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技术规范标准)光缆终端盒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光缆终端盒技术规范

光纤插座盒技术规范(V1.0)深圳科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目录1.概述 (2)2.型号和标记 (2)3. 使用环境要求 (2)4.结构与功能 (2)4.1 结构 (2)4.1.1结构要求 (2)4.2 功能 (3)5 外观与装配 (5)5.1外观 (5)5.2 装配要求 (5)6 材料 (5)6.1防腐蚀性能 (5)6.2 燃烧性能 (5)7.集纤功能 (6)7.1 集纤功能要求 (6)8.机械性能 (6)8.1 拉伸 (6)8.2 弯曲 (6)8.3 跌落 (6)8.4 机械强度 (6)9 环境性能 (6)9.1高温性能 (6)9.2低温性能 (6)9.3 恒定湿热要求 (6)10 试验方法 (6)10.1 试验条件 (6)10.2 结构与功能检查 (7)10.3 外观与装配要求检查 (7)10.4 材料检查 (7)10.5 集纤功能检查 (7)10.6 机械性能试验 (7)10.7 环境条件试验 (8)10.8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试验 (8)11、包装、运输、贮存 (8)11.1 包装 (8)11.2 运输 (8)11.3贮存 (8)1.光纤插座盒范围和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光纤插座盒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XXXX-201X《光纤插座盒》编制而成,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其规定。

随着标准的修订,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最新标准的要求。

2.型号和标记产品型号和标记需符合“YD/TXXXX-201X光纤插座盒”标准要求。

本技术规范要求的光纤插座盒标记为:GCM-2-SC/LC YD/T××××-201×。

3. 使用环境要求a)光纤插座盒可在室内使用,也可在楼道或单元等非露天环境使用;b)工作温度:-25℃~+50℃。

c)贮存温度范围:-25℃~+55℃。

d)相对湿度要求:不大于90%(+30℃)。

中国电信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V_1.5

中国电信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V_1.5

中国电信光传送网络(OTN)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四月目 录1范围 (2)2引用文件 (2)3符号与缩略语 (3)4术语与定义 (6)4.1光通路 OPTICAL CHANNEL (OC H[R]) (6)4.2光通路数据单元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ODU K) (6)4.3ODU K通道ODU K PATH (ODU K P) (6)4.4ODU K TCM(ODU K T) (6)4.5光通路净荷单元 OPTICAL CHANNEL PAYLOAD UNIT (OPU K) (6)4.6光监控通路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OSC) (7)4.7光传送模块 OPTICAL TRANSPORT MODULE (OTM-N[R].OTM-0.MVN) (7)4.8光通路传送单元 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 (OTU K[V]) (7)5OTN网络结构和应用 (7)5.1OTN网络的分层 (7)5.1.1OTN网络的层次模型 (7)5.1.2光通路层(Och)网络 (8)5.1.3光复用段层网络 (11)5.1.4光传输段层网络 (11)5.2OTN网络的分割 (11)5.2.1OTN网络的分域 (11)5.2.2不同管理域的互联互通 (12)5.2.3OTN网络域内分割 (12)5.3OTN网络结构 (13)5.3.1长途网 (13)5.3.2本地网/城域网 (14)5.4OTN应用定位 (14)6接口要求 (14)6.1OTN接口基本信息结构 (14)6.2光通路帧结构 (19)6.2.1OTUk 帧结构 (19)6.2.2ODUk 帧结构 (20)6.2.3OPUk帧结构 (20)6.3光通路开销分类和描述 (21)6.3.1OTUk, ODUk和 OPUk 的开销分类 (21)6.3.2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23)6.3.3开销描述 (23)6.4维护信号 (25)6.4.1OTUk维护信号 (26)6.4.2ODUk维护信号 (26)6.4.3客户维护信号 (27)6.5OPU K 客户信号失效指示 (28)7复用结构 (28)7.1复用和映射结构 (28)7.2比特速率和容量 (31)7.3OPU K虚级联 (33)8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35)8.1设备类型 (35)8.1.1OTN终端复用设备 (35)8.1.2OTN交叉连接设备 (36)8.2客户信号的映射 (38)8.2.1SDH业务 (38)8.2.2OTUk业务 (38)8.2.1GE业务 (39)8.2.210GE业务 (39)8.2.340GE/100GE业务的映射 (40)8.3设备功能要求 (40)8.3.1业务接口适配功能 (40)8.3.2线路接口处理功能 (40)8.3.3ODUk调度功能 (40)8.3.4光复用段和传输段处理 (40)8.3.5OCh调度功能 (41)8.3.6OTN开销处理 (41)8.4设备性能要求 (44)8.4.1误码性能 (44)8.4.2抖动和漂移特性 (46)8.4.3OTN网络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47)9OTN保护要求 (49)9.1通用要求 (49)9.1.1拖延计时器 (49)9.1.2等待恢复时间 (49)9.1.3操作类型 (49)9.1.4APS信令通道 (49)9.1.5倒换类型 (50)9.1.6倒换性能 (50)9.2线性保护 (50)9.2.1OCh保护 (50)9.2.2ODUk SNC 保护 (51)9.3环网保护(可选) (54)9.3.1OCh SPRing 保护 (54)9.3.2ODUk SPRing 保护 (55)10DCN实现方式 (56)10.1光监控通道(OSC) (57)10.2电监控通道(ESC) (57)10.3带外DCN (58)11网络管理 (58)11.1OTN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58)11.2OTN网管系统一般要求 (59)11.3OTN网元管理功能要求 (59)11.3.1故障管理 (59)11.3.2性能管理 (62)11.3.3配置管理 (65)11.3.4安全管理 (70)11.3.5计费管理 (70)11.4OTN子网管理功能要求 (70)11.4.1拓扑管理 (70)11.4.2端到端电路管理 (71)11.4.3端到端告警管理功能 (72)11.4.4端到端性能管理功能 (73)11.4.5保护倒换管理 (73)11.4.6安全管理 (74)11.5DCN管理 (74)11.6接口能力 (74)11.6.1北向接口 (74)11.6.2南向接口 (74)12控制平面要求(可选) (75)12.1对光电混合交叉设备控制平面的基本要求 (75)12.2保护恢复要求 (75)12.2.1光层保护恢复类型 (75)12.2.2电层保护恢复类型 (75)12.2.3光电混合保护恢复要求 (76)12.3自动发现和链路资源管理 (76)前言光传送网(OTN)是集合了光层和电层的完整体系结构,各层网络都有相应的管理监控机制,光层和电层都具有网络生存性机制,它可以提供对各类业务信号的封装和透明传输能力,跨运营商的串连监控能力,完善的网管能力,强大的带外前向纠错(FEC)能力,灵活可升级的大粒度交叉连接能力,等等。

