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五千年--人文始祖
人文始祖是谁
人文始祖是谁关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说法众说纷纭,但离不开三皇五帝的范围,可以说三皇五帝共同构成了这一概念,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是伏羲和黄帝。
伏羲氏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
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
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
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
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
在位15年。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
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
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针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
图中左下角画有八卦图形表明他创制八卦的功绩,而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
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
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中华三祖文化】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
【中华三祖文化】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其发祥地是古代的成纪。
古代成纪县最初的县址,在今秦安县城北30公里的阳兀川金城里。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
这里正处于大陇山西北坡下的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种植;且又正处于从关中越过大陇山山口“故关峡”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人文始祖:伏羲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犧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犧。
”伏羲是中国古文明代表人物的“三皇之首”,《三字经》中有,“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伏羲是神农、黄帝之前的创世英雄。
伏羲是在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文明进步历史长河中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具有开天辟地、发聋振聩的启蒙功勋。
黄帝打败了神农氏的后代榆网和三苗九桀的首领蚩尤,而这些决战胜败的英雄人物,都是伏羲氏的后代,所以不管是谁的后裔,大家都祭祀和尊奉伏羲为人文始祖。
可以说,伏羲又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承认的老祖宗,是团结多民族的原始亲缘。
伏羲文化不但具有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的先进性和科学走向,而且具有光辉灿烂的独特民族光彩和对人类文明发展而具有的强大推动力、生命力。
创造精神是伏羲精神的核心,重视德行是伏羲作为时代领袖人物的重要标志。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离不开女娲的配合。
伏羲、女娲是由兄妹关系结合为夫妇的一对人类的始祖。
古代也有把伏羲、女娲与神农氏列为“三皇”,是中国历史上先于五帝的开辟时代的圣王,并为他们立传。
人文始祖伏羲—中华文化之源
人文始祖伏羲—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在何处,始祖何人,历史的演变过程、都想了解清楚。
根生哪里,请慢慢继续往下看:相传,在西北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
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
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
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
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
伏羲虽然诞生在甘肃天水,然而长大后凭借他自己的英勇取得了其部落的领导位置。
由甘肃向东、迁移到河南,仙升于河南淮阳。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目前公认的事实。
如果站在全球的立场看,伏羲是中国人,可以是中国任何地方的人。
如果从中国范围看,伏羲是西北人。
准确说是生于甘肃天水,仙升于河南淮阳。
这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已明确,当时全国伏羲庙甚多,朝廷只批准在这两个地方建设代表国家的伏羲庙并祭祀。
黄帝是生活在河南、仙升于河南,那么一切就在这里生了根。
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庙,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笔题词留念。
“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区城北 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18大名陵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1962年、1963年先后被县、省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5000年前,在黄河与汾水下游一带、约有一万以上的大小部落。
其中三个部落最强大,一个是神农部落根据地今河南淮阳,首领炎帝。
一个是九黎部落根据地今山西运城,首领蚩尤。
一个是有熊部落根据地今河南新郑,首领黄帝。
三个强大部落经常发生战争,炎帝大败、归附黄帝,黄帝又打败了九黎部落、蚩尤战死,之后黄帝征服了大小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从此在这里相互融合、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
人文始祖——伏羲氏...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人文始祖——伏羲氏【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远古时代时期【内容】伏羲又被称作宓羲、庖牺(或庖牺氏)、伏戏,同时牺皇、皇羲、太昊、包犠指的也是伏羲,在《史记》中用的是伏牺这个称呼。
伏羲氏所处的时代大概是新时器时代中晚期,与神农、黄帝共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
根据传说和史书记载,伏羲氏是我国最早的王之一,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因此被尊为三皇之首。
关于伏羲留下了大量神话传说。
相传,伏羲出生在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国度里,他的母亲是一个名叫华胥氏的美丽女子。
有一天,华胥氏趁着风和日丽出去游玩,来到一个大泽中,这里到处是奇花异草,中间还有云雾缭绕,景色美不胜收,这就是传说中雷神的地盘——“雷泽”。
雷神长得龙身人首,靠鼓动腹部发出轰鸣的雷声。
华胥氏来到这里,被这里的美景陶醉,走着走着,看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形状奇特。
她想这里是雷神的地盘,这个巨大的脚印的无疑是雷神的。
出于好奇,华胥氏不由自主地就踩了上去。
突然,她觉得一阵恍惚,浑身发热,好是被蛇缠住了身体,怎么也挪不动脚步。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能从那个大脚印中走出来。
华胥氏回去以后不久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一个男孩,长得人首蛇身。
华胥氏是踩了雷神的脚印之后怀孕的,这个孩子又长得人首蛇身,显然他是雷神的孩子。
华胥氏给他取名为伏羲。
