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讲解
7.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靳鹏伟教学讲义
基础
天然地基
基础直接建造在 未经加固的天然 地基层上
浅基 深基
埋深 5 m
桩基,沉井, 地下连续墙
2020/6/27
人工地基
若天然地基很 软弱,事先经 过人工加固, 再修建基础
任务一 概述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2020/6/27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规定:(考虑地基、建筑物规模与功能)
甲级:重要的、30层以上高层、体型复杂、 高低层差超10、对沉降有特殊要求、 场地与地质条件复杂等。
乙级:甲、丙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丙级:场地与地基条件简单7层及以下建筑、
次要轻型建筑。
2020/6/27
二、地基基础设计规定
➢所有建筑地基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 ➢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均按地基变形设计; ➢丙级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的可不验算变形; ➢经常受水平荷载的高层建筑与结构、挡土
石)按1:2:4~1:3:6配成
2020/6/27
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
2020/6/27
2020/6/27
图2.2 砖基础剖面图 (a)“两皮一收”砌法;(b)“二一间隔收”砌法
2.1.1 刚性基础构造要求
刚性基础的特点
✓ 稳定性好,施工简便 ✓ 用于≤6层的民用建筑、荷载较小的桥梁基础及涵
洞等;
刚性基础的局限性
✓ 当基础承受荷载较大时,用料多、自重大,埋深 也加大
2020/6/27
无筋扩展基础
≥ MU10砖 M5砂浆
大放脚
▪砖基础:低层建筑墙下基础。砌筑方便,强度低 抗冻性差。砌法:二一间隔收(1/4砖)。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当土层均匀且较好时:应尽量浅埋 • 当上好下坏时:尽量浅埋,尽可能增大基底至
软弱下卧层的距离 • 当上坏下好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埋深 • 有地下水时,应将基础放在地下水位以上,避
免施工排水的麻烦。否则要考虑排水、防渗、 浮托力等 • 位于河岸边时,埋深应在流水的冲刷作用深度 以下,对修建在坡顶上的基础,也有具体要求。 • 如持力层倾斜,可分段做成高低不同的台阶状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这些因素又常常互相联系在一起,在选择方案时,设计 部门往往要同由经验的施工单位一起讨论,做到因地制 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基础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为此,我们在进行基础施工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从土方开挖、地基施工到基础施工各个环节,严格按操 作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施工。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保证施工质量。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 同一土层,对于荷载小的基础,可能是很好的 持力层,而对荷载大的基础,则可能不适宜作 为持力层。
• 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 度以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
➢ 高层:埋深≥1/15楼高 ➢ 受上拔力基础(输电塔)需要较大的埋深以保
证必需的抗拔阻力
➢ 饱和松砂,在动荷载下,容易产生液化。所以 不宜将液化土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根据已知的设计资料和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 • 选择基础的类型和材料; • 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即确定地基持力层; •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 进行有关验算(软弱下卧层、变形、稳定性); • 确定基础的剖面尺寸及基础结构计算(配筋); • 绘制基础施工图,并编写施工说明。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周次第12周,第1、2 次课章节名称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 4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浅基础的类型;2、掌握地基承载力设计;3、掌握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埋置深度,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难点: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教学内容与设计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本章内容:7.5.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一、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对竖向荷载偏心和水平力都不大的基础来说,当荷载偏心距e≤b/30(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还可以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式7-5计算。
7.5.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少的地基土体直接施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
这样大的影响范围为许多其它测试方法所不及。
载荷试验虽然比较可靠,但费时、耗资而不能多做。
规范只要求对一级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对于成份或结构很不均匀的土层,如杂填土、裂隙土、风化岩等,它则显出用别的方法所难以代替的作用。
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所提供的经验性数值也是以静载荷试验成果为基础的。
有关载荷试验方法以及确定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内容已经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六章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新书198页,“由于建筑物基础面积。
”7.5.3 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各地区静载荷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土建立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现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基本值0f或标准值k f的表格。
除岩石地基外,所有表格都是针对基础宽度b≤3m、埋置深度d≤0.5m的情况作出的,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看规范。
§7.6 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7.6.1 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7.6.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7.6.3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时,按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得出基础底面所需的尺寸后,还必须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它的承载力设计值,即新书201页7-7 。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提问答疑】【本节小结】【复习思考】1.浅基础与深基础定义与两者区别?2.浅基础设计原则?3.浅基础类型。
