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振动

合集下载

11_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1_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 ω v= = T 2π
4、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 物体在 π秒内所作 、角频率( ): 物体在2 的完全运动的次数。 的完全运动的次数。
2π ω= = 2πv T
对于弹簧振子, 对于弹簧振子,因有 ω = 弹簧振子
k m ,得:
m T = 2π , k
k ν = 2π m
′ ′ φ 0 = ϕ + π / 2 x = A sin( ω t + φ 0 )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 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 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 , 物 体的位移按余弦规律变化。 体的位移按余弦规律变化。
速度
dx v= = −ω A sin( ω t + φ 0 ) dt
速度、加速度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速度、加速度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v
a
vx
ax
v, a 沿X 轴的投
影为简谐运动的速度、 影为简谐运动的速度、 加速度表达式: 加速度表达式:
M
X
ωt + φ0
v x = − ω A sin (ω t + φ 0 )
a x = − ω A cos (ω t + φ 0 )
x = A cos(ωt + φ0 )
v = −vm sin(ωt + φ0 ) = vm cos(ωt + φ0 + π 2)
a = −am cos(ωt + φ0 ) = am cos(ωt + φ0 + π )
速度的相位比位移的相位超前 π 2 ,加速度的相 位比位移的相位超前 π。
三、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法

理论力学 第十章振动

理论力学 第十章振动

k2
k1
δ st
r F1
k eq = k1 + k 2
δ st r
r mg
keq k1 + k 2 = m m
m
r F2
mg = k eqδ st
keq称为等效弹簧刚性系数 并联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mg k2
ωn =
当两个弹簧并联时,其等效弹簧刚度等于两个弹簧刚度的和。 这一结论也可以推广到多个弹簧并联的情形。
O
δ st
x
r F r P
则解为:
x = A sin(ω nt + θ )
表明:无阻尼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 其运动图线为:
x
A
x
x0
θ ωn
O
t
t+T
x
2.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点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点
(1)固有频率 )
无阻尼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振动,任何瞬时t, 无阻尼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振动,任何瞬时 ,其 运动规律x(t)总可以写为: 运动规律 ( )总可以写为: x(t)= x(t+T) () ( ) T为常数,称为周期,单位符号为s。 为常数, 周期, 符号为 为常数 称为周期 单位符号 。 这种振动经过时间T后又重复原来的运动 后又重复原来的运动。 这种振动经过时间 后又重复原来的运动。 考虑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考虑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r F r P
x
两个根为: r1 = +iω n 方程解表示为:
r2 = −iω n
x = C1 cos ω nt + C2 sin ω nt
x = C1 cos ω nt + C2 sin ω nt

机械振动与波动

机械振动与波动

机械振动与波动机械振动与波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波动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周围环境中某个物理量周期性地变化。

在机械振动中,物体会围绕平衡位置做前后或上下的周期性振动。

机械振动的基本元素有质点、弹簧和阻尼器。

1. 质点振动在质点振动中,一个物体被假设成一个质点,不考虑其大小和形状。

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在某个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

质点振动的周期T和频率f与质点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有关,分别由公式T=2π√(m/k)和f=1/T得出。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机械振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当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会发生弹性畸变,当外力撤离时,弹簧会恢复原状。

弹簧振动是由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所驱动的周期性运动。

3. 阻尼振动在实际的振动系统中,会存在阻力的存在,使振动系统减弱并最终停止。

这种减弱称为阻尼。

根据阻尼的不同程度,振动系统可以分为无阻尼振动、欠阻尼振动和过阻尼振动三种情况。

二、波动波动是指物理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周期性地传播和变化。

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非机械波两种类型。

1. 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根据波动传播的方向,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动方向,如水波;纵波传播方向与波动方向平行,如声波。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 非机械波非机械波是指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和光波是两种常见的非机械波。

非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传播速度快,通常以光速传播。

三、机械振动与波动的应用机械振动与波动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下面将列举其中几个。

1. 音乐乐器音乐乐器的演奏就是利用了机械振动和波动的原理。

例如,弹奏吉他时琴弦的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使人产生听觉感受。

2. 地震测量地震测量利用了机械振动和波动的原理。

通过监测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可以判断地震的强度和震源位置,为地震预测和防灾提供帮助。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010203定义稳态受迫振动和非稳态受迫振动。

类型应用振荡频率电感线圈振荡的频率与电感量、电阻和电容有关,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原理电感线圈中,当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来阻碍电流的变化,从而产生振荡。

应用振荡电路是许多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信号发生器、无线电等。

电感线圈振荡电磁场振荡电磁波传播电磁波传播原理电磁波的特性应用单摆模型描述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机械振动和某些电磁振荡。

单摆的周期公式是 T =2π√(L/g),其中L是悬摆的长度,g是重力加速度。

在不同的星球或不同的重力场中,单摆的周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来测量重力场的变化。

弹簧质量模型弹簧质量模型的振动方程是 m(d^2x/dt^2) = -kx,其中m 是质量块的质量,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从而可以描述物体的振动特性。

描述一个质量块在弹性力作用下运动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机械振动和某些电磁振荡。

电感线圈模型描述电感线圈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某些电磁振荡。

电感线圈的动态方程是d^2i/dt^2 + R(di/dt) + (1/L) *(Li) = 0,其中i是电流,R是电阻,L是电感。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电流的时间变化,从而可以描述电磁振荡的特性。

简谐振动的数学公式简谐振动的数学公式简谐振动的特点简谐振动的描述阻尼振动的数学公式阻尼振动的描述阻尼振动的数学公式阻尼振动的特点03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的数学公式01受迫振动的描述02受迫振动的数学公式1电感线圈振荡的数学公式23电感线圈在电流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振荡。

电感线圈振荡的描述i=Icos(ωt+φ),其中I为电流幅度,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电感线圈振荡的数学公式电感线圈的振荡频率由电路阻抗决定,与电源频率无关。

电感线圈振荡的特点机械振动在工程中的应用机器运转机械振动可以提高机器的运转效率和精度,如振动筛、振动电机等。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5版)辅导系列-课后习题-第10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圣才出品】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5版)辅导系列-课后习题-第10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圣才出品】

解得:

(2)当物体跳离平板时,物体受平板支持力为零。由(1)的结果可知,当振幅增大
5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时物体将于最高处跳离平板,即 FN1=0,所以有
,解得

10-6
图 10-5 所示的提升运输设备,重物的质量为 1.5×104 kg,当重物以速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10 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0-1 一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
的规律振动,式中 t 以 s 为单位,x 以 m 为单位。试求: (1)振动的角频率、周期、振幅、初相、速度及加速度的最大值; (2)t=1 s、2 s、10 s 等时刻的相位各为多少? (3)分别画出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 物体所受力大小为:
,又
。 ,故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即指向平衡位置。
(3)由于
,因此有
,解得
位置运动到 x=12 cm 处所需最少时间为: (4)由简谐运动物体的运动学方程可知,在 x 12cm 处
,又 。
,因此由起始
物体的速度为:
物体的动能为: 物体的势能为: 所以谐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为:

4 / 27
=15 m/min 匀速下降时,机器发生故障,钢丝绳突然被轧住。此时,钢丝绳相当于劲
度系数 k=5.78×106 N/m 的弹簧。求因重物的振动而引起钢丝绳内的最大张力。
图 10-5
解:根据题意可知,机器发生故障时,重物与钢丝绳组成简谐振动系统,则有:
简谐运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谐振动速率的最大值为: 谐振动的振幅为: 重物在最低处时,受钢丝绳的拉力 T 和重力 mg 的合力方向向上,此时的拉力有最大

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10-4 电磁振荡

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10-4 电磁振荡

的相位超前 ,如下图所示: 2
I0 Q0
而且电荷和电流的振荡频率相同,电流的相位比电荷
o
t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设t 时刻电容器极板上电量为q,相应的电场能量为: 2 Q0 q2 We cos 2 (t 0 ) 2C 2C
此刻电流为i,则线圈中的磁场能量为: 2 1 2 L 2Q0 Wm Li sin 2 (t 0 ) 2 2 将电场和磁场能量相加,并利用 1 LC,得 2 Q0 W We Wm 2C 上式表明,尽管电能和磁能均随时间变化,但 总能量守恒。
§10-4 电磁振荡
一、LC 电路的振荡
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电磁振荡。
S

C
L
LC振荡电路
向左合上开关K,使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然后 将开关K 接通LC 回路,出现电磁振荡效应。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LC电路电磁振荡过程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LC 回路与弹簧振子振动的类比
k
m
Q
A
(a) t 0
1/C

q2/2C Li2/2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思考题和习题
P244-245 6-14, 6-17, 6-23, 6-26。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C
Q
L
I
(b) t T 4
Q
A
(c ) t T 2
Q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LC 回路与弹簧振子振动的类比
(d ) t 3T 4
Q
A
(e) t T
Q
在 LC 电路中,电荷与电流(电场能量与磁场能 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且不断相互转换。若电路 中无能量损耗,这种变化将一直持续下去,这种现象 称为无阻尼自由振荡。

机械振动知识

机械振动知识
2
0 — 固有频率, — 阻尼因子
则运动方程写为
d2x dx 2 2 0 x 0 dt dt 2
第十章 机械振动
与微分方程对应的特征方程为
2 2 02 0
特征根为
2 02
1. 阻尼振动
若阻尼较小,即 2 < 02 则
j 02 2 j
1 2 1 2 2 kx kA cos ( t 0 ) 2 2
Ep
系统的动能和势能都随时间周期变化,当位移最大时,势 能达到最大,动能为零;过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势能为 零。动能和势能的幅值相等。
第十章 机械振动
系统的总能量
1 2 1 E E K E p kA m 2 A 2 2 2
T
0
第十章 机械振动
§10-2 阻尼振动
在恢复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的振动为阻尼振动,系统的 能逐渐衰减,振幅不断减小,最终停止。
当运动速度不太大时,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f dx dt
—阻尼系数
运动方程
dx d2 x kx m 2 dt dt
k 令 0 , 2 m m
的相差为 2n。
相位概念的重要性还在于比较两个振动的步调: = 2n,两个振动完全同步调,称这两个振动同相; = 2n +1,两个振动完全反步调,称这两个振动反相。
第十章 机械振动
四.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
旋转矢量的一个空间特定位置,代表振动的一个特定状 态。例如:
过平衡点向负方向运动
第十章 机械振动
任一时刻, L 上的自感电动势和 C 上的电压分别为
L L
dI dt UC q C

高二物理电磁振荡整理知识点

高二物理电磁振荡整理知识点

高二物理电磁振荡整理知识点电磁振荡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电磁学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二物理电磁振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供学生复习和巩固。

1. 电磁场的概念电磁场是指电荷或电流所产生的空间中存在的物理量,它包括电场和磁场两部分。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作用力,在空间中可以用电场线表示;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作用力,在空间中可以用磁感线表示。

电磁场的性质主要有强度、方向和分布等。

2. 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电磁振荡是指在电磁场中,电磁波或者电磁信号以一定的频率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

其基本特点包括振幅、频率、周期和波长等。

电磁振荡可以通过电磁波方程模型来进行描述,其中包括电场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

3. 电磁振荡的物理量在电磁振荡中,有一些重要的物理量需要了解。

(1) 振幅:振幅是指电磁振荡的最大偏移量,表示波的振动幅度。

(2) 频率:频率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3) 周期:周期是指电磁波振动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的时间,通常用秒(s)来表示。

(4) 波长:波长是指电磁波振动完成一个完整的波长所需的距离,通常用米(m)来表示。

4. 电磁振荡的类型电磁振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机械振荡和电磁振荡。

(1) 机械振荡:机械振荡是指由于机械系统的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振动。

例如,弹簧振子、单摆等都属于机械振荡。

(2) 电磁振荡:电磁振荡是指由于电磁场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振动。

典型的例子包括电磁波、交流电等。

5. 电磁振荡的应用领域电磁振荡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电信、无线通信、雷达、电磁感应等众多领域。

(1) 电信领域:电磁振荡在电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传输和接收信息。

(2) 无线通信领域:无线通信是指不通过物理连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电磁振荡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收。

(3) 雷达领域:雷达是宇航和军事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目标检测和测距的设备,它利用电磁波的速度和反射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6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6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3)振动频率 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作的完全振动的次数,用 v 或 f 表示,单位为赫[兹], 符号是 Hz.
(4)角频率 角频率是指物体在 2π 秒时间内所作的完全振动次数,也称圆频率,用 ω 表示,单位 是 rad/s.
对于弹簧振子,
,所以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为
3 / 68
圣才电子书

.
角谐振动表达式
θ=θmcos(ωt+φ0)
式中,θm 是最大角位移,即角振幅,φ0 为初相位,它们均由初始条件决定.
(2)复摆
图 10-1-5 复摆 ①复摆是指一个可绕固定轴 O 摆动的刚体,又称物理摆. ②设复摆绕 O 轴的转动惯量为 J,摆角很小时,根据转动定律得
周期为
6 / 68
圣才电子书
其中,矢量 的长度即振动的振幅 A,矢量旋转的角速度 ω 为振动的角频率,矢量与 Ox 轴的夹角 φ 为振动的相位,而 t=0 时矢量与 x 轴的夹角 φ0 为初相位.
4 / 6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图 10-1-3 用旋转矢量表示两个谐振动的相位差 4.几种常见的谐振动 (1)单摆
图 10-1-1 谐振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 6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④若在振动的起始时刻,即在 t=0 时,物体的初位移为 x0、初速度为 υ0,则可求得
振动物体在 t=0 时的位移 x0 和速度 υ0 称为振动的初始条件. 2.描述谐振动的特征量 (1)振幅 振幅是指作谐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A. (2)周期 周期是指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用 T 来表示.

