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论文银行贷款论文: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62dc8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3.png)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个人贷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一部分,即面向个人客户的信贷业务,贷款发放是以收取利息为盈利方式。
个人贷款业务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还是一项新兴的商业银行业务。
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研究1.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理论基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的理论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货币论》,现代经济学家们通常从微观角度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去诠释它。
Shimko,David,Naohiko Tejima 和Donald VanDeventer (1993)认为,当一群经济主体看起来一样时,有的得到了贷款而有的没有得到时,“纯粹的信贷配给”就会发生。
Das,Sanjiv和Peter Tufano(1996)则认为,当存在以下情况时,信贷配给就存在:(1)在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贷款申请人中,有人申请到了贷款,而有的没有,尽管遭到拒绝的申请人愿意出更高的利率;(2)存在着可以确认的经济人群体,在既定的贷款供给量下,无论什么样的利率水平都无法得到贷款,尽管在更多的贷款供给量下他们可以得到。
这一定义实际上指出了信贷配给中非利率因素的重要性。
1.2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主要分析方法借款人信用分析。
客户提出申请贷款时,银行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符合银行的风险收益目标,5c要素分析是西方商业银行对客户作信用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经典分析法之一.Saullders A(1999)对最常见的专家判断法即所谓的5C方法进行了论述。
它的分析要素有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也有银行把其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1ae4a3c0912a216147929c9.png)
此外,建立个人品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专注于某一领域,要了解自己的局限与弱点,不要装得什么都懂。
二是建立品牌往往跟忠诚连在一起,个人要忠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三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
工作中当然会有失误,但在个人品质上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了任何闪失就会造成终身污点,对建立个人品牌非常不利。
个人品牌的应用往往是在高端职位。
第一,通过扩大知名度提高个人品牌价值,达到一定层次的个体,就有机会通过媒体等渠道把自己的品牌传播给公众,提高知名度,相应提高他的个人品牌价值。
第二,从个人品牌角度考虑,一个人尽量专业化,因为一个人时间、精力太分散,他的职业技能就不容易精和深,业绩就不会丰富和充足,相反技能和经历越专业,个人品牌价值就会越高。
第三,一个人如果是多面手,相应的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关键是看自己的品牌定位,确定方向,打造自己德才兼备的个人品牌,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到位更完美,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业中磨砺出职业的个性品牌。
一个人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活得精彩、活出品位,建立优质的个人品牌是最好的途径。
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自己的承诺,通过企业的能力和智慧达成自己的个人成功。
他们始终如一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自己的能力,通过优质的个人品牌来推动生活、工作在社会活动中的“品牌化”。
最终通过自己职业的个性品牌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超越梦想,飞向高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沈奇喜)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汤自勤(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8) 一、信贷资产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资金短缺的国家,在借贷市场上一直是卖方市场,在信贷资金的周转过程中,在投入放款阶段,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开展顺利;而在贷款回收阶段,来自各方,各个层面的阻力极大,尤其当该企业的经营生命可能被终结时,其阻力和难度之力是可想而知的。
(参考)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参考)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c6f2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b.png)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与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愈发接受了个人贷款消费的消费理念,个人贷款业务的市场不断扩大。
面对国内巨大的个人贷款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正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利润增长点,其重要性正日益提升。
由于起步较晚,并且受经济制度,信用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不论是在业务的发展环境还是业务本身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限制了个人贷款业务稳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美国为例的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特点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所存在问题,进而根据不足之处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 通过对美国的个人贷款业务所在环境与业务本身特点的分析,突出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的显著优势以及我国可借鉴之处。
二.以个人贷款业务中的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及现状,并提出不足之处。
三.就如何完善个人贷款业务,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实行分类指导,扩大客户需求;完善信用制度;拓展其他类个人贷款业务;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力度,控制个贷风险等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信用;贷款风险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began in 1980‟s. Although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y, ou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has a late start, rec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improving of their life quality,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accept a sense of consumption by credit loan. Thus the market of personal loan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Under this potential marke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pay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ment of retail busines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becomes the focu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commercial bank and the point in having profit. We can see this