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治疗场所,但也是感染传播的高危区域。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内的感染,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的一些建议:一、手术室卫生管理:1.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手术台等。

2.所有手术室的设备和用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后方可使用。

3.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二、手术室操作规范:1.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工作流程的指导,确保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技术正确。

2.手术室内应设立专门的无菌区域,避免非必要人员进入。

3.手术器械和物品应当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医护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器械和物品。

三、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1.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设备,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2.手术室内严禁吸烟,以避免污染室内空气质量。

3.手术室内应定期检测空气质量,如温湿度、微生物浓度等。

四、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监测:1.手术室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如体温、血常规等。

2.如有患者感染报告,手术室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

3.有患者传染病疑似或确诊时,手术室医护人员应戴上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五、患者感染控制:1.手术前应进行合理的感染筛查、评估和预防,避免患者感染手术室。

2.对于患者的开放性伤口、感染性疾病等应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3.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做好手术后伤口的处理和感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后,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室的清洁、无菌和安全。

医院亦应定期检查和培训,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 南
目录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 口或手术部位,包括切口部位深 部组织的感染。
案例一: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关键
详细描述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因为手术部位血管密集且血液循环丰富 。预防措施包括对手术室、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严格消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 前评估和抗菌治疗,以及术后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感染症状。
案例二: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 要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经济负担。
维护医疗质量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02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 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是否存在 感染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计
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 行换药,以保持伤口清洁 。
观察感染征象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 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 征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抗生素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或已经出现 感染的患者,给予适当的 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
03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试行)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

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医疗卫生 制度 管理 百度文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医疗卫生 制度 管理 百度文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为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SSI),针对中国外科临床的具体实践与国内外进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指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和手术学组,制定了适合国情的SSI 预防指南。

本指南在“中国SSI 预防指南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启动后,先后获得了北京、广州、杭州、武汉、上海、南京、成都和沈阳当地SSI 预防指南委员会的讨论与支持,并再次经“中国SSI 预防指南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以下为指南的具体内容。

必须指出的是本指南反映了SSI 预防的最新与最权威的观点。

但任何指南都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判断,临床医生可结合所在医院的条件,努力达到指南所要求的标准。

一、切口的分类与SSI 感染类型外科切口分为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感染四类,如表1 所示。

切口感染分为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和器官间隙感染,如表2 所示。

表1.手术切口按受污染的程度分类类型标准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

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感染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表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定义(一)切口浅部组织的SSI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 天以内,仅涉及切口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层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层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至少有下列感染的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触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生将切口浅层组织打开(切口细菌培养阴性则除外)。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卫生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手卫生,要求用流水洗手法或含酒精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卫生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确保正确掌握手卫生操作步骤。

二、术前皮肤准备患者术前皮肤准备应在手术前进行,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具体操作包括:1.在手术室里,采用无菌技术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使用适当的无菌清洁剂。

2.术前适当修剪被剃毛部位,并使用酒精消毒剂进行清洁,干燥后可以涂抹酒精或碘酒。

3.如果患者有皮肤损伤或感染,应在手术前进行处理。

4.对于特殊手术,如剖腹产,应严格按照相关手术操作规范执行。

三、手术室环境的净化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1.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台、椅子、墙壁、地面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2.对于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辐照,或者使用适当的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3.手术室内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器械和材料应在手术前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四、手术器械和材料管理1.选择符合标准的手术器械和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手术器械和材料应在手术前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或者使用一次性器械和材料。

3.使用一次性手术衣,手术帽和口罩等,保持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

4.定期检查手术器械和材料的有效期,避免过期使用,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术后病人护理术后病人护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

1.及时更换术后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2.术后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进行术后病人护理时,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六、加强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控制。

1.建立和完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定期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和评估。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了解并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增加伤口感染 ❖ 健康成人走动时,每分钟脱落约5000个带菌皮屑。
❖ 伤口换药
术后
无菌不接触原则
一期愈合伤口在术后48小时更换敷料,清洁伤口
二期愈合伤口TIME原则
处理组织(tissue,T)
控制感染或炎症反应(infection/inflammation, I)
维持湿度平衡(moisture,M)
促进伤口边缘收缩和上皮形成(edge,E)
手卫生
❖ 贯穿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 ❖ 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SSI的手段 ❖ 术前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 ❖ 术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重新洗手 ❖ 并更换手套 ❖ 术后伤口护理牢记手卫生指征,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干预组合——多模式干预措施
❖ 美国的“拯救10万生命运动” 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
乳腺
眼科 骨科 非心脏胸科 血管 阑尾 胆道
外科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
常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链球菌,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肺链,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 阴性杆菌,厌氧菌 阴性杆菌,厌氧菌
手术切口与SSI 的相关性
切口种类
SSI发生的危险度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1.5%~4.2% <10%
污染切口
10%~20%
污染-感染切口
20%~40%
手术部位感染 的重要预防和控制建议
❖ 核心策略
正确的抗生素使用 正确备皮方式 患者保温 控制血糖 皮肤消毒 非手术部位感染灶的治疗 外科手消毒 人员管理 伤口护理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5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5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____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____小时____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____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____%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____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了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率,督促医务人员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杜绝医院感染暴发。

