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_余红发

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_余红发
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_余红发

收稿日期:2001-12-04;修订日期:2002-01-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78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59938170)作者简介:余红发(1964-),男,湖北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

文章编号:1007-9629(2002)03-0240-08

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余红发1,2, 孙 伟1, 麻海燕3, 鄢良慧2

(1.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

2.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辽宁沈阳110015;

3.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基于Fick 第二扩散定律,推导出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氯离子扩散

系数的时间依赖性和混凝土结构微缺陷影响的新扩散方程,得到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

理论基准模型,建立了考虑多种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表面剥落氯离子扩散理论模

型、混凝土冻融循环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和混凝土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借助于大量

的实验和工程数据,对理论基准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在海洋、除冰

盐和盐湖等氯离子环境中,混凝土氯离子浓度实测值与本文理论模型预测值完全相符,取

得了满意的验证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表面剥落;损伤;验证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Diffusion Equations of Chloride Ion in Concret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urability Factors

Y U Hong -fa 1,2, SU N Wei 1, MA Hai -yan 3, Y AN Liang -hui 2

(1.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2.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Shenyang 110015,China ;

3.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

A bstract :Based on Fick 's second law of diffusion ,a new multi -components diffusion equation was de -duced an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hloride ion in concrete was obtained .In this equation ,the influences of chloride ion bind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time -dependence of chloride diffusivity and micro -defec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w 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Chloride diffusion models ,including surface scaling chloride diffusion model ,freezing -thaw ing cycle chloride diffusion model and damage chloride diffusion model ,w ere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models were verified on basis of a vast amount of data from long -term field and labo ratory study that available in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presented ex actly the same results for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s exposed to marine ,deicing salts and salt .Key words :concret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model ;surface scaling ;damage ;verification

混凝土结构在氯离子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渗透性能,通常情况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渗透行为可用Fick 第二扩散定律来描述,并得到了在一定初始条件和

第5卷第3期

2002年9月建 筑 材 料 学 报JO URN AL O F BUI LDI NG M A T ERIA LS Vol .5,No .3

Sep .,2002

边界条件下的数学解.但是,该数学解有严格条件限制:混凝土材料必须是均质材料;氯离子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必须恒定.实际上混凝土很难满足这些条件,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除了水泥水化产物的化学结合和化学吸附以及孔壁表面物理吸附以外,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程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孔结构均随龄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此外,在恶劣环境下产生的混凝土表面剥落现象不仅会减小混凝土材料结构的保护层厚度,而且在形成和使用过程中其结构损伤如微缺陷对氯离子扩散还有加速作用.人们甚至对Fick 第二扩散定律在混凝土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由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渗透性能是预测其结构使用寿命的理论依据,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严格推导出了描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行为的新扩散方程,求出了方程最基准的数学解,得到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理论基准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考虑多种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表面剥落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混凝土冻融循环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和混凝土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最后,用我国北方城市立交桥暴露于除冰盐18a 的混凝土结构、南方海港码头暴露2.4~3.5a 的混凝土试件的自由氯离子浓度数据,以及盐湖地区使用19a 的混凝土电杆的总氯离子浓度实测数据,对新扩散方程的基准数学解进行了较好的验证.

1 问题的提出

许多用Fick 第二扩散定律建立的扩散模型[1~3]采用以下假设:混凝土是半无限均匀介质;氯离子扩散时不与混凝土结合;氯离子扩散系数是一个常数,由此导出的一维扩散方程为

c t =D 2c x 2(1)

式中:t 为时间;x 为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D 为氯离子扩散系数;c 为距混凝土表面x 处的氯离子浓度.当初始条件为t =0,x >0时,c =c 0;边界条件为x =0,t >0时,c =c s .方程(1)的数学解为

c f =c 0+(c s -c 0)1-erf x

2Dt (2)

式中:c 0为混凝土内初始氯离子浓度;c s 为混凝土暴露表面的氯离子浓度,等于暴露环境介质的氯

离子浓度;erf 为误差函数,erf u =2π

∫u 0e -t 2d t .Prezzi 等[2]在运用公式(2)计算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时,考虑了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能力,但是,在氯离子扩散方程中未能引入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参数.

M angat 等[4]在氯离子扩散方程中考虑到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时间的关系

D =D i t -m (3)

式中:D i 为时间等于1s 时的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m 为经验常数.

将(3)式代入方程(1),得到考虑氯离子扩散系数时间依赖性的扩散方程

c t =D i t -m 2c x 2

(6)该方程的缺点是:D i 不是一个可测定值.当初始条件为t =0,x >0时,c =0;边界条件为x =

0,t >0时,c =c s ,其数学解为[4]

c f =c s 1-erf x /2D i 1-m

t 1-m (5) 从上述氯离子扩散方程及其数学解可以看出,不仅理论假设与实际混凝土材料相差甚远,而且其理论体系也还很不完善,方程所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其共同的缺点是都没有考虑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剥落、内部损伤和微裂纹等结构缺陷的影响.因而即使对于同一种混凝土,用上述扩散方程预测混凝土使用寿命时,其预测结果也相差很大,而且与实际寿命不符[5].

241 第3期余红发等: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2 氯离子扩散新方程及其数学解

2.1 新方程的理论推导

在推导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新方程时采用以下假设:假定混凝土是具有初始氯离子浓度的c 0的半无限均匀介质.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是一维扩散,扩散时部分氯离子被混凝土结合,其扩散过程符合Fick 第二扩散定律[6].t 时刻距混凝土表面x 处的总氯离子浓度为c t ,自由氯离子浓度为c f ,结合氯离子浓度为c b ,则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R 定义为

[7]R =c b /c f =(c t -c f )/c f

(6)它包括3个方面[8]:氯离子被C 3AH 5化学结合成C 3A ·CaCl 2·12H 2O ,进入CSH 凝胶结构并被混凝

土的内部孔隙表面物理吸附.

在水化龄期为t 0时测定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D ′0,t 时刻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D ,则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时间的依赖性如下[1]

D t =D ′0(t 0/t )m (7)

式中:m 为实验常数,文献[9]取值0.64.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微裂纹和缺陷等结构损伤后加速了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作用,其等效扩散系数D e 可表示为

D e =KD t

(8)式中:K 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劣化效应系数.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同时考虑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和结构缺陷影响的氯离子扩散新方程为

c f t =KD ′0t m 01+R t -m 2c f x 2(9)2.2 新方程最基准的数学解———氯离子扩散理论基准模型

采用与(2)式相同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借助M angat 等[3]的结果,则(5)式可得到上述方程的数学解,即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新方程的最基准的数学解———氯离子扩散理论基准模型为

c f =c 0+(c s -c 0)1-erf x 2KD ′0t m 0(1+R )(1-m )

t 1-m (10) 1)余红发,孙 伟,鄢良慧,麻海燕.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理论模型[A ].第8届全国水泥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重庆:2001,10:14-17.

Stephen 等[10]建立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D ′0=D 0T T 0e q 1T 0-1T (11)

式中:D ′0,D 0分别为温度T ,T 0(

K )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q 为活化常数,与水灰比有关[10]:当m w /m c =0.4时,q =6000K ;当m w /m c =0.5时,q =5450K ;当m w /m c =0.6时,q =3850K .

