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排气槽的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產品結構倒角多,而倒角處通常為放電加工,這樣也會造成排氣不良,造成產品缺陷。如下圖所示:
三 排氣槽位置選擇的一般原則
根據典型不良狀況分析,排氣槽位置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的薄壁處;這裡通常為塑膠融體最後填充區域。
(2)流程的最終點;PIN多,體長的產品尤其要考慮這一點。
(3)兩股料流的匯合處。
通常取一摩爾理想氣體在00C,標準大氣壓時來計算氣體摩爾常數R(一摩爾氣體在標準狀況時體積為22.4升);由(1)式變換得:
R=P0*V0/n*T0=1.013*105*22.4*10-3/1.0*273.15
= 8.31(N*m/ml*K)
根據V.V.sushkov實驗,型腔內的氣體,可以引用以下的氣體計算公式:
n=Lg(P1/P0)/Lg(V1/V0)
=Lg(20/0.1)/Lg(100/1.0)=1.15
則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
T1=T0*(P1/P0)(1.15-1.0)/1.15= T0*(P1/P0)0.13-----(5)
式中: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0.1Mpa)
T0---模具內氣體的初始溫度;T0=20+273=293K
Vmax=1.15*S*P0*(R*T1)-1/2-----(2)
式中:Vmax----氣體排除的最大質量速度(kg/s)
S--------排氣槽截面積(m2)
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1.013*105Pa)
R-------摩爾氣體常數(前面已介紹)
T1------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K)
充填不良,成品外觀接合線,燒焦等
不良現象都與排氣不良有關,除了
應做好排氣設置外,其次要依成型
材料操作規定,減少氣體的產生.
3.對於結構復雜,薄壁,細長的產品;可以借助模流分析,找出容易積熱的地方,再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當量總截面積,結合不同塑膠的排氣槽深度,合理分配這些面積,從而起到良好排氣.
(2) 計算實例
P1----型腔內氣體的最終壓力(20Mpa)
(3) 綜上所述。計算公式如下:
S =2.5* G0*(T1)0.5/ P0*t ----(6)
T1= T0*(P1/P0)0.13-----(7)
。(二)常用塑膠排氣槽深度參考表
1.排氣孔的截面尺寸,以有利於排氣但又不產生毛邊為原則.這
2. 就要求針對不同的塑膠,不同形狀的產品,計算出一個所需的當量總截面積.然後根據排氣原則確定產品哪些地方需要排氣,再合理分配這些排氣槽面積.以下是常用塑膠排氣槽深度參考表:
二常見排氣不良狀況分析
在新模量試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排氣不良造成產品包風,燒焦,不飽模等不良狀況,嚴重的情況還會造成停機修模,或者重新設計圖面。以下就是幾個比較典型的列子:
(1) 未考慮排氣造成產品不飽模,或拉斷的情況:
(2)考慮了排氣,但因不合理造成產品包風,燒焦的情況:
(3)
(4) 產品上有加強筋的地方,對應的模仁處往往為放電凹坑,通常排氣不良,容易形成填充不足,包風的狀況:
式中:S--------排氣槽截面積(m2)
G0------型腔內氣體的質量(kg)
T1------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K)
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1.013*105Pa)
t-----氣體的排除時間(即充模時間s)
(2)根據V.V.sushkov實驗,當未開排氣槽時, 通常型腔內流程終端的空氣壓力為20Mpa;如果型腔內融體的靜壓力小於20Mpa,則不可能充滿型腔. 未充滿型腔的空間通常為百分之一(1/100),並以此來計算型腔內氣體的最終溫度T1;考慮到環境溫度,模具冷卻系統的作用,型腔內氣體溫度是多變的;為了獲得一個相對合理,穩定的氣體最終溫度,引入多變指數n,目的在於對氣體最終溫度進行補償和修正。公式(引用V.V.sushkov模具排氣實驗公式,可參考<<模具設計手冊>>第二冊相關章節)如下:
如果以G0表示型腔內氣體的重量(kg),以t表示氣體的排除時
間(排出時間即為塑模的充模時間);因此:
t=G0/Vmax ------(3)
代入氣體摩爾常數,由(2),(3)式合並得:
S = G0*(R*T1)1/2/1.15*P0*t
=G0*(8.31)1/2*(T1)1/2/1.15*P0*t
= G0*2.883*(T1)0.5/ 1.15*P0*t =2.5* G0*(T1)0.5/ P0*t -------(4)
事實上,我們在模具設計時,對排氣設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一致的設計理念。大家通常認為,由於產品小,隻需在模仁分割時件數多一些,就起到了排氣的作用,因而不必開專門的排氣槽。這種做法沒有詳細考量塑膠融體在型腔內的流動情況。因為融體在模腔內流動時,由於受到模仁的阻擋,各個通道的阻力不一致,塑膠融體最易充滿的是阻力小的空間,最後充滿的地方往往是產品最薄弱處,這些地方的排氣恰恰是模仁分割不能解決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排氣槽,就會造成封閉的氣囊,形成包風,燒焦等不良狀況。
c.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新模排氣尚可,但生產一段時間後,配合間隙容易被異物堵死,而起不到排氣作用;同時對於頭部為圓形,半球形的post使用受到限制.
