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5ca0774b73f242336c5f85.png)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作者:————————————————————————————————日期: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3. 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 (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②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③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④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测量值理论计算值 U B /V U C /V U E /V U CE /V I C /mA I B /mA βU B /V U C /V U E /V U CE /V I C /mA 2.634.941.992.953.540.041 86.34342.2441.7564(1)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 ,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 ,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 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 的波形,分别测Ui 和UO 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
低频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示波器示波器RL UiUoRP1100K RB114.7K C14.7μF Rs 4.7K RB1210KRC12KRE 510ΩRE151ΩBG1C247C347μF μF DUi I UsUo +12V图1 共射极放大电路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 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 ,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https://img.taocdn.com/s3/m/29374e949b6648d7c0c746d2.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陈述之袁州冬雪创作电03 王剑晓2010010929单管放大电路陈述一、实验目标(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丈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丈量方法;(3)懂得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5)掌握信号源内阻R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下截止频率)的影响;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讲义P77所示.图中可变电阻R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将图中基极偏置电路VCC、RB1、R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直畅通路,如下图1.2所示.其开路电压VBB和内阻RB分别为:VBB= RB2/( RB1+RB2)* VCC;RB= RB1// RB2;所以由输入特性可得:VBB= RBIBQ+UBEQ+(RE1+ RE2)(1+Β) IBQ;即:IBQ=(VBB- UBEQ)/[Β(RE1+ RE2)+ RB];因此,由晶体管特性可知:ICQ=ΒIBQ;由输出回路知:VCC= RC ICQ + UCEQ+(RE1+ RE2) IEQ;整理得:UCEQ= VCC-(RE1+ RE2+ RC) ICQ;分析:当Rw变更(以下以增大为例)时,RB1增大,RB增大,IBQ减小;ICQ减小;UCEQ增大,但需要防止出现顶部失真;若Rw减小变更相反,需要思索底部失真(截止失真);(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做出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模子:则:电压增益Ai=UO/Ui=-ß(RC// RL)/rbe;输入电阻Ri=RB1//RB2//rbe;输出电阻RO= RC;其中rbe=rbb’+(1+ß)UT/ IEQ,体现了直流工作点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当RC、RL选定后,电压增益主要决议于rbe,受到IEQ,即直流工作点的影响.由上面临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可知,Rw变更(以下以增大为例)时ICQ减小,那末rbe增大,电压增益Ai减小,输入电阻Ri增大,输出电阻RO基本不变,与直流无关;如果将发射极旁路电容CE改为与RE2并联,RE1成为交流负反馈电阻,电路的动态参数分别变成电压增益Ai=UO/Ui=-ß(RC// RL)/[rbe+(1+ß)RE1];输入电阻Ri=RB1//RB2/[rbe+(1+ß) RE1];输出电阻RO= RC;分析:此时电压增益Ai减小(RE1影响了放大倍数),此时如果有rbe<<(1+ß) RE1,则Ai=(RC//RL)/RE1,实现了稳定;输入电阻Ri增大(使得更多的输入信号被放大),输出电阻RO基本不变;Rw变更(以下以增大为例)时ICQ减小,那末rbe增大,电压增益Ai仍然减小,输入电阻Ri增大,输出电阻RO基本不变,与直流无关;(3)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和频带放大电路一般含有电抗,使得电路对分歧频率的信号具有分歧的放大才能,即电压增益是频率的函数.电压增益的大小与频率的函数关系即是幅频特性.需要注意的是:丈量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必须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停止,因此输入信号不克不及太大,实验中一般使用示波器监视输出信号的波形.三、实验内容与扩大内容(1)工作点的调整;调节Rw,分别使ICQ=1mA和2mA,丈量VCEQ的值;(2)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在ICQ=1mA和2mA时,丈量电压放大倍数、幅频特性(只测上下截止频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其中输入正弦电压信号Vi的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3)射极负反馈电阻对动态特性的影响;(扩大内容)如果将发射极旁路电容CE改为与RE2并联,RE1成为交流负反馈电阻,在ICQ=1mA时,丈量电压放大倍数、幅频特性(只测上下截止频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总结射极负反馈电阻对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四、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将直流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电子仪器和实验线路接地,以免引起干扰;(2)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要在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和没有分明干扰的情况下停止;五、仿真(仿真陈述请见文档“仿真陈述”)1)仿真电路图见《电子电路实验》p77图3.1“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其中RS=0,为实验室所用信号发生器的内阻.与器件盒中的器件参数相匹配.2)Multisim 7中的元件选择三极管选用实际元件,型号为MRF9011L,将模子参数中的β(即BF)改为212;其它元件都选用虚拟器件.2)仿真内容a. 静态工作点在ICQ=1mA和2mA时,丈量VCEQ的值,并记录RB1的值.RB1可选用Multisim中的“Virtual Linear Potentiometer”元件.b. 动态特性仿真在ICQ=1mA和2mA时,丈量电压放大倍数和幅频特性.其中输入正弦电压信号Vi的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六、仿真心得:1)在仿真停止过程中,应坚持RW的值不变;2)RW的量程要为100kΩ;3)新接入万用表后,对电流和电压是有影响的,也就是会发生误差;4)看清楚要对谁丈量,提前做好丈量准备,以免丈量时出现遗漏或错误;(一)预习陈述1、预习计算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为:B=260,VBE=0.7V,rbb’=10欧,fT=300MHz,Cb’c=1pF,计算实验地那路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备与实验测试成果停止分析比较.