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放疗策略选择及注意事项
放疗策略
放疗通常作为化疗的辅助手段,用于局部控制白血病细胞,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
注意事项
放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正常组织,避免过度照射导致损伤。同时,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脱发等,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机和效果评估
移植时机
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的患者,可考 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接受 移植手术。
个体化治疗方案 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 疗方案、免疫治疗、靶向治 疗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耐受性。
加强支持治疗与 护理
通过加强支持治疗和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心理支持和康复 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 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03 治疗方案与策略选择
化疗方案介绍及适应症分析
化疗方案种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分型,化疗方案可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巩固强化治疗、维持 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等阶段。
适应症分析
化疗适用于大多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尤其是高风险患者。通过化疗 可以杀灭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达到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常规
血生化
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用于初步判断是 否存在血液系统异常。
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评估患 者的身体状况及是否适合接受化疗。
骨髓穿刺
脑脊液检查
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以明确诊断 及分型。
影像学检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林春燕陈琼吴挺柏李丽羽黄春辉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5284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ALL初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63)与非感染组(n=27),再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否发生重症感染分为重症感染组(n=24)和非重症感染组(n=39)。
米用Logistics分析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于非感染组,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中粒细胞计数和血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P=0.000;X2=4.120,P=0.042;t=15.669,P=0.000;t=2.070,P=0.041)。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于非重症感染组,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于非重症感染组,中粒细胞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1,P= 0.000;X2=10.470,P=0.001;t=22.907,P=0.000;t=3.893,P=0.000)。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儿童 ALL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中粒细胞计数水平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粒细胞计数低水平、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对患儿发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防控,以降低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重症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2(b)-0127-04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during myelosuppression stage after chemotherapy L IN C h u n-yan C H E N Q iong W U T in g-b o L I L i-y u H U A N G C h u n-h u iDeparLmenL of PediaLrics, Zhongshan HospiLal AffiliaLed L o Sun YaL-sen UniversiLy,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Lhe risk facLors of severe infecLion in Lh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phase afLer chemoLherapy of childhood acuLe lymphoblasLic leukemia (ALL). M ethods In Lhis sLudy, 90 newly diagnosed children wiLh ALL admiLLed L o Zhongshan HospiLal AffiliaLed L o Sun YaL-sen UniversiLy from January 2017 L 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Led as Lhe research objecLs, and were divided inLo Lhe infecLion group (n =63) according L o wheLher infecLion occurred during Lh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phase afLer chemoLherapy and Lhe non-infecLed group (n=27), was divided inLo a severely infecLed group (n=24) and a non-severely infecLed group (n=39) according L o wheLher severe infecLion occurred during Lh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phase afLer chemoLherapy. L ogistics was used L o analyze Lhe risk facLors of severe infecLion in Lhe myelosuppressive phase of children wiLh ALL afLer chemoLherapy. Results AfLer chemoLherapy in children wiLh ALL, Lhe Lime of neuLrophil deficiency in Lhe infecLion group during Lhe myelosuppression sLage was longer Lhan LhaL in Lhe non-infecLed group, Lhe incidence of skin and mucosal damage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non- infecLed group, in Lhe infecLion group, Lhe neuLrophil counL an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lower Lhan Lhose of Lhe non-in- fecLed group,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t =21.772, P=0.000;字2=4.120, P=0.042; t = 15.669, P=0.000; t =2.070, P=0.041). The univariaLe analysis showed LhaL Lhe