d.以上缺陷可以利用下述方法解決:
方法一:在以POST外形尺寸為界的PIN上,四周開排氣槽,並使上下面高低差為0.01~0.02,防止異物堵死,排氣效果相對好些.
1)增加塑膠融體充模的阻力,使型腔不能充滿,塑件輪廓不清。
2)產品上呈現明顯可見的流動痕和融合線,使產品的力學性能降低,表現在強度不足,容易開裂,折斷等方面。
3)滯留氣體使產品表面產生銀紋,氣孔,剝層等表面質量缺陷。
4)型腔內氣體受到壓縮後產生局部高溫,使塑膠融體分解變色,甚至老化,燒焦。
5)降低了充模速度,增加了成型周期。
方法二:將POST按圖示方法拆成兩部分,並在鑲件上開排氣槽,使中間與兩邊面高低差為0.01~0.02;這樣排氣效果良好.可以解決頭部為半球形post的成型不良問題.該方法容易使post錯位,設計時公差控制較嚴格.
5.利用成型機台排氣;如FANUC機可以實現二次合模,進行排氣.
總之,隻要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對於生產中的問題,設計中的難點,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基於上述,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排氣的設計:
1.排氣不良的危害性。
2.生產中常見排氣不良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開排氣的方法。
3.排氣的理論分析與計算;目的在於提供一個設計參考的量的計算方法。
4.排氣槽的做法。
關鍵詞:排氣槽排氣槽截面積排氣槽寬度多變指數
一排氣不良的危害性
根據生產過程中反應,排氣和排氣間隙不良通常產生下述不良狀況:
塑模排氣槽的設計探討
摘要:
注塑模先閉模後進料,從某種意義而言,它也是一種置換裝置。即塑膠融體注入模腔內的同時,必須置換出型腔內的空氣以及從物料中逸出的揮發性氣體,才能使充模順利進行。如果某一局部排氣不良,則該局部的氣體就會被壓縮升溫,導致融體分解變色;如果滯留在型腔內的氣體過多,還會形成空洞和填充不足等缺陷。
五氣槽的做法
2. 利用頂針排氣
這是設計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頂針與孔的配合間隙排氣.
3. 利用模仁分割பைடு நூலகம்氣
以下是是一個典型的列子:
4.方形,圓形POST的排氣
a. 以post外形尺寸為界,將其拆成pin與主體模仁配合,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b. 以post倒角後部尺寸為界,將其拆成pin與主體模仁配合,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5)細長產品遠澆口的地方,由於沒有考慮開排氣, 造成填充不足·不飽模的狀況:
圖示產品為一AGP HOUSING,該產品的特點是PIN多,體長;塑膠融體在型腔的流程相對較長;如果在遠澆口的地方未考慮排氣,就會因此導致填充不足·不飽模的狀況。通常的做法是在遠澆口的地方加開溢料井進行補縮,排氣;但若受模仁的約束,不能做溢料井,就得開專門的排氣槽。
主要參考文獻
一 <<模具設計手冊>> 第二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二 <<塑膠模具優化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
(4)型腔中容易滯留氣體的部位。
(5)型腔中盲孔的底部;如:POST處,倒角處。
(6)產品的結構限制了澆口的布置,而澆口的布置又正好不利於排氣,這時需要綜合考量排氣的位置。
四 排氣的理論分析與計算
(1)理論分析
事實上,我們在塑模設計時,對排氣的認識和理解缺乏理論的探討,導致設計時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排氣面積不足對產品的影響,給生產埋下了隱患。所以有必要從理論上分析排氣的做法,以形成對設計的良好指導。
(1)理論分析
模具型腔內的氣體必須能夠排除,這樣注入型腔的塑膠才可能充滿整個空間。任何一種氣體都遵守下面的規律
:
P*V=n*R*T -----(1)
式中:P-----氣體壓強(Pa)
V-----氣體體積(m2)
n-----氣體摩爾數(ml)
R----氣體摩爾常數(N*m/ml*K)
T----氣體溫度(K)
三 排氣槽位置選擇的一般原則
根據典型不良狀況分析,排氣槽位置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的薄壁處;這裡通常為塑膠融體最後填充區域。
(2)流程的最終點;PIN多,體長的產品尤其要考慮這一點。
(3)兩股料流的匯合處。
通常取一摩爾理想氣體在00C,標準大氣壓時來計算氣體摩爾常數R(一摩爾氣體在標準狀況時體積為22.4升);由(1)式變換得:
R=P0*V0/n*T0=1.013*105*22.4*10-3/1.0*273.15
= 8.31(N*m/ml*K)
