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实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精)
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方法
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方法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信的信息。
企业财务审计通常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并详细探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方法与差异。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审计准则确定与审计目标制定阶段、资料审查阶段、实施审计程序阶段、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报告与落实阶段等。
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进行初步了解。
他们会收集并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章程以及财务报告等资料,确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为了确定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因素。
审计师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并鉴别可能存在的欺诈风险和错误风险,以制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3. 审计准则确定与审计目标制定阶段根据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用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目标。
审计准则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审计目标则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4. 资料审查阶段在资料审查阶段,审计师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查,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他们还会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解释。
5. 实施审计程序阶段实施审计程序阶段是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测试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测试。
6. 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在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审计师会记录并报告发现的问题,例如内部控制的不足或违法违规行为。
他们还会提供相应的建议,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
7. 报告与落实阶段最后,审计师会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发现和建议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企业需要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摘要]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
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流程工作;方法运用;心态分析一直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没有确切的说法。
总是照搬照抄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界的一大欠缺。
笔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对实务界有所帮助。
一、审前准备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一、审前准备工作(一)整体内容柩架表1审前准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
(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表2 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表2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控制测试。
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员或专业机构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经济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基本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和跟踪整改。
1.确定审计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活动的具体范围和目的,可以包括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管理的合规性等。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审计委员会应按照企业整体发展情况和管理需求确定审计目标。
2.制定审计计划基于审计目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审计委员会需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指明确审计活动的时间、范围、人员和方法等,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等,然后通过风险评估和优先级排序等方式确定审计重点,进而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
3.实施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制定的各项工作安排进行具体的审计活动。
首先是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内部控制文件、财务报表、业务流程文件等。
然后是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财务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
接下来是实地调查,对涉及重要风险和疑点的环节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
最后是进行抽样检查和核实,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编制审计报告在审计程序完成后,审计人员根据收集的证据和分析的结果,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明确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审计报告的形式通常包括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告评价、风险评估等。
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准确、清晰地向企业高层管理层提供。
5.跟踪整改最后一步是跟踪整改。
企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高层管理层需要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整改。
审计人员需要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除了以上基本流程,企业内部审计还需要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报告审计进展情况,确保审计的顺利进行。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是怎样的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是怎样的企业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专门机构或部门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财务报告和运营过程进行全面、独立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的一项管理活动。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有效降低风险,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
1.制定审计计划:企业内部审计流程的第一步是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审计对象的选择、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周期的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
审计计划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特点、风险状况和内控情况,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收集资料和准备工作:完成审计计划后,审计人员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收集企业的相关文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文件,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和了解等。
通过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3.进行实地审计:实地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地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审计人员需要依据审计计划和目标,进行数据核实、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资产清查等具体的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4.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在实地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异常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根源。
这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5.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对审计结果的最终呈现。
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工作的目标、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准确地反映审计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合理、有针对性的建议。
内部审计一般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一般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对其经营、管理活动和运营进行独立、客观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以下是内部审计的一般工作流程:第一阶段:筹备阶段1.明确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审计的业务、流程、系统或部门。
2.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1.了解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深入了解组织的结构、职责、业务流程、制度和政策,获取必要的背景信息。