中国电信SFP封装的PON ONU模块技术要求_20101102

中国电信SFP封装的PON ONU模块技术要求_20101102

SFP 封装的PON ONU 模块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FP-type PON ONU Module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功能要求 (2)4.1 总体要求 (2)4.2 逻辑标识认证功能 (2)4.3 恢复出厂设置(Reset)功能 (2)4.4 Dying Gasp (3)4.5 PON链路状态指示 (3)4.6 光模块异常发光关断 (3)5 PON接口要求 (3)5.1 EPON接口要求 (3)5.1.1 EPON光接口要求 (3)5.1.2 EPON PMA、PCS子层和RS子层要求 (3)5.1.3 MPCP (3)5.1.4 OAM (3)5.2 GPON接口要求 (4)5.2.1 GPON光接口要求 (4)5.2.2 TC层 (4)5.2.3 OMCI (4)6 电接口特性 (4)6.1 引脚定义 (4)6.1.1 引脚顶视图 (4)6.1.2 引脚定义 (5)6.2 EEPROM数据信息 (6)6.3 电性能参数 (8)7 机械尺寸 (9)8 功耗要求 (9)9 工作条件 (9)9.1 极限参数 (9)9.2 推荐工作条件 (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典型应用场景 (11)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支持SFP封装的PON ONU模块的主设备相关功能要求 (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SFP MSA、SFF-8472、《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和《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编制而成,主要包括SFP封装的EPON/GPON ONU模块的功能要求、PON接口要求、电接口特性、机械尺寸、功耗要求和工作条件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上海研究院起草。

SFP封装的PON ONU模块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SFP封装的EPON/GPON ONU模块的功能要求、PON接口要求、电接口特性、机械尺寸、功耗要求和工作条件等内容。

FTTH技术方案要点

FTTH技术方案要点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一、概述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 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

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

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

兼容性
01
分光分纤盒应兼容不同类型的光 缆和光纤跳线,满足不同应用场 景的需求。
02
分光分纤盒应支持不同的分光比 和端口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 行灵活配置。
03
分光分纤盒的安装与维 护
安装环境与要求
安装环境
应选择在干燥、通风良好、无尘的环境中进行安 装。
空间要求
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安装和维护。
模块化设计
01
分光分纤盒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扩容和维护,提高产品的灵
活性和可扩展性。
集成化技术
02
通过集成化技术,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到一个盒子内,减少设
备占用空间,提高设备集成度。
智能化管理
03
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维护等
功能,提高运维效率。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品质和服务成为竞争关键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光缆分光分纤盒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市场前景广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质和服务将 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 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该领域, 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技术创新
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VS
详细描述
在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项目中,中国电信 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该 技术能够实现广泛的网络覆盖,并且具有 经济实用的特点,为农村地区提供了稳定 、高效的网络服务,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 设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电源要求
提供稳定的电源,以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需求。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

光纤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可作招标文件的一部分1.总则1.1.说明承包单位须根据本技术规格书说明的要求及图纸、设计、供应一套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安装接线、测试及试运转。

系统须依照制造厂商的规范要求进行布线及安装。

并须保持最佳的运转情况。

本系统应由组合式线路及其配件组成,铜缆设备和光缆设备允许是来自两家制造厂的标准产品。

承包单位须供应及安装所指定或为了成功地完成本系统所要求的一切有关设备。

任何设备如未于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或图上提到,但为系统的运转所需,也须包括在本合约工程内,而无需增加额外费用。

