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操作使用介绍

合集下载

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分析和测量物质的光谱特性。

它可以通过分离和记录光的不同波长来研究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使用光谱仪的基本步骤。

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检查光谱仪是否连接到电源,并确保电源插头已插好。

然后,检查仪器上的所有开关和按钮是否正常。

最后,检查仪器的光源和探测器是否安装正确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步骤2:样品准备准备好要测量的样品。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进行测量。

如果样品是固体,先将其研磨或切割成适当的尺寸。

如果样品是液体,将其转移到光学窗口或比色皿中。

如果样品是气体,则需要将其装入一个特殊的气室中。

步骤3:基准校准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基准校准。

这一步骤旨在确保光谱仪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首先,将仪器调整到零点,即空白状态。

在没有任何样品的情况下,记录下零点光谱。

然后,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放置在光谱仪中,并记录下其光谱。

根据标准样品的光谱和浓度,进行校准曲线的建立。

步骤4:样品测量在进行样品测量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波长范围。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其他特定波长范围的测量。

根据校准曲线和要测量的样品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浓度。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波长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步骤5: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样品测量后,需要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根据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和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的信息。

步骤6:清洁和维护使用完光谱仪后,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的长期可靠运行。

首先,将样品或污染物从仪器上清除,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然后,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日常维护,例如更换灯泡、清洁光学元件等。

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检查,以确保其工作性能。

总结:通过按照以上步骤正确使用光谱仪,可以准确测量和分析样品的光谱特性。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谱的仪器。

下面是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将光谱仪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并连接好电源和计算机等外部设备。

2. 预热:打开光谱仪电源,一般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预热。

3. 校准:根据光谱仪的型号和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校准。

通常,校准包括波长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4. 设置参数:将所需的测量参数(如波长范围、光强范围等)设置到光谱仪上。

通常可以通过光谱仪上的按钮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设置。

5. 测量光谱:将待测样品或光源放置在光谱仪的入口处,使光线通过进入光谱仪。

通过光谱仪的投射出口可观察到样品的光谱图像。

6. 数据分析:通过光谱仪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计算光谱曲线的峰值位置、波长间距、光强等参数。

7. 结果输出:将光谱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上,或者通过打印机等设备输出结果。

8. 关机和清洁:测量结束后,关闭光谱仪的电源,并进行仪器
的清洁工作,包括清洁进口和出口处的光学元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可能会因光谱仪的型号和品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时应参考相关的仪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解析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解析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解析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分析物质的光谱特性。

它能够将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的不同波长分离开来,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光谱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

1.准备工作:a.确保光谱仪和相关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例如光源、检测器等。

b.检查光谱仪的校准情况,确保其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波长的光。

2.设置光源:a.选择合适的光源,如白炽灯、氘灯或钨灯等。

b.将光源放置在光路上的适当位置,并确保其正确连接到光谱仪。

3.调整光路:a.确保光路通畅,没有任何干扰物,如灰尘或污渍。

b.根据光源的特性和实验需求,调整光路,如使用凹面反射镜或透镜来聚焦或分散光线。

4.选择适当的光谱范围:a.确定所需分析的光谱范围,如可见光、红外光等。

b.根据光谱范围选择合适的光栅或棱镜,并安装在光谱仪上。

5.设置和调整光谱仪参数:a.打开光谱仪的软件或控制面板,并将仪器设置为所需的工作模式。

b.调整光谱仪的参数,如曝光时间、增益、光谱分辨率等,以满足实验要求。

6.进行测量:a.将样品或待测物放置在光谱仪的光路上,并确保样品与光路成直角。

b.观察光谱仪的指示器或软件界面,确认信号的稳定后,开始记录光谱数据。

7.数据分析:a. 将光谱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如Excel、Origin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b.分析光谱特征,如峰值、波长位置、光强等,并与已知的光谱进行比较和识别。

8.实验控制和重复测量:a.对光谱仪进行空白测试,以消除不同元件造成的背景信号。

b.根据实验需求,控制光源强度、样品浓度等参数进行重复测量,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

光纤光谱仪操作流程

光纤光谱仪操作流程

光纤光谱仪操作流程光纤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材料表征、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纤光谱仪的操作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该仪器。

一、准备工作在操作光纤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仪器正常工作:1. 确保仪器和电源连接良好,并打开电源开关。

2. 检查仪器所需的软件是否已经安装,并确保其与仪器的连接稳定。

3. 检查所使用的光纤连接线是否完好,并保证连接端口无灰尘或污物。

二、仪器校准在使用光纤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校准步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1. 打开光纤光谱仪的软件,并选择校准功能。

2. 将参考样品连接到光纤连接端口,并调整光谱仪的相关参数,如积分时间、增益等。

3. 点击开始校准按钮,等待校准过程完成。

校准时间根据仪器型号和样品种类而定,需耐心等候。

4. 校准完成后,保存校准参数,以备后续使用。

三、样品测量完成校准后,即可进行样品的光谱测量。

以下是样品测量的操作步骤:1. 将待测样品与光纤连接,确保连接稳定,并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移动样品。

