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物进展

合集下载

临床药理学 第十三章 抗感染药物

临床药理学 第十三章  抗感染药物

特征药物
青霉素Ⅴ
耐酸,不耐酶,可口服
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耐酸,耐酶
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不耐酸,吸收度尚可
复方制剂 氨苄西林/青霉烷砜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对假单孢菌有杀灭作用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复合制剂 a. 奥格门汀/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钾) 强力阿莫仙 po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50:125mg)对MRSA有效 b.舒他西林 (阿莫西林/舒巴克坦)
代表药物
红霉素 阿齐霉素
齐宏 其仙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对结核杆菌的PAE作用长达5-15小时 胃炎的三联用药:
枸橼酸铋钾 克拉霉素 甲硝唑
第六节 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略)
喹诺酮类 吡酮酸/吡啶酮酸类
作用于DNA回旋酶 → 染色体不可逆损害 → 选择性毒性
不受质粒传导的耐药性影响 ∴耐药性 ↓ ↓
3. 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4.抗菌谱 G+球、G+杆 G–球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毒性反应
青霉素脑病
赫氏反应(吉海反应) 治疗梅毒时症状加剧
二重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羧苄青霉素(双钠盐)
长效制剂* 可引发血管栓塞而导致精神错乱,紫绀,
癫痫的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 不宜与快速抑菌药合用 • 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 与碱性药物合用 • 与酸性药物合用 • 与细胞色素C合用
对产酶及非产酶淋球菌有强大杀伤作用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
12~18元大环内酯骨架 ← 碱性破坏
临床常用
1~3个糖或氨基糖以糖苷键相连(碱性)
14元环 红霉素类

酸性水解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26页PPT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26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药物研究进展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1. 细菌抗药性的特点
先行性 流行性 难测性 普遍性
细菌抗药性发展快于药 物研制速度。 抗药性全球性流行。 抗药性机制复杂,突变 几率难以预测。 几乎所有细菌均有抗药 性,程度不一而已。
2.

常见难治型抗药菌株
MRSA VRSA VRE PRSP CPSP MRCHS 其他
抗甲氧西林金葡菌 抗万古霉素金葡菌 抗万古霉素肠球菌 抗青霉素肺炎球菌 抗三代头孢菌素肺炎球菌 抗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变异链球菌、阴沟肠球菌、粪 肠球菌
3.
抗药性防止措施
基本措施:合理用药,杜绝滥用,减少预防
用药 根本措施:开发新药 其他辅助措施: 利用细菌单向交差抗药性特点给药 利用细菌抗药基因自然脱失特点给药 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合理联用抗菌机理不同的药物
今后10年可能的化疗联用方案: 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抗体等
六、新药物的评价
1.
常用药物的一般评价
青霉素活性强,β-内酰胺类毒性低,大 环内酯类副作用少,四环素类抗菌谱广, 新药对“难治”感染疗效好。 各类新药综合分析抗菌作用、抗药性、 体内分布、不良反应、价格诸多因素,有 时反不如老药,盲目滥用有害无益。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概 要




对抗感染失败的新认识 抗药性引发的新难题 新菌种引发的新疾病 新成果产生的新用法 抗感染的新趋势 新药物的评价
一、对抗感染失败的新认识
用药不及时,延误病情 细菌抗药性形成 条件致病菌、病毒感染 细菌释出毒素 免疫功能低下

二、抗药性引发的新难题
四、新成果产生新用法
1.

