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伪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定义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炼金术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的本质特征:(1)解释性,不仅要陈述“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2)精确性,科学必须提供具体明确的知识,其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必须精确、明晰、严格而系统。(3)可检验性,科学必须推导出可接受检验的论断,并预言可能出现的新实验事实,进而通过实验的检验,确定其解释内容的真伪。(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特征使其具有可变性,其中包含可错性。允许科学出错,正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5)系统性,科学知识体系要求在逻辑上自洽,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具有一致性,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客观事物,零散的知识堆积不能成为科学。(6)主体际性,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也是客观、普遍的,因此能够被不同认识主体重复和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讨论、交流。

伪科学的特征:(1)不可验证性,伪科学的假设和理论一般地在经验上和理论上或者不能检验,或者受到拙劣的支持。这个特征事实上是一切伪科学的特点。是否具有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根本区别。(2)补充注释性,伪科学靠注释进行研究,通常需要堆积大量资料以弥补证据的匮乏。(3)模糊性,与科学的准确性特征相反,伪科学常用含糊、模棱两可的表述。(4)神秘性,科学的内容是客观的,论证严密、遵守逻辑,而伪科学多借助神话或毫无根据的神秘事物获得自洽性。(5)隔绝性。伪科学一般与所处的时代是隔绝的、格格不入的。正由于伪科学包含为时代所不容的错误思维,因此其不得不常常借助于古老、混乱的理论和假设。

二、科学与伪科学例子

见其他两个附件,有很多例子,一个word是生活中的,另一个是课本上的,分别取几个好了~,主要是太多,而且配图,放在这个word 里显得累赘,也不好看。

三、科学与为科学联系与区分

联系:

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与伪科学关联密切,历史上伪科学甚至曾对科学起过某种积极作用。如占星术之于天文学、炼金术之于化学,伪科学无意中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资料和方法借鉴。在科学史上,科学与伪科学的属性曾发生转化——伪科学有可能转化为科学。邦格在肯定科学、使用伪科学收集某些粗糙资料的同时,也肯定科学偶尔从伪科学中成长起来。

伪科学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以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和更具活力的表现形态,相对于科学的晦涩繁琐,更加简明诚恳,能更通俗地表达问题,使未受过教育的大众更易接受。此外,它可以在这个光怪陆离飞速变化的世界中给我们解释每一件事情,使疑惑得以搁置,让我们感到“安全感”。

科学与伪科学如同阳关下的物品与其阴影,是同时存在的,这是由理性基于现实发明创造的成对概念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而决定的。

实际上大家主要探讨的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分问题,即科学的划界问题。

区分:

科学划界标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的演进过程,即从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从划界标准的消解到多元标准的重建。

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一元标准是可证实性,批判理性主义的一元标准是可证伪性。

前者认为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即证实原则),强调科学的“逻辑性”或“经验性”。任何科学理论,若不能接受经验的检验,或不能为逻辑证实,即非科学。其缺陷:证实原则的本质属于归纳逻辑,从单纯陈述的经验事实到普遍陈述形式的科学理论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结论为真,前提未必真。

后者主张一个理论或命题只有具备被证伪的可能,才是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反之,就是非科学。认为经验总是个别的,因而科学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证伪,科学经验的理论体系必须可能被经验驳倒。缺陷:无法在客观上做到查遍宇宙来证明某一命题的错误。

科学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科学本性相联系的不仅是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还包含社会和心理因素,强调科学活动必然受到主体心理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划界标准。随着社会、心理、价值等因素更替,科学的标准也随之改变。

划界标准的消解:代表人物是费耶阿本德,他认为在知识上,科学的发展利用了非科学的成果,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次,科学沙文主义对非科学的迫害和排挤是不道德的,因此,主张取消对科学与非科学进行划界。科学划界的消解论抹杀了科学与非科学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为伪科学的泛滥提供了空间。

科学实在论的多元标准:典型的科学特征和典型的伪科学特征作为判断标准,凡更接近典型科学特征的即科学;凡更接近伪科学特征的即伪科学。典型的科学特征包括:使用关联思维方式、追求经验的确证与否证、采用高度一致而简单的理论、科学理论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典型的伪科学特征包括:使用相似思维方式、忽视经验因素、多采用非简单理论和特设性假说、不关心竞争理论、教条保

守、停滞不前。

几个其他的概念:

非科学,除了科学之外的其他一切知识形态、文化样式。包括常识、经验概括、神话故事、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

错误的科学,科学也不是绝对真理,科学中也可能包含荒谬。那些被经验事实否定了的科学命题、科学理论都可谓之假命题、假理论或假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否定的曾经的“真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以及国外“地心说”都属于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