neuLrophil deficiency in Lhe severe infecLion group was longer Lhan LhaL in Lhe non-severe infecLion group, Lhe incidence of skin and mucosal damage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non-severe infecLion group, and Lhe neuLrophil counL an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lower Lhan Lhose in Lhe non-severe infecLion group,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t=3.251, P=0.000;字2=10.470, P=0.001; t=22.907, P= 0.000; t=3.893, P=0.000). MulLivariaLe L 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LhaL Lhe main risk facLors for severe infecLion in Lhe myelosuppressive phase of childhood ALL afLer chemoLherapy were low neuLrophil counL, long neuLrophil defi-CHINAMODERNMEDICINE Vol.28 N o.5 February 202^127ciency, high incidence of skin and mucosal damage, and low hemoglobin level (P<0.05). Conclusion Low neutrophil count, long neutrophil deficiency, high incidence of skin and mucosal damage, and low hemoglobin levels are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infection in the myelosuppressive phase of childhood ALL after chemotherapy, and the risk of severe infection in children should be addressed factors are targete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infections in the myelosuppressive phase of childhood ALL after chemotherap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hemotherap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Severe infection; Risk factors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恶性血液性疾病,其中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类型,该病的发 病原因与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A LL患儿伴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加重了 此种状态,强烈化疗易产生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中 性粒细胞异常[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0%.(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ALL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规范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二、适用范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ALL。
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浆miR150、miR155、miR233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摘 要 :目的 探讨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患 儿血浆微 小 RNA一150(miR150)、微小 RNA一155(miR155)、微 小 RNA一 233(miR233)的表达 变化及 其临床意义 。方 法 选 择 118例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患儿 (其 中初诊 者 32例 、完全缓 解者 46例 、复发 者 40例 )为观察组 ,30例健康体 检儿童为对浆 miR150、miR155、miR233。分析初诊 ALL患儿血浆 miR150、miR155、miR233相对表达量 与 ALL临床 病理参 数 (性别 、年龄 、病理 分 型、危 险 度分 型 )的关 系。结 果 与对 照组 比较 ,观 察组 血浆 miR150、miR233水 平 降低 , miR155表达升高 (P均 <0.05)。与对 照组 比较 ,初诊者 、复发 者血浆 miR150、miR233水 平降低 ,miR155水平 升 高 (P均 <0.05);与缓解 者 比较 ,初诊 者 、复发者 血浆 miRl50、miR233水平 降低 ,miR155水平 升高 (P均 <0.05)。初 诊 ALL患儿血浆 miR150、miR155、miR233相对表达 量与 ALL性别 、年龄 、病 理分型无关 (P均 >0.05),与危 险度 分 型有关 (P<0.05)。危 险度分 型越 高的急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患儿血浆 miR150、miR233水 平越低 ,miR155水平越 高 (P均 <0.05)。结论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患儿 血浆 miR150、miR233水平 降低 ,miR155水 平 升高 。检 测血 浆 miR150、miR155、miR233水平 可能有 助于急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 的诊断 、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标准〔2022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X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ALL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医治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标准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到达80%以上。
二、适用范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年少ALL。
不包含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含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病症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病症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病症,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开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觉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病症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医治无效,在诱导医治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峻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
x
ms/(m2・d),静脉注射,d8、d15、d22、d29;柔红霉素
10~,或巩固治疗开始前(第
(DNR)30 me,/(m2・d),静脉滴注,LR:d8、d15,IR和HR:
d8、d15、d22、d29;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5 000