用机械振动类比理解电磁振荡

用机械振动类比理解电磁振荡

用机械振动类比理解电磁振荡★疑难辨析★对电磁振荡的机制,课本上的分析是基于电容器充放电和电感器自感,这个分析思路理解起来有些复杂,但似乎也只能如此。

不过,我们都会发现,电磁振荡现象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和通过电感器的电流,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另一个按余弦规律变化,这和机械振动中振子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很相似,那么,机械振动与电磁振荡运动学上的相似,是不是还有更根本的动力学上的相似?电磁振荡可不可以类比机械振动来理解呢?基于这个想法,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性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振动与波的关系类比从振动和波的关系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有着相似的关系。

1、波是振动的传播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时空中周期性振动的物理量是介质中质点的位移x 和速度v ;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时空中周期性振动的物理量是电磁场的电矢量E 和磁矢量B 。

2、波的产生都需要振动的波源机械波的波源,是振动的质点,比如弹簧振子、声带、音叉、琴弦等;电磁场的波源,是震荡的电荷,比如振荡电路、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等。

二、弹簧振子模型与LC 振荡电路类比由数学知识可知,方程结构上的相似,会导致相同形式的解,要类比研究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首先应该从运动方程角度找到两者的相似性。

1、运动方程类比弹簧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则振子的速度为x v t ∆=∆,振子的加速度为v a t∆=∆,振子的动力学方程为kx a m =-,或者写成v kx t m∆=-∆,或者22d d x kx t m =-;LC 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为q ,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i 就是电容器的充放电电流,有q i t∆=∆,对电感器,有自感电动势为i e L t ∆=-∆,导线电阻不计时,有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 e =,且有q =Cu ,则电流对时间的变化率为q i e u C t L L L ∆=-=-=-∆,或者22d d q q C t L =-,此即电磁振荡的动力学方程。

谐振动

谐振动

(ωt
+
ϕ0
)
Ekmin = 0
Epmax, Epmin, Ep 情况同动能
(3) 机械能
E
=
Ek
+
Ep
=
1 kA2 2
简谐振动系统机械能守恒
B、由起始能量求振幅
E = 1 kA2 ⇒ A = 2E = 2E0
2
k
k
H.M.Qiu
谐E




能 、o
势 能
x


能 量
o
Ek
Ep
E = 1 kA2
2
Ep = Ek
A=
x02
+
υ
2 0
ω2
ϕ0
=
⎛ arctan ⎜


υ0 ω x0
⎞ ⎟ ⎠
H.M.Qiu
思考 (1) 将单摆拉到与竖直角度为ϕ0后,放手任其 摆动,则ϕ0是否就是其初周相?为什么? (2) 单摆的角速度是否就是谐振动的圆频率?
ϕ0不是初周相,是振动物体的角位移 单摆的角速度? 单摆的圆频率?
H.M.Qiu
=
1 mω2A2 2
sin2(ωt
+ϕ0)
=
1 2
kA2
sin 2
(ωt
+ ϕ0
)
H.M.Qiu
简谐振动的能量
∫ (1)
动能
Ek
=
1 2
kA2
sin2 (ω t
+ϕ0 )
Ek
=
1 T
t +T t
E k dt
=
1 4
kA2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 篇一:大学物理——机械振动 第十章 机械振动 基本要求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掌握和熟练应用旋转 矢量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简谐振动的问题。

3.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从而判定一个运动是否为简谐振动。

4.理解简谐振动的 能量特征,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5.理解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6.了解同振动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和相互垂直的两个振动的合成。

7.了解频谱分析、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8.了解混沌的概念和电磁振荡。

10-1 简谐振动 一. 弹簧振子 ?? f??kx1. 弹性力:2.运动学特征: dxdt 22 特征方程: 2 ??x?0 式中 ?2?K m 其解: x?Acos(?t??) 二. 描述谐振动的物理量 1. 2. 振幅:A 角频率:?? km 3. 频率:?? ? 2?2? 4. 5. 6. 三. 周期:T? ? 相位:?t?? 初相位:? 谐振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v? dxdt??A?sin(?t??)?vmcos(?t??? ? 2 ) a? dvdt ? dxdt 2 2 ??A? 2 cos(?t??)?amcos(?t????) 四. 决定?,A,?的因素 1.? 决定于振动系统,与振动方式无关; 2.A,?决定于初始条件: v0 22 公式法: A?分析法: x0? 2 ? ,??arctg(? v0 ?x0 ) x0?Acos? ? cos?? x0Av0 ??1,?2 { ?0(1,2 象限)?0(3,4 象限) v0??Asin??sin??? 六.谐振动的能量 Ek? 1212mv 2 A? ? 1212 m?Asin(?t??)2 2 222 Ep? kx 2 ?kAcos(?t??)?12 12 12 m?Acos(?t??) 222 E?Ek?Ep? kA 2 ? ?Am 22 Ek? 1T ?0 T 12 m?Asin(?t??)dt? 222 14 mA? 22 ? 14 kA 2 Ep?Ek 例1. 已知 t?0 时 x0? 例2. 已知 t?0 时 x0?0,v0?0,求?思考: 1. 地球, M,R 已知, 中间开一遂道; 小球 m, 从离表面 h 处掉入隧道, 问, 小球是否作谐振动? 2. 复 摆问题(I,m,lc 已知) d?dt 22 A2,v0?0,求? ? mglI c ??0 3. 弹簧串、并联 串联: 1k?1k1 ?1k2 并联:k?k1?k2 10-2 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一、幅矢量法 1. 2. 作 x 轴,O 为平衡位置; ? A 在 x 轴上的投影点 P 作谐振动: x?Acos(?t??) 3. T? O ? A 以角速度?旋转一周,P 正好来回一次: 2? P P0 ? 二、参考圆法 1. 2.三、相位差 1. 同频率、同方向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就是它们的初相差,即:????2??1 2. 超前与落后 例 1. 一物体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 A?12cm,周期 T?2s,t?0 时,位移为 6cm 且向 x 正方向运动,求: 1) 初位相及振动方程; 2) t?0.5s 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 x0??6cm 处,向 x 轴负方向运动时,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从这一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 短时间; 例 2. 设有一音叉的振动为谐振动,角频率为??6.28?10s 2 ?1 以 O 为原点,A 为半径作圆,x 轴; 在图上根据已知求未知 ,音叉尖端的 振幅 A?1mm。