2. 打开软件,选择测量功能,并调整测量参数,如积分时间、光源功率等。

3.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会自动采集并记录样品的光谱数据。

4. 待测量结束后,可以保存测量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数据分析获取光谱数据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所需的结果和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1. 光谱拟合:根据测量的光谱数据,使用适当的拟合算法进行拟合,以获得样品的光谱特征。

2. 谱峰分析: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峰值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特定成分或杂质。

3. 光谱比较:将待测样品的光谱与已知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样品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4. 数据处理:对光谱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清晰度。

五、仪器维护在使用光纤光谱仪完成实验后,需要进行相应的仪器维护工作,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寿命:1. 关闭光纤光谱仪的电源开关,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如擦拭仪器表面、清理光纤连接端口等。

光谱仪的使用指南说明书

光谱仪的使用指南说明书

光谱仪的使用指南说明书一、前言光谱仪是一种科学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

本使用指南旨在为用户提供使用光谱仪的指导和操作说明,确保准确、有效地利用仪器。

二、仪器概述光谱仪由以下主要组件组成:1. 光源:产生可见光或紫外线等光源,供给样品进行光谱测量。

2. 入射口:将待测样品的光引入光谱仪进行测量。

3. 光栅:对入射光进行光栅衍射,将光分成不同波长的光束。

4. 探测器:接收并测量被光栅分离的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分布。

5. 信号处理系统: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实现光谱显示及数据分析。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使用光谱仪之前,确保仪器和样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发出光,并检查光栅和探测器是否清洁。

同时,进行预热和校准操作,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状态。

2. 仪器设置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入射口位置,并根据需要调整入射口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样品光线方向一致。

确认样品与入射口之间没有光线泄漏或干扰。

3. 光谱测量a) 启动光源,并选择合适的波长或光线类型。

b) 设置光栅参数,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

c) 启动信号处理系统,确保其与探测器的连接正常。

d)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将开始采集光谱数据。

4.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使用适当的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可以绘制光谱图、计算峰值强度、波长范围等数据参数。

5.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光谱图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相关结论的推导和判断。

注意理解光谱分布图中不同波长的光的特点和相对强度。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使用指南,并在使用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观察强光源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3. 保持仪器干净,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避免仪器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并在使用后及时关闭电源。

5. 如遇到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维修。

光谱仪的使用与校准指南

光谱仪的使用与校准指南

光谱仪的使用与校准指南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光谱特性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光学研究等领域。

为了保证光谱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校准。

本文将介绍光谱仪的使用步骤和校准方法,以帮助您正确高效地操作光谱仪。

一、光谱仪的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确保环境光线较为稳定,并消除外部因素的干扰。

同时,检查光谱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有足够的电源供应,并安装了正确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2. 连接与设置将光谱仪与计算机通过USB接口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打开相应的软件,进行设备的初始化和设置,如选择测量模式、设置积分时间、选择波长范围等。

3. 样品准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测量。

对于液体样品,通常使用石英比色皿或玻璃比色皿进行测量;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透明的石英舱或安装在光学平台上的样品进行测量。

4. 开始测量将样品放置在光谱仪的测量区域,并启动测量程序。

根据需要选择单次测量或连续测量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将开始采集光谱数据。

5. 数据录入与分析测量完成后,将得到的光谱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中,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数据曲线拟合、峰值识别、吸光度计算等操作,得到所需的结果。

二、光谱仪的校准方法1. 波长校准光谱仪的波长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常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样品进行校准。

选择几个已知波长的样品,将其放置在光谱仪中,分别测量并记录其对应的波长值。

然后,根据实际测量值与已知波长值的差异,调整光谱仪的波长校准参数,使其准确无误。

2. 暗电流校准暗电流是指在没有光照射情况下,光谱仪本身仍会产生的电流。

暗电流的存在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前,将光谱仪暴露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并关闭光源。

记录此时的暗电流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将测量到的暗电流值减去校准前的数值,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3. 灵敏度校准灵敏度校准是光谱仪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光谱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光谱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光谱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光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备,它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的分布情况。

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色彩,并通过检测器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强度。

在进行光谱仪的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流程:1.安装光谱仪:首先,将光谱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其与电源连接。

将光源固定在光谱仪的入口处,并将探头连接到检测器。

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书,正确地连接和安装所有部件。

2.初始设置:打开光谱仪的电源,并根据说明书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确保光谱仪的设置与实验的需求相匹配。

3.选择样品: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要测量的光谱范围。

4.设置仪器:根据样品的特性,调整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和设置。

确保光源和检测器对准,并调整入射光束的聚焦,以获得最佳的信号强度。

5.测量光谱:启动光谱仪并开始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记录不同波长处的光强度,以获得光谱图。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记录数据。

