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讲,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讲,人性假设理论

结 结 论 论
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 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 方法,使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充 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组织的 目标和个人的目标而努力。
相应的管理措施:
1)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 潜能的工作环境。 2)管理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 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3)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如工资、提 升和好的人际关系)为主变为内在激励 (如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发 挥潜能等)为主。 4)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 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
的领导方式。
★善于发现员工在需要、动机、能力和性
格上的个别差异,因人、因地、因时、 因事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1)该假设和权变理论有辩证法 的因素,是管理思想上的一个 突破。 2)理论假设过分强调个别差异, 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共性, 不利于管理的稳定性。
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 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 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 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 课。”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 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 点使用。”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 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 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 易造成逆反心理。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 价:
1)“自我实现人”假设是大工业发展到高度机械化条 件下提出的,其有些管理措施如工作扩大化、工人 参与管理等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该假设的人性观有不合理的的部分。人既非天生懒 惰,也非天生勤奋;人的发展也不是自然成熟的过 程,而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共 同作用的结果;把不能达到“自我实现”归结为缺 乏必要的条件,也是机械主义的观点。 3)“自我实现人”是马斯洛提出的,是一种理想的人, 在现实中是极少的,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 很难达到这一境界。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1、研究组织行为学,涉及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第二个问题涉及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1.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在管理职能的讨论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

计划、组织、控制都必须以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掌握为前提,理解员工行为的规律性。

而激励、领导则更是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4、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5、组织行为:个人、群体、组织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中,前两个单元--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

把组织行为学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宏观理论。

7、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8、组织行为学定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9、在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组织行为学模型中,因变量通常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性、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组织承诺、组织主人翁意识)10、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X 理论)(二)社会人假设:梅奥(霍桑试验)(三)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麦格雷戈Y理论(四)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1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2、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论点: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导论1、组织的涵义;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的的正式结构或过程。

(1)、组织是人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资源配置离不开人,人群形成了组织,没了人群就没了组织。

(2)、目标汇聚。

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追求个人目标和追求组织目标对立又统一。

(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强调业务分工体系和管理分工体系的协调与规划。

2、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1)、个体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2)、群体层次,重在分析群体成员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组织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理解关于人性假设的四种理论和主要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主要观点:①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

②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必须由外界的力量来控制,才能保证他们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③由于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④不过,人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符合上述假设,而另一类人则是能自律和自制的,并且不那么受他们感情的摆布。

必须把管理其他一切人的责任授于后面一类人。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复习概况

组织行为学复习概况

仅供参考,答题时切记雷同,请自己组织语言,不要记太多,记要点发挥就可以了,不然容易搞乱。

同时自己准备好条条,待机而动,等考试前,再打探下消息可缩小范围。

一、六种人性假设及管理启发1、“经济人”假设(X理论):特点⑴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⑵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的人指导⑶多数的个人目标是与组织目标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目的而工作⑷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⑸人大至可分为两类,多数人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管理的责任。

2、“社会人”假设(又称“社交人”)⑴不仅有经济需求,还有社会需求:安定感、归属感、友谊、爱人关心和尊重、心理满足等社会欲望⑵人类的工作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⑶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地家庭和社会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人们最期望领导者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通过社会人假设提示我们,在管理中如果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保持职工的“士气”,而这些不仅仅是经济能满足或是换来的,还需要我们去寻找他们的社会需求,把他们的需求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满足他们不同的社会需求来鼓舞士气,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3、“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⑴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们自然⑵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人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但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需求责任⑷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以及谋求解决组织问题的创造性⑸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4、“复杂人”假设(权变理论或超Y理论)⑴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⑵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因人而异⑶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之间会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⑷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因而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⑸人在不同的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表现⑹由于人的需要、能力各异,因而对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个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有效的管理方法5、“观念人”假设(又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假设)⑴人不仅有诸多需要,更重要的是人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愿意为之奋斗和作出牺牲⑵人们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获得自由的发展,以追求生活的意义和成功的途径6、“自我超越的人”假设:⑴员工不会停留在一人目标、一个理想的实现上,它是不断成长的人⑵在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它会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获得成长,并实现新的愿望。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1、组织的涵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根据该界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二、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行为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组织的行为,也就是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其本质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两大支柱,而组织行为学则集中了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1.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梅奥C.罗斯D.安德鲁斯E.埃德加・沙因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E.文化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