将(11)式代入(10)式,即得到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c f =c 0+(c s -c 0)1-erf

x 2KD 0Tt m 0

(1+R )(1-m )T 0e q 1T 0-1T t 1-m (12)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渗透作用主要取决于扩散深度、混凝土特性和暴露条件.混凝土特性包括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时间依赖性、氯离子结合能力、混凝土内部初始氯离子浓度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劣化效应系数;暴露条件包括环境氯离子浓度、环境温度和暴露部位等.笔者1)确定了上述理论模型参数m 、K 和R 的取值规律.实质上,上述理论模型是Fick 扩散定律的推广和修正,它解决了长期以来Fick 扩散理论在混凝土中的适用性问题[11],与Clear 经242 建 筑 材 料 学 报第5卷 

验模型完全相符[5],并与M aage 模型[12]有较好的相关性,用它预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中的使用寿命比用Maage 模型更加科学合理.

3 理论模型在实际多种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应用探讨

3.1 考虑混凝土结构表面剥落时的混凝土表面剥落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破坏常常是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促进和加速了混凝土的劣化和失效过程.当混凝土结构被用于氯盐环境中时,不单单是结构物中的钢筋受到扩散渗进混凝土中的氯离子的锈蚀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混凝土往往同时受到诸如除冰盐冻融、火灾作用、硫酸盐腐蚀、海浪冲刷或盐湖风沙磨蚀等其它耐久性因素的叠加破坏作用,此时结构表面的混凝土将发生剥落现象.因此,在公式(12)中,实际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深度要减去表面剥落层的厚度,即能得到同时考虑多种耐久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表面剥落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c f =c 0+(c s -c 0)1-erf

x -x s 2KD 0Tt m 0(1+R )(1-m )T 0e q 1T 0-1T t 1-m (13)

式中:x s 为混凝土结构受恶劣环境作用后的表面剥落层厚度.

3.2 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循环影响的混凝土冻融循环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在以NaCl 为主要成分的除冰盐作用下,一方面结构表面混凝土要发生逐层剥落,使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另一方面氯离子要通过扩散渗透作用进入混凝土内部腐蚀结构中的钢筋,使整个混凝土结构失效,从而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下面推导在这种复杂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模型.

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混凝土受到冻融循环作用时其质量损失与表面剥落层厚度有关.如用一定厚度的立方体模型描述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单面受冻融条件下,基于混凝土冻融时表面剥落的均匀性假设,可以简单地导出混凝土的表面剥落层厚度与质量损失率成正比

x s =k w

(14)式中:w 为混凝土经过一定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质量损失率;k 为实验常数,与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形

状、材料特性、表面剥落均匀性和冻融条件有关.

Ghafooti 等[13]研究指出,快速冻融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损失与冻融循环的关系符合对数规律.慕儒[14]结合大量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混凝土在冻融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与冻融循环次数的修正关系如下

w =a lg (bN +1)1+c ′110d -0.01N +1(15)式中:N 为冻融循环次数;a ,b ,c ′和d 是由实验确定的材料特性参数,具体取值见文献[14],其中,a 和c ′与混凝土冻融循环时的2次质量快速损失的速率有关,由混凝土性能和冻融介质决定;b 与初始质量快速损失持续的时间有关;d 取决于骨料剥落开始时间.当混凝土在冻融过程中不出现骨料剥落阶段即第2次质量快速损失时,c ′和d 为零.

将(14),(15)式代入(13)式,得到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循环影响的混凝土冻融循环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如下

c f =c 0+(c s -c 0)1-erf x -ka lg (bN +1)1+c ′110

d -0.01N +12KD 0Tt m 0(1+R )(1-m )T 0

e q 1T 0-1T t 1-m (16)

与公式(13)相比,上式并不复杂,仅增加了1个变量———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而k ,a ,b ,c ′和d 均为实验常数.公式(16)首次将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寿命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联系在一起,实243 第3期余红发等: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现了材料耐久性与结构寿命的统一.根据上述模型公式可以看出,在冻融循环和氯离子扩散渗透共同作用下,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渗透作用除了取决于扩散深度、混凝土特性和暴露条件以外,还与冻融介质和冻融循环次数有关.

3.3 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损伤影响的混凝土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要将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公式(16)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必须解决好实验室快速冻融循环次数与现场环境中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问题,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15],建立了混凝土在室内外冻融循环次数的比例关系,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能将其与混凝土在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损伤因子建立起理论联系,无疑能够提高上述理论模型的实用性.

在混凝土的冻融耐久性研究中,慕儒[14]建立了混凝土冻融前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

1) Zhu Yaxian ,Hong Dinghai .Long -term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s under coastal exposure conditions [A ].Proc .of 3r d CANM ET /AC I ,Inter .Conf .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in M arine Environment [C ].Canada :1996.

E /E 0=exp [-(k 1N )f ]

(17)式中:E 0和E 分别是冻融前、后的动弹性模量,k 1和f 是实验常数,具体取值见文献[14].根据损伤因子的定义[16]

ω=1-A /A 0

(18)式中:ω为损伤因子;A 0为材料无损时的原始截面积;A 为材料发生损伤以后的有效截面积.Brow n 等[17]指出,材料损伤前后动弹性模量与截面积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E E 0=A A 0

(19)将(17),(19)式代入(18)式,经整理得到

N =[ln (1-ω)-1]1/f /k 1(20)

将(20)式代入(16)式,即得到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损伤因子影响的混凝土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c f =c 0+(c s -c 0)

×1-erf x -ka lg b k 1

[ln (1-ω)-1]1/f +11+c ′110d -0.01k 1[l n (1-ω)-1]1/f +12KD 0Tt m 0

(1+R )(1-m )T 0e q 1T 0-1T t 1-m

(21)与公式(13)相比,上述公式看似冗长,其实并不复杂,仅增加了1个变量即混凝土冻融时的损伤因子,k ,k 1,a ,b ,c ′和d 均为实验常数.根据上述模型公式,在冻融和氯离子扩散渗透共同作用下,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渗透作用取决于扩散深度、混凝土特性、暴露条件和混凝土的损伤因子.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是从冻融和氯离子扩散条件导出的,对于其它耐久性因素如火灾、硫酸盐腐蚀、海浪冲刷或盐湖风沙磨蚀等作用下的损伤是否具有普适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4 氯离子扩散新方程的验证

4.1 混凝土试件在海洋浪溅区暴露2.4~3.5a 的氯离子浓度分布

朱雅仙等1)于1996年报道了多种钢筋混凝土试件在海南岛八所港码头海洋浪溅区暴露不同时间的现场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制作了普通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矿渣混凝土和碱矿渣混凝土试件,3种普通混凝土(OPC )的水灰比(质量比,下同)分别为0.450,0.550和0.414,后者掺有244 建 筑 材 料 学 报第5卷 

RDN 型减水剂,水泥用量分别为430,350,430kg /m 3,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47.1,36.2,52.1M Pa ;粉煤灰混凝土(FAC )采用双掺技术,一级粉煤灰掺量为17.2%(质量分数,下同),水胶比为0.318,水泥用量为385kg /m 3

