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合集下载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CHINESEJOURNALOFCLINICALANATOMYVOL.24NO.22006表1穿支皮瓣的国际会议MeetingNo.YearPlace1st1997Gent,Belgium2nd1998NewOrleans,USA3rd1999Munich,Germany4th2000Glasgow,UK5th2001Gent,Belgium,Terminologyconsensusonperforatorflaps,穿支皮瓣命名会议6th2002桃园,台湾7th2003London,UK,Barcelonameetingonperforatorflaps,Spain8th2004SaoPaulo,Brazil9th2005Barcelona,Spain10th2006Ankara,Turkey【收稿日期】2005-11-20【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96)【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山东牟平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方面的研究,Tel:(021)66111037,E-mail:shiminchang@yahoo.com.cn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张世民1,徐达传2,俞光荣1,侯春林3(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510515;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Perforatorflaps:developmentandprogressinclinicalapplicationsZHANGShi-min,XUDa-chuan,YUGuang-ro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ongjiHospital,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65,China【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65X(2006)03-0228-04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仍≥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皮瓣坏死
总结词
皮瓣坏死是穿支皮瓣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残疾。
详细描述
皮瓣坏死通常发生在术后7-10天,表现为 皮瓣颜色变暗、质地变软、失去弹性。皮瓣 坏死的原因包括血管危象、感染、血液循环 障碍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 环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和感染等 并发症,同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
降低复发率。
在先天性畸形和组织缺损的修 复中,穿支皮瓣能够提供形态 和功能相近的组织,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06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血管危象
总结词
血管危象是穿支皮瓣移植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皮瓣坏死。
详细描述
血管危象通常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或青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消失,皮瓣质地变硬,弹性消失。发生血管 危象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蒂扭曲或受压、动脉痉挛或栓塞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如采取保暖、解痉、抗凝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
05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穿支皮瓣在烧伤修复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覆盖,减少瘢痕 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穿支皮瓣在修复大面积烧伤和复杂创面时,能够降低 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烧伤修复是穿支皮瓣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 其在深度烧伤和复杂创面的修复中具有显著效 果。
手术操作技巧
选择粗大、健康的穿支血管,以保证皮瓣 的血供和成活率。
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 神经,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常见穿支皮瓣的应用
手部皮肤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
软组织缺损
张玉峰;王晨霖;徐杰;丁文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36)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对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治疗。

结果经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后,创面平整、无感染,11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个月,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

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167-169)
【作者】张玉峰;王晨霖;徐杰;丁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整形外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足踝外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CT、MRI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
2.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3.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结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护理体会4.游离股前外侧穿支薄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修复足踝部创面5.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叶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创面的临床体会

双叶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创面的临床体会
W ̄ O I CAL L Ag OO A T 口日 Y B 工 E N e E 目 医学检验 l
C 工NA 4 - I E A bTI - 4工 N口 U 目 T 口 Y
的手 部创 面。 虽然这 些方 法使 受区创 面得 到了满 意修 复, 但 供区 避免牵拉拉伤穿支血管; ③双叶腓动脉穿支皮瓣引至到受区时, 应
设计 多叶皮瓣 , 满足软组织缺 损的要求 ; ⑤ 供区相对隐蔽, 遗留瘢
痕小, 不影 响供区功能 及外观 。 该 皮 瓣 不 足 的地 方是 腓 动 脉 穿 支 血管 蒂较 短 , 血 管 口径 较 细 , 必 须 具 备 较 高 的显 微 外 科 操 作 经 验 ,
手术 具 有 一定 的风 险 。
r e c t u s a b d o mi n i s mu s c l e [ J ] . B r J P l a s t S u r g , 1 9 8 9 , 4 2( 6 ) : 6 4 5 - 6 4 8 .
解剖恒定 , 切 取 简单 ; ④设 计灵活, 可根 据 受 区需 要 利 用 多 个 穿 支 [ 3 】王 凯, 梁富旭, 蒋 国栋 , 等. 双足第 ~ 、 二趾侧方皮瓣 修复 多指创面一
管: 从皮瓣后侧切开, 由深筋 膜 浅 层 掀 起 皮 瓣 显 露 穿支 , 外 侧 纵 形
以下 事项 , ① 术前穿 支定位 : 术前 应用多普 勒血流仪探测 腓动脉 [ 6 】许亚军 , 寿 奎水 , 张全荣 , 等. 足背三叶皮瓣 移植 术的临床应 用【 J 】 . 中
华显微 外科杂志 , 2 0 0 3 , 2 6 ( 1 ) : 1 4 — 1 6 .
3 . 3手术 注 意事 项
例[ J 】 . 中华手外科杂志, 2 0 1 1 , 2 7 ( 4 ) : 2 5 6 . [ 4 ] 巨积 辉 , 赵 强, 刘跃 飞, 等. 足背 串联皮瓣 修复 手部 两处皮 肤软 组织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8年5月-2022年1月,对6例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中每块皮瓣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单独供血。

皮瓣切取范围:2.0cm×5.5cm~3.5cm×8.5cm,切取后皮瓣分别与伤指重建血液血环,若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较纤细,采用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手指掌侧一侧指固有动脉的分支行端-端吻合,皮瓣回流静脉与手指指背静脉或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皮瓣的神经与手指掌侧固有神经接合重建皮瓣感觉。