(三)临床危险度分型 在MICM分型、MRD水平和其他临床生物学特点中,与 儿童ALL预后确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p。…:(1)诊断时年 龄<1岁或≥10岁。(2)诊断时外周血WBC>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CNSL或TL。(4)免疫表型为T系ALL。 成熟B.ALL建议按Ⅳ期B细胞系非霍奇金淋巴瘤方案治 疗。(5)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数目<45的低二倍 体、t(9;22)(q34;q11.2)/BCR—A曰£J、t(4;11)(q21;q23)/ MLL-AF4或其他MLL基因重排、t(1;19)(q23;p13)/E2A・ PBXl。(6)泼尼松反应不良。(7)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 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t>25%。(8)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化 疗第33天)骨髓未获得完全缓解,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 5%。(9)MRD水平:在具备技术条件的中心可以检测 MRD。一般认为,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化疗第33天)MRD≥ 1×10~,或巩固治疗开始前(第12周)MRD≥1×10。3的患 儿预后差¨“。 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儿童ALL的临床危险度 分型,一般分为3型: 1.LR: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IR: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1)诊断时年龄≥ 10岁或<1岁;(2)诊断时外周血WBC≥50×109/L;(3)诊 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4)免疫表型为T系ALL;(5)diseΒιβλιοθήκη se,MRD)水平。前二者采用细胞形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参考: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5月第44卷第5期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型1·与儿童ALL预后确切相关的危险因素:(1)年龄在<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或≥10岁的年长儿童。
(2)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或睾丸白血病(TL)者。
(4)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
(5)不利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t(4;11)/MLL-AF4融合基因或其他MLL基因重排,或t(9;22)/BCR-ABL融合基因异常。
(6)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7d,第8天,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1×109/L(1000/μ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PPR),和(或)标准方案联合化疗(包括泼尼松诱导试验)第19天骨髓幼稚淋巴细胞>5%者。
(7)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标准诱导方案联合化疗6周未获完全缓解)。
2.临床危险度分型:(1)低危ALL(L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中危ALL(M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在≥10岁;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③诊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④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⑤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或t(12;21)、t(9;22)核型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或t(4;11)外的其他MLL基因重排。
(3)高危ALL(H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③染色体核型为t(9;22),有BCR-ABL融合基因,t(4;11),有MLL-AF4融合基因;④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⑤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解读
1:需要同时符合以下3项:(1)脑脊液中无白血
病细胞;(2)无CNS异常的临床表现,即无明显的与白血病 有关的颅神经麻痹;(3)无CNS异常的影像学(CT或MRI) 依据。
2.CNS
儿ALL中则高达79%,其中t(4;11)易位形成的M儿一AⅣ
融合基因最为常见(占41%)拍J。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对2003年至2010年 问收治的1 004例儿童ALL的初诊骨髓样本进行融合基因 检测,共检出372例患儿携带12种融合基因,阳性率 37.05%。其中B—ALL中最常见的为TEL—AMLl(22.06%),
leukemia,ALL)的诊断和治疗,2012年9月和
AⅣ(1.55%),以及其他少见的融合基因(1.21%)。T-ALL
中以1p34缺失形成的S/L—TALl融合基因最多见,检出率为 23.53%。携带各种融合基因的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
2013年3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曾两次召开研 讨会,在原有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o的基础上,参考 近年来国内外先进治疗组的研究进展,提出新的第四次修订 方案(以下简称建议)。儿童ALL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儿的年龄、性别和基础健康条件均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每 例患儿在各治疗阶段对于强烈化疗的耐受性也可能存在一 定的不确定性,各地医疗设施和检测条件也有待于进一步完 善。因此,需要密切结合患儿全身情况和当地客观条件,在 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参照和执行新版儿童ALL诊疗建 议。现就该建议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为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该建议提供参考。 一、儿童ALL的分子生物学分型 染色体畸变及其形成的融合基因代表了白血病细胞的 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具有重要的预后指导意义。利用分子 生物学技术,如PCR、荧光原位杂交等,确定白血病细胞是否 携带特定染色体畸变及其形成的融合基因,即分子生物学分 型,是ALL形态学.免疫学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一:儿科指南目录(中文)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2年版)2.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3.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5. 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2年)6.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7. 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9. 2022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10.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11.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2.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2 年版)13. 性早熟诊疗指南( 试行)14.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15.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16.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17.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22年18.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22年19. 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0. 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 ( 上海 ) 专家共识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2.