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现存的著名皇族后裔书画家

合集下载

大师----启功的一生

大师----启功的一生

大师----启功的一生人物简介启功(1912年——2005年),满族,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鉴定家、诗人。

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

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

人物生平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主要著作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启功全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生前非常崇拜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破山禅师。

启功家谱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启功出生于书香世家,启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轻时,请求革去封号、俸禄,参加科举,并考中光绪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远祖和亲王弘昼(1712年-1765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雍正三子)和弘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

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

“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

“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爱新觉罗是一个大家族。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关、鄂等。

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mukun 宗室区别开来,比如满语里goro mafa 外祖父goro mama 外祖母goro omoro 外孙,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

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起源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

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

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

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

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

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

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

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

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

清代著名画家

清代著名画家

八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

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

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石涛主张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艺术创作的纲领。

他并以此为名,在他的中晚年创作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佳作。

这是一个长卷,从右至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欣赏。

第一部分,群峰层叠,危崖骤起,就像海浪翻空,排山倒海,气势高昂,不同凡响。

收藏家潘正炜说:“此画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心惊动魄,真奇笔也。

寓奇思于奇笔,以奇笔绘峰奇。

”第二部分,剑锋峭壁,古木怪石,错落其间。

第三部分,溪流自上而下,曲曲折折。

第四部分,在长松杂树的怀抱中,有屋舍数间,屋内床铺帷帐,清晰可见。

老者二人,相对清谈,形态闲适。

这幅山水长卷,气势恢宏,构思奇特。

满山上下,都是苔点。

画家善于用点来表现丛草、野树、山石、苔藓、云烟等等,在诸种墨点中,以浓点、枯点为主,好像用这些墨点砸出来一个世界。

这么多点,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石涛自己灵性飞舞的表现,正所谓“此中簇簇万千点”。

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的苔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近代中国十大画家

近代中国十大画家

近代中国十大画家1、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作者简介汇总

作者简介汇总

作者简介汇总A阿老:1920年生,又名老宪洪,广东顺德人,擅绘画。

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课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画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办学理事长。

爱新觉罗·毓半云:(1945-2005),满族。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红桥区政协书画联谊会会长(宗室后代,溥佐之子),在其父爱新觉罗·溥佐的严格指导下学习传统花鸟画,形成自己风格,其作品被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所收藏。

B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1940 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美展评委等职,在美院教学期间,对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师从王颂余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所作山水继承传统,并取西画之长,朴实厚重,气势畅达。

毕涵:[清](1732至1807)字有涵,号焦麓,又号止庵道人,晚称篆竹居士,阳湖人。

山水扫去尘俗,远宗古法,近师恽寿平,书法亦清劲脱俗。

C曹柏崑:回族,1947年生于天津。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青年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

2002年“曹柏昆书画新作展”在天津文物展示中心举办。

“回族书画家曹柏昆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2005年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曹柏崑书画展”,2009年在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馆举办“曹柏崑赴美归来书画汇报展”。

