 ( oe tyr i ③ M dre s . al es
t t rn )指能溶于 05 o LNO , p a g iP: noac . ml a H 在 H值 l . 条 / 一15
稻土上存 在的问题 进行 了改进 。范业 宽 等对此 法 提取 石灰
性 土壤 和稳 定性与 中度 有 机磷 方法 进行 改进 :土壤 有较 为薄弱 的环节 , 究资料 十 研
分有 限。
18 年 Hd v 92 el 提出一种新 的磷素分级方法 一 在 国外得 e ,
磷是作 物生长的必需 营养 元素之一 , 中 的磷 直接 影 土壤
响着 作 物 的优质 高 产 , 而磷 在 土壤 中 的化 学行 为 和存 在形 态, 由于直接影响着对作 物的有效性 而一直 受到人们 的广 泛 关 注。关于土壤 磷 素形态 , 国内外 学者 进 行 了大量 研究 , 重 点主要集 中在对土壤磷素分级 方法的探 索和改 进 , 以及施肥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u a o Ad i g Si20 , (9 :96— 97 J r l f r n.c.0 63 1 )49 49 on m A 4
土壤氮磷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
土壤氮磷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近年来,我国农业用地的化肥施用量剧增,导致了土壤的氮磷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农业生产是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土壤氮磷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探究土壤氮磷污染的特征及其防治技术,对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氮磷污染的特征1. 污染源土壤氮磷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活动。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等大量运用,导致土壤中氮磷营养盐堆积,引发了氮磷污染。
2. 污染特征土壤氮磷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中氮、磷含量增加。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等活动可以在土壤中输入大量氮磷,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氮、磷含量升高。
(2)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
土壤氮磷污染会影响土壤生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3)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会通过土壤颗粒流失和渗漏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影响水质。
二、防治技术防治土壤氮磷污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策划防治方案,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生态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进行治理。
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草地、灌木、建筑等构造物来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降低氮磷浓度。
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建造,让植物选择、分布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吸收大量的氮磷元素,达到减少氮磷污染的目的。
2.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指利用各种化学方法,通过不同技术对土壤氮磷进行固化及提取,达到降低氮磷污染的目的。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吸附、离子交换、沉淀、还原等技术,通过对氮磷的物理化学反应,可以让其稳定在土壤中,达到减少土壤氮磷浓度的目的。
3. 基础措施在进行土壤氮磷污染的防治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基础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划分耕作区域,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精准化肥、农药等等投入,减少氮磷农业排出。
其次,建立土壤知识普及及监测机制,普及科学肥、绿色肥的使用概念,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并及时反馈。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邬秀芳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农业土壤磷素流失会对周边水质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磷素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针对磷肥的使用、土壤自身的性质以及磷素的承运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解析磷素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且从中分析出磷素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最后总结出,农业土壤的磷素流失影响因素有土壤性质、含磷元素程度、磷肥使用、农业耕作以及水文条件等。
【总页数】1页(P132-132)
【作者】邬秀芳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农业局农技站 0136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贵州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J], 何佳芳;范成五;秦松
2.模拟降雨条件下秦岭北麓土壤磷素流失特征 [J], 陈曦;王雪松;贺京哲;代允超;刘衡;吕家珑
3.湖南典型土壤磷素剖面分布特征及其流失风险 [J], 邱亚群;甘国娟;刘伟;刘妍;侯洪波;李裕元;彭佩钦
4.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 [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5.模拟降雨条件下工程边坡土壤磷素流失特征 [J], 杨兴;庞鑫;曹卓冰;彭培好;谢成晟;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减排措施
磷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减排措施磷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用于补充土壤中缺乏的磷元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磷肥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和能源消耗。
为了减少这些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
本文将探讨磷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减少这些影响。
首先,磷肥生产对水体造成污染是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在磷肥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水和废物会被排放到水体中。
这些废水和废物含有高浓度的磷酸盐和重金属,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会引起水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藻华,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生物多样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磷肥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废水处理工艺,减少废水中磷酸盐和重金属的含量。
另外,磷肥生产企业还应该建立回收利用系统,将废水中的磷酸盐和重金属回收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
其次,磷肥生产过程会导致土壤退化。
磷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磷元素的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和酸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减少土壤退化的风险,农民应该合理使用磷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减少对磷肥的依赖。
