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外交史01

合集下载

中国外交与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与国际形势

11.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 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二)面临世纪之交,各大国都着眼于在下个世纪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互关系正 经历着重大调整
4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5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
6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 极因素
7
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 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
名高级官员,包括 巴西内阁部长、州 长和国会议员,以 及 200 多名巴西商 界领袖
10
10.沙伊联合声 明恢复外交关系
10.沙伊联合声明恢复外交关系
01
4 月 6 日,国务委员兼外长 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 沙伊外长会晤的沙特外交大臣 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

02
会晤后,秦刚见证 沙伊双方签署联合 声明,两国宣布即 日起恢复外交关系
11.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1 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趋向稳定,国际处境有所改善,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作为一个整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史
Page 7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 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中 国席位。 1972年 2月21日 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 1972年 9月 2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5年12月 1日 美国总统福特访华。 1978年 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1978年12月15日 和美国共同发表《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交声明》。 1979年 1月 1日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1979年 1月28日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 理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斯基 国,日本。 1979年 2月14日 中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为止。 1982年 9月22日 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 夫人访华。 1984年12月19日 发表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 联合声明》。
Page 13
“最终是为了消灭原子弹”
我从一些介绍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的材料中了解 到,还在我国革命胜利之前,中共领导早已开始关注 ‚核‛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离开 过毛泽东的视野。 在中外记者会上或与外国记者交谈时,陈毅外长 多次谈到了核问题。有一次,有位记者说,有的核专 家声称,世界上目前已有的原子弹,就足以毁灭专家这样说,有一个人(指赫鲁晓夫)就拿这个东西来 吓唬人。原子弹是厉害,但毛主席有句名言:原子弹 是只纸老虎。这是从战略上藐视它,原子弹没有什么 了不起,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斗争才是最好的‚原子 弹‛。 还有一次,有位记者问陈老总:中国核计划的目 标是什么?他答称:这个原子弹嘛,既不能吃,又不 能穿,搞那么些有啥子用嘛!中国只搞一点点。我们 穷得很,不同人家搞竞赛。至于‚目标‛嘛,我们搞 原子弹,最终是为了消灭原子弹。
Page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
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 的外交关系
作用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
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
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 ,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 的关系;
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
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交下引领
◆“全方位”,不结盟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全球治理
主要内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负责任大国.
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 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篇一:新中国的外交故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这标志着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占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

自那时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为基础的,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发展利益做出了巨大努力。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承认。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于1971年重新获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努力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还包括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坚持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推动共同发展。

中印、中俄、中东盟等一系列邻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新中国积极参与了国际组织的建设与合作。

中国是联合国的重要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渐向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然而,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对中国的发展态度持怀疑、敌视甚至霸凌态度。

中国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些挑战,并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问题。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但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础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这一宗旨,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篇二:新中国的外交故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外交历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以及与各国之间建立的友好关系。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篇一:新中国的外交故事: 开启和平合作的新篇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友好关系。

这些外交故事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并且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邻国建立了广泛的互利伙伴关系。

例如,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发展。

通过共同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致力于推动地区稳定与发展。

其次,中国在多边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为国际事务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中国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此外,中国还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关系多元化,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成为了《巴黎协定》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

新中国的外交故事是一个积极、开放和合作的故事。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建设性对话和对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外交故事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为全球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篇二:新中国的外交故事充满了奋斗与变革的历程。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中国外交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面临着国际上对共产主义的质疑和封锁。

然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苏联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了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苏联与中国出现分歧,中国外交迎来了新的挑战。

19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发生了边界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外交事务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期的封闭与孤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转型,不断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外交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际地位低下,外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此时,中国采取了封闭与孤立的外交策略,积极推行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的爆发,中国外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交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逐渐走向多边化和多样化。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如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为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利益。

新中国外交发展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

中国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外交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在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1. 血泪史:中国开国元勋周恩来在中苏关系的谈判中,历经多次失败和漫长时间的挣扎,最终做出艰难决定,放弃了斯大林的援助,选择了和美国合作。

2. "心腹之患"问题: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利用国际关系,凭借着政治和军事技巧,成功地摆脱了"心腹之患"问题,率先
在国民党内部取得了领导地位。

3. 导火线:中国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的导火线,是1937年牛
棚事件,这是一起抗日抵抗运动中,学生群体对日本侵略行为的示威行动,却在日本的无情镇压下,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4. 朝美争端:1953年,美国直接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将战火
扩展到了中国的边界,中国选择了坚决回应,直接对抗美国的侵略行为,使得朝美争端持续了多年。