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A.霍桑试验B.搬运铁砂实验C.照明实验D.阿希实验E.斯坦福监狱实验4.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E.性善论5.()最先提出“人性”问题,《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E.荀子6、孟子的“性善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假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A.复杂人B.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E.文化人7、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人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性恶”理论,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和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十分接近,形成了法家()的理论基础。

A.法治B.人治C.德治D.自治E.无为而治8.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专门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论是( ) 。

D.Y理论E.复杂人假设理论9.在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的学派中,把人的本性假设为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缺乏理性的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M理论D.Z理论E.超Y理论10.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总前人的总设,其中是他自己提出的人性假设是()。

A.复杂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E.文化人假设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C 7.A 8.B 9.A 10.A。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1.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1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创新。

○3管理的起点:自我管理。

○4管理的四观:1)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角色观:三大类,十种角色。

a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的技能观: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注意:各个管理层各种技能的大概要求比例4)管理的活动观总结:因为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老师上课所说重点,上诉内容都是可能涉及的考点。

2.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1什么是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2组织的类型:生产组织,营利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整合组织;公益组织。

○3组织存在必备三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4行为的定义:狭义的行为:人的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人的外显活动和心理活动;○5人的行为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心理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6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7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1)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3)研究目的:更好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取得最佳工作绩效。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9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相交叉;多层次相交切;2)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管理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3)实用性○10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罗伯特·欧文英国工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人事管理之父”查斯·巴贝奇英国偏重管理技术的研究,劳动分工。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1组织行为学导论-人性假设
只限于检验产品等监督职能上,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 联络人的作用。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情况。
管理是讲究艺术的--管人
• 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适用。 • 霍桑访谈试验中,梅奥已注意到亲善的沟通方式,不仅可
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 员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 •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 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 适时地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 • 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 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续坚持不 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作用: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
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 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 正式组织中,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 非正式组织中,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
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 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 提高和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现。
鲜明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 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 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即吸收有关人员共同讨论、协商,集思广益,最 后由领导者作决策并承担责任。 (6) 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 个人对事物均可做出判断, 并能独立工作,以自 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社会人”的管理办法
•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 点放在关心人,满足的人的需要上;
•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 职能,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 感和整体感。

组织行为学 第二讲 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  第二讲 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参与产生责任, 责任带来效率
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是一大进步。大 卫·里斯曼把泰勒时期叫作“考虑工作”的时代,而 称梅奥时期为“考虑人”的时代。从历史来看,这种 管理上的人性观的改变,是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 中劳资关系紧张化的要求,迫使管理者不得不改变他 们的看法。
只增加实验组的照明度, 但两个小组都增加了产量;
随即减弱照明度时;两组 的产量仍然继续上升
明条件下工作,称为控
制组。
分析:工人对于受到研究者愈来愈多的关心而很
感高兴,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实验计划的愿望,
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促成了产量的提高。
福利实验:
早期逐渐增加福利措施 取消各种福利措施
结果:产量依然上升
终身雇佣制的背景
1、劳动力供不应求 2、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
终身雇佣制的弊端
导致人才流动受阻,企业缺乏活力 有悖于现代人的就业观念,很多年轻人 不能接受。 沉重的劳动力成本
案例:斯肯伦计划
成立劳资双方联合委员会共同商讨降低成本、提高产 量和质量等重大问题,并发动全企业职工提出合理化 建议。此外,还实行集体分红制度,超产部分按一定 比例作为职工的集体奖。 实行斯肯伦计划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使职工 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使职工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一部 分,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工作,形成了归属感,减少 了工人对企业主的对立情绪。
(二)相应的管理理念
1、应该注意关心人,满足人在工作中的各种社会需要 2、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整
体感 3、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制度 4、管理者应起联络员的作用 5、让员工参与管理
能够满足工人社会需要的管理者才 是好的管理者