人评其画:“平中寓奇,寄意出新”。

曹锟:(1862-1938),天津人,字仲三,晚号渤叟。

北洋军阀,冯国璋死后为直系首领,1923年贿选总统。

“七七事变”后,保持节气,拒任伪职。

陈半丁:(1876-1970)名年,一作半叟,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哂翁。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家邀请名录吴冠中、王流秋、侯一民、全山石、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朱乃正、汤小铭、潘鸿海、徐芒耀、艾轩、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杨飞云、许江、王沂东、王宏剑、韦尔申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邀请名录晏济元、张仃、程十发、陈佩秋、黄永玉、方增先、刘文西、崔振宽、曾宓范、曾石齐、杨延文、张桂铭、吴山明、林墉、贾又福、何水法、龙瑞、何家英、卢禹舜新京津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崔子范、孙其峰、孙克纲、张凭、张步、刘伯舒、张立辰、徐希、杜滋龄、王迎春、杨力舟、刘大为、王镛聂、鸥勇力、冯远、王明明、田黎明、史国良、陈平新海上水墨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贺友直、林曦明、颜梅华、韩敏、刘旦宅、韩伍、陈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龚继先、韩天衡、杨正新、毛国伦、萧海春、韩硕、卢辅圣、施大畏、马小娟、边平、山何曦新浙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王伯敏、顾生岳、洪世清、舒传曦、孔仲起、卢坤峰、吴永良、童中焘、刘国辉、姜宝林、卓鹤君、张卫民、叶文夫、陈向迅、池沙鸿、尉晓榕、王赞、何加林、张捷、郑力新金陵画派十大名家邀请名录吴养木、张继馨、喻继、高卢星、堂孙君、良刘、懋善、杨明义、方骏、赵绪成、贺成、朱道平、刘二刚、宋玉麟、吴冠南、常进、杨春华、朱新建、徐乐乐、范扬、江宏伟中国名家名单B 白雪石毕建勋白伯骅白庚岩白云乡C 程十发陈葆棣陈天然陈佩秋陈玉圃陈金言崔如琢常朝晖D 董寿平杜滋龄杜应强戴卫邓林董希源段玉鹏F 傅抱石范曾方增先费新我冯远冯大中付以新付梅影G 关山月郭怡孮H 黄永玉韩美林何家英华其敏霍春阳何加林何水法J 贾又福贾广健江文湛蒋采萍纪连彬金树勇姜宝林金鸿钧K 孔仲起孔维克L 李可染黎雄才龙瑞李宝林林墉刘文西刘大为刘勃舒刘炳森刘国辉刘润石卢禹舜林岫陆一飞M 马振声梅墨生苗重安N 聂欧尼玛泽仁P 潘天寿彭先诚潘公凯Q 齐白石启功启骧秦天柱钱来忠R 阿老S 石齐宋雨桂苏百钧史国良孙其峰苏葆桢沈鹏史孟生宋雨桂宋玉麟施大畏沈启鹏T 汤文选唐辉田黎明唐勇力汤小铭W 吴冠中吴作人吴昌硕魏紫熙王雪涛王成喜王明明王迎春王有政王为政王西京王子武吴山明吴东魁X 徐悲鸿肖朗徐培晨徐湛Y 于希宁杨晓阳杨明义于右任杨延文杨力舟于志学晏济元喻继高叶毓中袁运生袁武Z 张大千周思聪张仃张仁芝周华君朱理存朱培尔赵振川张海张镛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大家类: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林凤眠李苦禅徐悲鸿张大千吴作人丰子凯石鲁刘海栗柳学健陆俨少谢稚柳、傅抱石、张书旗、黄君碧、黄显之、董寿平、卢光照、秦岭云、田世光、高冠华、李可染刘令华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李苦禅、李可染、林散之、沙孟海、王个簃、王雪涛、吴茀之、郭味蕖、陆维钊、陆俨少、何海霞、沈耀初等二十位名家的作品,可以说标志着本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高度,也标志着本世纪中国的文化高度。

凋零山河锦绣重生——兼论溥心畲与张大干、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

凋零山河锦绣重生——兼论溥心畲与张大干、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

19文/王晓笛凋零山河 锦绣重生— 兼论溥心畬与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溥心畬内容提要:溥心畬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传统文人画家,他既是末代旧王孙,又是民国时期的美术大家。

本文以溥心畬生平为主线,从他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老师,及与他往来的画家、友人,详细叙述了他绘画艺术上的交游情况。

通过分析溥心畬的书画方面的交游情况,我们可以透过笔墨、气韵乃至书画作品,深入而真实地了解一个民国时期艺术家的书画人生。

关键词:溥心畬;书画艺术;交游;笔墨;诗文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公元1896年9月2日),溥心畬生于北京。

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后以“溥”为姓,字心畬,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松巢、旧王孙、岳道人等等,室名为省心斋、寒玉堂。

溥心畬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旻宁,祖父是恭亲王奕 ,父亲是贝勒载滢,异母兄弟为小恭王溥伟,这般显赫的家世无疑使其一生跌宕起伏、灿烂非凡。