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

所有病例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

皮瓣外形良好,稍臃肿,无明显瘢痕及挛缩,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1mm,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

结论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侧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能一期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可设计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关键词】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科急诊中比较常见,修复方法较多,对于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目前皮瓣移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穿支皮瓣的进展,可选用的皮瓣很多,各有优缺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采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掌侧固有血管神经束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稍大可考虑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第1足趾腓侧趾腹皮瓣等修复;带蒂皮瓣供区隐蔽,损伤小,但外形臃肿,皮瓣质地、感觉较差,需二次断蒂手术治疗;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需要牺牲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对手指损伤较大;第1足趾腓侧趾腹皮瓣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但患者对足部的损伤不能普遍接受。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缺点
• 切取面积有限,只适合修复中面积创面,切取宽度超过 5~8cm 时供区需植皮,影响美观;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粗大且管壁较薄,往往与受区静脉 口径相差较大,需要术者具备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
• 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长段走行于腓肠肌内且有较多肌支, 解剖分离相对繁琐;
• 穿支穿出部位不恒定,穿支细小,对吻合技术要求高。
• 如找不到匹配的静脉吻合,要光静脉吻合口处理使其匹配 后吻合。
• 尽可能重建 2 条回流移时以腘窝皱褶中点为旋 转点,游离移时以术前探测标记的穿 支穿出点为皮瓣的关键点。 线:腘窝横纹中点至内踝的连线上, 或术前探测的腓肠内侧动脉主穿支与 副穿支血管连线为轴线。 面:切取层面为浅筋膜层,内而不超 胫前,后侧不超后正中线。
局部转移
游离移植
• 另外,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神经在腓肠内侧动脉深面 伴行,术中要注意保护,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注意事项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以中小面积切取为主,皮瓣切取 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是其应争取把握的原则。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外径粗大,与供区血管口径多不匹 配,为解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静脉回流问题,提高 其成功率,选择受区较粗大的浅静脉或静脉分叉口吻保留 皮瓣较粗的浅静脉以备吻合。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
• 皮瓣切取后保留了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运动神经及深筋 膜,使术后供区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
• 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小腿主要 动脉,且术后不影响腓肠肌内侧头血供;
• 皮瓣薄,修复受区外形不臃肿;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皮瓣血供可靠; • 腓肠内侧动脉能够提供足够长的血管蒂。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 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探析游离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探析游离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8 例 皮瓣 均 以 比 目鱼 肌皮 穿支 为血 管 蒂 ,皮 瓣切 取 面积最 小 为5 . 0 t i n× 4 . 5 c m,最 大为 1 2 . 0 c m× 7 . 0 c m。结 果 :8 例皮 瓣均 存 活 ,没有 出
现血管危象 ,供 、受区创面均全部愈合。术后有l 例手背皮瓣外观较臃肿 ,接受皮瓣整形 。术后进行0 . 5 ~1 年的随访 ,皮瓣外观、弹性
合法。
手术操 作 要点 :① 对于 皮瓣 设计 和实 际 出现偏 差 ,术 前 、术
1 . 2 手术方法 :将 “ 腓骨小头一外踝 ”连线作为皮瓣轴线 ,以
连线 中点 附近 直径 为 2 . 0 c m的范 围 当作皮 支 穿 出 的关键 点 。于 小
腿 外 侧 予 以相应 的皮 瓣 设 计 ,切开 到达 皮 支穿 出 的关 键点 时小 心
理想 。
术后8 例 皮 瓣 均存 活 ,没 有 出现 血 管危 象 ,供 、受 区创 面 均 全部 愈 合 。术 后 l 例手 背 皮瓣 在 外 观上 较 臃 肿 ,接 受 皮瓣 整 形 。
游 离 比 目鱼 肌 皮 穿支 皮 瓣 其 最 主 要 风 险在 于 供 受 区血 管 口 径 相差 较 大 的 吻合 处 理 。本 研究 中的 8 例 患者 根 据术 中情 况分 别
行端端或端侧吻合的方法,对于动脉血管口径相匹配的血管 ,采
用 端端 吻合 法 ,对 于动 脉 血管 口径 相差 较 大的血 管 ,采用 端侧 吻
均 比较 理想 ,供 区植 皮创 面 瘢痕 较 小 ,不会 给 下肢 功 能带 来不 利 影 响 。结论 :比 目鱼 肌皮 穿支 游离 皮 瓣具 有诸 多 临床 应用 优 点 ,血 管
变异率低 ,厚度适宜 ,容易实施 ,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 中表现出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穿支皮瓣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修复创伤、切除肿瘤等造成的组织缺损。

它利用人体自身的组织,特别是皮肤、肌肉和血管来构建缺损部位的组织结构。

以下是关于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介绍。

1.定义:穿支皮瓣是指从供体部位切取以血管为主要支持的皮肤组织进行移植,通过植皮和血管吻合来修复缺损部位的组织缺损。

它可以由多个供体部位提供组织,例如上臂、前臂、小腿等。

2.特点:(1)血管支撑:穿支皮瓣的特点之一是以血管为主要支撑。

供体部位的皮肤组织与血管通过移植连接,使穿支皮瓣局部血运得以保持和恢复。

这样的血管供应可以确保修复后的组织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和养分输送,从而促进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2)灵活性:穿支皮瓣具有较大的切取范围和灵活的设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供体部位和设计修复方案。