第二章 人性理论

第二章 人性理论

第二章人性理论组织行为学的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核心的管理。

如何看待人,如何理解人的本性,决定了管理者应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措施、办法。

因此,关于人性的理论,成为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出发点。

第一节人性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人性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人性这个词被用来说明人的本性,侧重于生而具有的特性。

人的行为是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与后天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至于人性,则诸家说法不一。

《淮南子.修务》:‚人性各有所修短‛,正是古人对人性之概括。

1.性善说主张性善者,多属儒家学派。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他作为儒家先贤,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更加发挥。

孟子与告子有一段讨论人性的对话,被后人认为是最能反映孟子性善论观点的。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颈;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肤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孟子性善说共有三个论点。

孟子第一个论点:人性是善说。

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没有善恶的属性。

是受环境的决定作用。

在发大水的时候,东边的岸决了口则水向东流;西边的堤破了,水则冲向西边。

孟子则是高他一筹,指出水为什么要向岸外流呢?这是由于水本身的特性是向下流。

没有这个特点,它也不会向东或向西流了,因为堤岸外边地势更低,水总是流向低处。

同时指出人性趋向善良,正如同水向低处流。

如果利用其他的力量,如拍打、堵挡,也可以使水跳起来,或是从山下流到山上。

但这只是改变了水的‚行为‛,并没有改变水的‚本性‛。

告子的论证只是涉及水的‚行为‛表现,而未能说明水的‚本性的趋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儒家的性善说第一个论点是:人性之向善是天生的,至于人的行为表现能否体现其本性则取决于外界环境之作用。

第二个论点是:性善所指为何物?这在儒家学说中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仁、义、礼、智。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环境一组织行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帮助管理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3)为管理者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供帮助(4)帮助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变革(5)适应全球化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出现1 密切关注顾客2 持续提高3 企业应做到所有质量均要提高4 准确计量5 雇员权力的授予(二)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三)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的产生和本质1 刺激—反应说华生S+R2 行为的本质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S-R联结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③勒温行为公式B=f [P.E](二)行为与心理1 刺激—机体—反应说S-O-R2 心理的实质(1)产生方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感官产生的大脑反射(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现实的统一(4)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心理、行为与管理二组织行为(一)组织的概念1 组织的定义特点:(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需要分工协作2 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的目标(2)满足员工的需求3 组织的系统观4 组织的新发展组织的新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二)组织行为的概念1 定义: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2 组织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组织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方式②个人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3 组织行为的分类(1)分析水平不同宏观组织行为:整个组织微观组织行为:某个个体或小团体(2)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①正向组织行为②反向组织行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科学学派⑵行为科学学派⑶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1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2 人群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霍桑实验(1924-1932)①照明实验(工作物理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结论:①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后者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式群体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④新型的领导、民主管理对生产极具重要性3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 ) 工业心理学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莱维特(1958)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一)研究内容1 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学科2 层次分析(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00152)分章节练习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00152)分章节练习题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P28)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的学者是 A.斯蒂芬·P·罗宾斯 B.陈国权 C.里基·W·格里芬 D.关培兰2.(P32)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管理心理学》B.《心理学年鉴》C.《科学管理原理》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3.(1P48)“复杂人”假设产生于A.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初4.(1P58)人的全部社会活动都是A.感知活动B.意志活动C.情感活动D.认识活动1.(P28)“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这一观点出自A. 里基·W·格里芬B. 斯蒂芬·P·罗宾斯C. 关培兰D. 安德鲁·J·杜布林2.(P32)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 梅奥B. 荣格C. 巴甫洛夫D. 弗洛伊德3.(1P49 )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A. 约翰·华生B. 埃德加·沙因C. 爱德华·托尔曼D. 克拉克·赫尔4.(1P58 ) 随意活动是意志活动的()A.目的B. 结果C.基础D. 前提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杜会心理的规律性 B.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C.组织心理的规律性 D 一切人行为的规律性2.(P32)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词的著作是( )A.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B.《科学管理原理》C.《心理学年鉴》D. 《管理心理学》3.(1P50)华生的刺激一反应公式并不能解释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即()A. 目的性和自主性B. 选择性和适应牲c. 社会性和持久性D. 连续性和持久性4.(1P59)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的是()A.心理活动B.个性心理C.个性心理特征D.个性倾向性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A.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B.一切人类的心理规律C.一切人类的行为规律D.社会经济发展规律2.(P35)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心理学家是()A.荣格B.费德勒C.弗洛伊德D.梅奥3.(1P51)新华生主义者认为,在刺激、反应之间应该加上一个因素O,也就是()A.行为B.环境C.动机D.个体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_____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性观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性观