【课后作业】第三节地基承载力确定一、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内容】按载荷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优点——避免了钻探取样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土样扰动的影响。
(一)载荷试验法现场载荷试验——在建造建筑物的场地上先挖一试坑,再在试坑的底板放一荷载板,并在其上安装加荷及量测设备等。
然后逐级加荷并测读相应的沉降量,绘出P~S曲线。
最后从P~S曲线中得到极限荷载P u。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通过荷载试验得出P~S曲线后,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值:①当P~S曲线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极限所对应的荷载值P0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②当极限荷载能P u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P0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P u的一半作为地基承载力f ak;③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可按限制沉降量取值。
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采用S=0.01b~0.015b所对应的荷载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规范规定,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基本值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当符合以上规定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二)静力触探试验法——就是用静压力将装有探头的触探器压入土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仪测出土层对探头的贯入阻力。
探头贯入阻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土的强度的大小,因而通常把贯入阻力与荷载试验所得到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建立相应的关系,从而即可按照实测的贯入阻力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值。
(三)标准贯入试验法标准贯入试验的主要设备为标准贯入器。
它是由外径为51mm、内径为35mm的对口取土管组成的。
试验时,先行钻孔,再把上端接有钻杆的标准贯入器放至孔底,然后用质量为63.5kg的锤,以76cm的高度自由下落将贯入器先击入土中15cm,然后测记续打30cm的锤击数N、,该击数N、称为标准贯入击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PPT
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保
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 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
•
(2)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对低洼场
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应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其范围 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的冻结深度距离.
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对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其埋置深
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
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
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 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 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 要求
GK KW N w, k
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的距离。一般规定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 当上层土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来获得土的侧
向抗力,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对于承受上拔力的基础(如输电塔基础), 也要求有较大的埋深以提供足够的抗拔阻力;
• 对于承受动荷载的基础,则不宜选择饱和疏松的粉细砂作为持力
层,以免这些土层由于振动液化而丧失承载力,造成基础失稳。
Sd 1.35Sk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 基础设计计算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__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图文
三、水中开挖基坑时的围堰工程
围堰的概念:是一种临时挡水结构,在水中修筑桥
梁基础时,开挖基坑前需在基坑周围先修筑一道防水围
堰,把围堰内水排干后,再开挖基坑修筑基础。如排水
较因难,也可在围堰内进行水下挖土,挖至预定标高后
先灌注水下封底混凝土,然后再抽干水继续修筑基础。
在围堰内不但可以修筑浅基础,也可以修筑桩基础等。
槽形
Z字形
支撑方式:无支撑式、支撑式和锚撑式 。
支撑式板桩墙按设置支撑的层数可分为单支撑 板桩墙和多支撑板桩墙。
无支撑
单支撑
多支撑
锚撑
钢板桩
施打钢板桩
基坑支撑
钢板桩
基坑支撑
基坑支撑
基坑支撑
基坑支撑
2、喷射砼护壁
概念:以高压空气为动力,将搅拌均匀的砂、 石、水泥和速凝剂干料,由喷射机经输料管吹送到 喷枪,在通过喷枪的瞬间,加入高压水进行混合, 自喷嘴射出,喷射在坑壁,形成环形混凝土护壁结 构,以承受土压力。
灰土及三合土基础
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概念
柔性基础
p
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的概念
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 的地基反力为p,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a-a断面左 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 ,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 剪应力。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 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 力时,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内不 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它是 桥梁、涵洞和房屋等建筑物常用的基础类型。
常用方法:表面排水法、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一)表面排水法