伏羲是人神结合的半神,从小就聪明过人。
伏羲长大成人后,华胥氏就撒手人寰了。
这时伏羲决定离开自己生长的地方,到外面去游历。
他一边向东走,一边对沿途的各种现象仔细观察,不管是斗转星移还是鸟兽虫鱼无一例外。
他看到渔人徒手在水里抓鱼,猎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追逐猎物,虽然很辛苦,获得的成果却很少。
伏羲就想,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不过,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又走了很久,觉得累了,就躺在了一棵高大的树下休息。
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梦见自己来到了天上,一个声音对他说,天界和人间都需要一个睿智圣明的人来改造,而他就是那个人。
伏羲醒来后,想了想梦中的声音,又继续上路去游历了。
为什么说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为什么说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伏羲是五天帝之一,那么你知道伏羲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说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8] 。
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
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
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
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
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
黄帝人文始祖
• 有说神农被称为炎帝,是因其焚林辟地有关,古藉有所谓 「烈山泽而焚之」,而神农氏之族民亦称为「烈山氏」及 「共工氏」,被后人奉为稷神及杜神。
炎帝故居
• 相传炎帝出生於烈山,而「炎帝神农故居」 为顺应国内外炎黄子孙的意愿,便「修建」 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 农洞。 「炎帝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 处(一为谷物药村贮藏,一为居住),并 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 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 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炎帝之后人
• 炎帝被打败后,部落分散了,部份被赶出中土,部份受黄 帝所统治。被赶的神农部族,文化水平本来较黄帝部族为 高,但因为其后来远处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 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鄂、湘、贵间均 有苗族生活,因先祖以务农,故而见称,因此有人认为他 们是神农部族之后。湖北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 架」,或许亦与此有关。
•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 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 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 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 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 •
炎帝之先祖
• 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活了五百岁。现 代学者普遍认为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与黄帝合并 之前,在黄河流域已经发展有一个农业民族在生 活,并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他们已进入原始社会 的末期,当时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谓燧 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农氏,其实是指人类 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进化阶段。 而神农氏相传 姓姜,这或许显示其曾以羊为主要肉食(有说因 为生於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 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
不但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
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始祖。
在中国的历史纪年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无地下文物考古资料,所以只能凭借传说。
在这些传说中,尤以黄帝的传说最多,也最引人注重。
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
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实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据史学家研究,在中国古史五帝传说的记载中,五帝时代可分为两大阶段,五帝前期以黄帝为代表,其主要活动地域多在北方。
黄帝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豸旁加区)、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落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黄帝为有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
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色彩。
不过,这些传说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实证。
近年来,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的持续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20余件形似熊龙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四大主要类型(即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方圆形玉璧及以玉雕龙为主的动物形玉)中形象的一种。
这类玉雕熊龙除在辽宁省牛河梁及附近建平县出土较多以外,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和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以及河北省的围场县都有出土,其分布面覆盖了红山文化分布区的绝大部分。
仓颉造字
仓颉的眼睛
仓颉是伟大的中华先祖之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在画像 都有四只眼睛,是个十足的怪胎,那么这是为什么?以下 有几种答案: A.长时间观察周围事物,发明文字,研究学问.累得近视眼了, 就戴了眼睛.现在我们不还把戴眼睛的人,叫四眼仔嘛。 B.传说仓颉在造字之初捉了许多甲壳类昆虫,并将昆虫沾 了黑水让其在草叶上爬行,以昆虫爬行时所留下的印记来 造字。由于初期造字并不多,不够使用,仓颉焦急至极, 竟然又急出了一双眼睛 —— 一张面孔上长了四只眼。后 仓颉又依象形、会意、形声等方法创造出了汉字。
看看几个古文字,你能认出来吗?
仓颉造字造出的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文字 跟物体本身是形似的,所以中国的古文经 过数千年的演化仍然能为我们认识!
学习仓颉的造字精神
仓颉在极其贫乏的时代创造了伟大的汉字, 无疑是经过了漫长的推敲和认真仔细的钻 研的,我们身边的物质条件无疑比仓颉所 处的时代要好上无数倍,但是我们仍然要 学习他这种刻苦的精神从学习做起一步一 步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向梦想踏进!