6.数据分析:对测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适当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例如绘制曲线、计算峰值位置、计算积分强度等。

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在操作光谱仪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确保工作台上没有杂物,以防止误碰破坏设备或样品。

2.避免污染:在操作光谱仪之前,确保样品和仪器的光学元件是干净的。

使用干净的纸巾或棉花棒轻轻擦拭透镜和棱镜等表面,以确保准确的测量。

3.校准仪器:定期校准光谱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定期的校准和调整。

此外,还应该校准检测器的灵敏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注意光源热效应:在检测过程中,光源可能会产生较高的热效应。

因此,如果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测量或高功率的光源,必须注意防止系统过热,并避免对样品产生任何热影响。

5.防止光干扰: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外部光线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光谱仪使用说明

光谱仪使用说明

光谱仪使用说明1(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机器启动光谱仪启动时注意事项:(1)光谱仪两次开机之间至少应相隔20min ,以防频繁启动烧毁内部元器件(2)光谱仪背面有5个开关,开机时按照编号1~5依次按下,两开关按下之间应相隔20s 左右。

关机时,按照编号5~1依次按下。

图 光谱仪开关(3)打开氩气阀,使气压保持在~之间(4)维持瓶内气压在2~3MPa 以上,若气压低于该值,则应更换新的氩气二 登陆1、开机开机用户名:arlservice 密码:7 2、进入OXSAS 系统账号:(1)!SERVICE! 密码:ENGINEER(2)!MANAGER ! 密码:无 (3)!USER ! 密码:无通常使用“MANAGER ”权限即可 3、检查仪器状态ElectronicHUPSMains Vacuu mWater权限:由高到低快捷键F7进入仪器状态检查界面:VACUUM:真空度SPTEMP:真空室温度MAINS:电源电压NEG-LKV:-1000V电源:+5V电源:+12V电源:-12V电源:+24V电源:-100V电压三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数据备份及恢复分为软件内部操作、软件外部操作。

1、数据备份(1)软件内部备份:操作页面中选择“脱机模式”,待页面变灰后点击“备份数据”按钮,输入相应的文件名(例如:)以防止将先前数据覆盖,然后点击备份即可。

(2)软件外部备份:退出OXSAS操作系统,进入其相应的数据备份及恢复程序“OXSAS Full Backup Restore”,然后选择“备份数据库”按钮下的“备份”选项即可(系统自动选择路径并生成相应文件名)。

2、数据恢复(1)软件内部恢复:操作页面中选择“脱机模式”,待页面变灰后点击“恢复数据库”按钮,选择之前备份的数据库,恢复即可。

(2)软件外部恢复:退出OXSAS操作系统,进入其相应的数据备份及恢复程序“OXSAS Full Backup Restore”,然后点击“恢复数据库”按钮,选择相应数据库,点击“RESTORE”即可。

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一、简介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光谱特性的仪器。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光谱仪,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安装与连接1. 安装:将光谱仪放置在稳定的横平面上,并确保周围环境无干扰。

2. 连接电源:使用附带的电源线连接光谱仪的电源接口,并插入可靠的电源插座。

3. 连接计算机:通过数据线将光谱仪与计算机连接,并确认连接稳定可靠。

三、仪器初始化1. 打开软件:启动光谱仪控制软件并登录系统。

2. 选择设备:在软件界面上选择光谱仪设备,并等待建立连接。

3. 设定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在软件中设定光谱仪的测量参数,如波长范围、光程等。

四、样品准备1. 样品选择:根据所需测量的物质特性,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测试。

确保样品完整和无污染。

2. 样品处理:如有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操作。

3. 样品装置:将样品置于光谱仪的样品架上,确保样品与仪器接触良好。

五、测量操作1. 调整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或软件界面提示,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使其适应当前测试样品的特性。

2. 开始测量: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开始测量”按钮,光谱仪开始对样品进行测量。

3. 测量记录:在测量过程中,软件会实时记录测量数据,并在测量完成后生成相应的结果报告。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 数据导出:根据需要,将测量数据导出至Excel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2.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或其他相关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关样品特性的结论。

七、维护与保养1. 仪器清洁:定期清洁光谱仪的外部表面及样品架等部件,保持仪器整洁。

2. 校准检验:定期进行光谱仪的校准检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 维护保养:遵循光谱仪制造商提供的维护保养指南,进行仪器的常规维护。

八、故障排除1. 故障诊断:当遇到光谱仪无法正常工作或测量结果异常时,首先使用自检功能进行故障诊断。

2. 系统恢复:按照说明书中提供的操作步骤,进行系统的复位或恢复,排除故障。

光纤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纤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纤光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一、光纤光谱仪简介光纤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波长和光强度的仪器。

它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并通过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测量和分析。