本系统是一个线路的管理系统,由光纤、光缆、非屏蔽双绞电缆、配线架、组合式插头与插座、跳线,以及其他附件所组成。

完成后的系统应能满足标书所指定的服务要求。

本系统配件设备的位置及其最大尺寸应与图纸所指定的相符。

承包单位须负责按照最新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并适应现场的条件限制。

所有设备单价都应写在标书上,以便对将来的变动进行评估。

投标单位所提供的单价应包括运行所需的一切部件及零件。

电话通讯/数据进线将由电信运行商负责引入至进线室,并由该电信运行商将电话进线及光缆端接在线架房内的综合布线系统线架上待用。

本承包商需作一切的配合以完成电信运行商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1.2.总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的基础传输平台,应能兼容和支持目前所有数据系统、语音系统及监控图像、多媒体系统等应用,不但必须满足当前的业务处理需求,更应考虑今后通讯及网络发展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必须符合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第二版和EIA/TIA-568B.2对铜缆布线及各子系统的规定及要求。

本次项目综合布线系统水平设计支持千兆传输,主干设计支持万兆传输,以满足今后系统扩展性的要求。

水平铜缆采用超6类、6类UTP敷设,超6类、6类UTP采用国际先进的十字隔离的UTP。

水平配线架采用模块式快接配线架;数据主干应采用单模万兆光纤。

所有数据主干单模万兆光纤自各楼层弱电配线间的分配线架连接到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

光纤布线部分技术参数

光纤布线部分技术参数

光纤布线部分技术参数综合布线技术规格书(光纤布线部分)第一部分:光缆系列室内布线光缆一、室内布线光缆 GJPFJV(H)≤>产品要求●室内布线光缆组成:使用按照色谱排序的多根Ф900μm紧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芳纶作为受力加强单元;以及外护套组成;●光缆的护套材质分类(PVC系列以及低烟无卤系列):PVC系列室内布线光缆-----------外护套以及紧套材质均可采用PVC材料,由于在室内布放,材料必须满足SGS环保认证,要求一定的阻燃性能,至少要求能够通过单根燃烧试验的测试,相当于IEC60332-3B阻燃性能;低烟无卤系列室内布线光缆------外护套以及紧套材质均要采用低烟无卤材料,由于在室内布放,材料必须满足SGS环保认证,要求较高的阻燃性能,至少要求能够通过成束燃烧试验的测试,达IEC60332-3A阻燃级别;●光缆的光纤要求:单模光纤要求:采用著名厂家的合格光纤,不得采用次品光纤或脆性较大的劣质光纤;多模光纤要求采用以下品牌产品:康宁/J-FIBER/长飞等著名厂家的合格光纤,不得采用次品光纤和达不到性能要求的劣质光纤;光缆成型后,光纤传输性能应达到下表要求: 性能要求●光缆的光学性能要求:衰减:对于单模(OS2)光缆要求≤0.36dB/km(@1310nm),≤0.22dB/km(@1550nm)对于万兆(OM3)光缆要求≤3.0dB/km(@850nm),≤1.0dB/km(@1300nm)带宽(OM3):@850nm ≥1500 MHz.km,@1300nm ≥500 MHz.km●光缆的加强件要求:室内布线光缆必须采用美国杜邦公司出产的进口芳纶,不得采用代用品(如所谓的国产芳纶/聚酯纱等代用品----国产芳纶/聚酯纱完全不阻燃,强度也较低。

)成缆后的机械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拉力要求:≤12芯允许拉伸力(N)长期:200N,短期660N;>12芯允许拉伸力(N)长期:400N,短期1320N;压力要求:允许压扁力(N)长期:300N,短期1000N●产品符合YD/T1258-4、YD/T 908-2011、GB/T9771.3-2008、GB/T12357.1-2004等标准●外护套材料应满足耐腐蚀、防水、防紫外线等要求;●具有国家级权威检测部门的第三方检验蝶形引入光缆蝶形引入光缆是将光通信单元置于中心,两侧放置两根平行非金属元件(KFRP)或钢丝,最后挤制黑色低烟无卤护套成缆。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c":{"ix":0,"iy":0,"iw":601,"ih":380},"p":{"h":380,"opacit y":1,"rotate":0,"w":622.8,"x":135,"x0":135,"x1":135,"x2":757.8,"x3 ":757.8,"y":109.949,"y0":503.624,"y1":109.949,"y2":109.949,"y3":50 3.624,"z":0},"ps":null,"s":{"pic_file":"/home/iknow/conv//data//bd ef//125533786//125533786_5_0.jpg"},"t":"pic"},{"c":{"ix":0,"iy":38 5,"iw":531,"ih":386},"p":{"h":386,"opacity":1,"rotate":0,"w":597.4 5,"x":135,"x0":135,"x1":135,"x2":732.45,"x3":732.45,"y":510.824,"y 0":945.149,"y1":510.824,"y2":510.824,"y3":945.149,"z":1},"ps":null ,"s":{"pic_file":"/home/iknow/conv//data//bdef//125533786//1255337 86_5_1.jpg"},"t":"pic"}],"page":{"ph":1262.879,"pw":892.979,"iw":6 01,"ih":771,"v":6,"t":"1","pptlike":false,"cx":135,"cy":109.949,"c w":622.8,"ch":835.2}})扩展阅读: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2*年11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编制说明FTTH(光纤到户)是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