(1)首先计算直流状态下的ICQ、UCEQ以及此时的Rw:IBQ=(VBB- UBEQ)/(RB+(I+ß)(RE1+ RE2))UCEQ =VCC-ICQ(RC+ RE1+ RE2) ICQ=1mA时,IBQ= ICQ/ ß=1/260mA; 带入,解得RB1=77.170kΩ;此时,ICQ=2mA时,IBQ= ICQ/ ß=2/260mA; 带入,解得RB1=41.357kΩ;此时,(2)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1>ICQ=1mA时, RB1=77.170KΩ;此时rbe=rbb’+UT/ IBQ=0.010+26*0.26=6.86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U=UO/Ui=-ß(RC//RL)/rbe=-75.94;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4.44 kΩ;输出电阻RO=RC=3.3 kΩ;<2>ICQ=2mA时, RB1=41.357KΩ;此时rbe=rbb’+UT/ IBQ=0.01+26*0.26/2=3.39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U=UO/Ui=-ß(RC// RL)/rbe=-153.666;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2.59 kΩ;输出电阻RO=RC=3.3 kΩ;2、主要实验步调a)实验数据表格b)(1)丈量ß:(2)丈量直流工作点:用万用表丈量集电极对地电压使之为8.4V(ICQ=1mA时,UC=12V-3.6V=8.4V)和4.8V(ICQ=2mA时,UC=12V-3.6V*2=4.8V);记录下此时的Rw;并丈量UCEQ;(3)丈量动态特性:电压放大倍数: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分别加在示波器两输入端,调节Rw的值分别为上步调中记录的值,丈量Ui、UO 的峰值,相比后得到AU;丈量输入电阻Ri:在输入端串联R1=3.6kΩ,调节Rw的值分别为上步调中记录的值,丈量输出电压Uo、Uo’;由公式Ri=Uo’/(Uo-Uo’)即可计算Ri;丈量输出电阻RO: 在输出端串联R2=4.7kΩ,调节Rw的值分别为上步调中记录的值,丈量输出电压Uo、Uo’;由公式RO=(UOC/UOC’-1)* R2即可计算RO;丈量频带:调节Rw的值分别为上步调中记录的值,坚持输入电压为近似5mV不变,分别向上、向下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丈量输出电压的幅值使之为5mV* AU/√2,读取此时的频率,记录.(二)终结陈述1、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1)数据记录、处理(1)丈量β值实验中操纵学习机和示波器测得MRF9011L的输出特性曲线,测得,小与实际值的260.(2)丈量直流工作点ICQmA Rw/ΩUCEQ/V12(3)丈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ICQ/mA Rw/ΩUi/V UO/V AU12(4)丈量计算输入电阻RiICQ/mA Uo/V(断开R1)Uo’/V(接入R1)Ri=Uo’/(Uo-Uo’)/Ω12(5ICQ/mA开路时UOC/V接通时UOC’/V RO/V12(6ICQ/mA Uo/V Uo/√2 /V上限fH/Hz下限fL/Hz12(7)提高要求——有负反馈的情况(只测当ICQ=1.0mA的ICQ/mA UCEQ/V UO/V UI/V AU RO/ΩRI/ΩfH/Hz fL/Hz1注:该提高要求是由王剑晓同学在讲堂上完成,但由于当时未能完成全部的数据处理,因此未经任教师批准,只将部分处理好的数据以及原始数据交给助教教师过目.2)数据分析通过实际估算与仿真成果,我们来停止实验成果的对比分析.(1)实际计算根据丈量成果,ß=212首先计算直流状态下的ICQ、UCEQ以及此时的RwIBQ=(VBB- UBEQ)/(RB+(I+ß)(RE1+ RE2))UCEQ =VCC-ICQ(RC+ RE1+ RE2)ICQ=1mA时,IBQ= ICQ/ ß=1/212mA; 带入解得RB1=79.74kΩ;此时,UCEQ=7.50V.ICQ=2mA时,IBQ= ICQ/ ß=2/212mA; 带入解得RB1=43.07kΩ;此时,UCEQ=3.00V.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ICQ=1mA时, RB1=79.74KΩ;此时rbe=rbb’+UT/ IBQ=10+26*212=5.52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U=UO/Ui=-ß(RC// RL)/rbe=-76.95;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3.84 kΩ;输出电阻RO=RC=3.3 kΩ;ICQ=2mA时, RB1=43.07KΩ;此时rbe=rbb’+UT/ IBQ=10+26*212/2=2.77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U=UO/Ui=-ß(RC// RL)/rbe=-153.34;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2.22 kΩ;输出电阻RO=RC=3.3kΩ;提高要求:(ICQ=1mA)此时RB1=79.74KΩ,rbe=5.52 KΩ;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1+ ß)*RE1)=10.00KΩ;输出电阻RO=RC=3.3 kΩ;(2)实际值、仿真值、实验值的对比表格如下大多数实验数据相比仿真值比相对实际值更相近,说明实际电路较实际更复杂,其各量的影响因素更多.3)下面临仿真、实验所造成的误差停止分析:所需参数的求解公式:①电压放大倍数为:AU=UO/Ui=-ß(RC// RL)/rbe;②输入电阻Ri= RB1// RB2//rbe;③输出电阻RO=RC;(1)实际值的误差:由于实际计算时的等效模子是中频等效模子,忽略了耦合电容和极间电容的影响,因而造成实际计算的误差.由于CE使RE1+ RE2的等效值变大.VBB= RB2/( RB1+RB2)* VCC;VBB基本不变;RB= RB1// RB2; RB基本不变;IBQ=(VBB- UBEQ)/[β(R E1+ RE2)+ RB];IBQ减小;ICQ=β IBQ;ICQ减小;UCEQ= VCC-(RE1+ RE2+ RC) ICQ;UCEQ不定;注意:上述分析忽略了C1\C2和极间电容的影响,虽然误差小了一些,但是详细来讲仍是不准确的.(2)实际值与仿真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仿真的输入输出电阻普遍小于实际值,而电压放大倍数偏小.原因:由于并联在电阻两头的极间电容的影响,造成输入电流偏大,输入电阻Ri将偏小,输出电阻RO也将偏小,同时由于耦合电容组成高通网络,使得电压放大倍数AU将偏小.(3)实际值与实验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中的输入电阻值比实际值偏大,但是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偏小.原因:输入电阻偏大,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系统误差与偶尔误差.同时由于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将导致输入电流偏小,所以输入电阻偏大.电压放大倍数偏小的原因同上;下面分析输出电阻偏小的能够原因:能够由于晶体管的极间电阻rce相对于Rc和RL相差不大,不克不及忽略;如果忽略,则相当于少了一个并联的电阻,故实际值相对比较的大.比较有负反馈和无负反馈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可见无反馈情况下的频带宽度BW小于有反馈时的频带宽度.根据负反馈的特性,增益下降的同时应该有频带展宽,即有负反馈时的BW 应远大于无负反馈时的BW.可见实验结论与实际有差距.经分析,其原因能够是由于示波器的×10档探头的截止频率约为2-3MHz左右,因此由于探头的频率限制,能够造成误差.(4)仿真值与实验值:相比实际值,实验值与仿真值更为接近,但是由于实验中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值与仿真值还有一定的误差.原因:由于详细实验中的分布电容和耦合电容与仿真工具中的器件参数分歧,再思索上温度和实验室环境的影响以及操纵中的误差,导致 fL偏大,同样极间电容、丈量工具的限制等因素也影响着fH,导致其偏小.综上所述,实验值、实际值和仿真值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总结误差发生的原因:(1)实验仪器的误差测上限截止频率时,会受到示波器中电容等外部元件的影响,而且由于示波器分辨率的问题导致数据不准确,此外频率信号发生器也会给电路带来影响;用数字万用表测电阻以及静态工作点时,也会带入仪器误差;(2)三极管参数的误差由于实际晶体管和仿真及计算所用的器件参数不完全一致,性能不克不及替代,特别是估算动态电阻时,因此在静态电流的状态下,实验值与实际的不同较大;(3)实际电路中电容的影响实验电路中所用的旁路电容有22uF,仿真时用10uF的电容,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小上限截止频率.(三)实验总结1)思考题(1)丈量放大电路输人电阻时,若串联电阻的阻值比其输入电阻大得多或小的多,对丈量成果会有什么影响?请对丈量误差停止简单的分析.答:输入电阻丈量公式为当Rs<<Ri时,V’-Vi很小,而电压丈量的相对误差基本不变,因此(V’-Vi)基本不变,从而造成(V’-Vi)/ (V’-Vi)变大,丈量成果的相对误差较大.当Rs>>Ri时,Vi很小,而电压丈量的相对误差基本不变,因此Vi基本不变,从而造成Vi/Vi变大,同样丈量成果的相对误差较大.(2)在图3.1所示的电路图中,一般是改变上偏置电阻RB1来调节工作点,为什么?改变下偏置电阻RB2来调节工作点可以吗?调节Rc呢?为什么?答:调节工作点要求能同时调节IBQ、ICQ和VCEQ.如果改变下偏置电阻RB2,可以改变基极电位,从而改变IBQ,以至影响ICQ和VCEQ,但是改变RB2能够没有改变RB1方便.如果改变下偏置电阻RC,基极电位不变,IBQ、ICQ均不变,只有VCEQ改变,因此不适合调节静态工作点.2)实验总结1、在调节寻找静态工作点时,操纵万用表的电压档检测两头的电压,得到合适的电流.2、在丈量输入电阻时也将电压输出到示波器停止丈量,准确度更高,不包含直流分量;3、丈量单管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时,注意使用表笔的挡;4、通常通过调节来设置静态工作点,静态参数也会影响动态.3)实验收获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更深入地懂得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学会了丈量、调节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有关参数(增益、输入电阻、幅频特性)的实验和仿真方法,并和实际计算相验证,加强了对实际知识的掌握.在仿真时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环境,认识到预习计算和仿真对实验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并学会搭实际电路检查电路的联接和排查错误.。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4f395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1.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5)了解信号源内阻R 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限截止频率f H)的影响2.实验内容:1)基本要求A.利用学习机上的晶体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测量β值;B.工作点的调整调节R w,分别使得I CQ=1.0mA,2.0mA,测量相应的V CEQ的值。