,28d 抗压强度为46.7M Pa ;矿渣混凝土(SGC )分别采用单掺和双掺技术,矿渣掺量均为70%,水胶比分别为0.420和0.380,水泥用量均为129kg /m 3,单掺时28d 抗压强度为35.8M Pa ;碱矿渣混凝土(ASC )采用碱矿渣活化水泥为胶结料,水灰比为0.380,水泥用量为430kg /m 3,28d 抗压强度为59.4MPa .图1是不同混凝土试件在海南岛八所港海洋浪溅区暴露不同时间后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实测值(用实验点表示,图2,3同)和本文理论基准模型的预测值(用曲线表示,图2,3同).结果表明,无论对于哪种混凝土,本文理论基准模型的预测值与文献报道的实测值几乎完全一致

.图1 海洋浪溅区混凝土暴露2.4~3.5a 的氯离子浓度验值

Fig .1 Chlorid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bas ed on mode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OPC ,FAC ,SGC and ASC

concrete exposed to sea tidal zone for 2.4~3.5a

m w /m c :○———0.450(OPC );□———0.550(OPC );△———0.414(OPC );

m w /m b : ———0.380(ASC );◇———0.318(FAC );★———0.420(SGC );★———0.380(SGC )

4.2 旧立交桥混凝土在除冰盐条件下18a 的总氯离子浓度分布

北京西二环西北角的西直门旧立交桥是北京首批建设的立交桥之一,建成于1980年底,1999年3月因混凝土破坏等原因改建.以前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原因是发生了碱骨料反应,王玲等[18]

经过重新研究认为,混凝土破坏原因是在除冰盐作用下的盐冻破坏和钢筋锈蚀.该桥面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09kg /m 3,配合比为1∶1.82∶2.82,水灰比为0.540,桥基和桥面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分别为45.1M Pa 和40.2MPa .图2是桥基和桥面混凝土芯样的氯离子浓度的实测结果以及本文理论模型和Fick 第二扩散定律的预测结果.图中自由氯离子浓度用砂浆的质量分数表示.由于受到雨水的冲洗,混凝土暴露表面的氯离子浓度实测数据偏低.由图可见,用本文理论模型预测西直门旧立交桥桥基和桥面混凝土芯样的氯离子浓度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而用Fick 第二扩散定律预测则存在很大的误差,证明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4.3 普通混凝土电杆在盐湖地区暴露19a 后的氯离子浓度分布

1982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在察尔汗盐湖地区架设了格尔木—察尔汗钾肥厂35kV 供电线路,全长61.624km ,共494基杆,除10.771km 72基杆为正常地段外,其余50.853km 422基杆位于盐渍土及盐湖等不良地段.在普通土壤和轻盐渍土地带,使用钢筋混凝土电杆,其线路长42.21km ,共293基,其中230基系用Υ190mm ×12m 锥形杆,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8,配筋为14根Υ16mm 的A3钢,对地下部分使用环氧漆及无捻玻璃布进行防腐处理.在重盐渍土、超重盐渍土及盐湖地段试用几基混凝土电杆.工程于1982年6~10月间立杆,1983年5月发现电杆纵向裂缝,1985年全线路报废.2001年8月笔者实地考察了该线路混凝土电杆的现状,并取样用酸溶法测定了不同深度混凝土断面的氯离子浓度值,示于图3.图中还列出了用本文理论基准模型和Fick 第245 第3期余红发等: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二扩散定律计算的预测值.结果表明,除了在混凝土近表面由于取样误差导致结果有偏差外,本文

理论基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而Fick第二扩散定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明显不符

.

图2 除冰盐作用18a的旧立交桥混凝土芯样中的氯离子浓度

F ig.4 Chloride concentration profile based on model and

ex perimental results[18]in the surface and founda-

tion co ncrete cores of cloverleaf bridge for expo-

sure to deicing salt fo r18a

○,———:Foundati on;□,……:Surface;……:Fick's s econd l

aw 图3 盐湖地区暴露19a的混凝土电杆的氯离子浓度Fig.5 Chloride concentration profile based on mode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

exposed to salt lake for19a

□:Experimental data;———:Theoretical model of present study;……:Fick's second law

5 结论

1.在Fick第二扩散定律的基础上,引进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概念,充分考虑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以及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内部微裂纹等结构缺陷的影响,严密地推导出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新方程,导出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基准理论模型,该模型与国外曾经广泛采用的Clear经验模型完全相符,解决了长期以来Fick扩散理论与实际混凝土不相符的问题,而且与M aage模型有较好的相关性.

2.基于除冰盐冻融、火灾作用、硫酸盐腐蚀、海浪冲刷或盐湖风沙磨蚀等其它耐久性因素对混凝土的叠加破坏作用使结构表面发生的剥落现象,推导出了考虑多种耐久性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表面剥落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3.基于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与表面剥落层厚度的关系,建立了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循环影响的混凝土冻融循环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该模型首次将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寿命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1个公式中考虑,实现了材料耐久性与结构寿命的统一.

4.基于混凝土冻融损伤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剥落和冻融损伤因子影响的混凝土损伤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5.借助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新方程进行了广泛的实验验证和工程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验证结果,其效果明显优于Fick第二扩散定律.本文建立的多种理论模型为预测实际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不仅适合于海洋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而且还适合于除冰盐和盐湖等更为恶劣的氯离子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

参考文献:

[1] Thomas M D A,Bamforth P B.M odell ing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Effect of fly ash s lag[J].Cement and Concrete Re-

search,1999,29(4):487-495.

[2] Prezzi M,Geyskens P,M onteiro P J M.Reliability approach to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marine environments

246 建 筑 材 料 学 报第5卷 

[J ].ACI M aterials Journal ,1996,93(6):544-552.

[3] M angat P S ,M olloy B T .Prediction of l ong -ter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 concrete [J ].M 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94,27:338-

346.

[4] M angat P S ,Limbachiya M C .Effect of initial curing on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 repair materials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29(9):1475-1485.

[5] Clear K C .Time -to -corros 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in concrete sl abs [A ].Performance after 830dail y salt applications (3)[C ].Re -

port No .FHWA /RD -76/70,W ashington D C .Federal Highw ay Administration ,1976:(59).

[6] 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344.

[7] 王新友,李宗津.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的研究进展[J ].建筑材料学报,1999,2(3):249-256.

[8] W ee T H ,W ong S F ,Sw addiwudhipong S ,et al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l ong -ter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in hardened

cement matrix materials [J ].AC I M aterial s Journal ,1997,94(6):565-576.

[9] M aage M ,Helland S ,Carlsen J E .暴露于海洋环境的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氯化物渗透[A ].索默H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C ].冯乃谦,丁建彤,张新华,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8-127.

[10] S tephen L A ,Dw ayne A J ,M atthew A M ,et al .Predicting the service l ife of concrete marine structures :an environmental

methodology [J ].ACI S tructural Journal ,1998,95(1):27-36.

[11] 卢 木,王濮信,卢金勇.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研究现状[J ].混凝土,2000,(12):37-41.

[12] M aage M ,Hel land S ,Poulsen E ,et al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of existing concrete structures exposed to marine environment [J ].

ACI M aterials Journal ,1996,93(6):602-608.

[13] Ghafooori N ,M athis R .A comparison of freezing and thaw ing durability of non -air entrained concrete pavers under AS TM C67

and AS TM C666[J ].ACI M aterials Journal ,1997,94(6):325-331.

[14] 慕 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 ].南京: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0.

