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D矩阵键盘

合集下载

矩阵键盘的使用流程解

矩阵键盘的使用流程解

矩阵键盘的使用流程解析1. 简介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数字、字母和符号等文本信息。

它由一组按键组成,通常排列成矩形的形式。

本文将介绍使用矩阵键盘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连接矩阵键盘在开始使用矩阵键盘之前,首先需要将其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通常,矩阵键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接。

只需要将键盘的USB插头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即可完成连接。

3. 检查键盘状态在使用矩阵键盘之前,我们需要确保键盘状态正常。

检查键盘是否接通电源,以及是否有任何损坏或松动的按键。

确保键盘的线缆与接口连接良好。

4. 输入文本信息使用矩阵键盘输入文本信息非常简单。

按下键盘上相应的按键即可输入相应的字符。

例如,按下数字键1会输入数字1,按下字母键A会输入字母A。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矩阵键盘输入各种类型的字符,包括数字、字母、标点符号等。

通过按下不同的键盘按键,可以输入相应的字符。

5. 切换输入模式一些矩阵键盘还具有切换输入模式的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同的输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例如,可以切换为大写字母模式、小写字母模式或数字模式等。

切换输入模式通常通过特定的按键组合完成。

具体的切换方式可以参考键盘的说明文档或者在键盘上寻找切换模式的标识。

6. 使用快捷键矩阵键盘通常还配有一些快捷键,用于执行常见的操作或调整特定的功能。

这些快捷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快捷键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键盘的使用手册或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

通过学习和使用矩阵键盘的快捷键,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7. 注意事项在使用矩阵键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键盘操作的力度应适中,避免过重或过轻按键,以免影响操作效果。

•避免在键盘上敲击过快,以免出现漏键或误输入的情况。

•定期清洁键盘,以保持按键的灵敏度和正常的使用寿命。

•在长时间使用键盘时,适当休息并放松手指、手腕和手臂,以防止过度疲劳和不适。

8. 小结本文介绍了矩阵键盘的使用流程,并提供了一些注意事项。

点阵型LCD 和矩阵键盘电路原理图

点阵型LCD 和矩阵键盘电路原理图

摘要:本文利用NiosII软核设计LCD和矩阵键盘接口,以中断代替查询完成对矩阵键盘的控制;设计点阵型LCD与NiosII的接口,实现对LCD中英文显示的支持。

矩阵键盘控制和LCD接口均做成自定义外设组件,可重用、便于移植,体现了SOPC技术设计的优势。

引言Altera公司在其FPGA中实现的Nios/NiosII 软核是最近几年提出的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片上可编程系统)技术的应用代表,核心是在FPGA 上实现软硬件资源可编程、可配置、可裁减、可升级的系统。

本文以NiosII 可重编程、可重配置用户外设组件的方法为指导,结合PDA 项目设计需要,设计制作了LCD 和矩阵键盘到FPGA 的接口,提出一种新的矩阵键盘和LCD 中英文二级字库显示的嵌入式实现方法,克服传统矩阵键盘软件设计麻烦且浪费CPU系统资源等缺点,降低系统中LCD支持中英文字显示的成本、功耗和控制复杂度,并且实现的组件和驱动程序具有可重用、便于移植等优点。

1. LCD 和矩阵键盘模组的硬件设计本文采用的点阵型 LCD HY-12864E,分辨率为128×64,可显示16×16 的汉字32 个,16×8 的英文字符64 个,还支持图形显示。

LCD 内部集成两块HD61202液晶控制器分别控制LCD 的左右半屏,HD61202 接口及功能如表1 所示。

HY-12864E 的接口信号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到NiosII 开发板的FPGA 引脚上,外部需要 5V 单电源供电,内部集成电压变换电路产生-10V 电压VEE,VEE 通过10K 欧可调电阻连接到LCD 的Vo 端口提供负压控制点阵显示的亮度。

由于FPGA 的IO 信号是3.3V电平,为了和LCD 的5V 电平对接,使用了总线收发芯片SN74LS245作缓冲处理。

矩阵键盘的电路比较简单,4×4 的按键有横竖各四根信号线。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它通过矩阵布局的按键组成,可以方便地输入数字、字母和其他符号。

在电子设备中,矩阵键盘通常采用扫描电路进行输入和控制。

在本文中,将探讨矩阵键盘电路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矩阵键盘的布局。

一般情况下,矩阵键盘采用4×4或者3×4的布局。

每个按键都是一个开关,当按下时闭合,松开时断开。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输入电路。

输入电路通过扫描矩阵键盘的每一行和每一列来检测按键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可以使用两个二进制计数器来控制扫描的行和列。

每当计数器增加时,就对应地扫描一行或者一列。

我们可以通过多路复用器和反向器将计数器输出与矩阵键盘的行和列相连。

当计数器的输出与矩阵键盘的行和列相连后,我们可以通过逐行或逐列地扫描矩阵键盘并检测按键的状态。

如果有按键按下,我们可以将对应的按键编码为数字信号。

在设计输入电路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按键去抖动的问题。

按键去抖动是指当按键被按下或松开时,会产生多次开关闭合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滤波器电路来消除按键的抖动。

滤波器电路可以采用RC滤波器或者Schmitt触发器等。

设计好输入电路后,接下来需要设计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负责扫描矩阵键盘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以及对按键的状态进行控制。