C.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别在I CQ=1.0mA,2.0mA情况下,测量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输入信号v i为正弦电压,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包括电压增益,输入电阻,上、下限截止频率2)提高要求A.测量基本要求中c任务情况下的输出电阻值B.射级负反馈电阻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将电容C E改为与R E2并联,测量此时放大电路在I CQ=1.0mA下的动态特性(测试内容同基本要求的C项),与上面的测试结果相比较,总结射级负反馈电阻对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3、理论计算举例I CQ=1 mA时,利用以下三个公式V CCV BB=R B2R B1+R B2R B=R B1∥R B2I BQ=V BB−V BEQR B+1+β(R E1+R E2)可求得R w=58 kΩ,也即R B=78 kΩ由此可返回去求得R B=12.6 kΩ,V BB=1.9VV CEQ=V CC-(R C+R E1+R E2)* I CQ=7.22vR L’= R C∥R L≈2Kωr be=6.8 kΩA=−βRL’=-76.5rbeR I=R B1∥R B2∥rbe=4.4 kΩR O≈R C=3.6 kΩ4、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将直流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电子仪器和实验电路共地,以免引起干扰。
2、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要在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和没有明显干扰的情况下进行5、数据整理,对比、以及分析1、测量学习机上的晶体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测量β值分析说明:在仿真和理论计算中,我们都是设定β值为260,而在实验中,利用学习机上的β值测量电路和示波器测得β值为183,比理论计算和仿真设定的值都小。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76ca2d647d27284a735104.png)
5、实验报告要求
5.1、认真记录和整理测试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并画出波形 图。 5.2、对测试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5.3、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
2013-9-16 长江大学 龙从玉 7
uo
uoL
ui
③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u uo ui
④测量输出电阻RO
Ro ( uo 1)RL uoL
2013-9-16
图-1 单管电压放大实验电路 ⑤测量输入电阻Ri
长江大学 龙从玉
Ri
ui Rs us ui
2
3、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3.1 、单管电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 按图-1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正确接线,接通电源+12V。 调整三极管基极上偏电位器Rw,使Vce=6V,用万用表测 量静态工作点各个电压(Vb、Ve、Vc),根据发射极电压Ue 与电阻Re ,计算IC=Ie。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 3.2、测量单管电压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u : 从信号源输入f=1khz,uipp=200mv正弦波,(万用表测量 交流电压有效值U=66mv),示波器CH1端测输入ui;CH2端 测输出uo。 计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u=uo/ui。 观测输入/输出信号ui /uo波形图。记录在表-1中。 3.3、测量输出电阻Ro: 分别断开与接入RL,测出输出电压uo与uoL。 计算输出电阻Ro=RL*[(uo/uoL)–1] ,记录在表-1中。
2013-9-16 长江大学 龙从玉 4
表-1 单管电压放大器实验参数测量表
静态测量 VCC/V VCE/V VE/V VC/V VB/V IC≈IE/mA
动态测量
测量条件 uo=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dee05f14791711cd791710.png)
实验电路如图 2.1 所示。图中可变电阻 RW 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三、实验原理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将基极偏置电路VCC , RB1 和 RB2 用戴维南定理等
效成电压源。
开
路
电
压
VBB
RB2 RB1 RB2
VCC
,内阻
RB RB1 // RB2
则
I BQ
RB
VBB VBEQ ( 1)(RE1
需要注意,测量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必须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输入信 号不能太大,一般应使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
三、预习计算
1. 当
时
由实验原理知计算结果如下:
可以解出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为 电压增益
2. 当
时
由实验原理知计算结果如下:
利用回路的分压特性 可以解得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为 电压增益
2.比较仿真与实际实验的频率响应可以看到下限截止频率可比,而上限截止频率差别较 大,这应该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实验中所使用的晶体管不够理想,级间电容与仿真软件 中元件差别较大;第二,实验中使用实际示波器,而仿真中采用的是理想示波器,示波器的 电容对于上限截止频率造成影响。
但是静态电流增加时,上限截止频率变小,下限截止频率增加,频带变窄的特性仍然不 变。
5mVrms 1kHz 0°
Rw 3830Ω
R 36.0kΩ
6
VCC
Rc 3.3kΩ
2 Q1
12V C2 10µF
Rb2 15.0kΩ
M3 RF9011L*
Re1 200Ω
Re2 1kΩ
Ce 47µF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4caae64693daef5ef73dfe.png)
可见,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元件参数������������������ 、������������ 、������������1 、������������2 、������������1 、������������2 和晶体管的 β均有关。在 实际工作中, 一般是通过改变上偏置电阻������������1 来调节静态工作点的。 ������������ 调大, ������������������ 减小, ������������ 调 小,������������������ 增加(工作点升高) 。 为了方便,通常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测量������������������ ,即先测出晶体管发射极的对地电压������������ ,再利 用������������������ ≈ ������������������ = ������������ / ������������1 + ������������2 算出������������������ 来。 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Av =
式中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 ������������������ ′ +
β +1 ������������ ������������������
≈ ������������������ ′ + β + 1 × 26/������������������ (室温) 。
计算值 3
仿真值 2.979
������������ 1 ������ ������������ 1 +������������ 2 ������������
������������ = ������������1 //������������2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066e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3.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特性,以及对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示波器,双踪示波器。
3. 信号源,正弦波信号源。
4. 电阻,多个不同阻值的电阻。
5. 电容,多个不同容值的电容。
6. 二极管。
7. 三极管。
8. 万用表。
实验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由一个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和少数几个被动器件(电阻、电容)组成的放大电路。
在单管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小的特点决定了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较高,而集电极电流大的特点决定了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较低。