根據V.V.sushkov實驗,型腔內的氣體,可以引用以下的氣體計算公式:
n=Lg(P1/P0)/Lg(V1/V0)
=Lg(20/0.1)/Lg(100/1.0)=1.15
則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
T1=T0*(P1/P0)(1.15-1.0)/1.15= T0*(P1/P0)0.13-----(5)
式中: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0.1Mpa)
T0---模具內氣體的初始溫度;T0=20+273=293K
Vmax=1.15*S*P0*(R*T1)-1/2-----(2)
式中:Vmax----氣體排除的最大質量速度(kg/s)
S--------排氣槽截面積(m2)
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1.013*105Pa)
R-------摩爾氣體常數(前面已介紹)
T1------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K)
充填不良,成品外觀接合線,燒焦等
不良現象都與排氣不良有關,除了
應做好排氣設置外,其次要依成型
材料操作規定,減少氣體的產生.
3.對於結構復雜,薄壁,細長的產品;可以借助模流分析,找出容易積熱的地方,再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當量總截面積,結合不同塑膠的排氣槽深度,合理分配這些面積,從而起到良好排氣.
(2) 計算實例
P1----型腔內氣體的最終壓力(20Mpa)
(3) 綜上所述。計算公式如下:
S =2.5* G0*(T1)0.5/ P0*t ----(6)
T1= T0*(P1/P0)0.13-----(7)
。(二)常用塑膠排氣槽深度參考表
1.排氣孔的截面尺寸,以有利於排氣但又不產生毛邊為原則.這
2. 就要求針對不同的塑膠,不同形狀的產品,計算出一個所需的當量總截面積.然後根據排氣原則確定產品哪些地方需要排氣,再合理分配這些排氣槽面積.以下是常用塑膠排氣槽深度參考表:
二常見排氣不良狀況分析
在新模量試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排氣不良造成產品包風,燒焦,不飽模等不良狀況,嚴重的情況還會造成停機修模,或者重新設計圖面。以下就是幾個比較典型的列子:
(1) 未考慮排氣造成產品不飽模,或拉斷的情況:
(2)考慮了排氣,但因不合理造成產品包風,燒焦的情況:
(3)
(4) 產品上有加強筋的地方,對應的模仁處往往為放電凹坑,通常排氣不良,容易形成填充不足,包風的狀況:
式中:S--------排氣槽截面積(m2)
G0------型腔內氣體的質量(kg)
T1------型腔內氣體最終溫度(K)
P0-----型腔內氣體的初始壓力(1.013*105Pa)
t-----氣體的排除時間(即充模時間s)
(2)根據V.V.sushkov實驗,當未開排氣槽時, 通常型腔內流程終端的空氣壓力為20Mpa;如果型腔內融體的靜壓力小於20Mpa,則不可能充滿型腔. 未充滿型腔的空間通常為百分之一(1/100),並以此來計算型腔內氣體的最終溫度T1;考慮到環境溫度,模具冷卻系統的作用,型腔內氣體溫度是多變的;為了獲得一個相對合理,穩定的氣體最終溫度,引入多變指數n,目的在於對氣體最終溫度進行補償和修正。公式(引用V.V.sushkov模具排氣實驗公式,可參考<<模具設計手冊>>第二冊相關章節)如下:
如果以G0表示型腔內氣體的重量(kg),以t表示氣體的排除時
間(排出時間即為塑模的充模時間);因此:
t=G0/Vmax ------(3)
代入氣體摩爾常數,由(2),(3)式合並得:
S = G0*(R*T1)1/2/1.15*P0*t
=G0*(8.31)1/2*(T1)1/2/1.15*P0*t
= G0*2.883*(T1)0.5/ 1.15*P0*t =2.5* G0*(T1)0.5/ P0*t -------(4)
事實上,我們在模具設計時,對排氣設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一致的設計理念。大家通常認為,由於產品小,隻需在模仁分割時件數多一些,就起到了排氣的作用,因而不必開專門的排氣槽。這種做法沒有詳細考量塑膠融體在型腔內的流動情況。因為融體在模腔內流動時,由於受到模仁的阻擋,各個通道的阻力不一致,塑膠融體最易充滿的是阻力小的空間,最後充滿的地方往往是產品最薄弱處,這些地方的排氣恰恰是模仁分割不能解決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排氣槽,就會造成封閉的氣囊,形成包風,燒焦等不良狀況。
c.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新模排氣尚可,但生產一段時間後,配合間隙容易被異物堵死,而起不到排氣作用;同時對於頭部為圓形,半球形的post使用受到限制.