物理复习题集下

物理复习题集下

第六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1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图解:如题图所示,A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2010102.105.02)05.01.0(2-⨯=⨯+-=πμπμI I B A T(2)设0=B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则02)1.0(220=-+rI r Iπμπμ 解得 1.0=r m2图2 两平行长直导线相距d =40cm ,每根导线载有电流1I =2I =20A ,如题9-12图所示.求: (1)两导线所在平面内与该两导线等距的一点A 处的磁感应强度; (2)通过图中斜线所示面积的磁通量.(1r =3r =10cm,l =25cm).解:(1) 52010104)2(2)2(2-⨯=+=d I d I B A πμπμ T 方向⊥纸面向外(2)取面元r l S d d =612010110102.23ln 31ln 23ln 2])(22[1211-+⨯=πμ=πμ-πμ=-πμ+πμ=⎰lI l I l I ldr r d I r I r r r ΦWb3 S ,如题3图所示.试计算通过S 平面的磁通量(沿导线长度方向取长为1m 的一段作计算).铜的磁导率0μμ=.解:由安培环路定律求距圆导线轴为r 处的磁感应强度⎰∑μ=⋅lI l B 0d2202RIr r B μπ=∴ 202RIrB πμ=3 图磁通量 60020)(1042-===⋅=Φ⎰⎰πμπμIdr R Ir S d B R s m Wb4 一根很长的同轴电缆,由一导体圆柱(半径为a )和一同轴的导体圆管(内、外半径分别 为b ,c )构成,如题图所示.使用时,电流I 从一导体流去,从另一导体流回.设电流都是均匀地分布在导体的横截面上,求:(1)导体圆柱内(r <a ),(2)两导体之间(a <r <b ),〔3〕导体圆筒内(b <r <c )以及(4)电缆外(r >c )各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 ⎰∑μ=⋅LI l B 0d(1)a r < 2202RIr r B μπ=202RIrB πμ=(2) b r a << I r B 02μπ=rIB πμ20=(3)c r b << I bc b r I r B 0222202μμπ+---=)(2)(22220b c r r c I B --=πμ (4)c r > 02=r B π0=B图5 ×10-3cm 的导体,沿长度方向载有3.0A 的电流,当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5T 的磁场垂直地通过该导体时,产生1.0×10-5V 的横向电压.试求: (1) 载流子的漂移速度; (2)每立方米的载流子数目.解: (1)∵ evB eE H = ∴lBU B E v HH ==l 为导体宽度,0.1=l cm∴ 425107.65.110100.1---⨯=⨯⨯==lB U v H -1s m ⋅(2)∵ nevS I = ∴ evSI n =524191010107.6106.13----⨯⨯⨯⨯⨯=29108.2⨯=3m -6图6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内有一段载流弯曲导线,电流为I ,如题9-19图所示.求其所受的安培力. 解:在曲线上取ld则 ⎰⨯=baab B l I F d∵ l d 与B 夹角l d <,2π>=B 不变,B 是均匀的.∴ ⎰⎰⨯=⨯=⨯=b ab aab B ab I B l I B l I F)d (d方向⊥ab 向上,大小BI F ab =ab7图7 如题图所示,在长直导线AB 内通以电流1I =20A ,在矩形线圈CDEF 中通有电流2I =10 A ,AB与线圈共面,且CD ,EF 都与AB 平行.已知a =9.0cm,b =20.0cm,d =1.0 cm ,求:(1)导线AB 的磁场对矩形线圈每边所作用的力; (2)矩形线圈所受合力和合力矩.解:(1)CD F方向垂直CD 向左,大小4102100.82-⨯==dI bI F CD πμ N同理FE F方向垂直FE 向右,大小5102100.8)(2-⨯=+=a d I bI F FE πμ NCF F方向垂直CF 向上,大小为⎰+-⨯=+πμ=πμ=a d dCF dad I I r r I I F 5210210102.9ln 2d 2 N ED F方向垂直ED 向下,大小为5102.9-⨯==CF ED F F N(2)合力ED CF FE CD F F F F F+++=方向向左,大小为4102.7-⨯=F N合力矩B P M m⨯=∵ 线圈与导线共面∴ B P m//0=M.8一长直导线通有电流1I =20A ,旁边放一导线ab ,其中通有电流2I =10A ,且两者共面,如下图.求导线ab 所受作用力对O 点的力矩. 解:在ab 上取r d ,它受力ab F ⊥d 向上,大小为 rI rI F πμ2d d 102= F d 对O 点力矩F r M⨯=d Md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r I I F r M d 2d d 210πμ== ⎰⎰-⨯===babar I I M M 6210106.3d 2d πμ m N ⋅9 电子在B =70×10-4T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圆周半径r =3.0cm .已知B 垂直于纸面向外,某时刻电子在A 点,速度v向上,如题图. (1) 试画出这电子运动的轨道; (2)求这电子速度v的大小;(3)求这电子的动能k E .解:(1)轨迹如图(2)∵ rv m evB 2=∴ 7107.3⨯==meBrv 1s m -⋅ 162K 102.621-⨯==mv E J第七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理论1 一半径r =10cm 的圆形回路放在B =0.8T 的均匀磁场中.回路平面与B垂直.当回路半径以恒定速率trd d =80cm ·s -1 收缩时,求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 回路磁通 2πr B BS m ==Φ 感应电动势大小40.0d d π2)π(d d d d 2====trr B r B t t m Φε V题2图2 如题所示,载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附近,放一导体半圆环MeN 与长直导线共面,且端点MN 的连线与长直导线垂直.半圆环的半径为b ,环心O 与导线相距a .设半圆环以速度v 平行导线平移.求半圆环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及MN 两端的电压 N M U U -.解: 作辅助线MN ,则在MeNM 回路中,沿v方向运动时0d =m Φ∴ 0=MeNM ε 即 MN MeN εε=又∵ ⎰+-<+-==ba ba MN ba ba Iv l vB 0ln 2d cos 0πμπε 所以MeN ε沿NeM 方向,大小为ba b a Iv -+ln 20πμ M 点电势高于N 点电势,即ba b a Iv U U N M -+=-ln 20πμ题3图3如题所示,在两平行载流的无限长直导线的平面内有一矩形线圈.两导线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电流以tId d 的变化率增大,求: (1)任一时刻线圈内所通过的磁通量; (2)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 以向外磁通为正则(1) ]ln [lnπ2d π2d π2000dad b a b Ilr l r Ir l r Iab bad d m +-+=-=⎰⎰++μμμΦ (2) tIb a b d a d l t d d ]ln [ln π2d d 0+-+=-=μΦε4 如题图所示,用一根硬导线弯成半径为r 的一个半圆.令这半圆形导线在磁场中以频率f 绕图中半圆的直径旋转.整个电路的电阻为R .求:感应电流的最大值.题4图解: )cos(2π02ϕωΦ+=⋅=t r B S B m ∴ Bfr f r B r B t r B t m m i 222202ππ22π2π)sin(2πd d ===+=-=ωεϕωωΦε ∴ RBfr R I m22π==ε5 如题5图所示,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 =5A ,在其右方放一长方形线圈,两者共面.线圈长b =0.06m ,宽a =0.04m ,线圈以速度v ·s-1垂直于直线平移远离.求:d =0.05m 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题5图解: AB 、CD 运动速度v方向与磁力线平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DA 产生电动势⎰==⋅⨯=AD I vb vBb l B v d2d )(01πμεBC 产生电动势)(π2d )(02d a Ivbl B v CB+-=⋅⨯=⎰με∴回路中总感应电动势8021106.1)11(π2-⨯=+-=+=ad d Ibv μεεε V 方向沿顺时针.6 长度为l 的金属杆ab 以速率v 在导电轨道abcd 上平行移动.已知导轨处于均匀磁场B 中,B的方向与回路的法线成60°角(如题6图所示),B的大小为B =kt (k 为正常).设t =0时杆位于cd 处,求:任一时刻t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 ⎰==︒=⋅=22212160cos d klvt lv kt Blvt S B mΦ ∴ klvt tm-=-=d d Φε 即沿abcd 方向顺时针方向.题6图题7图7 导线ab 长为l ,绕过O 点的垂直轴以匀角速ω转动,aO =3l 磁感应强度B 平行于转轴,如图7所示.试求: 〔1〕ab 两端的电势差; 〔2〕b a ,两端哪一点电势高? 解: (1)在Ob 上取dr r r +→一小段则 ⎰==320292d l Ob l B r rB ωωε 同理 ⎰==302181d l Oa l B r rB ωωε ∴ 2261)92181(l B l B Ob aO ab ωωεεε=+-=+= (2)∵ 0>ab ε 即0<-b a U U ∴b 点电势高.题8图8 如题10-11图所示,长度为b 2的金属杆位于两无限长直导线所在平面的正中间,并以速度v平行于两直导线运动.两直导线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I ,两导线相距2a .试求:金属杆两端的电势差及其方向. 解:在金属杆上取r d 距左边直导线为r ,则 b a b a Iv r r a r Iv l B v b a b a BA AB-+-=-+-=⋅⨯=⎰⎰+-ln d )211(2d )(00πμπμε∵ 0<AB ε ∴实际上感应电动势方向从A B →,即从图中从右向左, ∴ ba ba Iv U AB -+=ln 0πμ 题9图9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充满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空间,一金属杆放在题图中位置,杆长为2R ,其中一半位于磁场内、另一半在磁场外.当tBd d >0时,求:杆两端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解: ∵ bc ab ac εεε+=tBR B R t t ab d d 43]43[d d d d 21=--=-=Φε =-=t abd d 2ΦεtB R B R t d d 12π]12π[d d 22=--∴ tBR R acd d ]12π43[22+=ε ∵0d d >tB∴ 0>ac ε即ε从c a →题10图10一无限长的直导线和一正方形的线圈如题图所示放置(导线与线圈接触处绝缘).求:线圈与导线间的互感系数.解: 设长直电流为I ,其磁场通过正方形线圈的互感磁通为⎰==32300122ln π2d π2a a Iar rIaμμΦ∴ 2ln π2012aIM μΦ==11 一矩形线圈长为a =20cm ,宽为b =10cm ,由100匝外表绝缘的导线绕成,放在一无限长导线的旁边且与线圈共面.求:题图中(a)和(b)两种情况下,线圈与长直导线间的互感. 解:(a)见题图(a),设长直电流为I ,它产生的磁场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为2ln π2d 2πd 020)(12Iar r Ia S B b b S μμΦ⎰⎰==⋅= ∴ 6012108.22ln π2-⨯===a N I N M μΦ H (b)∵长直电流磁场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012=Φ,见题图(b) ∴ 0=M题11图12 两线圈顺串联后总自感为1.0H ,在它们的形状和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反串联后总自感为0.4H .试求:它们之间的互感. 解: ∵顺串时 M L L L 221++= 反串联时M L L L 221-+='∴ M L L 4='-15.04='-=L L M H13 一无限长圆柱形直导线,其截面各处的电流密度相等,总电流为I .求:导线内部单位长度上所储存的磁能. 解:在R r <时 20π2RI B rμ=∴ 4222002π82R r I B w m μμ== 取 r r V d π2d =(∵导线长1=l ) 则 ⎰⎰===RRm I Rrr I r r w W 00204320π16π4d d 2μμπ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1 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说明以下各量的物理意义(n 为分子数密度,N 为系统总分子数).〔1〕v v f d )( 〔2〕v v nf d )( 〔3〕v v Nf d )( 〔4〕⎰v v v f 0d )( 〔5〕⎰∞0d )(v v f 〔6〕⎰21d )(v v v v Nf解:)(v f :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1) v v 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v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2)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密度. (3)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 (4)⎰vv v f 0d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5)⎰∞0d )(v v f :表示分布在∞~0的速率区间内所有分子,其与总分子数的比值是1. (6)⎰21d )(v v v v Nf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2 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和平均速率,它们各有何用 处? 答: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个极大值,与这个极大值对应的速率叫做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物理意义是:对所有的相等速率区间而言,在含有P v 的那个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分布函数的特征用最概然速率P v 表示;讨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用方均根速率,讨论平均自由程用平均速率.3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就氢分子和氧分子比较,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大,对吗?