2.
3. 4. 5.
“逆反效应”与大剂量冲击疗法的反思 “后继效应”与长疗程的反思 时辰药理学与择时给药 药动学原理的应用 根据肝、肾功能给药

抗感染药物临床用药进展王明贵教学课件ppt

抗感染药物临床用药进展王明贵教学课件ppt
环丙沙星
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等。
03
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开发新型抗生素是抗感染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应对耐药菌的挑战。
详细描述
新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现新的抗菌药物、优化现有抗生素的结构以及研究 联合用药方案等。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噁唑烷酮类抗 生素等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展现出对某些耐药菌良好的抗菌活性。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抗病毒药物研究是抗感染药物研究的另一 个重要方向,以应对病毒感染的威胁。
VS
详细描述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现新的 抗病毒药物、研究病毒复制机制以及开发 抗病毒疫苗等。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病毒 药物如HIV整合酶抑制剂、丙肝病毒直接 抑制剂等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显示出 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抗感染药物临床用药进展 王明贵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抗感染药物概述 • 常见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 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 抗感染药物临床用药的未来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抗感染药物概述
抗感染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抗感染药物的定义
抗感染药物是指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预防和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等。
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抗感染药物
主要包括磺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好等优点,但 副作用较大。
新型抗感染药物
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新型抗感染药物不断涌现,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替 加环素、利奈唑胺等,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要点三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些常 见的真菌感染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因此,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滥 用,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他抗感染药物
其他抗感染药物的分类
除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 抗感染药物,如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等。
其他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抗病毒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抑制剂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新型融合抑制剂等。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01
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问题,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也日益受到重视。
02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主要针对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性真菌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染等常见问题。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抗真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新型唑
02
抗感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领域的重要方向,不断有新药问世,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更多选择。
抗感染药物的重要性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 主要手段,对于控制感染、挽救患者 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抗感染药物的 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正确使用抗 感染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 生,提高治疗效果。
03
类抗真菌药物、新型嘧啶类抗真菌药物等。
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
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包括针对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的 新型药物。
目前已经有一些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新型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等。
04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Chapter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
1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ppt课件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ppt课件

重要的常用抗生素
静止期杀菌剂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PAE 金葡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 4-8h
稳定
不需作过敏试验
耐纯化酶品种对耐药菌有效
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
价格便宜
.
40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主要适应证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严重病例联合用药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肠球菌属、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金葡菌、表葡菌感染
淋病
免疫缺陷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感染
院内感染
对青、头孢过敏者G-菌感染
.
35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
36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第一代氨基糖甙中,链霉素作为抗结核的基本药物,新霉 素等口服用于肠道感染
第二代氨基糖甙类以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作为临床基本药 物,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妥布 霉素在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略强于庆大霉素
通过羟基,以苷键和1~3个分子的糖或二甲氨基糖相联结的
一类结构相似的抗生物质
.
4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类
分类
第一代
14员环 红霉素类 *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第二代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氟红霉素 地红霉素
15员环 氮红霉素
*阿奇霉素
16员环 白霉素类 吉它霉素 罗他霉素
交沙霉素类 交沙霉素
麦迪霉素类 *麦迪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
2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方向
当前致力于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活性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稳定性有所增加的头孢菌素类。
.
25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 氧头孢烯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类

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物进展

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物进展

推广耐药菌监测
加强医疗机构内耐药菌的监测 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 菌的传播。
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
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 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避 免盲目使用。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耐药菌感染的认识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注
意手卫生和隔离措施。
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方向
针对新靶点的药物研发
免疫调节剂的研发
研究微生物新的生命活动过程和致病机制 ,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 微生物的清除能力。
纳米技术在抗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联合用药和新剂型的研发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 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通过联合用药和新剂型的研发,提高治疗效 果,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案例分析一
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分析合理用药 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二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分析个 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案例分析三
通过联合用药的案例分析,总结联合 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
案例分析四
分析临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 例,探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方法和 途径。
06 总结与展望
01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包括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02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如红霉素、阿奇霉
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03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链霉
素、庆大霉素等。
合成抗菌药物
01
02
03
磺胺类药物
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 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 等。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

抗感染药物新进展和合理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

单环菌素类
氨曲南(君刻单、Aztreonam) 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mono bactams)β-
内酰胺类 抗菌谱窄,仅对需氧G-杆菌很强抗菌活性(肺
克、大肠、产气、变形等杆菌,沙门菌属等) 与肠杆科细菌PBP3结合,很少诱导细菌耐药。 对肠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及脆弱类杆菌完全耐
药 尿路感染有效率100%。
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协同杀菌作用
特点
最耐酶抗生素 与其他ß-内酰胺抗生素相比,有独特分
子结构,产生耐药机制与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不同 突出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utibiotic Effect,PAE) 抑制细菌内毒素释放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故有中枢 神经系统病史、癫痫病史者慎用

