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 之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2)
题,以及对刀块的类型,从而确定钻套和对刀块的位置尺寸及公差。
(3)、夹紧装置的设计:针对连杆的加工特点及加工的批量,对连杆的夹紧装置应满足装卸工件方便、迅速的特点,所以一般都采用自动夹紧装置。
(4)、夹具体设计:连杆的结构特点是比较小,设计时应注意夹具体结构尺寸的大小。
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及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
所以夹具体的材料一般采用铸铁。
(5)、定位精度和定位误差的计算:对用于粗加工的夹具,都应该进行定位误差和稳定性的计算,以及设计的夹具能否满足零件加工的各项尺寸要求。
(6)、绘制夹具装备图及夹具零件图。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学习的补充和扩展,实现自我完善和独立工作的过程,是大学学习的特色和优势,展望未来,我们机械的学子必将是社会发展的有力力量,靠的就是专著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真实的设计实力。
而这一切的得来都是努力的结果,所以我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就像我终结的知识点一样再此也感谢指导老师辛勤的工作和热心的帮助。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是一本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科的教材,主要教授数控技术、自动编程、机床控制电路、数控加工、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内容一、课程背景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们以“数控车床加工零件”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机床型号、操作流程、刀具的选择、编写使用G代码等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流程;•掌握常见的数控加工切削刀具的选择与使用;•熟练掌握G代码格式的编写和使用;•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如AutoCAD)进行绘图和程序设计。
三、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演示和讲解机床、刀具、G代码等方面的内容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实践操作: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快速掌握机床加工的知识。
3.作业设计: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案1.课程调整:课前通过调查学生的教学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调整。
2.实验教学:通过独立实验或实验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和资源。
3.实验课设计:通过对实验课的设计进行反复优化调整,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教学体验。
五、技术要求1. 实验设备数控车床、计算机、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等。
2. 实验材料锻件、钢件、铝合金零件等。
六、课程评价1.统计学生平均分数,并给出评价等级。
2.反馈学生对此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验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本次《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是一次融合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控车床加工作业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消化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课程评价的收集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关键技术;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特点;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及影响因素;4.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误差检测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质量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4.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讲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选择及工艺路线设计;- 教材章节:第2章 机械加工工艺3. 机械制造材料:分析常用机械制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制造材料4.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探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产生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5. CAD/CAM技术:介绍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应用领域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5章 CAD/CAM技术6.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共计18个课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尊敬的教授:经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我在这里向您提交我个人的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同与指导。
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生如何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同时,教学生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实践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估:1.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六、课程设计计划:1. 第一周:简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第二周至第十周:依次介绍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零件加工、装配、检测等;3.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能够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与建模的能力。
八、结语:以上是我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简要方案,我将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修订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修订版下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机械制造涉及到了机械设计、材料加工、装配与调试等众多领域。
因此,对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学生而言,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优化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提升其机械制造实践能力。
3.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他们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培训:通过讲授机械制造领域中所涉及的材料、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全面理解机械制造的领域和复杂性。