这种灵活性使得穿支皮瓣适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等。

(3)安全性:穿支皮瓣是利用自体组织进行修复,避免了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风险。

由于供体组织来自患者自身,因此免去了供体选择和配型的困扰,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4)结构复杂:与传统的皮瓣移植相比,穿支皮瓣更为复杂,需要进行血管吻合。

同时,供体组织的切取也需要严格的操作,确保血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这种复杂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最佳的修复效果。

(5)可塑性:穿支皮瓣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和模具化。

这种可塑性使得穿支皮瓣在外形和功能上都能够与受损组织相吻合,使修复后的组织更自然、更具美观性,并且恢复部分功能。

总之,穿支皮瓣具有血管支撑、灵活性、安全性、结构复杂和可塑性等特点。

它是一种有效的组织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为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选择。

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皮瓣供 区采用游离植皮覆盖或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 皮瓣及 植皮均顺 利成活 。患者均获 随访 , 随访 7~1 8个月 ,
平均 1 2 个 月。皮瓣外形 良好 。手指伸屈无功能障碍 , 皮瓣两点辨别觉 8~ 9 m m。根 据 中华 医学会 手外科学会 上

肢部分功 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 , 获优 1 8例 。结论 指动脉近侧穿支 与指蹼动脉 、 掌背动脉穿 支 等血 管的分支有较恒定 的吻合 , 指动脉 近侧穿支 蒂掌背皮瓣可修复手指较大创面 , 手术简单 、 血供可靠。 [ 关键词 ]外科皮瓣 ; 手; 创面修复 [ 中图法分类号 ]R 6 2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7 1 5 ( 2 0 1 3 ) 0 1 - 0 0 4 4 - 0 4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r e p a i i r n g t h e i f n g e r w o u n d u s i n g t h e d o r s a l m e t a c a r -
pa l la f p wi t h t he a r t e r i a d i g i t a l i s p r o x i ma l d o r s a l p e fo r r a t i n g b r a n c h e s .M e t ho d s Th e a te r y r o f h a n d f r o m 2 0 a d u l t u p p e r l i mb s p e c i me n s we r e il f l e d i n r e d l a t e x . To o b s e r v e t h e a na s t o mo s i s o f t h e a r t e ia r di g i t li a s p r o x i ma l d o r s a l pe fo r r a t i n g b r a n c he s a n d in f g e r we b a r t e r y a nd d o r s a l me t a c a r p a l a te r y. r T o d e s i g n do r s a l me t a c a pa r l la f p wi t h t h e a r t e r i a d i g i t li a s p r o x i ma l d o r s a l pe fo r r a t i n g b r a nc h e s a 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b l o o d y e s — s e l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1 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he wo u n ds o n in f g e r s we r e t r e a t e d i n t h e d o r s l a me t a c a pa r l la f ps . Of t h e s e, 6 wa s f e ma l e a n d 1 2 we r e ma le s .Wi t h a n a g e r a n g e f r o m 6 t o 6 0 y e a r s . T he a r e a o f wo un d s :4 . 0 c m ×2 . 0 c m ~5 . 0 c m ×2. 0 c m. Th e a r e a o ff la p s:5 . 0 a m ×2. 2 c m ~6. 5 c m ×2 . 2 c m. Th e d o n o r s i t e we r e c o v e r e d b y s k i n g r a t f o r d i r e c t l y s u t u r e d . Re s u l t s Al l o f t h e l f a p s a nd s ki n ra g f t s we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s u vi r v e d f o r t he I s t a g e . Al l c a s e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7 ~1 8mo n t hs , a v e r a g e d 1 2 mo n t hs . T he r e we r e g o o d a p p e a r a n c e o f la f p s . T he in f g e r s h a dn’ t d y s f un c t i o n. T he t wo p o i n t d i s c imi r n a t i o n o f t h e la f p s we r e 8~ 9mm.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a t r f u n c t i o n e v lu a a t i o n t ia r l—us e s t a n d a r d o f up p e r l i mb o f Ha n d S u r g e y r As s o —

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背 动 脉 穿 支 蒂 营 养 血 管 皮 瓣 或 带 皮 神 3 讨 论
决 条件 , 清创不 彻底 , 若 易造成 皮瓣坏
死。
手术 时皮瓣 长 轴设计 与皮 神经走 经第 四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 管皮 瓣 : 31 掌 背部解剖 学特点 掌背动脉为 . 共 走 皮瓣 面积设计 应大于受区 1% 0 小 指背部 缺损 用带皮 神经 第 四掌背 动 小 动 脉 , 有 4条 . 行 于 手 背 指 伸 肌 行 一致 , 脉穿支 蒂营养血 管皮 瓣。
腱深 面 。 骨间背侧 肌 的浅面 , 中第 各 其