溥心畬年仅5岁就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13岁曾入宫甄选皇帝,然而皇室的奢华生活延续到他15岁就戛然而止了。

这是宿命,也是机遇,没有皇家宗室的庇护,没有政治观念的制约,命运毫无阻碍地让溥心畬朝着书画艺术道路上无畏前行。

一、奠基:传统诗文的钻研“如若你要称我画家,不如称我书家;如若称我书家,不如称我诗人;如若称我诗人,更不如称我学者了!”溥心畬如此评述自己。

[1]天资聪慧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溥心畬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幼年的启蒙老师是宛平名士陈应荣先生,先后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经集。

后又聘请江西永新龙子恕、宜春欧阳镜溪为师,其师欧阳镜溪就居于恭王府内,对溥心畬的教育极为严格,每天的作息更是在不断汲取知识中度过。

早上晨时起床读书,到了八点赴贵胄法政学堂上课,学习政法、英文、数学等科目,下课后吃过晚饭,再上晚课。

日复一日,学习进步迅猛。

溥心畬“余从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可谓聪慧至极。

一日,他在课堂上偷看袁枚的《子不语》,被其师看到,被训斥不应看此类志怪书籍,此书既浪费精力又消耗时间,遂即命心畬作诗一首,以示惩戒,但是如果做得好即溥心畬,满族,1896年9月2日出生。

书画家——裕翁张建国

书画家——裕翁张建国

书画家——裕翁张建国个人简历:张建国,笔名裕翁,号月寅。

1959年生于重庆,自幼酷爱书画,孜孜以求。

齐白石再传弟子,画风师承国画大家李可染。

在几十年的艺术磨砺之中,博采众家之长,容纳百家,取其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

其作品构图简练,有自然感、空间感、笔墨色恰到好处,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大成之境。

人物成就张建国,齐白石再传弟子, 画风师承国画大家李可染。

中华国礼艺术家、国家高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家。

现任中国书画家研究院创作院院长、九翰书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主攻山水画创作,作品结构严谨格调高雅,被誉为中国国画山水、花鸟实力派画家。

张建国在李可染先生上溯到李唐、范宽、龚贤的作品中,在用墨法上下了数十年功夫,期间对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情有独钟,对张建国后期画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始终游弋于古今先贤的左右,不离不弃。

苦心人天不负,艺术成就的取得与画家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唯有勤奋的耕耘者,才能在脚下的沃土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艺术思维敏捷睿智,这是他能够在当今芸芸数以千万计的画家中拔地而起,是当今美术界与收藏市场瞩目的重要特质之一。

2006年,“迎春慈善书画家会”现场义卖作品,捐赠于留守儿童。

2008年,“深情寄灾区、丹青绘爱心”活动中义卖六幅作品筹集九十余万元,捐赠于灾区。

2009年,作品《盛世光辉映山红》被天安门城楼永久收藏。

2010年,作品《古松鸿运》被钓鱼台国宾馆永久收藏。

2012年,作品《一帆风顺》被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收藏。

2013年,作品《云霞生辉》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云起山更深》被联合国政治部主任塔拉贝克马萨地科夫收藏。

2016年,《红韵》被俄罗斯列宾美院收藏。

2017年,作品《晨曦》被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敦拉扎克收藏。

曾赴韩国、巴林、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参加美术交流展,作品被毛泽东收藏艺术馆、毛泽东纪念馆、和多个国家博物馆及领袖收藏,为中外传统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浅谈朱耷画作蕴含的禅宗之美

浅谈朱耷画作蕴含的禅宗之美

83ART HISTORY AND THEORIESNORTHERN ART 2019 05摘 要: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经历明末清初天翻地覆的时代,社会的动荡使得他在思想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八大山人最常画的是花鸟,多作莲、石、松、怪鸟、麋鹿,作为一代禅学宗师,禅宗美学思想对其心境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禅宗美学思想贯穿于八大山人的一生,是他创作作品中的主要意境思想。

本文通过浅谈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以及书法题诗方面禅意的表达,了解禅宗思想在诸多作品中体现的意境。

