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字学期中作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深、咸摄韵均属以鼻音[m]结尾的韵母,到明代时[m]尾韵消变为[n]尾韵,与臻、山摄韵发生合并,故 在今音中中古咸摄韵已全部转变成了[n]尾韵,如“林、金、侵、音(深摄)咸、谭、严、凡”等字。
四、中古入声韵在北方话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证明入声韵消失的根据是什么? 中古入声韵在北方话中消失的时间是元代,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反映了这一事实,该书将中古入声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四、简述“阴阳对转”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转”指阴声韵到一定时期会转变成阳声韵,阳声韵到一定时期会转变成阴声韵。“阴阳对转”是汉 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由清人孔广森提出而由章炳麟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阴阳对转”应该 叫做“阴阳入对转”,即阴、阳、入三类韵在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 五、“因声求义”的理据是什么? “因声求义”的理据主要有二: 1、古籍中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2、汉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往往是相通的。 六、下列词哪些在古代属于双声的词,请指出并说明理由。(10 分) 1、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重唇音。 2、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舌头音。 3、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见母。 4、非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分别属于“心、以”二母。 5、非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分别属于“匣、定”二母。 6、非双声词。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分别属于“清、初”二母。
的 106 韵为“平水韵”。明清以来科举考试都用的是“平水韵”。
10、陈澧: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道光举人,字兰甫,广东番禺人,系联法的发明者,著有《切韵考》等书。
三、简述《韵镜》一书内容和作用。
《韵镜》是一部等韵书,由 43 张图组成。各图以声母为经,以韵母为纬,相当于今天的声韵配合表。声调用
4 个大栏区别:平上去入声韵自上而下分别排在 4 个大栏。不同等的韵母用小格子区别:各大栏又分为 4 个小格
二、清代对建立上古韵部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哪些人?他们的古韵分部各是多少? 主要有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侃,他们的古韵分部是 10、 13、17、25、18、21、21、23、28。 三、默写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 上古声母表:
上古韵部表:
第5页共6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1)“娘”归“泥”。例如:“仲尼”(娘)《三苍》作“仲屔(泥)。又如“泥”以“尼”为声符。 (2)“日归泥”。例如“诺”(泥)以“若”(日)为声符,“溺”(泥)以“弱”(日)为声符。
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这是近人曾运乾得出的结论。 (1)喻三归匣。指中古喻三(即云母)上古读作匣母,例如“魂”(匣)以“云”为声符, “缓”(匣)以 “爰”(云)为声符。 (2)喻四归定。指中古喻四(即以母)上古读作定母,例如《管子·戒》“易(以)牙”,《大戴记·保傅篇》 作“狄(定)牙”。“稻”(定)以“舀”(以)作声符。
22、合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合口呼大致
包括今天的合口呼和撮口呼。今天的撮口呼是明代时从合口呼中分化出来的,明代以前尚未产生。
二、默写三十六字母。
帮 滂並明
非 敷奉微
端 透定泥
知 彻澄娘
精 清从
心邪
照 穿床
审禅
见 溪群疑

晓匣



第二章 中古音
第2页共6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9、平水韵:金人王文郁、南宋刘渊先后根据《广韵》韵目下所注的“同用、独用”字样对《广韵》206 韵
进行了合并,合并结果是 106 韵(或 107 韵)。由于王文郁在平水做过官,刘渊本身是平水人,故后人称合并后
第1页共6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21、开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开口呼包括
今天的开口呼和合口呼。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周德清
《音学五书》
第3页共6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顾炎武
段玉裁
陈澧 陆法言 兰茂 陈彭年 江有诰 王力 孔广森
《切韵考》
字按变化后的声调分别排在阳平、上声、去声之后以扩大曲作者押韵的范围,这种处理叫做“入派三声”,“入派 三声”现象证明中古入声字在元代的北方话中已经消失。
五、简述中古声调到今音的变化。 中古声调到北京话的变化可用三句话概括,即平分阴阳、全浊变去、入派四声。“平分阴阳”的规律是清音 变阴平,浊音变阳平;“全浊变去”指全浊上声字中的多数字变成了去声;“入派四声”指原入声字的声调分化成 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分别与阴声韵、阳声韵的阴、阳、上、去四声混同了。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答案
上编 音韵学
第一章 绪论
习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 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
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
13、轻唇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轻唇音即唇齿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为“非敷奉微”。 14、牙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为“見溪群疑”。 15、舌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舌音包括舌尖中音和舌面塞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和“知 彻澄娘”均属舌音。 16、齿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齿音包括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舌面塞擦音、擦音,三十六字母中的 “精清从心邪”和“照穿床审禅”均属齿音。 17、全清: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和清擦音,如[p][ts][s]。 18、次清:传统音韵学指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如[p‘][ts‘]。 19、全浊: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b][dz][z]。 20:次浊:传统音韵学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m][l][j]。
[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 206 韵就是 206 个
韵部。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
第4页共6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第五章 上古音
习题解析 一、有关上古声母的结论主要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主要有四: 1、古无轻唇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5、《切韵》:韵书,隋陆法言编,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 601 年),收韵 193 部。 6、《广韵》:韵书,宋初由陈彭年、邱雍奉旨主持修订《切韵》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收韵 206 部, 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 1007 年)。 7、二呼四等:指中古汉语的韵母有开、合两呼,有一二三四等。 8、小韵:各韵部内同声母的字,即同音字。



