[15] 林宝玉,蔡跃波,单国良.保证和提高我国港工混凝土耐久性措施的研究与实践[C ].阎培渝,姚 燕.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

与技术[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16-23.

[16] 余寿文,冯西桥.损伤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1.

[17] Brow n S D ,Biddulph R B ,Wilcox P D .A strength -porosity relation involving different pore geometry and orienta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1964,47(7):320-322.

[18] 王 玲,田 培,姚 燕,等.西直门旧桥混凝土破坏原因分析[A ].阎培渝,姚 燕.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C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79-82.247

 第3期余红发等: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水泥中氯离子的危害和预防

氯盐是廉价而易得的工业原料,它在水泥生产中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熟料煅烧的矿化剂,能够降低烧成温度,有利于节能高产;它也是有效的水泥早强剂,不仅使水泥3天强度提高5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温度,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另一方面,氯离子又是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重要因素。由于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各国对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但由于熟料煅烧过程中,氯离子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残留在熟料中的氯离子含量极少。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因是掺加了混合材料和外加剂(如:工业废渣、助磨剂等)。因此,在我国水泥新标准中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0.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0.06%”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水泥行业对混凝土质量保证的承诺和责任心。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是当前最突出的工程问题之一,已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大家不仅重视研究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与防护问题,并不断推出新的检验评价方法与监控防护措施。 钢筋的腐蚀分为湿腐蚀和干腐蚀两种。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锈蚀是在有水分子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腐蚀,属湿腐蚀。钢筋的锈蚀过程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使钢筋表面的铁不断失去电子而溶于水,从而逐渐被腐蚀;与此同时,在钢筋表面形成红铁锈,体积膨胀数倍,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长”,离开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将失去发展的空间。水泥企业全面控制各品种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是在履行一种社会的责任,也是避免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过渡和适应新的水泥标准的要求,水泥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新标准的各项规定和培训有关测试技能。水泥新标准是将原来的六 大通用水泥的三项标准(GB175、GB1344、GB12958)整合修订为一个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更新的内容很多,尤其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需要企业尽快购置标准指定的水泥氯离子测定仪,化验室工作人员要进行成分测定、仪器使用维护及校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氯离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1、氯离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水泥在没有C l-或C l-含量极低的情况下,由于水泥混凝土碱性很强,p H 值较高,保护着钢筋表面钝化膜使锈蚀难以深入。氯离子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有害作用在于它能够破坏钢筋钝化膜,加速锈蚀反应。当钢筋表面存在C l-、O2和H2O 的情况下,在钢筋的不同部位会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F e +2C l-→F e C l2+2e-→F e2++2Cl-+2e-;O2+2H2O+4e-→4(O H )-。进入水中的F e2+与O H-作用生成F e (O H )2,在一定的H2O 和O2条件下,可进一步生成F e (O H )3产生膨胀,破坏混凝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北方及国外某些国家(尤其是前苏联),为使冬季施工方便,曾普遍使用氯化钙等氯盐作混凝土早强(或防冻)剂,致使大量建筑因钢筋严重锈蚀而过早破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现在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原则上已不用氯盐早强(或防冻)剂;即使掺用氯盐,我国规定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港工钢筋混凝土中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0.1%),并需对钢筋作防锈处理,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此外,C a C l2用量较大时,还会降低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和耐磨性及28天抗折强度。如在生料中加入的氯化物,虽然可促进熟料煅烧,起到矿化剂的作用,对提高立窑产量有利,但有相当部分的氯离子会残留于熟料和水泥中,也会加速钢筋锈蚀。因此,无论是水泥生料中,还是水泥中加入氯化物都应持谨慎态度,不宜掺加。 2、碱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碱溶解速度快,能增加水泥混凝土液相的碱度,可加速水泥水化速度及激发水泥中混合材的活性,通常被用作水泥的早强剂,以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 碱作为水泥早强剂对水泥的增强效果往往随外加剂的种类及掺量,外加剂中各激发组分的配比,混合材种类及掺量,熟料(或水泥)成分及性能,使用温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但大多数外加剂对水泥早期(1天、3天、7天)强度的促进作用比对后期(28天)强度的促进效果好,有的还对28天强度没有促进作用甚至降低28天强度;有时会使水泥发生快凝、结块及需水量增加;还容易发生碱骨料反应,产生局部膨胀,引起构筑物开裂变形,甚至崩溃。在水泥储存中,碱易生成钾石膏(K2SO4·C a S O4·H2O ),使水泥库结块和造成水泥快凝。碱还能使混凝土表面起霜(白斑)。因此,在水泥生产中,碱虽然可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增加混合材的掺量,但还是不宜使用含碱的早强剂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我国新水泥标准中增加氯离子检验人手,分析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带来途径。指出了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怎样才能避免混凝土中氯离子超标的几个措施,最后说明了有关各行业应研究怎样才能使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最少。这应是有关的技术T 作者的一种责任。 引言 《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在2006年9月就已完成,随后经过若干次的建材生产与建一E使用的协商讨论,终于2007年底发布,国家标准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于2008年6月1日实施,这个标准的正式实施,是我国水泥行业的大事,也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大事,它涉及到水泥产品的生产、流通、应用、科研与设计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泥生产企业,无论是产品品种的确定、配料方案的设计、化学分析及物理检验仪器设备的购置、校验、使用,还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参数调整与控制,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变更与适应,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保证新标准的正常平稳过渡。 早在2002年4月1日,国家建没部和同家质检总局就联合发布实施了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3.4耐久性规定的章节中,就对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的含量作了具体的规定;2004年l2月1日,两部局又联合发布实施了/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这个标准的附录C,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作了规范;2006年6月1日国家建设部发布实施了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这个标准在3.1.10条中对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也作了规定。这些标准和规范的配套实施,必将对水泥的生产、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质量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1.1 水泥中的氯离子 氯盐是廉价而易得的丁业原料,它在水泥生产中具有明显的经济值。它可以作为熟料煅烧的矿化剂,能够降低烧成温度,有利于节能高产;它也是有效的水泥早强剂,不仅使水泥3 d强度提高5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温度,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但由于熟料煅烧过程中,氯离子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残留在熟料中的氯离子含培极少。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冈是掺加了混合材料和外加剂(如:工业废渣、助磨剂等)。因此,在我国水泥新标准中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0.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O.06%”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泥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过多负面影响。 1.2砂子中的氯离子 在天然砂中,特别是天然海砂中,因为海水中氯离子较高,使得海砂的表面吸附的氯离子也比较多,导致海砂中氯离子的含量较大,如果不加处理用在混凝土中,将会使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垣增多。 1.3水中的氯离子 在混凝土拌制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如果用饮用的自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我国新水泥标准中增加氯离子检验人手,分析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带来途径。指出了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怎样才能避免混凝土中氯离子超标的几个措施,最后说明了有关各行业应研究怎样才能使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最少。这应是有关的技术T 作者的一种责任。 引言 《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在2006年9月就已完成,随后经过若干次的建材生产与建一E使用的协商讨论,终于2007年底发布,国家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于2008年6月1日实施,这个标准的正式实施,是我国水泥行业的大事,也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大事,它涉及到水泥产品的生产、流通、应用、科研与设计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泥生产企业,无论是产品品种的确定、配料方案的设计、化学分析及物理检验仪器设备的购置、校验、使用,还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参数调整与控制,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变更与适应,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保证新标准的正常平稳过渡。 早在2002年4月1日,国家建没部和同家质检总局就联合发布实施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3.4耐久性规定的章节中,就对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的含量作了具体的规定;2004年l2月1日,两部局又联合发布实施了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这个标准的附录C,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作了规范;2006年6月1日国家建设部发布实施了JGJ 52--2006((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这个标准在3.1.10条中对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也作了规定。这些标准和规范的配套实施,必将对水泥的生产、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质量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1.1 水泥中的氯离子 氯盐是廉价而易得的丁业原料,它在水泥生产中具有明显的经济值。它可以作为熟料煅烧的矿化剂,能够降低烧成温度,有利于节能高产;它也是有效的水泥早强剂,不仅使水泥3 d强度提高5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温度,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但由于熟料煅烧过程中,氯离子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残留在熟料中的氯离子含培极少。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冈是掺加了混合材料和外加剂(如:工业废渣、助磨剂等)。因此,在我国水泥新标准中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0.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O.06%”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泥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过多负面影响。 1.2砂子中的氯离子 在天然砂中,特别是天然海砂中,因为海水中氯离子较高,使得海砂的表面吸附的氯离子也比较多,导致海砂中氯离子的含量较大,如果不加处理用在混凝土中,将会使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垣增多。 1.3水中的氯离子