我们可以使用计时器和计数器来控制扫描的速度和顺序。

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控制电路会将对应的按键编码为数字信号并传递给接收端。

此外,在设计控制电路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矩阵键盘的多键同时按下的问题。

当多个按键同时按下时,我们需要使用矩阵解码器来对这些按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结果传递给接收端。

在进行电路设计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布线、电源供应和接收端的设计等。

布线是指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和连接线布置在PCB板上的过程。

在布线时,我们需要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源供应是指提供电路所需的电源电压和电流的过程。

接收端的设计是指接收和处理从矩阵键盘电路传递过来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组排列成矩阵的按键和电路来实现数据输入。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键盘中,就采用了矩阵键盘的设计原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首先,矩阵键盘由多个按键组成,这些按键通常被排列成矩阵的形式,每个按键都对应着一个电路。

当用户按下某个按键时,这个按键所在的电路就会被闭合,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信号会被传输到计算机的主板上,然后由主板进行识别和处理。

其次,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键盘扫描的。

在键盘扫描过程中,计算机会通过轮流地对每行和每列的电路进行检测,以确定哪些按键被按下。

具体来说,当用户按下某个按键时,它所在的行和列的电路就会连接起来,计算机就能够通过扫描检测到这个按键的存在。

然后,一旦计算机检测到有按键被按下,它就会根据按键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这个按键的具体标识。

这个标识会被转换成相应的ASCII码或者其他编码方式,然后传输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

操作系统会根据接收到的编码来识别用户按下的是哪个按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字符或者执行相应的功能。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按键的电路连接来实现的。

因此,它对于多个按键同时按下的情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般来说,矩阵键盘能够支持同时按下一定数量的按键,但是如果同时按下的按键超出了它的限制,就有可能会出现按键冲突的情况,导致计算机无法准确识别用户的输入。

总的来说,矩阵键盘是一种通过按键和电路排列成矩阵来实现数据输入的计算机输入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键盘扫描和按键电路连接来实现的,能够准确地识别用户的按键输入,并将输入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矩阵键盘在处理多个按键同时按下的情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用户在使用时注意避免按键冲突的情况发生。

矩阵键盘操作使用

矩阵键盘操作使用

一.监控中心主要设备介绍本监控系统由红外中速智能球机,光端机,视频分配器,矩阵,硬盘录像机,液晶监视器,UPS等主要设备组成。

二.开关机开机:总电源-→UPS电源→监视器电源→摄像机电源关机:摄像机电源→监视器电源→UPS电源→总电源三.矩阵键盘操作使用1.选监视器:在键盘上输入监视器编号,按(监视器)键。

(注:监视器编号进门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以次为1---8,操作台上为9号监视器)2.选摄像机:在键盘上输入摄像机编号,按(摄像机)键。

(注:摄像机编号在46′大屏幕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1---16)3.上下左右摇动键盘摇杆可实现摄像机在所选定的监视器上下左右移动,旋转键盘摇杆可实现摄像机变倍,聚焦。

四.摄像机在矩阵键盘操作须知1.上电自检智能球上电后,执行上电自检动作。

先执行镜头动作,然后执行水平动作,最后执行垂直动作。

当上电自检动作完成时,显示下图所示开机画面,智能球运行40秒后开机画面消失;用BNC输出时,当上电自检动作完成时,则还显示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下图所示开机画面,智能球运行40秒后开机画面消失。

⏹镜头动作:镜头拉到最近,又推到最远停下,关闭光圈,待电机动作完成再打开光圈。

⏹水平动作:智能球逆时针旋转,检测到零位后顺时针旋转,经过一小段路程后停下。

⏹垂直动作:智能球最终在垂直45°处停下。

其中,若智能球软地址未使能,则“地址”栏显示当前智能球地址即拨码盘地址;若智能球软地址已使能,则开机时显示智能球软地址。

“通讯模式”栏显示智能球的通讯速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信息,如“2400,N,8,1”表示通讯速率为2400、奇偶校验无、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

2.特殊功能预置点以下列举本智能球具有特殊功能的预置点:3.屏幕字符提示智能球提供了一系列的屏幕字符提示,以方便操作。

可显示的字符包括镜头倍数、方位角度、报警、时钟及预置点标题。

⏹镜头倍数显示:显示格式为Z XXX,其中XXX为当前镜头倍数。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矩阵排列的按键和电路来实现输入信号的传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矩阵键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电子游戏机等设备中,它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和使用这些设备都至关重要。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按键输入、行列扫描和编码传输三个部分。

首先,当我们按下键盘上的某一个按键时,按键会闭合对应的电路,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会被传送到键盘的控制电路中,进行处理和编码。

控制电路会根据按键的位置,将按键所在的行和列进行扫描,确定按键的具体位置。

然后,控制电路会将按键的位置信息转换成数字编码,通过数据线传输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完成按键输入的过程。

矩阵键盘的按键排列采用了行列交叉的矩阵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按键和控制电路之间的连接线,使得键盘的布线更加简洁和紧凑。

在实际应用中,矩阵键盘的按键数量可以很大,但是由于采用了矩阵结构,所以只需要相对较少的引脚就可以完成对所有按键的扫描和编码,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复杂度。

值得一提的是,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也决定了它的一些特点。

首先,由于采用了矩阵排列,所以在按下多个按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按键冲突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矩阵键盘中,每一个按键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行列交叉点,当同时按下多个按键时,就会出现多个交叉点闭合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按键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矩阵键盘通常会采用一些消抖和排除冲突的算法,来确保按键输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也决定了它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通过改变矩阵的行列排列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键盘设计,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