晓 匣(云)



第三章 近代音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元;周德清;19 2.明;兰茂;20;早梅;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二、举例说明什么叫“入派三声”? 中古入声字到元代北方话中已经消失,消失后原入声调发生分化,变成了阳平、上声和去声,如“白石”、 “百尺”、“月落”。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根据改变后的声调将原入声字分别排在阴声韵的平、上、去声字之 后,这种情况叫做“入派三声”。 三、简要说明汉语近代音声韵调的情况。 根据前人的研究,汉语近代音的声母共有 20 个(也有 24、25 个的说法);韵母共有 46 个;声调共有 4 个,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等字。 3、团音:古声母“见溪群晓匣”和细音韵母相拼的字音叫团音,如“姜、去、乾”等字。 4、系联法:根据反切上下字探求声母和韵母的研究方法,其根据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切下字与被
切字同韵母同声调”。清人陈澧发明了这一方法,他在《切韵考》一书中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广韵》的反切上下 字,得出《广韵》有 40 个声类和 311 个韵类的结论。
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例如《诗经·小雅·车攻》:“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2、古无舌上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端透定泥”。这
项结论也是钱大昕得出的。证据如《书·禹贡》:“大野既猪(知)。”《史记》作“既都”(端)。 3、娘日归泥。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这是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的结论。
x[ɕ]产生于清初稍后的时期,分別來自中古牙音 g[k]、k[ƙ‘]、h[x] 等与中古齿音 z[ts]、c[ts‘]、s[s]等, 故今音 j[tɕ]、q[tɕ‘]、x[ɕ]与中古“章、昌、船、书、禅”母没有继承关系。
二、今音 zh[tʂ]、ch[tʂ‘]、sh[ʂ]来自中古那些声母?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试加说明。 今音 zh[tʂ]、ch[tʂ‘]、sh[ʂ]来自中古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变化过程是,唐末宋初时,庄组与章组合 为照组,元代时,知组与照组合并。 三、简述中古深、咸摄韵到今音的变化。
子,一二三四等韵自上而下分别排在 4 个小格子中。 《韵镜》的作用主要是展示中古音系、帮助正音和练音。通过《韵镜》,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字在中古的开合
等呼情况。假如没有《韵镜》这类书,每个字在中古时的开合等呼情况我们将无从知道。 三、默写《广韵》的声母:
帮(非)滂(敷)並(奉)明(微)






澄Biblioteka Baidu


一摄。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 7 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 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 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等韵较三等韵更小。
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
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ŋ]。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ʔ]结尾的韵母。中古入声韵有[p]、[t]、[k]三种韵尾,如
《切韵》
《汉语音韵学》 《广韵》 《韵略易通》 《六书音韵表》 《中原音韵》 《音学十书》
《诗声类》
第四章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习题解析 一、《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的拟音和今北京音 j[tɕ]、q[tɕ‘]、x[ɕ]的读音都属于舌面塞擦音或
擦音。试问今音 j、q、x 与《广韵》“章 昌 船 书 禅”这组音有没有继承关系,为什么? 没有继承关系。《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变成了今音 j[tɕ]、q[tɕ‘]、x[ɕ],今音 j[tɕ]、q[tɕ‘]、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陈彭年;26194;37(或 36、35);142(或 139、140);4;平、上、去、入; 2、等韵;展示中古音系、帮助正音、方便练音 二、名词解释: 1、反切:反切是古代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如“冬 都宗切”。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取声母,
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2、尖音:古声母“精清从心邪”和细音韵母(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字音叫尖音,如“将、趣、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