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各国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是指各国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规范和政策,旨在规范和管理国际贸易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二、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重要性1. 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对外贸易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例如,限制某些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防止其被用于军事目的或被竞争对手利用。
2. 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本国企业保护自己的产业和市场。
通过制定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竞争力,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 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和规范秩序。
通过参与和推动国际贸易组织的活动,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各国之间可以建立公正、透明和可预测的贸易规则,维护各国利益的平衡。
4. 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各国可以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1. 贸易政策和关税制度:各国会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和关税制度,以控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这些政策和制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目标,采取关税壁垒、配额管理、优惠关税和自由贸易协定等多种方式来约束贸易活动。
2. 出口控制和技术转让:一些国家会通过出口控制和技术转让制度,限制特定产品和技术的出口。
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敏感产品和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3. 海关监管和贸易便利化:各国通过建立健全的海关监管体系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强对进出口货物和商业活动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贸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的海关设施、推行电子化的通关手续、加强风险评估和合作等。
4. 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旨在应对不正当贸易行为和市场扭曲。
第14讲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 2000年6月21日,在世界贸易组织一百三十 年 月 日 五个成员中, 五个成员中,有三十七个成员要求与中国 进行双边谈判, 进行双边谈判,已有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 的三十二个成员与中国结束谈判, 的三十二个成员与中国结束谈判,并签署 了双边协议。尚未达成协议的仅剩墨西哥、 了双边协议。尚未达成协议的仅剩墨西哥、 瑞士、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 瑞士、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
• 中国入世还由 步走: 中国入世还由3步走 步走: • 第一步,与最后五个要求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 第一步, WTO成员完成谈判并签署协议; 成员完成谈判并签署协议; 成员完成谈判并签署协议 • 第二步,等待 第二步,等待WTO总理事会召开会议通过中国加 总理事会召开会议通过中国加 的议定书和中国工作组报告; 入WTO的议定书和中国工作组报告; 的议定书和中国工作组报告 • 第三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中国入世议定书后, 第三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中国入世议定书后, 由中国政府代表将批准书交存WTO总干事。 总干事。 由中国政府代表将批准书交存 总干事
• 2005 年3 月1 日《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 对部分概念模糊和用语不规范的条款进行 了修改或调整,提高了与 提高了与WTO 等多边规则的 了修改或调整 提高了与 一致性,加大了对申请人利益的保护力度 加大了对申请人利益的保护力度。 一致性 加大了对申请人利益的保护力度。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摘要:外贸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它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民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如果不加快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会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外贸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外贸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贸易通行的规则相衔接。
为了改变外贸旧体制,建立外贸新体制,我国必须要进行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加宏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极大的优势。
1.贸易市场广,商品需求量大。
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十多亿人口,不论在贸易市场上,还是人口数量上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领土广阔说明我国贸易市场广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人口多意味着商品的需求量大,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消费,所以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国际贸易中没有我国的参与,就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失去了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和消费源,所以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积极与我国建立各层次各类型的贸易关系。
2.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
而这里的“低成本”指的就是“低劳动力成本”。
相对低的劳动力成本带来了低价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我国的产品可以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可以想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当前也是以后一定时期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优势。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开放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规则。
2. 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等。
3. 外贸政策的稳定性:中国致力于维护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外商提供长期稳定的营商环境。
4. 出口导向型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重点支持出口,通过积极推动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5. 外商投资政策: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6. 贸易促进政策:中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派遣商务团访问外国市场、组织境外参观团来华考察,推动贸易往来。
7. 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边
贸易谈判和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开放为基调,鼓励外贸和外资,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参与和声誉,并推动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
二、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主经营原则:我国对外贸易实行自主经营原则,企业有权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决定进出口商品和服务。
2. 平等互利原则:对外贸易活动中,我国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尊重国际惯例,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3. 诚实信用原则:对外贸易活动中,企业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4. 保护环境原则: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保护环境,推动绿色贸易。