本说明书将为用户提供光纤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光纤光谱仪使用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线a. 首先,确保光纤光谱仪和光纤传输线之间的接口干净,无尘和无损伤。

b. 将一端的光纤传输线插入光纤光谱仪的接口,确保插入牢固。

c. 将另一端的光纤传输线插入待测样品或光源的接口。

2. 设置光谱仪参数a. 打开光纤光谱仪电源,并等待其初始化。

b. 使用仪器提供的光谱软件或界面,设置光谱仪的参数,包括光谱范围、积分时间等。

c. 确保所设置的参数符合实际需求。

3. 获取光谱数据a. 点击软件或界面上的“获取数据”按钮,光纤光谱仪将开始测量待测样品或光源的光谱数据。

b. 确保待测样品或光源保持稳定,以获得准确的光谱数据。

c. 等待测量完成后,保存光谱数据至指定位置。

4. 分析和处理数据a. 使用光谱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峰值识别、波长测量等。

b. 按照实际需求,获取所需的光谱特征参数,并记录或导出数据。

5. 关闭光纤光谱仪a. 使用软件或界面上的“关闭”按钮,停止光纤光谱仪的工作。

b. 断开光纤传输线并小心存放,避免弯曲或损伤。

三、注意事项1. 在使用光纤光谱仪之前,确保读取并理解光谱仪的使用手册,并遵守其中的操作规范。

2. 在连接光纤传输线时要小心操作,避免过度弯曲或拉扯光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 在测量光谱数据时,注意待测样品或光源的稳定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光纤光谱仪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热量,请确保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避免仪器过热影响使用寿命。

5. 定期清洁光纤光谱仪的接口和光纤传输线,以保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6. 如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技术支持或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四、总结光纤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波长和光强度的仪器,通过本说明书用户可了解到光纤光谱仪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紫外可见光谱仪操作流程

紫外可见光谱仪操作流程

紫外可见光谱仪操作流程紫外可见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吸收或发射紫外可见光谱的仪器。

它可以提供有关样品化学属性和浓度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的详细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正确地使用该仪器来进行实验和分析。

一、仪器准备1. 检查仪器:确保紫外可见光谱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检查所有部件是否正常运转。

2. 校准仪器:检查并确保仪器已经校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需要测量的样品,并确保与仪器适配的样品皿。

二、仪器设置1. 打开仪器软件:启动紫外可见光谱仪并打开相关的软件。

2. 选择检测模式: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检测模式,如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3. 设置波长范围:根据样品的吸收或发射范围,设置需要测试的波长范围。

4. 设置光程:根据样品溶液的光程进行设置,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5. 确定光源:选择适当的光源,如白炽灯、氘灯或钨灯等,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三、样品测量1. 将样品放入样品皿中:将待测样品转移至适当的样品皿中,并确保无气泡和杂质。

2. 放入样品架:将样品皿放入样品架上,并固定好。

3. 设定基准线:根据实验要求,在未添加样品的情况下设定基准线,以消除仪器本身的吸光度。

4. 开始测量:点击软件上的“测量”按钮,仪器将开始自动扫描并记录光谱信息。

5. 动态扫描: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动态扫描模式,以观察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情况。

6. 结束测量:测量完成后,保存数据并关闭仪器。

四、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绘制吸收曲线、计算浓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分析,解读吸收或发射光谱的特征,得出相关结论。

3. 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目的,撰写实验报告或相关研究论文。

五、仪器维护1. 清洁仪器: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清洗剂,定期清洁仪器内部和外部,以保持其正常工作。

2. 校准仪器:定期校准紫外可见光谱仪,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教程

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教程

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教程可见光谱仪是一种常见的科学仪器,用于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

它通过分解光线,将不同波长的光分离开来,从而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

本文将介绍可见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常见应用。

一、可见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可见光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的波长差异造成的色散效应。

当光线通过光学元件,如光栅或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转,从而形成光的谱线。

可见光谱仪通常由光源、样品室、色散装置和探测器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二、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光源正常工作,样品室无污染,并检查色散装置的调节是否正常。

2. 样品的准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并制备成适当的形式。

例如,如果是溶液样品,可以将其放入透明的试管中。

3. 调节色散装置: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分析范围,调整光谱仪的色散装置。

通常可以通过旋转光栅或棱镜来实现不同波长范围的分析。

4. 执行扫描: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并确保尽量减少外界光干扰。

启动光谱仪,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执行扫描操作。

5. 数据分析:完成扫描后,可见光谱仪会输出一系列波长和强度的数据。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使用图表软件将数据可视化,或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可见光谱仪的常见应用1. 化学分析:可见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通过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例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可以分析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含量。

2. 生物医学研究:可见光谱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它可以用于测量生物体内各种成分的浓度,如蛋白质、核酸等。

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关键意义。

3. 环境监测:可见光谱仪可以测量大气中的气体浓度,如臭氧、二氧化碳等。

这对于环境监测和气候研究非常重要。

4. 材料科学:可见光谱仪也在材料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测量材料的反射光谱,可以确定其光学性质,并用于材料表征和制备。