中国电信〔2010〕204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的通知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 :为满足宽带接入网发展的需要,保证GPON设备的规范性,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 录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2)4 GPON系统参考模型 (4)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4)5.1 业务类型 (4)5.2 设备类型 (4)6 GPON协议要求 (7)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7)6.2 PMD子层 (8)6.3 TC子层 (8)6.4 OMCI子层 (8)6.5 时钟要求 (8)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9)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9)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9)8 以太网功能要求 (10)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10)8.2 VLAN功能 (12)8.3 VLAN Stacking功能 (16)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16)9.1 DBA总体要求 (17)9.2 OLT的DBA功能要求 (17)9.3 ONU的DBA功能要求 (17)10 多业务QoS机制 (17)10.1 多业务QoS总体要求 (17)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17)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17)10.4 优先级标记 (18)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19)10.6 流限速 (19)10.7 优先级调度 (20)10.8 缓存管理 (20)11 安全性 (20)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 (20)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 (21)11.3 过滤和抑制 (21)I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接口)标识 (21)11.5 其他安全功能 (21)12 组播功能 (22)12.1 组播实现方式 (22)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22)12.3 分布式IGMP/MLD方式功能要求 (22)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25)12.5 组播性能要求 (27)13 系统保护 (27)13.1 设备主控板1+1冗余保护 (27)13.2 OLT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28)13.3 配置恢复功能 (28)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28)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28)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32)14.1 总体要求 (33)14.2 OLT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15 语音业务要求 (34)16 TDM业务要求 (34)17 时间同步功能 (35)17.1 GPON时间同步机制 (35)17.2 设备的时钟时间同步功能要求 (35)18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35)18.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5)18.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6)18.3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 (36)18.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37)19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7)19.1 总体要求 (37)19.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38)19.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50)19.4 ONU本地管理要求 (58)20 ONU硬件要求 (59)20.1 指示灯要求 (59)20.2 开关与按钮 (60)20.3 设备标签 (61)21 其它要求 (61)21.1 环境要求 (61)21.2 电源要求 (61)21.3 设备节能要求 (62)21.4 电气安全要求 (62)附 录 A ONU电源要求(暂定) (64)IIA.1 SFU电源要求 (64)A.2 MDU电源要求 (67)III前 言本标准是以ITU-T G.984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基础,对企业标准前期相关版本修订完善后形成的。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样本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样本

中国电信入户皮线光缆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11编制说明FTTH( 光纤到户) 是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以PON技术为代表的光接入技术逐步成熟, 中国电信已经开始规模开展光进铜退建设, 实施FTTx网络建设, 向FTTH演进。

ODN( 光分配网络) 是由光纤光缆、无源光器件和光配线产品组成光功率分配网, 是光接入网的基础, 对于光接入网的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在应用上的引导、规范ODN网络关键器件的要求, 为光接入网建设打好物理基础, 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编制了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系列规范。

本规范属于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系列规范之一, 主要针对入户皮线光缆进行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范围内皮线光缆技术规范和招标采购。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制定。

目录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ODN的功能和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普通皮线光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光缆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光纤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光缆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纤技术要求及指标

光纤技术要求及指标

光纤技术要求及指标(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十、中国移动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点对点应答附件1: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目录1. 概述2. 光纤连接器性能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4. 铠装跳纤5. 外观6. 材料7. 使用环境条件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概述本文件为中国移动光跳纤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应答:满足投标方对本招标文件的每一条款必须逐条作出明确的答复,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

应答:满足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应答:满足2 光纤连接器性能光纤连接器型号主要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具体连接器型号及尾纤长度将根据工程需要确定。

应答:满足,光纤连接器型号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的要求。

应答:满足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应符合表的要求。

应答:满足对于尾纤,应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应能符合表1(D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

应答:满足,尾纤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符合表1(D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光纤连接器重复使用的稳定性的要求:要求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应具有一致性。

应答:满足,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一致光纤连接器寿命: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的性能要求。

应答:满足,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的性能要求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尾纤及软光纤外径尾纤护套外径:标称值为(单芯)、(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

软光纤的护套外径:①标称值,最大值②标称值,最大值。

应答:满足,尾纤护套外径和软光纤的护套外径标称值为(单芯)、(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尾纤及软光纤的2m截止波长λc≤1250nm光纤)、λc≤1470nm光纤)应答:满足、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带SC、FC连接器的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