三、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法律: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法律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法实施条例》等。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进出口货物申报规定》等。
5. 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1.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根据《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2. 对外贸易经营者资质管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如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管理人员等。
3. 对外贸易经营者信用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对外贸易经营者信用档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支持,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实施惩戒。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为了规范和管理对外贸易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保护国内市场秩序及经济安全,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和效益。
1. 外商投资准入制度:中国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项目按照清单进行管理,未列入禁止清单的领域外商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2. 关税管理制度:中国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按照不同的商品分类、国别和用途进行税率调整,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3.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对一些特定的商品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军火、稀有金属等涉及国家安全和资源调控的商品。
4. 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5. 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制度:中国对跨境电子商务实行特殊管理制度,包括电子商务进出口海关监管、跨境支付、商品质量监管等。
6. 一带一路政策: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等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求企业和个人依法遵守贸易规则,加强自律和合规经营。
国内外贸易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国内外贸易政策的比较与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贸易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比较与分析国内外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走向。
一、国内贸易政策1.政府管理我国贸易政策的管理主要由国务院负责。
政府将制定贸易政策纳入国家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商业政策纳入各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贸易的持续发展,如制定了技术进口计划,实施了加工贸易政策等。
2.贸易自由化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开放市场,推进贸易自由化。
例如,实行关税总量控制,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减少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同时,政府出台了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出口,扩大市场份额。
3.进出口政策我国对进出口的政策有一定的控制。
例如,出口补贴、进口关税、配额等政策,这些政策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也给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压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对赵强“借外贸之机谋取暴利”的行为加强打击,减少了非法的贸易活动。
二、国外贸易政策1.美国贸易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幻莫测,常常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因素改变政策方向。
在贸易中,美国采取了“美国优先”的政策,追求贸易逆差的缩小和促进出口。
美国曾近年提出“重振制造业”政策,希望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减少贸易逆差。
2.欧洲贸易政策欧洲的贸易政策在不同国家间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上是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打破行政壁垒,鼓励跨国贸易的发展。
欧洲积极推行增值税(VAT)制度,这个制度解决了商品重复课税的问题,方便企业的出口。
3.日本贸易政策日本的贸易政策由财政部和经济产业省等部门负责,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较少。
在进口领域,日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知识产权被盗用。
此外,日本还主张加强国内生产力,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三、贸易政策的影响1.经济发展贸易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创造就业机会;而保护主义则可能加剧经济的萎缩。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1. 简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贸易政策、贸易法规、进出口流程和相关机构等方面。
2. 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促进贸易平衡、鼓励出口和拓展进口为目标。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扩大跨境电商等,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3. 贸易法规中国的对外贸易法规主要包括进出口管理法、关税法和海关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报关、验收等程序,以及关税的征收、退税和监管等事项。
同时,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遵守WTO规则,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4. 进出口流程中国的进出口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出口流程- 出口合同签订- 货物生产制造- 报关出口- 货物装运- 报关出口手续办理- 境外货物运输4.2 进口流程- 进口合同签订- 缴纳进口关税- 资金支付- 装运货物- 报关进口- 清关和货物交付5. 相关机构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涉及到多个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5.1 商务部商务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贸易政策和法规,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维护贸易秩序和利益。
5.2 海关总署海关总署是中国海关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和管理,执行关税征收和贸易统计等职能。
5.3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外汇管理机构,负责外汇管制、外汇市场监管以及资本项目的管理。
5.4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了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国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该试验区实施特殊的贸易政策和管理制度,促进跨境电商的创新和发展。
6. 结论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贸易政策、贸易法规、进出口流程和相关机构等方面。
该制度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规范和保障,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演变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演变一、演变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
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
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
