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 山 西 海的来历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西海的来历

庐山西海原名拓林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跨永修、武宁两县,是由亚洲最大土坝一一柘林大坝拦截修河蓄水而形成的一个淡水湖泊。湖区形成之前,群山起伏,河流纵横,1958年党和政府决定由国家投资,百姓出力,建设江西最大水库。于是从1958年至1975年,10万修河儿女挥洒热血和青春,肩挑,手提,用铁锹、扁担修建起了这座亚洲第一大土坝。从此七百里修河被拦腰截断,两岸海拔65米以下全部沦为水域,有着一千多年文明史的武宁古城、全县耕地百分之三十的15万亩良田、15万亩山林

庐山西海汇水区域93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但其80%都是在武宁境内,总库容71亿立方米,平均水深达24米。整个湖面3.75亩以上的岛屿有1667个,百亩以上岛屿308个,千亩以上岛屿8个,其中最大的岛屿3576亩,这些岛屿千姿百态,大岛如山,小岛如船,像一块块半浸在湖中的碧玉。2005年,此处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正式更名为庐山西海。

庐山西海千岛落珠、碧波荡漾,湖水晶莹透澈,能见度最高可达11米,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5万个,属国家一级水质一级空气。气候条件好的时候,肉眼还可以看到享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这是一种仅人体手指甲大小,体态晶莹透明,其形状如桃花的腔肠动物,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约有15亿年的历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桃花水母曾在庐山西海大批量出现,人们在天然浴场游泳时都能随手捞起,庐山西海的水质可

见一斑。这里的水特别养人,也特别养鱼,由于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湖中的鱼特别鲜美。这里盛产的鳜鱼,不但成了游客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还成了武汉、南昌等地商贩和市民的抢手货。近年来,湖中人工养殖银鱼、棍子鱼又获得成功,使库区的水产业发展迎来了灿烂的前景。

柳山的传说

位于武宁县城西南,距县城14公里,海拔586.9米,四周无它山相连,愈见独柱云天,一峰特秀,远看如富士山般美如仙境,卓然崛起群山间,因此柳山又有“武宁富士山”的美名。柳山植被丰茂,以“竹海、日出、香雾、岩洞”闻名,享有“秀压西南第一峰”之称。

柳山原名飞来峰,因唐朝宰相柳浑为官时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受奸臣迫害。他看破红尘世事,弃官隐居“掷土成山”的飞来峰三年,搭建草舍专心读写诗书,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相聚,共抒情怀。后来人们在柳山脚下,修河边上建造涌翠亭,并将此山改名为柳山。

但是关于柳山名称由来,民间传说却又不同。话说有位姓“柳”,柳树的柳,名“珊”,珊瑚的珊,的一位叫“柳珊”书生,结庐河边,日夜攻读,准备秋试。这夜三更过后,柳珊正在苦读,来一美貌女子,自称家住邻村,常在河边浣纱,见相公用功攻读,至为钦佩,特来相伴,以解寂寞。柳珊唯唯应诺,目不邪视,犹自苦读,女子渐以言语挑逗,欲以身相许,被柳珊正言斥退。数夜过后,女子又来到茅庐,先是挑逗,被柳珊呵责后直言相告,原本是修炼中的狐仙,在赴九宫山参拜九宫仙女途中,见相公独居于此,化作美女,以作试探。今见相公真乃正人君子,

不为女色所动,实堪崇敬。说罢从怀中取出宝石一块,称此石能予知天下危难之事,今赠与读圣贤书而行圣贤事者。狐仙又作一番叮嘱后,化作一道红光,往西北而逝。柳珊细观宝石,玲珑剔透,光泽夺目,置于案头,不时把玩。一日柳珊夜读,宝石突发嘤嘤细语,三日后修河水涨三丈,两岸尽成泽国,嘱柳珊速避。柳珊心想一人之事是小,沿岸众多乡邻事大,于是不顾狐仙临行时谆谆嘱咐天机不可漏,只能一人知而不得众人知,连日奔走沿河各村,乡民尽迁高地,水涨之夜,雷电交加,天明后,柳珊化成一座岩山,兀立江边,乡邻均感柳珊之德,扶老携幼,来到山麓,连呼“柳珊”之名,顶礼膜拜,后人遂将此山唤为“柳山”。