第三,磷肥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磷肥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和燃料,尤其是在矿石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磷肥生产企业可以采用更加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进一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减少磷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限制废水和废物的排放,鼓励企业投资废水处理设施,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和推广磷肥的使用和施肥标准,引导农民合理使用磷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公众教育也是减少磷肥生产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磷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减少这些影响。
磷循环研究的现状及其应用
磷循环研究的现状及其应用磷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它存在于DNA、RNA、ATP以及细胞膜等生物分子中,同时也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然而,磷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有限,大部分磷都存在于矿石和化石燃料中,这就导致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磷资源的日益稀缺。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磷资源,磷循环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磷循环指的是磷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磷的来源、沉积、转化以及再生等过程。
了解磷循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矿产资源的利用非常有帮助。
目前,磷循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首先,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磷循环中的微生物角色。
微生物在磷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利用磷元素,同时也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和酶解磷酸盐等方式释放磷元素。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Pelagibacter ubique的海洋细菌可以通过代谢抑制磷酸盐被固定在有机物分子中,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另外,磷循环研究还涉及到磷营养问题。
随着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磷元素流失到环境中,导致土壤与水体中磷含量的下降。
这将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食品来源。
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回收磷元素,以应对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磷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磷循环研究还涉及到农业环境的保护。
在现代农业中,磷肥是一种必要的营养物质。
然而,如果磷肥施用不当,不仅会浪费磷资源,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磷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磷含量的过高,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磷循环研究的一些成果已经被应用到现代农业实践中,例如磷肥的利用效率提高,磷肥的分层施用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磷循环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将相关研究者从不同领域集中到一起,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和利用磷资源。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科学家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来研究磷循环的各个方面,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更加实际的领域中。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1.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溶解或固体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从而引起的水体污染。
这种污染不同于点源污染,其污染源分布广泛且不固定,具有随机性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农业源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 (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19和27,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带来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危害。
研究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成因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导致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化肥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若未被作物完全吸收,会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农药的使用则可能通过飘移、淋溶等方式进入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产生的粪便和尿液若未经妥善处理,会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农田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水流或风力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还会将携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输送到水体中,加剧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藤蔓等废弃物若未经合理处理,如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随意堆放则可能通过雨水淋溶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
国内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磷素(phosphorus)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之一,是构成核酸、蛋白质和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全球磷素资源日益枯竭,磷素资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因此,研究磷素的效应和调控,提高作物对磷素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国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肥料生产和使用国家,而磷肥是三大主要肥料之一。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磷肥的广泛应用,土壤磷素负荷逐渐增加,导致土壤磷素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磷素残留增多,磷素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减少磷素的施用量,减缓磷素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
在磷素效应方面,国内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存在差异,一些高效利用磷素的作物品种和生态类型的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而一些低效利用磷素的作物品种和生态类型的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培育耐磷素缺乏、高效利用磷素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是提高农田磷素利用效率的关键。
在磷素调控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磷素的添加、磷素肥料的施用方式以及植物根系的磷素吸收等方面。
