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掌握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

o理解细胞膜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膜和物质转运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的特点和实例。

•难点: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机制和调控。

三、教学准备•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方式的定义、特点、条件和实例。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实物或模型。

•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演示材料(如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物质出入细胞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药物进入细胞、营养物质被细胞吸收等,引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药物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吗?营养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吸收和利用的?2.新课讲解o介绍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详细讲解每种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如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逆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通常用于顺浓度梯度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气体和脂溶性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o通过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和适用范围。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输情况。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理解。

必修一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教学设计

必修一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包括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吐、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第二章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本节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和原理,又为后续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内容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进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本节知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一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完成此次教学任务,但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在理解核心概念(自由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采用动画、表格等形式,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类比法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了解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及联系。

3、科学探究: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提高探究能力,合作探究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延申和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平时常见的防腐、腌制食品、注射的生理盐水浓度是0.9%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理解知识来源现实、服务现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跨膜的类型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异同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细胞膜这样的结构能让所有的物质进入吗?物质进入的方式相同吗?2.教师进一步设问,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以引出新课。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教学设计

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时:一课时对象:高二学生一、教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主要有渗透和扩散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其中还讲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这一重要的实验。

这一章节是建立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这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一章第一节能量的学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好这一章为后面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在认知上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抽象理解能力,所以对于这节微观世界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同样,在发展阶段方面,他们在之前已经学过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也已经在第二章的时候认识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性的质膜包被,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深入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一个细胞的内部,没有意识到细胞其实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外界也有联系,这就是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细胞与外界环境包括与外界细胞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能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各自的特征;2.大部分同学能列举出每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例子,并说出理由。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概括总结与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加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向学生介绍硫酸铜在水中的扩散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生物的学习中。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扩散概念与渗透概念的区分与理解;质壁分离实验的理解与操作。

【教学难点】扩散概念与渗透概念的区分与理解;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授导型教案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标准》的这种理念,在开展此次教学中,我将采用授导型教学方式,中间穿插自辅式教学方式相结合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好其他章节有关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一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完成此次教学任务,但还不是很完善,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

4.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方式。

5.概述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浙教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浙教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

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浙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学习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比较(2)图表数据的解读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2)图表数据的解读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

高中生物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高中生物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扩散的概念,生活中扩散的例子以及渗透的概念、渗透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应用。

以生活现象出发并以螺旋式的为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并以活动探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渗透的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对于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探究,能够更好地体现结构决定功能的科学理念,也为后面学习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显得本节课尤为地重要。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生活的例子归纳概述出扩散的概念和举出扩散的例子,但是对于渗透的接触不够多,学生可以根据类比的思想,把渗透作为扩散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渗透的学习,并能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具体结构,了解了细胞膜的特征之后,对于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探究,对于细胞膜结构成分了解的状态下,从扩散引入渗透概念的学习。

对于扩散,学生在生活中涉及的比较多,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层层深入,进入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地举例说出扩散的例子;2.通过例子的描述,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扩散的概念;3.通过渗透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渗透的概念、渗透产生的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扩散和渗透的学习,形成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渗透的原理教学难点:渗透的原理五、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辅之以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环节一链接生活激趣导入【提问】在秋天的校园里,大家能闻到什么香味呀?【预设】桂花香…….【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预设】分子无规则运动,气体分子在运动……环节二新知探究【展示】展示硫酸铜和晶体在水中的扩散运动【教师引导】把硫酸铜晶体投入到水中,数分钟后会有什么现象?两天后会使什么现象?数日后呢?【提问】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概括归纳】请同学们概括归纳扩散的概念。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新课标和新教材最突出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模型。

2教学分析2.1教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二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功能,这一节是在此基础上探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几种方式,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探究的基本步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很渴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