答:不对,平均平动动能相等是统计平均的结果.分子速率由于不停地发生碰撞而发生变化,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率,因此,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大,也有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小.4 题4图(a)是氢和氧在同一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代表氢?题4图(b)是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的温度较高?答:图(a)中(1)表示氧,(2)表示氢;图(b)中(2)温度高.题6-10图5 温度概念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温度微观本质是什么?答: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一个统计概念,对个别分子无意义.温度微观本质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6 以下系统各有多少个自由度:(1)在一平面上滑动的粒子;(2)可以在一平面上滑动并可围绕垂直于平面的轴转动的硬币;(3)一弯成三角形的金属棒在空间自由运动.解:(1) 2,(2)3,(3)67 试说明以下各量的物理意义.〔1〕kT 21 〔2〕kT 23 〔3〕kT i 2〔4〕RT iM M mol 2〔5〕RT i 2 〔6〕RT 23解:(1)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平均地分配在分子每一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均为k 21T . (2)在平衡态下,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为kT 23.(3)在平衡态下,自由度为i 的分子平均总能量均为kT i 2.(4)由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ol M ,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为RT iM M 2mol . (5) 1摩尔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内能为RT i 2.(6) 1摩尔自由度为3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RT 23,或者说热力学体系内,1摩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总和为RT 23.8 有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同压、同温而体积不等,试问下述各量是否相同?(1)分子数密度;(2)气体质量密度;(3)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 解:(1)由kTpn nkT p ==,知分子数密度相同; (2)由RTp M V M mol ==ρ知气体质量密度不同; (3)由kT n 23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相同;(4)由kT in 2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不一定相同.9 何谓理想气体的内能?为什么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解:在不涉及化学反应,核反应,电磁变化的情况下,内能是指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之总和.对于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量,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称为理想气体的内能.由于理想气体不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仅为热运动能量之总和.即RT iM M E 2mol =是温度的单值函数.10 如果氢和氦的摩尔数和温度相同,则以下各量是否相等,为什么?(1)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分子的平动动能;(3)内能. 解:(1)相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为kT 23.(2)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5,氦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3. (3)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内能RT 25υ,氦分子的内能RT 23υ.11 1mol 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平动动能、转动动能和内能各是多少? 解: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RT i E 2υ= 平动动能 3=t 5.373930031.823=⨯⨯=t E J 转动动能 2=r 249330031.822=⨯⨯=r E J内能5=i 5.623230031.825=⨯⨯=i E J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题2图1 两个卡诺循环如题2图所示,它们的循环面积相等,试问: (1)它们吸热和放热的差值是否相同; (2)对外作的净功是否相等; (3)效率是否相同?答:由于卡诺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相等,也就是吸热和放热的差值相等.但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一定相等,效率也就不相同.2 评论下述说法正确与否?(1)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完全变成功;(2)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可逆过程就是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答:(1)不正确.有外界的帮助热能够完全变成功;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自动地完全变成功; (2)不正确.热量能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不正确.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而使系统和外界同时都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同时恢复原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有些过程虽能沿反方向进行,系统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外界没有同时恢复原状态,还是不可逆过程.3 如题5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1)假设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假设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题5图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A E Q +∆=224126350=-=-=∆A Q E J abd 过程,系统作功42=A J26642224=+=+∆=A E Q J 系统吸收热量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A J30884224-=--=+∆=A E Q J 系统放热4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 K 加热到350 K ,问在以下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作了多少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Q ∆= 吸热)(2)(1212V T T R iT T C E Q -=-=∆=υυ25.623)300350(31.823=-⨯⨯=∆=E Q J对外作功 0=A (2)等压过程)(22)(1212P T T R i T T C Q -+=-=υυ吸热75.1038)300350(31.825=-⨯⨯=Q J)(12V T T C E -=∆υ内能增加25.623)300350(31.823=-⨯⨯=∆E J对外作功 5.4155.62375.1038=-=∆-=E Q A J5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 和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2)假设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假设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 解:(1)卡诺热机效率121T T -=η%7010003001=-=η(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假设%8030011=-=T η要求 15001=T 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假设%80100012=-=T η要求 2002=T 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6 〔1〕用一卡诺循环的致冷机从7℃的热源中提取1000 J 的热量传向27℃的热源,需要多少功?从-173℃向27℃呢?(2)一可逆的卡诺机,作热机使用时,如果工作的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则对于作功就愈有利.当作致冷机使用时,如果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对于致冷是否也愈有利?为什么? 解:(1)卡诺循环的致冷机2122T T T A Q e -==静 7℃→27℃时,需作功 4.71100028028030022211=⨯-=-=Q T T T A J 173-℃→27℃时,需作功2000100010010030022212=⨯-=-=Q T T T A J(2)从上面计算可看到,当高温热源温度一定时,低温热源温度越低,温度差愈大,提取同样的热量,则所需作功也越多,对致冷是不利的.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1 质量为kg 10103-⨯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SI ()328cos(1.0ππ+=x 的规律作谐振动,求:(1)振动的周期、振幅和初位相及速度与加速度的最大值;(2)最大的回复力、振动能量、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在哪些位置上动能与势能相等? (3)s 52=t 与s 11=t 两个时刻的位相差;解:(1)设谐振动的标准方程为)cos(0φω+=t A x ,则知:3/2,s 412,8,m 1.00πφωππω===∴==T A 又 πω8.0==A v m 1s m -⋅ 51.2=1s m -⋅2.632==A a m ω2s m -⋅(2) N 63.0==m m a FJ 1016.32122-⨯==m mv E J 1058.1212-⨯===E E E k p当p k E E =时,有p E E 2=,即 )21(212122kA kx ⋅= ∴ m 20222±=±=A x (3) ππωφ32)15(8)(12=-=-=∆t t2 一个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0=t 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1)A x -=0;(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3)过2Ax =处向负向运动; (4)过2A x -=处向正向运动.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 解:因为 ⎩⎨⎧-==0000sin cos φωφA v A x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2cos(1πππφ+==t T A x )232cos(232πππφ+==t T A x)32cos(33πππφ+==t T A x)452cos(454πππφ+==t T A x3 一质量为kg 10103-⨯的物体作谐振动,振幅为cm 24,周期为s 0.4,当0=t 时位移为cm 24+.求:(1)s 5.0=t 时,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此时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2)由起始位置运动到cm 12=x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 (3)在cm 12=x 处物体的总能量.解:由题已知 s 0.4,m 10242=⨯=-T A ∴ 1s rad 5.02-⋅==ππωT又,0=t 时,0,00=∴+=φA x 故振动方程为m )5.0cos(10242t x π-⨯=(1)将s 5.0=t 代入得0.17m m )5.0cos(102425.0=⨯=-t x πN102.417.0)2(10103232--⨯-=⨯⨯⨯-=-=-=πωxm ma F方向指向坐标原点,即沿x 轴负向. (2)由题知,0=t 时,00=φ,t t =时 3,0,20πφ=<+=t v A x 故且 ∴ s 322/3==∆=ππωφt (3)由于谐振动中能量守恒,故在任一位置处或任一时刻的系统的总能量均为J101.7)24.0()2(10102121214223222--⨯=⨯⨯⨯===πωA m kA E 4 图为两个谐振动的t x -曲线,试分别写出其谐振动方程.题4图解:由题4图(a),∵0=t 时,s 2,cm 10,,23,0,0000===∴>=T A v x 又πφ 即 1s rad 2-⋅==ππωT故 m )23cos(1.0ππ+=t x a 由题4图(b)∵0=t 时,35,0,2000πφ=∴>=v A x 01=t 时,22,0,0111ππφ+=∴<=v x又 ππωφ253511=+⨯= ∴ πω65= 故 m t x b )3565cos(1.0ππ+=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1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长λ=1.0 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ν=2. 