“禅宗思想”是我们学习其画作的一个重要层面,同时也是我们了解绘画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词:禅宗美学;八大山人;书法;绘画一、染于禅,归于道禅学书画,在中国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占有很大的部分,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将儒释道相融合,成为艺术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追溯八大山人投身禅宗的原因也有很多,其本身经历多教,在禅宗、道教方面修养深厚,法缘极广。

八大山人是皇室后裔,自小家学渊博,其祖父朱多炡精于诗词歌赋书画,其父亲也是十分出色的书法家,亦擅长绘画,因而他从小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

八大山人自成年之后便皈依佛门长达三十多年,他之所以投身佛门,首先是由于当时政治的压迫、排挤,作为皇室后裔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从而踏上了佛法避世、道法修身之路;其次是由于八大山人从小就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生长在绘画世家,王府的优越条件使其对于儒家学说有了更好的研究。

禅宗思想给予了八大山人独特的智慧,他毕生用这种富于禅意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艺术,他的艺术似乎总在虚无缥缈中,不染一点世俗尘埃。

二、山石草木、花枝鱼鸟亦佛之本意为何研究禅宗美学要从其山水花鸟中进行分析呢?其中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其画作之中,画作只是他绘画思想的一种“寄托”罢了,境界如幻如梦,如痴如醉,看似山水花鸟又非山水花鸟。

八大山人的绘画空间是虚幻般的,是基于现实景象的一种抽象理解,取材于实物,升华为意境,通过画面中“幻相”来影射出现实社会中的大千世界。

爱新觉罗姓起源-爱新觉罗姓的由来 -

爱新觉罗姓起源-爱新觉罗姓的由来 -

爱新觉罗姓起源|爱新觉罗姓的由来-启功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弟。

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

爱新觉罗氏。

其父醇亲王载沣是光绪帝载湉之五弟,为清末监国摄政王。

末代皇帝溥仪为其胞兄。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1961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溥杰及其亲属,鼓励他们为祖国做出贡献。

溥杰十分感激,在诗中写道:今朝灿灿红旗下,新旧河山迥不同,真诚表示矢当珍此桑榆景,尽我余龄觅寸阴。

果由一封建皇弟转变为人民政权最高立法机关成员。

他不仅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而且将多年的积蓄捐献给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受到社会称赞。

溥杰自幼精习书法、诗词,具有坚实雄厚的诗、书功力,是海内外知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藏。

他将自己的书法经验总结为:腕头力气刚浑劲,纸上临摹守碎离。

心正自然丰笔韵,形拘自得趋丰姿。

在书界可谓自成一家之言。

由于他身世独特,有感而发,感情真挚,意境求新,他的诗词也很有特点。

著有《溥杰诗词选》传世。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36号的满福楼的招牌三字亦是其题字。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

醇亲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任,宣统帝溥仪之弟,2015年4月10去世。

爱新觉罗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连。

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恭亲王爵位。

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道光皇帝钦定的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

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他也是中国最后的恭亲王。

爱新觉罗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还在世爱新觉罗毓宜,又名金婉如。

女,满族。

1922年生,清庆亲王奕劻之曾孙女,载振之孙女,东北奉系将领张作相之五儿媳。

现为天津市文史馆书画组成员、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十大名画-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

十大名画-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

《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
一套马上可以变现的财富金矿
据国内权威机构和媒体发布的消息:目前,中国当代书画爱 好者已近3亿人,书画收藏人群不低于8000万人。
书画大师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屡拍天价,而《国宝书画十大家 传世真迹合集》这些大师均拿出自己看家本领的书画作品, 更有价值和升值潜力。 《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全 球仅限量发行125套,也就是说,3亿 书画爱好者当中,只有240万分之一的 收藏机会。 若不是“藏宝于民工程”面向大众, 普通民众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千载难逢 的收藏机会,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升 值潜力无可比拟。
作品:《高瞻远瞩》
李凤玺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常务理事
男,著名画家,唐睿宗李旦之子李
隆基后人,中国艺术家协会员、国画大