磷素肥料的施用方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磷素肥料的施用方式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植物的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磷素的利用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另外,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对磷素吸收利用效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植物可通过根系分泌酸类物质和根际氧化物还原酶等调控机制,促进土壤磷素的溶解和吸收。
因此,改良植物根系结构和功能,提高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提高植物磷素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
国外研究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现状:国外对磷素效应和调控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磷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磷肥利用率却很低,这给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那么,造成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土壤磷素含量低土壤中的磷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然而,在许多地区,由于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过度开发使用等人为因素,导致土壤中的磷素含量较低,从而限制了植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
二、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利用磷肥有着直接影响。
当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根系吸收能力,从而降低植物对磷肥的吸收效率。
三、缺乏有机质有机质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有机质会导致土壤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和磷肥的利用效率。
四、磷肥施用方式不当磷肥施用方式不当也是造成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如过量施用、不合理配比等,都会导致磷肥的浪费和污染环境。
五、缺乏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吸收利用磷肥有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可供植物利用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利用这些元素。
如果缺乏微生物,就会影响到土壤中养分循环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六、水分不足水分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影响到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降低磷肥的利用效率。
七、氮素过量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但是,如果氮素过量,则会抑制植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从而降低磷肥利用率。
综上所述,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从土壤、施肥方式、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摘要:对当前农田及菜地土壤过量施用磷肥导致磷素高度积累的现状进行阐述,说明在磷素高度富集下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合理施用磷肥,解决蔬菜地磷富集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上亟待解决和制约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土壤磷污染环境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1]。
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退化。
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与农药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土壤中某些成分含量过高,致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功能受到损害,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3大元素之一。
土壤磷素的积累能够提高土壤磷的供应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物质基础。
土壤磷含量受母质、成土过程和耕作施肥的影响,变化很大[2]。
2007年世界磷矿资源经济储量为180亿t,远景储量约500亿t。
地球中的磷的总含量估计为1019t,平均磷含量为0.12%。
人们为了农业经济利益,大量地向农田中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导致农田中磷大量积累。
1950年至1995年间,全球约有6108t化肥投入,约有4108t的磷净残留于农田土壤环境中[3]。
我国土壤磷含量在0.017-0.1l5%之间,总的变化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经过10多年的累积,我国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大提高。
1.土壤积累态磷素的研究所谓积累态P就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积累的磷不仅造成±壤质量恶化,还可通过径流、渗漏等多种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且由于其溶解性差,无法满足一般作物的生长需要,造成土壤磷素的“遗传性”缺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4]。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为1 970.8万hm2。
总产量约6.2亿t,产值约5 60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53.7万hm2,占世界设施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
辽宁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1.7万hm2,到2010年预计发展到30万hm2。
设施菜地土壤是一种处在半封闭条件下、受人为影响强烈的特殊土壤,为追求高产高效,大量投入的肥料导致设施菜地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累积。
1.1菜园土壤磷素的积累状况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将驱使菜农大量投肥。
据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3万t(纯量,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441 1.8万t[5],其中磷肥施用量由1990年的462.4万t增加到2003年的714.4万t,复合肥施用量由1990年的341.6万t增加至2003年的1109.9万t。
中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折纯量)达375kg/hm2,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美国的4倍,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一些蔬菜基地化肥施用量高达1000kg/hm2。
据李家康、金继运在“提高我国化肥利用率的研究报告专题论著”中介绍:对吉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广西、江苏7省区,36个县、451个自然村有代表性的农户1958户,调查1994、1995和1996年种植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施肥量得出,蔬菜的平均施肥量为673.778kg/hm2,在各种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施肥量中列居第一。
肥料的大量施用导致蔬菜地土壤磷素富集严重。