0 Hz ,振幅A =0.1m ,且在t =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解: 由题知0=t 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0,000<=v y ,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2π,取波动方程为])(2cos[0φλπ++=xTtA y 则有]2)12(2cos[1.0ππ++=x t y)224cos(1.0πππ++=x t m2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0.05cos(10x t ππ4-),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x处质点在t =1s 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 =1.25s 时刻到达哪一点? 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22cos(x t A y λππυ-=相比,得振幅05.0=A m ,频率5=υ1-s ,波长5.0=λm ,波速5.2==λυu 1s m -⋅.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ππω5.005.010max =⨯==A v 1s m -⋅222max 505.0)10(ππω=⨯==A a 2s m -⋅(3)2.0=x m 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08.05.22.0==u x s 故2.0=x m ,1=t s 时的位相就是原点(0=x ),在92.008.010=-=t s 时的位相, 即 2.9=φπ. 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25.1=t s 时刻到达x 点,则825.0)0.125.1(5.22.0)(11=-+=-+=t t u x x m3 如题图是沿x 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1)假设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该时刻O ,A ,B ,C 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假设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 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题3图对于O 点:∵0,0<=O O 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取负值:表示C B A 、、点位相,应落后于O 点的位相) (2)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对于O 点:∵0,0>'='O Ov y ,∴2πφ-='O 对于A 点:∵0,='+='A A v A y ,∴0='A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 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此处取正值表示C B A 、、点位相超前于O 点的位相)4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 ·s -1,波长为2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图所示. (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t =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0.5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解: (1)由题5 (a)图知,1.0=A m ,且0=t 时,0,000>=v y ,∴230πφ=, 又5.225===λυuHz ,则ππυω52==题4图(a)取 ])(cos[0φω+-=ux t A y , 则波动方程为)]235(5cos[1.0ππ+-=x t y m (2) 0=t 时的波形如题5 (b)图题4图(b) 题4图(c) 将5.0=x m 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5cos(1.0)235.05.055cos(1.0πππππ+=+⨯-=t t y m 如题5 (c)图所示.5 如题图所示,已知t =0时和t =0.5s 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 (1)波动方程; (2)P 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1.0=A m ,4=λm ,又,0=t 时,0,000<=v y ,∴20πφ=,而25.01==∆∆=t x u 1s m -⋅,5.042===λυu Hz ,∴ππυω==2 故波动方程为]2)2(cos[1.0ππ+-=x t y m(2)将1=P x m 代入上式,即得P 点振动方程为t t y ππππcos 1.0)]22cos[(1.0=+-= m题图6一列机械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如题7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 ·s -1,波长为2m ,求:(1)波动方程;(2) P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 (3) P 点的坐标;(4) P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 解: 由题5-13图可知1.0=A m ,0=t 时,0,200<=v A y ,∴30πφ=,由题知2=λm ,10=u 1s m -⋅,则5210===λυuHz ∴ ππυω102== (1)波动方程为]3)10(10cos[.01ππ+-=x t y m题图(2)由图知,0=t 时,0,2<-=P P v Ay ,∴34πφ-=P (P 点的位相应落后于0点,故取负值) ∴P 点振动方程为)3410cos(1.0ππ-=t y p(3)∵ πππ34|3)10(100-=+-=t x t∴解得 67.135==x m(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7图(a),则由P 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图(a)πππφ6523=+=∆ ∴所属最短时间为121106/5==∆=∆ππωφt s 8 题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8(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2=T s ,2.0=A m ,且0=t 时,0,000>=v y , 故知20πφ-=,再结合题8(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且4=λm ,假设取])(2cos[0φλπ++=xTt A y题8图则波动方程为]2)42(2cos[2.0ππ-+=x t y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试求: (1)假设第二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mm ,计算此单色光的波长; (2)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解: (1)由λk d D x =明知,λ22.01010.63⨯⨯=, ∴ 3106.0-⨯=λmm oA 6000=(2) 3106.02.010133=⨯⨯⨯==∆-λd D x mm2 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假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500oA ,求此云母片的厚度.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e n e ne )1(-=-=δ按题意 λδ7=∴ 610106.61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3 用5900=λo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解:5001=+b a mm 3100.2-⨯= mm 4100.2-⨯=o A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ax k 对应的2πϕ=,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 4 ×10-6rad ,它们都发出波长为5500oA 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解:由最小分辨角公式Dλθ22.1=∴ 86.131084.4105.522.122.165=⨯⨯⨯==--θλD5 光由空气射入折射率为n 的玻璃.在题8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黑点和短线把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动方向表示出来,并标明是线偏振光还是部分偏振光.图中.arctan ,00n i i i =≠题图8 解:见图.题解8图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1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外表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外表温度.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K m 10897.2,3⋅⨯==-b b T m λ对太阳: K 103.51055.010897.236311⨯=⨯⨯==--mbT λ 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322⨯=⨯⨯==--mbT λ 对天狼星:K 100.11029.010897.246333⨯=⨯⨯==--mbT λ 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242m W 108.22cm W 8.22)(--⋅⨯=⋅=T M B 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T M B 4T σ41844)1067.5108.22()(-⨯⨯==σT M T B K 1042.110)67.58.22(3341⨯=⨯= 3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A 的光投射到铝外表.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据光电效应公式221mmv hv =A +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A hc A h mv E m -=-==λυ2max k 21 eV0.2J 1023.3106.12.41020001031063.6191910834=⨯=⨯⨯-⨯⨯⨯⨯=----m 2max k 21)2(mv E eU a ==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19=⨯⨯=--a U (3)红限频率0υ,∴000,λυυcA h ==又∴截止波长 198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 m 0.296m 1096.27μ=⨯=- 4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了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光电效应是指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全部能量而逸出金属外表,是电子处于原子中束缚态时所发生的现象.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准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同时遵守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ⅠPPT-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大学物理ⅠPPT-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磁感应定律 动生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
自感应和互感应 磁场的能量 位移电流 电磁场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大学物理学 》电子教案
第十章
10 – 0
10 – 1 10 – 2 10 – 3 10 – 4 10 – 5 10 – 6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第十章教学基本要求
谐运动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电磁振荡 谐振动的合成 振动的分解 频谱
第十二章
12 – 7 12 – 8 12 – 9
波 动 光 学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圆孔夫琅禾费衍射 射
12 – 11 自然光和偏振光
12 – 12 起偏和检偏 12 – 14 光的双折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马吕斯定律
12 – 13 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
5 – 1 5 – 2
5 – 3 5 – 4
电荷 电场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5 – 5
等势面
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大学物理学 》电子教案
第五章
5 – 6 5 – 7
5 – 8
静电荷的电场
静电场中的导体 电容器的电容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5 – 9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共振
《大学物理学 》电子教案
第十一章
11 – 0
11 – 1 11 – 2 11 – 3 11 – 4 11 – 5 11 – 6 11 – 7
机械波和电磁波
第十一章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平面简谐波 波的能量 电磁波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反射和折射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多普勒效应

