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解读PPT
合集下载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e32e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c.png)
物理疗法
如超声、电刺激等,可 缓解疼痛,促进骨骼再
生。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
食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辅导。
03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01
02
03
疼痛评估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 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 位和持续时间,以便制定 合适的护理计划。
疗效果。
药物治疗
钙剂补充
根据患者钙缺乏程度,适量补充钙剂,以满 足骨骼健康所需。
双膦酸盐类药物
抑制骨吸收,减缓骨丢失速度,缓解疼痛等 症状。
维生素D补充
促进钙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健康。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适用于女性患者,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 松。
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可促进骨骼健 康,提高骨密度。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如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以促进骨折 愈合和功能恢复。
骨折的康复护理疗、 物理治疗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感。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A
B
C
D
营养与饮食护理
详细描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骨骼营养素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维生素D有 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适量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同时,患者应减少盐、
糖、脂肪的摄入,以降低对骨骼健康的不良影响。
适量运动
康复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 保康复效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 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 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31c3394afe04a1b171de56.png)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2011 年) .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 2 - 17.
8
01 概述
02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 2.1.1 ] 不可控因素
[ 2.1.2 ] 可控因素
04 预防及治疗
— 2—
3
01 概述
02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预防及治疗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
1.1.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定义-WHO(世界卫生组织, 199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是一种以骨量低, 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 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目录松页诊治新0进1 概述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
Contents 疗指南》(022 0危1险7版因素) 及解风读险评估
Page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预防及治疗
— 1—
目录页主要内容01 概述
Contents
Page• 概述
02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危险因素与0风4 预险防评及治估疗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预防及治疗
风险级别 低 中 高
OSTA指数 > -1
-1 ~ -4 < -4
Koh LH, Sedrine WB, Torralba TP, et al. Osteoporosis Int, 2001, 12: 699-7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01 概述
02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要点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479b55b5901020206409c31.png)
目前骨折风险建议预测工具FRAX可通过以下网站获得:
FRAX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 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 5 是否经常摔倒 (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 6 40 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 cm 以上? • 7 是否体质量过轻? (BMI 值少于 19 kg/m 2) •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3个月? •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是甲旁亢、1 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 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45 岁或以前就停经? •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 个月? •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 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 14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 斤、葡萄酒3 两或烈性酒1 两)? • 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 (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新增)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FRAX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 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 5 是否经常摔倒 (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 6 40 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 cm 以上? • 7 是否体质量过轻? (BMI 值少于 19 kg/m 2) •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3个月? •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是甲旁亢、1 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 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45 岁或以前就停经? •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 个月? •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 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 14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 斤、葡萄酒3 两或烈性酒1 两)? • 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 (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新增)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后附2017年版诊疗指南更新内容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后附2017年版诊疗指南更新内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cf5f2d94028915f804dc2ee.png)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主要内容
概述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防治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分别按40岁和90岁计算。 不适用人群:临床已诊断了骨质疏松,即骨密度(T值)低于-2.5,或已发生 了脆性骨折,本应及时开始治疗,不必再用FRAX评估。 地区、人种差异问题:初步研究提示目前FRAX预测结果可能低估了中国人群 的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跌倒及其他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面障碍物、地毯松动、卫生 间未安装扶手等 •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 疾病、缺乏运动等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PPT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92e1e5f01dc281e43af005.png)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细胞产生,具有抑制破骨 细胞活性,抑制骨质消溶,阻止钙从骨质中释放 的作用,还能阻碍间质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 而促使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
雌激素能加强降钙素的分泌,绝经后雌激素水 平降低,从而降钙素分泌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 强,骨质消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
妇女绝经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起 决于 ★其骨峰值的高低 ★骨丢失的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长发育期: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时: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以后: 骨形成<骨吸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 1 亿( 约占总人口的15. 5%) ,65 岁以上人口近1. 4 亿( 约占总人口的10. 1%) ,是世 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 7%,男 性为14. 4%;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女性尤为突出。
雌激素能加强降钙素的分泌,绝经后雌激素水 平降低,从而降钙素分泌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 强,骨质消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
妇女绝经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起 决于 ★其骨峰值的高低 ★骨丢失的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长发育期: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时: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以后: 骨形成<骨吸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 1 亿( 约占总人口的15. 5%) ,65 岁以上人口近1. 4 亿( 约占总人口的10. 1%) ,是世 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 7%,男 性为14. 4%;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女性尤为突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PPT课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18c3277c1cfad6185fa7c7.png)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
1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防治
.