中国电信PON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中国电信PON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中国电信基于PON的 光纤接入工程设计施工规范
前 言
中国电信早在2005年即开始开展基于 PON技术的光纤接入工程现场试验,经过近 几年的商用网络建设,PON网络已初具规模。 受各种因素制约,目前PON网络以FTTB应用 模式为主。国家“三网融合”政策及加快光 纤宽带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电信 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PON 产业链的成熟和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为 FTTH的规模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3.1.3 PON系统的组成如图3.1.3所示,基本组成包括光线 路终端(OLT)、光分配网
(ODN)和光网络单元(ONU)三大部分。 1 OLT的作用是将各种业务信号按一定的信号格式汇 聚后向终端用户传输、将来自终端用户的信号按照 业务类型分别进行汇聚后送入各业务网。 2 FTTH/O应用的ONU位于用户端,直接为用户提供 话音、数据或视频接口。 3 FTTB应用的ONU由多个用户共享使用,通过铜缆 配线网络或无线方式对连接的用户群提供话音、数 据或视频业务,或在用户端分别增加网络终端设备 (如家庭网关)提供话音、数据或视频业务。 4 ODN的作用是提供OLT与ONU之间的光传输通道。 包括OLT和ONU之间的所有光缆、光缆接头、光纤 交接设备、光分路器、光纤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 成。ODN宜采用星型结构或树型结构。
中文名称 介质访问控制 光纤总配线架 网络终端 光配线架 光分配网络 光线路终端 光网络终端 光网络单元 无源光网络 传统电话业务 以太网上点对点协议 服务质量 射频 单商户单元 同步数字体系 严重误码秒比, 严重误块秒比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SFU Single Family Unit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SP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SR Service Router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oD Video on Demand 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WDM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电信XXXX光缆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电信XXXX光缆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2011年光缆集中采购招标文件第四卷技术规范书甲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1. 概述 (3)2.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4)3. 质量保证体系 (22)4. 工厂检验 (23)5. 现场验收和最终验收 (23)6. 光缆质量抽检 (24)7. 保修期 (24)8. 服务保证 (25)9. 技术文件 (25)光缆技术规范书1. 概述1.1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截至到发标日)。

,是对招标产品的的基本1.3 本技术规范书确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均.为.不可偏离项.....要求,投标方拟参与投标的产品必须符合与该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要求,不得出现偏离(可以优于)。

1.4 投标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

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1.5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1)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等),制造厂家的名称、地点和采购合同号,不可同时列出两种同类材料待选。

(5)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投标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

(6)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7)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1.6 光缆现场验证投标方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现场验证过的。

因此,投标方提供的光缆必须是为两个电信运营部门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报价的各种光缆现场验证过的长度应不低于以下要求:管道光缆(GYTA): 100km架空光缆(GYTS): 1000km直埋Ⅰ型光缆(GYTA53):500km直埋Ⅱ型光缆(GYTA33):50km阻燃光缆(GYTZA):10km非金属光缆(GYFTY):50km防蚁光缆(GYTA54):50km水底光缆(2t)(GYTA333):50km水底光缆(4t)(GYTA333):20km投标方在技术文件中应提供购买上述类型光缆并投入使用的电信主管部门的名称和地址(包括邮政编码、传真及电话号码)。

中国电信XXXX光缆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XXXX光缆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2011年光缆集中采购招标文件第四卷技术规范书甲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1. 概述 (33)2.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44)3. 质量保证体系 (2020)4. 工厂检验 (2121)5. 现场验收和最终验收 (2121)6. 光缆质量抽检 (2222)7. 保修期 (2222)8. 服务保证 (2222)9. 技术文件 (2323)光缆技术规范书1. 概述1.1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截至到发标日)。

1.3 本技术规范书确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均为不可偏离项,是对招标产品的的基本要求,投标方拟参与投标的产品必须符合与该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要求,不得出现偏离(可以优于)。

1.4 投标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

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1.5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1)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等),制造厂家的名称、地点和采购合同号,不可同时列出两种同类材料待选。

(5)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投标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

(6)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7)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1.6 光缆现场验证投标方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现场验证过的。

因此,投标方提供的光缆必须是为两个电信运营部门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报价的各种光缆现场验证过的长度应不低于以下要求:管道光缆(GYTA): 100km架空光缆(GYTS): 1000km直埋Ⅰ型光缆(GYTA53): 500km直埋Ⅱ型光缆(GYTA33): 50km阻燃光缆(GYTZA): 10km非金属光缆(GYFTY): 50km防蚁光缆(GYTA54): 50km水底光缆(2t)(GYTA333): 50km水底光缆(4t)(GYTA333): 20km投标方在技术文件中应提供购买上述类型光缆并投入使用的电信主管部门的名称和地址(包括邮政编码、传真及电话号码)。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书1.概述1.1本技术规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2.1光缆中的光纤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2)光纤在1285 ~1330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1575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松套管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光缆2.2.1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管道光缆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中国电信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试行)101103

中国电信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试行)101103

河源电信2010~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目录1.设计总体原则1.设计总体原则3.FTTH薄覆盖场景介绍3.FTTH薄覆盖场景介绍2.新建楼宇FTTH场景介绍2.新建楼宇FTTH场景介绍1.1 FTTH 设计范围新建楼盘:从OLT到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的所有光设施与线缆,不包含用户端的光信息面板、快速连接头和ONU,此部分材料在装维放号时配置和安装。