概念:基坑如在地下水位以下,随着基坑的 下挖,渗水将不断涌集基坑,因此施工过程中必 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坑的干燥,便于基坑挖 土和基础的砌筑与养护。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适用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4. 设计实例分析;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特点、设计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法;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2. 相关工程案例图片或视频;3. 计算软件(如AutoCAD、理正等)供学生操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10分钟)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等。
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15分钟)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荷载传递、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
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20分钟)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如常规设计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设计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练习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案例,包括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地基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知识点:7.1 概述7.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7.2.1 基本概念 7.2.2 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7.2.3 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7.3 浅基础的若干类型7.3.1 刚性基础 7.3.2 扩展基础 7.3.3 柱下条形基础7.4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7.4.1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7.4.2 工程地质条件 7.4.3 水文地质条件7.4.4 地基冻融条件 7.4.5 场地环境条件7.5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7.5.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7.5.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7.5.3 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7.6 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7.6.1 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7.6.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7.6.3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7.6.4地基变形验算7.7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7.7.1 建筑措施 7.7.2 结构措施 7.7.3 施工措施二、重点难点:一、重点:常用的刚性基础、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
理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掌握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掌握刚性基础剖面尺寸确定及扩展基础的配筋计算。
二、难点: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三、本章内容:§7.1概述按旧书204页讲,第一节全部讲完§7.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7.2.1 基本概念按旧书205页讲,讲到“以便阐明有关概念”7.2.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按新书206页讲,讲到“更好地设计地基基础方案”7.2.3 基础刚度地影响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内力以及基底反力的分布,除了与地基因素有关外,还受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制约。
此处只限于考虑基础本身刚度的作用而忽略上部结构的影响。
为了建立基本概念,以下先讨论柔性基础和刚性基础两种极端情况。
一、柔性基础柔性基础的抗弯刚度很小。
它好比放在地上的柔软薄膜,可以随着地基的变形而任意弯曲。
基础上任一点的荷载传递到基底时不可能向旁扩散分布,就象直接作用在地基上一样;所以,柔性基础的基底反力分布与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全一致。
如果假设地基是均质的弹性半空间,则可利用角点法求得柔性基础底面任意点的沉降。
所得的计算结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都表明,均布荷载下柔性基础的基底沉降是中部大,边缘小[图7-14(b)]。
由此可见,缺乏刚度的基础,由于无力调整基底的不均匀沉降,就不可能使传至基底的荷载改变其原来的分布情况。
如果要使柔性基础底面的沉降趋于均匀,显然就得增大基础边缘的荷载,并使中部的相应减少,这样,荷载和反力就应该变成如图7-14(a)所示的非均布的形状了。
二、刚性基础刚性基础具有非常大的抗弯刚度,受荷后基础不挠曲,因此,原来是平面的基底,沉降后仍然保持平面。
如基础的荷载合力通过基底形心,则沿基底的沉降处处相同。
这样,根据以上柔性基础沉降均匀时基底反力分布不均匀的论述,可以推断,中心荷载下刚性基础基底反力的分布也应该是边缘大,中部小,而当荷载偏心时,沉降后基底为一倾斜平面,由此可见,具有刚度的基础,在调整基底沉降使之趋于均匀的同时,也使基底压力发生由中部向边缘转移的过程.此处把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叫做基础的“架越作用”。
7.2.4 地基软硬的影响按新书208页讲述7.2.5 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一、上部结构完全柔性按新书208到209页讲二、上部结构绝对刚性烟囱、水塔、高炉、筒仓这类的高耸结构物之下整体配置的独立基础与上部结构浑然一体,使整个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当地基不均匀或在邻近建筑物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影响下,基础转动倾斜,但几乎不会发生相对挠曲。
此外,体型简单、长高比很小,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或简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其下常配置相对挠曲很小的箱形基础、桩基及其它型式的深基础,也可以作为刚性结构考虑。
对天然地基上的刚性结构的基础应验算其整体倾斜和沉降量。
显然,随着地基抵抗变形能力的增强,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三者相互作用的意义也将相应降低。
可以说:在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基,其次是基础,而上部结构则是在压缩性地基上基础整体刚度有限时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7.3 基础的划分和基础材料一、基础的划分按新书184页讲二、基础材料1、刚性基础的材料2、钢筋混凝土按新书184到185页讲§7.5浅基础的若干类型本节只介绍通常可按常规设计的三类浅基础。
7.3.1 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指使用砖、毛石、以及灰土获三合土等材料建成的基础,其特点是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性能差,适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厂房。
其中用砖或毛石砌筑时,在地下水位以上可用混合砂浆,水下则应用水泥砂浆。