2
Part 01 概述
.
3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
7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发病机制
.9Leabharlann Part 0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
10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性腺功能低下 ✓吸烟 ✓过度饮酒 ✓饮过多咖啡、浓茶
✓体力活动缺乏 ✓饮食中营养失衡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 ✓高钠饮食 ✓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 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运动等
.
18
Part 0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19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 酌情检查项目 性激素、PTH、PRL、甲功等
.
1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防治
.
2
Part 01 概述
.
3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
7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发病机制
.9Leabharlann Part 0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
10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性腺功能低下 ✓吸烟 ✓过度饮酒 ✓饮过多咖啡、浓茶
✓体力活动缺乏 ✓饮食中营养失衡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 ✓高钠饮食 ✓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 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运动等
.
18
Part 0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19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 酌情检查项目 性激素、PTH、PRL、甲功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ff5b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7.png)
建立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便于长期跟踪管 理。
定期随访
通过电话、短信、门诊等方式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开展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Fra bibliotek预防跌倒
加强平衡能力训练、改 善家居环境等措施降低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鱼、瘦肉、蛋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促 进骨骼修复。
控制盐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不利于骨骼健康,因此患者应 控制盐的摄入。
运动处方制定及实施要点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处方。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 量
初始阶段可选择低强度运动,逐渐适应后增加运动量和强 度。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01
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均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02
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这些饮料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不利于骨骼健康。
03
保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营养补充及饮食调整策略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钙和维生素D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患者应确保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如头痛、发热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个体化用药指导原则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用药 方案。 02 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药物可及性。
03
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0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 自我管理能力。
05
详细记录患者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便于长期跟踪管 理。
定期随访
通过电话、短信、门诊等方式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开展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Fra bibliotek预防跌倒
加强平衡能力训练、改 善家居环境等措施降低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鱼、瘦肉、蛋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促 进骨骼修复。
控制盐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不利于骨骼健康,因此患者应 控制盐的摄入。
运动处方制定及实施要点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处方。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 量
初始阶段可选择低强度运动,逐渐适应后增加运动量和强 度。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01
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均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02
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这些饮料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不利于骨骼健康。
03
保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营养补充及饮食调整策略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钙和维生素D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患者应确保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如头痛、发热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个体化用药指导原则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用药 方案。 02 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药物可及性。
03
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0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 自我管理能力。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 要点解读
2017.11.05
2017年10月19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 矿盐疾病学术会议 在沈阳盛大召开。
会上隆重发布了 《2017年新版的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历史回顾
? 2001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 病分会。
? 2006年编写并发布了第 1 版 《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诊疗指南》。
成年期(≥ 50岁)非暴力性骨折 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 4cm 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 2cm 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
指南新增推荐Genant 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
2017版新指南更加完善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 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跌倒及其他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 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等。
?新指南强调重视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 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现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常呈粉碎性、累及关节面 ?易残留畸形和疼痛
?造成前臂、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Part 05 骨质疏松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 双能X线吸收法(DXA):金标准 ? 新指南强调了其他方法: 都是参考和不确定标准
? 单光子(SPA) ? 单能X线(SXA) ?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 ? 外周骨定量CT ? 定量超声检测
新指南完善基于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诊断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条中之一者)
的 “三减三健”之 中。
主要内容
01
概述
04
临床表现
02
发病机制
03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5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防治
06
Part 01 概述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 一分钟测试题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FRAX) 尽早瞄定高危人群,关口前移,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 2011 年为顺应形势的需要,分会组织 专家对 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疗指南》 (2011 版)
2017 版修订的背景
? 骨质疏松症诊疗的 新理念、新技术 和新药物 不 断涌现。
? 国际主要学术组织对相关的诊疗指南进行修订。 ? “健康骨骼” 已经被列为全民健康生活行动主题
? 缺点: 监测疗效不如DXA 。
2017新指南新增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椎体骨折常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被漏诊,需要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人群中开展椎体骨
折的筛查。(新增)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指南新增胸腰椎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基层 医院
优点: ? 较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 ? 可操作性强 ? 对 DXA 骨密度测量的重要补充 ? 对老年人进行椎体骨折的筛查,将大大提高无症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
?最常见 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易漏诊或误诊 为腰背肌劳损 ?愈合能力弱 ,易发生骨不愈合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 ?患者特点:全身、骨质
?20%的患者会在 1年内再次骨折 ?>20%的患者会在 1 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
桡骨远端骨折: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认识不足 诊疗率低 防控不足 据2015年预测,我国 2015、2035、2050年 用于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髋部、椎体) 的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 720亿元、1320亿元、 1630亿元。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指南新增)
2017版新指南新增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 骨转换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生机制。 《指南》发病 机制示意图将有助于读者快速明晰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新增)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新指南强调定量CT测定法(QCT) 重要性
? 优点:可分别测量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体积密度。
?