单管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同时保持信号波形的不失真。
实验步骤:1. 搭建单管放大电路电路图,连接好各个元器件。
2. 调节电源电压,使其符合三极管的工作电压范围。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并记录波形。
4.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并记录波形。
5.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并计算放大倍数。
6. 测量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单管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且输出信号的波形基本与输入信号一致。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有所下降,说明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存在一定的限制。
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数值,验证了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较高,输出电阻较低的特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规律,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局限性,为今后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cb96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e.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I. 引言单管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中常见的基础电路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搭建电路,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放大后的信号调节,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小组在单管放大电路实训中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II. 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并对其放大特性进行测试,以加深对单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学习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方法;3. 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
III.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器件和设备,包括电容、电阻、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放大电路。
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4. 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观察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
5. 测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6. 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IV.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时,我们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1. 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测量数据表格。
2.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图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在一定输入电压范围内,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呈线性关系,即电压放大倍数较为稳定。
2.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电压发生衰减,达到截止频率后电压放大倍数急剧下降。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其搭建和基本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放大电路能够实现输入信号的放大,并且其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稳定。
同时,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这次实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单管放大电路的理论理解,还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对其性能和特性的直观认识。
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电子工程知识。
实际操作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fecf6710a6f524ccbf8591.png)
.单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5.了解射极跟随器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 2.1 所示。
图中可变电阻 RW 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三、实验原理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将基极偏置电路 V CC , R B1 和 R B 2 用戴维南定理等 效成电压源。
RB 2开 路 电 压 V BBV CC, 内 阻 R B1 RB 2R B R B1 // R B2则 I BQVBB VBEQ,( 1)( R E1R BR E2) I CQI BQV CEQ V CC (R C R E1 R E2)ICQ 可见,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元件参数及晶体管 β 均有关。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改变上偏置电阻RB1(调节电位器 RW )来调节静态工作点 的。
RW 调大,工作点降低( ICQ 减小),RW 调小,工作点升高( ICQ 增加)。
一般为方便起见,通过间接方法测量 I CQ ,先测 V E , I CQ I EQ V E /(R E1 R E2)。
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R C // R L )R iR B 1 // R B 2 // r beR O R Curbe式中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r =r +( β +1) V /I EQ ≈r +( β + 1)× 26/I CQ(室温)。
be bb′ T bb ′3.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放大电路一般含有电抗元件, 使得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 即电压 增益是频率的函数。
电压增益的大小与频率的函数关系即是幅频特性。
一般用逐点法进行测 量。
测量时要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信号的频率,逐点测量不同频率点的电压增益, 以各点数据描绘出特性曲线。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926a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5.png)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测量方法,加深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实验原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来实现电压信号的放大。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接地。
通过合适的偏置电压和外接元件,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并调节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2. 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入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电压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
4. 对电路参数进行调节,如改变偏置电压、改变电阻、电容数值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到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以及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在合适的工作状态下,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明显增大,且波形基本保持一致。