电磁振荡

电磁振荡
电 场 正 在
- - - ---
增 大
增 强
充电完毕,又回到初始状态
磁场 消失 电流 为零
电 荷
自 感 电 动 势
+ + + + + + +
最 多
电 场
最 大
- - -- - --
最 强
重播
总结:
由上述分析可知,电容器将不断 地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出现了振 荡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 的电荷q,电路中的电流i,电容器 里的电场E,线圈里的感应磁场B, 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做电磁振荡。
主菜单
(一)演示实验
主菜单
情境说明
实验电路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思考下面问题: 1.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摆动? 2. 往复摆动说明通过G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主菜单
总结:
象这样产生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振荡电流 振荡电流。 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 由自感线圈和电容器 组成的电路,就是一 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简称 LC 回路。 回路
(四)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
主菜单
在电磁振荡中,如果没 有能量损失,振荡应该永远 持续下去,振荡电流的振幅 应该永远保持不变,这种振 荡叫做无阻尼振荡。
i
0
无阻尼振荡图象
t
但是,任何电路都有电 阻,电路中的能量有一部分 i 要转化为内能,还有一部分 能量要辐射到周围空间中去。 这样,振荡电路中的能量要 0 逐渐损耗,振荡电流的振幅 要逐渐减小,直到最后停止 振荡,这种振荡叫阻尼振荡。 主菜单
磁场正在 增强
电流正在 增大

高三物理 电磁振荡

高三物理 电磁振荡

1. 电磁波与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有着 密切的关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 2. 电磁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具有 那么大的威力?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它 有哪些性质?是否具有波的共同特性?怎 样利用它来传递各种信息?…… 研究电磁波应从电磁振荡开始。
演示:LC振荡实验
则: ( )
O
t1 t2
t3
t4
t
A. 在时刻t1,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B. 在时刻t2, 电路中的磁场能最大 C. 在时刻t2至t3, 电路中电场能不断增大 D. 在时刻t3至t4, 电容的带电量不断增大
2. LC回路中电容
器两端的电压随时间
U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 ( BC )
O
t1 t2
t3
LC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的物理实质是 电场能和磁场能的周期性转换。 在解决振荡电路问题时, 电场能与磁场 能的交替转化是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关键; 与 电场能和磁场能相关的各量的变化规律是 解决问题的依据; q-t和i-t图线及其相互转化 是解决问题的直观手段.
随堂练习
1. 某时刻LC回路的状态如图所示,
反向 放电 反向 充电
+ −
i
0
q o
t
t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G L
C S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1. 振荡电流: 这种电路产生 的大小和方向做周期性变 化的电流, 叫振荡电流. G L
C S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1. 振荡电流: 这种电路产生 的大小和方向做周期性变 化的电流, 叫振荡电流. G L
C
S 2. 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 如图 示是一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称LC振荡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F v
A
F
2
二、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x(t)=Acos( t+ )
1、振幅 A (离开原点的最大距离) 2、振动圆频率 2 1 2 周期T T 3、相位 (1) ( t + )是 t 时刻的相位 (2) 是t =0时刻的相位 — 初相
3
解析法
x A o -A
x
2
x2
x1
2
t
0 A2
1
A1 x
超前、落后以小于 的 相位角来判断!!!
2 1
0 A1
x
7
例、振子的振动周期为12s,振子由平衡位置到正向最 大位置处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振子经历上述过程的 一半路程所需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 旋转矢量转过的角度为 2 最短时间为: t2 x T 2 2 3s t 2 4 T 振子经历上述过程的一半路程时 t 1 旋转矢量转过的角度为 x 6 于是: T 6 6 1s t 3 2 12 T