第二代
+++ ++
++
++
第三代 第四代

+++
++ ++++
+ ++
+++ +++
合理应用头孢菌素
1. 正确定位,合理选用,防止细菌耐药 2. 防止过敏反应,对penicillin过敏者中5
%-10%头孢菌素过敏 3. 引起二重感染 4. 此类药配制后,室温保存不宜超过6小
时。降低效价,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头霉素类抗生素
头霉素(Cephamycins)是从链霉菌获得 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为A、B、C三型 头霉素C抗菌作用最强
头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西丁(Cefoxitin)
– 为半合成头霉素C – 抗菌作用最强 – 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 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肺炎球菌的作用 强于头孢西丁2-8倍。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ppt-2

抗感染药物研究进展.ppt-2

抗病毒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的传染病中病毒性疾病高达
60%~65%,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的大敌。
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1962年第一抗病毒药物-碘苷出现,用于抗疱疹。
同年又出现金刚烷胺,用于抗流感病毒,于1966年批准上市。
1976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干扰素是第一个广谱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是第一个特异性的抗病毒酶的抑制剂(特异 性:专对一类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它的毒性很低,可以 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 1986年出现了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AZT,它可以抗艾滋病毒地逆 向转录酶, 1990年第一个抗艾滋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沙奎拉韦出现,1996年 它和AZT等抗逆向转录酶的药物联合使用,就是鸡尾酒疗法,此疗 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情。
麦角固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

临床应用
浅部—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深部—氟康唑 浅部、深部—伊曲康唑
其他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临床应用 念珠菌—抑菌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依若/氧氟/左
氟/ 洛美/培氟沙星等),对Gr-/+菌、铜 绿假单孢菌均有效。体内分布广、半衰期 长、反应轻、耐药率低,可用于各种感染;
第四代莫西/加替/司帕/左氧氟沙星,对Gr-/+菌
及需氧/厌氧菌、支/衣原体作用强,能安
全、有效地治疗各种感染。
抗菌作用机制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依诺沙星 (enoxacin) 氧氟沙星 (ofloxacin)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抗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PPT共26页

抗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PPT共26页
二醋酸盐,水溶 性好,粉针剂
35-70mg/d
NH2
NH OH
OH O
O
NH NH
H 2N
N
O
O HN
CH3
OH
NH O
OH
O
N
OH
NH
OH OH O
.2 A cO H
HO
米卡芬净(Micafungin)
滕泽公司研制, 02 年在日本上市,粉 针剂。
OH OH
OH O
O
H 3C
N
H
NH
173例用其它抗真 H2N 菌药治疗失败或不 O
N
O
O HN
C H3
NO
能耐受的真菌感染 患者静滴米卡芬净 50~100mg/d,119 例念珠菌败血症患
OH O
OH
NH O N
NH
OH O
OH OH
者有效率83%,54 例侵入念珠菌感染 HO OSO2Na
患者有效率63%。
O (C H 2)4C H 3
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
礼来公司研制开 发
口服液和注射液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上市
技术要点:羟丙基-β-环糊精解决难溶性
N N
N
O
O CH2
NN N
NN
OCH2 O
Cl
Cl
伏力康唑 Voriconazole
辉瑞公司开发 片剂和注射液于2002
年在美国上市 口服液于2003年上市
N
N N OH CH3 F
F
NN
F
伏力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病患 者:器官移植,癌症,AIDS
Posaconazole
先令-保雅公司开发,Ⅲ期临床。

修改后的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修改后的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21