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和 氯离子扩散系数实验

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和氯离子扩散 系数实验 实验报告 学号: 2010010131 班号:结 02 实验日期: 2011.12.14 实验者:陈伟 同组人:吴一然 建筑材料第六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凝土主要力学性的测试方法。 2.学习用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3.评定混凝土的渗透性。 二、实验原理 1.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原理 1)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概念: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 mm2 计)表示。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 2).试验依据标准: GB/T50081-2002 3).试验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罩。 4.6.1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小于25mm. 4.6.2钢垫板应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 mm;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 硬化层厚度约为5 mm. 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4.6.2条规定时,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4.6.2条规定的钢垫板。 4).加荷速度: <C30 0.30---0.50MPa/S ≥C30 0.50—0.80 MPa/S ≥C60 0.80—1.0 MPa/S

5).换算系数:100×100×100 (mm) 0.95 150×150×150(mm) 1.00 200×200×200(mm) 1.05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 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实验确定。 单位:MPa N/ mm2 6)实验设备: (1) 压力实验机 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应为±1%,试件的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全量程的80%左右。实验机上、下压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其中的一块压板应带有球形支座,使压板与试件接触均衡。 (2) 钢尺 量程300mm,最小刻度1mm。 7)强度检验: 强度值得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如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相差均不超过15%,则以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得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及最小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改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相差均超过15%,则该组实验结果无效。 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实验原理. 1.试件尺寸:100×100×100(mm) 2.龄期:14天 3.加载方式:见下图一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直径为150mm的钢制弧型垫条,其长度不短于试件边长.进行劈裂抗拉试验时在垫条与混凝土之间垫一厚3-4mm,宽度为10-20mm的三合板垫层.加荷速度:0.2-0.8Mpa/S(强度等级低的取0.2-0.5,高的取0.5-0.8Mpa/S)

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

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 发布日期:2015-07-23 来源:混凝土机械网作者:混凝土机械网浏览次数:640 核心提示:摘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摘要:商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商品 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商品混凝土中及其原料氯离子标准的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关于氯离子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材料标准氯离子 中图分类号:O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今年央视3.15对深圳海砂的曝光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深圳,也存在于其它的沿海城市。现有标准中,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的指标范围在0.01~0. 06%之间,此标准除过于宽松外,还让各地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采取某一个指标执行。目前全国沿海地区对砂中氯离子的限量值有0.06%、0.03%、0.02%、0.01%、0.0020%等。而商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不仅仅来自砂中,其他原料或多或少都含有氯离子。 一氯离子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氯离子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一)是钢筋腐蚀,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下降,氯离子对商品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 对商品混凝土最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二)是降低抗化学侵蚀、耐磨性和强度当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较大时,会降低商品 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和耐磨性以及抗折强度。 (三)是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近10年来,含氯环境下商品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耐久性研究的重点。与碳化引起的钢筋腐蚀相比,氯离子引起的钢筋腐蚀一旦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对商品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通常将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作为构件耐久性寿命的终结。含氯环境下商品混凝土 中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不仅与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过程有关,还与临界氯离子浓度有关,所以现在的商品混凝土规范、标准都对氯离子的浓度作了限制。 二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1.Cl-造成水泥混凝土危害的原因 普遍研究认为因Cl-的存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是导致钢筋锈蚀、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除了“电化反应”外,水泥混凝土结 构内发生的“氧化反应”和“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也 是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氧化反应”、“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过程中,Cl-始终对这些危害反应的发生起着“诱导”作用。这种“诱导”作用,主要是由Cl-的特性及与它相结合的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Mx+所构成的离子化合物MClx的性质所决定的。 2.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 根据氯离子“诱导”水泥混凝土造成的危害反应机理,我们认 为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Cl-浓度越高,也就意味着MClx的含量越大,危害反应越激烈;随着时间的延长,危害的程度也越严重。(2)空气湿度越大或混凝土构件周围环境潮湿,危害反应越易发生,危害性越大。(3)环境温度越高,危害反应加剧,危害的程度加重。(4)时间越长,危害反应持续越久,危害的程度也就逐步扩大。(5)混凝土结构越

薄或结构内部的孔隙率越大,危害反应越迅速,危害的程度也越大。(6)处于酸、碱的环境中或存在其他介质侵蚀的情况下,危害反应 加快。 3.危害反应的预防和治理 为了有效控制Cl-对水泥混凝土造成的危害,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Cl-的主要来源,做到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其次,我们要根据Cl-危害反应机理,采取各种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水泥中Cl-的主要来源水泥中的Cl-主要来源于水泥自身(水泥熟料、混合材)和水泥中掺入的外加剂。有人认为水泥自身的Cl-主要来源于混合材,其理论根据是因为熟料已经过水泥窑内的高温 煅烧,其中Cl-已被挥发。针对这一观点,我们将NaCl在高温炉中 进行了灼烧试验:在810℃NaCl固体开始变成熔融状,840℃全部变 为熔融体,在1400℃恒温灼烧30分钟,其损失量只有12.72%。虽然旋窑内最高温可以达到1700℃~1800℃(立窑内最高温度一般为1350℃~1450℃),但它的尾气离开最上端旋风预热筒的温度只有320℃~350℃,而在低端两级旋风预热筒内温度一般为750℃~870℃,并在这两级旋风预热筒内物料易发生粘堵现象,我们认为这 与MClx在该温度范围内变成熔融体,增加了物料的黏度有关。上述 情况表明,Cl-在熟料煅烧过程中不可能大部分地挥发掉,即使有挥 发也只是相对很少的一部分。此外,我们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多家水 泥企业生产的熟料及使用的混合材进行了Cl-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熟

RCM-DEH型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仪

SONA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RCM-DEH型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仪 操 作 指 南 北京首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SONA MC Tech.Co.,Ltd

