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三节耳和听觉[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巩固理解一、选择题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6、人的听觉形成于()A、耳蜗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脑部听觉中枢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改变了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二、填空题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到。
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
2.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3耳和听觉

2.3 耳和听觉一、单选题1.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
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
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2.《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声波具有能量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3.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1)C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1)C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
接受头部下垂这个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 . 鼓膜上B . 半规管内C . 耳蜗内D . 鼓室内【考点】2. (2分)中耳的组成()。
A . 耳郭和外耳道B .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 . 耳蜗和听小骨D . 鼓膜、鼓室和听小骨【考点】3. (2分)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 . 保持身体的平衡C . 减少噪音D . 防止呕吐【考点】4. (2分)(2012·绍兴) 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A . 眼B . 口C . 耳D . 脚【考点】5. (2分) (2019七下·温州期中) 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结构没有发生振动的是()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内的液体D . 听神经【考点】6. (2分)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小科在学习《耳和听觉》这一节时做了一些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 . 耳是听觉器官,所以在耳中产生听觉B .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C . 人们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声音三要素D . 优美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会成为噪声【考点】7. (2分)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是()A . 鼓膜、听小骨B . 听觉中枢、耳蜗C . 耳蜗、大脑皮层D . 角膜、视觉中枢【考点】8. (2分)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A .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敲桌面的声音B .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听音叉的声音C . 音叉放耳朵附近,听振动音叉的声音D . 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考点】9. (2分)产生听觉的结构是()A . 鼓膜B . 大脑皮层C . 耳蜗D . 听小骨【考点】二、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10. (3分) (2019七下·温州期中) 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________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2.3 耳和听觉(1)

2.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具有听觉感受器的结构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鼓膜3.听觉形成的过程是()A. 声波→外耳→中耳→耳蜗B. 声波→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 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4.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5.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部位是()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听神经6.有人乘车、坐船时会晕车、晕船,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前庭和半规管7.听觉感受器位于()A. 半规管B. 前庭C. 耳蜗D. 咽鼓管8.失聪的原因是()A.大脑的听觉中枢受损B.鼓膜受损C.耳蜗受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鼓膜C.中耳D.内耳10.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的功能是()A. 收集声波B. 传递声波C. 感受外界刺激D. 感觉位置变化11. 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12. 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会戳伤外耳道(A)和鼓膜(B)。
中耳(C)的鼓膜损伤会引起神经性耳聋(D)。
上述选项中错误..的是()13.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第13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 ]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 ]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 ] 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 ]__ __和[ ]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__ __位置变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一、我学会了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_____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_____,音调就越_____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__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___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赫。
把高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距离声源越____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解析)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基础闯关全练1.周一早上我们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鼓膜2.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耳中的鼓膜具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B.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C.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4.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5.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6.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_____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7]_________和[6]_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变动。
7.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8.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如图2-3-2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3-2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钢尺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10.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用手触摸锣面轻轻地接触脸颊12.温度一定时,声波存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2.3耳和听觉(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2.(2022·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3.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4.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5.如图所示,盲人陈燕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利用手掌拍击和喉咙呼喊发声,依靠声波的反射辨识物体,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被誉为“声呐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陈燕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Hz B.陈燕的声音速度为3×108m/sC.陈燕距离障碍物小于0.1米才能听到回声 D.陈燕的声音靠手掌或者喉咙的振动发声6.(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蝈蝈是依靠像人一样的声带振动发声B.歌曲《你莫走》中,男歌手声音沙哑低沉,是因为音调高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7.(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8.(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鼓作为敲击乐器,在重要的节日庆典中频频登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2)D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D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A . 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 . 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 . 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 . 无法判断【考点】2. (2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 发声体只能是固体【考点】3. (2分) (2020七下·云和月考)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 .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4. (2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考点】5. (2分)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考点】6.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考点】7.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 . 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C . 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 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8. (2分) (2019七下·台州月考)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 练习题(无答案)