8
例.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以及振动方程 x 解:t = 0时x0 A v 0 0

t =1时
x1 0

3
2
π
A
3
x
A 2
A 0
1.0 t
Φ1 =ωt1 + j =ω × 1 π =π 3 2 π 5 x = A cos (6 πt 3 )
π Φ1 = 2
v1 0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振动:
物理量 (如位移、电流 等)在某一数值附近 反复变化。 机械振动 振 动 电磁振荡
{
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
{
阻尼自由振动 无阻尼自由振动
{
无阻尼自由非谐振动 无阻尼自由谐振动 (简谐振动)
1
§10-1 谐振动
一、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表达式 F ——离开平衡位置 的位移是时间的正 弹 弦或余弦函数 v 簧 x(t)=Acos( t+ ) 振 F=0 x=0 子 谐振动的表达式 的 运动学方程 振 -A 动 F=0 x=0 A
已知 x0 = 0 v0 相应的旋转矢量图为
x0
2
v0
0.2
2 (m) (SI)
v0

15
六、简谐振动的能量
x A cos(t )
(1) 动能
v A sin( t )
(2) 势能
1 2 E p kx 2
1 2 2 kA sin ( t ) 2 1 2 Ek max kA Ek min 0 2
t
x A cost
17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 E1,如果谐振动 的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 4倍,则其总能量将变为
(1)E1/4;(2)E1/2; ( 3) 2E 1 ; ( 4) 4E 1 。
18
M l mg sin 很小) l mg 2 2 d M J ml 2
-A1
两质点同时到达各自 同方向的极端位置, 同时越过原点向相同 方向运动
-A1
0
A1 A2
两质点同时到达各自 相反方向的极端位置, 同时越过原点但向相 反方向运动
A2
0
A1
6
(2)超前和落后 若 = 2- 1>0, 则 x2比x1较早达到正最大, 称x2 比x1超前 (或x1比x2落后)。 A
1 1 2 Ek mv m 2 A2 sin 2 (t ) 2 2
E p max
1 2 (3) 机械能 E Ek E p kA 系统机械能守恒 2 由起始能量求振幅 E 1 kA2 A 2 E 2 E0 k k 2
1 2 2 kA cos (t ) 2 1 2 kA E p min 0 2

b 2a
可见,该系统作简谐振动
20
作业: 10.2, 10.4, 10.3, 10.9
21
2
x A cos(t )
13
d 2x k x0 2 dt m
x A cos(t )
固有(圆)频率
k k:弹簧劲度系数 弹簧振子: m m:振子质量
固有频率ω决定于系统内在性质 振幅A和初相φ决定于 初始条件
x0 A cos x A cos(t ) t 0 A sin(t ) 0 A sin
x = A cos (t﹢ )
2
A 0.12
t = 0 时 x0 A , v0 0 =
x = 0.12 cos (t- /3 )
2 T
/3
x
A cos (t﹢ ) A A
0.104 (m) 0.19 ( m · s -1 ) 1.03 ( m · s -2 )
A
π
2
x
ω=
5 6
π
9
本题ω 的另一种求法:
5 3 2 1 6
A
π
t =1
2
π
t=0
0.04
1 0.04 2
3
x
A
简谐振动的
曲线
完成下述简谐振动方程 0.04


2
10
四、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 位移 x A cos( t ) dx 速度 A sin( t ) A cos( t ) dt 2 速度也是简谐振动;频率和位移相同,比位移超前/2 d 2x 2 2 a A cos( t ) 加速度 A cos(t ) 2 dt 加速度也是简谐振动;频率和位移相同,比位移超前 位移和加速度反相 a 2 A x、 、 a A A x T - 2A > 0
曲线法
x(t)=Acos( t+ )
特征量 A、ω、
= /2
T
t
旋转矢量法
A的大小:振幅 A A 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
A
t=t
t+ A旋转角速度:振动的圆频率 o t=0时刻 A 与x轴的夹角:初相 x = A cos( t + ) t时刻 A与x轴的夹角:相位 t+ A在x轴上的投影:振动方程
16
1 2 E kA 2 E
Ep
谐振子的动能、势能及总能量
1 2 2 E k kA sin t 2 1 1 kA2 kA2 cos(2 t ) 4 4 1 E p kA2 cos 2 t
2 1 1 2 kA kA2 cos 2 t 4 4
Ek
o x
t
o
a<0 减速
-A - A
o
t <0 <0 加速 <0 >0 减速 >0 >0 加速
11
某物体沿
周期 T = 2 s,t = 0 时 物体背离原点移动到位置 x0 = 0.06 m处 初相 , t = 0 .5 s 时的位置 x, 速度 v, 加速度 a
X 轴作简谐运动, 振幅 A = 0.12 m, 例四
2 2 A x0 02
0 arctan x 0
14
m = 5×10 -3 kg 弹簧振子 k = 2×10 -4 N· m -1 s -1 t = 0 时 x0 = 0 v0 = 0.4 m·
完成下述简谐振动方程
k m 0.2 (rad · s –1)
12
五、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动力学部分) 简谐振动: 质点在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反向的合外力 作用下的运动 线性恢复力 (F= -kx) 动力学方程 (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
d 2x F ma m 2 kx dt
2
d x d x k 2 x0 x 0 2 2 dt m dt
2 dq bq 证明: E a c 常量 2 dt dE dq d 2q bq dq 对t求导: 2 0 2a 2 dt 2 dt dt dt 2
d 2q b 整理,得: dt 2 2a q 0
A t=0
x

4
三、相位差
x1 A1 cos(1t 1 ) 两振动方程为: x2 A2 cos(2t 2 )
相位差为: =( 2 t+ 2)-(1 t+ 1) 初相差
对两同频率的谐振动 = 2- 1
5
(1)同相和反相 = 2- 1 = 2k ( k =0,1,2,…) = (2k+1) ( k =0,1,2,…) 两振动步调相同,称同相 两振动步调相反 , 称反相 x x x 1 A1 A1 同相 反相 x1 A2 A2 x2 T o T o t t - A2 - A2 x2
七、几种常见的谐振动 1.单摆
θ 转 动 正方 + 向
l
m
mg
dt 2 d 2 l mg ml 2 dt 2 d g 2 0
m cost )
dt
l
g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l T 2 g
19
例. 求证:若一个系统的总能量不随时间改变,且可 以写成如下形式 dq 2 bq 2 则:该系统一定做 a c 简谐振动 2 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