重要安全信息 本信息可以帮助您安全使用本公司公司产品,请遵循并保留本公司产品随附所有资料。 客户的安全对于本公司公司很重要,我们开发的产品安全、有效。本产品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电源线、测试线以及其它功能部件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仍会引起潜在的安全危险,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要减少这些危险,请按照产品的说明操作,遵循产品所有操作说明中的警告信息并仔细阅读本文。仔细按照本文中包含的和随产品提供的资料进行操作,有助于您免受危险并拥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需要立即采取操作的情况 产品可能由于使用不当或疏忽而损坏。某些产品损坏程度严重的,经过本公司公司专业人员检查及修理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请经常检查设备情况,如果您发现经下列出的任何情况(虽然很少发生)或者对产品有任何安全方面的考虑,请停止使用该产品并断开电源,直到您可以与本公司取得联系以得到进一步的指导为止。 ●电源线、插头、测试线破裂或损坏。 ●有冒烟或从主机中发出异味。 ●产品机箱内部进水。 ●测量时测试线正负极对接。 ●产品以任何方式的跌落或受到损坏。 ●当按照操作说明操作时产品不正常动作。 注:如果对于本公司提供的产品发现这些情况,请停止使用该产品,直到您联系产品生产商并获取进一步说明或得到合适的替换件为止。

一般安全准则 请始终遵守以下预防措施以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维修 请勿试图自己维修,除非本技术中心提示您这样操作。 电源线 请勿将电源线缠绕在其他物品上,这样做会绷紧电源线,从而可能导 制电源破损裂、或弯曲。这样会出现安全隐患。 避免电源线接触到液体(试验中会接触有腐蚀性液体)液体有时会导 致短路。 流体也可能导制电源线终端的连接器接头逐渐腐蚀,这样最终会导制 过热。 插头的插座 设备使用三线插头,请选择三线的电源插座使用。 若设备使用的电源插座有损坏或腐蚀迹象,请勿使用该插座。 测试线 本仪器测量时,测试主机将输出0~60V直流电压,因此测试线两端在开机状态下会带有60V电压。出于安全考虑,请用户在使用时,不要将双手触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 一、试验原理 利用外加电场的作用使试件外部的的氯离子向试件内部迁移。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该试件沿轴向劈裂,在新劈开的断面上喷洒硝酸银溶液,根据生成的白色氯化银沉淀测量氯离子渗透的深度,以此计算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二、取样 取样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应随机从同一车(盘)中取样,并不宜在首车(盘)混凝土中取样。从车中取样时,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应在卸料量1/4~3/4之间取样。 三、试件制作 标准试件的尺寸是一致的,都是直径100±1mm,高度50±2mm的圆柱体试件。但是制件方法有区别。RCM法规定了两种种制作方法。但是都是使用圆柱试模宜使用Φ100mm ×100mm或Φ100mm×200mm试模。试件制作应在现场取样后30min内进行。 四、试件养护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移至标准养护室。试件应在24±2h内拆模,然后应浸没于标准养护室的水池中 五、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在RCM装置前应采用电吹风冷风档吹干,表面应干净、无油污、灰沙和水珠。 六、溶液配制 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应至少提前24h配制,并应密封保存在温度为(20~25)℃的环境中。 阴极溶液要求,质量浓度10%NaCL溶液。 阳极溶液要求,摩尔浓度0.3mol/L NaOH溶液。 显色指示剂要求,摩尔浓度0.1mol/L AgNO3溶液。 七、温度要求 试验室温度为(20~25)℃,溶液温度(20~25)℃,初始温度、最终温度测量的是阳极溶液,即NaOH溶液,要求温度计或热电偶的精确为0.2 ℃。 八、电迁移试验 开启电源,调节电压到30±0.2V,记录每个通道的初始电流,根据初始电流,确定试验电压和通电时间。 九、氯离子渗透深度测定 1.等分试件直径断面10等分。标准中要求喷涂显色剂后再等分,因为显色剂属强氧化剂,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建议在破型之前用蜡笔标出。 2.喷涂完显色剂后,15min后观察颜色,测量渗透深度,精确到0.1mm。 3.当某一测点被骨料阻挡,可将此点位置移到最近未被骨料阻挡的位置进行测量。 4.当某测点数据不能得到,只要总测点数多于5个,可忽略此测点。 5.当某测点位置有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使该点测量值远大于其他各测点的平均值,可忽略此测点数据,但应这种情况在试验记录和报告中注明。 十、经验公式 ?DRCM=0.0239(273+T)L/(U-2)t*(Xd-0.0238((273+T)LXd/(U-2))0.5 其中: ?DRCM——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精确到0.1×10-12m2/s ?U ——所用电压的绝对值(V) ?T ——阳极溶液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的平均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 B.1适用范围 B.1.1本试验方法以电量指标来快速测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适用于检验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B.1.2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直径为95±2mm,厚度为51±3mm的素混凝土试件或芯样。B.1.3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掺亚硝酸钙的混凝土。掺其它外加剂或表面处理过的混凝土,当有疑问时,应进行氯化物溶液的长期浸渍试验。 B.2试验基本原理 B.2.1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氯离子能通过混凝土试件向正极方向移动,以测量流过的混凝土的电荷量反映渗透混凝土的氯离子量。 B.3试验设备及材料 B.3.1试验装置如图B.3.1 B.3.2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直流稳压电源,可输出60V直流电压,精度±0.1V; (2)塑料或有机玻璃试验槽,其结构尺寸如图B.3.2所示; (3)铜网为20目; (4)数字式电流表,量程20A,精度±1.0%; (5)真空泵,真空度可达133Pa以下; (6)真空干燥器,内径≥250mm; B.3.3试验应采用下列材料: (1)分析纯试剂配制的3.0%氯化钠溶液; (2)用纯试剂配制的0.3mol氢氧化钠溶液; (3)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 B.4试验步骤 B.4.1制作直径为95mm,厚度为51mm的混凝土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或90d,试验时以三块试件为一组。 B.4.2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施涂于试件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洞以保证试件侧面完全密封。 B.4.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将试件放入1000ml烧杯中,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数分钟内真空度达13Pa以下,保持真空3h后,维持这一真空度注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泡1h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8±2h。 B.4.4从水中取出试件,抹掉多余水份,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槽内,用橡胶密封环或其它密封胶密封,并用螺杆将两试验槽和试件夹紧,以确保不会渗漏,然后将试验装置放在20~23℃流动冷水槽中,其水面宜低于装置顶面5mm,试验应在20~25℃恒温室内进行。B.4.5将浓度为3.0%的NaCl溶液和0.3mol的NaOH溶液分别注入试件两侧的试验槽中,注入NaCl溶液的试验槽内的铜网连接电源负极,注入NaOH溶液的试验槽的铜网连接电源正极。 B.4.6接通电源,对上述两铜网施加60V直流恒电压,并记录电流初始读数I0,通电并保持试验槽中充满溶液。开始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值变化不大时,每隔10min 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变化很小时,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直至通电6h。 B.5试验结果计算 B.5.1绘制电流于时间的关系图。将各点数据以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对曲线作面积积分,或按梯形法进行面积积分,即可得试验6h通过得电量。当试件直径不等于95mm时,则所得