business is playing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bank. For the reason of late beginning and restriction from economy policy and credit construction,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and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and shortages existing, both from the aspects of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tself. My study compared our country‟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with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y, in which I tak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Then I examine the situation of ou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both in history and in current, from which, I point out diffe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 loan business. Finally, I suggest varies measures to deals with problems.The three main points in my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First, to outstanding the advantages of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in Americ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merican personal loan business and to find out certain aspects that we can learn from. Second, take personal commercial loan as the main object of personal loan business study to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in this business‟s development. Third,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etter and a more satisfying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China,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business, such as having different ways of lead taking account of different finance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customer demand, completing credit construction,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othe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as well as some dominant personal business, improving the business process and staff service, reinforc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oan risk etc.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loan; Credit Loan; Risk1 前言 (4)1.1 选题背景 (4)1.2 选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毕业作品】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毕业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4ac4f65f0e7cd185253639.png)
--【毕论】【业文】( 届)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金融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市场潜力日益显现。
各家银行普遍意识到了发展个人贷款对于零售业务甚至对于整个银行业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陆续加快了银行个人贷款的发展步伐。
但是由于个人贷款的特殊性,该项业务从功能、性质和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已经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监管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就以中国建设银行温江支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为例,分析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配备人员不足和贷后管理工作滞后等,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结合温江支行具体的发展策略和发展环境,本文给出了进一步发展个人贷款的几个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建设银行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apid increase in household wealth, the market potential of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becomes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banks generally aware of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to the retail business or even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business, and gradually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s personal loans.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personal loans, the business have suffe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variation from the function, nature and management and more and more deep-seated problems have exposed, which has Seriously challenged the bank's risk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personal loan business of Wenjing Branch of Construction Bank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to give the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some realistic reference in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personal loans; Wenjiang; CCB目录1 个人贷款的概述 (1)1.1个人贷款业务的定义 (1)1.2 个人贷款业务的特点 (1)1.3 个人贷款业务分类 (2)2 我国个人贷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2.1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规模逐步增长 (5)2.2银行自身管理薄弱,对个人的信用调查简单 (6)2.3缺乏科学权威的个人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 (7)2.4个人贷款手续烦琐 (7)2.5个人资信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管理,不利于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监控 (8)3中国建设银行温江支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9)3.1 个人贷款规模分析 (9)3.2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的情况 (9)3.3 个人贷款结构分析 (10)3.4 个人贷款以住房贷款为主 (11)4 建设银行温江支行个人贷款存在的问题 (12)4.1 个人贷款业务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 (12)4.1.1 个人房贷业务比重过大,银行风险增加 (12)4.1.2 其他个人贷款种类发展迟缓 (12)4.1.3 个人贷款同质化趋势严重 (13)4.2基层支行个人贷款业务扩张,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13)4.3 贷后管理环节不够重视,引致道德风险 (13)4.4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14)4.5政策性风险 (14)4.6 借款人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15)5 发展建设银行温江支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政策建议 (16)5.1 个人贷款品种多元化,分散银行风险 (16)5.2 个人贷款业务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 (16)5.3 加强对专业个贷人员的培训,合理安排个贷人员配置 (17)5.4 完善个人贷款业务流程,重视贷后管理 (18)5.5 加强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19)5.6 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控制,做好客户评级工作 (19)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65580f2aa00b52acfc7caca.png)