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

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

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1.检查仪器的状态,确保光谱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准备样品,根据需要制备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含量符合要求。

3.准备基线参考物质,用于校正仪器并建立基线。

1.打开仪器:
a.打开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b.启动光谱软件,确保仪器与计算机连接正常。

2.校准仪器:
a.选择校准模式,根据仪器的型号和要测量的样品类型,选择适当的
校准模式。

b.将基线参考物质放入样品室,调整路径长度,使其与待测样品相同。

c.点击校准按钮,开始校准仪器。

3.放置样品:
a.打开样品室的盖子,将样品放置在样品架上。

b.如果需要,调整路径长度,确保与校准时相同。

4.设置测量参数:
a.在光谱软件中选择测量模式,如透射或反射模式。

b.设置扫描范围,选择适当的红外光谱范围进行测量。

c.选择分辨率,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谱分辨率。

d.设置积分时间,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积分时间。

5.进行测量:
a.点击开始按钮,开始测量。

b.仪器将按照设置的测量参数进行扫描,同时记录样品吸收或反射的红外光谱。

6.分析光谱:
a.保存测量结果,将测量得到的红外光谱保存到计算机中。

b.使用光谱软件对光谱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峰值、峰高测量、光谱干涉等。

7.结束测量:
a.关闭仪器,依次关闭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开关和软件。

b.清洁样品室,将样品室内的废弃物清除干净。

光谱仪使用说明书

光谱仪使用说明书

光谱仪使用说明书一、产品介绍该光谱仪是一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光线的波长和强度分布。

它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中的光谱分析和研究。

二、产品结构1. 光谱仪主体光谱仪主体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内部设有一系列光学元件和光电转换器件。

上方设计有插槽,用于固定待测样品。

底部则有各种控制按钮和接口。

2. 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通过一根连接线与光谱仪主体相连,为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3. 计算机连接线通过计算机连接线,将光谱仪与计算机相连,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分析。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1 将光谱仪主体置于平稳的工作台上,并将电源适配器插到电源插座上。

1.2 将计算机连接线的一端插至光谱仪主体的接口,另一端插至计算机的USB接口。

2. 打开软件程序2.1 启动计算机,并打开光谱仪软件程序。

2.2 在软件界面上选择光谱仪型号并点击连接按钮,确保光谱仪与计算机成功连接。

3. 校准仪器3.1 在软件界面上选择校准功能,并按照提示指导,将光谱仪进行校准。

确保校准精度。

3.2 校准完成后,关闭校准功能,进入待测样品的测量操作。

4. 测量样品4.1 将待测样品固定在光谱仪主体的插槽中。

4.2 在软件界面上选择测量功能,并点击测量按钮。

4.3 稍等片刻,光谱仪将自动对待测样品进行光谱分析。

4.4 测量完成后,软件界面将显示测量结果。

5. 数据分析和导出5.1 在测量结果显示界面上,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5.2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并进行操作。

5.3 数据处理完成后,可将结果导出为Excel表格、图片或其他格式。

四、注意事项1. 使用环境光谱仪应在干燥、无尘、无烟雾等干净环境下使用,以避免尘埃或气体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2. 电源与连接2.1 在使用前,请确保电源适配器的电压范围与当地电力网络相符。

2.2 请确保计算机连接线插拔稳固,避免松动导致数据传输异常。

光谱仪器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谱仪器使用方法说明书

光谱仪器使用方法说明书一、引言光谱仪器是一种常用的科学仪器,用于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反射或吸收情况。

本说明书旨在向使用者详细介绍光谱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组装、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等内容,以帮助使用者正确高效地使用该仪器。

二、仪器组装1. 器件清单光谱仪器组装所需的器件清单如下:- 光源- 分光装置- 光栅- 探测器- 数据采集系统请确保所有器件齐全,并按照指定的连接方式将它们组装在一起。

2. 连接顺序按照以下顺序依次连接光谱仪器的各个部件:- 将光源连接到光谱仪的光源接口,确保连接牢固。

- 连接分光装置和光源,使其能够接受来自光源的光,并将其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束。

- 连接光栅和分光装置,确保光束通过光栅进行波长选择。

- 将探测器连接到光栅,接收并测量通过光栅的光信号。

- 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和探测器,以实时记录和分析测量的数据。

三、操作步骤1. 仪器准备- 开启光源,并调整亮度和稳定性至合适的水平。

-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校准- 使用标准样品对光谱仪进行校准。

选择已知反射或吸收光谱特性的标准样品,并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校准。

- 记录校准结果以便后续数据分析时的修正。

3. 测量-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光谱仪器上,并按照指定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

- 确保样品与光源的距离、角度等参数符合要求,避免光束衰减或污染。

- 按照指定的波长范围和步长进行测量。

4. 数据分析- 导出测量结果至数据分析软件,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图像绘制。