水泥中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

氯离子对钢筋腐蚀机理的影响 [摘要] 氯化物的侵入是引起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氯离子能破坏钢筋表面钝化膜而引起钢筋局部腐蚀,对腐蚀过程具有催化作用。但只有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钢筋才会发生腐蚀。由于影响因素多,至今难以确定统一的氯离子浓度临界值。着重阐述了钢筋腐蚀行为和氯离子的去钝化机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和保护钢筋的措施及其研究进 展。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钢筋;腐蚀;氯离子 0 前言 钢筋在混凝土高碱性环境中的钝态条件被破坏,便被腐蚀。钢筋钝化膜破坏机理主要是混凝土的碳化和氯化物侵入,这两种因素既影响混凝土孔隙液的pH值,又影响钢筋的电位值,因而直接影响钢筋的稳定性。因氯化物的侵蚀引起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破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北京西直门立交桥于1979年建成投入使用,不到20a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已十分严重,不得不进行改建。引起西直门立交桥过早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在冬季向立交桥撒含氯化物除冰盐引起钢筋腐蚀使立交桥结构受到破坏是突出的因素。台湾四面环海,许多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受破坏以及不断发生的“海砂屋”事件,也是氯化物侵蚀所引起的。目前,中国大陆也存在“海砂屋”现象。氯离子的侵蚀引起钢筋局部腐蚀是最有害的,对此,各国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条件的差异,研究结果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本工作主要对国内外氯离子与钢筋腐蚀系的研究进展和防止氯化物侵蚀的措施进行评述。 1 钢筋腐蚀与氯离子去钝化机理 钢筋混凝土是多相、不均质的特殊复杂体系,钢筋表面具有电化学不均匀性,存在着电位较负的阳极区和电位较正的阴极区;一般钢筋表面总处于混凝土孔隙液膜中,即钢筋表面阳极区和阴极区之间存在电解质溶液;由于混凝土的多孔性,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RCM法

非稳态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仪 使 用 说 明 书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RCM 法) 参照DuraCrete 非稳态电迁移试验原理 ( Rapid Chloride Migration Method of Concrete, Compliance Testing for Probabilistic Design Purposes, The European Union-Brite EuRam III, March 1999 ) 制定。 1 试验目的 定量评价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为氯离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以及使用寿命的评估与预测提供基本参数。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 mm (一般不宜大于20 mm )的试验室制作的或者从实体结构取芯获得的混凝土试件,试验数据可以用于氯离子侵蚀环境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作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 3 试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3.1 唐氏RCM 测定仪,原理图见图F.3.1。 (内径100,外径114~KOH KOH+Cl 橡胶筒 120,高150~170) (高15~20) - 3.2 含5% NaCl 的 0.2 mol/L KOH 溶液;0.2 mol/L KOH 溶液。 3.3 显色指示剂;0.1 mol/L AgNO 3溶液。 3.4 水砂纸(200~600#);细锉刀;游标长尺(精度0.1 mm )。 3.5 超声浴箱;电吹风(2000W );万用表;温度计(精度0.2℃)。 3.6 扭矩板手(20~100 N·m ,测量误差±5%)。 4 试件准备 4.1 标准试件尺寸为ф100±1 mm ,h =50±2 mm 。 4.2 试件在试验室制作时,一般可使用ф100 mm ×300 mm 或150 mm ×150 mm ×150 mm 试模。试件制作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移至标准养护室,24h 后拆模并浸没于标准养护室的水池中。试验前7d 加工成标准试件尺寸的试件,并用水砂纸(200~600#)、细锉刀打磨光滑,然后继续浸没于水中养护至试验龄期。 4.3 试件在实体混凝土结构中钻取时,应先切割成标准试件尺寸,再在标准养护室水池中浸

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492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 北欧试验方法 NT BUILD 492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氯离子扩散实验—北欧实验方法 NT BUILD 492 1.范围 本过程可以从非稳态迁移实验确定混凝土、砂浆或者水泥基修补的材料中氯化物的迁移系数. 2.适用领域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在实验室中成型或者从建筑物上钻取的试样.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是测量被测材料对氯离子渗透的电阻.这种非稳态下的迁移系数不能直接与从其他实验方法获得的氯化物的扩散系数相比较,例如非稳态下的浸渍实验或者稳态下的迁移实验. 3.参考文献 ① NT BUILD 201,“Concrete:Making and curing of moulded test specimens for strength tests”,2nd ed.,Approved 1984-05. ②NT BUILD 202,“Concrete,hardened:Sampling and treatment of cores for strength tests”,2nd ed.,Approved 1984-05. ③NT BUILD 208,“Concrete,hardened:Chloride content”,2nd ed.,Approved 1984-05. ④Tang,L and Soensen,H.E.,“Evaluation of the Rapid Test Methods for Chloride Difficient of Concrete,NORDTEST Project No.1388-98”,SP Report 1998:42,SP Swedish National Test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Boras,Sweden,1998. 4.定义 迁移: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扩散:分子或离子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的一种运动,确切的说是化学电势,即从一个高的浓度区到一个底的浓度区. 5.取样 该实验方法需要直径为100mm、厚度为50mm的圆柱形试样,该试样可以从成型的圆柱试件上或至少为100mm的芯样上切割得到.该圆柱形或芯样应该各自满足在NT BUILD 201和NT BUILD 202中所描述的条件.在实验中需要三个试件. 6.实验方法 6.1原理 在试件的轴向上利用外部的电势能迫使试件外部的氯离子向试件内部迁移。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该试件沿轴向方向劈裂,在新劈开的断面上喷射硝酸银溶液,从生成的可见的白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研究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引气剂是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之一,许多文献表明掺加引气剂不仅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且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加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易侵蚀、冻融的环境中。本文对掺加引气剂混凝土的氯离子抗渗性指标和混凝土抗冻性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引气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关键词:引气剂;耐久性;渗透性;抗冻性 前言 混凝土引气剂是最古老的外加剂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应用于混凝土抗冻工程中。引气剂在国外已较为普遍的应用于混凝土中,尤其是日本,大部分的混凝土应用引气剂。目前,在我国的混凝土工程中,引气剂的使用并不普遍,只有水工和港工混凝土明确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还有是对抗冻性有要求的北方,在混凝土中也要求使用引气剂来提高抗冻性。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不仅有利于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本文利用ASTM C1202标准试验方法对掺引气剂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快冻法试验方法对引气剂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引气剂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1 试验原材料 水泥:浙江三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狮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宁波某发电厂生产的Ⅰ级粉煤灰。 细骨料:河砂,细度模数MX = 2.83,属中砂,级配Ⅱ区。 粗骨料: 5~25mm的碎石。 减水剂: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减水剂。

引气剂:上海枫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SJ - 2水溶性混凝土引气剂。 2 试验方法 2. 1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按ASTM C1202 - 97 进行,试验龄期为28d。 ASTM C1202 - 97 是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选定的标准试验方法,试验的具体方法:50mm厚, 100mm直径的水饱和混凝土试件,两端水槽所用溶液分别为3. 0%NaCl和0. 3N NaOH,在60V的外加电场下,持续通电6小时后测定通过混凝土试件的总电量,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量高低来判断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按照混凝土6小时通过的总导电量,根据导电量大小,把混凝土对氯离子渗透性分成不同等级。根据混凝土的导电量,可以判断氯离子渗透性的高低。如表1: 2. 2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抗冻性试验采用北京燕科新技术总公司生产的DTR 一1 型混凝土快速冻融实验设备,按照GBJ82一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的“快冻法”进行。混凝土抗冻性试验冻融循环若超过200次,则停止试验,以动弹模量的损失来衡量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好坏。 3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选用了0.3、0.4和0.5三个不同的水胶比,以不掺引气剂的混凝土为基准配合比,掺入引气剂的混凝土为对比混凝土,研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各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2。