2.识别风险和制定审计程序:基于对组织的了解,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数据、文件和证据,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观察和员工访谈等方式。
2.风险评估:评估收集的数据、文件和证据,确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进行风险分类和评估。
3.问题识别和整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并进行整理分类。
4.数据分析和验证:分析和验证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与风险有关的异常变动和行为。
5.问题调查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其原因、影响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1.编写审计报告:总结审计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展示分析结果和提出改进建议。
审计报告要准确、清晰、客观,并附上所需的证据和支持信息。
2.发出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发送给审计人员所属的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确保审计结果的透明和有效沟通。
3.跟踪改进措施:监督和跟踪组织对审计报告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第五阶段:效果评估阶段1.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对组织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措施的有效性。
2.持续改进和建议:根据效果评估,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和质量。
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持续进行,以持续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29
5.6.2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 5.6.2.1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报步骤
整理记录,提出意见
整理归档,集中管理
编报步骤
拟定意见,起草报告
报出报告,督促改进
征求意见,修改报告
30
5.6.2.2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原则
• 客观性(以证据为依据) • 完整性(要素齐全,内容完整) • 清晰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 及时性(及时编制和送达) • 实用性(对组织有用) • 建设性(着眼未来,提出建议) • 重要性(严重缺陷和高风险领域作重点详细说明)
审计对象指的是审计内容或审计内容在范围上 的 限定,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所要 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内容,是审计的客体。
4
5.2.2 选择内部审计对象的基本步骤
为内部审 计工作指 明方向和 路径
1.制定审计战略
4.确定审计对象
考虑特殊性,最 终确定审计对象
2.对审计对象适当划分
将可审计事项进行识 别和分类
16
5.3.4 具体审计作业方案
具体审计作业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 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具体审 计行动的计划。
具体审计作业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执行人制定。
具体审计方案是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对审计各项作业所 作的具体安排,用以检查和控制审计项目的进度和质 量,对整个审计项目起直接指导和控制的作用。
公司内部审计流程
公司内部审计流程公司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对财务、运营、风险等方面的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控的过程。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公司管理层更好地管理业务风险,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
1.确定审计对象和目标:在开始内部审计之前,需要明确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对象可以是公司的财务报表、运营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
审计目标可以是发现潜在的问题、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或者提供改进建议等。
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审计的时间表、范围、方法和资源等。
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审计的重点和风险,确定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并确定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和资源。
3.收集和分析信息:在执行审计计划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公司的相关信息。
这可以通过查阅文件、记录和数据,进行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来完成。
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4.进行审计测试:在收集和分析信息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审计测试来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审计测试可以包括对控制活动的测试、对样本的检查和对风险进行评估等。
通过审计测试,可以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缺陷,并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5.编写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的结果和结论的总结,其中包括发现的问题、评估的风险、提供的改进建议等。
审计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6.提供建议和监督:审计报告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会就审计结果和建议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和讨论,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采取行动来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跟踪和监督的方式来确保公司采取了适当的行动来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7.审核进程回顾:在一段时间后,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会对之前的审核进程进行回顾和评估。
内部审计流程、规范及注意事项说明
03 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保持协作,共同推动 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改进。
关注风险和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企业的风 险点和薄弱环节,评估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的经营风 险、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等方 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
内部审计的目标
是帮助组织改善运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从而增加组织的价值和实 现组织目标。
03
内部审计的原则
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规范性。
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
对组织的运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环节进 行检查、评价和反馈。
01
对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合规 、合法。
03
02
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其真实、 完整、合法。
对已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评估,了解其效果 和影响。
跟踪整改情况
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和监 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总结经验教训
对审计过程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今 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03 内部审计规范
审计程序规范
01
审计计划
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资源分配, 制定审计计划。
现场审计
收集证据、核实问题,保持与被审 计单位的沟通。
根据审计目标,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 计时间、人员、资源等安排。
确定审计重点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审计实施
收集审计证据
通过访谈、调查、检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与 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
评估风险和控制
对企业的风险和控制进行评估,了解企业管 理和运营状况。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以下是企业内部审计流程的详细解释。
一、规划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的规划阶段是整个审计流程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审计目的和范围: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范围,以便制定审计计划。
2.收集背景信息:审计人员需要收集有关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章程、内部文件、财务报表等。
3.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审计人员、审计程序和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审计计划制定完毕后,就需要进入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审计:审计人员进行初步审计,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2.审核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财务报表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其他审计工作:根据审计计划,进行其他审计工作,如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审计。