- 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1. 操作安全- 在操作光源时,避免长时间直视强光,以免损伤眼睛。

- 操作光谱仪器时,确保室内环境干净、静止,避免灰尘或其他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仪器保养- 保持光源、分光装置等仪器部件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洁维护。

- 注意仪器的存储环境,避免高温、潮湿等不良条件对仪器性能的影响。

3. 问题排查-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检查仪器的各个连接部分是否正常。

光谱仪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

光谱仪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

光谱仪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频谱和强度分布的仪器。

它由一个入射系统、一个色散系统和一个检测系统组成。

光谱仪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光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使用光谱仪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光谱仪的使用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谱仪的使用过程1.准备工作: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检查光谱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清理光谱仪的光学元件,确保其表面没有尘埃或污渍。

检查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2.打开光谱仪: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光谱仪的电源打开。

开机后,需要给光谱仪一定的时间进行预热,以使光学元件达到稳定的工作温度。

3.调节光源:对于光强度充足的样品,可以选择使用连续光源。

对于光强度较弱的样品,可以选择使用闪烁光源。

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光源,并调节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

4.设置光谱仪参数:根据要测量的样品和所需的测量结果,设置合适的光谱仪参数。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设置光栅的倾角和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对光谱仪进行不同的设置。

5.放置样品: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光谱仪的样品台上,并固定好,以确保样品在测量过程中不会移动或摇晃。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使用石英池或玻璃池进行测量,以保证样品与光线的接触质量。

6.执行测量:设置好参数和放置好样品后,可以开始执行测量。

通常,通过控制软件来控制光谱仪的操作,包括启动光源、调节光栅、采集数据等。

测量完成后,需要保存测量数据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7.数据分析:测量完成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使用光谱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拟合和处理,得到所需的结果,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二、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避免外界干扰:在进行光谱测量时,需要尽量避免外界光源的干扰。

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测量,并关闭窗帘以排除外界光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避免周围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源,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光谱仪使用方法

光谱仪使用方法

光谱仪使用方法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线来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

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是科研和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之一。

下面将介绍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确保光谱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光源、检测器等部件是否正常。

同时,要准备好待测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第二步,样品处理。

将待测样品处理成适合光谱分析的状态。

对于溶液样品,通常需要稀释至适当浓度;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要制备成适当的溶液或悬浮液。

确保样品的处理过程不影响光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仪器调试。

在进行光谱分析之前,需要对光谱仪进行调试。

首先调节光源,使其输出稳定的光线;然后调节检测器,使其能够准确地接收样品发出的光信号。

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光源和检测器受到外界干扰,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第四步,数据采集。

当光谱仪调试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启动光谱仪进行数据采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实验条件和参数,确保后续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完成后,即可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基线校正、峰识别、光谱拟合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进而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六步,结果解读。

最后一步是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

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对样品的结论和推断。

在结果解读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考虑实验条件、仪器性能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影响,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

光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正确使用光谱仪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介绍的光谱仪使用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光谱分析技术,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质量。

在使用光谱仪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和数据准确。

光谱仪使用方法

光谱仪使用方法

光谱仪使用方法光谱仪器的一般操作方法如下:1)开机前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各紧固件有无松动。

2)打开进水、进气阀,启动控制箱内的电源开关,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检测水样中的特征吸收波。

3)连接样品室与仪器进样口管路并接通电源。

4)在“自动分析”状态下,首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注意:水样中不得含有硬度太大的化学物质,对于浓度较低的试样也可不进行预处理。

5)设置自动测量程序(预处理条件)。

将光谱仪器置于待测水样品中,仪器会根据预先设定的测量条件自动运行并自动记录数据,仪器面板上的液晶屏上显示待测样品水样的特征吸收波和浓度值。

6)对采集到的待测样品水样数据,在仪器面板上用鼠标选择所要观察的波段数据,仪器便自动进行图谱扫描、计算并显示出该水样的特征吸收波、浓度值等数据。

4)按动数字键,仪器显示出历史数据曲线,供用户浏览;若选择“文本”,则仪器会自动以窗口方式显示当前数据信息,且图形表格呈动态显示,即在动态变化的曲线中用鼠标点击某一处就可查看相应的数据信息。

6)显示最大吸收峰值,最大透射峰值及浓度。

8)关机时间达到或者超过设定时间时,仪器会自动关闭电源。

9)每次关机时,清除仪器内存储的数据,关闭控制箱内电源开关。

光谱仪器是一种仪器,而不是单纯的工具。

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仪器。

光谱仪器的保养是很重要的,定期检查和保养能使仪器保持良好的状态,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下面列出光谱仪器的日常保养项目: 1)仪器安放地点要平整,四周无震动,防止有磁场干扰。