同时,矩阵键盘的按键编码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使得键盘可以适配不同的输入接口和通信协议。

总的来说,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矩阵排列的按键和电路来实现输入信号的传输。

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键盘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同时也为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矩阵键盘的应用原理

矩阵键盘的应用原理

矩阵键盘的应用原理什么是矩阵键盘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它由多行多列的按键组成,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来输入不同的字符和命令。

矩阵键盘通常被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通过将按键排列成行和列的形式,并使用矩阵的方式进行扫描和识别。

下面是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的步骤:1.按键排列:矩阵键盘的按键被排列成多行多列的矩阵。

每个按键都与一个特定的行和列相连。

2.按键扫描:当用户按下某个按键时,这个按键所在的行和列都会被激活。

矩阵键盘会依次扫描每一行并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3.按键识别:当矩阵键盘检测到某一行被激活时,它会继续扫描该行的每一列。

如果某一列也被激活,矩阵键盘就可以确定用户按下了特定的按键。

4.字符输入:根据按键识别的结果,矩阵键盘可以将相应的字符或命令发送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矩阵键盘的优势矩阵键盘相比其他类型的键盘有以下优势:•节省空间:由于按键被排列成矩阵的形式,矩阵键盘相对于其他键盘类型来说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少。

•便于集成:矩阵键盘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电子设备集成在一起,其扁平化的设计也使得它更容易嵌入到各种设备中。

•多功能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矩阵键盘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数字输入、控制命令和快捷键等。

•灵活性:矩阵键盘的按键布局可以灵活调整,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矩阵键盘的应用领域矩阵键盘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1.计算机:矩阵键盘是计算机最常见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字符、命令和快捷键等。

2.电子设备:矩阵键盘也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相机等,用于输入字符、控制命令和菜单导航等。

3.智能家居:矩阵键盘可以作为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的一部分,用于控制灯光、温度、音响等设备。

4.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矩阵键盘通常被用于控制面板和操作界面,用于操作和控制各种设备和机械。

5.安防系统:矩阵键盘还可用于安防系统中的控制面板,例如安全门、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等。

《矩阵键盘》课件

《矩阵键盘》课件

游戏机按键通常配备震动反馈 功能,提供触觉反馈,增强游 戏体验的真实感。
工业控制设备
工业控制设备如自动 化仪表、数控机床等 也采用矩阵键盘布局 。
工业控制设备的矩阵 键盘通常防水、防尘 ,适应恶劣的工业环 境。
矩阵键盘的设计使得 工业控制设备能够实 现快速、准确的输入 控制指令。
06
矩阵键盘的未来展望

扫描程序
按照一定的规则逐行逐列扫描键盘 ,检测按键状态变化。
识别程序
根据按键电路的状态变化,判断具 体哪个按键被按下,并执行相应的 操作。
接口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
通过数据线将按键信号直接传输 到微控制器,数据传输速度快,
但需要较多的数据线。
串行通信
通过串行数据线将按键信号传输 到微控制器,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键。
矩阵键盘的设计使得电子琴能够 模拟传统钢琴的触感,提供逼真
的演奏体验。
电子琴的矩阵键盘通常配备力度 感应功能,根据按下琴键的力度
来调整音符的音量和音质。
游戏机按键
游戏机按键通常采用矩阵键盘 布局,以适应游戏过程中快速 输入指令的需求。
矩阵键盘的设计使得游戏机按 键能够实现多键同时按下,提 高游戏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矩阵键盘的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
为矩阵键盘提供稳定的电 源,确保按键的正常工作 。
按键电路
每个按键对应一个或多个 行列交叉点,通过检测行 和列的状态变化来确定按 键的按下状态。
输出电路
将按键信号输出到微控制 器或其他处理设备进行处 理。
软件编程设计
初始化程序
对矩阵键盘进行初始化设置,包 括设置扫描频率、去抖动时间等

单片机矩阵键盘

单片机矩阵键盘
单片机矩阵键盘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单片机矩阵键盘概述 • 单片机矩阵键盘硬件设计 • 单片机矩阵键盘软件编程 • 单片机矩阵键盘调试与测试 • 单片机矩阵键盘优化与扩展
01 单片机矩阵键盘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单片机矩阵键盘是一种由行线和 列线组成的键盘,通过按键的行 和列交叉点来识别按键。
用于显示输入的信息或状态, 如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
电源模块
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路连接
01
矩阵键盘的行线和列线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通 过软件扫描方式检测按键状态。
02
单片机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将需要显示的信息传输给显
示模块。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通讯设备领域,单片机矩阵键盘可以用 于手机、电话等设备的操作面板,实现拨 号、挂断等功能。
பைடு நூலகம்
02 单片机矩阵键盘 硬件设计
硬件组成
01
02
03
04
矩阵键盘模块
由行线和列线组成的键盘矩阵 ,按键被安排在行线和列线的
交叉点上。
单片机控制模块
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矩阵键盘 的信号,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显示模块
软件编程
编写单片机程序,用于扫描矩阵键盘并识 别按键按下事件。
测试方法
按键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从按键按下到单片机响应 的时间,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按键防抖测试
测试按键防抖功能是否正常, 即在按键按下和释放时是否能 够正确识别。
多键同时按下测试
测试在多个按键同时按下时, 单片机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处 理。