FTTH薄覆盖:从OLT到楼层光分配箱之间的所有光设施与线缆,不包含入户皮线光缆、用户端的光信息面板、快速连接头和ONU,此部分材料在装维放号时配置和安装。

为了网络结构清晰,减少ODN的跳纤点,降低光通路的衰耗,FTTH接入段分纤结构尽量减少级别(即跳纤节点),建议不超过三级,特殊复杂场合不超过四级。

整个ODN光通路中,从OLT至ONU之间的光纤活接头数量建议小于7个,为了减少ODN的跳纤点,降低光通路的衰耗,对于光缆交接点,光缆之间的接续应尽量背靠背对接,不建议采用尾纤跳接,减少活接头数量。

在FTTH建设中采用1:64分光,并引入二级分光模式,以便提高端口利用率。

第二级分光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覆盖用户数可选择1:8、1:16、1:32,第一级分光根据第二级分光比选择1:8、1:4、1:2 。

如有特殊场景也可选择一级1:64分光。

在确定分光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区现场情况、建设成本、装维施工难度等因素,择优选取。

第一级分光一般设置在小区汇聚点,第二级分光一般设置在楼层。

为了节约管井占用空间,减少光缆布放的工作量,在引入/垂直光缆设计中,可将至多个OTB的多条小芯数光缆,合并为一条大芯数光缆串接布放,每个OTB掏接几芯。

考虑到光缆掏接施工比常规的光缆成端难度大,建议一条光缆的掏接次数不超过3次,对于局部改造楼盘竖井资源紧张的场景,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掏接次数,但需考虑后期维护的便利。

对于楼宇内竖井资源较充裕的场景,也可采用二级分纤、端接分光组网,即楼宇内设置第一级公共光交接点,引入光缆经交接后引出多条垂直光缆分别至第二级光节点。

FTT0验收标准20120921(试行)

FTT0验收标准20120921(试行)

8.4 8.5 8.6 8.7 8.8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9.1 9.2 9.3 9.4
放于光交箱内及机房内的分光器尾纤需用专用熔纤盘成端在光 交箱(或ODF架);在资源系统中的光交箱面板示意图(或ODF 面板)中体现位置(具体哪个盘),并做好现场标示 标识光纤走向,标识符合FTTO光路标签标识规范。 放于综合箱内的分光器须固定于箱内,其引出尾纤需盘绕整 分光器的检 齐,长度有一定富余量和适合不同相对应的放置场合。 查 光分路器的引出纤与光缆的连接是否采用活动连接器。 分光器的端子型号必须和下端跳纤盘的型号对应(如:大方头 分光器对大方头的下端跳纤盘,大圆头的分光器对大圆头的下 端跳纤盘;不可用方圆转换尾纤在中间增加一个跳接,增加光 损耗) 光缆的布放平直,整齐美观,无明显扭绞和交叉,支撑牢固、 绑扎合格,未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是否符合“防火、 防鼠、防挤压”要求。 入户光缆与电力电缆交越时,布设工艺、间距符合规定,建筑 物内通信管线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是否合要求。特殊情况下有 采相应的保护措施。 检查入户光缆转弯处应均匀圆滑。检查入户光缆在管孔、转弯 以及熔接、成端等处的预留是否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 (楼层光 分路箱一端预留1米,用户光终端盒一端预留0.5米)。 皮线光缆应在光分箱处的皮缆引入口引入箱内,引入口与线槽 用户缆线敷 或管道之间需用波纹管进行保护,皮线光缆在箱内按同一方向 设及接续工 盘绕并预留1圈(约0.5M),接头插接牢固。 艺检查 箱体内要按规则盘纤。 入户光缆室内走线是否安装在暗管、桥架或线槽内加以保护。 检查楼道垂直与平行交叉处入户光缆是否做了保护处理及垂直 部分入户光缆的是否每隔1.5米内进行捆绑固定。 室内光缆的布放须征求用户意见,布线规范合理、美观牢固, 避免靠近电力、水管和强磁场源;穿过地板、墙洞时有保护措 施。 皮线光缆布放长度需符合2012【324】号文规定 用户端皮线光缆是否采用热熔。皮线光缆2芯都要熔在融纤盘里 各段落使用的光缆及标签是否符合标准,如:最末端光节点以 上不能使用2芯皮线光缆,室内型皮线光缆不能用于室外等。具 体标准及录入规范详见附件描述。 设计的光缆熔接芯数无论是在接头或者成端须一定要全部熔接 好全部纤芯,不能只熔接只开通业务用的部分纤芯,没有占用 的空闲纤芯就不熔接。(比如:在光交箱6芯光缆成端只有开通 业务的1.2芯,空闲纤芯3-6芯就没有成端,造成查修时没有空 闲纤芯可测试。) 新建光缆直埋埋设应尽量挖深,遇特殊地段或地质不可挖深 时,光缆须套有子管或钢管保护用水泥包封处理 1、光缆入箱后必须用钢箍固定;光缆出箱后必须挂牌,光缆布 放:光缆加强芯必须可靠连接到地线汇流牌,箱体外侧光缆悬 挂光缆牌;2、光缆牌规范:雕刻内容含中国电信LOGO、光缆编 码和名称、芯序,尺寸(70mm*50mm*1.5mm)、字体必需符合光 缆牌标准格式;3、光纤分盒表面粘贴光缆纤芯占用图; 新建光缆工程敷设路由须合理,不稳定路由或者近期内要迁移的 光缆待整改好后再纳入计划组织验收. 光缆在箱内的固定必须用钢箍固定,不能用塑料扎带;楼道光 缆在引下点、接头、转弯处和预留缆必须挂牌; 管道引上(下)的位置,要从防被盗、防火烧、防老鼠咬角度 对其进行水泥包封处理,引上钢管需采用抱箍进行固定,钢管 与PVC管的接口处应严密、贴实;