2)仪器外壳应用柔软材料做成,且应与台面紧密接触,便于装取。

3)防止仪器受腐蚀和碰撞。

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防止手指碰撞,损坏镜头。

4)切忌随意拆卸仪器。

如确需要调整机件,应请专业人员进行。

5)严禁用手触摸反射镜镜面,镜面易粘附灰尘和油污,用干净毛巾擦拭。

6)保持仪器干燥,防止液体溅入。

仪器进行校准时,用户应关掉电源,确保安全。

7)仪器应避免强光照射,不宜放在高温处。

手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手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手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简介手持光谱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可见光、近红外光波段下光谱的仪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小巧、便携、易操作,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实时显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环保、医疗、制药、安防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将手持光谱仪取出并确认有足够的电量,打开电源开关并等待设备自检完成。

如果设备未充电,则应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

注意:在使用过程中,手持光谱仪需要保持垂直放置。

步骤二:选择测试模式手持光谱仪一般具有多种测试模式,用户需要根据测试需求选择相应的测试模式,包括单点测试模式、扫描测试模式、定量测试模式等。

选择完成后,进入相应的测试界面。

步骤三:样品制备打开测试所需的样品,并将样品与测试开口对准。

对于不透明样品,则需要将样品研磨成粉末,并将其与相应的试剂混合。

步骤四:测试过程按下设备中相应的测试按钮,将设备对准样品,观察设备的屏幕显示结果。

测试完成后,还可以通过设备的数据导出功能,将测试数据导出到电脑中进行分析。

步骤五: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对比,判断样品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测试结果不正常,则需要检查测试方法、仪器状况,或者进行样品重新制备和测试。

注意事项1.在操作手持光谱仪之前,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手册,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持光谱仪的垂直放置,否则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在测试过程中,应减少操作手持光谱仪的频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4.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洁净,避免和外部杂质混合。

结论以上就是手持光谱仪的详细操作方法,包括准备工作、选择测试模式、样品制备、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

光谱仪使用步骤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仪器,通过测量不同光波波长处的光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特性。

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的实验室中。

本文将介绍一般光谱仪的使用步骤,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光谱仪并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光谱仪之前,首先要确保所有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已经准备好。

这些设备包括:光谱仪本体、适配器、样品室、样品夹、光源、滤光片等。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所需测试的样品和相应的实验记录表。

步骤二:仪器校准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

校准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校准过程包括调整仪器的零点和增益。

零点调整是指将仪器的测量结果调整到零,以消除任何误差。

增益调整是指根据标准样品的光谱特性来调整仪器的增益,以保证正确的测量。

步骤三:样品准备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将样品准备好。

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并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要测试液体样品,可以将样品注入样品室中;如果要测试固体样品,可以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夹中。

步骤四:选择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光谱仪通常提供多种测量模式,例如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光谱等。

根据实验要求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同时需要设置合适的参数,例如光波波长范围、光强度范围等。

步骤五:开始测试当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光谱测试。

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然后将样品室插入光谱仪中。

根据前面设置的测量模式和参数,启动光谱仪开始测量。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测量完成并获取到光谱数据。