2.机械加工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机械加工实验,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操作、各种机械零件的制造流程等,增强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践操作技能。
3.机械装配和调试:通过对实际机械设备进行拆卸、清洗、检修、涂装、组装等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机械装配和调试的操作技巧及细节,强化学生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2.课程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时参与教学、实验和实践操作。
2.学生需勤奋学习、认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和课程作业。
3.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保护。
4.学生需遵守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效果评估1.期末考核:学生需参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考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评估。
2.课程成绩:学生参与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课程作业等均将计入学期总成绩。
五、课程教师本课程教师团队由机械制造专业资深教授和行业工程师组成。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达到课程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二)零件技术要求二、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初步拟定工艺路线1)确定加工方案2)划分加工阶段3)选择定位基准4)热处理工序安排5)加工工序安排(二)确定工序尺寸(三)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三、课程设计总结柴油机汽缸套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课程设计零件是柴油机气缸套,是套筒类零件,其功用是支承、导向作用。
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筒形活塞柴油机的气缸套承受活塞侧推力,成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导程,将活塞组件及本身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使之工作温度适当。
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由于其功用、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及热处理等的不同,其工艺差别很大。
(二)零件技术要求气缸套的L/D≈3,属短套筒类。
内孔G面是重要加工表面,需经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密加工等四个加工阶段才能完成。
外圆面φ129,φ132和法兰凸台端面均与内孔φ110有位置精度要求。
气缸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气缸套的结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内孔与外圆;且两者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壁厚较薄;加工中易变形;零件的长度一般大于直径。
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和钻削,工作中应有良好润滑和冷却。
缸套采用QT700-2作材料,技术要求正火处理,硬度225~305 HBS;内表面除菱形网纹外不允许有其他拉痕,内表面还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使其具有一定贮油能力和磨合性能。
内表面应有足够的圆度和圆柱度精度,安装支承面对内孔中心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①尺寸精度主要是指钻套零件的内、外径尺寸精度和长度尺寸精度。
钻套零件外径尺寸精度等级为IT6级;内孔精度等级为IT7级。
长度尺寸为一般公差等级。
②几何形状精度钻套零件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内孔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差范围内。
未注时一般几何形状不超过直径公差的1/3。
③相互位置精度钻套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φ0.05mm。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2
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设计题目“法兰盘”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3×φ17.5孔钻夹具设计(批量生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0机制一班学号100611042姓名权权指导教师老师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分析 (1)(一)零件的作用 (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2)二、工艺规程设计 (2)(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二)基面的选择 (3)(三)制定工艺路线 (3)1.工艺路线方案一 (3)2.工艺路线方案二 (4)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4)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三、夹具设计 (6)(一)问题的提出 (6)(二)、夹具设计 (6)⒈定位基准的选择 (6)⒉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7)⒊定位误差分析 (8)⒋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8)总结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序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基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加强使用软件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设计,基本上掌握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等。
并学会了使用和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
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巩固和加深了所学到的东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二版课程设计,主要涵盖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知识与技能,提高机械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适用于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
二、课程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材料与性能•机械制造工艺与工具•机械制造精度与检测2.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中的轴类部件设计•机械制造工程中的联轴器设计•块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程中的键连接设计•螺纹连接设计与制造工艺3. 机械制造的实践应用•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机械制造工程实验•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大作业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采用面授和示范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讲述。
2. 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理论与应用。
3. 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机械制造工程并完成制造加工,以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各项指标。
2.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的情况进行考核。