第二节 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社会人假设——梅奥 自我实现人假设 ——阿吉里斯 复杂人性假设 ——薛恩,权变观
“经济人”假说——科学管理 经济人”假说 经济人 科学管理 人是凭直观感性行动的,并以追求物质需要 为最大满足。 X理论 理论 一般人天生厌恶劳动,宁愿被人指示而希望 回避责任,没有报负,要求安定高于一切。 社会人”假说——早期行为科学 “社会人”假说 早期行为科学 人们基本上是由社会需求来激励的,并且与 同其他人的关系中得到他们的平等与否的基本感 觉。
• 严格地说,中国的组织文化,既不是个人主义 严格地说,中国的组织文化, 的文化,也不是集体主义的文化, 的文化,也不是集体主义的文化,而是小团体 的“家的文化”。研究中国的组织管理,如果 家的文化” 研究中国的组织管理, 脱离“ 脱离“家”的基本假设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 心价值系统,也同样是难于想象的。 心价值系统,也同样是难于想象的。 • 中国人的“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在中国的 中国人的“ 利益是高于一切的。 企业组织,只要是为高于个人的大众, 企业组织,只要是为高于个人的大众,即“家” 的利益而做, 诡道” 的利益而做,如 “诡道”和商业间谍的方法便 可以毋须顾忌。 可以毋须顾忌。
• 马克斯 韦伯认为,在东方特殊主义文化 马克斯·韦伯认为, 韦伯认为 环境下, 环境下,人们常常不是通过事由建立人 际关系,相反,是用人际关系统领事由。 际关系,相反,是用人际关系统领事由。
许多具有现代管理制度特征的组织不愿介入 关系,这是因为关系具有两面性:
• • • •
一是相互依赖与失去独立性的矛盾。 二是关系双方预期的价值的不对称性。 三是关系中存在着机会主义的行为。 四是关系方法可能限制竞争,导致组织效 率的损失。 • 五是长期价值与短期效率的不一致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
组织行为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性假设
PART . 01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雨果《悲惨世界》
中国关于人性的主要思想
02
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思想家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开始了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相结合,讨论人性的尝试,如严复基于进化论的性无善恶论,梁启超的个性中心论,章太炎的善恶同时进化论等,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人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4〉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5〉为了生活需要,人们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作。 〈6〉人群大致分两类,只有少数人能自我鼓励、自我控制,只有这些人胜任管理工作。
10
24
自尊需要
7
30
自我实现需要
3
26
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3、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2
1
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审视,揭示出人性的自为自利的天性。“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此种思想与中国《孟子告子上》中“人之善也, 如水之下也”相近。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社会人”与“经济人”假设相比,无疑是人 性观的一大进步
➢它较“经济人”假设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 质
➢它使人而不是物成为管理重点,比“经济人” 假设更全面地揭示了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因素。
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此种思想与中国《荀子•天论》中“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也”相近。ຫໍສະໝຸດ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论点及管理思想
主要论点
1. 人的本质是懒惰的,不愿 意工作;
2. 人为钱工作;
3. 人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 领导;
4. 大多数人必须被逼迫,控 制以致惩罚相威胁,才能 使他们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思想
“胡萝卜加大棒” 的管理政策
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将人性简单化、片面化、单一化,忽略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社会人假设理论观点: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由梅奥提出) 观点: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是次要的,人 们最重视人际间的友好、理解、信任与情感交流。 *管理措施:参与管理、民主决策、情感投资、团队 建设等。
马斯洛:“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 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这样的人 似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
“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 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 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需 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
*最初由马斯洛提出,后来麦克雷格总结马斯洛等 人的观点,提出“Y理论”,概括了该假设。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 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 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 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主 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 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 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2001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通过三个层面分析组织行为——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层面。