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现状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
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九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第一节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对外贸易体制是对外贸易经营管理
体制的简称。它是指对外贸易的组 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 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对外贸易体制包括国家宏观管理体 制和外贸企业的微观经营体制两个 方面,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 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4)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 所谓工贸公司,即工业企业和外贸企业共同出资、 出人,直接结合,共同经营的企业。它们在进出口 上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充 分发挥工贸双方各自的优势。 (5)建立海外贸易机构 外贸专业公司对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由收购制改为 代理制。 在主要市场设立贸易公司的常驻代表机构,如1980 年外贸部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设立了中国进 出口公司代表处。1982年12月,经贸部在美国纽约、 阿联酋迪拜分别设立了纽约中国贸易中心和迪拜长 城贸易中心。1984年8月,在巴拿马设立了拉美中 国贸易中心。1985年在联邦德国又设立了西欧中国 贸易中心。
2、1949年~1978年我国外贸体制 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外贸机构的设立——外贸体制的主体 国务院和中央行政领导机关。 省、市、自治区的对外经济贸易局 驻外商务机构,有商务参赞处和商务代表处两种形式。 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公司。 (2)外贸计划的编制——外贸体制的核心
外贸计划体制包括外贸收购、调拨、出口、进口、外汇 收支以及其他几项计划的编制、下达和执行。
3、1949年—1978年我国外贸体制的主要弊 端
(1)对外经济贸易由少数国营外贸公司垄 断经营,不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的积极性。 (2)产销脱节,工贸(农贸、技贸)不结合, 不能发挥大经贸的优势。 (3)外贸财务由国家统收统支、统包盈亏, 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企业化经营道路。 (4)统得过死,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如下:
1.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例如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此外,中国还放宽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条件和资格。
2. 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例如建立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等。
3. 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中国对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而采用准入后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外商投资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
4. 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正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旨在打造开放度更高、便利度更深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有利于外资在中国的集聚和辐射,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等措施,中国致力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
外贸体制的
1.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经营承包责 任制
深化改革 (1988-1993年)
配套措施:放宽外汇管制和出口退税等 2.1991-1993年完善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
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入世之前的外贸 体制改革
①强化经济手段②加强立法手段③改革 行政管理手段
(1994-2001年) 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应,并 在此根底上多出口、多创汇。
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 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从传统的收购制转向效劳型的代理制。
〔四〕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实业化 集团化 国际化
三、 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1.加强商会职能 2.完善社会中介效劳体系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
〔一〕方案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
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 制,中央以指令性方案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 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1978年底外贸公司有 130多家). 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到达平 衡. 〔二〕以行政管理为主。
• 改变外贸方案全部由外贸专业总公司承担的局 面,规定凡经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和企 业,都要承担国家出口方案任务。
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 1987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对所属外贸专业总公 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内容是:出口总 额、出口商品换汇本钱、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 指标,实行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 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承 包的方式是:由经贸部发包,外贸专业总公司 总承包后在按公司系统逐级分包到各分公司、 子公司,然后落实到基层。
第六章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1998
2002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52.76 38.23
17.43 48.68 53.19
作用
发展各类对外贸易企业, 发展各类对外贸易企业,拓宽了经营渠 道,不仅改变了对外贸易领域的单一所 有制结构, 有制结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 的行业集中度, 的行业集中度,为对外贸易行业打破垄 形成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 断、形成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 改变了外贸体制改革的微观基础, 改变了外贸体制改革的微观基础,为对 外贸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 源泉。 源泉。
1、实现对外贸易领域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
单一公有制 国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 集体 外资 我国对外贸易领域, 我国对外贸易领域,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 成分,但公有制的成分占主导地位, 成分,但公有制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而 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社会主义性质。 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社会主义性质。 私营
统一领导: 统一领导:全国对外贸易业务均由对外贸易
部直接领导。 部直接领导。
统一计划: 统一计划: 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全部纳入国
家计划管理的范围。 家计划管理的范围。
统一经营: 统一经营: 全部进出口经营业务只有对外贸易
部所属专业进口口公司才能经营。 部所属专业进口口公司才能经营。
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 对外贸易管理职能实行高度集中统