矩阵键盘使用说明

矩阵键盘使用说明

矩阵键盘使用说明矩阵键盘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键盘,其按键布局呈矩阵状,与传统的直排键盘有所不同。

矩阵键盘的按键分布更加紧凑,使得用户的手指在按键时的移动距离更小,可以提高打字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矩阵键盘的基本使用说明。

1.连接键盘:2.打字基本操作:和传统键盘相比,矩阵键盘的按键布局有所不同。

在开始打字之前,需要了解矩阵键盘的按键分布。

通常情况下,矩阵键盘的按键分布为4行,每行有10个按键,共40个按键。

每个按键上标有一个字母、数字或符号,用户通过按下相应的按键来输入字符。

由于按键的布局更加紧凑,用户在使用矩阵键盘时需要稍微调整手指的位置。

一般来说,用户应该将手指放置在键盘上,使得拇指位于空格键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位于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按键上,小指位于第四行按键上。

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按键,并提高打字的速度和准确性。

当需要输入字符时,用户可以按下相应的按键,即可将字符输入到计算机中。

和传统键盘类似,用户可以通过长按Shift键来输入大写字母,并通过按下Caps Lock键来锁定大写输入模式。

此外,矩阵键盘通常还具备一些特殊功能按键,例如功能键、控制键等。

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这些特殊按键来完成一些特定的操作,例如切换输入法、调节音量等。

3.高级功能:除了基本的打字功能外,矩阵键盘通常还具备一些高级功能。

例如,一些矩阵键盘支持多键触发功能,即用户可以同时按下多个按键,以实现一些复杂的操作。

例如,在游戏中,用户可以同时按下多个按键来触发组合技能。

此外,一些矩阵键盘还支持自定义按键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将一些按键映射为其他功能键或字符,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一些高端的矩阵键盘还具备背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调节键盘的背光亮度和颜色,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4.清洁和维护:和其他键盘一样,矩阵键盘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由于矩阵键盘的按键间隙较小,容易积累灰尘和污垢。

用户可以使用软刷或气泡喷射器清洁键盘表面和按键间隙。

基于CPLD的矩阵键盘扫描模块设计

基于CPLD的矩阵键盘扫描模块设计

来源:21IC-应用发布时间:2010-12-21 10:26 评论:0条阅读:304次发给好友在基于PC104的便携式野外测试设备的设计中,键盘是常用的输入设备。

对于便携式设备野外工作时,一般使用小型(4x4)矩阵键盘就能满足设备的信息输入需要;室内调试时,使用标准PS2键盘更方便、灵活。

一般的做法是保留PC104的键盘接口用于接标准键盘,利用扩展I/O接口完成小矩阵键盘的扫描和输入。

这样做虽然可以实现设备双键盘同时工作的功能,却需耗费大量的CPU处理时间扫描矩阵键盘,造成CPU处理其他信息的能力下降。

而本文设计的基于CPLD的矩阵键盘扫描模块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 矩阵键盘扫描原理图1给出了4x4矩阵键盘的电路图,在图1中KX[3..0]为扫描码输入,KY[3..0]为扫描码输出。

键盘扫描开始时,首先置KX[3..0]=“0000”;键盘扫描码寄存器和键盘扫描码缓存器Kreg[15..0]和Kscan[15..0]置成“1111111111111111”(全1为没有键按下,有键按下时至少有一位为O),一旦有键按下,KY[3..0]输出不全为“O”的扫描码触发键盘扫描功能开始键盘扫描,扫描开始后,依次将KX3、KX2、KX1、KX0置“0”,分别将对应的4组KY[3..0]输入值保存于Kscan[15..12]、Kscan[11..8]、Kscan[7..4]、Kscan[3..0]中,而后比较Kscan和Kreg的大小,如果Kscan小于Kreg,将Kscan保存于Kreg中,重复上述扫描过程直到Kscan[15..0]各位输出全为“1”时,说明按下的键全部抬起,Kreg[15..0]中的每一个为“0”的位对应一个按下的键,保留扫描过程中的Kreg最小值就可以处理组合键。

根据记录的Kreg值可以判断是哪个或哪几个键按下,据此编码按键值后输出。

将KX[3..0]置为“0000”,等待下一次按键发生。

单片机矩阵键盘设计方案

单片机矩阵键盘设计方案

单片机矩阵键盘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设计一个8行8列的矩阵键盘,每个按键都有一个唯一的键码,能够正常读取用户的按键输入,并将按键对应的键码显示在LCD屏幕上。

二、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键盘电路和显示电路两部分。

1.键盘电路设计矩阵键盘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键盘矩阵、行扫描电路和列读取电路。

键盘矩阵由8行8列的按键构成,每个按键都连接到一个由二极管组成的矩阵。

行扫描电路使用8位输出的GPIO口,根据行的值来选通对应的行组。

列读取电路使用8位输入的GPIO口,根据列的值来读取对应的列组。

2.显示电路设计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初始化设置、按键检测、键码解析和显示处理四个部分。