在改变电路参数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比如改变偏置电压会导致输出信号的偏移,改变电容数值会影响频率响应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测量方法,加深了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电路参数调节时需要注意稳定性,测量时需要注意示波器的设置和测量误差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放大电路的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d482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9.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无数的创新和突破,而放大电路作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单管放大电路,深入了解其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际搭建过程;3.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4. 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功放电路实验箱;2. 二极管、电阻、电容;3.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4. 万用表等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单管放大电路。
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将电阻、二极管和电容连接在一起,连接到功放电路实验箱上。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接入电路。
3. 使用示波器检测输入和输出信号。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和电路,使输出信号达到最佳放大效果。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和示波器观察,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在适当的电流和电压条件下,单管放大电路可以实现较大的输入信号放大效果;2. 输出信号的左右阶边界逐渐变小,说明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3. 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失真程度也随之增加。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使得输出信号可以被其他电路或设备正确接收。
2. 单管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可以较好地保持信号的原样放大;然而,在信号输入幅度过大时,输出信号会发生失真。
3. 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放大能力有限,输出信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操作,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同时,我们也对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单管放大电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以达到信号放大的目的。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13a1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c.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来深入了解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践中掌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训内容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器电路,通过搭建这种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
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际搭建电路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认电路所需的器件和元件是否齐备,包括电源、电容、电阻、晶体管等。
其次,需要设计电路图和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
2. 搭建电路在确认器材和元件齐备之后,需要按照电路图和实验方案来搭建电路。
首先,需要将电源正负极接入电路,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其次,需要将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元件逐一连接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电路原理进行连接。
3. 调试电路搭建好电路之后,需要进行一些调试工作,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首先,需要通过万用表等工具来检测电路管脚的接线是否正确。
其次,需要通过示波器等工具来检测电路的输出波形是否正常。
最后,需要调整电路的元件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放大效果。
三、实训结果经过几个小时的实践,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台单管放大电路。
在电路搭建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电路原理和调试技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最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电路的正常工作,并获得了满意的放大效果。
四、实践意义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放大器电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电路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1319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6.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习如何调试和测试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 熟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4.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放大作用,使输出信号的幅值得到放大。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放大电路的失真。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表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输入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负载的阻抗。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万用电表;6.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试和测试静态工作点(1)将实验板上的晶体管插入电路,连接好电路图中的电阻和电容元件。
(2)使用万用电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确定静态工作点。
(3)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工作点符合设计要求。
(4)测量静态工作点下的晶体管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输入信号。
(2)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3)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3.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2)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根据实验数据,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为:Vbe = 0.7V,Ic = 10mA。
2. 电压放大倍数根据实验数据,电压放大倍数为:A = 100。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9fcf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8.png)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仪器与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电容、二极管、电源等。
实验原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是由一个晶体管和少量的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等)组成的放大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的微弱交流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程度,以便实现信号的处理和传输。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固性。
2. 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的交流信号,并通过电容耦合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