据周艺敏对天津市郊菜园的土壤磷素研究结果表明菜园土壤养分富集明显,菜地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83.9mg /kg,而大田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仅为12.17mg/kg,菜园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比大田土壤高近6倍,菜园土壤全磷含量比粮田增高了48%;肖千明采集辽宁省4个蔬菜产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样本80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保护地耕(O-20cm)土壤养分与相邻粮田相比,其中速效磷的增幅最大,增加幅度为0,3,73,6倍,速效磷最高可达245mg/kg,全磷最高可达2.60g/kg;王朝辉等对一般农田和不同类型菜地土壤O-200 cm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含量和分布进行比较表明[15],菜地土壤中速效磷大量累积,从200cm土层速效磷的累积总量来看,大棚和露天菜地分别达到978.1和503.3kg/hm2,比农田高出6.2和2.7倍。
刘建玲[4]等对北京郊区种植3-13年的蔬菜保护地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进行分析表明,蔬菜保护地耕层(O-20cm)土壤全磷为816.2-2921.4mg/kg,平均为1711.4mg/kg,Olsen-P的含量为23.0-372.1mg/kg,平均为170.9mg/kg;张政勤通过调查广州市郊菜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现尽管不同地区速效磷含量差异很大,但速效磷含量水平都很高,平均值为247mg/kg,其中个别土样速效磷含量高达603mg/kg。
由于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灌水数量和频率高,致使蔬菜地的磷素在亚表层累积也非常严重。
王朝辉[15]等研究表明,菜地土壤中累积的速效磷不仅分布在表层,在深层土壤也大量存在:从速效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来看,大棚和露天两种类型菜地速效磷累积的最高值出现在0-20cm的表层土壤,而农田土壤并无高峰出现;在O-40cm的土层中,大棚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露天菜地:O-140 cm 的土层中,两种类型菜地的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土壤。
肖千明研究表明,蔬菜保护地亚表层(20-40m)与相邻农田比,速效磷、全磷明显积累,最高达到78.6mg/kg和0.789mg/kg,增幅分别为456-7860%和5.7-160%。
2土壤磷素积累的环境效应磷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水体环境产生危害[6]。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消耗,pH变化,水生动物死亡和水质急剧下降等。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产生与农田土壤中氯、磷等养分的流失关系密切。
我国水体环境日益恶化,几乎所有的大湖都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其原因主要是N、P过量输入。
随着我国土壤磷素的不断积累,来自农田磷素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威胁也随之日益增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农田磷进入水体的量为19.5 kg/hm2。
因此,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或者已经成为造成地下和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我国已有报告表明:在一些湖泊中来自农田的磷素份额约占14%~68%。
目前我国过量施肥的现象很普遍,磷素过量的问题较为突出。
大量研究表明,农田磷富集对水环境的恶化有着十分显著的贡献,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的磷素流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1997年巢湖西半湖水体总磷为0.310mg/L,超过III类水标准5.2倍,劣于V类水标准。
造成巢湖严重污染的原因,除了沿湖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与农业非点源污染量越来越大有很大关系。
巢湖沿湖四周均是农田,是安徽省的重要产粮区。
近年来,农民施用化肥量平均1200kg/hm2,比10年前增加8倍,因肥料结构和施肥方法不当造成化肥大量流失,成为巢湖水质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凶。
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目前97%面积的水体己呈中.富营养化状态。
富营养化使太湖近几年大面积爆发蓝藻,数次大规模地影响到自来水厂取水[7]。
苏南太湖流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是高投入、高产出区,全区面积仅占全国的0.4%,而化肥消费量占全国的1.3%。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基本实现了对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面源的营养物质已成为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而来自农田的氮、磷在面源污染中占有最大份额,水体中的总磷与流域内农田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8]。
丹麦内陆湖泊的总磷含量在80年代有所降低,但这并没有使水质明显改善,因为其它来源的磷(主要是农田排磷)仍足以使许多湖泊中磷浓度超过O.1mg/L这一危险浓度。
其中农田面源磷占河流中磷来源的一半以上,农田为主的流域内面源磷年发生量(0.29kg/hm2)相当于自然流域(O.07kg/hm2)的4倍。
据估计,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表水体中,农田排磷所占的污染负荷比约为24.71%。
美国环保署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大量的农田养分流失是造成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990年的调查显示,57%的湖泊受到农田养分流失的严重影响。
磷素的迁移转化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流域非点源,尤其是营养盐,不仅造成资源的流失,而且对水体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各层管理人士和土地使用者的关注。
流域非点源的有效控制,涉及人力、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从近期看,应尽快平衡农业流域内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减少土壤磷的累积,通过迁移廊道对磷素进行截留,并降低流失磷的生物有效性。
但从长远来看,还应加强非点源在流域尺度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真正理解其在时空上的分布,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最佳管理措施、建立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提供理论依据。
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会增加表层土壤中磷素的含量,也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积累[9]。
底层土壤磷含量和地下水环境密切相关,底层土壤磷素含量的积累是造成地下水磷污染的直接原因,地表水中磷浓度主要与表层土壤磷饱和度有关,而地下水中磷浓度主要受深层土壤磷饱和度的影响[10]。
近年来关于磷素在土壤剖面下层中的高量积累现象有很多的报道[11,12]。
高量施用磷肥40年,表层Bray-P高达350mg·kg-1,而不施肥的处理则只有13mg.kg-1,施磷处理45-60cm的土层Bray-P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施磷处理各层土壤H2P04"的浓度明显增加,表明了表层土壤磷有向下淋失的现象[13]。
连续多年的磷肥投入,土壤磷素淋溶深度可以达50cm至1.0m以上[14]。
周建斌等报道,不管是单施磷肥或磷肥与有机肥配施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30-100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且有机肥中磷在剖面中的运动性大大高于化学肥料。
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灌水数量和频率高,致使蔬菜地的磷素在亚表层累积非常严重。
甑兰等在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施用磷肥造成菜园土壤60-80cm土层中,磷素有明显的积累现象,磷素的淋洗渗漏作用相当明显。
3土壤磷素积累研究展望目前,磷素流失导致的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相当严重[16]。
如何控制磷素流失,减轻水体污染已成为研究热点。
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驱使菜农大量施肥,但由于磷素容易被土壤固定,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必然造成土壤中的磷素大量富集。
我国集约化种植的蔬菜地多位于沿江河高地下水位、水网密布的城郊,因此土壤磷素大量富集会影响地下水和饮用水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