1.初始化设置首先需要对GPIO口进行初始化设置,将扫描行的GPIO口设置为输出模式,将读取列的GPIO口设置为输入模式。

同时需要对LCD屏幕进行初始化设置,设置显示模式、光标位置等参数。

2.按键检测循环扫描每一行,当其中一行被选通时,读取每一列的值。

如果其中一列的值为低电平,则表示对应的按键被按下。

将按下的按键的行和列的值保存下来,用于后续的键码解析。

3.键码解析根据行和列的值,通过查表的方式找到对应的键码。

将键码保存下来,用于后续的显示处理。

4.显示处理将键码传送给LCD屏幕,通过LCD屏幕的驱动芯片进行解析和显示。

根据LCD屏幕的显示方式,可以选择逐行显示或者按需显示的方式。

四、优化设计在以上基本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消除按键抖动按键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抖动现象,需要通过软件滤波来消除。

可设置一个适当的延时,当检测到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进行键码解析,只有在延时之后仍然检测到按键按下,才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按键。

2.防止冲突按键由于矩阵键盘的性质,可能存在一些按键组合会产生冲突的情况。

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处理来解决。

在硬件上,可以增加二极管来隔离不同的按键。

在软件上,可以通过扫描算法和按键排除的方式来避免冲突。

矩阵键盘原理

矩阵键盘原理

矩阵键盘原理
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输入方式,它采用了特殊的矩阵排列方式来实现按键的检测和输入功能。

矩阵键盘由一组按键(通常是按钮或开关)和一个矩阵电路组成。

按键按下时,通过矩阵电路将相应的信号发送到微控制器或其它输入设备,从而完成按键输入的操作。

矩阵键盘使用了行、列的交叉排列方式,将多个按键组织成一个矩阵状的结构。

每一行和每一列都连接到矩阵电路中的引脚。

当按键按下时,通过按下的行和列所在的引脚的连接,电流可以流过相应的按键,使得微控制器能够检测到按键按下的信号。

矩阵键盘的原理是利用了按键形成的矩阵结构的特点,通过行和列的扫描方式,实现简明高效的按键检测。

常用的实现方式是使用多路开关电路来连接按键和引脚,使得每个按键的状态可以被准确地检测到。

在矩阵键盘的工作过程中,微控制器通过逐行或逐列扫描的方式检测按键的状态。

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微控制器会在相应的引脚上读取到低电平信号,从而确定按键被按下的位置。

矩阵键盘常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以及各种控制系统中,它在输入效率和使用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合理设计矩阵的大小和按键的布局,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总体来说,矩阵键盘是一种可靠、经济且比较常见的输入方式。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1.按键扫描:矩阵键盘是由多个按键组成的,这些按键被排列成一个矩阵的形式。

在进行按键扫描时,会依次逐行或逐列地检测按键的状态,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通常,每行和每列都会有一个针脚来连接按键。

当按下一个按键时,该按键所在的行和列之间就会出现电性连通,形成一个按键矩阵电路。

2.按键编码:在按键扫描中,通过检测按键的行列连通状态可以确定哪个具体的按键被按下。

然而,矩阵键盘的针脚数量有限,无法通过直接连接给每一个按键独立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因此需要对按键信号进行编码。

一种常用的编码方式是使用行列编码器。

行列编码器通过感知具体的按键被按下的行和列连通状态来判断该按键的位置,并将该按键位置信息转化为一个对应的码值。

这个码值可以被传递给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进而被进一步处理。

行列编码器通常通过矩阵按键的行列针脚输入来判断按键连通状态,然后将结果输出给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

在实际应用中,矩阵键盘一般采用扫描式工作方式,即按键的行和列依次进行扫描。

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首先,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会向矩阵键盘的行线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同时将列线设置为输入状态。

2.然后,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会逐列检测按键的状态。

当有按键被按下时,该行和列之间会有电性连通,此时检测到的列的状态会改变。

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会将该连通的行列位置信息传递给行列编码器进行编码。

3.接下来,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会依次递增行的编号,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按键扫描,并实时更新按键状态信息,直到按键扫描完成。

总结起来,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扫描按键的行和列连通状态来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然后通过行列编码器将按键位置信息编码为一个码值,最后将该码值传递给设备控制器或处理器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矩阵键盘可以实现多个按键的同时检测和编码,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输入方式。

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矩阵电路的设计。

该键盘由一组键开关组成,这些键开关呈现出行和列的网格状布局。

每个键开关都连接到一个行列交叉点。

在键盘上按下某个按键时,该按键对应的行列交叉点位置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键盘控制器或芯片中的扫描电路进行检测。

扫描电路会按顺序扫描每个行和列的交叉点,检测到键按下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电信号。

当键盘的控制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它会将该按键的信息发送到计算机。

计算机接收到按键信息后,会根据键盘映射表将按键转换为对应的字符或功能。

这样,用户通过按下键盘上的按键,就能够输入字符或执行特定的功能。

整个矩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键盘控制器配置为扫描矩阵键盘。

2. 扫描:控制器按顺序扫描每个行和列的交叉点,检测到按键按下的时候产生一个电信号。

3. 检测:键盘控制器检测到按键按下的电信号后,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按键信息。

4. 传输:键盘控制器将按键信息传输给计算机。

5. 转换:计算机根据键盘映射表将按键信息转换为对应的字符或功能。

6. 执行:计算机执行输入的字符或功能。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用户可以通过按下矩阵式键盘上的按键,实现对计算机的输入操作。