作品:《好柿连年满桂枝》
其作品屡获国内外各大金银奖项,作品分别被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単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湖南省韶 山市人民政府、北京奥运组委会以及法国、新加坡、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
现为国画大师刘大为高徒
作品:《厚德载物》
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常务理事
杨根新
刘炳森和刘大为先生均是国宝级大师,若非技艺 超群,从师于此二人幵成为爱徒绝非易事。因此, 杨根新先生作品数度获邀“中日书法珍品展”参 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理事
齐君山
著名书画家、国画巨匠
齐白石曾孙, 齐白石研
•中国第一套升值机会最多潜力最大真迹藏品 升值潜力 中国第一
中国书画收藏,一位大师作品就是一个收藏机会,有工笔之王之称的张大千当年也靠卖画临摹为 生,《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一次就为收藏者提供了10个收藏下一个张大千的机会 ,并 且各个都是名门之后,这种收藏机会实属难得,创造中国又一个第一

爱新觉罗·恒泰书法作品欣赏

爱新觉罗·恒泰书法作品欣赏

祖国
本文作品均为爱新觉罗·恒泰创作爱新觉罗·恒泰书法作品欣赏
记者/王子鸿
爱新觉罗·恒泰,满族镶黄旗,爱新觉罗宗室后裔,清太祖努
尔哈赤十三世孙,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海南省分会主席,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书画创作基地主任,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书画创作基地主任,中国翰林书画院书画创作基地主任,爱新觉罗·恒泰书画院院长,海南省华夏公益基金会
理事。

56
2019.5.下。

博采众长_师古不泥——记我国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恒泰

博采众长_师古不泥——记我国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恒泰

2018.3.上56祖国
爱新觉罗·恒泰,满族镶黄旗,1962年6月出生于长春,爱新觉罗皇家宗室后裔。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海南省分会主席、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翰林书画院海南省分院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书画创作基地主任、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书画创作基地主任、中国翰林书画院书画创作基地主任、海南省华夏公益基金会理事、爱新觉罗·恒泰书画院院长。

爱新觉罗·恒泰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的美展中参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展销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其作品在香港举行的“2013中国百强书画家评选”中获得“2013中国百强书画家”称号。

2014年,其书画作品在国际华人书画界获得“最具收藏书画家”称号。

爱新觉罗·恒泰为人谦和,气质优雅,善结人缘,傲世丹青,具一代大师
风范。

在多年深耕绘画的艺术生涯中,爱新觉罗·恒泰博采众长,钻研古法又
不拘泥于古,坚持走自己的路,总是以一颗平常心保持淡雅从容的心态,笔耕不辍,遨游艺海,其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的作品有写生、写实、体现造型功力、
写意、迁想的浪漫神采;也有风花雪月的清纯,作品未见尘俗之气,
笔墨间洋溢着情趣,
蕴含着深沉。

博采众长 师古不泥
记者/王子鸿
——记我国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恒泰
我国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恒泰 本文作品的作者 均为书画家爱新觉罗·恒泰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孔庆河书法欣赏

孔庆河书法欣赏

孔庆河书法欣赏孔庆河先生于1952年出生。

祖籍山东曲阜,曾供职于济南军区政治部,大校军衔,副教授,擅长榜书和行草。

是我国十分著名优秀的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孔庆河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孔庆河先生人物生平孔庆河先生于1952年出生。

祖籍山东曲阜,曾供职于济南军区政治部,大校军衔,副教授,擅长榜书和行草。

几年来,有近3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书法展赛中获奖, 20多幅作品被中央画院. 故宫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 中南海. 党史展览馆等单位收藏;并被新加坡李光耀,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傅杰等人收藏;其作品被编入《中国书法界名人作博览》,《中国书画家百人名录》,《炎黄书画院扇画书画集》等书.有近千幅作品被作为国礼赠与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元首.1997年11月,应澳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庆河暨孔子后裔书画大展",当地引起轰动。