可较早反映骨质疏松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
? 缺点: 监测疗效不如DXA 。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新指南新增定量超声测定法(QUS)
? 优点:预测骨折风险性类似于DXA; 经济、方便,适合用于筛查; 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对心里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缺少与外界 接触和交流
状椎体骨折的检出率,并有助于及早干预。
指南新增进行椎体骨折评估的指征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行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 女性70岁以上和男性 80岁以上,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值 T值
≤ -1.0 ? 女性65-69岁和男性 70-7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 T值≤ -
1.5 ? 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
2017.11.05
2017年10月19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 矿盐疾病学术会议 在沈阳盛大召开。
会上隆重发布了 《2017年新版的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历史回顾
? 2001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 病分会。
? 2006年编写并发布了第 1 版 《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诊疗指南》。
成年期(≥ 50岁)非暴力性骨折 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 4cm 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 2cm 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
指南新增推荐Genant 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
2017版新指南更加完善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 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跌倒及其他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 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等。
?新指南强调重视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 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现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常呈粉碎性、累及关节面 ?易残留畸形和疼痛
?造成前臂、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Part 05 骨质疏松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 双能X线吸收法(DXA):金标准 ? 新指南强调了其他方法: 都是参考和不确定标准
? 单光子(SPA) ? 单能X线(SXA) ?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 ? 外周骨定量CT ? 定量超声检测
新指南完善基于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诊断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条中之一者)
的 “三减三健”之 中。
主要内容
01
概述
04
临床表现
02
发病机制
03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05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防治
06
Part 01 概述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 一分钟测试题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FRAX) 尽早瞄定高危人群,关口前移,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 2011 年为顺应形势的需要,分会组织 专家对 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疗指南》 (2011 版)
2017 版修订的背景
? 骨质疏松症诊疗的 新理念、新技术 和新药物 不 断涌现。
? 国际主要学术组织对相关的诊疗指南进行修订。 ? “健康骨骼” 已经被列为全民健康生活行动主题
? 缺点: 监测疗效不如DXA 。
2017新指南新增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椎体骨折常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被漏诊,需要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人群中开展椎体骨
折的筛查。(新增)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指南新增胸腰椎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基层 医院
优点: ? 较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 ? 可操作性强 ? 对 DXA 骨密度测量的重要补充 ? 对老年人进行椎体骨折的筛查,将大大提高无症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
?最常见 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易漏诊或误诊 为腰背肌劳损 ?愈合能力弱 ,易发生骨不愈合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 ?患者特点:全身、骨质
?20%的患者会在 1年内再次骨折 ?>20%的患者会在 1 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
桡骨远端骨折: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认识不足 诊疗率低 防控不足 据2015年预测,我国 2015、2035、2050年 用于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髋部、椎体) 的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 720亿元、1320亿元、 1630亿元。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指南新增)
2017版新指南新增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 骨转换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生机制。 《指南》发病 机制示意图将有助于读者快速明晰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新增)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新指南强调定量CT测定法(QCT) 重要性
? 优点:可分别测量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体积密度。
?
可较早反映骨质疏松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
? 缺点: 监测疗效不如DXA 。
其它评估(筛查)方法
新指南新增定量超声测定法(QUS)
? 优点:预测骨折风险性类似于DXA; 经济、方便,适合用于筛查; 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对心里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缺少与外界 接触和交流
状椎体骨折的检出率,并有助于及早干预。
指南新增进行椎体骨折评估的指征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行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 女性70岁以上和男性 80岁以上,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值 T值
≤ -1.0 ? 女性65-69岁和男性 70-7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 T值≤ -
1.5 ? 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