第二章1.人性假设理论埃德加•沙因(美):四种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2.马斯洛(美)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卢因人类行为公式:B=f(P•E)需要: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3.人格的概念: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

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4.迈尔斯—布瑞格斯心理类型测量指标MBTI(1)美国的心理学家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著成MBTI。

该测验中所测量的心理类型其实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比较偏好的行为风格,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倾向。

(2)四个维度:外向-内向你从哪里获得能量?(注意力集中的方向);感知-直觉你注意并且收集什么样的信息?(获取的信息类型);思维-情感你如何评估和处理所获信息?(信息处理方式);知觉-判断你如何决策?(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表格看看拉就行了。

5.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能够有效预测组织行为的其他人格要素(1)、控制点(2)、马基雅维利主义:重视实效,与人保持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可以证明手段的合理性。

崇尚成功,忽视道德内涵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贯的思想准则。

(3)、自尊(4)、自我监控(5)、冒险倾向(6)、A型人格6.价值观的内涵(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者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着人在工作经历和组织中的整体感受。

第02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

第02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
Page 9 of 34
1.人性假设理论
复杂人假设 (现代观点) 自动人假设 (行为学派观点的发展)
社会人假设 (人群关系学派观点)
经济人假设 (古典观点)
2019/8/9
20世纪60-70 年代
20世纪50年 代
20世纪20-50 年代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Page 10 of 34
2019/8/9
•奖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奖励,包括工资、提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另一种是内在的奖励,指人们在工作中获 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只有内在的奖励 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人的积 极性
•要求管理制度作相应的改变,保证劳动者充分地展露自己的 才能,获得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人性理论 我国现代的人性理论
Page 26 of 34
1. 我国古代的人性理论
1.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性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所固有的
2.荀子的性恶论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把人性看 作是自然和社会加工相结合的统一作用的结果。
软性管理——激励
2019/8/9
管理因人、因 时、因地而变 化社会关系总 和决定的本质 特征和社会需 要 :聚群性、 合作性、阶级 性
Page 7 of 34
人性管理的方法
控制 激励 目标动力
2019/8/9
Page 8 of 34
2
第二节
西方的人性理论
1 2
2019/8/9
人性假设理论 Z理论与Z型组织管理
•这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权变的管理观点,在具体的管理实 践中具有较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种思想与中国《荀子•天论》中“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也”相近。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论点及管理思想
主要论点
1. 人的本质是懒惰的,不愿 意工作;
2. 人为钱工作;
3. 人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 领导;
4. 大多数人必须被逼迫,控 制以致惩罚相威胁,才能 使他们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思想
“胡萝卜加大棒” 的管理政策
马斯洛:“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 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这样的人 似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
“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 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 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需 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
*最初由马斯洛提出,后来麦克雷格总结马斯洛等 人的观点,提出“Y理论”,概括了该假设。
问(1)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 究所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2)简述以上两种假设的基本观点以及二者 相应的管理方式
(1)甲研究所是“经济人”的假设(或依据X理论)乙研 究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或依据y理论)
(2)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 ①多数人十分懒惰; 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 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 ④多数人干工作是为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 能鼓励他们工作。
经济人假设 (古典观点)
20世纪60-70 年代
20世纪50年 代
20世纪20-50 年代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人性假设