3.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1. 输入信号经过晶体管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得到了显著的增大,证明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
2.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大,输出信号的波形发生了变化,表现出了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3. 通过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性,为后续的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提供了参考。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子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交流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3e62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5.png)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电压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到更大的电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功能。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单管电压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由一个晶体管和一系列电阻组成。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压信号的能力。
电阻则用于限制电流流过晶体管,以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
在设计单管电压放大电路时,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参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和工作点。
输入电阻决定了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接受能力,输出电阻决定了电路对外部负载的驱动能力,放大倍数表示电路将输入信号放大的程度,工作点则决定了电路的稳定工作状态。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晶体管和电阻值。
常见的晶体管类型有NPN和PNP两种,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NPN型晶体管。
电阻的取值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可以通过计算或者试验来得到。
在实验搭建电路时,我们需要连接晶体管的引脚和电阻,以及外部电源。
通常,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输出信号则从晶体管的集电极获取。
此外,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我们还需要设置合适的偏置电压,即工作点。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信号来测试电路的放大功能。
我们可以使用函数发生器生成不同幅度和频率的信号,并将其输入到电路中。
通过连接示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信号经过放大后的波形。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信号的放大程度以及波形的失真情况。
如果放大倍数达到了预期的值,并且波形没有明显的失真,那么说明电路设计和实现是成功的。
如果出现了放大倍数不符合预期或者波形失真严重的情况,那么可能是电路中某些元件的参数选择不合适,或者电路连接有误。
总结一下,单管电压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到更大的电压。
通过设计和实现单管电压放大电路的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和验证电路的放大功能,并了解电路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970e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5.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一、引言在电子技术领域,放大电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通信领域、音频设备还是各种仪器仪表中,都需要使用到放大电路来增强信号的强度。
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类型,本文将就单管放大电路的实训进行报告,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对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掌握度。
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通过放大集电极输出电流的方式增加信号的幅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来实现信号的放大,以改变信号的幅度、相位、输出阻抗等特性。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NPN型晶体管,它由电流放大系数高、输出阻抗低、噪声小等特点。
单管放大电路主要由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构成。
在电路中,输入信号经过耦合电容传输到晶体管的基极,晶体管放大后的信号从集电极输出,然后通过耦合电容传送至下一个电路阶段。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首先,确认实验所需材料已准备齐全。
检查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是否齐全,以及实验仪器是否正常。
2. 线路连接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元器件。
注意根据电路图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数值。
保证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 电源接入将电源连接至电路,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
保证电源电压稳定。
4. 调试和测量通过调整电阻的数值,使输出信号达到期望的放大倍数。
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输入输出信号波形: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可以观察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波形。
根据波形图的形态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信号在放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2. 放大倍数:根据输出信号波形峰值与输入信号波形峰值的比值,可以计算出放大倍数。
通过多次实验和调试,我们可以逐渐优化电路的设计,使得放大倍数逼近我们预期的数值。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81f7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2.png)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1. 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设计并搭建单管放大电路,加深对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实施技巧,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2. 实训内容2.1 电路设计基于实际需求,我们选择了单管放大电路来作为本次实训的设计对象。
通过对电路的各个元器件的选择和参数的计算,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电路的性能指标,如增益、频率响应等,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优化。
2.2 电路搭建与测试在电路设计完成后,我们采用电子实验箱搭建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实物电路,并进行了必要的参数测试。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注意防止电路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误操作。
在搭建完成后,我们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仪器对电路进行了全面测试,包括输入输出特性、频率响应以及非线性失真等。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输入输出特性我们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测量并记录了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能够按照一定倍数进行放大,且放大倍数基本稳定。
3.2 频率响应为了评估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我们对电路输入信号进行了频率扫描,在示波器上记录了电压幅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单管放大电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较好地保持线性放大,但随着频率的增加,放大倍数逐渐减小,出现了一定的失真。