仓颉造字的方法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 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 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 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 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 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 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中华历史五千年的神话和传说
之仓颉造字
仓颉
cāng jié 仓颉,被尊为“造字 圣人。” 生于陕西省白水县 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 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 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 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 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 察万物, 首创了“鸟迹书”震 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 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 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 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 名为“史官村”。
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氏
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和八卦悟民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人类从何而来?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说法源于宗教经典。
如基督教说,人是神即上帝所造的,上帝是耶和华。
耶和华根据自己的形象用泥土捏了个男人,起名叫亚当。
他把亚当的一根肋骨掰下来造了一个女人,起名叫夏娃。
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而婚配,繁衍了后代。
中华民族流传甚广的是远古神话《盘古开天》和《女娲捏人》,大致说,在世界之初,天地混沌一团,有一个神氏叫盘古,他历经数万年修炼成巨人。
盘古用一把巨斧劈开混沌,轻的变成了天,重的变成了地,他的身体化成天地间的万物,躯体化做高山,肌肉化做沃土,牙齿变成玉石,毛发变成草木,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眼睛变成了日月……。
又一神氏叫女娲,女娲根据自己的形象用黄土捏成了一个个泥人,然后吹了一口仙气,泥人活了。
女娲又用草绳蘸泥汤甩泥点,一甩一大片,吹口仙气,泥点落地成人。
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流传于苗族,到了宋代被旅游学者郦道元,收集后传入中原。
无论是宗教经典的说法或民间神话,对人类从何而来的解释,现代人看来都觉得荒唐可笑。
现代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进化论。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人是动物进化演变的,叫从猴到人。
确切地说是类人猿经过直立行走和劳动,手和大脑发达,变成了人。
这种说法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
因为远古时期,地球火山经常爆发,爆发时喷出的炽热岩浆分解成氢和氧,氢和氧以及大气中存在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被闪电击中生成氨基酸,氨基酸构成有机物,有机物衍生出各类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演化成两栖动物和陆地动物,其中就包括猴,猴的一种叫类人猿。
类人猿在劳动中进化成人。
还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叫外星人论,宇宙中太阳系以外的某个星系,有某个星球具备更早文明的人类,通过UFO来到地球,将文明种子播撒到地球。
这种说法更充满科学幻想。
不管哪种说法,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海洋生物诞生于5亿年前,陆地生物诞生于3亿前,恐龙出现2亿年前,但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消失。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氏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伏羲立
人文始祖伏羲伏羲氏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伏羲立伏羲立卦。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
被尊为“三皇”之首。
伏羲立卦同伏羲画卦。
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
在人类的蒙昧时代。
生活艰难困苦。
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
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却依旧食不果腹。
饥寒交迫。
本名,伏羲。
别称,宓羲。
庖牺。
包牺。
伏戏。
出生地,成纪。
相传。
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
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有一天。
她去雷泽郊游。
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
出于好奇。
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
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
于是就有了身孕。
而令人奇怪的是。
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
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
这就是伏羲。
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
特将地名改为成纪。
因为在古代。
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
据史学家考证。
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
《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
汉阳郡即天水郡也。
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所以。
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
作为人类文明始祖。
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
教民作网用于渔猎。
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