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2 年北京修订)23.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22-标准版)2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2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26.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7.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8.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29.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30.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31.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复杂性尿路感染医脉通LOGO32.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33. 儿童夜间遗尿症诊治指南34. 2022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35.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22版)36. 免疫功能异常患儿的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试行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7.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22年修订版)38. 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22年版)39.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_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0.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1.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42.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43.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疗指南44.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45.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46.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47. 2022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48.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 49.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二)50.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三)51. 2022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5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53.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5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5.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6.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专家共识57.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158.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59.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660.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烟酸61.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22年)62. 2022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63.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64.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 :概述65.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6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67. 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68.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6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70. 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71. 细胞移植治疗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专家共识 72.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专家共识73. 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7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7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76.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77. 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2)78. 2022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79.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2年版)80. 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81. 2022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82.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8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84. 2022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85. 2022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86. 2022 儿童心肌病遗传代谢性病因的诊断建议87. 2022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88. 2022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专家共识89. 2022 儿童肺间质疾病诊断程序专家共识90. 2022 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91. 2022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2. 202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93. 2022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94. 202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5.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22版)96. 2022 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97. 2022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98. 2022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99. 202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少关节型)诊疗建议 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2022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2022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 ~ 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_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2022 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订) 2022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二:2022版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发表者:徐大林(访问人次:1562)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Nebulization Inhalation Therapy in ChronicRespiratory Disorders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气雾吸入、经储雾罐气雾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而以雾化吸入疗效最确切,适应证也最广泛。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张静静;张惠琴;陶小娟;卢星辰;党荣;孙新【摘要】目的探讨培门冬酶(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01-01 ~2015-01-01 88例初发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诱导缓解期随机接受L-ASP治疗42例,PEG-ASP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PEG-ASP组与L-ASP组患儿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比较(88.6%vs 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对骨髓抑制程度重于L-ASP组,且对骨髓抑制持续时间长于L-ASP组(均P<0.05).PEG-ASP组后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比例显著低于L-ASP组(6.82% vs 24.39%,P<0.05).PEG-Asp组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时间[(8.65±3)d]长于L-ASP组[(7.52±2.16)d](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G-ASP治疗时,骨髓抑制、血常规、血凝恢复正常时间长,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与L-ASP相似,PEG-ASP可作为儿童ALL一线治疗的选择.%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egaspargase (PEG-ASP) and L-asparaginase(L-ASP)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AL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5.Of 88 patients,4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SP,and 4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G-ASP during the induction remission period.The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CR) rate was 88.6% and 87.8% in PEG-ASP group and L-ASP group,respectively(P > 0.05).Th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degree in PEG-ASP group was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L-ASP group,and the duration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P < 0.05).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in L-AS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EG-ASP group(6.82% vs 24.39%,P < 0.05).The duration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n PEG-ASP group [(8.65 ± 3) d]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L-ASP group [(7.52-± 2.16) d] (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lood routine,blood clotting routine and bone marrow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in PEG-ASP group are longer than those in L-ASP group.The incidence of other adverse effects in two groups are similar.PEG-ASP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LL children.【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5【总页数】4页(P485-488)【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作者】张静静;张惠琴;陶小娟;卢星辰;党荣;孙新【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L-ASP是一种降解血清中门冬酰胺的细菌酶,是儿童ALL治疗方案中的重要药物。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第三次修订草案)
通信作者:顾龙君,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Email:ljgusc mc@hot m ail1com)・标准・方案・指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分型(一)ALL基本诊断依据1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1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1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30%才可确诊为ALL。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 OX)、糖原(P 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二)ALL的M I C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 phol ogy,M)诊断以外,还应该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分型(i m 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cyt ogenetics,C)检查,即M I 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molecular genetics,M)检测,即M I C M分型。
11细胞形态学分型:淋巴细胞型按F AB分型标准分为L1、L2和L3型,但L1、L2型之间已不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
21免疫分型:分为T、B型二大系列:(1)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2ALL):具有阳性的T淋巴细胞标志,如CD1、CD2、CyC D3、C D4、C D5、CD7、CD8以及TdT等。