依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落实外科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患者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

3、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更换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接触患者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

需进行伤口引流的,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6、严格遵守手术切口护理和引流操作规程,换药操作时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患者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7、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液洗澡。

8、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

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进行。

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9、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0、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简介外科手术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建立和遵守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制度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是指为减少外科手术感染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

这些规则和程序包括以下内容:1. 手卫生:外科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务人员必须正确洗手,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洗手剂,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2. 环境卫生:手术室和周围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控制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 设备消毒与清洁:外科手术器械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与清洁,确保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

4. 术前准备:进行外科手术前,必须对手术部位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皮肤细菌的污染。

5. 感染风险评估:在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免疫状态和感染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感染控制方案。

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他们对感染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外科手术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

3. 环境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细菌和病毒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4. 感染控制委员会:建立由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工作,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结论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减少手术感染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规则和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积极推行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制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手术室各项操作符合无菌原则,减少微生物污染,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开展外科手术的科室,包括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

三、组织架构1.成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外科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感控员。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指导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反馈。

4.外科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5.感控员负责本科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数据分析、培训及反馈等。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1.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如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鼓励患者术前进行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2)医生准备:外科医生需接受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掌握无菌操作技巧,提高手术技能。

(3)手术室准备: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无菌要求。

2.术中操作(1)无菌操作: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微生物污染。

(2)皮肤消毒:使用有效消毒剂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及周围皮肤。

(3)器械灭菌:所有手术器械均需进行严格灭菌,确保器械无微生物污染。

(4)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手术室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制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术后管理(1)伤口护理:术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定期观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手术室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治疗成为了外科患者根治的最主要治疗手段。

因此,手术室也成为了外科医生的主战场。

手术室属于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应加强管理。

那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室需要落实哪些防控措施呢?一人员管理1.规范着装:进入手术间的所有人员均应按流程更换手术室专用刷手服、工作鞋,佩戴工作帽和系带式医用外科口罩,建议佩戴一次性工作圆帽,若为布质花帽应每天更换清洗。

临时外出时需更换外出鞋和外出衣,禁止着刷手服至非手术科室工作。

2.控制人员数量: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间人员数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观摩人员应获得手术室负责人准许后安排专人引导进入。

术中所有人员尽量减少进出手术间次数,保持手术间门处于关闭状态。

3.禁止佩戴首饰:更衣前应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修剪指甲,禁止佩戴假指甲。

4.加强医疗器械商管理:非必须不设器械商为跟台人员,确需跟台时应提前进行相关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且对其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

5.禁止参与手术: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皮肤疖痈等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不应参与手术。

二手卫生1.台下人员:巡回护士、麻醉师等台下人员应严格执行“三前四后”,即接触患者前、取用无菌物品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与体液后、脱手套后。

2.台上人员:洗手护士、手术医生等台上人员上台前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实施消毒,确保外科手消毒依从性和正确率均为100%。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调取刷手区监控督导检查参与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情况,将外科手消毒纳入科室日常质控。

三严格无菌操作1.岗前培训:所有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包括外科医生、进修人员、实习生等均应进行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无菌观念、外科手消毒及无菌操作等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考核。

2.严格执行:所有手术跟台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正确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菌外科手套(提倡无接触式戴手套)。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依据1. 卫生部《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

2. 卫医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四、内容(一)手术前预防措施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应少于3天。

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作用2分钟。

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6.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不应参加手术。

7. 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 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术前患者抵抗力。

(二)手术中预防措施1. 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2. 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规定,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3. 手术器械严格灭菌,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手术室整洁。

6. 手术室物品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避免交叉使用。

(三)手术后预防措施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3. 术后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外科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外科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外科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一、本制度是诊疗活动中与外科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包括介入诊疗操作、内镜诊疗操作、CT/超声等引导下穿刺诊疗等)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活动的规范要求。

二、加强对医务人员《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预防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具体措施等知识的培训I,重视外科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感染防控工作。

三、制订外科手术、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和感染防控的具体措施,并落实。

四、根据患者病情和拟施行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的种类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五、实施手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的环境符合感控要求,各手术区域落实各项感控管理制度,各项操作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符合《消毒管理办法》工作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六、相关科室配合感控管理科,规范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和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相关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依从性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10]卫办医政发.187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S].2019。

外科手术部位预防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预防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
以内、有植入物者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 •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 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如:局部肿、热、痛。 • 部组 织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深部组织感染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和深部组织的感染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不需手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
有植入物者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 • 1.器官或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 2.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腔隙脓肿 或其他感染证据。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 (二)感染预防要点:
3.手术后
⑴ 换药或接触手术部位前应进行手卫生
⑵ 换药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流程
⑶ 保持引流通畅,尽早拔除引流管
⑷ 定期观察手术切口情况,及时处理
Page 11
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如:局部红、肿、热、痛,外科医师开放 的切口浅层组织
• 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 1.针孔外脓点或少许分泌物 •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或肛周手术部位感染 • 3.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 2.清洁-污染切口: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 30 分钟—2 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
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
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
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 1500 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
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
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

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
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
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
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一)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二)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三)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四)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