光纤面板技术规范书v1

光纤面板技术规范书v1

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技术规范书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的定义和分类、基本结构、功能要求、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网用单模光纤现场连接器系列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T 2421.1-2008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 /T 5169.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YD /T 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1部分:LC型YD /T 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SJ /T11363-2006 均匀材料(EIP-A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要求。

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3.1 名词术语3.1.1 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是将光纤接入至办公区域、家庭、商业区域等场合时用于终接引入光缆的。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4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分类和命名4.1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分类4.1.1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安装分类安装方式为明装式,明装式为前盖与底盒均凸出于墙面安装。

4.1.2 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内适配器型号分类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内安装适配器型号为SC型,可安装适配器2个。

标准配置中不含适配器。

4.2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型号和标记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型号应反映出产品的专业代号、主称代号、分类代号和规格,产品型号由以下各部分构成,规格用光纤信息面板(86接线盒)能容纳的最大光纤数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备注:为便于统一规范,最大光纤数量以面板可安装的光适配器数量为准,而非尾纤引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 录目录 (I)前言 (II)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3)3.1 名词术语 (3)3.2 缩略语 (3)4光纤面板分类和命名 (3)4.1 光纤面板分类 (3)4.2 光纤面板型号和标记 (4)4.3 光纤面板标记 (4)5光纤面板一般要求 (4)5.1 环境要求 (4)5.2 结构与功能 (4)5.3 外观与装配要求 (7)6光纤面板材料及性能要求 (7)6.1 材料 (7)6.2 机械性能 (8)6.3 电气性能 (8)6.4 环境性能 (8)7测试标准及方法 (9)7.1 试验方法 (9)7.2 检验规则 (10)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8.1 标志 (11)8.2 包装和随附物品、文件 (12)8.3 运输 (12)8.4 贮存 (13)I前 言本标准按照《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1) 中国电信无源光分路器技术要求(2) 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3) 中国电信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4) 中国电信局内调度光缆技术要求(5) 中国电信接入网光缆技术要求(6)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7) 中国电信光缆接头盒技术要求(8) 中国电信光缆分纤盒技术要求(9) 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10) 中国电信光缆交接箱技术要求(11) 中国电信适配器技术要求(12)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13) 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14) 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本标准参考Telcordia GR-1081-CORE(1995)《光纤面板的一般要求》、Telcordia GR-326-CORE(1999)《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跳线的一般要求》,《YDTXXXXX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ITU-G.652光纤标准》《ITU-G.655光纤标准》《ITU-G.657光纤标准》,并结合中国电信需求、国内外光纤活动连接器实际情况和国外运营商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编写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研究院、四川分公司、湖北分公司、江苏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金、俞韶桢、涂洪波、郑云松II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纤面板的定义和分类、基本结构、功能要求、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网用单模光纤光纤活动连接器系列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2421.1-2008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GB/T 5169.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YD/T 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LC型YD/T 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3部分:SC型YD/T ××××-20×× 信息面板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SJ/T11363-2006均匀材料(EIP-A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要求。

3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3.1 名词术语3.1.1 光纤面板光纤面板是将光纤接入至办公区域、家庭、商业区域等场合时用于终接引入光缆的一种固定连接装置,由底盒、前盖组成。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4 光纤面板分类和命名4.1 光纤面板分类4.1.1 光纤面板安装分类按安装方式分类,可分为明装式和暗装式;其中明装式为前盖与底盒均凸出于墙面安装,暗装式为插座底盒安装于墙内,此时仅面板凸出墙面与传统信息面板一致。

4.1.2 光纤面板内适配器型号分类按照光纤面板内安装适配器型号分类,可分为SC型光纤面板、LC型光纤面板。

表1 光纤面板的分类代号表分 类 代 号明装式 M 安装方式暗装式 A所使用的适配器 适配器型号 以适配器型号的二位缩写表示,如SC、LC等,如能满足多种适配器,可均标明并以“/”符号隔离。

4.2 光纤面板型号和标记光纤面板型号应反映出产品的专业代号、主称代号、分类代号和规格,产品型号由以下各部分构成,规格用光纤面板能容纳的最大光纤数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G O□ —□—□图1 插座型号和标记图备注:为便于统一规范,最大光纤数量已面板可安装的光适配器数量为准,而非尾纤引出。

4.3 光纤面板标记光纤面板的完整标记由产品名称和型号构成。

例如:明装式,能装弯型现场成端型插座深度为26cm的光纤面板的标记表示为:GOM-26-L。

5 光纤面板一般要求5.1 环境要求光纤面板可在室内使用,也可在楼层或单元等非露天环境使用。

工作温度:-40℃~+70℃。

5.2 结构与功能5.2.1 结构5.2.1.1 光纤面板的构成光纤面板由前盖、以及提供光缆盘放、固定空间及装置、安装光纤活动连接器和提4 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5供适配器接口以及具有防尘帽的底盒组成。