(2)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ALL):根据其对B系淋巴细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标志反应的表现临床分为3个亚型:①早期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Pre B2ALL),CD79a 、CD19和(或)CyC D22、C D10及HLA2DR阳性,S m I g、CyI g阴性;②前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 B2ALL),CyI g阳性,S m I g阴性,其他B系标志C D79a 、CD19、CD20、CD10、CyC D22以及HLA2DR常为阳性;③成熟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2ALL),S m I g阳性,其他B系标志CD79a 、CD19、C D22、CD10、CD20以及HLA2DR常为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系或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规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疗效有明显提高,年生存率可以达到以上。
二、适用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
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 发热:约~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小时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几乎任何病原体都可成为感染源,如真菌(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导致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儿童ALL 化疗:见下表(BFM-ALL90) 表 1. 治疗协议治疗方案单一或每日剂量约定日期诱导协议I 阶段 A 泼尼松(口服) 60 mg/m2 每日 1-28 长春新碱 (IV) 1.5 mg/m2 (最大, 2 mg) 8, 15, 22, 29 柔红霉素(IV) 30 mg/m2 8, 15, 22, 29 L-天门冬酰胺酶(IV) 10 000 IU/m2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氨甲蝶呤(IT) 12 mg 1, 15, 29 阶段B (仅限标危组和中危组) 环磷酰胺(IV) 1000 mg/m2 36, 64 阿糖胞苷(IV) 75 mg/m2 per day 38-41, 45-48, 52-55,59-62 6巯基嘌呤(orally) 60 mg/m2 per day 36-64 氨甲蝶呤 (IT) 12 mg 45, 59 巩固 (在标危组和中危组中) 协议M 6-巯嘌呤(orally) 25 mg/m2 per day 1-56 氨甲蝶呤(24-小时输注) 5 g/m2 8, 22, 36, 50 氨甲蝶呤(IT) 12 mg 8, 22, 36, 50 协议 M-A L-天门冬酰胺酶(IM) 25 000 IU/m2 10, 24, 38, 52 再诱导 (在标危组和中危组) 协议l II 地塞米松 (orally) 10 mg/m2 per day 1-21 长春新碱 (IV) 1.5 mg/m2 (max, 2 mg) 8, 15, 22, 29 阿霉素 (IV) 30 mg/m2 8, 15, 22, 29 L-天门冬酰胺酶 (IV) 10 000 IU/m2 8, 11, 15, 18 环磷酰胺(IV) 1000 mg/m2 36 阿糖胞苷 (IV) 75 mg/m2 38-41, 45-48 6-硫鸟嘌呤(orally) 60 mg/m2 36-49 氨甲蝶呤(IT) 12 mg 38, 45 强化再巩固(仅限高危组) 要素HR-1 地塞米松e (orally) 20 mg/m2 1-5 6-巯嘌呤 (orally) 100 mg/m21 / 8per day 1-5 Vincristine (IV) 1.5 mg/m2 1, 5 氨甲蝶呤(24-hr inf) 5 g/m2 1 阿糖胞苷(3-hr inf) 2 g/m2 (single dose) 5 (twice, 12-hr interval) L-天门冬酰胺酶 (IM) 25 000 IU/m2 6 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泼尼松龙(IT) 12 mg/30 mg/10 mg 1 要素HR-2 地塞米松(orally) 20 mg/m2 1-5 硫鸟嘌呤 (orally) 100 mg/m2 per day 1-5 长春地辛 (IV) 3 mg/m2 1 氨甲蝶呤 (24-hr inf) 5 g/m2 1 异环磷酰胺 (1-hr inf) 400 mg/m2 per day 1-5 柔红霉素 (24-hr inf) 50 mg/m2 5 L-天门冬酰胺酶(IM) 25 000 IU/m2 6 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泼尼松龙 (IT) 12 mg/30 mg/10 mg 1 要素HR-3 地塞米松(orally) 20 mg/m2 1-5 阿糖胞苷(3-hr inf) 2 g/m2 (single dose) 1, 2 (4 times, 12-hr nterval) 足叶乙甙(1-hr inf) 150 mg/m2 per day 3-5 L-天门冬酰胺酶 (IM) 25 000 IU/m2 6 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泼尼松龙 (IT) 12 mg/30 mg/10 mg 5 IV指的是静注; max, 最多; IT, intrathecal; SRG, 标危组; MRG, 中危组; inf, 输注; IM, 肌注; HRG, 高危组. 对于诱导、巩固和再诱导,约定的日期是治疗的时间顺序,如果临床条件和骨髓恢复不充分,允许调整及时调整时间表(根据协议指南)。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低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卫健委《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4次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4);《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检:可有发热、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淋巴结及肝脾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生化,凝血检查。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
6.白血病相关基因:PCR基因检测或RNAseq。
7.脑脊液检查。
8.活检:针对骨髓干抽或者骨髓坏死的患儿。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一)低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
2.WBC<50×109/L(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3.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4.无其他中危、高危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5.MRD 标准:诱导治疗d15~19:MRD<1×10-3且诱导治疗后(d33~45)MRD<1×10-4且巩固治疗前MRD<1×10-4。
(二)中危组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1.年龄≥10岁。
2.初诊最高WBC≥50×109/L。
(仅适用于无法行MRD 检查者)。
S2、CNSL(CNS3)和(或)睾丸白血病(TL)。
4.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
5.诱导治疗d15~19骨髓M2(5%≤原淋+幼淋<20%,且d33~45骨髓M1(原淋+幼淋<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04方案临床诊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04方案临床诊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儿童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恶性淋巴细胞克隆增生,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
目前,化疗是ALL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不同类型的ALL,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ALL-04方案因其副作用较小、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儿童ALL的治疗。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ALL-04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促进该方案在儿童ALL患者中的推广和应用。
三、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选取50例行骨髓穿刺证实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采用ALL-04方案治疗,并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组。
2.研究方法