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贷后管理是指客户从获得信用到授信业务结束期间,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
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贷后管理主要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8 个方面。
近几年,随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授信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与贷前、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显薄弱。
为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前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从客观上来分析,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f84f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3.png)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论文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负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
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核心业务之一,对其经营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利率风险等。
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并且合理控制信贷规模,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潜在损失。
其次,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在信贷活动中,银行作为贷款方通常比借款方更容易获得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方的信用状况,从而增加了信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借款方的尽职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多样化的信息来准确评估借款方的信用状况。
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借款方进行独立评估,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再次,利率风险也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利率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贷款方式,如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结合,以减少利率风险的影响。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利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及时调整贷款利率,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利率波动。
此外,信贷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贷款拖欠风险、违约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机制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内部风险管理流程,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利率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贷款方式、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机制等。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3a2ee619e8b8f67c1cb9cf.png)
( 一) 转变思想观念。 端正对贷后 管理工作 的钛 识, 对贷后人 受实行
有效 激励
首先要摒弃 以往“ 重贷轻管、 重放轻收 ” 的错误认识 , 切实端 正对贷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而贷后 管理又是风险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 当前许 多商业银行 的贷后管 理 工 作 存 在 缺 乏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理 念 、 风险预警处理体系不灵敏 、 缺 少 激
前面 已经讲过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的标 志之 一 ,而 银 行 的 风 险 预警 处 理 体 系不 够 灵 敏 也 是 银 行 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现存 的难 题 。 从 银行 内部 来 看 , 部 分 银 行 为 了确 保 自 己的 利 益 不 受 到他 人 的侵 害 。 自 己的 客 户不 被 其 他 的银 行 拉 拢 过 去 而刻 意 地 隐 瞒 了客 户 的信 息 , 甚 至 是 提 供 假 的信 息 给 其 他 的 银 行 ; 另外 , 企 业 为 了 获 得 银 行
衔接制度 , 即贷后管理团 队对每笔 贷款 贷前全面 了解 , 对 贷中 、 贷后全 程参与, 以致全面监控企业贷后运行状况 ; 其次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 度 ,明确每个客户的风险监控 主责任人 ,按照规定 的要求实施贷后管
理; 最 后 是建 立 重 点 客 户 管 理制 度 , 按照贷款额度 、 风险程度 、 管 理 难 度
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 , 从而形成 了“ 重贷轻管 、 重放轻收” 的错 误 认 识 。 “ 重 贷轻 管 “ 是指经办人为了吸引新客户 , 拓展新业务 , 获 得相应 的奖励而加大贷款 的投放 。 但是贷款完成之后 。 贷款后续工作 即 贷 中、 贷后 工作交给贷后人员 办理 。 贷后工作 比较繁 杂, 贷后人员只是 完成例 行工 作 , 缺乏有效 的贷 后激励机制 , 贷后人员 工作缺乏激情 , 使 贷 后 管 理 变 成 了“ 事后 管理 ” , 出现 实 际 风 险 , 被 动 接 受 。经 办 人 对 贷 款
青海建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青海建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8ff149edaef5ef7ba0d3c1c.png)
李 珊珊
加强贷后管理是个人 贷款业 务精细化管理 的重要 内容 和本质要求之 是银 行提高专业化 经营管理 水平 的具 体体现 ,又是 防范信 贷风 险、 减 少信贷 资产流失的重要 环节 。个人贷款业务在我行各项业 务中 占据重 要 地位 ,如何进 一步提 升全行贷后管理水平 ,是当前我行个人 贷款业务 管理工作 中的一项 重要任务 。 个 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 的定义及影响 个人贷 款业务 贷后管理是指个人贷款发放之后直到本息 收回期间所 有信贷管理行 为 的总和 ,是一 项具体 化、系统 化 、长 期化 的 “ 业 务工 程 ”和银行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 工作 ,其主要 内容包括 资金账 户监管 、 贷后 营销 、贷后检查 、档案管理 、贷款本息的 回收、逾期贷 款催 收 、风 险监测与预警 、贷款风险分类 、不 良资产的处置等。贷后管理在 商业银 行个人贷款业务经营管理全 流程 中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 ,加 强贷后 管理 , 防控个贷风 险、提高资产质量 ,是确保个贷业务稳步持续发展 以及 推动 我行经营效益快速增长 的重要手段。 二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剖析 虽然我行 已经建立 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 体系 ,但其 主要 内 容仍侧重于贷款发放之前的各个环节 ,而在个 人贷款发 放后至贷款 本息 收 回的这段时间 内,对客 户风险 、市 场风险 、操作 风险 的识别 、监 控、 提示和化解的全过程不予重视或重视不够 , 各 级行个人 贷款业务 的贷后 管理基础 比较薄弱 ,存在一定程度的 “ 重贷轻管” 现象。造成这种现状 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 一) 贷后 管理 意识 薄弱是根本原 因 个别个贷管理人员认 为贷后 管理期 限长、难度大 ,带来 的经济效益 不明显 ,因此对客户 “ 重拓展 、轻维护 ” ,对贷款 “ 重 贷前、轻贷后 ” , 另外 我行个 人贷款不 良 率较低也是 导致轻视贷后管理 的一个重要原 因。