5. 行长之谈:1972年,中国政府由周恩来主持,和美国发表了"上海公报",使得中国实现了和美国的正式接触和改善,这
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外交突破。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国际认可,并扩大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中国发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旨在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通过援助项目和支持解放运动来加强南南合作。

然而,197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外交转变。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接触。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了经济和贸易往来。

外交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外交政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并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通过倡导多边
主义、维护国际规则和推动合作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

中国外交政策正努力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新中国外交史

新中国外交史

1.评析毛泽东时代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原因:1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的措施2苏联给予新中国大量援助3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与新中国的国体相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绝不能因为后来中苏关系的破裂而对它在历史上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以至否定。

“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第二,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第三,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

2.中苏大论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中苏论战,是60年代中国际共运中的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发生,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是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结果;就中国方面来说,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指导思想急剧变化的结果。

3.法代表权问题。

在1960年十五届联大会议上,投票赞成美国“拖延讨论”的提案的比反对的只多八票。

二、从1961年到1970年,美帝年复一年地提出所谓的“重要问题”提案,蛮横无理地阻挠恢复我国合法代表权在1970年十一月二十日,联大表决中国代表权问题时,美国的“重要问题”提案虽然以微弱的多数勉强通过,可是支持它的越来越少。

三、1971年,美国在形势对它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更加露骨地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终于遭到惨重失败。

美帝为了实现这一“两个中国”阴谋,挖空心思,使尽诡计,日本佐藤反动政府也竭力为美国拉票。

但是,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4.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的三个外交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

《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以下是关于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阶段:
1.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主要集中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

2.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变革。

中国开
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3.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逐渐崛起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外交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全球影响力提升: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
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并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中国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总体来说,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与合作,再到近年来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新中国外交六十年:纵横捭阖六十年,和平友好遍五洲文之一叙言:新中国五十年外交,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建国到五十年代末,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系,埋葬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多姿多采,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与第三世界朋友互相支持,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的一极;一九七八年以后,是中国发展和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文之二:中苏友好:从同盟倒破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出击,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为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毛泽东首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举行中苏两党、两国的最高级会谈。

双方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形势问题。

二月十四日,中苏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些重要协定,意味着两个盟国“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

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也无法预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的关系以后会遇到什么坎坷,但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震撼。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共与苏共两党发生认识分歧,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苏论战,并波及到两国的关系。

一九六0年七月,苏联单方面中断中苏两国签订的合同,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致使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大批企业无法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建设造成极大损失。

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直到一九八九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文之三:和平共处:中国赢得亚非朋友信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欧美等国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迅速步入国际舞台。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外交历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包括与苏联的分裂、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下面将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进行概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外交工作。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国内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和国际上的孤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邦交、参加联合国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代初,中苏两国开始在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上产生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外交政策,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政府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政策,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外交政策和事件,以期了解中国外交史的发展。

一、马邑之约公元前202年,刘备和孙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中原霸主,孙权则是东吴的首领。

为了抵御强大的曹操势力,他们决定联合起来。

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在马邑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外交协议,被称为“马邑之约”。

这项协议确认了双方的互相承认和尊重,以形成联合抵抗曹魏的力量。

这场外交胜利为刘备和孙权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二、唐朝的“渤海之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大的王朝。

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实施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政策。

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是与渤海国之间达成的“渤海之约”。

这项协议保证了双方的和平与友好,并确立了唐王朝对渤海国的宗主国地位。

这场外交胜利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并促进了中后期的中朝交往。

三、明朝的郑和航海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海外航海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郑和的航海探险。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领导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探险。

这些航海考察不仅积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巩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此外,郑和的航海活动还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海洋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四、近代的“三个不足”近代中国面临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割地让利的压力,因此实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这些外交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三个不足”的政策。

即“不足以面对列强”、“不足以改革”和“不足以抵御侵略”。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外交挫折,导致了国家衰弱与分裂。

这段历史提醒着我们中国必须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外部挑战。

五、“周恩来外交”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新的转变。

周恩来是新中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他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杨福昌:《跨世纪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 王泰平:《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返回课程
▪ 毛泽东外交文选, ▪ 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 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钱其琛著: «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 田曾佩: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史01
绪论
一,什么是外交? 二,当代外交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 四,参考书
返回课程
参考书目:
▪ 现使用教材——李宝俊著:《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谢益显: 《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 曲星:《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 刘山: «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 门洪华著: «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其他参考书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随堂进行补充。
返回课程
返回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