孔庆河红福诠释:一、按结构为左右结构,造字本意左边为一人,右边一横一口一田。

就是讲一口之家有老婆孩子有块田地种着丰衣足食即为福。

二、左边人字偏旁同孔大师引首章型为孔子行礼图,更可引申为向天祈福,寓意为辛勤耕耘和不屑的奋斗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和境界。

三、孔大师的福字天地左右合一,之间酷笔福芽连贯,混为一体、圆润饱满。

琢磨看像一葫芦。

葫芦更多的被人们赋予为"福""禄"。

四、此福字由田地冲向云霄,又名《无头福》。

五、此福为《和平颂》神七遨游太空60幅书法作品之一----齐天洪福。

书法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法领域中理论成果的不,足与人才的匾乏,是由书法研究传统中方法论的单一的原因所致。

它与美学研究格格不人。

我们对书法历史的把握是直线型的、单一的、平面的、孤立的。

我们对汉取代秦、宋取代唐的历史变迁以及书法史上的这种变迁常常习惯于从单调的时间意义上去理解,这样做的危害是:对每一种风格的涌现,书家的崛起都仅仅从前后的承启关系上着眼,·对后代人的审美也多从前代去寻找正面的或反面的根源,一个王羲之的意义仅仅在于王羲之的个人成就而不是他的历史性贡献,更不会是他处在魏晋时代的个人审美趣尚中所应包含的时代审美、别一艺术中的审美因子诱发、乃至思想史对它的内涵规定等等众多内容。

“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

“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

“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作者:周明聪来源:《中华书画家》2019年第02期“渡海三家”指的是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干,他们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

三家中,溥心畬(1896-1963)最年长,名儒,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斋名“寒玉堂”,北京人。

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

黄君璧(18981991)本名韫之,别名允瑄,号君翁、君璧,室名白云堂,祖籍广东省南海县。

黄君璧家境富裕,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收藏古董字画颇丰盛,黄君璧自幼受父熏陶,颇喜观赏家中收藏字画,见纸即画。

张大干(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干,别号大干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四川内江人。

生长于书香门第家庭,少年时随姐从母习画,青年时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

“渡海三家”世界闻名者莫过于张大千,其次是清皇室贵裔溥心畲,第三是蒋家御用画师黄君璧,他们对艺坛乃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以张大干影响力最大,但是黄君璧对于台湾美术教育的影响十分重大,溥心畲诗书画三绝,艺术造诣与内涵修养甚高,然而因其清皇室的贵族身份未能迎合当权的国民党政府,尤其是蒋家,而未受到当权者力捧宣传。

据说,蒋夫人宋美龄希望向溥心畲学画,溥心畲要求宋美龄必须行古礼拜师,以致宋美龄放弃拜溥心畲为师,转拜不需行大礼的黄君璧为师。

综观宋美龄的山水画,的确深受黄君璧风格影响。

艺术界尤其是美术家对“渡海三家”知之甚详,学术界对“渡海三家”的研究不少。

70年来,大陆的大师、名家不胜枚举,台湾的大师、名家相对屈指可数。

事实上,政治因素影响了台湾的大师、名家在大陆的知名度,大陆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渡海三家”。

其实,渡海岂止三家,两岸学术界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渡海至台湾的多位大家。

本文以“渡海三家”的传人为研究专题,是之前学者未研究的课题,“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分别是张大干、黄君璧、溥心畲的门生弟子。

一、张大千传人孙家勤:承传古今、德艺双馨孙家勤(1930-2010),字野耘,山东泰安人。

王铎巅峰之作:《拟山园帖》

王铎巅峰之作:《拟山园帖》

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物备受争议。

⼀个是宋朝皇族后裔、后来归降元朝的赵孟頫,另⼀个就是官居明朝⼤学⼠后来归顺清朝的王铎。

在明朝,董其昌⼀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盛⾏,⽽王铎取法⾼古,与拘谨乏趣、滑弱⽆⼒的书风相抗衡,⼤胆创新,开创⼀代书风。