2 %, 0 使皮瓣切取 回缩后能无张力覆
1 . 皮瓣切 取 .2 2
先显 露 创面 一侧 的 2 3 4掌 骨背 动 脉 由掌深 弓的 近侧穿 盖创 面 。 、、
熟 悉 皮 瓣 的应 用 解 剖 , 由于 血 管 细 指 固有 神经 断端 . 对伴有指 骨骨折者先 支 和腕背 动脉 网发 出的交 通支 吻合而 掌指背皮神经来 自桡神经浅支 和尺 小 。 必要时需用超声 多普勒查 明轴 心血 行克 氏针或 指骨钢板固定 。 以指蹼或 掌 成 。
压伤 l , 6例 绞扎伤 9例 。其 中示指 2 活 , 7 术后 1 周出现中度水肿及淤血 和张 瓣 , 改用其他 皮瓣 , 指 固有神 经背 需 如 侧支 的筋膜 皮瓣 或桡神 经浅 支腕 背皮 指, 中指 1 9指 , 指 2 指 , 指 3指 。 力性 水泡 , 环 1 小 皮瓣 边缘有 部分 坏死 , 死 坏 () 故 合并指骨骨折 1 1指。急诊手术 5 9例 , 面积 <3 %,皮瓣保护性感 觉恢 复差 、 神经皮瓣等 。 2 皮瓣供皮 面积有 限, 0 特别是伴 有掌背皮 择期手术 8例。皮瓣 面积 35e . m×20 手指功能可 。4 差 : . ( ) 皮瓣 边缘 有较多坏 对较大皮肤缺损者 ,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应用进展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应用进展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应用的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外五(手外)科 530000)【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75-02日常生活中手外伤十分常见,占到外科急症总数的20%,骨科急症总数的40%。

手部皮肤缺损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损伤,约1/3手外伤病例需进行皮肤移植术[1],对于急诊、手部创伤如不及时移植皮肤覆盖创面,就谈不上良好的功能及外观,所以手部皮肤移植在手外科领域中非常重要[2]。

本文对各种皮瓣移植在手外伤的应用进行综述。

1 皮瓣的发展皮瓣的发展由70年代以前均采用植皮及带蒂皮瓣和70年代后应用游离皮瓣、筋膜皮瓣、复合皮瓣及静脉皮瓣等的发展过程。

自1972年harii、1973年daniel和杨东岳首创了下腹部游离皮瓣,在1979年以杨果凡首创的前臂皮瓣为标志,皮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随后相继出现了50余处皮瓣,皮瓣的运用形式又出现了筋膜皮瓣、复合皮瓣及静脉皮瓣,为手部创面的修复发挥了重要作用[3]。

2 带蒂皮瓣1972年以前以局部皮瓣、邻位皮瓣及远位带蒂的任意皮瓣移植为主要修复手段。

局部皮瓣包括矩形推进皮瓣、kut1er的三角形推进皮瓣等。

0’brein和joshi相继提出的带双侧血管神经束的推进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腹2 cm的创面,现这种方法仍在使用。

1981年poten应用深筋膜皮瓣获得成功以来,深筋膜皮瓣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认为此类皮瓣血供丰富,长宽比可达3:l以上[4]。

逆行筋膜皮瓣的应用打破了顺行皮瓣比逆行皮瓣可靠的观念,为较困难修复的肢(指)端修复提供了方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不仅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使皮瓣变薄,且皮瓣长宽比例大大增大,可达8:1,断蒂时间可缩短到3d、5d、14d不等,并且克服了传统皮瓣雍肿,严格的比例限制,使临床应用范围扩大,修复后外形美观、功能好,更适用于大面积皮肤缺损。