银行如何强化个人住房贷款贷后管理
![银行如何强化个人住房贷款贷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78f4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5.png)
银行如何强化个人住房贷款贷后管理如何强化个人住房贷款贷后管理一、个人住房贷款贷后管理现状个人住房贷款的贷后管理环节存在很多风险点,由于管理不善而引发的银行资产损失也屡有发生。
例如对借款人和抵押物的状况没有及时跟踪了解,往往到了逾期催收时才发现借款人的联系方式已经改变;在向个人发放贷款不久,借款人就出现不能正常还贷的情况,往往不会引起管户客户经理的足够重视,仅仅归为一般的逾期户,这一做法对于风险的尽早防范是很不利的,很可能会错失风险控制的有效时机;同样还有客户出现逾期,银行不能及时加以区别分类处理;客户在还款期间更换还款卡号时,划款同意书上没有取得持卡人的签字,导致银行在民事诉讼中不能有效主张权利等等。
目前,银行贷后管理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到位,贷后检查流于形式,风险信号不敏感,处置风险的手段有限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提高贷后管理水平的途径(一)严格的客户准入制度。
优质、可信的客户群体不仅仅是贷后管理的维护对象,更是提升贷后管理水平的基础。
通过严格的贷前调查、审查和审批环节,对贷款客户进行先期的筛选和分类,积极引入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客户,将大大减轻贷后管理环节的压力。
贷前对客户信息掌握的越全面越准确,贷后管理就越到位越有效。
(二)贷后的日常监管。
这是贷后管理的日常工作,是对客户还款意愿、抵押物价值担保落实等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实时监测各个还贷户的还款记录,一旦发现逾期及时组织催收,同时前台部门还可以在客户办理提前还贷、更换还款卡号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健康、家庭等状况。
此外,贷后管理的成本也是银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那些正常还贷的客户只要没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其不能继续正常还款,都不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
要关注的是那些有可能形成风险的环节,通过对它们进行重点控制,从而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在贷后对抵押物的监控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他项权证到位情况台账和房产开发商的保证金封冻台账。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8cc926d1f34693daef3eeb.png)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个人贷款业务在国内还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在客户需求、信用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行分类,扩大客户需求、完善信用制度、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等改善措施,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贷款业务;商业银行;问题;对策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个人贷款业务起步比较晚,不论是业务环境还是业务本身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通过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概念、分类,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在分析了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措施,促进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2.个人贷款业务。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个人贷款又称零售贷款业务是银行向个人发放的用于满足其各种资金需要的贷款,属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一部分。
个人贷款的一方主体是银行,另一方主体是个人。
个人贷款可由银行直接向个人发放或通过零售商间接发放。
它不仅是一种信贷行为或放贷业务,而且是一种信用关系。
3.个人贷款业务种类。
个人贷款业务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等。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包括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主要有个人住房、汽车、一般助学贷款等;个人经营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流动资金周转、购置或更新经营设备、支付租赁经营场所租金、商用房装修等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信贷管理论文(5篇)
![信贷管理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0cb9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2.png)
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信贷管理;风险防范;差异;对策和建议一、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主要差异外资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掌握制度,对贷款准入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掌握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掌握了信贷风险。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架构上通常采纳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管理体系。
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非常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掌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结合。
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或信贷政策委员会)、风险评估部门、风险审查和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内部稽核部门等等。
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
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掌握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实行由隶属于不同专业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方法,即由若干(一般为3到5名)信贷审批官共同背对背独立审批,全票通过或者达到有效票数后贷款审批通过。
而行长主要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加贷款的审查与签批。
其审批流程强调独立、客观、公正。
国内银行特殊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垂直分级管理。
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够。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和评估贷款风险,旧体制下信贷部“包办”信贷业务流程的局面得到了肯定的转变,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旧基本由审贷部门担当,部门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不充分。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b429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4.png)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过程如日常生活中喝水般简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然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是发放贷款并不足够,他们还需要进行贷后管理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处理逾期和风险。