矩阵键盘键值的计算方法

矩阵键盘键值的计算方法

矩阵键盘键值的计算方法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电子器件等。

它通过将按下的键映射为一个特定的键值,实现对应用程序的输入控制。

本文将介绍矩阵键盘键值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键值计算的方法。

一、矩阵键盘的基本原理矩阵键盘由多个行和列的按键构成,这些按键被排列成一个矩阵,行与列之间形成交叉点。

按下某个按键时,会使得对应行和列之间形成闭合电路。

矩阵键盘通过扫描行和列,检测到闭合电路,从而确定所按下的按键。

二、矩阵键盘键值计算的方法1. 扫描行和列矩阵键盘首先需要扫描行和列,以检测闭合电路。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控制行和列的输入输出来实现。

首先将所有行设置为高电平输出状态,然后逐行将其设置为低电平状态,同时检测列的输入状态。

如果某一列为低电平,则说明该行和列之间的按键闭合,即键盘检测到按键按下的动作。

2. 确定键值在检测到按键闭合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键值。

这个过程需要根据键盘的布局和键盘的编码规则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以行列号的方式对键盘按键进行编码。

假设有N 行M 列的键盘,按下的按键位于第i 行第j 列,则键值可表示为(i-1)*M + j。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按下的行和列号计算出对应按键的键值。

假设有一个4 行4 列的矩阵键盘,按下的按键位于第3 行第2 列。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键值为(3-1)*4 + 2 = 10。

因此,按下的按键对应的键值为10。

3. 键值的应用计算出按键的键值后,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对应的应用程序中。

键值可以作为输入信号传递给应用程序,根据键值的不同,应用程序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将键值与预先定义的按键映射表进行匹配,可以实现不同按键对应的功能,如快捷键、功能键等。

矩阵键盘键值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扫描行和列,确定键值等关键步骤。

通过扫描行和列,可以检测到按键的闭合电路;通过确定键值,可以识别所按下的按键。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矩阵键盘的设计和开发中,帮助我们理解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键值计算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应用程序中。

基于CPLD的矩阵键盘扫描模块设计

基于CPLD的矩阵键盘扫描模块设计
郑 采 君
( 中国 地 质 科 学 院勘 查地 球 物 理勘 查 地 球 化 学研 究所 河 北 廊 坊 0 5 0 ) 6 0 0
摘 要 :为 了在 不增 加 C U 工 作 负担 的 前 提 下 , 现 标 准键 盘 和 矩 阵键 盘 双 键 盘 同 时 工 作 , 出 了 一种 基 于 复 杂 可 P 实 提
下 . 现 标 准 键 盘 和 矩 阵 键 盘 双 键 盘 同 时 使 用 实
关 键 词 :键 盘 扫 描 :VHDL:C L P D:功 能 仿 真
中 图分 类 号 : P 1 T 2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 2 6 2 1 ) 0 0 6 — 6 6 4 6 3 (0 0 1 — 19 0
t e f nci n o h ti e b r tm a ial c n c d n u p a e n CPLD r mplm e t d h u to ft e ma rx k y oa d auo tc ly s a o e a d o t utb s d o a e i e n e ,CPU h c h c e ks te m arx k y oad saus t o g he tme n e r pts r ie r tn n e s t y v l no t yb a d b fe ie t ti e b r tt hr u h t i r it ru e vc ou ie a d s nd he ke aue i t he ke o r u f rd r cl y
fr oh rp o r m u i g Al o d ls i h e i n a e p o r mme n i lt d b o t e r g a sn . l fmo ue n t e d sg r r g a d a d smu ae y VHDL ln u g . h s d sg a a g a e T i e in h s t e a v n a e f sn tn ad k y o r n h t x k y o r i h n o sy a d r d c n h P r l a s o h h d a tg s o i g s d r e b a d a d t e mar e b a d smu a e u l n e u ig t e C U wo ko d n t e u a i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矩阵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电子游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少量的输入引脚就可以控制大量的按键,从而实现了节省成本和空间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首先,矩阵键盘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的按键组成,每个按键的交叉点处都连接有一个开关。

当按下某个按键时,该按键所在的行和列就会发生短路,从而改变了对应的电路状态。

接下来,通过扫描电路逐行或逐列地扫描按键状态,以确定哪些按键被按下。

这样就可以通过少量的引脚来控制大量的按键,实现了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其次,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4x4的矩阵键盘,共有16个按键,分为4行和4列。

通过扫描电路逐行扫描按键状态,可以确定哪些按键被按下。

比如,当按下第一行的第二个按键时,该按键所在的第一行和第二列就会发生短路,通过扫描电路可以检测到这一变化,从而确定了该按键被按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4行和4列的引脚来控制16个按键,实现了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最后,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通过电路图来进一步说明。

在矩阵键盘的电路图中,每个按键都连接在特定的行和列上,通过扫描电路逐行或逐列地扫描按键状态,可以确定哪些按键被按下。

这样就可以实现通过少量的引脚来控制大量的按键,从而节省了成本和空间。

总之,矩阵键盘通过特殊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少量的输入引脚就可以控制大量的按键,从而节省了成本和空间。

通过扫描电路逐行或逐列地扫描按键状态,可以确定哪些按键被按下,从而实现了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原理

矩阵键盘原理

距阵键盘矩阵键盘是单片机编程中所使用的键盘.1.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如图1所示。

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

这样,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键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键)。

由此可见,在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直接法要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上图中,列线通过电阻接正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的I/O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口则作为输入。

这样,当按键没有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

行线输出是低电平,一旦有键按下,则输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

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所述。

2、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何键被按下介绍一种“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行扫描法又称为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如上图所示键盘,介绍过程如下。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Y0-Y3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