3. 大作业对学生实践技能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工程材料与加工》六、结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加强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实践应用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2章铸造.doc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案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其他□课时 (请打√)8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 2 章 铸造成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 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 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对典型铸件具有较合理地选用铸造方法的能力。
3. 熟悉砂型铸造浇注位置、分型面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能绘制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简图。
4. * 了解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获得方法及铸造特 点。
5. 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6. 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
合金的铸件性能和影响因素。
铸铁件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
铸件结构设计要求,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特点 难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什么是液态成型(铸造生产)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二、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型砂铸铸 模型型落检铸造合零砂 工 熔化浇冷却件 、 验艺 箱件图清图凝固型理芯 盒芯砂芯课程教案(续)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三、铸造生产的特点1.可生产形状任意复杂的制件,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制件。
如汽缸体、汽缸盖、蜗轮叶片、床身件等。
2.适应性强:( 1)合金种类不受限制;( 2)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
3.成本低:(1)材料来源广;(2)废品可重熔;(3)设备投资低。
4.废品率高、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差。
1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1-1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与流动性充型能力——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形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等缺陷。
一、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二、本课程总体目标1.系统学习机械制造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2.了解机械制造系统的构成,熟悉机械制造系统工艺流程,熟练操作基础机床;3.懂得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机械制造,能够综合运用系统化的知识加工出机械制造产品,了解基本的机械加工工艺;4.了解常用的机械检测方法,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安全生产知识;5.夯实机械制造基础,为今后的机械制造实践及应用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1.机械制造学科基本知识网络: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检测技术等。
2.机械制造系统构成:分析机械制造系统的构成,机械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机械制造系统工艺流程,机械制造系统的加工、装配和调试,机械制造系统的技术指标。
3.基础机床操作:主要内容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机床的操作。
4.计算机技术辅助机械制造:介绍计算机技术辅助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如刀具模拟和控制技术、机床把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
5.基本机械加工工艺:解剖机械制造过程,重点介绍基本机械加工工艺,以及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6.常用的机械检测方法:重点介绍机械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如涂装检测、几何公差检测等。
7.机械制造中的安全生产知识:介绍机械制造中的安全生产知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重点结合实践,将课程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将工艺仿真、机床操作、检测实验及相关的实践分解归纳和实施为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使学生切实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一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旨在介绍机械制造流程中的关键技术。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制造业中常用的机械制造技术,了解制造业的运作原理,为进入机械制造行业做好准备。
本课程强调实践教学,将制造原理和技术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制造中有效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制造技术。
2.了解制造业的运作原理,掌握机械制造设备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基本的加工技术,如机械加工、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等。
4.能够独立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测量、检测、装配等步骤。
三、课程内容1.机械原理:(1)变形分析;(2)力学特性;(3)制造原理。
2.机械制造工艺:(1)铸造;(2)压力制品成型;(3)机械加工;(4)金属表面处理;(5)焊接制造;(6)组装制造。
3.机械制造设备:(1)机床;(2)检测仪器;(3)CNC系统;(4)机器人。
4.机械制造测量:(1)形状测量;(2)质量检测;(3)尺寸测量。
5.机械制造自动化:(1)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2)智能化制造系统;(3)网络化制造系统。
四、课程教学安排1.理论讲授:介绍机械制造流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制造业的运作原理。
2.实践实验:按照实践教学的思路,采用机械制造设备,进行有关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3.工程设计:按照实际工程需求,分组进行机械制造项目的设计及实施,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和技术。
4.课程反馈:对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个人学习情况,改进课程教学模式。
五、预期效果1.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加工技能。
2.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测量、检测、装配等步骤。
3.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具备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1 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工程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 - 熟悉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等内容; -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钻孔、车削、铣削等; - 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简单的机械零件,并进行装配和调试。