Rotation, Substitution
22
各类抗生素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1)
抗生素 MICr
(mg/L)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64~>64 64~>64
MIC50
(mg/L) >64 >64
MIC90
(mg/L) >64 >64
敏感率(%)
中介率(%)
耐药率(%)
0 0
限的卫生资源,更为紧要的是,把人们
的健康置予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这已决不是危言耸听。
12
国内临床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脂类 其他 比例(%) 50.9 31.9 19.0 19.6 8.4 4.0 17.1
13
-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进展
第一代(如头孢唑林)
第二代(如头孢呋新) 第三代(如头孢哌酮)
第四代(如头孢匹罗)
17
细菌产-内酰胺酶及对策
18
-内酰胺酶的分类
Bush 分型 1 分子 分型 C 水解底物谱 酶抑制剂 CA 头霉素、头孢类 EDTA AmpC,MIR-1,
普通青霉素酶
代 表 酶
遗传类型 质粒/染色体
2a
2b 2be 2br 2c 2d 2e 2f 3
2.56
15.36 17.92 56.32 53.76
53.76
35.84 79.52 41.12 43.68
43.68
48.8 2.56 2.56 2.56
23
各类抗生素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2)
抗生素 MICr (mg/L)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地嗪 头孢吡肟 头孢美唑 头孢西丁 拉氧头孢 32~>64 <0.5~>64 64~>64 <1~64 1~>64 <0.5~>64 <0.5~>64 MIC50 (mg/L) >64 4 >64 16 2 2 <0.06 MIC90 (mg/L) >64 16 >64 64 16 8 1 0 67.67 0 41.03 92.32 94.88 97.44 敏感率 (%) 中介率 (%) 2.56 7.73 2.56 38.46 2.56 2.56 0 耐药率 (%) 97.43 25.6 97.43 20.51 5.13 2.56 2.56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杨玉)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杨玉)
6.06
阿 米 卡 星
伊 米 配 能
90.00 84.00 66.67 58.62 48.57 48.48 33.33 25.81 24.24 23.33
9
表7 2004年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8株) 耐药率(%)
阿 莫 西 林 / 棒 酸 伊 米 配 能 哌 拉 西 林 氨 曲 南 阿 米 卡 星 头 孢 吡 肟 哌 拉 西 林 /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哌 酮 / 舒 巴 坦 左 氧 氟 沙 星
24
单环类(安曲南、卡芦莫南)
对G 菌抗菌活性强
β-内酰胺酶抑制(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
-
巴坦)本身抗菌活性弱,但对某些β-内酰胺
酶(包括TEM型、SHV型、OXA型)常有很
强的抑制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之合用
可提高抗菌活性
25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妥布 霉素、阿米卡星、阿贝卡星、奈替米星、依替 米星、达地米星、异帕米星、壮观霉素、巴龙
9.68 3.85
头 孢 吡 肟
头 孢 他 啶 / 舒 巴 坦
伊 米 配 能
62.96 46.67 35.48 24.00 23.81 23.33 14.81 13.79
3.33
0
11
表9 2004年大肠埃希菌(380株) 耐药率(%)
左 氧 氟 沙 星 哌 拉 西 林 头 孢 唑 啉 阿 莫 西 林 / 棒 酸 二 甲 胺 四 环 素 头 孢 呋 肟 阿 米 卡 星 氨 曲 南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吡 肟 哌 拉 西 林 / 他 唑 巴 坦
3
表1 2004年铜绿假单孢菌(755株) 耐药率(%)
阿 莫 西 林 / 替 卡 西 林 / 派 拉 西 林 二 甲 胺 四 环 素 左 氧 氟 沙 星 妥 布 霉 素 伊 米 配 能 哌 氨 环 头 头 拉 曲 丙 孢 孢 西 南 沙 吡 他 林 星 肟 啶 / 他 唑 巴 唑

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物进展

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物进展

磷阿霉奇素 霉素AFzoitshforommyycicnin克万196林古9 霉霉素素
C西l索in米d星amSisyocmiicnin 抗197阳0 性菌和厌氧菌 vancomycin 极强的抗阳性菌作用
简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969年 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棒酸 舒巴坦 Sulbactam 青霉烷矾 他唑巴坦 Tazobactam
– 磺胺嘧啶SD、磺胺异恶唑SIZ、磺胺甲基 异恶唑SMZ
– 1968年,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MP 复方新诺明SMD+TMP
简介Leabharlann 磺胺嘧啶SD、磺胺异恶唑SIZ、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对青霉素和某些头孢类敏感性降低
Aerobie G(-) baeilli 需氧G-杆菌,绿脓杆菌
其它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 阿米卡星 Amikacin 奈替米星 Netilmicin
简介
1961 Abraham分离出头孢菌素母核 7-ACA:
头孢唑啉 Cefazzolin 头孢拉定 Cefradin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他啶 Ceftrazid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克肟 Cefixime
抗生素 1)青霉素 40年代;以后土壤中筛选发现新抗生素
链霉素 Streptomycin 1944 多粘菌素 B Polymyxin B 1947 新霉素 Neomycin 1949 制霉菌素 Nystatin 1950 四环素 Tetracycline 1953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1955 卡那霉素 Kanamycin 1957 巴龙霉素 Paromomycin 1959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1963 磷霉素 Fosfomycin 1969 硫霉素 Thienamycin 1978