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起点是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对外贸易保护体制。 制下的对外贸易保护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必须在经 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完成。 完成。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就贸易措施而言,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就贸易措施而言,先逐步放松 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 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 之后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段;之后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扭曲的程度 逐渐减少,对外贸易数量控制也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 逐渐减少,对外贸易数量控制也随之减少, 度朝着自由化演进。 度朝着自由化演进。
外资外贸工作制度
外资外贸工作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外资外贸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资外贸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和促进外资外贸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外资外贸工作制度的现状,探讨完善外资外贸工作制度的对策。
二、外资外贸工作制度现状1. 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外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为基础,包括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
这些法律法规对外资外贸企业的设立、运营、终止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外资外贸管理体制我国外资外贸管理体制以商务部为主导,各级商务部门负责外资外贸的行政管理工作。
此外,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也参与外资外贸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外资外贸管理格局。
3. 外资外贸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外资外贸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人才引进等,以吸引外资、促进外贸。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多边贸易协定,为外资外贸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 贸易便利化措施为提高外贸效率,我国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简化进出口手续,优化海关执法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国际贸易相关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完善外资外贸工作制度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外资外贸相关法律法规,简化外资企业设立、运营、终止等程序,提高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和外资外贸企业的法律意识。
2. 优化外资外贸管理体制深化外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外资外贸管理效率。
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SEBA 2007 FALL
12
禁止进口: 如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四氯化碳;属世界濒危物 种管理范畴的犀牛角和虎骨;来自疫区的动物及产品等。 禁止出口:《禁止出口货物目录》中的木炭;硅砂和石英 砂。禁止出口劳改产品等。
列入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或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进出 口的货物,一律不得进出口。
• 限制LL
18
进口货物配额管理 • 进口配额管理体制 • 进口配额分配原则
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 出口配额管理体制 • 出口配额的申请 • 出口配额的分配
SEBA 2007 FALL
19
中国商品进出口检验制度
• 进出口商品检验(Commodity Inspection),是指在国际 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由法定商检机 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 条件等进行检验和鉴定,同时出具商检证书的行为。 • 意义: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家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监督管 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国际性业务。它是保证进出 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合法利益,增加本国 财政收入,平衡国际收支,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促进对 外经济贸易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SEBA 2007 FALL
2
立 法 管 理
◎ 入世使我国的法律制度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为了有效地履行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 义务和承诺,中国正在根据WTO的规则重新 审查并修订中国现有的法律和法规,所有与 WTO和中国所作出的承诺不一致的法律条款 都将被修改,所有与WTO和中国所做出的承 诺相抵触的法律条款都将全部被废除;对于 尚未建立的和WTO相关的法 律法规,中国将尽快颁布新的相关法律。”
• 外汇管理:指一国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立法和设立市 场规则,对外汇的收支、买卖、价格、结算、市场等行为进 行组织、协调、制约和控制。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一、概述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二、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主要由国务院、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组成。
国务院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和颁布对外贸易政策;商务部是主管对外贸易的国家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海关总署则负责执行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征税等工作。
三、外贸管理法规中国的外贸管理法规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法》、《进出口税则》等。
《对外贸易法》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基础,规定了外贸经营者的资格条件、进出口货物的管理、关税、出口退税等内容;《进出口税则》则包括了关税税则、禁止和限制进出口货物目录等。
四、外贸管理制度1.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对一些敏感商品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才能进出口这些商品。
同时,一些关键技术、军工产品也需要获得相应的许可证才能进出口。
2. 出口退税制度中国实行了一定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产品中的部分税费予以返还,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促进出口。
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政策之一。
3. 外汇管理制度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了进出口业务的结汇和购汇程序,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4. 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制度中国设立了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商品进行质量和安全检验,确保进口商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5.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护措施中国对一些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五、外贸管理实践中国坚持开放合作、遵守国际规则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并与各国建立贸易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时,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1)
1982年3月决定把上述两个委员会与外贸部、对外经济 联络部合并,由两委、两部共同组建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 工作的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 .