然而,贷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可能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取更高金额的贷款,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贷后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催收过程中会出现追查真实收入和资产证明等问题。
2.高昂的成本贷后管理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和资源投入。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专门的团队或外包服务提供商来执行催收和跟踪程序。
这些成本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费用。
3.催收效果低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然而,目前的催收方式有时效果不佳。
延迟还款和拖欠现象频繁发生,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4.法律风险贷后管理中涉及到的追债过程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如果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手段或侵犯借款人权益,将面临诉讼风险和巨额赔偿。
二、贷后管理的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来改善贷后管理:1.强化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核实工作,并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
同时,在贷款合同中明确规定借款人提供完整真实的个人资产和收入证明,并保证其准确性与时效性。
2.优化催收流程为了提高催收效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催收流程。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和前景。
此外,可设立专门团队进行跨部门协作并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合作,提高催收效率。
3.加强风险防控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
及早发现并处理贷款逾期和风险事件,以减少损失和法律纠纷。
4.积极采用技术手段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贷后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移动支付和在线借贷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还款操作,减少拖欠发生的可能性。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7c23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0.png)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贷后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进行的监督和跟踪管理,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遵守合同约定。
贷后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金融机构的权益,同时降低贷款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效果。
本文将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
首先,贷后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往往只能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一旦贷款放款后,金融机构常常难以了解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风险,从而导致贷款逾期风险的增加。
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可以加强贷前审查,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背景和信用状况,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在贷后管理中可以采取定期核查的方式,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机构的合作,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提高贷后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贷后管理中的监管和执行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尽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前约定的方式规定借款人还款义务,一旦借款人逾期不还,金融机构往往面临着难以追讨债款的问题。
一方面,借款人可能故意逃避还款义务,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法律责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追讨债款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法律程序的不顺利、诉讼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监管和执行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加强贷后监管的密切程度,定期与借款人进行沟通,了解其还款意愿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采取行动。
其次,金融机构可以与专业的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追讨债务的专业水平和效果。
另外,政府也应加大对贷后管理的监管力度,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保护金融机构的权益,以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此外,贷后管理中的合同约束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金融机构常常依赖于合同约束来维护自身权益。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8b8e5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7.png)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贷款业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管理不光是针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还有将客户放贷后的监管,也就是所谓的“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偿债意愿、信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拟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准确的客户信息贷后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银行往来、贷款偿还及其他与贷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并在贷款中途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贷款资金的使用及回收。
但客户信息的缺失、不准确会导致银行难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跟踪以及及时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增加了贷款风险。
2. 贷后监管不到位贷后管理工作没有被银行重视,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疏漏的情况。
银行的工作人员缺乏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贷款使用情况,不能有效地预测或发现问题,导致追债延迟或失去追债机会。
3. 贷款追收问题一旦客户出现逾期或还款困难,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联系、追讨或协商,那么就会加大逾期贷款的风险。
而银行协作部门在追收贷款时的手段单一、法律程序复杂等情况,也将存在贷款追收的问题。
二、贷后管理的对策1.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银行需要做好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整合信息,统计以及分类储存到数据库中,及时更新记录,确保提供贷后监管需要的信息。
2.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素质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高对客户发掘的水平,分析客户的信贷风险,尤其是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向、财务状况等情况来判断其还款的能力。