同时教民驯养野兽。
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二。
变革婚姻习俗。
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
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
结束了长期以来。
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三。
始造书契。
用于记事。
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四。
发明陶埙。
琴瑟等乐器。
创作乐曲歌谣。
伏羲氏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帮助人们“修身理性。
反其天真”。
五。
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
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
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六。
创制古代历法。
但是。
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
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
有一卦台山。
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
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
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
当下雨刮风。
电闪雷鸣时。
人们既害怕又困惑。
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
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
物。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 号轩辕,后改姬姓,国与有熊(今河南新郑)。中国历代皇帝多 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征的统治正当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 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与五帝中脱 颖而出,成为汉民族以至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和炎帝并列的说法例如炎黄后裔、炎黄子孙也成为了汉 人以至全体中国人自称的说法之一。然而炎帝及蚩尤的神话起源 不仅止于汉族,亦包括苗族和朝鲜族。从人类学的社会演进观点 的推测,神话中的炎帝及黄帝可能为远古部落联盟共主。根据 《山海经》,炎帝在阪泉之战败给黄帝而后蚩尤纠集炎帝的部属 再于涿鹿之战败给黄帝。 · 摘自(维基百科· 黄帝)
影响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 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 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 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 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 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 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 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 盛之时。” 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被视 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包括部份海外华 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中国官方在陕西黄帝陵举 行祭祀活动,河南新郑、浙江缙云县也有拜祖活动。
轩辕黄帝简介,人文始祖黄帝介绍
轩辕黄帝简介,人文始祖黄帝介绍展开全文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
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黄帝简介详情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9年)少典之子,出生成长于陕西姬水,因而姓姬,居轩辕之丘(在陕西省武功县),故号轩辕氏,葬于陕西桥山黄帝陵。
历史身份: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神话身份:神界中央天帝黄帝所居为姬水 [Ji River],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黄帝: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父亲:少典(名为祁昆)(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提及时期相差几代,《史记》的少典是指部族。
)母亲:附宝妻子:黄帝有四妃十嫔。
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
臣属:炎帝、应龙、风伯、雨师、天女、仓颉、风后、伶伦、力牧、常先、大鸿神皇女魃等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
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
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中华始祖黄帝简介
中华始祖黄帝简介黄帝是华夏部落首领、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一般认为与颛顼、帝喾、尧、舜合称“五帝”。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黄帝人物简介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别名轩辕氏,是华夏部落首领、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一般认为与颛顼、帝喾、尧、舜合称“五帝”。
黄帝的主要成就有:统一华夏部落,发明创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器具、井田等。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
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黄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黄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张新斌中国淮阳网共尊炎帝与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少开始于司马迁撰著《史记·五帝本纪》的汉代,也就是在与此基本同时的《汉书·古今人表》中,在依据古帝所作贡献并确定这些古帝的等级时,将伏羲、炎帝与黄帝,共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上上圣人”,而且伏羲为“上上圣人”之首。