2.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2)教学难点: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比较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比较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3.2能力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2)设计实验,逐步领悟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与基本思想,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构建模型和概念图,提高知识建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07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07
8、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D.以上三项都正确
六、备注
教学设计
课题摘要
学科
生物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单元
必修1
教材版本
浙科版
课程名称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从物理上的扩散出发,介绍了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要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另介绍了胞吞胞吐的特殊方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物理化学上的相关知识,从物质的扩散和半透膜入手,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内容,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比喻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胞吞
5、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A.水分子和脂质分子B.不带电荷的小分子
C.带电荷的小分子或离子D.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
6、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是下列
A.温度B.ATP C.蛋白质载体D.以上三项
7、胰岛素分子出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B.胞吐C.自由扩散D.协助扩散
1、对跨膜运输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
A.水B.糖类C.蛋白质D.磷脂
2、红细胞吸收下列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B.钾离子C.葡萄糖D.水
3、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其对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
A.葡萄糖、氨基酸B.K+氨基酸C.O2 H2O D.甘油、脂肪酸
4、能够保证细胞按照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是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第4章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设计

第4章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设计

课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方式(2)概括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探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初步学会探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几种不同跨膜运输的方式(2)难点:主动运输的过程教学方法设问、提问、观察、讨论、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概述:生物体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就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同时也不断的向环境中释放物质,那么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也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他需不需不断的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同时也向外界环境释放物质呢?如果需要,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样吗?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自由扩散教师出示PPT视频,学生观察教师提问:1、小分子是从那一侧进入那一侧的。

2、小分子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

师生共同总结自由扩散的概念:略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特点: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实例:水、尿素、气体(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物质(甘油、酒精)等小分子物质教师设问:那么一些大分子物质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也是这样吗?教师出示协助扩散的视频,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协助扩散的膜比自由扩散的膜结构上多了什么?分子是从什么地方进出细胞的?师生共同总结:协助扩散概念:略方向: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特点: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协助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教师总结:这两种运输方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浓度高的一侧流向浓度低的一侧,所以我们把他们统称为被动运输教师设问:细胞要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除了需要上述一些物质,还需不需要其他物质呢?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人教版必修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扩散、渗透现象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学生能够掌握质壁分离原理并应用到实验设计;
(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演示实验并表达出来;
学生能够掌握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并且能区分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能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
(三)、情感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与同学分享团体协作的愉悦,加深了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质壁分离、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解决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更加形象,利用对比、类比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一次性杯子、水、墨水、图片、教学课件
五、学生活动设计:观察实验、讨论、设计实验、阅读
六、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
过观察、讨论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用实例、比喻、课件演示帮学生理解。

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
七、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5分钟)
八、教学进程
九、课后分析:1、教学设计以启发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知识具有条理性;
3、在教学中不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维。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一、扩散
特点:↓结果:分布均匀
二、渗透(一)、动物细胞渗透
(二)、植物细胞渗透
三、物质跨膜方式
(一)、自由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运输
(四)、胞吞、胞吐。

高中生物 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渗透过程。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2.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之间的异同;3.理解载体蛋白、能量、细胞膜等在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几种运输方式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能力;2.通过模拟物质运输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形象记忆法理解知识内容;3.通过举例类比,激发学生触类旁通的类比学习方法;4.借助实验现象,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进行理论知识点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几种运输方式异同的比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观点;2.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学习实验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扩散与渗透过程中现象实验的教学,在帮助学⽣理解了扩散渗透作⽣之后,如何让学⽣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去解释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可以通过让学⽣动⽣操作,观察现象的⽣式来加深理解。

2.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载体蛋⽣的⽣作机制以及其能量的消耗状况也⽣较抽象,难以让学⽣及时理解,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式,以⽣种⽣眼可见的⽣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眼前,⽣便学⽣进⽣学习。

3.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能量的流动看不见,⽣分的抽象。

再加上学⽣对于能量的知识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辅之书上的静态模式图来帮助学⽣更好的了解内容。

4. 胞吞和胞吐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于其它三种运输⽣式的⽣种运输⽣式,其运输不需要进⽣跨膜。

学⽣在学习时思路不容易及时调整。

可以通过类⽣学⽣已经学会的⽣些知识帮助学⽣理解,如内质⽣产⽣囊泡,随后囊泡进⽣⽣尔基体这⽣过程,可能类⽣胞吞胞吐过程,但应该注意讲明其中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扩散与渗透过程中现象实验的教学,在帮助学⽣理解了扩散渗透作⽣之后,如何让学⽣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去解释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可以通过让学⽣动⽣操作,观察现象的⽣式来加深理解。

