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的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m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的控制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刘继伟)关键词:预应力伸长量

摘要: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是一种新型的抗滑结构。它将高边坡病害防治与坡面柔性防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达到防治高边坡病害的目的,又可美化环境,实现了工程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的核心环节就是预应力张拉,高边坡锚索张拉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量值双控,他是决定锚索是否能起到巩固边坡稳定的核心任务,因此,探讨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偏差的施工控制,对于高边坡锚索框架梁的施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施工过程,通过对浦南高速公路A7标段YK80+038.6-YK80+142.1段右侧高边坡锚索框架防护25m锚索试验孔张拉伸长量计算为例,总结出用于现场锚索张拉施工控制方法,以便同行互励共勉。

1、工程简介

浦南高速公路A7标段YK80+038.6-YK80+142.1段右侧高边坡最大开挖高度48米,每级高度为8米。第一级边坡坡率为1:0.5,第二至第六级边坡坡率为1:0.75。第一、第二级设预应力锚杆加固,第三至第五级设预应力锚索加固,锚索每孔张拉力为520KN,每孔分三个单元,每单元两根锚索,一单元锚固长度4米,自由段21米,二单元锚固长度8米,自由段17米,三单元锚固长度12米,自由段13米。锚索锚头结构见下图。

2、张拉试验前的准备

2.1进场的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已经检验,并且符合设计要求,其弹性模量为202GPa,直径为15.24mm。

2.2试验前已经将两套千斤顶和油压表进行配套标定。

3、理论计算

3.1受力计算

单根钢绞线受力为520÷6=86.667KN,为了使每一根钢绞线受力均衡,考虑到每个单元的自由段长度不同,为了消除其影响,每个单元必须单独张拉,其张拉力由自由段差值与其总长度决定,

公式为: F1(1)=(L1÷L)×F=4÷21×173.333=33.016KN

其中: F1(1)为第一单元第一次张拉力;

F为每单元总张拉力;F=86.667KN×2=173.333KN

当第二次张拉时,第一、第二单元同时张拉,其张拉力的分布情况如下:

F2=F1(1)+F1(2)+F2(1)=33.016+33.016+40.784=106.816KN 其中:(F1(2)+F2(1))的分布系数为:

(F1(2)+F2(1))=(4÷21+4÷17)×F=33.016+40.784=73.8KN 可知,第二次张拉结束时一单元受力为33.016+33.016=66.032KN,二单元受力为40.784KN。

在第一、第二次张拉调整好自由段引起的不同伸长量后,还没有达到设计张拉力的25%时,则应按设计的25%、50%、75%、100%、110%、150%分级张拉,其张拉力为别为130KN, 260KN, 390KN, 520KN , 572KN, 780KN。

当第三次张拉时,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同时张拉,其张拉力的分布情况如下:F3=F1(3)+F2(2)+F3(1)+F2

设(F1(3)+F2(2)+F3(1))的总分布系数为1,则(1/21+1/17+1/13)X=1

F1(3)的系数为(1/21)X=0.259694476,F2(2)的系数为(1/17)X=0.320799058

F3(1)的系数为(1/13)X=0.419506461

当F3=130KN时;

F1(3)= 0.259694476×(130-106.816)=6.021KN

F2(2) =0.320799058×(130-106.816)=7.437KN

F3(1) =0.419506461×(130-106.816)=9.726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72.053KN, 二单元受力为48.221KN三单元受力为9.726KN。同理:

当F3=260KN时;

F1(3) =39.781KN F2(2) =49.141KN F3(1) =64.262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105.813KN, 二单元受力为89.91KN三单元受力为64.262KN。

当F3=390KN时;

F1(3)= 73.541KN F2(2) =90.845KN F3(1) =118.798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139.562KN, 二单元受力为131.63KN三单元受力为118.798KN。

当F3=520KN时;

F1(3)= 107.302KN F2(2) =132.549KN F3(1) =173.333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173.334KN, 二单元受力为173.334KN三单元受力为173.333KN。

当F3=572KN时;

F1(3)= 120.806KN F2(2) =149.2311KN F3(1) =195.148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186.838KN, 二单元受力为190.015KN三单元受力为195.148KN。

当F3=780KN时;

F1(3)= 174.822KN F2(2) =215.957KN F3(1) =282.405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240.854KN, 二单元受力为256.741KN三单元受力为282.405KN。

3.2油表读数计算

依据122#千斤顶的回归方程为: Y=28.653X+0.0047

05#千斤顶的回归方程为: Y=12.173X-5.8583(其中Y单位为KN,X单位为MPa)

3.3伸长量的计算

3.3.1根据<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可得钢绞线弹性模量E=202GPa,单元面积为A=2.796cm

2

3.3.2 根据以上计算

由公式: /P A δ= 和 ()/L L E δ∆=⨯

在只张拉第一单元时, F=33.016KN, L=21米,可得 L ∆=12.276mm 。 在只张拉第一、二单元时, F=40.782KN, L=17米,可得 L ∆=12.276mm 。 在张拉到130KN 时,第三单元F=9.726KN , L =13米,可得L ∆=2.24mm 。 在张拉到260KN 时,第三单元F=64.262KN , L =13米,可得L ∆=14.79mm 。 在张拉到390KN 时,第三单元F=118.798KN ,度L =13米,可得L ∆=27.34mm 。 在张拉到520KN 时,第三单元F=173.333KN , L =13米,可得L ∆=39.9mm 。 在张拉到572KN 时,第三单元F=195.148KN , L =13米,可得L ∆=44.92mm 。 在张拉到780KN 时,第三单元F=282.405KN , L =13米,可得L ∆=65mm 。 3.4实际张拉数据汇总: 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