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37张PPT)
7、用“被”来表示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迁移训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 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杀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
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 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 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 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 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 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 示坏的气味
丈人 山东 妻子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 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 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
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 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 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词性
名词n. 动词v. 形容词adj. 数词num.
量词 代词pron.
实词
副词adv. 介词prep.考文言文18个虚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6张PPT)
(强调“常见”和“用法”)
(二)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 “不同”“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 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 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 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 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三、古今异义
★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 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 以为一个双音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 扣,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 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数词活用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

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 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 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 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童区寄传》)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2.我被为动赵句将:。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分)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⑸问同是今行日是十也·,何二天世年。,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 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 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 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一、判断句:
内容解读
课标解读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用的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 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 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拳拳
少,小 诚挚
词 多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自称的谦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文言词语和句式
2020/8/1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2020/8/1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课堂练习
在本册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以上所讲词 类活用的词各一例。
2020/8/1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一、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2020/8/1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二、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2020/8/1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020/8/1
一词多义
•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 练习 “朝” • 朝chá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拜见 拜访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见 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使……朝 拜 ④ 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朝廷 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朝代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54张ppt)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54张ppt)课件(共54张PPT)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吾得兄事之
(二)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3)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词类活用
动词作名词 (1)
(动词活用)
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一屠晚归
课堂练习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川泽纡其骇瞩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虽然,犹有未树也 则刘病日笃 具以表闻
吾、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 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学于余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
3 . 用 “ 为 ” “ 为 …… 所……”“……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 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 ⑸环滁皆山也。 · ⑹此亡秦之续耳。
3 .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⑶问今是何世。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

D嬴闻如姬父为人 被逮
所杀
A
D受制于人 A
五、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1)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汝安敢轻我射 一屠晚归
(2)从用动 在词 “跟 其别 ”的 “词之结”合后的,语则法活关用系为上名判 词断 。,如
使动用法主要是动词使动、形容 词使动、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1、不及物动词使动。
活 项伯杀人,臣 之 却匈奴七百余里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2、及物动词使动。
斗 外连横而 诸侯 朝 序八州而 同列
分析其主语。
分辨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 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 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 (大概......吧、恐怕......吧)等。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 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 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 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 巧。
(三)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 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 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4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45张PPT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据排偶,定句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例如:
① 余有叹焉。 ②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 圣益圣,愚益愚
④ 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 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张衡传》 中,“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先用全 称,后面的“衡少善属文”、“衡善机巧”“ 衡不慕当世”就不再提姓了。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例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4、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语。通俗地说,就是前一句话最后的字词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70张73页文档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70张73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 和句式》课件70张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精品课件(精选)PPT共13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精品课件(精选)PPT共133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 言词语与句式》精品课件(精选)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54张PPT) - 副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54张PPT) - 副本

窜梁鸿于海曲
臣具以表闻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三、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
四、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遂见用于小邑。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一词多义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 示例二: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扬州慢》) 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
兵器:
一词多义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
双音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腹犹果然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今异义 2源自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而刘夙婴疾病 悦亲戚之情话 盛筵难再 千里逢迎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穷且益坚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因招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大声发于水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鱼跃于渊 求救于术(袁术) 逢蒙学射于羿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三)通假字 (四)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 示例一:属 shŭ: 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ŭ: 连接: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一词多义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⑤视历复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⑾誓不相隔卿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⑸问同是今行日是十也·,何二天世年。,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予本非文人画士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突出语气 表示时间
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 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
古今异义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 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悦亲戚之情话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先帝不以臣卑鄙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卒(猝)起不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 霁:雨过天晴。 彩,指日
光。 区,指天空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吊,安慰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本来希望官职显达,不为自己的名誉和节操
自夸。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拔惩处表扬批评,不应有所差异。
08年辽宁省高考题 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陈人欲战,蛮奴(人名)撝[撝(huī):挥 手呵斥。]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 散走。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 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扬州慢》) 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
一词多义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 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 的。必不得已,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 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 这样就好办了。”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Zhāo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多义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朝” 朝chá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拜见 拜访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见 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使……朝 拜 ④ 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朝廷 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朝代
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 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 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 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 里的具体作用。
示例:2004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项是
A 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作业 1.归纳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并各举一例:
乎 其也 2.教材p93(2)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 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 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 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 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 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 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披)坚执锐
词类活用
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从(在、当)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
••••••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四、“为”表被动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三)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 (她)”。
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三、xiàng,名词,“相貌”之意 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被动句 指出下列被动句表被动的方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不拘于时,学于余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二、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三、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
四、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 相、相互”,读“Xiāng”
Zhāo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 个双音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腹犹果然
古今异义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3) 表示对人的态度。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吾得兄事之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课堂练习
在本册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以上所讲词 类活用的词各一例。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一、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