同时,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 加强贷后监管银行应建立贷后监管制度,倡导全员参与、承担监管职责,加强对客户的贷款使用情况和贷款回收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ab170c6137ee06eef9186b.png)
任务书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务,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不健全、银行内部控制不力等原因,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较高。
文章将从分析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准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可能会诱发不良贷款风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提出建设性对策。
基本要求:1、围绕所选课题,认真收集和研读有关文献资料,至少10篇以上;比较准确地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找准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和重点;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阐述清楚,方法运用得当,有自己的见解;3、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资料翔实;4、表达准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论证严谨;5、结论合理,有一定说服力;6、语言流畅,符号统一,引文规范,符合论文格式要求。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1. 个人消费信贷出现不良贷款的现状2.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的原因三、进度安排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杨秀萍,王淑晗.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 2008, (17) .[2] 孙德轩,赵息. 利率风险与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 2007, (02) .[3] 陈惠芳,李菲,王霞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02) .[4] 迟美玲,闵令江.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01) .[5] 林金豪. 商业银行个人类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 2008, (02) .[6] 孙迎冬.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 2008, (05) .[7] 吴立蔚. 外资银行个贷业务策略、风险管理及对中资银行的借鉴意义[J].浙江金融, 2008, (02) .[8] 赵静思. 中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国商贸, 2010, (08) .[9] 王天明.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10] 刘寒秋.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4)[11] 周伟. 浅议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 (09)[12] 林金豪. 商业银行个人类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 现代商业, 2008, (02) .[13] 王忠郴,喻葵,曾鸣. 个人消费贷款中信用信息的模糊分析与信用评级[J]. 金融与经济, 2009, (08) .[14] 徐萍,周慧清.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成因与防范[J]. 民营科技, 2007, (07) .[15] 张岩. 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9, (14)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一引言 (2)(一)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二)目前国内文件研究综述 (2)(三)本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3)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现状 (5)(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的数量及分布 (5)(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8)(三)个人信贷内控制度欠缺,操作手段落后 (8)(四)个人信贷业务形成的债权不能得到保障 (9)(五)有关法规不能得以贯彻落实 (9)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 (7)(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10)(二)个人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不完善,立法滞后 (8)(三)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11)(四)抵押物难以变现或者存在风险 (12)(五)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收入的不稳定 (12)四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个人消费信贷产生不良贷款的对策 (13)(一)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13)(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制度和监管体系 (13)(三)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的担保制度 (14)(四)政府、银行、保险及其他商业机构相结合,分散风险 (14)(五)健全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 (15)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务,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修改版]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74177784868762cbaed509.png)
第一篇: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加强贷后管理是防控个贷风险,提高个贷资产质量,确保个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进一步提升个人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该项业务的经营效益和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定义及意义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是指个人贷款发放或其相关信贷业务发生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账户监管、贷后服务、贷后营销、贷后检查、风险监测与预警、贷款风险分类、贷款本息的回收、逾期贷款催收、不良资产的处置、档案管理等。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工作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又是防范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损失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美誉度和“生命线”,是银行塑造服务品牌的重要渠道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防线,在个人贷款业务经营管理全流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剖析在当前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仍然得不到足够重视,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风险隐患,具体表现如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贷后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认为个人贷款贷后管理难度大、跨度长且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与其在贷后管理上耗费人力和精力,还不如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贷款营销上,这就造成思想认识的“错位”,贷后管理工作被忽视。
二是由于贷款风险暴露的滞后性,新增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大后,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贷款不良率水平,出现了虽然不良贷款绝对值增多但贷款不良率仍然持续下降的现象,容易产生轻视贷后管理的错觉。