H)时,可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基础,也可用毛石混荷载较大、或要减小基础构造高度(0凝土基础以节约水泥。
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环境比较干燥,还广泛采用灰土做基础。
灰土是用石灰和土配制而成的。
石灰以块状生石灰为宜,经消化1~2天后立即使用;土料用塑性指数较低的粘性土。
在我国南方则常用三合土基础。
灰土基础和三合土基础都是在基槽内分层夯实而成的。
不配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却不高。
新书187页接着讲到“扩展基础前”7.3.2 扩展基础按新书188页讲7.3.3 柱下条形基础按新书190页讲§7.4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地基是否可靠、施工的难易及造价的高低。
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因素很多,但就每项工程来说,往往只是其中一、二种因素起决定作用。
设计时要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抓住主要因素进行考虑。
基础埋置深度按下列条件确定:7.4.1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某些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或宜采用某种基础型式,这些要求常成为其基础埋深选择的先决条件,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或设备层的建筑物、半埋式结构物、须建造带封闭侧墙的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的高层或重型建筑、带有地下设施的建筑物、或具有地下部分的设备基础等等。
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由于竖向荷载大,又要承受风力和地震力等水平荷载,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适当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常须依靠基础侧面土体承担水平荷载,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输电塔等受有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的埋深以提供所需的抗拔力。
烟囱、水塔和筒体结构的基础埋深也应满足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
确定冷藏库或高温炉窑一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应考虑热传导引起地基土的低温(冻胀)或高温(干缩)效应。
7.4.2 工程地质条件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给基础选择可靠的持力层。
上层土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如有可能,宜取上层土作持力层,以减少基础的埋深。
当上层土的承载力低于下层土时,如果取下层土为持力层,所需的基础底面积较小,但埋深较大, 若取上层土为持力层,情况相反。
哪一种方案较好,有时要从施工难易、材料用量等方面作方案比较后才能肯定。
当基础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宜尽量浅埋,以便加大甚底至软弱层的距离。
在按地基条件选择埋深时,还经常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当土层的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各部位荷载轻重差别很大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采用不同的埋深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
对墙基础,如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必要时可沿墙长将基础底面分段做成高低不同的台阶状,以保证基础各段都具有足够的埋深。
分段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底面高差的l ~2倍,且不宜小于lm 。
7.4.3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基础埋深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动态。
对底面低于潜水面的基础,除应考虑基坑排水、坑壁围护以及保护基土不受扰动等措施外,还应考虑可能出现的其他施工与设计问题,例如:出现涌土、流砂现象的可能性,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化学腐蚀作用,地下室防渗;轻型结构物由于地下水顶托而上浮的可能性;地下水浮托力引起基础底板的内力变化等。
7.4.4 地基冻融条件季节性冻土是冬季冻结,天暖解冻的土层,在我国分布很广。
细粒土(粉砂、粉土和粘性土)冻结前的含水量如果较高、而且冰结期间的地下水位低于冻结深度不足1.5~2.0m ,则有可能发生冻胀。
位于冻胀区内的基础受到的冻胀力如大于基底以上的荷重,基础就有被抬起的可能,土层解冻融陷,建筑物就随之下沉。
地基土的冻胀与融陷一般是不均匀的,容易导致建筑物开裂损坏。
对于埋置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其最小埋深min d 应由下式确定:min d =fr t d z -⋅ψ0 (7-5)式中0z (标准冻深),t ψ(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和fr d (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厚度)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对于冻胀性地基上的建筑物,规范还指明所宜采取的防冻害措施。
7.4.5 场地环境条件基础埋深应大于因气候变化或树木生长导致地基土胀缩、以及其他生物活动形成孔洞等可能到达的深度,除岩石地基外,不宜小于0.5m 。
为了保护基础,一般要求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至少0.1m 。
对靠近原有建筑物基础修建的新基础,其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的底面,否则新、旧基础间应保留一定的净距,其值依原有基础荷载和地基土质而定,且不宜小于该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适宜措施以保证邻近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如果基础邻近有管道或沟、坑等设施时,基础底面一般应低于这些设施的底面。
濒临河、湖等水体修建的建筑物基础,如受到流水或波浪冲刷的影响,其底面应位于冲刷线之下。
§7.5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基础设计首先必须保证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对土体产生剪切破坏而失效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为此,各级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均应满足下列要求:p ≤f (7-6)式中p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 以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计算,f —地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地基竖向承载力(以后都简称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方法可归纳为三类;1) 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2) 按现场载荷试验的额e -p 曲线(压缩曲线)确定;(书63页)3) 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
应当指出,这些方法是各有长短、互为补充的。
必要时可以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不过,确定的精细程度宜按建筑物安全等级以及地基岩土条件、结合当地经验适当选择,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过份严格和无区别地随意简化这两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