3.3 非线性失真为了评估单管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程度,我们采用频谱仪测量了输出信号的频谱,并分析了各阶谐波含量以及总谐波失真。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失真,且谐波含量较高。
4. 结论与改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地设计并搭建了单管放大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在一定的输入范围内能够实现稳定的放大效果,但在高频率和高幅度的信号输入下会出现一定的失真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性能,我们可以采用其他型号或参数的管子、优化电路的偏置设置以及加入负反馈等手段进行改进。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b041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b.png)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3.利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电路的放大性能。
实验器材:1.射极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不同值的电阻、电容4.信号发生器5.数字万用表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它由一个NPN型晶体管、射极电阻和负反馈电路构成。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被加到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得到。
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在电路中加入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步骤:1.先利用真实的电阻、电容值设计所需要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2.在实验箱中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3.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将示波器的探头接在电路的输出端口上。
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
5.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放大信号变化。
6.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的改变。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
2.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3.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4.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比发生了放大。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数值,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添加相应的负反馈电路后,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负反馈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至输入端口,通过控制反馈的比例,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和噪声。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实验中搭建的电路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数值,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实训单管放大使用报告
![实训单管放大使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b408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f.png)
一、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训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单元,主要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
本实训采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如下:1. 偏置电路: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本实训采用电阻分压式偏置电路,通过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 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经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在输出端得到放大后的信号。
本实训采用共射极放大电路,其放大倍数与晶体管的β值、负载电阻和晶体管本身的特性有关。
3. 稳定电路:为防止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受温度、电源电压等因素的影响而漂移,本实训采用发射极电阻RE进行温度补偿,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实训内容1. 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适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2. 静态工作点调试:通过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确保电路稳定运行。
3. 电压放大倍数测试: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试:通过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电流,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5.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测试:在输入端逐渐增大信号幅度,观察输出信号是否失真,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6. 稳定性测试:观察电路在不同温度、电源电压等条件下,静态工作点是否稳定。
四、实训步骤1. 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连接好相关元器件。
2. 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 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观察输出信号幅度和频率。
4.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
5.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析电路的阻抗特性。
单管放大电路(焊接小组)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焊接小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f434c1f8c75fbfc67db21d.png)
5.1K 5.1K 0.2mv
4.9 4.72
5.1K 2.2K 0.2mv
3.1 2.84
数据处理:据处理
(1) , (2) , (3) , (4) ,
四、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讨论分析
在焊接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经过和组内
成员及时的讨论,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后,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二)变阻器Rp的焊接方法;我们所用的变阻器是680kΩ旋钮型变 阻器(如图2),它共有三个接线端,所以,在焊接过程中,接线柱 的接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查阅资料后,我们找到了变阻器的焊接方 法。它共有三个接线端,两端是固定端,一段可变端。用万用表测三 端两两之间的阻值,如果测的阻值最大,这两端就是固定端,另一端 是可变端。然后按电路图把固定端和可变端焊接好,可变端与滑动变 阻器滑动端是一样的。
了。以下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我们实验原理图中所用到的各种元件的型号和参数是模拟小
组和实测小组做出来的,但我们在采购原件的时候发现,有些元件没有
我们需要的型号和参数,最后,我们想到了解决的思路。电阻我们采用
两个或以上的电阻串并联后达到我们要的规格,比如3千欧的电阻我们 可以用两个1.5千欧的电阻串联得到。电容我们需要的是10μf 50V的, 但没有找到,讨论和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上面的电压值只是电容的 耐压值,电压越大说明其越耐压,所以,我们选用了10μf 220V的电容 来代替。
⑥ 焊接完成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四)参数测试 电路的放大倍数由下式决定:其中:为等效电路的负载电阻 ,β=35为 体管的放大倍数;是晶体管的BE结在静态工作点的动态电阻;
表1
实测
实测计算值