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根行线相交叉的4个按键之中。

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

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

在确定某根行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

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图仍如上所示。

8031单片机的P1口用作键盘I/O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口的低4位,键盘的行线接到P1口的高4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键盘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4*4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行列扫描法读取按键信息及软件消抖的方法。

3.熟悉掌握VHDL 语言和QUARTUS 2 软件的使用。

4.理解状态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5.掌握利用EDA 工具进行自顶向下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实验任务设计制作一个检测4*4 矩阵键盘的按键编码的实验,把实际按键的键值的八位编码先转换成从0000—1111 的编码,再译成数码管能识别的八位编码,在数码管动态显示时,4*4 矩阵键盘的第一行对应00—03,第二行对应04—07,第三行08—11,第四行对应12—15。

实验原理:1.键盘的工作原理:按键设置在行、列线交点上,行、列线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

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V电源上。

无按键按下时,行线处于高电平的状态,而当有按键按下时,行线电平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

2.行列扫描法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线都为高电平。

第二步,在第一步判断有键按下后,延时10ms 消除机械抖动,再次读取行值,如果此行线还处于低电平状态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第一步重新判断。

第三步,开始扫描按键位置,采用逐行扫描,每间隔1ms 的时间,分别拉低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无论拉低哪一列其他三列都为高电平,读取行值找到按键的位置,分别把行值和列值储存在寄存器里。

第四步,从寄存器中找到行值和列值并把其合并,得到按键值,对次按键值进行编码,按照从第一行第一个一直到第四行第四个逐行进行编码,编码值从“ 0000” 至“1111”,再进行译码,最后显示按键号码。

3.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数码管的7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LED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

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a、b、c、d、e、f 、g、dp 分别与CPLD的8根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

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 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 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 一般为1-5ms ,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 的数字显示。

四、实验模块电路图及引脚分配1.矩阵键盘电路图:10K(矩阵键盘电路图)2•数码管电路图:2Y13Y14Y11Y22Y23Y24Y24 3 2 1 A AAA+5VR3 6 10KR3 7 10KR3 8 74LS2 447-C-0-6-C-0-09—64121975 31Y22Y23Y24Y21Y1.2Y13Y1 4Y112 A —3 A —4 A —1AZ2 Az3 Az4A«ZG T l£24力t JK2 11_ 3.」■24" rH K2—丄>3.」1 1K7 1 2 3 4 5 6 7 8 4 3 2 1R3 5 10K9142K1 9K2 7K : 3433」K2 31 K313•引脚分配:(1)矩阵键盘:器件引脚标号CPLD 与引脚此连接引脚号L1 61 L2 60 L3 58 L4 57 H1 67 H2 65 H3 64 H4632)数码管:器件引脚标号CPLD 与此引脚连接引脚号1 2 3 41A22A23A24A2G11111U1 3 fl 卩 7 53 1822 1 0 87 6 5 2■bf: g .b口—dp m dR1 2 20L R2 2 20L^42 20R52 20R6 220PNP R1 2 K PNP R1 : 2 K PNP R1 2 K PNP R1 2 KU1 4 7 4LS2 441丫1A12 Y1 2A13 Y1 3A14 Y1 4A111A222A233A244A2多-U1 5 7 4LS2 44GG1 Y12 >5-3 >T-4 5^51A12A13A14A17 4LS2 447 6 5 4 3 2 1 0 P PPP PPPP (数码管电路图)Cr a9U318 6 4 23 P 2 - P i i '27agE 口 何;e.EC'L ED 8m e 0e m Pfg b e ,J dpmp dpe mp4 3 2 1PNP8 6 4 274LS2 449JJ 2 >5-3 >T-4 5^5—231A12A13A14A11A22A23A24A2 G1PNP R1 2K 2 4 6 84 3 2 1 Y Y Y Y95 4 P PA 12B 15C 16D 17E 18F 20G 21DP 22M1 24M2 25M3 27M4 28M5 29M6 30五、实验步骤:1 •启动Quartus 2,新建一个*vhd文件,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HDL来编写矩阵键盘扫描实验程序。

2. 保存文件,编译并检查语法错误。

3. 利用Quartus 2 进行波形仿真,验证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进行相应的修改。