3游离皮瓣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从1972年首例成功以后,由于足背游离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供丰富易存活,供区隐蔽,皮瓣携带神经,可制备成感觉皮瓣,手术过程简单等优点,因此成为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最重要的皮瓣之一。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创面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创面
本组男 5 例, 女 2 例, 平均 18~52 岁。梳棉机伤复合组织毁损 3 例, 切割伤皮肤缺损 1 例, 绞伤皮肤撕脱 2 例, 热压伤 1 例。均有 深部组织外露及损伤, 无法接受植皮, 部分神经损伤, 需二期功能 重建。创面部位: 前臂远端背侧 3 例, 掌侧 1 例, 腕掌侧及背侧各 1 例。创面面积 8~10cm ~9~14c m。经术前多普勒血管探测和 术中探查前臂主干血管无损伤。择期 5 例, 急诊 2 例。经术前多 普勒血管探测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动脉 存在并与前臂骨间后血 管或尺动脉腕上皮 支血管吻合。 2 结果
7 例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全部成活, 1例术后发生血 管危象, 经保守处理缓解, 1例因皮瓣边 缘受敷料卡压发现不及 时, 出现边缘坏死, 换药愈合。随访 1 2 ~18 月, 外观恢复良好, 感 觉达 S3+ 。 3 讨论
前臂远端的创面修复以往常用腹部带蒂、游离足背或以旋股 外侧降支主干 血管供血的股前外侧皮 瓣。腹部带蒂皮瓣解剖容 易, 血供可靠, 供区部位隐蔽, 腹壁创面多能直接缝 合, 但术后 患 者肢体 需固定3周 再断蒂, 皮 瓣外观臃 肿, 没有感觉, 治疗病程 长, 效果差是其最大的缺 点。采用足背游离皮瓣, 缺点是供区皮 瓣切取后需要 游离植皮修复, 造成再一次的创伤, 同时植皮有坏 死及残留瘢痕, 甚至肌腱外 露坏死, 影响 足部外形及功能。而我 们常用的游离 以旋股外侧血管供血的股 前外侧皮瓣在切取时分 离血管需要切断并带上部分肌肉, 处理不当会影响供区的运动功 能, 术后皮瓣下创面的 出血及肿胀很容易卡压 蒂部, 影响皮瓣 血 供[2 ]。在修复前臂皮瓣术后明显臃肿。
( 1 ) 皮瓣的设计按照以旋股外侧降支主干血管供血的股前外 侧皮瓣的设 计, 术前辅助 用血流探测仪探测信号 最强点, 以 此点 为中心, 先切开 外侧, 掀起外侧后, 明确穿支进入皮瓣后, 再切取, 如果血管有偏离, 再调整皮瓣。( 2 ) 游离血管不用过多的分离肌肉, 不切取肌肉, 操作应轻柔, 因受区血管自由, 穿支血管不用游离太 长, 1 . 5~2 . 0 c m 。皮瓣切取需游离一条股外侧静脉, 需吻合浅深 两组静脉。(3 )需带上股外侧皮神经重建皮瓣的感觉。( 4) 修复掌侧 创面 与尺动脉 腕上皮支 吻合时, 因尺动脉 腕上皮支 走向是向 内 下, 需将尺动脉主干稍向外翻转固定后再吻合。修复腕背或前臂 背侧创面, 因骨间后血管位置相对较深, 需将血管作适当的游离, 以吻合的血管不与 皮瓣垂直为宜。 参考文献 [ 1 ] 刘辉 , 范 启申 , 郭 德亮 , 等 . 削薄 型 股 前外 侧 船支 皮 瓣 游离 移 植

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相邻创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手部创伤患者11例,创面为相邻两处创面。

所有患者实施吻合血管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1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

随访中11例患者均對外形满意,修复结果较好。

手术时1例患者拇指局部损伤严重,术后外形效果满意,但患者手部内收功能有一定受限,其余10例患者手部功能均正常。

有1例患者皮瓣发生远端浅表坏死,复诊实施换药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治愈。

结论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术保留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特点,还具有修复两侧相邻创伤优点。

标签: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手部创面;移植整形科常选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修补创面,对于相邻两处创面,应用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1-2],本文旨在探讨此术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选择手部创伤患者11例,创面为相邻两处创面,所有患者实施吻合血管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手部创伤患者11例,创面为相邻两处创面。

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8~46岁,中位年龄(34.28±5.92)岁;交通意外致伤6例,利器致伤4例,摔倒致伤1例。

11例患者22处创面,每例皮瓣修复2处创面,创面面积2×3cm~6×11cm。

1.2方法选择皮瓣:选择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作为轴线,设计皮瓣,取轴线中点,利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条件好的血管分支穿出点,作为皮瓣供养血管;根据患者手部创面实际大小,设计大于创面的皮瓣;相同的供区,利用穿支不同游离两处皮瓣。

切取皮瓣:将内侧缘先行切开,定位深筋膜,在筋膜下部确认穿支点位置,对股外侧肌间隙以及股直肌实施钝性分离。

特殊形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

特殊形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

特殊形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1 腓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形式特殊的皮瓣技术,它用来创造血管和神经的新血管支架。

穿支皮瓣的血管是由腓动脉分支特异的血管支架,可以创造新的血液回流,用来修复腓肠肌肉和腱膜的大量损伤,以及面部缺损的修复血管。

穿支皮瓣技术可以提高皮瓣在不同部位的供血能力,从而延长皮瓣的存活时间。

在使用这种技术手术中,用一个特定大小形状的腓动脉血管将皮瓣打穿,然后将血管在纵深方向上伸展,以便为皮瓣提供更大量的血液回流。

2 已有研究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近期的研究指出,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多个外科病例中得到了广泛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改善皮瓣的供血能力,延长皮瓣的存活时间,并促进皮瓣的完全植入和毛发生长。

例如,在一项涉及腓肠肌断裂的案例中,一名男性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进行修复。

经过12个月之后,患者腿部肌肉恢复了正常功能,皮瓣供血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使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扩大供血量,可以在上颊部植入全新的皮瓣,恢复患者缺损的面部结构,并保持皮瓣的完整性和容貌可喜。

因此,可以肯定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面部移植手术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中大有帮助。

3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缺点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有许多重要的优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可以极大地增加皮瓣的供血量,使皮瓣存活时间得以延长。

此外,这些血管的分支也有助于将皮瓣植入,并有助于毛发成长。

然而,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它涉及了细致的手术技术,准确的血管选择也需要精细的手术技能。

另外,这项技术也可能导致患者出血、感染以及器官功能的损伤,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估计。

4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未来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技术进步,以改善皮瓣的存活能力和生长能力。