2.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载体蛋⽣的⽣作机制以及其能量的消耗状况也⽣较抽象,难以让学⽣及时理解,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式,以⽣种⽣眼可见的⽣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眼前,⽣便学⽣进⽣学习。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教学设计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教学设计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举例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图像和动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

2、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2)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出细胞的现象,如氧气进入肺泡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2、新课讲授(1)自由扩散①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通过细胞膜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方向和特点。

②讲解自由扩散的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③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④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乙醇、甘油等。

(2)协助扩散①展示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葡萄糖分子的运输方式。

②讲解协助扩散的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③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④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物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进入红细胞等。

(3)主动运输①展示离子通过细胞膜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离子的运输方向和特点。

②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浙科版必修1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总课时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书本先介绍了扩散与渗透,这是物理现象。

运用到生物体内,就有红细胞吸水失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随后介绍了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以及胞吞胞吐。

这些内容联系了前一章所学的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

而主动转运所需能量又与前一节细胞与能量相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有助于其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学习几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后对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进一步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红细胞失水缩水原因;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描述细胞胞吞胞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一获取信息一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举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额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出去细胞的几种方式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四、教学资源与策略自制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主要通过直观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掌握本节内容。

【讲述】物质由浓度咼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 一侧。

成为被动转运。

如氧气、甘油、二氧化碳、 胆固醇等小分子跨过膜扩散。

而有的小分子或者 离子不溶于质膜的脂双层中或者体积太大,需要 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这种需要载体蛋白,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叫异化扩散。

葡萄糖进 入红细胞属于异化扩散。

【补充讲解】扩散与异化扩散中,运输速率与浓 度差的线性关系。

载体蛋白分子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构而改变 形状,运送至膜另一端后释放分子或者离子,载 体蛋白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运输速率阅读,分析, 思考阅读、思考三、主动转 【提问】植物根部为什么能在土壤中吸收浓度比 细胞中低的离子?海鱼的鳃能把体内的盐从盐浓 度较低的体液中排到盐浓度较高的海水中?【讲述】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 能量的转运方式成主动转运。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宜采纳讲授演示与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根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四大模块: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说明原理、总结概念。

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哪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下生物膜流淌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是什么?(学生答复)那么我们最终在总结的时候,对于构造和功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答复)既然构造与功能是相适应相统一的,那么生物膜的构造究竟与其何种功能相适应或有联系呢?好,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然后对于后面的问题进展下探讨,形成一个有共识的答案呈现给大家,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现象,那么接下来看看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见解。

)老师呈现问题探讨中的试验现象,组织学生探讨三个问题。

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汲取葡萄糖,如何说明?问题3:视察此图表,联系已学过的学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学生分组探讨小组代表发表看法老师: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摄取细胞所须要的养分物质,产生的废物排出去,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呢?演示:清水中滴一滴红墨水,清水很快就变成红色,为什么?学生小组沟通得出:扩散的概念(一)被动运输老师引导:回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试验,与这种扩散比拟,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像?再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肺的吸气与呼气)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的概念。

特点:物质由高浓度一边扩散到低浓度一边,既不需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接着老师设问:提出水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这是为什么?学生尝试作出说明老师提示:载体蛋白的作用师生总结:得出帮助扩散的概念特点:物质由高浓度一边扩散到低浓度一边,须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老师讲解并描述:自由扩散和帮助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展示自由扩散和帮助扩散示意图讲解并描述以下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教材在编写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材料(物质跨膜运输的几个实例)入手,最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本节教材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是在学习了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的再学习;本节在教材中是联系细胞的结构基础和细胞生理代谢功能的纽带,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是细胞结构行使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的基础和保障。