三是个人贷款在金融同业中被公认为最优质资产之一,综合收益率高,风险概率低。
为争夺市场上这块诱人的“蛋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重营销、轻管理”思维的滋生和蔓延。
(二)工作职责不到位,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客户经理的自觉性和尽职程度。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5262b68af1ffc4ffe47ac24.png)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近几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迅猛发展,信贷规模加速膨胀,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迅速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贷款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贷后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一大软肋。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商业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人员对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
分析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贷后管理认识不足。
贷款发放后,一是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风险时,只能被动接受;二是信贷人员多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
(二)贷后检查履职不足。
一是贷后检查易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工作要求高,工作起来比较琐碎,这就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用在这一项工作上,使贷后管理的要求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易停留在表面。
二是对贷款客户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等重要情况监督不力,缺乏必要手段。
三是对贷户的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监管不够。
目前,基层信贷人员过于注重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把握,不利于贷款的风险控制。
(三)贷后监管与预警不足。
从大环境来看,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管理层面来看,对客户的风险揭示、处置不到位。
(四)贷后管理能力不足。
信贷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成效,但目前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普遍存在着客户经理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能力风险的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信贷管理论文银行贷款论文: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加强贷后管理是防控个贷风险,提高个贷资产质量,确保个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进一步提升个人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该项业务的经营效益和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定义及意义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是指个人贷款发放或其相关信贷业务发生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账户监管、贷后服务、贷后营销、贷后检查、风险监测与预警、贷款风险分类、贷款本息的回收、逾期贷款催收、不良资产的处置、档案管理等。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工作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又是防范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损失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美誉度和“生命线”,是银行塑造服务品牌的重要渠道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防线,在个人贷款业务经营管理全流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剖析在当前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仍然得不到足够重视,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风险隐患,具体表现如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贷后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认为个人贷款贷后管理难度大、跨度长且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与其在贷后管理上耗费人力和精力,还不如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贷款营销上,这就造成思想认识的“错位”,贷后管理工作被忽视。
二是由于贷款风险暴露的滞后性,新增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大后,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贷款不良率水平,出现了虽然不良贷款绝对值增多但贷款不良率仍然持续下降的现象,容易产生轻视贷后管理的错觉。
三是个人贷款在金融同业中被公认为最优质资产之一,综合收益率高,风险概率低。
为争夺市场上这块诱人的“蛋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重营销、轻管理”思维的滋生和蔓延。
(二)工作职责不到位,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客户经理的自觉性和尽职程度。
但由于部分客户经理工作方式粗放,责任心不够强,麻痹大意,存在贷款风险短期不会出现的侥幸心理等原因,未能充分履行好贷后管理职责。
主要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未按规定的时间和周期进行贷后检查,贷后检查方式过于单一,贷后检查只停留在表面或者走过场,未深入实地或现场调查,没有对客户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及抵(质)押物担保情况等变化进行必要的监控管理和信息收集分析,贷款风险预警信号未能及时发现或视而不见,甚至“闭门造车”形成贷后检查报告以及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基本雷同或仅修改检查日期等。
(三)激励机制不到位,贷后管理缺乏动力。
当前,在设置个贷业务考核体系或开展个贷业务劳动竞赛时,偏重于业绩考核而忽略了贷后管理,仅对个人贷款投放(或新增)笔数和金额等有关业绩指标进行激励,贷后管理却未纳入激励指标体系,也没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
其实,在个人贷款的整个业务链中,贷后管理持续时间最长且情况复杂多变,是最难驾驭的风险防范控制环节,需要更多的付出却未得到相应回报。
激励机制的偏位,必然导致贷后管理人员感到“吃力不讨好”,认为贷后管理只有责任,不如贷前或贷中环节实惠,贷后管理缺少激情。
(四)人员编制不到位,贷后岗位形同虚设。
受考核指标等因素影响,部分经营机构的个人贷款从业人员数量与个人贷款规模的增长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行个贷从业人员编制普遍不足,一人多岗,混岗现象严重,无法配备专职贷后管理人员,使得贷后管理职责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主要表现为:贷后管理人员通常身兼多岗,既要满足中前台需要,又要兼顾贷后管理,疲于应付、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地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同时,繁杂的日常事务迫使贷后管理人员无法腾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充电,业务知识更新缓慢,综合素质较低,造成贷后管理过于粗糙,缺乏深度。
(五)技术手段不到位,贷后管理创新不足。
个人贷款属于零售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小、批量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个人贷款的贷后管理仅依靠人工判断与监测是远远不够的,要管好数额庞大的这块资产,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存量的个人贷款进行各种信息分析、风险监控和预警判断等。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实用性较差,仅停留在满足简单的日常贷后管理需要的层面上,无法真正实现贷后管理的自动化、集中化和程序化。