医生还将开发新的技术,以改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创造新的血管支架的空况也会有所改善,士及能够更好地修复大量的腓肠肌肉和腱膜损伤,以及面部缺损的修复血管。

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与传统方法对四肢难治性创面的修复效果比较

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与传统方法对四肢难治性创面的修复效果比较

152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5期·临床研究·复杂性外伤、糖尿病及静脉曲张等均可以造成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肌腱、骨质外露、皮肤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骨髓炎等,且创伤在短期内未愈合,形成了难治性创面[1-2]。

而选择适合的皮瓣进行转移修复对难治性创面修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被称作“万能皮瓣”,对大面积的难治性创面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3-4]。

本研究观察2017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分别接受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及骨搬移术临床修复的64例四肢难治性创伤患者的修复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修复手术的四肢难治性创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18~62岁,本项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为15~65岁;无严重并发疾病者;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或损伤者;近3个月内无脑卒中、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无精神疾病者。

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合并艾滋病等严重疾病者;并发凝血障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并发免疫疾病者;近期伴重大创伤或者手术者;无法正常沟通者;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不能完成本研究者;中途退出或转院者;资料不完整者。

1.1.2 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两组患者例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创面位置等基本资料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骨搬移术治疗,在拟截骨骨块上钻孔,按入牵引针及固定针。

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横向搬移,安装VSD装置[5]。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

穿支皮瓣的定义和特点穿支皮瓣 (perforator flap) 是一种常用的皮瓣修复术,其特点是通过利用身体的穿支血管来提供供应血液的皮瓣组织,从而实现组织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这种皮瓣修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游离皮瓣修复技术来说具有更多的优点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和应用等方面对穿支皮瓣进行详细的介绍。

穿支皮瓣是一种利用身体穿支血管的皮瓣修复技术,它是根据人体的血管分布结构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

穿支血管是细胞uler填充,并分布在皮肤组织中的微小血管,通过修复和重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穿支血管来移植皮瓣组织。

穿支皮瓣具有以下特点:1.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损伤区域附近的正常组织,尽量减少切除的不必要范围,从而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身体损伤。

2.穿支皮瓣提供了大量的可移植组织,使得修复和重建的效果更加自然和完整,不会造成严重的形态和功能损失。

3.术后皮瓣恢复较好,组织成活率高,术后静脉回流通畅,血流可以得到有效的供应,组织得到良好的营养。

4.穿支皮瓣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作修复和重建多种组织和器官缺损,如乳房重建、头颈部缺损修复、四肢重建、创伤修复等等。

5.手术创伤小,术后无明显瘢痕,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感、感染风险等都相对较低。

1.头颈部缺损:穿支皮瓣可以用于修复头颈部的缺损,包括眼睑缺损、口腔颌面部缺损、头颈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等。

2.乳房重建:穿支皮瓣可以用于乳房重建术,通过利用腹部、臀部或大腿上的穿支血管,将组织移植到乳房区域进行重建。

3.四肢重建:穿支皮瓣可用于四肢的重建,包括手指、手掌、腕部、薄弱韧带涂层等损伤修复。

4.创伤修复:穿支皮瓣也可以用于各种创伤的修复,例如复杂创伤、战争创伤、皮瓣缺血损伤等等。

总的来说,穿支皮瓣是一种利用身体的穿支血管来进行组织修复和重建的皮瓣修复技术。

其特点包括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组织成活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头颈部缺损修复、四肢重建、创伤修复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李健;蓝益南【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10【总页数】4页(P882-884,封3)【关键词】手指软组织缺损;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皮瓣;创面修复【作者】李健;蓝益南【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修复重建手外科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修复重建手外科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因手指创面周围皮肤软组织较少,往往很难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手术方式修复创面。

以往经常应用先并指而后单一皮瓣修复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这些手术方式修复后二期一般还要经过皮瓣断蒂、分指、植皮、皮瓣修整等多次手术,存在治疗时间长、手术次数多、患者不能早期功能练习及患者痛苦大等缺点[1]。

2012年8月—2016年12月,我们收治12例手指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设计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皆直接一期缝合,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3]患者共12例,均为男性;年龄18~54岁,平均35.3岁。

致伤原因:12例患者均为急症外伤,其中电锯伤8例,机器压榨伤3例,车祸伤1例;损伤范围:左手8例,右手4例;指背皮肤缺损10例,指腹皮肤缺损2例;2个手指皮肤缺损11例,3个手指皮肤缺损1例;损伤程度:单纯皮肤缺损9例,合并骨折或肌腱损伤3例。

2.1 皮瓣设计 12例均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大小:2.0cm×2.0cm~5.2cm×4.1cm,平均4.1cm×3.3cm。

腓肠内侧动脉在腘窝上方1.2~2cm处直接起源于腘动脉,起始部外径(2.58±0.44)mm,肌外血管长度(2.9±2.1)cm,在腘皱褶远侧0.5~2.8cm平面入肌,主干入肌后沿肌纤维长轴下行,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纵向穿行肌纤维之间,发出多个肌支及1~4个肌皮穿支,肌皮穿支在深筋膜穿出点距后正中线0.5~5.0cm,距腘褶皱6.0~17.5cm。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杂志》2017年第2期穿支皮瓣的概念由日本Koshima和Soeda[1]于1989年首先提出,是指由穿支动静脉供养的岛状皮下组织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

