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口头表达能力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但要善于表达、精于表达,更要使口语表达得简练、正确、规范。可以说,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环境,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热情,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培养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喜欢游戏、爱争强好胜,喜欢游戏性、趣味性强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游戏活动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说话。如举行讲故事比赛。小学生大都喜欢听教师讲故事,也喜欢给别人讲故事。我就经常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看看谁讲的故事生动、好听、有趣。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但煅炼了勇气,提高了兴趣,还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
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掌握语速的快慢、单调的高低、语气的舒缓,丰富学生的词语,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朗读多了,学生的字、词、句积累多了,学生的语感慢慢地增强了,话自然而然就能脱口而出。
语文老师是学生接触和相处时间比较长的人,教师说话和朗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说话语音准确,吐字清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条有理,这样的表达不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更能激发起学生心灵中的美好感受,自然而然就会激发起学生说话的兴趣。因此,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平时和学生交谈,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角度来说,教师在朗读或和学生的交流中,都要表达的规范、正确、吐字咬音要准确,感情色彩浓厚,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
三、从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说话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个人说话语无伦次,主次不分,其思维过程肯定是逻辑混乱,层次不分,没有条理性的。没有逻辑的或是主次不清的表达肯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那么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不会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使学生逐渐获得良好的表达能力。叶圣陶说过:“读和听是一回事,写和说是另一回事,不能丢开听和说不顾,光管读和写。”以往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生成绩优秀却过于木纳,说一句话也会磕磕碰碰,有的学生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无边无际;有的学生是一遇到问话或教师提问,就会脸红心跳,低头无语,半天吐不出个词。这都不是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有效的说话方式,对学生的交际和成长都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比如有些学生胆小不敢说话,教师就要耐心地鼓励他要开口说话,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而有些学生则是爱说话,一张口就说个不停,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引导他们要学会有中心地说话,学会把关键的内容说出来,说好;而有些学生则是想到哪说到哪,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一件事情说得颠三倒四,对这些学生则要引导他们会按顺序说话,有条理地说话,注意事情的前后顺序;有的学生说话词汇匮乏,说话干巴巴,象白开水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词汇和句式,说话要注意语调,和感情色彩的运用,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对于有不良口头禅的学生,则要引导其力戒口头禅。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更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从四方面做了朗读教学的尝试:
(1)听读模仿利用有声教材传达感情信息,学生在反复听读中体会练习。
(2)齐读感受在齐读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自由挥,体会语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情。
(3)讲读理解利用图画、手势等形式向学生描绘意境,帮其理解。之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4)演读升化采用表演读的形式,来升化文。章表达的感情,突破文章的重点、难点。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即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抓好朗读教学,是学生体会感情、练习表达、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
(一)听读模仿
低年级儿童受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口语表达能力差,常常言不达意,尤其是不会运用语气、语调的变化和语音的顿挫表达感情,但他们模仿能力极强,针对这一点,我利用有声教材的标准语言,向学生传达感情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听说能力。我从三方面抓:一是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二是不同说话对象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抓住语气表情的变化;三是不同场合感情的表达,抓住语速快慢急缓的变化。这样,让学生在反复听读中体会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齐读感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对感情的表达尚需指导时,要用齐读。
(三)讲读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境界,尤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容易读出感情。
(四)演讲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