2·3耳和听觉(1)1.耳是人的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包括)、中耳(包括)、内耳(包括),其中,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形成: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振动,听小骨把放大后传人。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当声音传到耳蜗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形成了听觉。
3.耳不仅有听觉的功能,还有保持身体的作用,因为内耳有感受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如过于敏感或受到过强、过长的刺激,会出现眩晕等症状。
4.咽鼓管联通鼓室和,使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震动。
5.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使耳朵听不到声音的状况叫做失聪。
引起听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耳聋和耳聋。
题型一耳的结构1.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B.鼓膜C.听觉中枢D.半规管2.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耳蜗B.前庭和半规管C.听小骨D.大脑题型二听觉的形成1.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大脑,人就会感知声音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其转化为信号再传给大脑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到声音2.声波传人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一、选择题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耳的下列结构中没有随声波振动的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内的液体D.听神经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耳蜗、大脑C.听小骨、大脑D.鼓膜、大脑3.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4.构成内耳的结构是()A.半规管听小骨耳蜗B.鼓膜前庭耳蜗C.半规管前庭耳蜗D.鼓膜前庭耳蜗5.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A.鼓膜B.听觉中枢C.耳廓D.听神经6.某人失聪后(丧失听觉能力),经检查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A.中耳B.听神经和听觉中枢C.鼓膜D.内耳7.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8.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耳和听觉同步测试(1)D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1)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鼓膜的振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A . 外耳道B . 听小骨C . 听觉神经D . 咽骨管2. (2分)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A . 外耳道、虹膜B . 鼓膜、瞳孔C . 耳蜗、视网膜D . 咽鼓管、脉络膜3. (2分)一名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导致耳聋的结构是()A . 外耳道B . 听小骨C . 鼓膜D . 耳蜗4. (2分)下列情况下,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A . 前庭受损B . 半规管受损C . 听小骨受损D . 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5. (2分)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
接受头部下垂这个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 . 鼓膜上B . 半规管内C . 耳蜗内D . 鼓室内6. (2分)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 听觉的形成在耳蜗B . 吃梅止渴是复杂的(即条件)反射C . 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D .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7. (2分)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A . 鼓膜破损B . 听神经受损C . 听小骨受损D . 前庭受损8. (2分)一名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导致耳聋的结构是()。
A . 外耳道B . 听小骨C . 鼓膜D . 耳蜗9. (2分)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 .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 .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 . 声波、鼓膜、听神经、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大脑D .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二、填空题 (共3题;共12分)10. (6分)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2 .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3 .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4 . 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5 . 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事实证据D.检验评价6 . 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7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8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处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10 . 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根据看到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是根据听到枪声开始计时的,这是由于()A.烟容易看清B.枪声听不清C.烟比枪声先从发令枪中发出D.光速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11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12 . 图中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音调相同B.音色相同C.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响度相同13 . 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14 .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
下列有关大气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一般高气压区为晴天,低气压区为阴雨天C.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D.胶头滴管、吸尘器、密度计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15 . 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16 . 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A.1次B.2次C.3次D.4次二、填空题17 .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填“能”或“不能”)18 .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下同)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下同)被弹起。
19 . 声音在不同的_____和_____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____中传播最慢,在_____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_____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____米。
20 . 嗅觉的形成部位是在______,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______。
三、探究题21 .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法。
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换22 .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0102030空气温度318324330336342348声音速度(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______(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23 . 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的关系”。
请回答:(1)这位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____振动。
(2)这位同学分辨出四个音阶,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柱的长度不同,____不同,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频率就__。
(3)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分别是____。
(4)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
24 . 小明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I.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
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植株实验前质量/g实验后质量/g生长情况甲4151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4170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丙4199植株健壮、叶色浓绿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2)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是,改进后比较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3)请仿照下图的甲,将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5 . 小明发现电吉它的发音是通过电磁拾音装置连接扬声器而实现的。
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由铜线绕成线圈,金属吉他弦被磁化成一个磁体,波动吉他弦的时候就相当于铜线圈在切割弦的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越大声音越响。
小明想探究吉他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用电流检测仪器测得某一次拨弦的电流情况,如图 2 所示。
小明得出吉他的响度与弦振动的幅度有关,越用力拨弦(使弦拉伸幅度变大,振动变快),声音越响的结论。
(1)小刚同学觉得小明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够科学,你觉得实验存在哪些问题________。
(2)观察图 2 可知电流方向在不断变化,这里引起电流方向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不改变拾音装置的前提下,想让同样弹奏情况下的响度更大,可对图中装置进行改良的地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填空题1、2、3、4、三、探究题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