步骤六:数据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下载
10
多原子分子電子能級躍遷的種類
有機化合物外層電子為:σ鍵的σ電子;π鍵的π電子;未成鍵的孤 電子對n電子,它們所可能發生的躍遷,定性地可用下圖表示。
感谢下载
11
基本術語
a.生色團(chromophore):產生紫外(或可見)吸收 的不飽和基團,如C=C、C=O、NO2等。 b.助色團(auxochrome):其本身是飽和基團(常含 雜原子),它連到生色團時,能使後者吸收波長 變長或吸收強度增加(或同時兩者兼有),如: OH、 NH2、Cl等。 c.深色位移(bathochromic shift) :由於基團取代 或溶劑效應,最大吸收波長變長。深色位移亦 稱為紅移(red shift)。
感谢下载
14
B.含非共軛烯、炔基團的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都含π電子,可以發生π→π*躍遷,其 紫外吸收波長較σ→ σ*為長,但乙烯吸收在165nm、 乙炔吸收在173nm。因此,它們雖名為生色團,但 若無助色團的作用,在近紫外區仍無吸收。
C.含不飽和雜原子的化合物
在這類化合物中, σ→ σ*、 π→π*屬遠紫外吸收, n → σ*亦屬遠紫外吸收,不便檢測,但n →π*躍遷 的吸收波長在紫外區,可以檢測。雖然n →π*的躍 遷為禁阻躍遷,吸收強度低,但畢竟其吸收位置 較佳,易於檢測。因此,在紫外鑒定中是不應忽 視的。
感谢下载
9
以雙原子分子為例
位能曲線上的橫線表示振動能級(轉動能級未表 示)。分子吸收電磁波能量後,電子從基態 s0躍遷 到激發態,其同時伴隨有振動能級的躍遷,躍遷時 核間距離保持不變(Franck-Condon原理)。它們和 原能級(s0,v0 )之間的能級差分別為I、II、III。 由於此時還伴隨著轉動能級的躍遷,所以圍繞I、 II、III,有一系列分立的轉動能級躍遷譜線(圖a), 這種譜只能在稀薄氣態下測得,當氣態壓力增大, 即濃度增大時,轉動能級受限制,形成連續曲線(b), 在低極性溶劑中測定紫外吸收,還能保留一些紫 外吸收的精細結構(c),在高極性溶劑中作圖,精細 結構完全消失(圖d)。
雖然每項能量不同,且有一定的變化範圍,但其變 化均是量子化的 。由上可見,分子從電子基態躍遷到 電子激發態的 ∆E遠大于振動能級,轉動能級的∆E。 因此,電子躍遷所吸收的電磁波是吸收光譜中頻率最 高的,即紫外可見光.
感谢下载
8
紫外吸收譜帶的形狀 紫外吸收譜帶之所以是較寬,純的形狀,這可通過下圖加以說明。
3) 要考慮溶質和溶劑分子之間的作用力。一般溶劑 分子的極性強則與溶質分子的作用強。因此應儘量採 用低極性溶劑。
4) 為與文獻對比,宜採用文獻中所使用的溶劑。 5) 其它如溶劑的揮發性、穩定性、精製的再現性等。
感谢下载
5
感谢下载
6
基本原理
電子躍遷產生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分子的總能量是其鍵能(電子能)、振動能和轉動能的 總和,當分子從輻射的電磁波吸收能量之後,分子 會從低能級躍遷到較高的能級。吸收頻率決定于分 子的能級差,其計算式為:
A 1% E cl 1cm
A=吸光度 c為100ml溶劑中溶質的克數 l=光程(cm)
感谢下载
4
選取溶劑需注意下列幾點: 1) 當光的波長減小到一定數值時,溶劑會對它產生
強烈的吸收(即溶劑不透明),這即是所謂“端吸收”, 樣品的吸收帶應處於溶劑的透明範圍。透明範圍的 最短波長稱透明界限。
2) 樣品在溶劑中能達到必要的濃度(此濃度值決定 於樣品摩爾吸收係數的大小)。
紫外-可見光譜操作使用介紹
感谢下载
1
基本知識
電磁輻射與紫外光譜
光是一種電磁輻射,從波長極短的宇宙射線至波長 很長的無線電構成一個連續光譜。
部分電磁輻射範圍
遠紫外
100~200 nm
近紫外
200~400 nm
可見光
400~800 nm
近紅外
800~2500 nm
遠紅外
2500~3500 nm
紫外光譜由分子外層電子在不同能級間
感谢下载
15
感谢下载
16
含有共軛體系的分子 A.共軛體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長波方向
右圖顯示了從乙烯變 成共軛丁二烯時的電子能 級的變化。原烯基的兩個 能級各自分裂為兩個新的 能級,在原有π→π*躍遷 的長波方向出現新的吸收。
一般把共軛體系的吸收帶稱為K帶(源於 德文konjugierte)。K帶對近紫外吸收是重要的 ,因其出現在近紫外範圍,且摩爾吸收係數 也高,一般ε>10000。
∆E = hυ 或 ∆E = hC /λ
式中 ∆E為分於躍遷前後能級差; υ、λ分別為所吸收的電磁波的頻率及波長 C為光速; h為普朗克常數。
感谢下载
7
分子的電子狀態能約為 8.38 ×104~8.38 ×105 (J/mol) (4.19×105相當於286nm處發生紫外吸收)
分子振動能約為4.19×103~2.09×104 (J/mol),分子 轉動能約為419~41.9 (J/mol)。
感谢下载
13
各類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簡單分子
A.飽和的有機化合物
a.飽和的碳氫化合物
唯一可發生的躍遷為σ→ σ* ,能級差很大,紫外 吸收的波長很短,屬遠紫外範圍。如甲烷、乙烷的 最大吸收分別為125nm、135nm。
b.含雜原子的飽和化合物
雜原子具有孤電子對,一般為助色團,這樣的化 合物有n → σ*躍遷。但大多數情況,它們住近紫外 區仍無明顯吸收。硫醚、二硫化物、硫醇、胺、溴 化物、碘化物在近紫外有弱吸收,但其大多數均不 明顯。
感谢下载
12
d.淺色位移(hypsochromic shift) 由於基團取代或溶劑效應,最 大吸收波長變短。淺色位移亦稱為藍移(blue shift)。
e.增色效應(hyperchromic effect) 使吸收強度增加的效應。
f.減色效應(hypochromic effect) 使吸收強度減小的效應。
感谢下载 躍遷產生。
2
朗伯—比爾定律(Lambert-beer)
A=log I =cl
I0
A=吸光度 I0=入射光強度 I=入射光通過樣品後的透射強度 ε=摩爾吸光度(cm-1.m-1) C=摩爾濃度(mol) l=光程(cm)
感谢下载
3
當產生紫外吸收的物質為未知物時,其吸收強 度可 E11c Nhomakorabeam用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