5.2.1.2 光纤面板的外观及尺寸光纤面板的外观应与强电面板、弱电面板的外观接近或基本一致,规格应采用86式,86式是指面板外形尺寸为86mm×86mm,当采用86式时两安装螺丝孔的间距宜为60mm。

外形分为侧插式和斜口向下45度正插式,如图:图2 侧插式正视图和侧视图图3双口正插式正视图图4 双单口正插式正视图5.2.2 光纤面板的基本功能光纤面板提供以下四种光纤成端安装方式:a.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弯形插座。

b.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直形插座。

c.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和光适配器。

d.安装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插头和光适配器光纤面板内必须能兼容以b、c、d上任意一种方式,光纤现场连接器弯形插座是非必要性条件,若插座内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和光适配器,适配器界面不能突出插座面板。

光线面板中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座和适配器宜使用SC、LC型,均应符合各相关产品的通信行业标准规定。

表2 活动连接器执行标准一览表标准号 标准名称YD/T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一部分:LC型YD/T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三部分:SC型5.2.3 适配器位置明装式光纤面板适配器宜位于底盒侧边或下边(朝向侧面或朝向正下方,建议采用朝正下方);暗装式光纤面板适配器宜位于面板正面,朝下方安装时采取倾斜,倾斜角度不得大于45°;采取正前方0°安装时,应带有具有和RJ45信息面板一样防尘盖装置。

5.2.4 光纤面板构成材料明装式光纤面板的前盖、底盒采用工程塑料ABS+PC为原料注塑成型;暗装式光纤面板的前盖应采用ABS+PC为原料注塑成型,底盒也可采用金属材料。

塑料材料厚度应不小于1.5mm,金属底盒的材料厚度应不小于1.0mm。

5.2.5 面板深度明装式光纤面板整体深度应不大于28mm,用于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弯型插座的光纤面板底盒应能安装下45mm的光纤现场连接器弯型插座,用于安装光纤现场连接器直型插座的暗装式光纤面板应能安装下65mm的光纤现场连接器直型插座。

6 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5.2.6 光纤面板的结构要求(1)光纤面板应能方便开启,便于使用。

(2)光纤面板适配器外插口在没有跳纤插入时应有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应有措施与信息面板体相连,以使跳线插入或拔出后不致丢失。

(3)光纤面板应具有引入光缆的固定功能,并使其性能不受影响。

(4)光纤面板应具有足够的盘缆空间,面板内部光纤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0mm,可余留不少于40cm的入户光缆。

(5)光纤面板应与光纤现场连接器相匹配,光纤现场连接器中间对接点开始至面板底盒内部应留有60mm的直线无障碍空间。

同时面板应具有可靠固定的功能,确保光纤现场连接器不松动。

(6)暗装光纤面板四角及背面都应具备进缆槽孔。

5.2.7 光纤面板内余缆盘留及固定要求面板应具有可靠盘留及固定的功能,确保光缆不易被拉动,不建议使用扎带固定的方式。

5.3 外观与装配要求5.3.1 外观光纤面板应形状完整,各构件表面光洁、色泽均匀。

金属构件表面涂层或镀层附着力牢固,塑料件应无毛刺、气泡、龟裂、空洞、翘曲、杂质等缺陷。

5.3.2 装配要求光纤面板装配后,各构件不扭曲,紧固件连结牢固。

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或衬垫。

信息面板表面的适配器在没有接通使用时,需盖好防尘帽或防尘装置(构件)自动闭合,以防止灰尘进入适配器端口。

6 光纤面板材料及性能要求6.1 材料6.1.1 使用年限光纤面板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

6.1.2 防腐蚀材料光纤面板采用的材料之间应相容,并具有防腐蚀性能,如无防腐蚀性能的应作表面处理;处理后的构件物理、化学性能应稳定,并与其可能接触的光缆材料相容。

表面电镀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在通过GB/T 2423.17-2008的试验方法进行48h试验后,外观不得有目力可见的锈斑。

6.1.3 涂覆处理要求采用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涂层与基体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应不低于GB/T 9286-1998标准表1中2级要求。

6.1.4 燃烧性能光纤面板采用的塑料件,其燃烧性能应符合GB/T 5169.5-2008的规定,施加试验火焰持续时间为30s。

6.1.5 集纤功能余留入户光缆盘绕在光纤面板的盘缆区域内,在光纤面板安装使用的操作中,余留光纤和光纤接头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即按GB/TT13993.2-2002的规定,衰减变化用传输功率监测法监测,其测量值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变化时,其允许值已包括0.03dB在内。

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7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表3要求,蝶形引入光缆的弯曲应在光缆的扁平方向上进行。

表3 光缆最小弯曲半径 单位:mm光纤类别 静态(工作时) 动态(安装时) B1.1和B1.3 30 60 B6a 15 30B6b 10 256.1.6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需要时,光纤面板组成材料应符合SJ/T11363-2006规定的均匀材料(EIP-A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