(1)比较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患者治疗效果差异。
(2)比较不同患者间预后指标(WBC、ALL分类、MRD等)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3)比较采用ALL-04方案前后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变化。
(4)对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进行监测和统计。
3.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值<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ALL-04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制定ALL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优化ALL治疗效果,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同时,也为提升儿童ALL的治疗水平和生存质量做出贡献。
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对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贵阳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86例儿童AL患者为研究组,分为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26例和急性T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组22例。
同时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分为标危组21例、中危组19例和高危组20例,另设8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
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组的血清TK1水平。
结果B-ALL 组、AML组以及T-ALL组血清T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ALL组血清TK1水平高于AML组,AML组血清TK1水平高于B-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年龄2~14岁,符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的诊断标准[6],患儿及家属同意及配合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炎症或其他危重疾病,可对研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产生失真性干扰;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神经脑血管系统疾病,身体基础条件较差;患者不配合者;资料不齐全者。
AL分类:应用流式细胞仪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组,AML组和急性T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组。
并根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按危险度分为3组,即标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6]。
1.2 方法抽取AL患儿治疗前空腹外周血并留取血清样本,同时抽取健康对照组儿童空腹外周血并留取血清样本,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含量,TK1细胞周期分析试剂盒及CIS-1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由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
实验简要操作流程如下:①加样:加3 μL待检样本于硝酸纤维素膜上,28~30℃晾干30 min至膜自然翘起,蒸馏水洗膜2次;②封闭:加入10 ml封闭剂,室温下振摇封闭30 min,倒掉封闭剂;③加入抗TK1-IgY抗体,室温振摇反应120 min,洗涤;④加入生物素化抗IgY二抗,室温下振摇反应40 min,洗涤;⑤加入SA-HRP,室温振摇反应60 min,洗涤;⑥加入ECL發光试剂,精确反应1 min,将膜片用吸水纸吸干,放入压膜胶片内,将压膜胶片放入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内反应5 min后,进行拍摄、分析。
伊达比星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联合化疗中的使用和疗效观察
伊达比星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联合化疗中的使用和疗效观察作者:沈洁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0期【摘要】目的:观察长春新碱(VCR)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伊达比星(IDA)的VILD方案在治疗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HR-ALL)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33例使用VILD方案强化化疗,15例使用长春新碱和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表柔比星(Epi)的VDLD方案强化化疗,比较两组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
结果:VILD方案治疗组和VDLD方案治疗组的EFS分别为(80.98±5.36)个月和(52.06±9.10)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3.3±7.0)%和(52.5±13.1)% (P=0.029 )。
结论:VILD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疗效优于VDLD方案。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伊达比星Efficacy of a New Combination of Idarubicin,Vincristin and L-asp in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igh 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HEN Ji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0):015-017【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LD as an induction or intensive period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patients. 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vious untreated HR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VILD or VDLD regimen, compare the EF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Result:Patients received VILD regimen during the intensive treatment period had a longer EFS of (80.98±5.36 )months and a better 5-year survival rate of (83.3±7.0)% in comparison of that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VDLD, which were(52.06±9.10) months and (52.5±13.1)% (P=0.029).Conclusion: VILD used as intensive period treatment instead of VDLD had superior efficacy in treating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cases.【Key words】Children’s HR-ALL;High risk;Idarubicin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Zhejia 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06,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07随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研究进展、化疗方案和支持治疗的不断改善,该病的预后不断得到改善。
BMI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疗效的关系