给定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电03 王剑晓29单管放大电路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5)掌握信号源内阻R 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下截止频率)的影响;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课本P77所示。
图中可变电阻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将图中基极偏置电路V CC、R B1、R 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
其开路电压V BB和内阻R B分别为:V BB= R B2/( R B1+R B2)* V CC;R B= R B19011L静态工作点在I CQ=1mA和2mA时,测量V CEQ的值,并记录R B1的值。
R B1可选用Multisim中的“Virtual Linear Potentiometer”元件。
b. 动态特性仿真在I CQ=1mA和2mA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和幅频特性。
其中输入正弦电压信号V i的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
六、仿真心得:1)在仿真进行过程中,应保持R W的值不变;2)R W的量程要为100 kΩ;3)新接入万用表后,对电流和电压是有影响的,也就是会产生误差;4)看清楚要对谁测量,提前做好测量准备,以免测量时出现遗漏或差错;(一)预习报告1、预习计算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为:B=260,VBE=,rbb’=10欧,fT=300MHz,Cb’c=1pF,计算实验地那路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备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首先计算直流状态下的I CQ、U CEQ以及此时的R w:I BQ=(V BB- U BEQ)/(R B+(I+ß)(R E1+ R E2))U CEQ =V CC- I CQ(R C+ R E1+ R E2)I CQ=1mA时,I BQ= I CQ/ ß=1/260mA; 带入,解得R B1=Ω;此时,U CEQ=I CQ=2mA时,I BQ= I CQ/ ß=2/260mA; 带入,解得R B1=Ω;此时,U CEQ=(2)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O:<1>I CQ=1mA时, R B1=Ω;此时r be=r bb’+U T/ I BQ=+26*= KΩ;U O i C(1)I CQ=2mA时,I BQ= I CQ/ ß=2/212mA; 带入解得R B1=Ω;此时,U CEQ=.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O:I CQ=1mA时, R B1=Ω;此时r be=r bb’+U T/ I BQ=10+26*212=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 kΩ;输出电阻R O=R C= kΩ;I CQ=2mA时, R B1=Ω;此时r be=r bb’+U T/ I BQ=10+26*212/2=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 kΩ;输出电阻R O=R C=Ω;提高要求:(I CQ=1mA)此时R B1=Ω,r be=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1+ ß)*R E1+r be)=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1+ ß)*R E1)=Ω;输出电阻R O=R C= kΩ;(2)理论值、仿真值、实验值的对比表格如下CQ②I CQ=2mA时:CQ从数据直观看:大多数实验数据相比仿真值比相对理论值更相近,说明实际电路较理论更复杂,其各量的影响因素更多。
3)下面对仿真、实验所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所需参数的求解公式:①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②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③输出电阻R O=R C;(1)理论值的误差:由于理论计算时的等效模型是中频等效模型,忽略了耦合电容和极间电容的影响,因而造成理论计算的误差。
由于CE使R E1+ R E2的等效值变大。
V BB= R B2/( R B1+R B2)* V CC; V BB基本不变;R B= R B1// R B2; R B基本不变;I BQ=(V BB- U BEQ)/[β(R E1+ R E2)+ R B]; I BQ减小;I CQ=β I BQ; I CQ减小;U CEQ= V CC-(R E1+ R E2+ R C) I CQ; U CEQ不定;注意:上述分析忽略了C1\C2和极间电容的影响,虽然误差小了一些,但是具体来说仍是不准确的。
(2)理论值与仿真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仿真的输入输出电阻普遍小于理论值,而电压放大倍数偏小。
原因:由于并联在电阻两端的极间电容的影响,造成输入电流偏大,输入电阻Ri将偏小,输出电阻R O也将偏小,同时由于耦合电容组成高通网络,使得电压放大倍数A U将偏小。
(3)理论值与实验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中的输入电阻值比理论值偏大,但是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偏小。
原因:输入电阻偏大,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存在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同时由于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将导致输入电流偏小,所以输入电阻偏大。
电压放大倍数偏小的原因同上;下面分析输出电阻偏小的可能原因:可能由于晶体管的极间电阻r ce相对于Rc和RL相差不大,不能忽略;如果忽略,则相当于少了一个并联的电阻,故理论值相对比较的大。
比较有负反馈和无负反馈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可见无反馈情况下的频带宽度BW小于有反馈时的频带宽度。
根据负反馈的特性,增益下降的同时应该有频带展宽,即有负反馈时的BW 应远大于无负反馈时的BW。
可见实验结论与理论有差距。
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示波器的×10档探头的截止频率约为2-3MHz左右,因此由于探头的频率限制,可能造成误差。
(4)仿真值与实验值:相比理论值,实验值与仿真值更为接近,但是由于实验中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值与仿真值还有一定的误差。
原因:由于具体实验中的分布电容和耦合电容与仿真工具中的器件参数不同,再考虑上温度和实验室环境的影响以及操作中的误差,导致 f L偏大,同样极间电容、测量工具的限制等因素也影响着f H,导致其偏小。
综上所述,实验值、理论值和仿真值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1)实验仪器的误差测上限截止频率时,会受到示波器中电容等内部元件的影响,并且由于示波器分辨率的问题导致数据不准确,此外频率信号发生器也会给电路带来影响;用数字万用表测电阻以及静态工作点时,也会带入仪器误差;(2)三极管参数的误差由于实际晶体管和仿真及计算所用的器件参数不完全一致,性能不能替代,特别是估算动态电阻时,因此在静态电流的状态下,实验值与理论的差别较大;(3)实际电路中电容的影响实验电路中所用的旁路电容有22uF,仿真时用10uF的电容,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小上限截止频率。
(三)实验总结1)思考题(1)测量放大电路输人电阻时,若串联电阻的阻值比其输入电阻大得多或小的多,对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请对测量误差进行简单的分析。
答:输入电阻测量公式为当Rs<<Ri时,V’-Vi很小,而电压测量的绝对误差基本不变,因此(V’-Vi)基本不变,从而造成(V’-Vi)/ (V’-Vi)变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大。
当Rs>>Ri时,Vi很小,而电压测量的绝对误差基本不变,因此Vi基本不变,从而造成Vi/Vi 变大,同样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大。
(2)在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一般是改变上偏置电阻R B1来调节工作点,为什么改变下偏置电阻R B2来调节工作点可以吗调节Rc呢为什么答:调节工作点要求能同时调节I、I CQ和V CEQ。
如果改变下偏置电阻R B2,可以改变基极电位,从而改变I BQ,以至影响I CQ和V CEQ,但是改变R B2可能没有改变R B1方便。
如果改变下偏置电阻R C,基极电位不变,I、I CQ均不变,只有V CEQ改变,因此不适合调节静态工作点。
2)实验总结1、在调节寻找静态工作点时,利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检测两端的电压,得到合适的电流。
2、在测量输入电阻时也将电压输出到示波器进行测量,准确度更高,不包含直流分量;3、测量单管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时,注意使用表笔的挡;4、通常通过调节来设置静态工作点,静态参数也会影响动态。
3)实验收获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学会了测量、调节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有关参数(增益、输入电阻、幅频特性)的实验和仿真方法,并和理论计算相验证,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仿真时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环境,认识到预习计算和仿真对实验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并学会搭实际电路检查电路的联接和排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