三、报告阶段审计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总结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总结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得出审计结论。
2.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论,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发现、问题描述、建议改进等内容。
3.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需要提交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向监管部门和股东公开披露。
四、跟踪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还需要进行跟踪,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跟踪改进情况:审计人员需要跟踪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了解企业的改进情况。
2.更新审计计划:根据跟踪情况,更新审计计划和程序。
3.持续改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持续改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以上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通过对企业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审计,识别和评估风险,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和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内部审计的起点,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该阶段需要内部审计员充分了解公司及其经营状况,明确审计目标和任务,以及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充分的规划。
具体包括:1.明确审计目标:内审员需要在公司财务报表,法规和相关方案等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明确审计目标和任务,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2.编制审计计划:内审员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审计目标,编制一个详细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表,审计范围和定位文件。
3.确定有关人员:需要确定参与内部审计的组合和负责的业务领域,以保证审计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审员根据拟定的计划,执行内部审计工作。
1.收集信息:内审员需要充分了解业务领域,并收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以确定审计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并评估企业风险。
2.审计测试:在收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内审员需要对相关的风险点进行审计测试。
这些测试的目的是从非正式信息中获得证据,以帮助确立审计发现,并以此来进一步评估企业风险并确定改进建议。
3.审计报告:报告是审计的开始,也是结果的概括。
在执行阶段,内审员需要整理收集到的证据和具体报告,评估风险和推荐改进方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任务。
三、总结反思对内审员来说,反思和总结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内审员更细致地分析并评估整个审计过程,并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和价值与负责。
1.评估整个审计工作:在审计结束之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评估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及总体的效果。
需要关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
5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5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有系统地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活动。
其目的是向组织管理层提供有关运营情况、风险状况和内部控制效能的评估和建议。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筹备阶段:内部审计的开始阶段,包括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计划、组建审计团队等。
首先,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即明确需要审计的组织部门、职能和流程,并明确审计的重点和关注的风险点。
然后,制定审计计划,即确定审计的时间安排、资源需求和工作程序等。
最后,组建审计团队,包括确定审计负责人和审计人员,确保审计团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数据收集阶段:内部审计的核心阶段,包括数据收集、风险评估和控制评价等。
首先,进行数据收集,即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
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即评估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确定哪些风险对组织的影响最大。
最后,进行控制评价,即评估组织已有的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分析和评估阶段:根据数据收集阶段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即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然后,进行数据评估,即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组织的风险和控制效果。
通过评估,可以判断组织当前的风险水平和内部控制的成熟度。
4.发现和报告阶段:在数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进行报告。
首先,发现问题,即根据数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风险点、控制缺陷和运营问题等。
然后,编写审计报告,将问题和建议以书面形式报告给组织管理层。
审计报告应包括问题的描述、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同时,可以跟踪之前的审计问题,确认组织是否采取了相关措施。
5.跟踪和监督阶段: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首先,进行问题跟踪,即了解组织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流程(全面版)
内部审计流程(全面版)内部审计流程(全面版)1. 引言内部审计流程是指组织内部为了评估和提高运营效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程序和活动。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内部审计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实施和优化内部审计工作。
2. 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评估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提供改进建议以提高组织的整体表现。
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和风险状况来确定,一般包括财务、运营、合规、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
3. 内部审计流程的各个阶段3.1 计划阶段-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评估相关风险和内部控制;- 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分配审计资源。
3.2 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分析业务流程和风险点;- 确定审计方法和工具;- 准备审计工作文件。
3.3 实施阶段- 进行现场审计和访谈;- 收集、分析和评估证据;- 测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3.4 报告阶段- 汇总审计发现和结论;- 撰写审计报告和建议;- 提交审计报告给管理层;- 跟进审计建议的实施。
3.5 后续追踪阶段- 评估管理层对审计建议的回应;- 检查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适时调整审计计划和策略;-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4. 内部审计流程的注意事项- 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利益冲突;- 充分了解组织的业务和风险状况;- 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和工具,确保审计质量;- 与管理层保持良好沟通,促进审计合作;- 遵守内部审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
5. 结论内部审计流程是组织提高运营效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掌握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并遵循注意事项,组织可以更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促进持续改进和提升整体表现。
内部审计主要内容和流程
内部审计主要内容和流程内部审计是指企业组织内部对其运营过程和管理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的、全面的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的一种管理工具。
内部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合规性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它的流程主要包括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审计计划、收集相关材料、开展现场调查和审计测试、整理分析数据、形成审计报告、跟踪整改进展等步骤。
首先,内部审计需要确定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业务单元、流程、项目等。
确定审计对象的依据包括风险评估、重要性评估以及管理层和董事会的需求等。
其次,内部审计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手册,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计划可以根据内部审计标准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然后,内部审计需要收集相关材料。
收集材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包括企业的制度文件、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流程图、操作手册、备忘录等。
收集材料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申请、询问员工、复制电子数据等。
接下来,内部审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和审计测试。
现场调查是通过实地参观、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日常运营情况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审计测试是通过抽样和测试等方式检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然后,内部审计需要整理分析数据。