由此我们在追溯中国历史长河的源头时,在讨论海内外华人所维系的中华人文始祖为标志的中华文化源头的奠基者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历史的真实性,还是从历史的传承性而言,应该旗帜鲜明地将伏羲与炎黄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以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方面的一种科学的共识,并避免某种混乱。
一人文始祖最核心的是文化的发明与创造,在人类的初始阶段,“上上圣人”之所以可以列位在最高等级的9等之列,其核心是他们成为了中华文化源头象征性的符号。
(一)文献记载的黄帝及其族群的贡献1、经济文化方面黄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管子·轻重戊》:“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反映了黄帝发明了火和熟食,并因此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太平御览》卷八五〇引《周礼》:“黄帝始蒸谷为饭。
”该书卷七五七引《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黄)帝作灶。
”可见,由火、到熟食,到熟食用的灶,到盛放食物的器具釜甑,所有这些发明,似乎都与黄帝有关。
《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世本·作篇》:“黄帝作旃。
黄帝作冕毓。
黄帝造火食。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无论车、衣、帽、井,这些与生活最有关系的发明也与黄帝直接有关。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贡献是属于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族群的。
《吕氏春秋·勿躬》则有一个更为综合的说法“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益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
中华民族十大人文始祖
中华民族十大人文始祖中华文明是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而其他文明如埃及、印度、古巴比伦文明,由于文字问题已经全部中断,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既能考古证明、又有文献证明的文明。
三皇五帝的丰功伟绩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三皇】燧人氏:教人们钻木取火、给禽兽命名,三皇之首;神农氏:(一说即炎帝)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发现断肠草等有毒;伏羲氏:分出阴阳八卦,渔猎,婚姻制度。
【五帝】黄帝:统一华夏、'鼎、井'的发明人,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颛顼:制历法、创制九州;帝喾:订立节气、缔造盛世;尧:制定历法、治涝河;舜: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设官、至孝,《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孝感动天。
一、三皇之首:燧人氏相传为大巢氏所生,是上古时“火”的发明者。
史书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
据史料记载,燧人氏发明了火和熟食之后,还发明了“结绳记事”,开创了“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易货贸易。
燧人氏活动的时代只有号,还未形成姓。
因此从史料上还未查到燧人氏其他后裔的姓氏。
燧人氏的墓就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二、伏羲氏是燧人氏裔孙女诸英所生,由于智慧品德超常,加上又是先圣嫡亲后代,因此被推为部族首领。
伏羲氏作为部族联盟首领居于陈,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
伏羲氏不仅发明了渔网,大大提高了鱼的产量,与此同时,还率领部族驯服禽兽,使牛、马、羊、鸡等许多动物成为家畜。
在文化上,他的功绩首推画八卦,创造了最原始的预测方法——卜筮。
我国古典名著《易经》就是这门学问的集大成者。
伏羲还始创周天历数,定365昼夜为一年。
自此开始,时间和年代有序,混沌蒙昧状态结束。
他还是中华正姓氏、制嫁娶的创始人。
据历史记载,伏羲氏去世后葬于河南淮阳。
如今淮阳的“太昊陵”,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代陵墓之一。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这里虽用汉代的观念追述远古之事,但却向后人提示了皇帝、炎帝同处神农氏世衰之时。
在那部落间战争纷起之时,黄帝以其非凡的才华,率领其部落,兴起于姬水。
与此同时,炎帝部落兴起于姜水。
在氏族部落的不断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九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
黄帝和炎帝联兵,与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败北。
战后,炎帝恃强,欲侵凌诸侯,黄帝规劝无效,便发生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在那乱世中,凡有不顺者,黄帝就从而征之,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而促进了各部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览有关文献,反映黄帝在建立国家锥形方面的贡献包括,官名皆以云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制民,制礼仪,施教化,创立典章为治世准则;反映黄帝时代的物质文明包括,顺四时之宜布种百谷草木,蒸谷为饭,作仵臼釜甑淳化鸟兽虫蛾,作衣裳,冠冕、扉屡、造房屋、车辆、舟楫、弓矢和采铜以冶铸;反映黄帝时代的精神文明包括:占日、月、星气、作甲子、算数,定历法、造律吕、图画、重医院和创造文字等,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黄帝时代的脚步,已从采集渔猎、漂泊流徒、穴居和社会一定分工的文明时代。
在根据文献记载探索黄帝的生平活动及其贡献时,若证之以考古发现和研究,将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仰韶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出现,延续时间约两千年,其下限距今约五千年。
仰韶文化分布地区,以关中为中心,东至河南、河北、山东;西至渭水上游、洮河流域;南至汉水中游;北至河套地区都有发展。
再看文献记载黄帝的发明制作与仰韶文明出土文物相比较,如《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半坡,姜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铲、镰、锄等工具和粟,还有饲养牲畜的围栏迹和鸡、犬、马、羊的骨骼。
黄帝—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中华人文始祖据《史记》所载黄帝者,姓公孙,名轩辕,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至于其来历,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司马迁也只是简单的提了一句“少典之子”,至于“少典”其人如何则只字未提,证明其事迹可能已经不可考,这是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狡猾。