理论
1. X理论 2. 人群关系学派观点 3. Y理论 4. 超Y理论
对人的基本看法
1. 经济人 2. 社会人 3. 自我实现人 4. 复杂人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全 译为“理性——经济人” 。这是古典经济学家 关于人性的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 该假设称为X理论。
(3)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一方面订立 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用金钱刺激来提高士 气,即实行“原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3)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 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②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③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职责, 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④大多数人都能发挥高度的想像力,聪明 才智和创造性; ⑤达到组织目标被看成是最大报酬。
*此种思想与中国《孟子告子上》中“人之善也, 如水之下也”相近。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社会人”与“经济人”假设相比,无疑是人 性观的一大进步
➢它较“经济人”假设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 质
➢它使人而不是物成为管理重点,比“经济人” 假设更全面地揭示了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因素。
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 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 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 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主 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 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 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2001
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含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 这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权变的管理观点,
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将人性简单化、片面化、单一化,忽略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社会人假设理论观点: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由梅奥提出) 观点: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是次要的,人 们最重视人际间的友好、理解、信任与情感交流。 *管理措施:参与管理、民主决策、情感投资、团队 建设等。
超Y理论:
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 工作而不愿参与决策去承担责任。--X理论
有的人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 会—Y理论。
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复杂人”假设
*又称“超Y理论”—属于应变的人性假设理 论。强调:不同人不同情景,其管理不是万 能的。
讨论:对于这个实验你有何看法?你觉得该实验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吗?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批评 •人既不是天生懒惰的,也不是天生勤 奋的.
X理论与Y理论的实验结果对比表
实验对象的性质 X 理论
任务易测定的工厂 任务不易测定的研究所 效率高(亚克龙工厂) 效率低(卡美研究所)
Y 理论
效率低(哈特福工厂) 效率高(史托克顿研究 所)
试验在一个工厂的班组中进行,该小组从事收音机装 配工作。以前,组内12名女工按照工业工程师的设计,有 明确的分工,如领班、包装、检验等。改为自主管理之后, 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生产,并且规定,产量下降不 扣工资,产量提高则增加工资。自主管理实行后第一个月, 产量下降70%,但6个星期后,产量就超过试验前的产量, 而且成本下降,质量提高,用户对质量的批评信件减少了 96%。这说明,采取依据“自动人”假设的管理措施,进 行制度改革,让员工自主管理,扩大员工的责任,给予员 工在工作上成长和成熟的机会,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的潜 力和发挥员工的才能。
*管理措施:不同个性的应变管理。
四 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论点与管理思想
主要论点
1. 人在不同的环境、时间、 地点、需求不同;
2. 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 献,取决于他自身需求状 况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 关系;
3. 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 任何时代的万能的 管理方 法;
管理思想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 管理方式
以这种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是为下属 创造机会,排除障碍。 并且帮助下属挖掘 潜力,鼓励和帮助引导下属发展。
第二 章 人性假设与理
麦格雷戈——“每一种管理决策 或管理行动都以关于人性及人的 行为的假设为后盾。”
1.人性假设理论
复杂人假设 (Leabharlann 代观点)自我实现人假设 (行为学派观点的发展)
社会人假设 (人群关系学派观点)
内容:人的本性是勤奋而富有责任感,人具有自我 控制与自我指导的功能,如果环境条件合理,人最 终会达到自我实现与成熟。
*管理措施: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 能的工作环境、提供挑战性职务、强化内在激励、 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等。
“自动人”的假设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阿吉里斯在一个工厂所进行的管 理制度改革的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