整理分析数据是对收集到的材料和现场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和可能性。
最后,内部审计需要形成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对审计对象的评价、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审计报告可以根据需要呈报给管理层、董事会和相关部门,并跟踪整改进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起来,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合规性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其流程包括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审计计划、收集相关材料、开展现场调查和审计测试、整理分析数据、形成审计报告、跟踪整改进展等步骤。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1. 概述1.1 目的与范围1.2 审计目标1.3 审计范围2. 准备阶段2.1 制定审计计划2.1.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1.2 确定审计时间表2.1.3 分配审计资源2.1.4 制定审计方法和程序2.2 收集资料和准备工作文件2.2.1 收集审计对象资料2.2.2 准备审计程序与工作文件3. 进行阶段3.1 开展初步调查3.1.1 初步了解审计对象3.1.2 确定审计重点与风险点3.1.3 分析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 3.1.4 进行内部数据分析3.2 设计并执行审计测试3.2.1 制定审计程序3.2.2 进行审计测试3.2.3 验证审计对象合规性3.3 发现异常与问题3.3.1 记录和报告审计异常3.3.2 追踪问题的根本原因3.3.3 提出审计建议4. 终审阶段4.1 编写审计报告4.1.1 概述审计发现与建议4.1.2 提出审计结论4.1.3 给出审计建议4.2 与管理层讨论审计结果4.2.1 解释审计发现与建议4.2.2 探讨改进措施4.3 审查并最终确认审计报告4.3.1 确保审计报告准确无误4.3.2 审查报告内容的机密性4.3.3 审查并确认报告的格式与规范5. 后续阶段5.1 监督并评估改进措施5.1.1 跟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 5.1.2 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5.2 与审计对象进行后续沟通5.2.1 沟通审计结果与建议5.2.2 解答审计对象的疑问5.2.3 提供进一步支持和协助附件:1. 审计计划范本2. 审计程序范本3. 审计报告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内部控制体系:指企业为达到业务目标而建立的系统,包括组织结构、控制责任、工作程序、信息与沟通、监督反馈和自我评估等方面的要素。
2. 审计异常: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正常运营相悖的活动、错误行为或违规操作。
3. 审计建议:指根据审计发现和分析结果向管理层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细讲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细讲解内部审计是指机构或组织内部对其经营、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独立的、系统的、连续的审查,以发现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
下面是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详细步骤:一、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了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在开始审计之前,审计员需要与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沟通,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二、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人员的分配、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程序等。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到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层的关注点以及现有的法规和法律要求。
三、开展前期调研:在实际开展审计之前,审计员需要进行前期调研,了解组织的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情况。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文献查阅、采访相关人员、观察业务流程等。
四、执行审计程序: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审计员将依照审计计划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流程检查、文件审查、系统测试等。
通过收集证据来评估风险控制和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五、发现问题并制订建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员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违规行为、资源浪费等。
审计员需要分析问题的影响和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运营效率。
六、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过程的正式成果。
报告应包括审计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需要准确、客观地反映审计工作的结果,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情况。
七、沟通和反馈:审计报告完成后,审计员需要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反馈。
通过与管理层的讨论,审计员可以解释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并回答管理层的疑问。
沟通和反馈过程中,审计员还可以了解管理层对报告的回应和行动计划。
八、跟踪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持续改进和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审计员需要跟踪审计结果的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审计计划。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资产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①库存现金审查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
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
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
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
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①材料的审查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对其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的一种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审计对象: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审计对象。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需要优先审计的领域和过程。
审计对象可以是具体的项目、部门,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2.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对象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该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等。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确保审计计划符合其需求和期望。
4.分析评估: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一步骤旨在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如数据分析、流程图等,来辅助分析和评估过程。
5.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对审计对象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应该明确审计的重点、方法和技术,并确定审计的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6.进行审计实地工作:在制定完审计程序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进行实地的审计工作。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面谈、检查文件和记录、观察实际操作等。
审计实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确认审计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7.编写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实地工作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该清晰地总结审计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建议。
报告应该以及时、准确、客观的方式呈现审计结果,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8.提供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对象的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方。
审计结果可能会引起一些有关方的不满和争议,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9.跟踪审计进展: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跟踪和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审计报告的反馈和采取的改进措施等。
如果发现改进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进行跟踪审计,并向组织的高层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首先,审计部门需要与管理层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关注领域,以及制定审计计划。
2. 收集和分析信息:审计人员需要收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这包括审查文件和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以及可能的现场调查。
3. 评估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和有效。
这可以通过观察业务流程、访谈员工、复核政策和程序等方式进行。
4. 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人员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进行,例如风险矩阵和风险评估模型。