03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刘又宁教授

03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刘又宁教授
酶的代表,G-杆菌大多有一 定产AmpC酶能力,但只有持
续高产者才形成耐药。
33
AmpC -内酰胺酶的分类
根据其编码基因的存在位置可分为:
1. 质粒型AmpC - 内酰胺酶 2. 染色体型AmpC - 内酰胺酶 根据其表达水平是否能被- 内酰胺抗生素等诱导 可分为:
1. 诱导性AmpC - 内酰胺酶
、 排泄途径以及在脏器中的浓度与分布等应尽量接近。否
则就失去了二药伍用制成合剂的价值。
27
为何产ESBLs细菌会对 酶抑制剂合剂耐药?
酶抑制剂剂量不足;
产生分解酶抑制剂的酶 其他机制
28
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内酰胺抗生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霉素类抗生素(如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
伊米培能
美罗培南 复方磺胺甲恶唑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0.5
<0.5 <0.25/4.8~>32/608 <0.06~>8 <0.06~>8
<0.5
<0.5 >32/60 8 4
<0.5
<0.5 >32/60 >8 >8
100
100 30.77 41.03 43.59
0
0 0 2.56 10.26
第一代(如头孢唑林)
第二代(如头孢呋新) 第三代(如头孢哌酮)
第四代(如头孢匹罗)
17
细菌产-内酰胺酶及对策
18
-内酰胺酶的分类
Bush 分型 遗传类型 质粒/染色体 质粒 质粒/染色体 质粒 质粒 分子 分型 水解底物谱 酶抑制剂 CA C A A A A 头霉素、头孢类 青霉素 青霉素、头孢类 青霉素、头孢类、单环类 青霉素 + + + ± EDTA AmpC,MIR-1,