在存量个人贷款数据分析、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分析、逾期贷款自动催收、贷后批量营销、风险识别、提示及预警信号等功能领域,还有较大的优化升级空间。
(六)贷后服务不到位,收益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商业银行的贷后服务行为离“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墨守成规、死守贷款合同的现象,甚至还设置了各种“门槛”限制客户进行贷后变更等操作,未能真正从客户角度着想,制定出一个银行与客户之间行之有效的“双赢”之策。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部分贷后服务手续较为繁杂,成本维护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当前的国情和金融监管背景下向客户收取一定费用仍不现实,贷后服务供需双方的矛盾和利益博弈,也必然导致贷后服务的不顺畅。
(七)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存在隐患。
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目前信用环境不完善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个人贷款发放后,银行失去资金控制权,而同时市场千变万化,个人客户相关情况也是时时在变,银行甄别个人信用信息和评价技术还不成熟,贷后管理人员很难及时掌握个人客户及其相关的最新信息,监管难度大。
这也影响和制约银行贷后管理水平的提升,存在相当大的风险隐患。
3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一)强化贷后风险意识,确立贷后管理地位1.不断增强贷后管理意识,通过专题会议和培训学习等方式,教育和引导经营机构负责人和个贷从业人员从根本上转变“重贷轻管”的观念,正确理解业务发展与贷后管理的辨证统一关系,充分认识贷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并贯穿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促进个贷业务可持续发展。
2.把贷后管理工作提到事关“银行生命”的高度,积极坚持“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这一目标,不断强化贷后管理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贷后管理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贷后管理的经济价值,促进贷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提升个贷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二)加强贷后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1.从“大处着眼”,在制度落实上狠下功夫,实行动态管理,完善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制度。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和细化经营主责任人负责制度、重点客户联系制度、贷后检查制度、贷后服务和营销制度、逾期贷款催收和处置制度、贷款档案移交和保管制度、风险分类、监测和预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并根据风险防范的需要和业务发展实际,适时予以调整和更新,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检查、反馈、改进、监督的贷后管理运作机制。
2.从“小处入手”,在细节处规范个贷从业人员的贷后管理行为,保证贷后管理的精细化。
首先,针对不同的个贷品种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贷后管理实施细则,界定不同贷后岗位的职责范围,使贷后管理工作职责明晰,且有所侧重。
其次,充分发挥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对贷后管理的导向作用,要认真对待监测疑点,逐一排查,疑点问题要真实揭示,形成详实的检查报告,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重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力求准确、客观。
最后,加大对担保措施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密切关注贷款担保情况的变化,及时跟踪了解担保物价值的变动趋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确保担保的有效性。
(三)完善贷后考核机制,调动贷后管理积极性1.完善贷后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将贷后管理内容纳入考核范畴,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式,依据贷后管理相关要求和重要性等因素,分门别类地设置考核标准和分值权重,按季考核,将其结果作为贷后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绩效考核和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及评价经营机构及其负责人管理水平、素质和业绩的重要标准。
对于能严格执行贷后管理规定,贷后管理基础好、水平高的经营机构,在信贷规模、财务费用和人力资源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予以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对于违反贷后管理规定,贷后管理薄弱的经营机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
2.定期、不定期开展贷后管理专项活动,全面揭示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带动贷后管理人员合规、尽职工作意识的增强,使贷后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实质性风险的把握,使贷后管理行为更加自觉、有序、规范,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贷后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素质1.在人员配备方面予以充分保证,结合个贷存量规模、资产质量、贷后岗位设置等因素,按一定比例配足贷后管理人员,将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员工充实到贷后管理队伍,实行贷后管理人员从业的资格认证及淘汰制度。
对不能胜任该岗位人员要果断及时予以转岗。
有条件的经营机构可尝试设立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中心(或专门职能科室),实行贷后管理集中经营。
2.加大贷后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力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学习计划,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定期充电、更新知识,切实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把贷后管理工作与员工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贷后管理人员的履行职责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五)优化贷后管理系统,实现贷后管理科技化1.投入强大技术力量,借鉴西方先进的贷后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贷后管理实际需求,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系统,使之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贷后管理需要,适应新形势下贷后风险监测管理的要求,丰富贷后风险监测手段,节约人力成本,简化操作手续,实现贷后管理的自动化。
2.依托先进的贷后系统来覆盖整个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内容,通过抽取客户、区域、贷款方式、担保方式、产品种类、逾期账龄、信用等级等数据,进行集中度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对贷款规模、大额贷款、一户多贷、经营性贷款、“假个贷”、“期转现”办理进度、合作方项下的个人拖欠贷款、贷款用途、逾期账龄及贷款风险分类迁徙变化情况等进行多方位、分维度的风险监测,实现系统对贷后全流程管理和动态监控。
(六)建立贷后服务体系,提升贷后收益能力1.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贷后服务措施,进一步完善贷后服务项目,主动对不同价值层次的客户实施适时的贷后服务补救措施,打造优质、高效的个人贷款贷后服务体系,在维护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局面,全面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针对日益完善的贷后服务体系,结合贷后服务成本和个人客户承受能力,进一步拟定部分收费项目,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实行有偿服务,有效提高贷后服务收益水平。
同时,利用个贷系统设定一系列条件,筛选出存量优质客户,通过电话及短信方式进行批量化营销,发现、挖掘销售贷款产品或其它个人金融产品机会,进而对有意向的目标客户进行二次营销,方便快捷、简单有效,节省营销费用,增加存量客户综合贡献度,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强化贷后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