自1997年以来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培训交流大会,但直到2003年'根特'共识[2]的发表,才引起世界学者的广泛重视。

我国的穿支皮瓣概念由张世民等[3]于2004年首先介绍。

穿支皮瓣的概念曾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包括其基本的定义、命名、与传统皮瓣的关系等[4]。

笔者从穿支皮瓣的概念与类型演变、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分析,探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

1 穿支皮瓣的概念及演变穿支皮瓣是以穿支血管(肌皮穿支和肌间隔穿支)为直接供血来源的轴型皮瓣。

轴型皮瓣(粗大的轴型血管)与随意型皮瓣(细小的随意型血管)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

轴型皮瓣(轴型血管)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

在早期的传统皮瓣阶段,一般认为轴型血管的口径应≥1 mm才能成功进行显微外科吻合,即全身的轴型皮瓣有70余处。

穿支皮瓣概念出现后,要求穿支血管的口径应≥0.5 mm(或0.8 mm),即全身的轴型皮瓣有300余处。

现在看来,再细些的血管(≥0.3 mm)也可被称作轴型血管,因为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已能成功进行'穿支对穿支'的移植,而且再细小的血管也能作为穿支蒂皮瓣进行转移,甚至提出了'毛细血管型穿支皮瓣' [5]。

如此看来,许多以前被认为仅能切取随意型皮瓣的供区,目前均能切取轴型皮瓣了。

也就是说,虽然随意型皮瓣的供区没有减少,但轴型皮瓣的供区数目却显著增加,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肯定已远超300余处。

早期的穿支皮瓣均取自肌皮穿支血管,均不带深筋膜,但均携带上级源动脉,即穿支皮瓣是由穿支动脉和伴行穿静脉供养的皮下组织皮瓣(狭义概念)。

但临床实践的丰富多彩,使穿支皮瓣的概念获得了实际性扩展,即由穿支血管供养的一切皮瓣均属于穿支皮瓣的范畴(广义概念)。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

浅析常用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周劲【摘要】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人类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穿支皮瓣作为目前国际整形外科热点研究与应用的皮瓣,与肌皮瓣、游离轴型皮瓣相比有诸多特殊的优点:保留了肌肉组织、降低了供瓣区的并发症和功能的减弱;它的多功能性解决了临床上很多的难题;是理想的组织重建皮瓣。

如乳房再造或可获得薄皮瓣重塑创伤的外形,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的修复。

本文浅述了穿支皮瓣的发展、常见穿支皮瓣寻找方法,几类常见穿支皮瓣手术总结等,穿支皮瓣是整形修复外科领域里一颗不可或缺的瑰宝。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476-478)【关键词】皮肤损伤;皮瓣;移植【作者】周劲【作者单位】650032云南,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附属骨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989年Koshima等[1]首先报道了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切取仅由1个肌皮穿支管(发自腹壁下动脉)供养且仅包含皮肤和皮下脂肪的超薄岛状皮瓣,分别修复腹股沟区和舌缺损,穿支皮瓣才逐渐在整形外科界推广。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

临床上选择穿支皮瓣要具有如下特点:(1)拥有持续稳定的血供;(2)足够的血蒂长度;(3)最少有1支口径≥0.5mm的穿支血管;(5)供瓣区能直接缝合[2]。

然而穿支血管内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多,出现部位和口径并不恒定,因此术前对穿支血管进行检测,确定穿支血管的出现部位和口径,对术前正确选定皮瓣供区部位、类型、大小及合理设计轴型皮瓣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是确保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游离的显微血管组织转移也得到迅猛发展,远距离的组织移植得以实现。

从1997年开始,国外学者每年召开1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议,讨论穿支皮瓣临床运用及前景发展,而我国至2005年在银川及2007年在昆明召开了2次全国穿支皮瓣讨论会。

穿支皮瓣方式在手外科手术内的应用研究

穿支皮瓣方式在手外科手术内的应用研究

穿支皮瓣方式在手外科手术内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手外科手术内穿支皮瓣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而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收手部创面修复患者50人,全部患者入院之后都使用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方法进行修复,并且分析患者术后的皮瓣活动状况。

结果:本次研究内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7名患者皮瓣存活,3名皮瓣坏死,但是对给予患者相应的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受区、供区愈合良好,患者手部功能基本上恢复,所有患者都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皮瓣外形质地的评价均为良好,功能评价满意率达到95%。

结论:在修复手部创面中,运用穿支皮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血管变异和口径较小等难题,术后的创面恢复良好,皮瓣成活率比较高。

【关键词】穿支皮瓣;临床运用;手部创面;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01-02穿支皮瓣针对的是独立和管径较小皮肤血管开展供血皮瓣,该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显微外科移植技术[1]。

众多的临床实践显示,在治疗手外伤患者中,穿支皮瓣治疗存在修复效果良好,移植成功率较高等有点。

为了了解手部创伤患者使用穿支皮瓣开展治疗的情况,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名手部创面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分析内容。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名手部创面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女29人,男21人,患者年龄15~52(35.2±3.6)岁。