1.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理论学习部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教学; 2. 实践操作部分: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
二、理论学习部分2.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2.1.1 机械工艺•机械工艺定义•机械工艺的分类和基本流程•机械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2.1.2 机械零件加工•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用2.2 理论学习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上述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理论学习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机械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参数选择 3. 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工艺分类 4. 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择三、实践操作部分3.1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 - 零件设计:根据给定的零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 CAD 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并编写相应的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 零件加工:根据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学生需要使用适当的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的加工; - 零件装配:学生需要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
3.2 实践操作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实践操作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学生接触到 CAD 软件并学习基本的建模操作; 2. 学生设计并建模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3. 学生学习并编写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4. 学生使用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加工; 5. 学生进行零件装配和调试。
2023年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概况《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中央电大数控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 4学分, 开设一学期。
先修课程为数学、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数控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 冷热加工和热解决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互相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课程重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解决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特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广泛, 并且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将这样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成型课程可供借鉴, 具体表现为:(1)学科内容的整合创新。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的材料、公差测量、热解决、刀具与切削加工、工艺的多学科内容。
需要将各个相关学科的内容重新整合、贯通, 对学生的能力规定比较高, 存在原定的教学难度。
(2)各个学科内容互相独立有互相联系, 因此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达成教学规定、具有相应的能力, 需要认真、准时完毕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规定教学内容:介绍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涉及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大分类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具体涉及以下内容:1.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含碳量对铁碳含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合金相图的应用教学规定·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
·掌握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 并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作用:由资料查得:该零件是柴油机的一个主要零件,.直径为18的孔和直径为16的孔用来装摇臂,起支撑作用,直径为11的孔用来装支持轴,直径为3的孔主要用来排油.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
由零件图可知尺寸为39的下端面为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以尺寸为39的下端面用来加工φ18的孔,在以φ18的孔加工φ11的孔, φ16的孔的加工则以φ18的孔和尺寸为39的下端面共同为基准.3、尺寸和粗糙度要求:该零件的所需加工面为尺寸为39的上端面,即φ22的上端面为加工面,其粗糙度为12.5,长度没有公差要求,要求不是很高,粗铣即可以到达.尺寸为39的的下端面为基准,其粗糙度为6.3,长度没有公差要求,粗铣过后,半精铣即可以达到.φ28的上端面粗糙度为3.2,下端面粗糙度为3.2,其长度要求为37±0.1,其尺寸要求为11级,粗铣过后半精铣即可达到.φ26的孔上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2.5,下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为12.5,尺寸无精度要求,粗铣即可.φ18的孔为重要加工面,其尺寸要求为IT8级,粗糙度为1.6,须在镗床上加工,采取钻,镗,铰,可以达到其要求.两端有1×45°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也无特殊要求,也比较容易达到.φ16的孔也为重要加工面,其尺寸要求为IT11级,不是很高,但表面粗糙度为1.6,要求很高, 须在镗床上加工,采取钻,镗,铰,可以达到其要求. 两端有1×45°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也无特殊要求,也比较容易达到.φ11的孔尺寸没有特殊要求,表面粗糙度为12.5,钻即可以达到.φ3孔为排油孔,尺寸无特殊要求,表面粗糙度无要求,钻即可以达到.4、位置公差要求:该零件φ18的孔的中心线与尺寸为39的下端面有形位公差要求,其要求φ18的孔的中心线与尺寸为39的下端面的平行度为0.05mm.φ28的两端面相对于其轴线的跳动度为0.01mm.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上述加工表面而言,先加工基准面,在依次加工其他的表面。
由参考文献中有关面和孔加工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技术要求是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 毛坯的设计1、选择毛坯该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有高的耐磨性,所以选择铸铁铸造。