5. 制定审计计划:基于前面的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审计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这包括确定审计程序和测试方法,以及分配资源和时间表。
6. 执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各项审计程序和测试,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可能包括样本测试、文件复查、核对数据和现场观察等。
7. 发现问题和建议改进: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问题和弱点。
他们需要整理和归纳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些建议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且具有可操作性。
8. 编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结果和发现编写成报告。
这将包括问题描述、建议改进、影响评估和对应措施等。
审计报告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地传达审计人员的观点和结论。
9. 沟通和反馈:审计人员需要与相关的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沟通审计结果和报告。
这包括提供口头和书面的反馈,回答问题和解释发现,并确保管理层理解和接受审计结果。
10. 跟进和监督改进:最后,审计人员需要跟进管理层对审计结果和建议的反馈,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他们可以与管理层进行定期的会议和更新,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得到落实。
内部审计实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审计实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以服务管理、服务效益为出发点,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二、审计准备三、初步调查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七、审计报告八、后续审计九、审计评价十、审计档案步骤一、审计立项和审批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是指组织内部对其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及合规性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审查和评价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一、计划阶段:1. 内部审计计划编制: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年度计划并提交管理层审批;2. 审计范围确认:将审计范围分解为不同的审计项目,并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审计时段;3. 风险评估:对审计范围内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风险和审计重点;4. 编制审计程序: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安排。
二、实施阶段:1. 访谈与收集证据: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并收集有关文件、记录等证据;2. 检查与测试: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检查和测试,以验证其合规性和完整性;3. 风险评估与发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收集到的证据,评估项目的合规性,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4. 数据分析与总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审计工作的初步结论。
三、报告阶段:1. 审计报告编写:根据审计工作的初步结论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项目的背景信息、审计目标和方法、审计结果和建议等内容;2. 报告审计:将报告提交给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进行审查,修改并落实意见;3. 报告发布:经过审查和修改后,将最终版的审计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4. 监督跟踪: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对相关单位进行监督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跟进阶段:1. 验证改进措施:对被审计单位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并提供跟进报告;2. 绩效评价: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提供改进建议;3. 经验总结和分享: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分享给其他部门,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运作,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管理,并提供对管理层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实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以服务管理、服务效益为出发点,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二、审计准备三、初步调查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七、审计报告八、后续审计九、审计评价十、审计档案步骤一、审计立项和审批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
三、成立审计小组和确定审计时间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成立审计小组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
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五、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六、发出审计通知书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告知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
在经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
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步骤三、四、五、六。
步骤三、审计调查一、审计座谈会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召开审计座谈会。
了解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等。
二、实地考察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三、研究文件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及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进行查阅、研究。
四、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初步调查完成后,审计人员应编写简要的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步骤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审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年度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年度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账户间关系分析;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1、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
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3、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
尤其是集团各下属医院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4、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
步骤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一、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药品、器材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5、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药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14、其他审计程序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步骤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一、审计发现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
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
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
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二、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步骤七、审计报告一、审计复核与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编写意见交换稿 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
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
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
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三、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一、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裁批准。
二、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审计发现与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
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
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审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四、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外勤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
正式的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
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审计人员的意见。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裁及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