d.以上缺陷可以利用下述方法解決:
方法一:在以POST外形尺寸為界的PIN上,四周開排氣槽,並使上下面高低差為0.01~0.02,防止異物堵死,排氣效果相對好些.
1)增加塑膠融體充模的阻力,使型腔不能充滿,塑件輪廓不清。
2)產品上呈現明顯可見的流動痕和融合線,使產品的力學性能降低,表現在強度不足,容易開裂,折斷等方面。
3)滯留氣體使產品表面產生銀紋,氣孔,剝層等表面質量缺陷。
4)型腔內氣體受到壓縮後產生局部高溫,使塑膠融體分解變色,甚至老化,燒焦。
5)降低了充模速度,增加了成型周期。
方法二:將POST按圖示方法拆成兩部分,並在鑲件上開排氣槽,使中間與兩邊面高低差為0.01~0.02;這樣排氣效果良好.可以解決頭部為半球形post的成型不良問題.該方法容易使post錯位,設計時公差控制較嚴格.
5.利用成型機台排氣;如FANUC機可以實現二次合模,進行排氣.
總之,隻要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對於生產中的問題,設計中的難點,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基於上述,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排氣的設計:
1.排氣不良的危害性。
2.生產中常見排氣不良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開排氣的方法。
3.排氣的理論分析與計算;目的在於提供一個設計參考的量的計算方法。
4.排氣槽的做法。
關鍵詞:排氣槽排氣槽截面積排氣槽寬度多變指數
一排氣不良的危害性
根據生產過程中反應,排氣和排氣間隙不良通常產生下述不良狀況:
塑模排氣槽的設計探討
摘要:
注塑模先閉模後進料,從某種意義而言,它也是一種置換裝置。即塑膠融體注入模腔內的同時,必須置換出型腔內的空氣以及從物料中逸出的揮發性氣體,才能使充模順利進行。如果某一局部排氣不良,則該局部的氣體就會被壓縮升溫,導致融體分解變色;如果滯留在型腔內的氣體過多,還會形成空洞和填充不足等缺陷。
五氣槽的做法
2. 利用頂針排氣
這是設計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頂針與孔的配合間隙排氣.
3. 利用模仁分割பைடு நூலகம்氣
以下是是一個典型的列子:
4.方形,圓形POST的排氣
a. 以post外形尺寸為界,將其拆成pin與主體模仁配合,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b. 以post倒角後部尺寸為界,將其拆成pin與主體模仁配合,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5)細長產品遠澆口的地方,由於沒有考慮開排氣, 造成填充不足·不飽模的狀況:
圖示產品為一AGP HOUSING,該產品的特點是PIN多,體長;塑膠融體在型腔的流程相對較長;如果在遠澆口的地方未考慮排氣,就會因此導致填充不足·不飽模的狀況。通常的做法是在遠澆口的地方加開溢料井進行補縮,排氣;但若受模仁的約束,不能做溢料井,就得開專門的排氣槽。
主要參考文獻
一 <<模具設計手冊>> 第二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二 <<塑膠模具優化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
(4)型腔中容易滯留氣體的部位。
(5)型腔中盲孔的底部;如:POST處,倒角處。
(6)產品的結構限制了澆口的布置,而澆口的布置又正好不利於排氣,這時需要綜合考量排氣的位置。
四 排氣的理論分析與計算
(1)理論分析
事實上,我們在塑模設計時,對排氣的認識和理解缺乏理論的探討,導致設計時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排氣面積不足對產品的影響,給生產埋下了隱患。所以有必要從理論上分析排氣的做法,以形成對設計的良好指導。
(1)理論分析
模具型腔內的氣體必須能夠排除,這樣注入型腔的塑膠才可能充滿整個空間。任何一種氣體都遵守下面的規律
:
P*V=n*R*T -----(1)
式中:P-----氣體壓強(Pa)
V-----氣體體積(m2)
n-----氣體摩爾數(ml)
R----氣體摩爾常數(N*m/ml*K)
T----氣體溫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