他是书法史上⼀位杰出的⾰新⼈物。

王铎的书法,追随⼆王遗风。

尤其是临帖,功夫很到位,⽽且临帖时擅长在原帖上创新,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因他在明亡之后降清,在⽓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对他的⼈品常有微词。

但其书法在⽇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

⽇本⼈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园帖》传⼊⽇本,曾轰动⼀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拟⼭园帖》。

《拟⼭园帖》清顺治⼆年,镇守江宁的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开城门降清。

所以,被⼈认为是贰⾂。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拟⼭园帖》。

王铎年少成名。

14岁开始读书,16岁⼊庠,30岁中举,天启⼆年31岁中进⼠,⼊翰林院为庶吉⼠,崇祯⼗⼀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经筵讲官、教习官等职。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的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据说,王铎写成《拟⼭园帖》后,曾为了救济灾民⽽把这些字帖卖掉,后来⼜陆陆续续写了新的《拟⼭园帖》,命其⼉⼦将此帖书法刻⽯,传之后世。

刻⽯达90多块,现多存于河南的王铎故居。

拓⽚深受⽇本⼈喜欢,视作王铎教科书式的法帖。

清代书法家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说:观《拟⼭园帖》,乃知孟津相国于古法耽玩之功.亦有不少,其诣⼒与祝希哲相同。

当代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评价王铎的书法:觉斯笔⼒能扛⿍,五百年来⽆此君。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剖析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剖析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及其简介:注:以下顺序并非按作家实力大小排序。

一.王虎江简介:王虎江,男,一九五二年生,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员、高级记者、“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

其书法特色不拘一格,善写楷书、行书、行楷、隶书、篆书、草书、狂草等多种书体。

成就:众多作品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二.林再成简介:林再成,男,1970年生,黑龙江人。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科毕业,大学本科,文学学士。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职书法教师。

风格:其篆刻以满白、细朱为主,工稳秀丽,流光溢彩。

印风虽工稳但细微处见变化机巧,蕴藏匠心。

因为有大量临摹汉印的功底,其印虽多平直,亦见高古神韵。

三.马忠贤简介:马忠贤(1955—)安徽省宿州人,著名画家。

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现任苏州科技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席;全国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绘画上以中国画为主,亦涉及版画等相关艺术。

风格: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四.冯大彪简介:冯大彪 1938年6月15日生于河北蠡县。

曾用名冯焰。

党员。

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

195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语文教师22年。

1980年调入中国新闻社,曾任高级编辑兼专稿部编辑室主编,现已退休。

五.方向军字向珺,号一壶。

1964年9月生于甘肃省民勤县。

2004年移居苏州。

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

1990年至1993年永登水泥厂报社主编报刊主编,1993年至2001年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系主任,1997-99年在中央美院进修。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学科带头人。

六.李成印简介:李成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化振兴基金会书法委员会会长、中国梁楷书法院名誉院长、中国长城研究院名誉院士。

慈禧曾孙那根正:皇族后裔的别样人生

慈禧曾孙那根正:皇族后裔的别样人生

慈禧曾孙那根正:皇族后裔的别样人生作者:王瀛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12期2012年9月,爱新觉罗、叶赫那拉两大皇室家族首次书画联展在天津举行,汇集五代皇室成员40多位书画家百余幅作品,极为珍贵。

既有当代书画名家爱新觉罗家族的启功、溥伒、溥杰等人的作品参展,又有正活跃在书坛画坛的叶赫那拉家族的根正、之澍、振海等人的作品亮相。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清代皇家馆阁体书法杰出传承人、满汉双文书法家叶赫那拉·根正先生的作品大气磅礴、雄浑庄重。

不久后,笔者拜访了根正先生,听他讲述皇室后裔的别样人生。

颐和园的“活字典”叶赫那拉·根正先生1951年出生在北京,为方便起见,“叶赫那拉”这一姓氏简化为“那”,于是人称那根正先生。

他是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其祖父叶赫那拉·德锡为慈禧弟弟桂祥之子,一代书画名家。

晚年,德锡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长孙根正身上,把宫廷馆阁体书法及满文传授于他。