考虑到年产量为5000件,属批量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采用砂型铸造,机器造型。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1)求最大轮廓尺寸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的尺寸,长83mm ,宽37mm ,高62mm 。
(2)选择铸件公差等级查手册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按灰铸铁,得铸件公差等级为8~12级取为10级。
(3)求铸件尺寸公差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4)求机械加工余量等级查手册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为HT200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E-G 级选择F 级。
3、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根据铸件质量、零件表面粗糙度、形状复杂程度,取铸件加工表面的单边余 量为4mm ,孔的加工余量按相关表查找选取。
4、确定毛坯尺寸上面查得的加工余量适用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R a ≧1.6m μ。
Ra ﹤1.6m μ 的表面,余量要适当加大。
分析本零件,加工表面R a ≧1.6m μ,因此这些表面的毛坯尺寸只需将零件的尺寸加上所查的余量即可。
(由于有的表面只需粗加工,这时可取所查数据的小值)生产类型为大批量,可采用两箱砂型铸造毛坯。
由于所有当然孔无需要铸造出来,故不需要安放型心。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进行处理。
5、确定毛坯尺寸公差毛坯尺寸公差根据铸件质量、材质系数、形状复杂系数查手册得,本零件毛坯尺寸允许偏差见下表:6(1) 确定拔模斜度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查出拔模斜度为1.17度。
(2) 确定分型面 由于毛坯形状前后对称,且最大截面在中截面,为了起模及便于发现上下模在铸造过程中的错移所以选前后对称的中截面为分型面。
(3) 毛坯的热处理方式 为了去除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在铸件取出后要做时效处理。
用查表法确定铸造各表面的的加工总余量:下图为该零件的毛坯图:旋转旋转第三章 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1、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设计之一,基面的选择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2、精基面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的原则。
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避免由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零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能可靠的得以保证。
为使基准统一,先选择φ32的孔和φ16的孔作为精基准。
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一: 工序一、1、粗铣Φ22上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2、铣36下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3、半精铣36下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1,粗糙度6.3 工序二、钻Φ11的孔,经济精度IT13,粗糙度12.5(专用夹具) 工序三、1、粗铣Φ28、Φ26的上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2、反转工作台,粗铣Φ28、Φ26的下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3、半精铣Φ28两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1,粗糙度3.23、麻花钻,钻出孔Φ18、Φ16尺寸到Φ1711.00+、Φ1511.00+,粗糙度254、扩孔镗,保证尺寸Φ18、Φ16到Φ17.8518.00+、Φ15.8518.00+,粗糙度6.35、半粗铰,保证尺寸Φ18、Φ16到Φ18H8、Φ16 H8,粗糙度1.66、倒Φ28,Φ26两端1×45° 工序四、钻斜油孔,保证尺寸Φ3到Φ314.00+,粗糙度12.5 工序五、钳工去毛刺 工序六、抽检工艺路线二:1、粗铣Φ22上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2、先粗铣36下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后半精铣,加工经济精度IT11,粗糙度6.33、先粗铣Φ28两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后半精铣,粗糙度3.24、粗铣Φ26的两端面,加工经济精度IT12,粗糙度12.5,5、钻,扩,铰Φ28,Φ26两孔6、倒Φ28,Φ26两端1×45°7、钻Φ11的孔8、钻Φ3的孔9、钳工去毛刺 10、抽检 工艺路线三: 工序一、1、粗铣Φ18、Φ16前端面,粗糙度12.5,保证尺寸37±0.1为43025.0-, 16尺寸为20021.0-2、旋转工作台,粗铣Φ18、Φ16后端面,粗糙度12.5,保证尺寸37±0.1为39025.0-,16为16021.0-3、半精铣Φ28的两个端面,保证尺寸到38016.0-再到37016.0-,粗糙度为3.24、钻孔Φ18、Φ16,加工经济精度IT13,粗糙度12.5,麻花钻:保证尺寸到Φ1711.00+、Φ1511.00+,粗糙度25,扩孔镗:保证尺寸到Φ17.8518.00+、Φ15.8518.00+,粗糙度6.3,半精铰保证尺寸Φ18、Φ16到Φ18H8、Φ16 H8,粗糙度1.65、倒Φ28,Φ26两端1×45° 工序二:1、粗铣Φ22的上端面,保证尺寸39为43025.0-,粗糙度12.5,加工经济精度IT122、粗铣Φ22的下端面,保证尺寸39为39025.0-,粗糙度12.5,加工经济精度IT123、半精铣Φ22的下端面,保证尺寸39为39016.0-,粗糙度6.3,加工经济精度IT114、钻Φ11的孔,加工经济精度IT13,保证尺寸到Φ1111.00+工序三、钻斜油孔,保证尺寸Φ3到Φ314.00+,粗糙度12.5 工序四、钳工去毛刺 工序五、抽检工艺路线比较:上述三个工艺路线,前两个都是先加工Φ22的上端面和36的下端面,不同的是第二个先加工Φ11的孔,而第一个后加工Φ11的孔,这对于保证重要加工面Φ18的孔,Φ16的孔,第三个工艺路线是先加工重要面Φ28,Φ26的两个面,这样后面加工的工序,就非常简单了,而且它的定位夹紧要比其它两个方案简单,加工设备也相对精确,综上所述:选择工艺路线三。
4、确定工艺过程方案第四章 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量,故加工设备以通用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以通用机床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人工完成。
1、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04工序是粗铣Φ28、Φ26的两端面,它是两个端面互为基准,再半精铣Φ28的两端面,然后再分别钻Φ18、Φ16,精度要求很高,宜采用卧式镗床,选择TA617卧式镗床。
05工序是粗铣Φ22上端面。
它是以36的端面为粗基准,工序的步数不多,宜采用卧式铣床,选择X6012卧式铣床。
06工序粗铣,半精铣36下端面,它是以Φ22上端面为基准,选择X6012卧式铣床。
07工序孔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采用一般钻床即可以了,选择用Z535立式钻床加工。
08工序孔的精度不是很高,采用一般钻床即可,选用Z525立式钻床加工。
选择夹具:在上述所有的工序中,除04,05工序采用通用夹具平口虎钳,其它采用专用夹具。
2、选择刀具:选用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钻头,硬质合金扩孔钻、硬质合金铰刀、硬质合金锪钻,加工铸铁零件采用YG 类硬质合金,粗加工用YG8,半精加工为YG6。
粗铣28φ圆柱前后端面的铣刀,粗铣26φ圆柱前后端面铣刀选择镶齿套式面铣刀,JB/T 7954-1999。
D=80mm ,D1=70mm d=27mm L=36mm L1=30mm ,齿数为10,材料为YG8。
半精铣28φ圆柱前后端面的铣刀选择镶齿套式面铣刀,JB/T 7954-1999。
D=80mm ,D1=70mm d=27mm L=36mm L1=30mm ,齿数为10,材料为YG6。
钻27.0017φ 、27.0015φ孔分别选择17φ、φ15的莫式锥柄麻花钻。
扩27.0017φ孔至07.0085.17φ 、扩27.0015φ孔至07.0085.15φ 的扩孔钻分别为选择硬质合金锥柄扩孔钻,d 分别为18mm 和16mm 。
半精铰07.0085.17φ孔至052.0094.17φ 半精铰07.0085.15φ孔至052.0094.15φ 精铰052.0094.17φ至027.0018φ 精铰052.0094.15φ至027.0016φ 选用硬质合金锥柄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