BMI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疗效的关系孙丽君;王学梅;严媚【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18(048)002【摘要】目的探讨BMI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12月-2017年6月新确诊的15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BMI水平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4组,按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进入诱导缓解期治疗,诱导缓解治疗33 d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回顾性研究初诊时BMI水平对其早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儿33 d骨髓完全缓解率为93.6%,MRD阴性率为90.4%.低体重、超重、肥胖三组的33 d骨髓完全缓解率及MRD阴性率均较正常体重组低.不同BMI水平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33天骨髓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而不同BMI水平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33 d骨髓MR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低体重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疗效,初诊时不适当的BMI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总页数】4页(P131-134)【作者】孙丽君;王学梅;严媚【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相关文献】1.儿童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易感性关系 [J], 余晶;王斌;兰和魁;邓兰;杜江;杨丽华2.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J], 陈启文;黄正刚;张丽娜;占诗贵;袁高乐;刘赟;吴星恒3.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J], 陈启文;黄正刚;张丽娜;占诗贵;袁高乐;刘赟;吴星恒4.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及其应用巯基嘌呤治疗的早期疗效研究 [J], Stanulla M.;Schaeffeler E.;Flohr T.;张振5.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与BMI的关系研究 [J], 黄圆美;王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堡』L型盘查垫!垒生!旦复丝鲞筮!翅鱼!也』丛!丝!,!!E!!堡鲢!垫!堡:!!!:!!:塑些!
表1CCLG—ALL2008方案的构成
.643・
注:CCLG: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VDLD方案:长春新碱一柔红霉素一左旋门冬酰胺酶一地塞米松;DNR:柔红霉素;CAM:环磷酰胺一阿糖胞苷_6.巯基嘌呤;HD.MTX:大剂量甲氨蝶呤;HR一1’,27,3’:BFM协作组高危模块方案l’、2’、3’;VDLD(延迟强化I):长春新碱一阿霉素一左旋门冬酰胺酶一地塞米松;6一MP:6一巯基嘌呤;MTX/VD:甲氨蝶呤和(或)长春新碱一地塞米松;MTX/CA/VD:甲氨蝶呤和(或)环磷酰胺一阿糖胞苷和(或)长春新碱一地塞米松;一为无方案
表2按年龄鞘注的药物剂量(mg)
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共5次,d3~5。
三联鞘注d5。
5.延迟强化治疗:VDLD+CAM方案:对于LR患儿,VCR1.5m∥(m2・d),静脉注射,d1、d8、d15;阿霉素25me,/(m2・d),静脉滴注,d1、d8、d15;L.ASP10000U/(m2・d),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dl、d4、d8、d11;Dex10mg/(m2・d),口服,d1~7、d15—21,无需减停。
CAM方案剂量和用法同LR早期强化治疗。
IR患儿在插入8周维持治疗(6一MP+MTX)后,再重复1次上述的(VDLD+CAM)。
高危延迟强化治疗(VDLD+CAM):VCR1.5mg/(m2・d),静脉注射,d8、d15、d22、d29;阿霉素25ms/(m2・d),静脉滴注,d8、d15、d22、d29;L—ASP10000U/(m2・d),肌注或静脉滴注,d8、d11、d15、d18;Dex10mg/(m2d),口服,dl一2l,9d减停。
CAM方案剂量和用法与IR.ALL相同。
6.维持治疗:LR和IR:6-MP+MTX/VD方案选择以下任1种:(1)6-MP50mr,/(m2・d),口服8周;MTX20m∥(m2・d),口服或肌注,每周1次,持续至终止治疗;每4周叠加VD(VCRI.5m∥m2/d,静脉注射,dl;Dex6mg/(m2・d),口服,d1~5);(2)1周VD与3周6-MP+MTX序贯进行,每4周为1个循环。
HR:(6-MP+MTX/CA/VD):每4周1个循环,持续至终止治疗。
第1~2周(6-MP+MTX),6-MP50ms/(m。
・d),口服,d1~14;MTX20mg/(m2・d),口服或肌肉注射,d1、d8。
第3周(CA),CTX300mr,/(m2・d),静脉滴注,d15;Ara・C300m∥(m2・d),静脉滴注,d15。
从维持治疗的第49周开始,由6-MP+MTX代替CA。
第4周(VD),VCR2ms/(m2-d),静脉注射,d22;Dex6ms/(m2・d),El服,d22~26。
从维持治疗的第81周开始,由6MP+MTX代替VD。
庇护所预防:LR:鞘注MTX,dl,每8周1次共6次;IR:三联鞘注每8周1次,d1,共4次;T・ALL及HR:三联鞘注每4周1次,共10次。
总疗程LR为2年,IR和HR:女孩2.0年,男孩2.5年。
7.t(9;22)/BCR—ABLl阳性患儿的治疗:t(9;22)(q34;qlI.2)/BCR-ABLl阳性的儿童ALL应给予高危方案化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有条件的患者儿在化疗的同时可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
8,CNSL和TL的治疗:初诊时合并CNSL的患几在诱导治疗中每周1次三联鞘注治疗,直至脑脊液转阴至少5次。
在完成延迟强化治疗后接受颅脑放疗,但<1岁不放疗;1—2岁剂量为12Gy;年龄>/2岁裁量为18Gy。
复发的CNSL隔天1次三联鞘注治疗,直至脑脊液转阴,颅脑放疗同上。
同时根据复发的阶段,重新调整全身化疗方案。
初诊时合并TL的患儿在巩固治疗结束后进行楔形活检,确定是否睾丸放疗。
TL复发的患儿,一般作双侧睾丸放疗(即使为单侧复发),剂量20—26Gy,对年龄较小的幼儿采用12~15Gy可保护正常的性腺功能¨“。
在作TL治疗的同时根据治疗的阶段,重新调整全身化疗方案。
(四)化疗说明
1.泼尼松试验d1~7,从足量的25%用起,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加至足量,7d内累积剂量>210mg/m2,对于肿瘤负荷大的患者可减低起始剂量0.2—0.5mg/(m2・d),以免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
第8天评估泼尼松反应,如在使用泼尼松过程中自细胞计数升高,表现泼尼松反应不良而被评估为高危患者,应转用HR-ALL方案。
2,在诱导缓解治疗的d15、d33行骨髓形态学检查,LR患者d15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I>25%应转用IR.AI上方案;IR患者d15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t>25%应转用HR-ALL方案;d33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5%者应转用HR—ALL方案。
3.MTX鞘注治疗应在泼尼松实验治疗第1天内就进行(WBC>100×109/L可延迟至第2~3天进行),尽量避免穿刺损伤性出血,第1次腠椎穿刺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来操作,操作前应注意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
4.每个疗程化疗完成后,一旦血象恢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O.5x109儿,血小板I>50×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须及时作下一阶段
万方数据甲氨蝶呤
见更正:/index/hzx/20141016/1413438939813_1.html
万方数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4,52(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1409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