作为对上古趣闻的探索,我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下其人际关系脉络。
在对上古世界的描述中,记载最为清晰的一个部族被称为“燧人氏”,他们发现了火的作用,使原始人类免于寒冷和食物中寄生虫的烦恼。
燧人氏和华胥氏联姻生下了两个有名的孩子,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
这两个孩子都很能干,各自建立了自己的部族,一个叫做伏羲氏,一个叫做女娲氏。
两个氏族不断的发展壮大,伏羲氏擅长总结和利用自然规律并发明了一种超前的术数运算方法,即八卦;女娲氏则擅长陶土工艺制造各类生活器具。
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部族的联姻使得部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新的部族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即神农。
他通过长期的自身试验发现了各类草药的作用,这使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声名远播,人们开始称其部族为神农氏。
此后,人类的发展历史仍在继续,若干年后的部族首领早已失去了部族的荣耀,部族子弟也纷纷散落天下成立新的部族,天下形成了各部族齐头大发展的时代。
黄帝和炎帝的父亲就是从部族发展出来的一支部族中的人,这个部族被称作“少典”(有的学者说是“少腆”),至于这个部族有多大,人口多少均无可稽考。
按上述部落氏族发展的理论来说,很难证明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至少两人是亲戚。
作为两个优秀的人,炎帝在姜水(在今天的陕西宝鸡或河南洛阳西北)成立了新的部族,而黄帝则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部落力量(在今天的河南洛阳或陕西武功)。
以上也算是对黄帝生身来历的一个简单的解释了。
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的文治武功令其后人十分敬仰。
我们可以将他的这些事迹分为几个小节来进行讲述。
(一)阪泉之战阪泉之战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无可考证。
中华历史五千年--人文始祖
中国通史--人文始祖在忙忙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神秘的小行星,它在千千万万个不可思议的偶合中顽强的诞生,艰难的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属于地球的文化,也孕育着人类不可知的未来,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发达的今天,人类却更加渴望了解自身,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亘古的谜也困惑着哲学家,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也困惑着你、我和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
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自身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无穷的宇宙巨变中,人的存在是那样的渺小。
那么人类又是如何顽强的生存下来到今天的呢?让我们逆着时间的长河,去响应我们祖先神秘的呼唤,踏上那片原始的土地。
人文始祖像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我们的祖先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在神秘的氛围下感到万物有灵的华夏始祖们用天真的神话,解释了自己的来源,世界上本来没有人,没有天和地,只有浑沌一片,万物便在这浑沌中产生,我们的祖先传说是盘古用一把斧子把世界劈为两半,于是有了天和地,盘古又用自己的身体各部,化作日月星辰,风云雷雨,疆和田土,花草树土,后来天又塌了。
是一位女神,用七色的石子补好了天,她就是用泥土造出我们祖先的女娲,在中国的神话里,女娲就是人类的母神,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成长,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神话的时代,才进入真实的历史,他们都曾相信第一个人是某个神造出来的,这种普遍的现象告诉我们人类是多么渴望了解自己的起源。
直到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才使人类对自己的起源有了科学的认识,人类终于为自己的历史找到真实的起点,根据科学的解释,认识从古猿进化而来的,通过劳动,人学会了站立,当猿可以长时间站立行走时,人就作为人立于大地之上了,这最早的人,我们叫他直立人,直立人生活的时代,又叫旧时期时代,据今大约有二三百万年,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最早是元谋人,其次是蓝田人,最后是北京人,北京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北京人用打制的粗糙石器,狩猎、砍伐、采摘,同严酷的大自然和凶悍的野兽做顽强斗争,维持十分低下的原始生活,北京人用一双劳动锻炼中灵巧的手打制了各种石器,这些锋利的石器帮助他们战胜那些庞然大物,自然的风雷闪电,在她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神奇的火,北京人学会了使用自然火,并保存下来了火种。
中华人文始祖三皇
中华人文始祖三皇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中华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附着在伏羲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
当然,现代意义上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轶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之时即口传心授,长久流传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确立,其事迹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
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
具体而言:一、伏羲氏是中华人文始祖。
纵观史籍,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礼·?含文嘉》为伏羲、燧人、神农;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④《白虎通》为伏羲、神农、共工;⑤《世经》为伏羲、神农、黄帝。
西汉以后第⑤说占统治地位,如《帝王世纪》即继承此说。
排比这五种“三皇说”即可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其中都有伏羲;其二,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伏羲都位居第一,居三皇之首。
追根溯源,以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非凡的功绩使然,特殊的贡献使然。