几十年苦练,根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全国唯一满汉双文书法家。

作为慈禧的后人,皇族后裔的身份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童年时,那根正常常被小伙伴一句“你是慈禧曾孙子”的“精神摧残”打败,对方以此“杀手锏”而成为“常胜将军”。

1969年,青年那根正到内蒙古建设兵团工作,脱土坯、种地砌墙、吃苦在前。

可因为他是“慈禧曾孙”,他的入党理想却在20年以后才得以实现。

1992年,根正到北京颐和园工作,直至2011年退休。

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吸引着游客,那里有位“慈禧老佛爷的曾孙”,更让人们好奇与期待,来颐和园邀请根正合影,似乎是颐和园旅游的“附加值”。

根正先后接待过安南、萨马兰奇、卢泰愚等各国元首百余人,国内外来文化寻根、皇家家族后裔认亲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颐和园工作,根正当然别有一种情结。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处理朝政和外交事务的地方,乐寿堂、玉澜堂等庭院是慈禧、光绪和隆裕皇后居住的地方,根正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时时会想起童年时,爷爷带他指着乐寿堂说:“这里就是你老祖姑奶奶(慈禧)曾经住过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现存的著名皇族后裔书画家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
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
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

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
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
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

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畬,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
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
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
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爱新觉罗·毓骏——满族,1945年生于北京。

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文化顾问,北京出版社特聘专家,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建筑装饰文化工作委员会高
级艺术顾问,中国建设文化研究会新农村文化工作建设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
北京天地人才书画院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毓骏先生从
小受家庭文化熏陶,喜爱书法,楷书学习颜、柳、欧体,后学习二王,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

以行楷、行草见长,兼写甲骨、钟鼎、隶书等。

作品曾
经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法国、台湾等海内外友人收藏。

其书法特点是笔力雄健,浑厚圆润,楷书博厚雄强,既端庄秀伟,又法度谨严;其行草书潇洒飘逸,用笔既丰腴而跌宕,又迅
疾且劲健,既有天真烂漫之趣,又有痛快淋漓之感。

爱新觉罗·启贵(吉文旭)——字野夫,号青衣居士,生于1941年,满族正蓝旗,清高宗(乾隆)的第八代孙,当代著名宫廷派画家,也是接受皇家宫廷画
风熏陶培养的宫廷画派最后传承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
理事、国际书画家研究院教授、中华书学会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常务
理事、中南茗海书画院名誉院长。

受家庭熏陶,自幼喜好水墨丹青,3岁学画,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通。

擅画花鸟、虫草、山水、人物、走兽,画风灵动,工写交融。

其作品深受海内外社会名流的厚爱,曾在各地十多次举办过画展,
连续在“新世纪周刊”上刊登“奇人吉文旭”文章,其作品深受加拿大、新加
坡、法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各界人士所喜爱并收藏。

在国
内外十多次大展中获特等奖,一、二等奖入编十多部名人大典丛书,被誉为当
代宫廷工笔画派泰斗。

曾有人评价,“在中国当代画坛,若论宗师,当属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人;若论宫廷画派大师,那非爱新觉罗·启贵莫属。


爱新觉罗·毓峋——字培之,1949年10月生于北京。

系清朝道光皇帝第五子
惇勤亲王奕誴之曾孙,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爱新觉罗·溥佐之四子。

爱新觉罗·毓峋现为爱新觉罗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恭王府顾问、中国书画社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津台书画苑院长,天津致公党书画院副院长、
津沽书画会副秘书长等职,专业从事美术书画创作工作。

爱新觉罗·恒钛——男,满族,1954年生于北京。

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
王奕宗后代,曾祖父载瀛一生精力专于书画。

其所绘鞍马,羽毛花卉颇具特色,自称一派,为当时著名画家。

大祖父溥伒(雪斋)、祖父溥僩(毅斋)、六祖
父溥佺(松窗)、八祖父溥佐(庸斋)、伯父毓峨均攻书画,各具风格,均为
当代著名画家。

其堂祖父溥儒(心畬)在书画艺术上更与张大千齐名,有“南
张北溥”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