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63-64也例3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解题经验

谈话:小朋友们坐过公交车吗?看,1路车来了,点击(下车7人),发现到站后比原来少了7人。

2路车也来了,点击(上车5人),比原来还少7人吗?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只少了2人?怎么想的?

提问:再来看看 5路车,有18人上车,15人下车,现在车上的人比原来变多了还是变少了?你说?怎么想的?如果告诉你车上原来有34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也就是“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寻求解题方法

1.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启发:要解决问题,我们先来整理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依次板书。

提问:根据整理的信息,你能想出办法吗?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自己先想一想,和同桌小声地说一说。根据你的想法,列出算式。

交流不同解题思路。

①先减去下车的15人,再加上上车的18人。

②先加上上车的18人,再减去下车的15人。

③先求出上车比下车多的3人,再用原来的人数加上多出的3

人。

2.回顾反思,学会检验

提问:那结果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查?

启发:

①不同的解法得出相同的结果,是一种检验的方法。

②再算一遍。

③从结果出发,现在是37人,想想,上车的18人原来在不在

车上,不在,就把它去掉,37-18=19人,那下车的15人,

原来在车上吗?在,就加回来。19+15=34人,正好是车上原

来的人数,说明我们做对了。

指名说一说用算出的结果减去上车的人数,再加上下车的人数,看是否等于车上原有的人数,这种检验的过程。

同桌互说。

小结: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

惯。

三、巩固拓展提高,形成解题技能

1.解决“箭头”图(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题目,小声读题。追问:这里直接用箭头图表示了题目的意思,你知道箭头什么意思吗?表示出了事情发生的顺序、过程。按照箭头的指示,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②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③交流解法,自主检验。

方法一:直接顺着箭头的指示,先加上买来的13张,再减去送给小芳的15张。

会检验吗?谁能从结果出发,倒过来进行检验。

方法二:刚才发现有同学关注到了,这两个信息,想想可以先求出什么?先用送给小芳的15张减去买来的13张得到减少的2张,再用原来的张数减去减少的2张。

不同的方法,也算出了还剩35张。用不同方法解决得到相同的答案也是一种检验的办法。

2. 解决“时间”图(想想做做第2题)

①引导看图,理解题意。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出示信息,用箭头表示。

②独立解决,自主检验。

③交流反馈,领悟策略。

方法一: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解答,怎样检验?

方法二:读读这两个信息,想想可以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直条”图(想想做做第3题)

①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②独立解决,自主检验。

③交流反馈,领悟策略。

4.解决“表格”图(想想做做第5题)

①分析信息,明确问题。

②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③对比解法,明晰思路。

四、全课总结回顾,深化解题策略。

今天我们学习解决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认真理解题意,找准解题方法,解答之后还要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