货运监管的依据是进出口货物许可证和有关批准文件。海关如发现未经 许可的进出口货物,分别给予退货、没收或罚款处理。
查禁走私是指海关对违反国家法令而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的有关物品 (如文物、军火、毒品以及偷逃关税的商品等)进行查证、处理的 一种制度 。(如1994年丹东市的汽车集体走私案)
7、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四)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扩大指导 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五)举办经济特区,搞活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对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 的经贸政策和灵活措施,人们称这两个省为“两个大 特区”。
1979年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陆续开放了14个沿 海港口城市和设立了部分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城市 和地区在对外经贸活动方面都享受较优惠的政策,对 搞活我国的外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承包单位自用。
与上述外贸承包制改革相配套 新推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三项:
(1)适度放宽外汇管制。
(2)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地方、部门和企业(包 括外资企业)均可到外汇调剂市场买卖外汇。
(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外贸商品出
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 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
搞承包制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外贸行业向旧体 制的痼疾“大锅饭”所进行的一次最猛烈的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1979-1987年) 1.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2.打破独家经营局面,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3.开展工贸结合,推行进出口代理制度 4.评价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1988-1990年) 1.放宽外汇管制 2.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3.中央政府部门下放部分权力,加强宏观承诺 1.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2.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 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 4.外贸经营权改革 5.降低关税壁垒
6.削减非关税措施 7.关于出口补贴 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9.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10.接受特殊保障条款 11.反倾销反补贴条款 12.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本章要点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
转变,外贸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2)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以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为原则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外贸管制政策。 (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 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 下放权力。随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在全行业实行 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各地方和有关外贸总公司的出口收汇、 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3年不变。1991-1993年的改革取消了 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 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 代理经营的轨道。1994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 史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外贸体制进 一步进行了改革。到2001年底加入WTO前,中国初步建立起符 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贸新体制。
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在入世后中国对外 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中日趋完善的。中国的 对外贸易组织结构更加健全,与之相协调的法律体系 也在不断改进中完善,为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提 供法律基础。
(一)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商务部的组织机构 2.商务部主要的外贸管理部门 (二)海关 1.海关概述 2.中国海关的基本职责 (三)国家质检总局
(二)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 1.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2.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 3.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4.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 5.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6.改革出口信贷补贴 7.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8.调整外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9.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10.不断深化多边和双边区域经贸合作 11.参与世贸谈判、政策审议与争端协调 12.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6)各种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服务贸易进行管 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性文件与《对外贸易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 度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目前,服务贸易方面我国还没 有专门法律或是行政法规。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为中 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都离 不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的方向和进程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一致的,与不 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相伴而行的。外贸体 制改革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增长,加快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是中国 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四)对外贸易商会和协会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 2.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3.中国报关协会 4.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5.其它的商会和协会
(一)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框架 1.法律 2.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 4.国际条约、协定 (二)对外贸易法律 1.《对外贸易法》 2.《海关法》 3.《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一)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二)高度集中的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形成 1.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外贸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2.设立主要按商品经营分工的国营外贸公司 3.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全面实施对外贸易国家专营
(三)高度集中的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2.国家垄断经营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四)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评价
1.改革的动力与原因 2.改革汇率制度,取消外贸承包责任制 3.取消进出口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实行配额、许可证
等行政管理手段
4.深化外贸企业改革,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 5.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强透明
度
6.改革税制、完善退税制度 7.调整信贷政策 8.加强宏观协调管理,保持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 9.构建了初步完善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
(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991-1993年) 1.取消财政补贴,全面实行外贸企业出口自负盈亏 2.改变外汇留成办法,加强出口收汇管理 3.深化外贸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4.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5.评价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贸易体制的初步建立 (1994-2001年)
(4)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 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 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管理部门包括:商务部、海关、 检验检疫部门、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 主要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外汇核销工作,国家税务总局负责 涉外企业增值税、经营税、所得税等非进出口环节的管理 及出口退税管理。对外贸易商会和协会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的发展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