刘 又 宁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刘  又  宁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26
-内酰胺抗生素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原则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不是任意一种-内酰胺抗生素随便 与一种酶抑制剂就能组成新药。两药组合应符合以下原则:
1. 配伍用后毒性不增加但有良好的协同杀菌作用; 2. 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应非常相似,比如达峰时间 、 排泄途径以及在脏器中的浓度与分布等应尽量接近。否 则就失去了二药伍用制成合剂的价值。
3
作用机理
抑制细菌核酸形成
作用核糖体30S亚基
氟喹喏酮类(抑制DNA旋转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利福霉素类(抑制mRNA) 氟胞嘧啶(抑制RNA) 丝裂霉素(抑制DNA) 灰黄霉素(抑制DNA)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作用核糖体50s亚基 抑制蛋白质合成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林可霉素类
-内酰胺类 磷霉素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100 100 97.43 92.31 79.5 64.16 43.68 48.8 2.56 2.56 2.56
23
各类抗生素对产ESBLs细菌的体抗菌外活性 (2)
抗生素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地嗪 头孢吡肟 头孢美唑 头孢西丁 拉氧头孢 伊米培能 美罗培南 复方磺胺甲恶唑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10
西方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 30%,美国是20%、英国是22%。 我国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2019年中 国药学会的统计是,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11
抗生素滥用的结果,不仅浪费了国家有 限的卫生资源,更为紧要的是,把人们 的健康置予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20
超广谱-内酰胺酶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越来越常见,大多数第三 代头孢菌素可被ESBLs水解失去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显示病原体谱:CAP与HAP的病原体谱不 同,帮助选择药物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症,包括具 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入院後平均潛伏 期內發病的炎症。病死率5-15% 球菌为主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
酶青霉素,其它青霉素类,红霉素、四环霉素、多西 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的耐药较高,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40-70%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青霉素耐药肺炎球菌 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 G-菌 假单孢菌属 嗜麦芽苛养单孢菌 黄杆菌属以及其它新出现的条件致病菌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社区 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三唑类 氟康唑 抗真菌感染 – 喹诺酮类 70年代
历史简介
抗生素 1)青霉素 40年代;以后土壤中筛选发现新抗生素
链霉素 Streptomycin 1944 多粘菌素 B Polymyxin B 1947 新霉素 Neomycin 1949 制霉菌素 Nystatin 1950 四环素 Tetracycline 1953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1955 卡那霉素 Kanamycin 1957 巴龙霉素 Paromomycin 1959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1963 磷霉素 Fosfomycin 1969 硫霉素 Thienamycin 1978
CAP的主要致病菌
– S. pneumoniae 肺炎球菌 50%
PRSP近几年持续↑
– H. influenzae 流感嗜血杆菌 慢性破坏
性肺痰病,老年人介于
两者之间
– S. aureus
金葡菌
– M. catarrharis 卡他莫拉菌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1947 金霉素 Chlortetracycline 1948 土霉素 Oxytetracycline 1950 红霉素 Erythromycin 1952 新生霉素 Novobiocin 1955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1956 灰黄霉素 Griseofulvin 1958 林可霉素 Lindomycin 1962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1968 西索米星 Sisomicin 1970
硫霉素 高效、广谱、耐酶 亚胺培南 Imiperunem 美罗培南 Meropenem 泰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抗阳性菌和厌氧菌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极强的抗阳性菌作用
历史简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969年 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棒酸 舒巴坦 Sulbactam 青霉烷矾 他唑巴坦 Tazobactam
头孢匹罗 Cefpirome 头孢地嗪 Ceeodizime
头孢吡肟 Cefepime
历史简介
半合成氨基苷类 阿米卡星 Amikacin 奈替米星 Netilmicin 异帕米星 Isepam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半合成大环内酯: 红霉素erythromycin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件不够 即使进行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30%-50%患
者仍不能分离出病原体
CAP的治疗: CAP病因学的变化
病原体谱宽 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
菌)发生率高→β-内酰胺类和氨基苷类 抗生素无用 耐药菌株发生率升高(β-Lase) 对青霉素和某些头孢类敏感性降低
CAP的治疗: CAP的主要致病菌
病死率高,致病菌的耐药性强,较顽固
CAP的治疗: CAP的流行病學
CAP現今是威脅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美國每年有超過3百萬的病例 –其中有50萬至1百萬的病人需要住院
死亡率
–3% –住院病人,年長病患及免疫力下降的病人
CAP的治疗: CAP的诊断和致病因子
干咳无痰→难以采集痰样 痰样易被上呼吸道和口腔菌的污染 门诊痰样送检慢 微生物学检验需时长 结果不一定可靠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的检验,门诊条
奥格门汀augmentin,氨菌灵=棒酸+阿莫西林 泰门汀 timentin = 棒酸 + 替卡西林 优立新 unasyn = 舒巴坦 + 氨苄西林(1:2) 舒巴哌酮sulperazone = 舒巴坦 + 头孢哌酮(1:1)
抗感染药的主要问题-耐药菌
G+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对耐
临床药理学第三讲抗感染药 物进展
历史简介
“霉菌产物“治病
– 千年前中国:豆腐上的霉治疗疮、痈。 – 数百年前欧洲、墨西哥、南非:
发霉面包、玉米、旧鞋治疗皮肤溃 疡、化脓创伤、肠道感染。
历史简介
磺胺药:最早发现的毒性低、抗菌活性 强的化学药物
– 1935年 百浪多息Promtosil 产褥热( 溶血性链球菌)的病死率↓↓
历史简介
1961 Abraham分离出头孢菌素母核 7-ACA:
头孢唑啉 Cefazzolin 头孢拉定 Cefradin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他啶 Ceftrazid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克肟 Cefixime
– 磺胺嘧啶SD、磺胺异恶唑SIZ、磺胺甲基 异恶唑SMZ
– 1968年,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MP 复方新诺明SMD+TMP
历史简介
其它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
– 异烟肼 1952 效高毒低价低 一线抗结核 药
– 甲硝唑 70年代 厌氧菌感染 – 呋喃类 40年代 呋喃唑酮、呋喃妥因 – 吡吩类 咪唑类 酮康唑 咪康唑
历史简介
1959年 Batchelor 分离出青霉素母核 6-APA;
氨苄西林 Ambicillin;广谱 羟氨苄西林 Amoxiccillin;胃酸中稳定 苯唑西林 Oxacillin,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耐酶,耐酸,口服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抗厌氧菌,绿脓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