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集注
2009-03-25 一、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名崔氏八味丸。又名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处方: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
功能: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而致的腰酸脚软,身体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近代也用地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性神经衰弱等属于肾阳不足者。
方论:干地黄、山茱萸补益阳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附温补命门真火,引火以归源,诸药合用,共有温补肾阳之效。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虚》载本方,将桂枝改为肉桂,将干地黄改为熟地,名曰八味圆。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处方:
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地,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圆至二十五圆,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久服壮元阳,益精随。活血驻颜,强志轻身。
清.陈修园著《金匮方歌括,妇人杂病方》卷六,载本方,名肾气丸。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名曰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此方主之。处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茯苓,牡丹皮、泽泻各三两,附子一枚,炮,桂枝一两。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歌日:温经园肾整胞宫,月泽苓三地八融,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
陈敬园次.元犀按:“胞为血海,与膀胱并列于脐下,俱悬空之腑,其气相通,全赖肾气充溢于其间,其胞系乃正。若肾气不充,则胞系了戾,胞系了戾,必不得溺矣。是病虽在胞,其权则专在肾也,故以肾气丸为主之。方中地黄、山药固肾脏之阴,山茱萸、附子补肾脏之阳,桂枝化腑气,茯苓行水道,妙在泽泻形圆善转、使肾气旺则能充于胞而系自正,系正则小便不利者而可利矣。又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以腰为肾之外腑,肾司开阖,主骨髓,为作强之官,与膀胱相表裹,若少阴精气虚不能主骨,则腰痛。少阴阳气虚不能通腑,则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本方补益真阴,蒸动水气,使阴平阳密,开阖之枢自如,故能治虚劳之病,然小便自利者,不宜服之,以其渗泄而列劫阴也。”
二、济生肾气丸,宋《济生方》卷四方。又名加味肾气丸,资生肾气丸。处方:
炮附子二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一两,官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半两。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功能“补肾温阳,利水退肿,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近代也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载本方,名资生肾气丸。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处方:
熟地黄四两,白茯苓三两,牡丹皮一两,泽泻一两,干山药一两,车前子一两,山茱萸一两,牛膝一两,肉桂一两,附子一钱。
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集注一:明·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主水,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肺、肾者,盖脾主运行,肺主气化,肾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
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经也。然其治法,有内、外、上、下、虚、实,不可不辩也。在外则肿,神佑丸证也。在下则小便闭,沉香琥珀丸、疏凿饮子证也。”
集注二:明·张介宾曰:“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之真水。山茱萸、肉桂,附子,以化阴中之真气。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以利阴中之滞。能使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状水利桥,即所以治肾也。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治虚水方,更无有出其右者。然当因此扩充,随证加减。若其人因大病之后,脾气大虚而病水肿者,服此虽无所碍,终不见效,每熟计之,脾气大伤,诚非肾药之所能治。专用理中汤一两,加茯苓一两。命火衰者,加附子;两足冷者,加肉桂;腹胀甚者,加厚朴。三大剂而足胫渐消,十余剂而腹胀退。凡治中年之后脾肾虚寒者,悉用此法。盖气虚者,不可复行气;肾虚者,不可复行水;肾虚者,不可专利水。温补即所以化气。塞因塞用之妙。顾在用之者何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