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

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 文:张洪滨 第一节: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 混凝土受到破坏的原因,按重要性递减顺序排列,依次是钢筋锈蚀、冻害、物理化学作用。而氯离子是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 在自然环境中,氯离子是广泛存在的。包括: 1,氯离子存在于混凝土原材料中,如含氯化物的减水剂,掺入的矿渣可能是用海水淬冷的,粉煤灰可能是用海水排湿的等等。 2,海洋是氯离子的主要来源,不仅海水中含有大约3%的氯化物,海风、海雾、海沙中也含有氯离子。海水、海风和海雾中的氯离子和不合理地使用海沙,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3,道路化冰盐因为性能好,价格便宜,因此在道路上广泛使用,这就使得氯离子能渗透到混凝土之中,引起钢筋锈蚀。 4,盐湖和盐碱地也是氯离子的一个重要来源。 5,工业环境十分复杂,就腐蚀介质而言有酸、碱、盐等,其中以氯离子、氯气和氯化氢等为主的腐蚀环境不在少数,处在此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破坏往往是非常迅速而又严重的。 6、火不仅可以直接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可用性,而且由于热分解有机化合物,还有促进钢筋锈蚀的间接作用。含氯很高的聚氯乙烯在80—90度下会分解放出气态的氯化氢,到300度时,几乎完全分解释放出大量氯离子,遇水溶解,形成PH值低到1的盐酸。这种酸最后在构件表面冷却凝结,渗入混凝土中,就会引起钢筋锈蚀。因此,火灾后混凝土构件常为氯化物所危害。 第二节: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途径 氯离子进入混凝土中通常有两种途径: 第一是“混入”,如使用含氯离子的外加剂、使用海砂、施工用水含氯离子、在含盐环境中拌制浇筑混凝土等。氯化物分水溶性和酸溶性两种,作为外加剂加入混凝土的氯化物一般都是水溶性的,而骨料中含有的氯化物大多都是酸溶性的。水溶性氯化物的危害大于酸溶性氯化物,因为它们可以直接腐蚀钢筋。“混入”现象大都是施工管理问题。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设备编号: TE-84-DL 页 数:2 (一)使用前准备工作 1、 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在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方可进 行操作。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电源电压是否稳定牢固,如发现故 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维修人员并做好检修记录。开机前检查有 机硅橡胶套和有机玻璃槽内注入的溶液以及导线与主机连线是否正 确,正极与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非试验室检验人员禁止操 作。试验时,试件周围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5℃内进行。 (二)操作方法: 1、 试件的准备。 2、 取出经过预处理的混凝土试件,装入有机硅橡胶套内,并灌入蒸馏 水或去离子水检验是否密封完好,然后倒掉,在阳极有机硅橡胶套 内注入0.3mol/L 的NaOH 溶液300ml ,阴极有机玻璃槽内注入10% 的NaCl 溶液10L (电通量试验时注入3%的NaCl 溶液)。 3、 分别连接各通道导线、温度传感器等,连接主机与电脑后开机即可 进行试验。 4、 如采用“连接电脑和软件”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前,用户可设定 组数、各组(每组3块)试件编号及试件直径。试件开始后,软件 自动显示,存储、分析计算和打印报告。 5、 试验结束后,关闭所有开关,将有机硅橡胶套内的试件取出后沿轴 向劈成两半,在新劈裂面上喷0.1M 的硝酸银溶液,测量每个不同测 点的渗透深度值。输入电脑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 (三)保养程序 1. 仪器使用时,应保持环境温度在20℃±5℃,相对湿度小于80%条件 下,仪器存放温度保持在0~40℃,相对湿度小于60% 2. 仪器存放在防尘、防潮、防晒、防淋的环境中。。 (四)安全程序 1. 劳动保护用品应穿戴齐全。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2. 在通电的情况下,连接线的正负极严禁直接接触。 CABR-RCMP6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B.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以快速氯离子扩散系数法(或称RCM法)测定氯离子在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非稳态迁移的扩散系数来确定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B.2 试件尺寸和数量 B.2.1试件尺寸:直径为(100±1)mm,高度为(50±2)mm的圆柱体试件。 B.2.2 试件数量:每组试件数量为3块。 B.2.3试件成型时应使用不含钢纤维、碳纤维等导电物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 B.3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溶液和指示剂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溶液和指示剂应符合GB/T 50082的有关规定,其中RCM装置的电源应能稳定提供(0~90)V的可调直流电。 B.4 试件制作 B.4.1试件制作应符合本标准7.1节的规定,在试验室制作试件时,宜采用Φ100mm×200mm 试模。 B.4.2应在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前7d加工成标准尺寸的试件。应先将试件从正中间切成相同尺寸的两部分(Φ100mm×100mm),然后从两部分中各切取一个高度为(50±2)mm的试件,并应将第一次的切口面作为暴露于氯离子溶液中的测试面。 B.4.3试件加工后应采用水砂纸和细锉刀打磨光滑,加工好的试件应继续浸没于水中养护至试验龄期。 B.5 试验步骤 B.5.1RCM法试验应按下述步骤进行: a)首先应将试件从养护池中取出来,并将试件表面的碎屑刷洗干净,擦干时间表面多余的水分。然后应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应精确到0.1mm。应将试件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置于真空容器中进行真空处理。应到5min内将真空容器中的气压减少至(1~5)kPa,并应保持该真空度3h,然后在真空泵仍然运转的情况下,将用蒸馏水皮遏制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注入容器,溶液高度应保证将试件浸没。在试件浸没1h后恢复常压,并应继续浸泡(18±2)h。b)试件安装在RCM试验装置前应采用电吹风冷风档吹干,表面应干净,无油污、灰砂和水珠。c)RCM试验装置的试验槽在试验前应用室温凉开水冲洗干净。 d)试件和RCM试验装置准备好以后,应将试件装入橡胶套内的底部,应在与试件齐高的橡胶套外侧安装两个不锈钢环箍(图B.1),每个箍高度应为20mm,并应拧紧环箍上的,使试件的圆柱侧面处于密封状态。m?N)2±30螺栓至扭矩 (. )mm图B.1 不锈钢环箍(然后应在橡胶套中注人并安装好阳极板。)应将装有试件的橡胶套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正式版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Cl-造成水泥混凝土危害的原因 普遍研究认为因C l-的存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是导致钢筋锈蚀、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除了“电化反应”外,水泥混凝土结构内发生的“氧化反应”和“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也是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氧化反应”、“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过程中,C l-始终对

这些危害反应的发生起着“诱导”作用。这种“诱导”作用,主要是由C l-的特性及与它相结合的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Mx+所构成的离子化合物M C lx的性质所决定的。 2.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 根据氯离子“诱导”水泥混凝土造成的危害反应机理,我们认为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Cl-浓度越高,也就意味着M C lx的含量越大,危害反应越激烈;随着时间的延长,危害的程度也越严重。(2)空气湿度越大或混凝土构件周围环境潮湿,危害反应越易发生,危害性越大。(3)环境温度越高,危害反应加剧,危害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