根据教学的实际,安排水的跨膜运输作为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节的内容从知识上来看有一定的抽象性,物质跨膜运输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相关变化间接观察,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注重与前面章节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渗透作用概念、原理和发生的条件;(2)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3)探究性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2) 体验生活中细胞失水吸水实例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3、能力目标:(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简单实验验证;(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渗透作用原理和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高中生物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教案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渗透过程。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吞: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然后这一部分质膜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到细胞的内侧,称为胞吞。
胞吐:把这一部分物质运送到细胞外侧,就称为胞吐。
运输方向:胞吞(胞外→胞内);胞吐(胞内→胞外)
特点:不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举例:巨噬细胞吞噬抗原(胞吞);胰岛素、消化酶、抗体的分泌(胞吐)
影响因素:细胞膜的流动性、能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种方式(被动转运(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教材以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现象为导入,引出水的渗透作用,从而介绍了细胞中的渗透现象以及植物成熟细胞中的质壁分离实验。之后,教材介绍了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最后教材介绍了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所以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主动转运:逆着浓度梯度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物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中的ATP)。
运输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特点: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ATP)
举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影响因素:①膜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②能量(温度、氧浓度)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从扩散现象引入到细胞中存在的扩散现象,再引出渗透这一概念,循序渐进。
展示渗透模型,加深学生对渗透的理解,并将细胞中相应的结构与渗透模型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提出被动转运的基础上,引出需要借助载体蛋白的转运方式——易化扩散。
根据生命活动的实际需要引出主动转运的概念。
从离子和分子的转运方式过渡到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尝试建构细胞渗透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关注水环境的环保问题。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难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
以探究研讨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同学们,现在是上午第五节课了,大家饿了吗?
饿了要干嘛?
那细胞会“饿”吗?
细胞也会“饿”,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要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那物质是如何出入细胞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最近校园里的桂花香气很浓郁,离着老远都能闻到,这是为什么?
这是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①半透膜;②浓度差。
(半透膜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例如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
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在细胞中有没有类似半透膜的结构存在?
原生质层(由质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半透膜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浓度差
课堂小结
学生完成填空任务。
总结回顾,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评价
课后练习题(1、2)
学生课上作答。
课堂延伸
渗透平衡等于浓度相等吗?
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回答。
六、板书设计
PPT展示台
自由展示区
七、作业
八、教学反思
生活中还有哪些扩散现象?
根据同学们列举的扩散现象,我们就知道了扩散的含义是: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浓度差)。扩散最终是使得该种分子分布均匀,直到平衡。
扩散达到平衡后,分子还在运动吗?
分子的运动在不断的进行着。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通过讨论扩散现象的例子,学生们能体会到扩散的含义。
从作用和地位上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开始。本课承接了细胞膜的内容,也为之后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举例说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等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区别各种转运方式之间的差异。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不能。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还没有成熟,只有初生壁,他和细胞膜紧密结合,细胞失水后其收缩的程度和细胞膜很接近,所有看不出明显的质壁分离,但不代表它不能吸水失水。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大液泡(在植物成熟的细胞中);②有浓度差。
在动物细胞中:
建构新知
(一)扩散和渗透
(二)被动转运
(三)主动转运
(四)胞吞和胞吐
那在细胞中有没有扩散现象存在?
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性的质膜包被着,该质膜具有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那有哪些物质能通过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中?
CO2、O2、H2O、甘油……
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模型展示:
在被动转运中还存在一种需要借助转运蛋白的帮助才能进行物质转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式。
易化扩散:将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必须借助转运蛋白的帮助。
特点: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举例: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影响因素:①浓度差;②膜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
由于生命活动所需,细胞往往要把离子或分子从低浓度处运到高浓度处。例如植物的根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离子,但根细胞中的浓度往往要比土壤中的浓度高。此时就需要主动转运来完成物质的运输。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人成熟的红细胞中:
细胞内外水分子相对数相等,细胞无变化;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多,细胞涨破(细胞吸水);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少,细胞皱缩(细胞失水)。
扩散和渗透都是分子或离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运的现象。物质由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称为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如何验证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在植物细胞中: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现象。
细胞内外水分子相对数相等,细胞无变化;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多,细胞膨胀(细胞吸水);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少,质壁分离(细胞失水)。
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①细胞液与外环境溶液存在浓度差(外因);②原声质层的伸缩性>细胞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