尽管柳山之名传说繁多。但柳浑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江西地方志和武宁县志中多处记载了是柳浑创办了柳山书院,并自任为柳山书院的院长。柳山书院历史上饱经沧桑,屡建屡废,但办学一直坚持到民国时期才停止,武宁文人多受益于此。后因文化大革命,于1967年改作国家粮库,1973年底粮库拆迁后被毁。现仅存遗址,实为憾事也。虽经百余年沧桑,这些遗迹却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当年柳山上文人骚客来往其间的盛景。

近年来,随着柳山景区的开发利用,人们又在柳山山腰处发现一座光绪四年建造的石砌山门,山门两侧分别刻有四首七言绝句,门旁立有一块断石碑,石碑上“光绪四年建造”字样清晰可辨。

传说这四首七绝系江西修水人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作:

其一:“初日晖晖照翠台,庭前昨夜碧桃开。一帘香雾微风动,知是仙人跨鹤来。”

其二:“深院棋声日正长,博山添火热沉香;道人鞭起龙行雨,带得东潭水气凉。”

其三:“天院凉风似水流,山中瑶草不知秋;黄庭读罢无余事,铁笛一声闲倚楼”。

其四:“养就还丹不怕寒,独骑黄鹤上云端;笑谈若得天家雪,散作琦花满石栏。”

柳山风景秀美,名胜古迹甚多,山上有石井、书院、涌翠亭,又有石门、门壁刻诗,山腰有九寿十八观、龙岩、佛岩,其间有武宁八景之一的柳浑精舍、读书台等等。但因年代久远,仅留残迹,而龙佛岩、棋盘石、读书台等风光依然。

思姑鱼的传说

七百里修江以其“水行修远”而得名,碧莹洁清,曲折东流,产鱼基丰。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山海经传》内记述:“有水名修,有鱼名鲉,天下有事,此地无忧。”鲉鱼俗称思姑鱼,似锂形略扁,背鳞呈红色,后改称“红鮹”。夏钓江畔,常得此鱼,肉嫩味鲜,为“渔翁”津津乐道。

若干年前,修江岸边住一渔家,老俩口抚养一位幼失双亲的侄女,名叫修妹。修妹虽生于渔家,但天生丽质,勤劳贤顺,侍奉二老,极尽孝心。不少媒人前来说亲,因门户不当,蹉跎岁月,待字闺中。

一日,父女架舟下河捕鱼,网网不空,钩钩不虚,捕得鲜鱼满舱。收网回家,摇上马滩,不慎撞上暗礁,船身一侧,站在船头的老人因两腿乏力,站产不稳,跌落水中,在浪中挣扎。修妹心急如焚,欲救无策,滩头水急,老翁年老力衰,眼看将被卷入深

潭。在此危急关头,从港湾冲出一条小船,向老人急驶而来。经船上一位后生奋力抢救,老人化险为夷,免遭灭顶之灾。

后生名叫永根,家住武宁与永修交界处,亦以捕鱼为生。自此之后,两家时有往来,男方托人说媒,修妹首肯,二老允诺,择个良辰吉日,永根与修妹结成百年好合,双方商定,婚后百日,男方全家迁居修妹处,免去两地相思之苦。

眼看百日将满,永根与修妹正在河下打渔,邻船带来口信,修妹的姑母卧病在床。修妹闻讯,急与永根掉转船头,你逆流而上,回家探望把自己当作亲生女儿看待的姑母。小船行过马滩,离家不远,忽然阴云四合,狂风骤起,小船假一片落叶在风浪中颠簸。两人正想进港避风,狂风呼啸刮来,船儿被掀翻,小俩口一起落水。永根水性好,抓住船板,正欲抢救修妹,修妹已被巨浪卷走,不知去向。

若干年后,修江渔人突然发现在捕获的鱼群中,有一种似鲤非鲤,背有红鳞的鱼儿,它常围着渔船转游,驱之不去,俯耳细听,似有“咕咕”之声。渔人惊奇的发现,此鱼游至马滩即折回,从不下滩。人们从流传的修妹探姑遇风落水身亡的故事,将人鱼联系称之为“思姑鱼”。

沉枷渡

有句老话,说是“七百里修河九十九道湾,一弯一渡过前滩”,其中有个“陈家渡”。这个渡口本来叫“沉枷渡”,有首民谣说:“陈家渡,渡沉枷,枷落修河眼发花;不义财,埋河沙,心机用尽喂鱼虾。”几句俚语村言引出了几段故事。

也不知是哪朝哪代,陈姓出了一位知府,名叫陈天爵。陈知府二十五岁考中进士,外放知县,后又升迁知府。在官场度过了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