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1. 了解概念2. 掌握性质3. 简单运用

要 点:1.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定义、腰、底边、底角、顶角)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 对称性 ②“等边对等角” ③“三线合一”3. 等腰三角形的应用4. 涉及到的思想及方法

① 转化 ② 方程 ③ 分类讨论 ④ 几何证明辅助线的添设方法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的性质的证明及灵活运用学 情:

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两边相等、简单画法;初中学习了一般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及计算、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轴对称的性质及作图、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互为逆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是解题论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承上启下、至关重要,是全章的重点之一。而初二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用强烈的荣誉感、成功感来激发学习热情,目前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敢于置疑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较浓。学 具 长方形白纸(一张)、自制等腰三角形

教 程

活动一 构置悬念,创设情景

【问题一】翻看本书目录,本章是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内容的,而把等腰三角形列入其中学习,为什么?

【问题1】一般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对称性,边、角、线的关系,面积,周长等)

【问题2】等腰三角形除具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之外,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说明:问题1提示学生怎样读书,看其所处的位置,且要敢于质疑、挑战,明确平面图形探究方面;又为下文埋下伏笔。问题2、3激趣,给学生留下悬念)

活动二 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等腰三角形。

板书课题

12.3等腰三角形

首先明确目标 1. 了解概念2. 掌握性质3. 简单运用(说明: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的要求,以便学有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引入不脱

节)

活动三

动手操作,形成概念【问题1】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如图12.1.1

沿虚线对折,并撕去一角,打开,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自然流露:轴对称或等腰三角形)

【问题2】知道折叠出的是等腰三角形,如何画等腰三角形(尺规作图)?根据是什么?

(学生猜想,交流,仔细观察教师黑板画图,融入旧知——线段中垂线作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

下内容)

1.概念: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2.相关概念:腰、底边、顶角、底角

(说明:动手动脑制图。制图时,有可能学生撕出的活动四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1.由折叠,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是什么?2.由折叠,找出重合的线段及角3.归纳性质:

性质一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说明:问题1形成有效追问,完善探究方向,便于形成系统知识;2、3学生在老师的引

导下自制图形、折叠图形得出结论;其中,性质一突出强调条件是同一三角形中,性质二

引导学生发现腰上及一般的三角形中不具备这个结论)

活动五 验证结论,形成新知

【问题1】得出的性质,只是体现在经验上,上升到理论,还必须证明,如何证明性质一、二?

【问题2】作为一个命题应该如何证明?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老师板书)

【分析:a. 分清题设与结论 b. 根据内容画出合适的图形 c. 写出已知、求证 d. 写出证

明过程(由学生完成,老师只分析证明过程 e.强调辅助线的合

理添设)】

已知:如图 ⊿ABC中,AB=AC

求证:∠A=∠B

证明: 过C 作AB 边的中线(证明由学生完成)

【说明:主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命题的证明,

学生刚刚涉及,主要是分清、会正确书写已知、求证;老师随堂观看,引导学生验证三条

不同辅助线连接,带来的不同结果,强调辅助线的添设合理,应根据实际题的要求选择;验证了性质2;分清命题2是3个不同的命题合为的一个命题,应分清是哪3个命题;通过全等,将内容转化为旧知识的应用,突出转化的思想;】

2. 随堂练习(本节练习P51题2、1)

活动六应用新知,内化建构

例1.如图1 ⊿ABC中,AB=CD,AD=BD=BC,

求∠A的度数

【说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转化的思想,将相等的线段转化为角相等,

如图2⊿ABC中AC=AB, D为BC的中点,D E⊥AB于E,D F⊥AC于F。

求证:DE=DF

说明:本题要求学生至少用2种不同的方法证明(方法:连AD“等积法”;连AD”等腰三角形性质2与角平分线性质”;“全等法”;“轴对称法”……)

过程由学生完成,老师随堂巡视,检查指导,归纳实施方法的优化】

活动七巩固练习,强

化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一角为850,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12cm,周长为32cm,求其它两边。

3.P51练习题3

活动八小结要点,知识升华

1.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体验到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

3.心情感觉咋样?

4.作业P56 1. 4. 6

板书设计:

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8个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完成的,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以下的不足:

1.学生准备不充分,操作部分占了大量时间,致使教学过程时间有点紧

2.学生互动较多,但时间不很充分,独立思考时间较少

3.内容量有点偏大

4.应补讲的内容有【拓展】

a.辅助线的添设(合理选择三线如图附1;构造等腰三角形)

b.完整的几何图形的探索过程应包含的步骤

c.性质2的完整证明

附:

已知:如图附1 ,⊿ABC中,AB=AC,AD=AE,

求证:BD=EC

(本体可验证三条不同辅助线连接,带来的不同结果,

强调辅助线的添设合理,应根据实际题的要求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