造成患者出现手部手上的情况为锯伤、重物压伤、刨伤、绞伤,其中有13人为手指损伤、14人虎口手上、8人为半侧手部受伤、4人为手掌侧受伤、11人为手掌和手背双侧受伤。

患者在手术中皮瓣移植的面积达到了28cm2~288cm2。

1.2 方法本次研究内的患者均在止血带下清创,患者不能在手术前接受炎性组织、坏死组织、变性组织清理等,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本院自
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者均采用穿支皮瓣修复处理,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
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
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

皮瓣成
活率100%。

结论:穿支皮瓣用于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手部关节
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还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外科;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
目前,随着人们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手部创伤修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
发展,较多患者因对手部创伤修复要求较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
存活中,而是要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手部功能的损伤,保证手术受损部位与指体取
得满意的外形[1]。

穿支皮瓣主要是指血管径较小,独立为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同
时其也是手外科移植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

且穿支皮瓣是0.5-0.8mm管径的独立
皮肤,进行相关血管的穿支工作,为需要供应的皮瓣提供血液,其属于手外科显
微移植技术[2]。

但此技术要求进行长时间组织移植内容,修复一个良好的重建区域,减轻对供血区的破坏。

穿支皮瓣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治疗中,可以更好的提高
修复效果,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

本次针对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进行分析,取52例手部创伤修复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2018年1月-2019年3月,抽取本院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
患者开展本次研究。

52例患者包括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55±10.25)岁。

手外伤在原因锯伤、刨伤、绞伤分别20例、15例、17例。

其中手掌受伤4例、伴手腕前臂损伤12例、手背侧伤7例、半侧手部受
伤2例、手指损伤11例、手背及手掌双侧受伤10例、虎口受伤6例。

医院伦理
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后,均采用穿支皮瓣治疗手部创面
修复治疗。

方法如下:首先,应用止血带,帮助患者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对创
口部位的炎症进行清除处理,同时清除掉坏死组织与变形组织,选用双氧水或是
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及清洗创口位置。

对接受移植区域的血管进行有效
游离,之后松开止血带,及时开展有效的止血处理。

在纸面上,按照创伤部位位置、大小,画出与其相似大小的皮瓣,明确供皮区域,之后于供皮区域,画出相
应形态、大小的皮瓣,通常情况下,皮瓣面积需要大于受移植区域的面积。

将皮
瓣一侧切开后,实施皮瓣游离于深筋膜浅层。

在操作,有效保护好穿支血管。

之后,将皮瓣的另一侧切开,在手术镜的直视下,用显微剪沿着穿支血管,实施钝
性分离,直至皮瓣完全的激离,明确血运的可靠性,之后将血管蒂切断[3]。

如患
者为带蒂断转移者,则不需要进行血管蒂切开。

完成上述操作后,移动皮瓣至受
区皮肤处,做好固定,并对创缘与皮瓣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血管断端进
行清创处理,对皮瓣与受区血管进行有效吻合处理,最后进行有效缝合处理。

1.3分析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

手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应用本院自制的量表
进行评分,每项10分,分数越高手功能恢复情况越高。

手部疼痛评分应用VAS量表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4]。

皮瓣成活情况即随访3个月后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平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组
间对比行()、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2.1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
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比较();n=52
2.2皮瓣成活情况分析
52例患者经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后,发现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皮瓣成活率100%。

3.讨论
手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且是人体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肢体之一,故手
部创伤率也较高。

对于手部创伤患者来讲,有效的治疗措施与美观的手外形恢复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目前,临床在手外伤患者治疗中,多采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以此来实际修复治疗的效果。

在手外科临床中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通过
选择穿支皮瓣作为手部肌皮穿支皮瓣,以此来实现治疗原则。

临床实践表明,在目前手外伤研究中,穿支皮瓣成功率依然是临床最重要有
一个话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以往,在实施穿支皮瓣移植时,需要应用最大
的穿支皮瓣为肌皮瓣,口径大约为1mm,安全性较高,同时应用性较大,可以在股前外侧、足背动脉、腹股沟等部位采取[5]。

本次研究示: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随访三个月后,皮瓣成活经高
达100%。

由此可知,应用穿支皮瓣,可以实现手部患者移植与修复目的,临床
应用价值较高。

且通过穿支皮瓣手术,具有创伤较小,安全性、可靠性均较高等
优点,应用效果显著。

现将穿支皮瓣优点做如下汇总:在修复创面时,不需要将
患者肌肉切除,不会影响供血组织的正常运动功能,还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术后并
发症;在实施穿支皮瓣移植手术时,因皮瓣较薄,不需要将深筋膜切断,因此,
修复手部创面时,适应用性较广;在穿支皮瓣设计时,具有顺序性优势,在选取
皮下脂肪组织时,可以根据要修复的创面大小来取材。

故穿支皮瓣应用手外科临
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穿支皮瓣可以及时修复手部创面,预防血
管口径较小而出现变异问题,再造质量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利东.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8,12(03):51-52.
[2]冯立钢.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7,4(70):13737.
[3]杨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7,4(54):10546.
[4]唐永旺.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
药,2017,12(03):46-47.
[5]张小平,邹旭,许永先.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06):846-8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