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新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情分析]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3、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4、透镜的组合(1)望远镜(物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2)显微镜[课堂练习]1、、凸透镜对光作用,凹透镜对光作用,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时,成、的像,像距:,如;(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像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特性。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3.透镜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板书工具;3.带有透镜的物体和屏幕。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一张凸透镜的图示,让学生回忆并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及示范(25分钟)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讲解透镜成像的步骤和方法;2.结合物体、透镜和屏幕的实物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情况。
讨论总结(15分钟)1.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规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应用(20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讲解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折射和成像特性,并结合实例解释其应用原理。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自编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批改。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的成绩;2.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透镜应用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3.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作出定性说明。
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等。
4.让学生了解透镜及其应用的四个高频考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教学难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熟练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命题分析】这局部知识考查的难度中等,主要集中在:1、凸透镜的光学特征,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包括作图〕题,实验题,题型较稳定,估计今年,特别要注意光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画光路图。
【稳固根底·自我诊断】〔1〕透镜〔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说明a.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b.假设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_____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____;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5〕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难点〕【说明】a.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5.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透镜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透镜成像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光学性质,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预习新课内容,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透镜实验,如制作简易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成像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基础知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培养其创新能力。
3.光路图的分析和绘制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部分,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想:利用模型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光线的传播路径,逐步学会绘制光路图。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针对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采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透镜知识体系。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透镜及其应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白纸、直尺。
学具:每个孩子一台显微镜,一组透镜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摄像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孩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大对他们个别辅导的力度。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透镜实验,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组织一次透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孩子们的透镜认知程度,我会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7)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1、加深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
2、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熟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
2、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的特点并会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览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她是一个虚拟的导游,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她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的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
(1)这个玻璃屏风是什么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实像还是虚像?(2)电视机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透镜的种类、典型光路。
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2、典型光路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个性化修改例题:(1)、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2)、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FF F F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学习任务(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的复习课。
本章共5节,分别是: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较多,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不到位,考试中学生丢分现象常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知识点和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的尝试:①归纳性学习。
通过让学生思考本章所学5节中的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
②协作性学习。
本节课中我让学生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做完练习或在实验中出现疑问时,都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
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③探究性学习。
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时像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亲手再做一次实验,既巩固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
④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本节课补充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和总结凸透镜的成像时像的变化规律时,我都用了Flash动画,清楚地再现了透镜的成像规律,直观、准确、清晰,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件、实验、导学案的大量应用,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内的容量比较大,为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大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的力度。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充分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通过进一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时像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在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确保整洁美观。
2.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思考和分析,尽量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3.实验作业需注重团队合作,明确分工,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拓展作业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
5.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将定期检查并给予反馈,帮助大家不断提高。
1.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实像与虚像的区别,需加强讲解和实例演示。
2.学生在运用透镜公式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3.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适时引导和鼓励。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光学现象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光学性质,理解并区分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凹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探究问题,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什么?”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如“为什么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如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八年级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涉及透镜的种类、性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在复习课中,我作为特级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作业小结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完成和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透镜的分类、性质、成像规律以及应用等。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二、难点凸透镜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一)、基本概念1.透镜的原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
2.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透镜的主光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4.透镜的光心:透镜主轴上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5.透镜的焦点: (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6.透镜的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二)、基本规律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三条特殊的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凸透镜成像规律:注:实像与虚像实像(1)实际光会聚形成的像。
(2)能呈在光屏上的像。
如:小孔成像虚像(1)实际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2)能看到但不能呈在光屏上。