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造书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史--人文始祖在忙忙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神秘的小行星,它在千千万万个不可思议的偶合中顽强的诞生,艰难的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属于地球的文化,也孕育着人类不可知的未来,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发达的今天,人类却更加渴望了解自身,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亘古的谜也困惑着哲学家,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也困惑着你、我和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
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自身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无穷的宇宙巨变中,人的存在是那样的渺小。
那么人类又是如何顽强的生存下来到今天的呢?让我们逆着时间的长河,去响应我们祖先神秘的呼唤,踏上那片原始的土地。
人文始祖像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我们的祖先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在神秘的氛围下感到万物有灵的华夏始祖们用天真的神话,解释了自己的来源,世界上本来没有人,没有天和地,只有浑沌一片,万物便在这浑沌中产生,我们的祖先传说是盘古用一把斧子把世界劈为两半,于是有了天和地,盘古又用自己的身体各部,化作日月星辰,风云雷雨,疆和田土,花草树土,后来天又塌了。
是一位女神,用七色的石子补好了天,她就是用泥土造出我们祖先的女娲,在中国的神话里,女娲就是人类的母神,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成长,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神话的时代,才进入真实的历史,他们都曾相信第一个人是某个神造出来的,这种普遍的现象告诉我们人类是多么渴望了解自己的起源。
直到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才使人类对自己的起源有了科学的认识,人类终于为自己的历史找到真实的起点,根据科学的解释,认识从古猿进化而来的,通过劳动,人学会了站立,当猿可以长时间站立行走时,人就作为人立于大地之上了,这最早的人,我们叫他直立人,直立人生活的时代,又叫旧时期时代,据今大约有二三百万年,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最早是元谋人,其次是蓝田人,最后是北京人,北京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北京人用打制的粗糙石器,狩猎、砍伐、采摘,同严酷的大自然和凶悍的野兽做顽强斗争,维持十分低下的原始生活,北京人用一双劳动锻炼中灵巧的手打制了各种石器,这些锋利的石器帮助他们战胜那些庞然大物,自然的风雷闪电,在她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神奇的火,北京人学会了使用自然火,并保存下来了火种。
火使人吃上了熟食,得到温暖,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用火的遗址,发现在中国,那是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传说中的遂人民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生活在云南的苦聪人至今还保留这种人工取火。
透过这种炽热的火堆,我们还可以说那是人类多么一个伟达的进化,火被人类征服了,人类从此告别了黑暗,加速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
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北京人活动的地区,并生活着其它远古人类,山顶洞人,由于他们的遗骨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处的洞穴里发现的,所以叫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使用骨针佩戴石珠、兽牙和蚌壳的项链,距今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北京人活动的地区,并生活着其它远古人类,山顶洞人,由于他们的遗骨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处的洞穴里发现的,所以叫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使用骨针佩戴石珠、兽牙和蚌壳的项链,距今大约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就是大量磨制石器的出现,它说明人类对工具的要求越来越精细了。
有了磨制石器,产生了原始的精美的生产工具,经过了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已无需四处游猎,他们可以定居一处。
原始的农业出现了,随着定居和农业的产生,原始的部落诞生了。
部落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从居住、衣食、到死后的墓地,都是共有共享,这就是氏族公社。
在这个时期,土、水和种子,已经成为人类维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人类对土地河流的热爱,也从此开始了。
我们也可以说它们就是文明的种子。
最早种粟、种稻子的民族就是我们的祖先。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发明就是制陶技术,聪明的人类,利用在平凡不过的泥土,烧制出了各种各样的器皿,还画上了美丽的图案,生动的展示了那个农耕时代的原始风光。
几何型的稚拙,正反映出先人们古朴的艺术情怀,这真是一个陶文化的时代。
当然,陶器纹饰不单是为了装饰,作为民族崇拜的标志,后来被称为图腾。
在长久的图腾崇拜中,古老的华夏,诞生了一种奇特非凡的神物,“龙”当时许多部落都以龙作为崇拜标志,据对传说的考证,龙以蛇为原型,加上马的头,鹿的脚,虎的牙,狗的爪,鱼的鳞,牛的尾等特征形成。
这本身意味着龙是远古华夏各部落间不断碰撞融合的产物。
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
龙成为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灵魂的象征。
龙的形象也发展成神力无比、形态唯美、翱翔天际、气吞山河的神像。
几千年来,神州大地上,龙简直可以说无所不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都自视为真龙天子,龙也走进了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生活器物上有龙,衣着上有龙,人民中有龙,山水城乡的名称中也有龙,建筑上有龙,艺术中有龙,琼山峻岭之巅有龙。
在海内外所有华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龙,每逢佳节,那世代相传的舞龙,那光彩万千的龙灯,那争奇斗胜的龙舟,给神话的龙注入了鲜活跃动的生命。
即使在今天,全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会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新石器的时代,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战胜了凶猛的野兽,逐步的定居下来,龙灯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活的稳定使他们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这一时期的传说的英雄,是神农氏和伏羲氏,伏羲是驯服野兽的意思,伏羲氏就是我们民族的狩猎神。