4. 把输入、输出量分配给相应的引脚,重新编译。

5. 由并口线将计算机与实验板连接在一起,由软件的下载部分将*.pof 下载芯片中。

6. 把三挡开关打到7128 挡,进行实验验证并观察实验现象。

7. 整理实验内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并写下自己的心得,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KEY4_4 ISPORT(CLR,CLK: IN STD_LOGIC;--CLK 40MH: IN STD_LOGIC_VECTOR(1 TO 4);L: OUT STD_LOGIC_VECTOr(1 TO 4);SEL: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LED8D: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ENTITY KEY4_4;ARCHITECTURE ART OF KEY4_4 ISTYPE ST IS(S0,S1,S2,S3,S4,S5,S6,S7);SIGNAL S: ST;SIGNAL CLK1K,CLK10K: STD_LOGIC;SIGNAL EN: STD_LOGIC;SIGNAL CNT: INTEGER RANGE 0 TO 9;SIGNAL D1,D0: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 D: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CLKDIV_1K:PROCESS(CLR,CLK)VARIABLE CNT: INTEGER RANGE 0 TO 39999;VARIABLE NCLK: STD_LOGIC;BEGINIF CLR='1' THENCNT:=0;NCLK:='0';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IF CNT=39999 THENCNT:=0;NCLK:='1';ELSECNT:=CNT+1;NCLK:='0';END IF;END IF;CLK1K<=NCLK;END PROCESS CLKDIV_1K;CLKDIV_10K:PROCESS(CLR,CLK)VARIABLE CNT: INTEGER RANGE 0 TO 3999;VARIABLE NCLK: STD_LOGIC;BEGINIF CLR='1' THENCNT:=0;NCLK:='0';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IF CNT=3999 THENCNT:=0;NCLK:='1';ELSECNT:=CNT+1;NCLK:='0';END IF;END IF;CLK10K<=NCLK;END PROCESS CLKDIV_10K;SM_YS_JSQ:PROCESS(EN,CLK1K)VARIABLE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9;BEGINIF EN='1' THENCOUNT:=0;ELSIF CLK1K'EVENT AND CLK1K='1' THENIF COUNT=9 THENCOUNT:=0;ELSECOUNT:=COUNT+1;END IF;END IF;CNT<=COUNT;END PROCESS SM_YS_JSQ;SM_KEY:PROCESS(CLR,CLK10K,H)VARIABLE EN0: STD_LOGIC;VARIABLE L0,KH0,KL0: STD_LOGIC_VECTOR(1 TO 4);VARIABLE JZ0: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VARIABLE KHL0: STD_LOGIC_VECTOR(1 TO 8);BEGINIF CLR='1' THENEN0:='1';S<=S0;ELSIF CLK10K'EVENT AND CLK10K='1' THENCASE S ISWHEN S0=>L0:="0000";EN0:='1';IF H/="1111" THENS<=S1;ELSES<=S0;END IF;WHEN S1=>EN0:='0';IF CNT=9 THENS<=S2;ELSES<=S1;END IF;WHEN S2=>EN0:='1';IF H/="1111" THEN S<=S3;ELSES<=S0;END IF;WHEN S3=>EN0:='0';CASE CNT ISWHEN 1=>L0:="0111";WHEN 2=>IF H/="1111" THEN KH0:=H;KL0:="0111";S<=S4;ELSES<=S3;END IF;WHEN 3=>L0:="1011";WHEN 4=>IF H/="1111" THEN KH0:=H;KL0:="1011";S<=S4;ELSES<=S3;END IF;WHEN 5=>L0:="1101";WHEN 6=>IF H/="1111" THEN KH0:=H;KL0:="1101";S<=S4;ELSES<=S3;END IF;WHEN 7=>L0:="1110";WHEN 8=>IF H/="1111" THEN KH0:=H;KL0:="1110";S<=S4;ELSES<=S3;END IF;WHEN OTHERS=>NULL;END CASE;WHEN S4=>EN0:='1';KHL0:=KH0&KL0;S<=S5;WHEN S5=>EN0:='1';CASE KHL0 ISWHEN "01110111"=>JZ0:="00000000"; WHEN "01111011"=>JZ0:="00000001"; WHEN "01111101"=>JZ0:="00000010"; WHEN "01111110"=>JZ0:="00000011";WHEN "10110111"=>JZ0:="00000100"; WHEN "10111011"=>JZ0:="00000101"; WHEN "10111101"=>JZ0:="00000110"; WHEN "10111110"=>JZ0:="00000111";WHEN "11010111"=>JZ0:="00001000"; WHEN "11011011"=>JZ0:="00001001"; WHEN "11011101"=>JZ0:="00010000"; WHEN "11011110"=>JZ0:="00010001"; WHEN "11100111"=>JZ0:="00010010";WHEN "11101011"=>JZ0:="00010011";WHEN "11101101"=>JZ0:="00010100";WHEN "11101110"=>JZ0:="00010101";WHEN OTHERS=>NULL;END CASE;IF H="1111" THENS<=S6;ELSES<=S5;END IF;WHEN S6=>EN0:='0';IF CNT=9 THENS<=S7;ELSES<=S6;END IF;WHEN S7=>EN0:='1';IF H="1111" THENS<=S0;ELSES<=S6;END IF;END CASE;END IF;EN<=EN0;L<=L0;D1<=JZ0(7 DOWNTO 4);D0<=JZ0(3 DOWNTO 0); END PROCESS SM_KEY; SHOW:PROCESS(CLK10K,D1,D0)VARIABLE CNT: INTEGER RANGE 0 TO 3;VARIABLE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VARIABLE WEI: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BEGIN IF CLK10K'EVENT AND CLK10K='1' THEN CNT:=CNT+1;CASE CNT ISWHEN 0=>WEI:="111110";Q:=D0;WHEN 2=>WEI:="111101";Q:=D1;WHEN OTHERS=>NULL;END CASE;END IF;D<=Q;SEL<=WEI;END PROCESS SHOW;YM:PROCESS(D)BEGINCASE D ISWHEN "0000"=>LED8D<=X"C0";WHEN "0001"=>LED8D<=X"F9"; WHEN "0010"=>LED8D<=X"A4"; WHEN "0011"=>LED8D<=X"B0"; WHEN "0100"=>LED8D<=X"99"; WHEN "0101"=>LED8D<=X"92"; WHEN "0110"=>LED8D<=X"82"; WHEN "0111"=>LED8D<=X"F8"; WHEN "1000"=>LED8D<=X"80"; WHEN "1001"=>LED8D<=X"90"; WHEN OTHERS=>NULL;END CASE;END PROCESS YM;END ARCHITECTURE A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