如:平面镜成像口决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同正,实异倒像儿物儿相追赶成实像,u小,v大,像大;成虚像,u小,v小,像小;(三)、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透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采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2)对于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图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3)针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讲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拓展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课堂所学,透镜还有哪些其他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
5.小组作业: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透镜原理的简易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要求:明确仪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工作原理,并绘制图纸。
6.结合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透镜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蜡烛向
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 近视
右
左
移动;也可以不改
移动;还可以不改变器材的位置,在透
(选填“近视”或“远视”)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
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
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障碍物更大
的像,应减小物距——玩具车应靠近障碍物,同时增大像距——镜
头向前伸。据此分析可知B正确。
跟踪练习2
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
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左右小范围内
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成
大
清晰的像,则像的大小比光源
(选填“大”“小”或“相同”)。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
右移动光屏,能得到倒立、放大的清
晰实像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
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
清晰的像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
A.墙壁上是缩小的像
B.墙壁上是放大的像
C.只适当向右移动烧瓶,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D.只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类型二、“动态”规律及应用
例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如焦距、会聚和发散等。
2.使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运用成像规律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透镜性质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4.帮助学生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共同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在教学过பைடு நூலகம்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对光的作用2.灵活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透镜3.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二、复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完成光路,重点注意:(1)完成光路一定要恪守规范,虚实得当。
(2)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动态变化一定要理解透彻。
三、复习过程设计【专题一】透镜(一)知识梳理1.有关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概念中间______,边缘______中间______,边缘____性质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光心透镜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___ _这个点叫做光心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实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虚焦点(F)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 )2.三条特殊光线透镜平行于主光轴通过焦点过光心凸透镜凹透镜(二)典例剖析【例1】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例2】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第 2 页第 3 页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例5】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 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例6】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25 cm C.16 cm D.8 cm【例7】“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6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距等于8cm时,成放大实像B.物距等于12cm时,成放大实像C.物距等于16cm时,成缩小实像D.物距等于18cm时,成等大实像【专题三】生活中的透镜(一)知识梳理1.照相机:物体在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_像,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本章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强化了基础知识记忆,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重点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同时为培优补差做好准备。
学以致用:在上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下一步设计一组完成光路图题,以加强学生对三条特殊光线的认识及加深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
练习题:请在图5-1和图5-2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5-1图5-2【专题一知识归纳】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图5-1.1(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图5-2.1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发现疑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设计一组完成光路图题,实现学生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加深理解。
【专题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专题二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焦距测量: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近似看作平行光线),将白纸在透镜另一侧来回移动,找到白纸上最____、最的点;用刻度尺量出到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目的是。
(2)规律:当u>2f时,成、的像,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的像;当f<u< 2f时,成、的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当u<f时,成、的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设疑:是什么因素影响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的?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体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变化对成像性质的影响。
实验设计: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探究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如图5-2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2)a、b、c、d、e各点中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当烛焰从a向d点移动的过程中,要使屏上的像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4)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屏上的像会偏向屏的_____边。
(填“上”或“下”)图5-3[解析] (1)实像能够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显示,e在焦点内,此处成虚像。
(2)u=2f时,成等大的实像,所以c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要远离凸透镜,像同时变大。
(4)实像时倒立的,具体是上下和左右都倒,物体向下像向上移动。
探究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5-4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图5-4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
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解析] (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可以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通过移动凸透镜的方法找到最小、最亮的会聚点,用刻度尺测量出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2)为了使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处,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3)根据题中数据可知物体位置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于照相机。
【专题二知识归纳、探究结论】(1)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具体见课件展示)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①可见当u=2f时所成的像不大也不小,即等大。
②当u=f时,不能成像。
(相当于焦点处的光源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③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总之:无论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渐近焦点则像渐大。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及探究二的复习,结合专题前基础复习,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结合知识的应用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学以致用:1、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 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 cm处,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2、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如图5-5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为()A.于10厘米B.小于10厘米图5-5C.大于20厘米D.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不同的是照相机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像,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均选填“虚”或“实”)。
如图5-6A、B所示是游客坐游艇经过A 图5-6 B一艘海轮附近时,游客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游客的游艇是______海轮。
(选填“靠近”或“远离”)。
[解析] 第1题当u=2f时成等大的像,所以f=15cm,u=15cm时,成放大的虚像,故选C。
第2题测出焦距是10cm,做放大镜时,物距小于10cm,故选B 。
第3题这些光学仪器都是凸透镜应用,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实像,放大镜成虚像。
小汽车所成的实像,像越大,说明物体距离镜头越近。
设计意图:通过插入这三个练习,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领悟,达到熟练应用。
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也可让学生查漏补缺。
也是教师排查学困生的有效手段,为补差做准备。
【专题三】眼睛和眼镜专题三知识点聚焦: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实验设计:利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探究一:图5-7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探究一结论:图5-7从图5-8可以看出看近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是远视眼,佩戴凸透镜校正,故答案选A。
探究二: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5-9所示。
图5-8(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探究二结论:(1)镜越薄聚光能力越差,其焦距越长,能力差,可见丙的焦距最长,大于甲的,答案填丙。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
(2)凸透镜薄的焦距大,折光能力弱,像距就长,故填丙。
(3)校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故填“大于”、“发散”。
【专题三知识归纳】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症状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看不清到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