伏羲氏中国神华传说中的文神形象,他还创造了八卦,在神话中常常把他和女娲联系在一起。
伏羲的传说实际上就是当时人类畜牧、狩猎的生活方式的写照。
神农氏是教会祖先种田的一位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农和炎帝常常合二为一,炎帝的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他教人播种五谷,发明了最原始的农具耒和耜,他叫太阳发出光和热,使五谷孕育成长,从此人类有了充足的粮食饱腹,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又是医药之神,他翻山越岭,遍尝百草,为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据说,在湖北的神农架,有一种珍贵的药材长在悬崖绝壁之上,神农不畏艰险,搭架而上,采得草药,救活一方百姓,神农架也因此而得名。
历史终于走到了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各个先进的部族,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曙光开始闪烁,今天,我们说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这一时间就是从此开始计算的,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已相当富裕,有了剩余产品,从陪葬品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有了贫与富的差别。
少数墓葬的随葬了各种精致的彩陶,有的多达八九十件,而大多数的墓葬,仅有几件,有的甚至一件也没有。
随葬玉器的更是极为罕见,这充分说明了人人平等,一切公有的原始共产社会已经消失了。
代替他的,是平民与世族、贵族的分化,这时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不断开垦的肥沃土地,收获的果实,给人们带来充实的希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石器制作这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切割法和管钻法的运用,使石器更加的扁、薄、平滑和规范,铜器也出现了,这就是所谓铜石并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的出现,他预告了随后青铜时代的到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器,玉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独特,玉文化是中国一大特色,在铜石并用时代,玉的普遍出现,令人瞩目。
太湖之滨,浙江余杭县(区),良渚镇是发现玉器最多的地方,这些玉宗、玉壁可能是有宗教祭祀方面的用途。
从它身上的神辉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说拥有这么多玉器的人,在世族的地位一定非同寻常,考古学家认为,良渚是周围各世族部落联盟的中心。
人类文明的诞生,离不开原始宗教这个母体,这里发现的石器建筑遗址,有人认为是祭祀帝母的祭坛,它很可能是属于整个部落或若干世族的祭祀活动场所,人们于某个特定时间再此举行宗教仪式。
红山文化女神庙,以祭师种群,更使人耳目一新。
这里出土的泥塑女神像,有头、肩、臂、手、乳房等残块。
这是复原的女神像,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神像。
在公元前两千六百年,到公元前两千年这一段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各地区的原始文化都相继成熟,酝酿着一个多元的大文化的出现,请记住,这是龙山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走到了文明的门槛旁边了,中国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指的是伏羲、燧人、神农三皇,和黄帝、帝喾、颛顼、唐尧、虞舜五帝,考古学家认为三皇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五帝则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五帝之中最著名的是黄帝。
黄帝是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前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出生于一个叫轩辕之丘的地方,所以叫轩辕氏。
黄帝聪明智慧,才干超绝,又遍访天下贤明之士,深得部众的信赖和爱戴,黄帝首先建立了传世的军工,他率领部队先打败了来自南方的蚩尤部落的进攻,后来又打败了炎帝的部落,炎帝把自己的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结成了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后来与炎帝相邻的其他部落,也陆续融合,炎黄部落的文明传向广袤四方,炎黄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干,所以世世代代,我们把炎黄二帝看成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黄帝还是教会先民各种技能才智的神,他发明了医、商、公式,创造了车与船,制造了弓箭和兵器,他的妻子嫘祖交给人们养蚕、织布,他的沉下仓颉创造了文字、音乐和指南车,这些伟大功绩使黄帝被人们奉为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祭奠,在苍松翠柏簇拥的黄帝陵,在巍峨高山旁屹立的炎帝庙,每年都要举行隆重浩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炎黄子孙的崇敬之情,和认祖归宗的诚心。
不管是生于本土的中国人,还是漂泊异国他乡的华夏同胞,一声炎黄子孙的称呼,便会激发起特殊的感情,深深打动血脉相连的中国心。
继炎黄之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尧、舜、禹的圣德之士,尧是古代圣贤的化身,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关心民间疾苦,自己穿麻布衣,吃住十分节俭,深得人民的爱戴。
舜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德智慧,他们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成为传说中贤德帝王的楷模,尧、舜和禹,作为部落首领,是由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继承的,历史上叫做禅让。
大禹治水是古史传说中最精彩的一章,世界上曾经发过一场很大的洪水,这是各国神话中都有的故事,诺亚方舟的故事就发生在洪水时代,而大禹则是我国洪水时代的英雄,相传,尧舜的时代大水泛滥,尧派禹的父亲去治水,由于他用的是堵截的办法,虽然花了九年的功夫,还是毁于一旦,大禹不屈不挠,接着去干,但是他吸取了前人的教训,细心勘察,悟出因势疏导的办法,制订了沟墟通川,九川通海的方针,然后联和各方力量,焚烧山泽,驱逐野兽,将积水排入江河,疏导入海。
于是,水平流清,百姓安居乐业,这前后竟花了十三年时间,今天,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大禹治水的遗迹。
大禹治水,成为中华民族与大自然勇于顽强斗争的化身,他不畏艰苦,公而忘私,相传大禹结婚四天,就离家搬寝治水大任,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高尚的品德,万世流芳,后人敬仰他,修建禹王庙纪念,并尊他为舎神,也就是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